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与美国失业率的相关性

人民币汇率与美国失业率的相关性
人民币汇率与美国失业率的相关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72971006.html,

人民币汇率与美国失业率的相关性

作者:王越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第22期

摘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成为中美双方的重点问题,本文选取影响美国失业率最为关键的四个因素,通过计量定量分析检验发现,影响美国失业率最主要的因素是其国内经济发展情况和上一期失业率的时滞效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对失业率的影响微乎其微,对外贸易平衡的影响不确定性;从而否定了美国渴求通过压迫人民币升值而解决国内高失业率的可行性。最后通过定性分析,解释了所得模拟函数的实质意义和美国力求人民币升值的内在政治动因。

关键词:汇率操纵;美国失业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2

近期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11年美国参议院所通过的汇率监督改革法案,更是以人民币币值低估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对外贸易优势,从而造成本国国内严重的失业率为由不断煽动国内民众情绪,以此推卸金融危机责任,转移国内矛盾和国民视线,同时施压人民币升值。本文写作出发点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并不是影响美国失业率的显著因素,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做进一步论证。

一、定性分析美国失业率的影响因素

从美国政府和其经济学家的不断公开表态中,我们可以发现,其矛头一致指向的是中美之间高额的贸易逆差,他们认为,中国产品对美市场大量倾销式的进入,严重冲击了美国市场,使得不具成本优势的美国本土厂商,难以应对大量廉价优质的中国产品的直接竞争而倒闭,从而造成了美国近些年来高涨的失业率。而贸易失衡这一外部影响因素是否是构成失业率的核心因素?国内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否被忽视?这其中是否暗含着深刻的政治动因?等等,这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的。

(一)对外贸易失衡并不一定招致国内高失业率

人们容易产生的误区就是,一国进口大于出口,意味着更多的进口商品进入了国内市场,更多的国外厂商将与国内厂商竞争,争夺国内市场,从而将导致国内工作岗位数目的减少,即高失业率的发生。当然,并不能否认这个观点的部分正确性,但考虑下面几种情况:

1.理想化情况:一国国内已经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一国是否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受制于一国劳动供给的关系,在假定劳动供给量在一段时期内不变时,劳动需求水平主要受一国国内总需求的影响。在一国国内需求已经充分满足一国所需就业岗位时,需求的进一步扩张而导致的进口增加,外国厂商的进入,将不会导致国内就业市场的情况。

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及趋势预测

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及趋势预测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 年7 月21 日宣布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再次启动,且伴随人民币汇率的逐步市场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主要呈现稳定的升值趋势,而与此同时,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则呈现有升有贬的状态。面对目前汇率波动的复杂情况,本文首先阐述了探究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继而说明了人民币汇率的四个影响因素分别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我国货币供应量M2、我国外汇储备量FER、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接着本文对这些因素进行定性和定理的相关性分析,然后利用E-VIEWS拟合出较好的模型。最后对人民币汇率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字:人民币汇率;相关性;预测

目录 一、总论 (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3) (二)创新之处 (4) 二、相关理论基础 (4)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 (4) (二)利率平价理论 (4) (三)国际收支说 (5) (四)有效市场假说 (5) (五)货币主义学说 (5) 三、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 (6) (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 (6) (二)货币供应量 (7) (三)外汇储备(FER) (8) (四)通货膨胀 (9) 四、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及趋势预测 (10) (一)数据的选取 (10) (二)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12) (三)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的预测 (13) 五、人民币汇率走势展望 (15) 参考文献 (16)

我国央行在2005 年7 月21 日宣布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再次启动以来,伴随着人民币汇率的逐步市场化,人民币对美元主要呈现出稳定升值趋势;而同时,人民币对其他的主要货币(欧元、日元、英镑等)的汇率则呈现有升有贬的状态。面对目前汇率波动的复杂情况,在现行汇率体制下对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主要经济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各主要经济因素与人民币汇率波动之间因果关系的强度,对于我国更好地形成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机制,进行新一轮汇率体制改革具有重要且现实的意义。本文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首先根据一般汇率决定理论分析出人民币汇率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然后运用具体数据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根据前述分析初步判断了人民币汇率在2016 年的走势。一、总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1973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施行有弹性的浮动汇率制度。目前,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也都时刻处在剧烈的浮动之中。伴随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对外经济依存度不断提高、经济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国际贸易额不断增长以及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国际上普遍开始要求我国更多的开放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以及要求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同时也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在国际经济对外活动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民币正逐渐成为一种强势的货币,国际上的一些政治势力和经济团体也要求人民币升值在向我国施压。人民币一旦大幅升值,作为我国汇率价格接受者,金融机构或者企业的美元帐户极有可能缩水,出口贸易也同时会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目前拥有的38877亿美元的美元外汇储备存量和庞大的美元外债将受到国际汇率市场波动的影响而可能遭受损失,汇率风险显而易见。 在国际经济大背景下,并结合我国人民币汇率宏观经济情况,深入剖析我国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能够正确认识人民币汇率的风险,并有效地解决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水平的问题。剖析我国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同时,也分析各主要因素影响我国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强度,为长期稳定发展我国汇率水平也提供有力的依据。本文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首先根据一般汇率决定理论分析出人民币汇率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然后运用具体数据对其进

