许鞍华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合集下载

论电影《黄金时代》中的萧红形象

论电影《黄金时代》中的萧红形象

论电影《黄金时代》中的萧红形象作者:巴俊玲来源:《大观》2015年第02期摘要:2014年,香港导演许鞍华的《黄金时代》上映,影片呈现许氏擅长的平淡、舒缓的文艺片叙事风格,从行走异乡的寂寞者、爱和温暖的追求者、寻找自我的写作者三个层面塑造出民国传奇才女作家萧红的形象,引发新一轮的“萧红热”。

关键词:《黄金时代》;萧红;形象从2011年萧红诞辰100周年起,“30年代文学洛神”——萧红逐渐成为文化圈热议的中心。

2014年,香港导演许鞍华的《黄金时代》上映,影片呈现导演擅长的平淡、舒缓的文艺片叙事风格。

许鞍华明确说过:“我只想忠于历史,不夸张,不用猎奇的眼光。

”《黄金时代》以其独特的视角,呈现出迥异于霍建起版本的萧红的形象。

一、行走异乡的寂寞者电影开始的第一个镜头是遗像中的萧红,她缓慢地向观众介绍自己,这奠定了影片凝重、悲凉的氛围。

之后镜头转向《呼兰河传》中童年的萧红,后花园是萧红生命中的乐土。

而从更深层面,后花园是萧红黯淡的童年的象征,她唯有与后花园的花草鸟木为友。

祖父对童年的萧红的充满期待,“快快长吧,长大就好了。

”可是长大后的萧红并没有好起来,也没有从寂寞的宿命中挣脱出来。

与萧军结缘似乎是萧红生命的转机,商市街上,萧军为萧红寄鞋带的场面,温馨而感人。

画面一转,时空跳跃至上海鲁迅家中,此时萧红背向观众,出现在前厅的院子里,她一只手无聊地用烟盒敲打着椅子,一只手拿着烟,随意将烟吹向空中。

许广平先生直接道出了萧红的心境,“她痛苦,寂寞。

”为了治疗爱情的伤痛,萧红只身前往日本。

语言不通,没有任何亲友,萧红真正陷入与世隔绝的孤寂心境。

这时影片出现了画外音,“是的,自己就在日本,自由和舒适,平静和安闲,没有经济上的一点儿压迫,这真是黄金时代。

是在笼子里过的。

”这是萧红写给萧军的信中的内容,也是影片片名的出处。

窗外飞雪,萧红独坐静默,小桌上一盏蜡烛,一盒烟,火柴。

与萧军分手后,萧红说,我自己就没什么朋友,我全部的朋友都是萧军的。

《天水围的夜与雾》

《天水围的夜与雾》

《天水围的夜与雾》作者:王世佳来源:《电影评介》2011年第02期[摘要] 许鞍华是“香港新浪潮”的一员,她擅于描写女性,尤其是边缘化的女性形象,她的作品充满现实主义色彩,人物内心情感被深入挖掘。

许鞍华作为一位女导演以女性的细腻深入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内心。

导演没有强加于观众一些完全个人化的东西,没有给片中不同的女性形象设定封闭的出路。

而是留给我们很多二次阅读的空间。

[关键词] 《天水围的夜与雾》许鞍华女性电影女性形象[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1.02.023许鞍华作为一位女导演,她从女性电影创作者独有的视角出发,创作了许多女性题材的影片。

她的作品观照女性的生存空间和心理情感的变化,如《今夜星光灿烂》、《客途秋恨》、《女人四十》等等。

她创作了许多个人化的女性角色,早期作品为了商业化间接地表露个人化风格,而《客途秋恨》、《今夜星光灿烂》是比较个人化的文艺片,是自我的书写,借助影像呈现理想自我,塑造完美的镜中像,但是许鞍华的电影算不上真正意义的女性电影。

迄今为止,像简坎皮恩《钢琴课》这样真正的女性电影很难突破。

导演给女主角艾达大量的主观镜头,颠覆了男人看,女人被看这种传统模式,女性从被看的客体变为看的主体,而男性则变为被看者。

这种颠覆只是个例,然而在主流文化仍然以父权制为中心的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男女站在完全等同的视点上完成影片的创作以及影片的赏析只是一种美好的设想。