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原因及对经济影响

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原因及对经济影响 总论 汇率是国际金融的重要指标,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人民币汇率是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经济杠杆,也是实现和衡量我国经济内外均衡的重要指标。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经济增长状况;经济增长是决定一国货币价值的根本因素。一般而言,经济增长都会引起货币价值的上升,其原因在于: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率较高,人们对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状态产生信心,外国投资者必然踊跃前往该国投资,从而引起该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的收入增加,该国货币需求旺盛,币值自然上升。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支的总和。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外汇汇率下降。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经常项目顺差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这就潜在地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且在我国资本项目基本上是连年顺差的,外汇储备明显增加,这表明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本国货币有升值的压力。 三:通货膨胀因素: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一般地,通货膨胀和国内物价上涨,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从而对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影响,导致该国汇率波动。同时,一国货币对内价值的下降必定影响其对外价值,削弱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人们会因通货膨胀而预期该国货币的汇率将趋于疲软,把手中持有该国货币转化为其它货币,从而导致汇价下跌。 国内外通货膨胀率的差异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的主导因素,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基础。如果一国的货币发行过多,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使货币对内贬值,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因为汇率是两国币值的对比,发行货币过多国家,其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减少,因此在该国货币折算成外国货币时,就要付出比原来多的该国货币。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相对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人民币的相对币值也就是说其购买力在下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缓解。相反若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则美元的币值在下降,人民币的币值相对上升,人民币会有升值的压力。 四: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决定货币价值、货币购买力的首要因素。如果本国货币供给减少,则本币由于稀少而更有价值。通常货币供给减少与银根紧缩、信贷紧缩相伴而行,从而造成总需求、产量和就业下降,商品价格也下降,本币价值提高,外汇汇率将相应地下跌。如果货币供给增加,超额货币则以通货膨胀形式表现出来,本国商品价格上涨,购买力下降,这将会促进相对低廉的外国商品大量进口,外汇汇率将上涨。 五:国外环境的变化:(1)外国政府的政治压力:一些西方国际声称人民币价值

电大作业汇率调查人民币汇率变化分析人民币短期汇率走势及其影响

电大作业汇率调查人民币汇率变化分析人民币短期汇率走势及其影响

问题: 调查一月内人民币汇率变化,分析人民币短期汇率走势及其影响。学习者提交一份一月内汇率变化数据表(限任一自然月),并三言两语概括汇率走势。 答: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各币种中间价月平均汇率 2 4 6 8 10 12 9月7月5月3月1月

美元港元百日元欧元英镑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因此一国货币对其它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而人民币汇率就是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7月21日,人民银行突然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改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变相升值2%,而且不再与美元挂钩。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人民币汇率一篮子机制就是综合考虑在中国对外贸易、外债(付息)、外商直接投资(分红)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并分别赋予其在篮子中相应的权重。具体来说,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自然成为主要的篮子货币。另外,由于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等国与中国的贸易比重也较大,它们的货币对人民币汇率也很重要。 从图表中我们看到总体相对稳定的汇率除了人民币汇率单方向升值和贬值的选择以外, 保持相对稳定,也是当前汇率变动的一种选择,很可能也是在当前动荡的国

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xx金融2xx 汇率(exchange rate,ER)又称汇价,是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是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汇率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率、利率水平、市场预期都会影响汇率的制定,这些方面的变化会导致汇率的变化。同时,一国汇率的变化也会对该国经济造成影响。 通常汇率变化会影响该国的贸易收支、非贸易收支、资本流动、物价水平、利率水平、就业和国民收入等。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和对经济的影响都是我们该关注的问题。一下是对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其影响的分析。 一、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化 目前,人民币面临着升值的预期。其影响因素有以下一些:1.国际收支状况变化。资本项目下的收支状况,对汇率影响是长期的、而且是双向的。资本收支顺差,短期可能引起本币的升值,但因为顺差是顺差国的负债、逆差国的权益,这种负债的积累必然又会导致本币的贬值。2.价格水平。目前我国的物价水平呈现上升趋势3.扩张性财政政策淡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可以刺激经济,增加产出和收入,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本国货币价值变化的影响却有着不同的作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本国货币贬值;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却会使本国货币升值。4.市场预期与投资市场的预期会影响一国货币对外汇价。目前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较强。但由于目前市场交易者在市场的投资还是比较谨慎的,外汇市场投资计划也比较理性,所以不会出现汇率大幅度升值的可能。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人民币汇率即使有微弱升值,但在参考“一揽子货币”和市场供求等因素的新机制下,人民币不会升值太多。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必然引

人民币汇率与外商对华FDI相关性的协整分析

人民币汇率与外商对华FDI相关性的协整分析 梁晶 宁波大学商学院,宁波(315211) E-mail: kikiliangjing@https://www.360docs.net/doc/a72971006.html, 摘要:本文在对汇率与FDI相关性分析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文献回顾,汇率影响FDI的机制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1983——2006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外商对华FDI的相关性进行协整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外国直接投资与汇率水平、汇率波动具有长期协整关系,而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汇率波动与FDI流入呈负相关,即汇率贬值有利于FDI的流入,持续不断的汇率波动将降低外商直接投资的积极性。 关键词: 实际有效汇率;FDI;协整分析 中图分类号: F831.7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Cushman(1985), Caves(1989) 等在考察分析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出现的FDI短期内大幅波动和美国企业大量被外国企业并购的现象时发现,传统的FDI理论无法对此作出解释,他们认为这一现象与汇率变化有关。从此,关于汇率与FDI 相关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拉开了序幕。 Cushman(1985) [1]研究了相对劳动成本理论,模型包括汇率方面的变量主要有实际汇率水平的变化和基于风险调整的实际汇率的主观估计。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汇率的不同将引起相对劳动成本的变化,当流入国货币相对于流出国货币贬值时,意味着相同数量的外资将可雇用更多的劳动者和购买更多的资本设备,从而吸引外资流入。 Froot and Stein (1991) [2]提出相对财富理论,他们认为在资本市场不完全的前提下,当汇率变化时,国外企业财富发生了变化,而国内企业的财富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当美元贬值时,投资美国的投资者增加了他们的相对财富,使得投资者的竞标价格也相对提高,接近于预期净现值,这将更有可能获得并购成功,因此,本国货币贬值对本国吸引FDI有利。 Aizenman(1992)[3]通过建立一个汇率、价格、就业量和投资量为内生变量,又加入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宏观均衡模型,用来分析不同的汇率制度在宏观均衡状态下这些研究变量如何作用于FDI,从而建立了汇率制度理论,得出了固定汇率制比浮动汇率制更有利于国际资本的流动,固定汇率制度能较好地将实际工资和产量从货币冲击中分离出来,并且和低波动性和高预期利润联系在一起,预期收入越高,国内投资和FDI水平也就越高。 Goldberg and Kolstad(1995)[4]认为,在有限的环境中,汇率波动对国内资金流向国外的份额有关。如果投资者是风险中型的,模型没有显示汇率波动和生产基地在国内外市场中配置之间的关系。但如果投资者是风险规避者,汇率波动将导致配置在国外的生产基地份额增加,即FDI增加。 Sung and Lapan(2000)[5]研究了存在汇率波动的前提下,改变生产能力来影响厂商的FDI 决策。他们认为当汇率波动不确定性足够高时,跨国公司通过在两个国家都投资办厂,仍然可以增加期望利润。跨国公司为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而在不同国家投资办厂的同时,本身还起到一个阻止东道国厂商进入市场的作用。 Blonigen(1997)[6]提出专用资产并购理论,认为当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共同去竞投这个目标企业时,美元的贬值不会影响本国企业的竞投金额,但会使日本企业预定的以一定日元计价的美元金额增长,因此日本企业相对更可能并购到目标企业。