许鞍华关于女性角色的挖掘虽然与简坎皮恩、阿涅斯瓦尔达、梅雅黛润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她是一位很真诚的女性导演,影片中的女性有很强的现实感,许鞍华毫不避讳地展示在男性视域主导下的女性生存状态。

《天水围的夜与雾》是继《天水围的日与夜》之后的又一作品,所不同的是《日与夜》叙事方式比较含蓄、内敛。

讲求电影叙事结构的内在张力,男性大部分是缺席的。

女性成为叙述的主体。

而《夜与雾》将男性与女性之间激励的矛盾冲突赤裸裸的呈现在银幕上。

许鞍华:明月此时有

许鞍华:明月此时有

许鞍华:明月此时有作者:锦鑫来源:《齐鲁周刊》2017年第27期许鞍华,一个自带标签的名字。

提到她,我们总是很容易联想到“女性”“文艺”“新浪潮”等关键词。

年过七十的她,几乎全程见证了香港电影几十年间的风云变迁。

最近献礼香港回归20周年影片《明月几时有》上映,再次将导演许鞍华推到台前。

她用自己文艺气质且满含烟火气息的作品,带我们尽情感受着那个遥远的年代。

小人物的群像戏许鞍华的新片《明月几时有》讲述的是香港有志之士顽强抗日的故事,由真人故事改编而来。

1941年12月8日到25日,日寇瞬间攻陷香港。

日本人进入香港的第一件事就是抓捕反日的文化界人士,其中茅盾被点名。

电影从茅盾、邹韬奋等人如何在“东江纵队”协助下逃离香港讲起。

这段对于保存民族文化血脉有着重要意义的历史,没人拍过,许鞍华和编剧何冀平,希望把它讲出来。

作为一部历史题材影片,许鞍华以小人物的视角俯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是一个小人物的群像戏,有不识字的房东、写字员、小學老师、村姑、饭店老板等等,这些普通人中便包括了方兰和刘黑仔。

影片中周迅细腻的表演,将方兰的聪慧、坚毅、勇敢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饰演的主角方兰本可以是战争中最普通的经历者,但却义无反顾地选择加入游击队。

当她决定离开家的那一刻,面对妈妈担心地责问“要打日本人,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她说“如果人人都这样想,还怎么会胜利”。

她倔强、有抱负,但其实她也有害怕。

许鞍华导演称,周迅饰演的方兰是一个“天真与成熟的混合体”,她表示,所有演员“感情很真诚,有点超过我的预期。

”男主角刘黑仔则是影片中较为传奇的角色。

在真实历史中,刘黑仔的人物原型就是当年名扬港九的“神枪手”刘锦进。

刘黑仔这个角色,幽默机智,游刃有余。

许鞍华对于彭于晏的表现十分满意。

“因为刘黑仔是个神枪手,他的动作一定很敏捷,喜欢惊险的活动,在抗战这几年是他生命的巅峰,充满了活力和自信,所以有不同的感觉。

”热爱健身活力无限的彭于晏无疑是角色最好的选择。

论许鞍华“天水围两部曲”中的人文情怀

论许鞍华“天水围两部曲”中的人文情怀
承担 起 了照 顾梁 阿婆 生前 身后 事 的责 任 。 影 怀 和照顾 。 影片整 体色 彩运 用都 是暖色 调 , 且
狭小 的 家 、 姐 工作 的超 市和 梁 阿婆 的家 等 贵
《 与夜 》 日 为观 者 呈现 了两 个 主要 的女
性形 象, 姐和 梁 阿婆。 姐代 表 了香港社 会 贵 贵
与夜 ) 示 了人 性 的 善 良美 好 , 姐 早 年 丧 空 间环境 里 《夜 与 雾 》0 要 限定 在王 晓 玲 ) 展 贵 贝主
极分 化 中 , 要是 探 讨 了 当前香 港 社会 中存 主 在的 人性 关怀 缺 失这一 现 象。 观 两部 影片 , 纵 其在 空 间 形 态 和女 性 形 象 设置 上 具 有 共 通 之处 . 这 两个 共 通 之处 也是 导 演对 人 性 探 而 讨 这一 主题 的支撑 点和承 载物 。 1封 闭性 空 间设置 、 吁个体 的人 性 关 、 呼
现 的 支撑 点和 承载 物。
【 关键词】 许鞍华 天水围两部曲 空间形态 女性形象 人性


“ 天水・ 围城 ” 的思 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 许鞍 华
悲剧展 示 , 问观者 及其 社会 的人性 关怀 。 来拷 二、 许鞍华 悲天 悯人 的人文 情怀
许 鞍 华从 “ 天水 围 两部 曲 ” 与恶 的 两 善



. ; : 平分
论许鞍华“ 天水围两部曲” 中的 人文情怀
【 要 】 许鞍华的“ 摘 天水围两 部曲” 天水围的日 , 《 与夜 向观者展示了 人性的善良与美 好,
《 水围 的夜 与 雾 天 向观者展 示 了人 性 恶的一 面 。 纵观 两部 影 片, 其在 空间形 态和女 性形 象 的设 置上 具有 共 通之 处, 同时这 两 个共通 之 处 亦是许 鞍 华导 演对 于人性 探 讨这 一 寓意展

影片《桃姐》的人物形象分析

影片《桃姐》的人物形象分析

2018-08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影片《桃姐》的人物形象分析张奇(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00)摘要:《桃姐》中除了塑造了桃姐的形象以外,还塑造了大量人物形象,既有各行各业的顶尖人物,也有很多普通人,本文着重分析影片中塑造的桃姐,罗杰,蔡姑娘的人物形象,以此来探讨许鞍华电影的主旨。

关键词:桃姐;人物形象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124-01《桃姐》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反映了人的社会存在性。

在许鞍华的影像世界里,对人性,人的命运展开了深入地思考。

各行各业的普通人,构成了我们的社会,通过诗化的镜头展现普通人的生活,是许鞍华一直以来所追求的艺术理念。

许鞍华的电影中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但是她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不是主动反抗男权社会的女权主义者形象,也非好莱坞典型的女性英雄形象。

许鞍华的女性形象,大多外表普通,生活经历简单,都是普通中国家庭中的妻子,母亲,女儿的形象,具有中国传统女人的性格特征,温和,善良,隐忍,默默付出。

许鞍华的女性形象,更多的是普通人普通生活的记录跟展示,通过近似于拍摄纪录片的手法,对普通女性的生活境遇进行有力的描绘,这些女性形象,也反映了许鞍华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以及人生境遇的无限回味。

《桃姐》的英文名字是《A Simple Life》,桃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人。

从题目看似乎是一个略带悲观的电影,许鞍华认为命运是强大而又无法控制的力量,正如影片中罗杰所说“上天有一台超级强劲的电脑,安排好我们全世界几十亿人的命运”个人同命运抗争的力量太过于渺小,所以接受命运,在命运的掌控下精彩地生活,似乎是导演在影片中的另一种隐喻。

影片从桃姐的普通买菜生活开始,菜市场的商贩们看到桃姐远远地来了,几个人为了逗套机故意把冷库温度调低。

当桃姐去挑蒜的时候,在冷库里问,今天怎么这么冷的时候,商贩们开心地在门外笑作一团。

许鞍华影片中的女性人物命运

许鞍华影片中的女性人物命运

大 众 文 艺161摘要:许鞍华是香港电影新浪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曾经三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从影30多年来共拍摄了二十四部电影。

在她所拍摄的二十四部电影里面,女性人物命运总体上经历了女性对命运的屈从、女性对命运的抗争、女性对命运的主宰的发展过程。

关键字:许鞍华;命运;变化许鞍华是香港新浪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曾经三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2011年64岁的叶德娴凭借在许鞍华拍摄的《桃姐》中的出色演出,获得了第6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这是继1992年巩俐之后,中国女演员再次获此殊荣。

许鞍华自1979年以首部电影《疯劫》为香港电影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便和众多同时期的电影人共同开创了香港电影新浪潮。