用数据说话2015美国各州失业率情况大调查

用数据说话 2015美国各州失业率情况大调查 在北美找工作的同学们注意了,既要关注美国各州的就业率,也要关注它的失业率。根据美国劳工部统计的数据显示,美国全国失业率降至7年来最低——5.1%。但从每个州的情况来看失业率各有高低。 在2015年,美国有47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的失业率下降了,但是有2个州失业率上升了,还有一个州的就业率比较稳定没有变化。在35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就业人口比率有所增长,同时还有15个州的就业人口比率是呈下降趋势的。较之前5.3%,美国现在的失业率下降了0.9个百分点,全国的就业人口比例上升0.3个百分点,现在是59.3%。 区域性失业率 根据2014年的数据显示,美国的中西部、东北部、西部以及南部这四个区域的失业率是下降的。其中西部下降了1个百分点,南部下降了0.7个百分点。中西部的失业率是4.8%,它是唯一一个失业率明显低于美国平均水平的区域。但是在2015数据显示,西部的失业率是5.7%,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在2015年,这九个地理位置在过去的一年里面失业率有着明显的下降,尤其变化最大的就是东部的环太平洋中心,失业率下降了1.2个百分点。西北部是目前为止失业率最低的地方,失业率是4.0%。其他几个地方的失业率也是明显低于国家平均水平的,分别是:西中南部的4.7%,新英格兰地区的5.0%。另外,有两个地区的失业率是比美国的平均水平要高的,分别是:太平洋地区的6.0%的失业率以及东南部5.9%的失业率。 各州的失业率 根据2015年的数据显示,美国包括哥伦比亚特区在内的39个州的失业率有了明显的下降。失业率下降最明显的两个州是密歇根州和罗德岛州,前者下降了1.9个百分点,后者下降了1.7个百分点。但是,仍然有12个州的失业率与上一年相比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动。 在2015年,北达科他州保持最低的失业率,失业率为2.7%,接下来失业率比较低的还有内布拉斯加州以及南达科他州。在这些州中,内华达州和西弗尼吉亚州是失业率比较高的州,失业率达6.7%。哥伦比亚特区的失业率也高达6.9%,总体而言,目前有20个州的失业率是低于美国失业率平均数字5.3%的,同时也有13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的失业率水平是高于国家的平均水平。 区域的就业人口比率 在2015年,有3个地区的就业人口比率是有显著变化的,都呈上升趋势。东北部上升了0.7个百分点,中西部上升了0.6个百分点,西部上升了0.4个百分点。中西部的就业人口比率是61.9%,南部的人口就业比率是最低的,数据为57.9%。目前为止,这两个区域的数据和国家数据(59.3%)差别比较大。

汇率波动的价格传递效应

经济导刊22 2011 / 01 传统的国际经济理论认为,汇率的波动等比例地反映在价格水平的变动之上,然而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汇率对一国的价格传递往往是不完全的。随着2005年7月我国开始新一轮的汇率体制改革,人民币兑美元的双边汇率波动较之前更加频繁,研究汇率波动对进出口商品价格的不完全传递效应,对于我国制定产业政策和国内货币政策意义重大。 我国汇率制度的历史沿革 作为一国货币的对外价格,汇率是一国进行对外经济活动时最重要的综合性价格指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在对外贸易和其他对外经济活动时执行着价格转化职能,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纵观人民币汇率改 革路程,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再到复汇率回归的过程。1994年我国宣布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企业和个人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尽管这一改革引入了市场机制,但实际上这一期间人民币汇率基本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持续扩大,贸易结构摩擦日益加剧,国内国外要求人民币汇率实行改革的呼声日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目前的外贸依存度已 经达到70%左右,成为世界上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国家。在这一情况下,2005年7月21日,中国启动了新一轮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自此,人民币汇 【关键词】 汇率波动,价格传递机制 汇率波动的价格传递效应 文 | 朱莹莹 率机制更富弹性,汇率波动也趋于增强。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物价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日益重要,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从2005年7月至2010年10月,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已经由最初的1美元兑换8.2765元升至1美元兑换6.6870元,根据BIS 公布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累计升值己经达到了19.2%,升值幅度明显。按照传统国际经济学分析框架,人民币如此大幅度的升值,必然会提高中国出口商品价格,降低进口商品价格,从而削弱中国出口商品竞争力,抑制出口,促进进口,这样有助于缓解中国外部经济长期失衡的“双顺差”局面。然而, 事实恰恰相反。在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同时,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增长,出口规模和经常项目顺差持续攀升,并屡创历史新高。因此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汇率影响商品价格的机制非常复杂,不同的机制有着不同的传导特点。 汇率变动对价格的 直接传递机制 直接传递机制是指汇率变动通过进口价格的改变来影响国内价格水平。如果本币升值,在外国进口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不变的前提下,那么以本国货币表示的该商品的进口价格将降低;同理,如果本币贬值,那么以本币表示的外国进口商品的价格将相对提高。以本国货币标价的进口商品价格变得

2000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及成因分析

2000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及成因分析 1、近十年人民币汇率走势 中国经济进入2000年后保持了高速而且稳定的增长,这期间人民币汇率整体上呈现出了两个主要的走势,第一阶段从2000年至2005年呈基本固定的走势,实际上这是由于当时实行的是固定汇率政策,第二阶段从2005年至今,这期间人民币实行了两次汇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上升。第二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的阶段,分别是从2005年6月中旬至2008年6月中旬,这阶段中由于2005年实行汇改,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所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上升。2008年6月中旬第一次汇改结束,从此至2010年6月中旬的两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在1:6.8左右。2010年6月实行第二次汇改后,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降,到2011年10月10日,也就是前天,已经跌破1:6.35,创历史新高。这种走势可以用下面的图表形象的表示出来: 2、人民币汇率变动成因分析 汇率变动的6大影响因素:经济增长,国际收支,货币供应量, 外汇储备,利差,通货膨胀