执导电影三十多年来,一共拍摄了24部电影,电影类型涉及广泛,有伦理片、惊悚片、自传片、武侠片等。

虽然所拍电影类型多变,但在很多影片中都注入了她对于女性的关注,电影中的女性人物命运经历了一个由女性对对命运的屈服、对命运的抗争和对命运的主宰的发展过程。

一、女性对命运的屈服许鞍华早期电影里面的女性一直都处于被压迫被迫害的地位。

1981年她的《胡越的故事》描写的是越南华侨胡越逃离越南的情景,在逃离过程中胡越结识了同命相连的沈青,两人发展为恋人。

但由于沈青被骗沦为妓女,最后在逃离过程中中弹身亡,胡越只能抱着她的尸体乘船离去。

又如在《投奔怒海》中,将女性人物命运放置在一个动荡的社会环境中来表现女性的悲惨命运。

在这部电影里,为了养活一家人的生活,琴娘的母亲被迫卖身,最后自尽身亡;琴娘为了养活弟弟去捡洒在地上的米粉、从死人身上搜东西、在妓院刷杯子,甚至有一次竟然勾引芥川先生。

而缪骞人扮演的夫人虽然没有走向死亡的命运,但她依然处在男权的控制之下。

在越南的动荡年代,女华侨为了生存,开了一个酒馆,在酒馆接待越南的政府中的头头进行消遣,甚至出卖自己的肉体。

中国社会向来都是男性处于主导地位,女性被看作是男人的附属品。

许鞍华电影中的弱势群体形象塑造

许鞍华电影中的弱势群体形象塑造

许鞍华电影中的弱势群体形象塑造【摘要】许鞍华电影中对弱势群体形象的关注体现在多个方面。

在老人形象的呈现上,她通过细致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老人的困境与孤独。

在残疾人形象的刻画中,许鞍华更注重对残疾人内心世界的描绘,呈现出他们坚强和乐观的一面。

关于女性角色的塑造,她展现了女性的独立和坚强,打破了传统的固有形象。

在处理少数民族形象时,许鞍华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展现出多元化的社会。

在展示城乡差异的过程中,她让观众更加关注农村地区的生活和困难。

许鞍华电影中的弱势群体形象塑造让人感受到她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与尊重,为这些群体发声。

【关键词】许鞍华电影、弱势群体、老人、残疾人、女性角色、少数民族、城乡差异、形象塑造、关注。

1. 引言1.1 许鞍华电影中的弱势群体形象塑造许鞍华电影中的弱势群体形象塑造一直是其作品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对老人、残疾人、女性角色、少数民族和城乡差异等群体形象的呈现和刻画,许鞍华在电影作品中展现了对这些群体的关怀和理解。

在许鞍华的电影中,老人形象往往被刻画得深刻且具有内涵。

通过对老人角色的塑造,许鞍华展现了对老年人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的理解和尊重,呈现了老年人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存在感。

残疾人形象在许鞍华的电影中也得到了精心塑造。

许鞍华通过对残疾人角色的刻画,揭示了他们在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同时展现了他们的坚强和生命力,为他们赢得了尊重和关注。

女性角色在许鞍华的电影中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女性角色的细致刻画,许鞍华展现了对女性心理和生活状态的深刻理解,同时向观众展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少数民族形象在许鞍华的电影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通过对少数民族角色的处理,许鞍华展现了对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的尊重和理解,同时为少数民族群体赢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城乡差异也是许鞍华作品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通过对城市和乡村不同生活环境的展示,许鞍华揭示了不同地区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生活状态的差异,展现了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女性导演的“影”以载道——分析《我们俩》和《桃姐》中女性形象塑造