1)经济增长 进入2000年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年10%左右,国民总产值增长迅猛,同时国内通货膨胀率又较低,老百姓有很强的消费需求又有很强的购买力,使得人民币购买力增强。同时国外发达国家诸如美国、日本2000年后经济持续低迷或负增长,从而使得人民币的购买力变得更强。 近20年中国GDP增速 2)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及货币供应量 进入两千年后,中国对美国的外贸呈连年递增的顺差形势,这导致了中国对美国的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因此外汇储备也逐年剧增。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美元的供应量的增加,从而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就会下降,导致人民币的升值。此外2011年,美国实行美元量化宽松政策,实际上就是增加美元供应量,实行贬值,这也是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近30年中国外汇储备 3)利差 所谓利差理论,拿中美两国来说就是,中国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差额近似等于中美两国的利率差额。进入两千年以后,中国国民总产值迅速增长拉动需求和投资增长,投资回报率较美国更高,中美两国利差达到3%左右,根据利差理论,人民币会因此升值。 4)通货膨胀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国货币汇率由二者的通货膨胀率决定,即如果中国通货膨胀率高于美国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如果通胀率低于美国则人民币应该升值。但是这一理论并不

2010年前美国(GDP)统计数据

2010年美国现价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数据 美国经济2011-01-29 08:40:57 阅读54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当地时间2011年1月28日上午8点30分,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发布了2010年美国国内生 产总值数据。 数据显示,经历金融危机后,2010年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2.9%。 初步估算,2010年以现行价格计算,美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46602亿美元,较上年净增5412亿美元,同比增长3.8%;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132487 亿美元,同比增长2.9%。 分季度同比来看,经季节调整后,各季度名义增长率为:一季度增长2.8%,二季度增长3.9%,三季度增长4.5%,四季度增长4.2%。各季度实际增长率为:一季度增长2.4%,二季度增长 3.0%,三季度增长3.2%,四季度增长2.8%。 分季度环比来看,各季度名义增长率为:一季度增长1.2%,二季度增长0.9%,三季度增长1.1%,四季度增长0.8%。各季度实际增长率为:一季度增长0.9%,二季度增长0.4%,三季度增长 0.6%,四季度增长0.8%。 分季度环比折年率来看,各季度名义增长率为:一季度增长4.8%,二季度增长3.7%,三季度增长4.6%,四季度增长3.4%。各季度实际增长率为:一季度增长3.7%,二季度增长1.7%, 三季度增长2.6%,四季度增长3.2%。 2010年,美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比上涨1.6%,其中12月份当月同比上涨1.5%,环比上涨0.5%。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同比上涨2.4%,二季度上涨1.7%,三季度上涨 1.2%,四季度上涨1.3%。 2010年,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较上年同比上涨6.9%,其中12月份当月同比上涨6.6%, 环比上涨1.0%。 截至到2010年12月,美国非机构平民人口总数为23888.9万人,其中,劳动力人口为15369.0万人,占非机构平民总数的64.3%;非劳动力人口为8519.9万人,占非机构平民总数的35.7%。经季节性调整后,2010年12月,美国16岁及以上就业人口为13920.6万人,就业率为58.3%;失业人口总数为1448.5万人,较上月环比减少55.6万人,失业率为9.4%,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男性失业人数为824.5万人,女性失业人数为624.0万人。

美国的汇率制度与外汇制度

美国的汇率制度与外汇制度 一、美国的汇率制度 美国实行浮动的汇率制度,美元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决定。根据美国相关法律规定,必要时美国政府可以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二、美国的汇率管理 (一)汇率管理的决策和执行 自1978年美国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修订后的相关条款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来,美国对外汇市场上汇率的干预基本遵循“重塑有序的市场环境”(Countering disorderly market conditions)的原则。 1、法律依据 1934年的《黄金储备法》和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法》授权美国财政部对外汇市场的干预;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授权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2、决策机构 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都有权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上述法律规定财政部不得用联储资金实施干预操作;也明确联储开展的任何外汇操作应该与美国财政部保持紧密的、持续的合作。 美国财政部20世纪30年代初设立了专门用于外汇市场操作的外汇稳定基金(Exchange Stabilization Fund, ESF)。该基金由财政部长在美国总统的授权下用于黄金和外汇的操作。美联储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则是通过由12家联储银行共同参与的一个系统账户(System account)进行的。该系统账户由公开市场委员会指导操作。具体的操作由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在系统公开市场账户经理的指导下进行。 3、执行机构 实际操作中,美国政府在外汇市场上的所有操作都是由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外汇交易室作为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的代表负责具体执行的。 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制定了以下三项指引以指导并监督纽联储外汇交易室的操作:(1)外汇操作授权(Authorization for Foreign Currency Operations),