女性导演的“影”以载道——分析《我们俩》和《桃姐》中女性形象塑造
关 键 词 :许 鞍 华 ,马 俪 文 ,女 性 形 象 ,现 实意 义
中 图分 类 号 :, 1 1 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6 ( 0 2 0 0 6- 2 X 2 1 ) 3-0 0 0 0—0 2 话 :“ 个 胖 妞 怕 见 人 ,买 块 猪 肉 去 拜 神 ,头 上 顶 着 一 个 盆 ,一 不 小 心 有 撞 到 门 ,一 百 多 ,两 百 少 ,三 杯 老 酒 喝 多 了 ,四 粒 豆 子 撑 死 了 , 五 魁 首
年人 的女性 电影,“ 只为苍生说人话”,在这两部 电影 里我们 看到了在 平缓 的影调 背后渗透 着作者导演的社会责任感。 本 文以 《 我们俩》 和 《 桃姐》 为研 究对 象,在 “ 和而不同” 与 “ 同而不和” 中纵横 解构分析 两部 作品 电影 中女 性形 象塑造 ,以阐述 导 演 的 影 中之 “ ” 道 。
艺术 之 窗 . 2 27
女 性 导演 的 “ " 以载 道 影
— —
分析 《 我们 俩》 和 《 桃姐》 中女性形象塑造
臧 连 荣
( 南大 学文 学 院 重 庆 西 401 ) 0 7 5

要 :许 鞍 华 和 马 俪 文 作 为 当前 中 国影 坛 最 杰 出的 两 位 女 , 电 影 的 导 演 。她 们 在 不 同 的 时 间和 空 间 里 拍 出 了 两 部 殊 途 同 归 的 关 于 老 t # -
独居老人 院的时候 ,罗杰像儿子那样关心她 、照顾她和爱她 ,就 8年开 始拍摄 《 界上最 疼我 的那 个人 去 了》, 世 因 资金 问题 搁浅 。4年 后 重 新 开 机 ,影 片 根 据 著 名 作 家 张 洁 E记 改 编 , l 是一 部具有 浓郁抒情风格 的写实 电影 。作品感人至深 ,并带有 强烈 的女 性色 彩,一举夺得 当年第 1 4届中 国金鸡百花 电影节最 佳导演 奖 ,第二 部导 演作 品 《 我们俩》 获第 1 东京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以及第 1 8届 4届 金 鸡 百花 电 影节 最 佳 导 演 奖 、最 佳 女 演 员 奖 。 “ 而不 和 ” 的 角 色 本 身 的 形 象 塑 造 同 用 感 同身 受 的 角 色视 角描 述 女 性 角 色 我们讲 到电影 的叙述 角度时候 ,就会想到整个故事 的叙 述者 。两部 电影 中 的叙 述角 度 其 实 都 是 故 事 结 构 里 的一 元 角 色 ,小 马 、 罗杰 则 是 这 个人 。马俪 文拍过 的女性 电影有两部 ,《 最爱我 的那 个人去 了》 中通过 斯琴 高娃饰 演的女儿讲述 了他 的母亲在人生 最后 阶段里 的故 事 ,《 我们 俩 》 的情节-I 往 常,透过小马 的角度描述 了她与金雅琴饰演的老太婆 n 的一 段故 事 ,笔 者在导演 的一次访谈 中发现这一段故事是发 生在马俪文 求 学期 间的真实故 事,那些琐 碎 的生活 经历 :电话 冰箱煤 气 ,互 相算 计 ;掏鸟窝 ,布置 房间 ,互 相改 变。故事 并不 紧凑 ,情 节也 不跌 宕起 伏 ,仅靠 细碎的情节 ,把人物关 系处 理得很 到位 ,把 “ 系 ”说 得 比 关 “ 故事 ”还丝丝人扣 。而 《 桃姐 》源 自编剧李恩霖 ( 罗杰 )与家佣桃姐 的真实故 事。罗杰说 ,桃姐家贫 ,年幼 时被送人 ,后养父 被杀 、养母无 力抚 养 ,1 时把 她托付 给李家 。上世纪 4 3岁 0年代 开始照 顾罗杰 祖母 , 见 证 罗杰 母 亲嫁 人 李 家 , 照顾 罗 杰 时 桃 姐 也 不 过 2 O多 岁 。 父 母 移 民后 , 罗杰与桃 姐一起 生活长达 三十载 。桃姐离世前数年 ,主仆 角色逆转 ,罗 杰 表示 ,一切其 实顺利 成章 。每 周数天到 老人院探 望桃姐 ,渐 成习惯 。 桃姐 离世 不久 ,李恩霖很有感触 ,写成 《 桃姐》 故事雏形 ,被导演许鞍 华 一 眼看 中 ,找来 叶 德 娴 和 刘 德 华 出 演 , 电 影 不 少 部 分 在 罗 杰 家 中取 景 ,桃姐 住 过 的 房 间 、罗杰 常 坐 的沙 发 、餐 桌 全 成 了 电影 场 景 。 许 鞍 华 以 《 女人 四十》 为代表开始 了她的冷眼旁观现实社会中女性生存 状态的 新 阶 段 。该 阶段 中 的许 鞍华 ,逐 渐 褪 去 犀 利 激 昂 的风 格 ,转 而 以 冷 静 思 考 的方式 传达出其淡淡 的哀伤 。通过这个角色来客观 的讲述 和平静 的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鞍华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一、引言在以前的许多电影和电视作品中,女性在男性的角度看通常是沉默的,处于边缘,要突破主流电影的男权束缚,就必须更加关注女性的命运和生存。

近年来,随着李安、冯小刚、张艺谋的等男性大导演在国际和国内电影节的频频露面并屡次获奖,学术界对他们的电影作品的研究热情非常高涨,而对于同时著名电影人的女导演许鞍华却给予了较少的关注,对她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特别是在儒家文化长期统治下,女性解放之路曲折,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女性追求自主、独立,摆脱男性控制的观念也逐渐强大。

女权主义将在这种情况下扎根。

特别是到了20世纪,世界社会意识形态正处在一个不断变化和动荡的时代。

随着平权行动的出现,女性主义的影响也逐渐显现,从而衍生出了许多文化产品。

女权主义电影是一个代表。

电影是一门很容易被普通人认可的艺术,许多电影制作人利用它在人们的脑海中打开女权主义的大门,并批评以社会中男性为中心的“主流”价值观。

自1895年电影诞生以来的百余年历史中,电影银幕为我们创造出了无数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既是我们欣赏电影的窗口,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在银幕上的缩影。

尤其是银幕中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一直是观看过的人最受青睐的、不可忽视的观赏对象。

这些女性或清丽脱俗、纯洁无暇;或淑德贤惠、善良温柔;或大胆泼辣、勤劳朴实,加上用电影与众独有的拍摄手法和对这些女性靓丽的形象打造,不仅为女明星们增添了耀眼的光芒和无限的魅力,更为我们创造出了一幕幕摄人心魄的视觉奇观。

如果说电影是梦的制造,那么可以说女性是这个梦工厂最耀眼的星星。

女性形象和女性主体意识的表达一直是女性电影的中心主题。

作为文化的重要输入形式之一,“电影可以继续巩固男权社会对于女群体的排挤,也可以作为女性维护自身权利或批判现实的有力武器。

”对电影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性格的剖析与观察,可以使人们在尊重个体生命的前提下,开始追问和观察女性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许鞍华是香港新浪潮导演中比较有名的,她和覃嘉铭、许克三个人一起被称为新浪潮电影领军人物。

这三个人在电视剧还没有火起来的时候就已经闻名海内外了,许鞍华是这三个人之中唯一的女性,许鞍华拍的电视剧和电影不少,拍的电视剧最多,我许克拍的电影比许鞍华多一些。

许鞍华拍的电影涉及到各种题材,各种人群,非常丰富。

在香港导演中许鞍华是难得的,很有才华,很有代表性,难能可贵。

许鞍华在1981年导演拍摄完了《胡越的故事》,在1982年导演拍摄完了《投奔怒海》,出人意料的是许鞍华导演选择归隐山林,修身养性去了,从影视圈淡出。

许鞍华导演在1995年带着《女人四十》重新复出,再次轰动影坛。

《女人四十》不仅给许鞍华导演带来了金钱财富,也带来了艺术上的成就,结局就是双赢。

《女人四十》开辟了从女性角度讲故事的起点,因为这部女性主义电影,许鞍华导演被称为女性主义代言人。

这一年许鞍华导演48岁,电影《女人四十》也是讲的四十多岁的女人的故事,这个电影是许鞍华导演登上个人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对许鞍华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性格进行剖析,可以促使人们在尊重个体生命的前提下,开始关注和观察女性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探讨许鞍华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意义,可以为未来中国电影的创作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建议,促进中国电影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二、许鞍华及她的电影作品(一)许鞍华成长经历许鞍华出生在中国东北,1947在香港和澳门长大。