汇率波动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控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72971006.html, 汇率波动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控制分析 作者:陈钧 来源:《北方经济》2011年第16期 摘要: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将会增强,汇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会日渐增加。这意味着我国外向型企业会面临越来越大的汇率风险,特别是对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的中小企业来说,会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在分析汇率波动风险表现形式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外向型中小企业防控外汇风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汇率波动风险表现形式外向型中小企业 一、汇率波动风险的表现形式 汇率波动风险是金融风险中的一种,是因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企业以外币表示的资产与负债以及未来的经营成果价值上涨或下降的可能性。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一)结算风险 也称为交易风险,是企业以外币计价进行贸易及非贸易交易时,因将来结算时所适用的外汇汇率未确定而产生的汇率风险。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从双方达成协议,到最后结清债权债务,一般需要几个月甚至1年或更长的时间。在此期间,若计价货币汇率发生变动,必将使交易双方中的某一方蒙受损失,这便产生了汇率结算风险。一般来说,交易日到结算日的时间越长,汇率波动幅度越大,交易风险就越大,这是最常见的外汇风险。 (二)经营风险 也称为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未预料的汇率变化导致企业未来纯收益发生变化的外汇风险。风险的大小取决于汇率变化时企业产品的未来价格、销售量以及成本的影响程度。一般而言,企业未来的纯收益由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衡量,这样经营风险的受险部分就是长期现金流量,其实际国内货币值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而具有不确定性。比如,当一国货币贬值时,出口上可能因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降而刺激出口,从而使出口额增加而收益。但另一方面,如果出口商在生产中使用的主要原料是进口品,因本国货币贬值会提高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品的价格,出口品的生产成本就会增加,其结果可能使出口商在将来的纯收益下降。这种未来纯收益受损的潜在风险即属于经营风险。 (三)折算风险

我国人民币汇率与上证指数相关性研究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小组成员:国贸八班徐金宝 140803083027 国贸八班陈慧 140803083038 国贸九班许钰霖 140803093028 国贸九班蔡圣德 140803093034

我国人民币汇率与上证指数相关性研究 【摘要】研究人民币汇率和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不仅会影响投资者的最终决策,而且也将影响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效力。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协调发展关系到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利用2010-2014年的月度数据,分析人民币汇率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得出相应结论,并提出针对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股票价格、传导机理、相关性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 20 世纪 70 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牙买加体系。浮动汇率制度成为主要的汇率制度,汇率波动频繁和加剧。随着国际贸易不断扩大和国际资本流动迅速增长,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相关性也越来越强。汇率的变动往往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同样,股票价格的波动也会引起汇率的变动。股票市场和汇率市场的相关性不断加强,若两者不协调波动会导致经济危机。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与股市的相关关系是否还存在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因此,研究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价格的相关性,有利于政策制定者统领全局,制定准确、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同时,也对如何防范金融风险,稳定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以及深化金融改革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浮动汇率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实行,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一国股市的波动也对该国的外汇市场造成冲击。国内外学者对汇率与股票价格相关性研究逐渐给予了广泛的关注。 Dombusch和Fisher(1980)从微观层面分析了人民币汇率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得出汇率的变动通过影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某国的贸易均衡、以及真实产出等变量产生影响,进而对公司的现金流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公司的股票价格变动。Aggarwal(1981),Soenen和Hanniger(1988)用简单回归的方法对美国股票价格和有效汇率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元汇率与美国股票价格正相关。Ma 和 Kao(1990)认为确定汇率和股价的相关关系要注意各国在贸易上的差异:在出口导向型国家,货币升值对股价有负面作用;而在进口导向型国家,货币的升值对股价有正面影响。Mohsen Bahmani-Oskooee 和 Ahmad Sohrabian(1992)运用 Granger 因果检验和相关关系的分析,得出:股票价格的上扬会促进美元升值,美元升值又会进一步促进股票市场的持续上涨。Engle

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背景及影响

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背景及影响

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背景及影响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马春2013113022 (BJ14042)

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背景及影响 摘要:汇率是一国进行对外贸易活动时所参照的重要价格指标,它的变动可能会对一国的对外贸易产生重要影响,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许多方面.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极其频繁和剧烈,大幅贬值的字眼伴随着汇率市场。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为何大幅增加?是哪些因素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人民币汇率的频繁波动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文我们主要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投资、出口、消费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 一、人民币贬值的时事背景 人民币贬值是指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汇率降低,而造成人民币购买力下降。2014 年春节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走弱。2月1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大跌91个基点。2月20日,央行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1146,下跌43个基点创年内新低。2月27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设为 6.1224,比前一交易日

再下调32 基点。2015 年8月11日,央行大幅降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当日贬值近2% ;8月12日人民币中间价在前日基础上再次下调1.6% ;8月13日,人民币经过前两天的调整,又一次下调了3% ,人民币三天贬值近6% 。 当前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的形成背景 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处于经济复苏过程的美国,在年内加息的市场预期极高,这使得美元一度走强,相比之下,日元、欧元则趋弱,日本和欧洲目前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也对人民币汇率贬值造成压力;特别是大宗商品生产国和新兴经济体国家货币也相对贬值,国际资本流动波动极大,这些复杂的国际环境是人民币汇率面临的新挑战。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加大与大幅贬值是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是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的必然结果。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4年中国G D P已经达到63.65万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中国超过22% 的贸易已经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二是中国经济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影响人民币汇率调整。从根本上来说,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是人民币汇率长期持续走强的动力源泉;但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

电大作业-汇率-调查人民币汇率变化,分析人民币短期汇率走势及其影响

问题: 调查一月内人民币汇率变化,分析人民币短期汇率走势及其影响。学习者提交一份一月内汇率变化数据表(限任一自然月),并三言两语概括汇率走势。 答: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各币种中间价月平均汇率 2 4 6 8 10 12 2010年9月7月5月3月1月 美元港元百日元欧元英镑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而人民币汇

率就是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突然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改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变相升值2%,并且不再与美元挂钩。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人民币汇率一篮子机制就是综合考虑在中国对外贸易、外债(付息)、外商直接投资(分红)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并分别赋予其在篮子中相应的权重。具体来说,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自然成为主要的篮子货币。此外,由于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等国与中国的贸易比重也较大,它们的货币对人民币汇率也很重要。 从图表中我们看到总体相对稳定的汇率除了人民币汇率单方向升值和贬值的选择以外, 保持相对稳定,也是目前汇率变动的一种选择,很可能也是在当前动荡的国 际经济形势下,人民币汇率最可取的改革思路。 一、人民币升值的带来的利益 1、一国货币能够升值,一般说明该国经济状况良好。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只有经济健康稳定地增长,货币

汇率及进出口贸易相关性

汇率与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性 1.2005年以来的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开始,人民币汇率始终处于稳步升值,五年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6%。特别是面对由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美元不断走软,美联储的降息政策使得人民币和美元息差进一步拉大,从而导致美元资本持续流入我国市场,推动人民币对美元加快升值。 2.2010年的汇率问题。事实上,201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已然步入了新一轮的升值通道,2010年以来,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挑起了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口水仗”,将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而当全球都将注意力放在人民币汇率问题本身的争论上时,人民币汇率已经在悄然的上升了。3月份,自人民币升值的话题受国内外关注以来,人民币似乎确实有逐步升值的趋势。人民币汇率从3月2日的6.8268缓慢上升到现在的6.8259,人民币升值的脚步已然迈开,虽然步伐很小。4月,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1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6.8259元,创下近10个月新高。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重新挂钩维持在6.8附近,至今已经超过20个月。其实,人民币一直承受着升值压力,而2010年以来,这个压力在部分发达国家的“煽动”下骤然增大。这个“煽动”主要体现在,美国国会130余位议员联名要求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并试图借此引发对中国的贸易制裁。随后,14位参议员提议人民币升值,再到美国财政部或将于4月15日通过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调查结果。这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挑起的针对人民币汇率的“口水仗”,一度将人民币汇率问题推上了“顶峰”。那么,在外界的一再“煽动”下也增强了海外市场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的上升。最近远期市场的变化已经体现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海外NDF(无本金交割远期)上一年期美元兑人民币的价格在最近出现下行的趋势就是一个有利的证明

汇改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与人民币汇率相关性研究

汇改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与人民币汇率相关性研究 摘要: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的汇率弹性不断加强,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给人民币带来了升值的压力,本文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外汇储备是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格兰杰因,而人民币汇率不是引起外汇储备额变动的格兰杰因。 关键词: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进出口贸易 一、我国外汇储备与人民币汇率变动现状 一般而言,外汇储备的增加会带来对本币的需求,进而人民币会升值,而人民币不断的升值,也会吸引外资的流入,外汇储备也会增加。从图1可以看到,外汇储备量与人民币升值的步调几乎一致,这符合我们的理论推断。 图1 汇改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趋势图 二、外汇储备与人民币汇率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为基础构建模型,外汇储备(Yt)为因变量,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Et)为自变量,同时引入我国进出口贸易数据(IEt)以及GDP(GDP 没有月度数据,用规模变量SRt代替)作为控制变量,出于异方差的考虑,对各变量数据均作对数处理,建模如下: lnYt=β1+β2lnEt+β3lnIEt+β4lnSRt+μ (二)平稳性检验 首先要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以避免伪回归的现象,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各变量的原始序列均是非平稳的,在一阶差分之后各变量均平稳,所以原序列为一阶单整I(1)。 (三)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的目的主要是分析各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从表2可以看出,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下该结果拒绝了原假设,因此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表1 各变量平稳性检验结果 注:△表示序列的一阶差分;ADF检验类别(c,t,p),其中c和T表示带有截距项和趋势项。P为滞后阶数,由AIC准则和SC准则确定。