由于许鞍华特殊的家庭背景,他从小就与各种文化接触。

许鞍华非常喜欢古典诗词,在她的电影中也能看到中国古典文化的成就。

在香港大学学习期间,许鞍华攻读英国文学,并于1972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后来,她去英国继续深造,1975回到香港。

回到香港后,许鞍华作为导演进入电视台,年轻助手逐渐成为香港电影中的重要人物。

在这一时期,参与《指南》的经历对许鞍华后期创作中的主要女权主义电影产生了影响。

许鞍华的第一部电影《疯劫》摘取了第十七届台湾金马奖,被认为是香港电影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一位影坛新人闪亮登场,掀开香港电影新浪潮序幕。

(二)许鞍华电影作品成就香港著名女导演许鞍华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品荣获香港金像奖和台湾金马奖,并荣获五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三次荣获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他们中的大多数,许鞍华的“桃姐”是一个获得大奖的大满贯。

2011,许鞍华荣获亚洲电影终身成就奖。

看导演的作品,他经常从女性的角度创造一个独特的女性角色。

这部电影包含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并运用了独特的女性意识。

特殊的艺术手法造就了许多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形象,引起了观看女性世界的人们的关注。

她表达了一种微妙的技巧,不同于男性导演创造的女性,她描述了女性更真实的内心意识。

在她的作品中,她创造了许多不同时代的女性。

这些女人有自己的想法,她们都是有血有肉的。

电影《半生缘》里有顾曼桢和顾曼璐,《倾城之恋》里有白流苏,《天水围的日与夜》里有贵姐,《黄金时代》里有萧红,《桃姐》里有桃姐,《玉观音》里有安心,在许鞍华导演的电影中,这些女性都是普通老百姓,她们的命运都不好,生活没有一个过得顺心如意的,虽然生活在不同年代,遭遇也不尽相同,每部电影表达的主题也不一样,但一样的是许鞍华导演想通过这些电影和女性表达一种感情。

三、许鞍华导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一)悲伤的女性形象在导演许的作品中,女性人物往往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导演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令人悲哀。

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女性角色并不乐观。

面对命运的大船,女性角色屈从于命运。

这些女人只能忍受,有时甚至会伤心。

《疯劫》是许鞍华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也是一部悲伤的电影。

电影讲述了李纨发生了婚前性行为并不小心怀了孕,未婚夫是个混混,又和别的女人发生了性关系,李纨很受打击,以至于精神收到了影响,失手杀了一个人。

《疯劫》的剧情也可以排成悬疑电影,因为它有激烈的冲突,气氛也很紧张,许鞍华导演另辟蹊径,许鞍华去呈现女主角的内心变化,呈现了女主角内心如何慢慢错乱的,这是一部悲伤地电影,也是许鞍华导演女性悲伤主义创作的第一部。

《今夜星光灿烂》的导演是许鞍华,这部电影讲的是师生恋,这个题材很敏感,故事情节很有戏剧性,父亲和儿子两人先后和女主角建立了恋爱关系,当然这讲的还是一个悲伤地故事,女主角的命运不好,挣脱不了命运的安排,最后只能屈服。

《黄金时代》也是从女性角度讲故事,许鞍华导演通过镜头给观众呈现了女主角萧红的感情经历,女主角是个有不屈服精神的女汉子,敢于向命运抗争,但是最后结局并不好,死在了外地。

许鞍华导演是想表现女性很难抗争过命运,因为在男权社会里,女性想取得认可很难。

(二)有着积极人生态度的女性形象导演许鞍华的作品中,女性角色虽然不忧郁,但充满悲伤,女性角色对生活有着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艰辛和艰辛,女主角不抱怨抑郁,但仍然努力生活,在许鞍华的后期作品中,她的风格发生了变化,不是太多的责备和抱怨女性的命运。

用女人的生命来表达人物内心的力量和勇气,虽然有些悲伤,却没有让观众感到窒息的绝望,这种情感基调的许鞍华导演的作品没有悲伤。

在影片《女人四十》中,女主角阿娥为照顾孩子老人需要照顾的生活状态,生活是充满了困难和压力,但她并没有觉得对不起自己还努力去工作,《女人四十》以中年女性为代表,反映在命运面前的无奈的中年妇女中年女性,反映当前情况。