关于中国失业率的分析

关于中国失业率的分析 一、中国失业率的衡量 失业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目前,中国官方惟一定期发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它是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扣除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城镇单位中的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业主、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之和的比。此定义下的失业人员指拥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周岁至退休年龄)、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换句话说,凡是没有非农业户口,或者有非农业户口,但是没有进行求职登记的都不算失业者。 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忽略了隐性失业人口,排除了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而这两者的失业率是比较高的,因而结果偏低,因此这种统计方法是不合理的。近年我国正在试点采取更加科学的调查失业率,以使失业率更加更反映中国人的失业状况。 二、中国失业率及其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

近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总体上处于小幅攀升态势。1999年到2000年,失业率保持在3.1%左右,2001年升至3.6%,2002年底为4%,200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将达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左右。之后的几年里,失业率处于小幅下降状态,2007年金融风暴后,失业率又开始上升。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90年代以来。但同时随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城市经济优化升级,必然导致工人结构性失业,加上我国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制发展的不完善,自然失业率本身就比较高;进入21世纪之后,社会住处转型时期,科技和人的矛盾日益加深,企业在产业结构升级的时候导致一些人的失业,其中很多失业人口素质低下,无法实现失业人口充分再就业;最低工资的提高,使得劳动力市场需求增加供给减少,非自愿失业更加严重;但由于我国近10年左右的经济一直保持较为平稳高速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加上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控,使得失业率虽然总体上升但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总结来说,失业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下降,随着经济的衰退而上升,这种现象叫做奥肯定律。经济增长时,企业对未来预期高因此对人员的需求也大,中小企业发展起来后也会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经济形势好,人们乐于消费使得内需扩大,经济发展更好就业形势也随之变好,形成良性循环。经济衰退时,反之企业裁员,内需小,大家对未来经济的预期不高,失业率就会下降。同时,失业率不仅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还有劳动力市场的完善程度和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极大的关系。因而现阶段我国要降低失业率,应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大消费和内需,增加投资,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总之,降低失业率,还是要立足经济周期,根据经济周期的规律采取不同的经济措施,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国际金融-利率与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性分析

利率与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性分析摘要:次贷危机后,各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纷纷下调利率,美联储连续降息,日本基本上处于零利率状态。而中国于2010年10月19日上调了存贷利率25个基点。本文通过分析人民币利率与人民币汇率,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并不适用。 关键词:利率;汇率;利率平价 一、利率平价理论的含义 利率平价理论概括了利率与汇率的关系,它认为汇率是由两个国家金融市场上的利率差异所决定,即一国货币的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之间的差异(升水或贴水)近似等于该国利率和所兑换货币国利率的差异。它所揭示的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是基于国际间不同金融市场上存在的套利活动。国际间资本流动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投资收益,因此较高的利率将吸引资本流入,而较低的利率将促使资本外流。在资本具有充分国际流动性的条件下,投资者的套利行为使得国际金融市场上以不同货币计价的相似资产的收益率趋于一致,也就是说,套利资本的跨国流动保证了一价定律适用于国际金融市场。 拋补利率平价是指与掉期交易(用以抵补汇率风险)结合起来套取利差的做法。拋补利率平价是建立在金融市场比较发达、金融工具完备和没有交易成本和资本管制、本国和外国证券可以完全替代的前提下,经济主体有充足的套利资金,利用两国汇率之差在即期外汇市场和远期外汇市场同时进行反方向操作来套取利差。 抛补的利率平价并未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做出假定,因为远期外汇市场的出现使套利者可以免于承担由于汇率波动而产生的汇率风险。套利者在套利的时候,可以在期汇市场上签订与套利方向相反的远期外汇合同(掉期交易),确定在到期日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水平。由于套利者利用远期外汇市场固定了未来交易时的汇率,避免了汇率风险的影响,整个套利过程得以顺利实现。抛补的利率平价的表达式是: r-r*=f ,其中 f=F/E-1 r表示以本币计价的资产的收益率(年率),r*表示以外币计价的相似资产的平均收益率,E表示即期汇率(直接标价),F表示远期汇率,f是本国货币的远期贴水(升水),是本币的远期汇率高于(低于)即期汇率的比率。 抛补的利率平价表明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本国货币的远期贴水(升水)。高利率国的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的货币在期汇市场必定升水。如果国内利率高于国际利率水平,资金将流入国内牟取利润。但套利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时,不仅考虑两种资产的利率水平,而且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业务结合进行,以避免汇率风险。在本币利率高于外币利率的情况下,大量掉期外汇交易的结果,是外汇的现汇汇率下浮,期汇汇率上浮,而本币的现汇汇率上浮,期汇汇率下浮。随着抛补套利不断进行,期汇汇率与现汇汇率的差额会不断增大,直至两种资产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此时抛补套利活动就会停止,本币远期贴水恰好等于国内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