但这部电影《女人四十》并不总是充满悲伤的音调,也有很多幽默和欢快的场面。

许用这样的艺术表达来表达以AE为代表的中年女性,尽管生活充满艰辛,但这些中年女性并不消极对待,而是积极地与命运抗争。

许在影片中展现了中年女性的生活状态,更多的是为中年女性寻找出路,为中年女性纾解压力。

电影结束时,许多鸽子飞上了天空,也给那些看过的人展示了希望。

在《天水围的日与夜》中,主人公贵姐的命运悲伤到最高点。

女主人公的生活更悲惨的童年,家里很穷,很小承载着家庭的负担,照顾弟弟,供弟弟读书直到所有的弟弟去上大学,然后做一个家庭的职业挣一些钱。

这些兄弟不感谢她,这不让贵姐对生活的绝望,她只是责怪自己没有好好学习,没有文化,会导致今天的生活。

不幸的是,她的丈夫早就死了。

她把她的儿子独自一人养大。

她不抱怨生活,努力工作,有一个积极的态度。

她有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她经常微笑,乐于助人的生活,虽然她的生活并不宽于。

在贵姐的生活状况的表现,导演的拍摄角度,不用悲伤,围绕在贵姐的生活多困难和艰辛,但用平和的叙事手法给贵姐的日常生活和整个温暖的感觉的颜色。

面对苦难和不幸的生活,贵姐也有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不向命运低头的微笑。

有些电影只不过是普通的生活,没有激烈的矛盾和冲突,一丝忧愁和悲伤,但这部电影没有让人看的绝望,剩下的憧憬和希望。

许鞍华导演的电影《桃姐》不同于以往作品的风格。

多年来一直做仆人的桃姐女主人公把罗杰抚养成人。

罗杰选择了电影业,工作非常努力,所以他在50岁的时候还未婚,桃姐照料了罗杰。

桃姐一天突然中风,由于工作的限制,罗杰只能把桃姐到养老院,陌生的室友,陌生的环境,桃姐很不适应,罗杰经常看望桃姐,像母亲和儿子一样说话聊天,罗杰带桃姐到他电影的首映式,让桃姐不再有一生的遗憾。

在这部作品中,仍然有一些淡淡的忧伤。

桃姐等待李的生命,最后被送到养老院。

她非常无助。

导演许给罗杰和桃姐的感情,罗杰和桃姐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罗杰完成了桃姐的愿望,使影片充满了温馨的气氛,让人看了桃姐和罗杰的深受感动。

(三)重情谊的女性形象男女之间的爱情是很多电影都热衷的话题。

它符合人们观看的口味,也是许多爱情电影流行的原因之一。

即使是表现同性友谊的电影也是最能表达的兄弟情谊,这部电影几乎没有表达出女性之间的友谊。

这与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文化有关。

自古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等表达男性之间的兄弟情的《三国演义》。

在父权社会中,很少有文学作品能表达女性之间的友谊。

究其原因,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并不独立,女性情感诉求的表达并未受到重视。

从妇女的角度看,许导演充分考虑了妇女之间的友谊。

因为同性,女人可以互相了解更多。

这些女性可以更多地表达她们的关注,也表达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具有独立的个性。

这部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表达了女性之间的友谊。

贵姐一直是个大父母,抚养他的弟弟。

但是弟弟离开了她,她的丈夫早死了,她抚养了她的儿子。

由于遭遇和命运的相似,梁阿婆与贵姐一起走,两人建立了真诚的友谊,相互理解了彼此的感情和感情,互相关心和呵护。

贵姐不想让梁阿婆的钱帮她买东西。

带她去看望她的孙子。

女婿拒绝了梁阿婆之后,贵姐安慰了她。

贵姐和梁阿婆握在一起的手反映了女人之间的友谊。

在影片《得闲炒饭》中,许鞍华表达了女性之间的这种友谊。

这部电影描述了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女同性恋。

一个是不小心怀孕的女白领,另一个是律师,他接受法律诉讼但有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