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重返亚洲中国应如何应对

合集下载

3美国重返亚洲采取了哪些具体的行动?对中国有何影响,请分析中国政府如何应对美国重返亚洲?

3美国重返亚洲采取了哪些具体的行动?对中国有何影响,请分析中国政府如何应对美国重返亚洲?

一是挑拨中国周边国家和中国的关系,二是大力扶持中国国内的亲美势力,三是大力向中国周边对中国不友好的国家军售。

早在2009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泰国参加东盟地区论坛时便高调宣布,美国将“重返亚洲”。

但事实上,美国自二战后就从未离开过该地区。

美国一直在日本和韩国驻军,还同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等国维持着盟友关系,同时与中国的台湾地区保持非正式的军事同盟关系并持续对台军售。

“9·11”后,美国在全球的反恐以中东为中心,牵制了其大量的外交军事资源。

但随着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相继结束,美国终于可以腾出更多的外交军事资源来正面应对中国的崛起。

国务卿克林顿在最近一期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上发表题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的文章,明确阐述了美国未来十年的亚太战略:“把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大幅增加的投入锁定在亚太地区。

”在11月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奥巴马不断强调美国是太平洋国家,将留在亚太。

他积极倡导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试图就亚太自由贸易区另起炉灶,进而将中国排除在外。

美国官员指出,如果中国能够达到该自由贸易框架的规定便会被欢迎加入。

但是,这要求中国提高人民币汇率、更好地保护外国产品在中国的知识产权、限制或者停止对国有企业的补助……凡此种种都将中国加入的门槛提得极高。

奥巴马还一改昔日的温和态度,对中国的货币和贸易政策发起猛烈抨击。

在澳大利亚,奥巴马大谈强化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

除计划澳洲驻军以外,美国政府还宣布向印尼出售24架加装先进仪器的F-16战机,以及向文莱出售黑鹰直升机。

紧接着,奥巴马又在巴厘岛强调:美国作为太平洋强国、贸易强国、海上强国,航道自由、商贸自由及和平解决南海争议关系到美国的利益,但美方在南海争议上没有预设立场。

中国政府如何应对美国重返亚洲的?1.在军事上与多个盟国进行联合军演;美军进驻澳达尔文港;在新加坡部署四艘濒海战斗舰;鼓励印度帮助阿富汗的重建中扮演重要角色;出口先进的F35战机给日韩等国;希望国会通过美国加入海洋法公约的决定,进而在南海问题上争取到更多话语权;美军图谋重返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2.面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封锁中国东部地区、海域,中国加强同中亚各国的联系,特别是加强同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在西部地区同中亚几国建立一道屏障防止西方国家建立对中国的包围圈。

我国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应对策略_形势与政策_[共4页]

我国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应对策略_形势与政策_[共4页]

187 第八章 暗流涌动的亚太地区 交政策,一方面,使得一些矛盾得到缓和,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南海各方行动宣言》的签署。

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并且一定程度上主导了地区一体化进程,增强了同各国的政治互信。

随着美国战略中心的东移,美国开始积极介入中国周边事务,在美国的挑唆和怂恿下,周边部分国家如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的态度愈发强硬,与中国的关系也渐行渐远,这在政治上给中国带来了不小压力。

(二)在中国东部,凭借美日韩联盟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在中国东南,构成了以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等国为主的军事防御路线。

在中国西南,美国实施了联印制华政策,威胁中国安全。

现今全球5个军备竞赛热点地区,有两个半在亚洲,据统计,2011年,世界军购前5位的国家全部位于亚太地区。

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大量向俄罗斯购买潜艇,大规模、多领域地开展造军运动;越南甚至拿出年度国防预算的一半,去购买6艘俄罗斯造“基洛”级柴油潜艇;2009年12月1日,韩国以民族英雄“安重根”命名的一艘“214型”AIP 潜艇在釜山下水并正式服役;作为亚洲海洋大国,日本在美国的放任和鼓励下,对超大舰艇建造的兴趣浓厚,其尺度逐渐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特别是安倍上台以来,日本社会整体右倾化日益明显。

这些国家提升自身的军事实力,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军事合作,努力加强相互间的合纵连横,都或明或暗地声称,是为应对中国的。

此外,美国还与我国周边国家进行联合军演以威慑中国。

这不仅损害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而且极大地威胁到了中国的国家安全。

(三)美国“重返”亚太,竭力推进TPP 进程,并推行自己的贸易议题,全方位主导TPP 谈判,以打破亚太原有的区域经济整合节奏通过对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介入,进一步稀释中国的区域经济影响力,从而削弱政治和战略影响力,更加孤立中国。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一、本文概述近年来,随着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变化,美国重新审视其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和角色。

为了维护其霸权地位和全球战略布局,美国提出并实施了“重返亚太”的战略。

这一战略旨在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以制衡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该地区的发展壮大。

然而,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对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了威胁,也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因此,本文将分析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内容及背景,阐述其对中国的意义及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背景分析亚洲轴心战略,即美国“重返亚太”军事战略。

2013年11月,在谈及亚洲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声称“美国回来了!”明确表示美国将比过去更加重视亚太地区,尤其是军事方面的投入,美国今后的战略重点将向亚洲转移。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因素”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美国的霸权地位使其难以容忍中国的发展壮大,因此它要利用一切机会遏制中国的崛起。

“中国威胁论”“中国傲慢论”“中国责任论”,甚至“中国阴谋论”等种种说法充斥着媒体和学术界。

而这种种言论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逻辑:中国是美国的挑战者、敌人或潜在对手。

在这样的背景下,“重返亚太”就成了一个借口。

但实际上,美国所谓的“重返亚太”并不是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壮大,而是为了维护其全球霸权和利益。

然而,无论美国出于何种目的提出“重返亚太”的战略构想,对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都将产生负面影响。

这一战略构想的实施不仅会加剧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破坏亚太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前景,而且还会使亚太地区沦为大国博弈的前沿地带和牺牲品。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构想并非一时冲动之举,而是在长期酝酿之后才得以付诸实施。

尽管该计划旨在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和利益,但其做法却背离了当今世界潮流,违背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方向。

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以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面对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中国崛起该如何面对四面楚歌的周精品文档

面对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中国崛起该如何面对四面楚歌的周精品文档

3、在更大的范围内与美国接触、对话和交手
增强中美战略 互信与合作
4、帮助与中国没有领土领海冲突的国家。
塑造稳定周边环境
带动亚洲经济 互惠互利
5、南海问题要划出底线。
6、加紧软实力建设,迎接挑战。
中国对美国“重返亚洲”战略 的总战略
我们应该重温当。年邓小平的教导:
冷静观察,稳住阵脚
中国完全可以从战略上 藐视来自美国的“包围
2011年10月21日至28日,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于访问印度 尼西亚、日本和韩国。帕内塔将在印尼巴厘岛同东盟国家防长
举行会晤。
2011年11月,亚太经合组 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夏 威夷檀香山举行,这是美国又 一次主办APEC领导人会议。峰 会上美国力推新的自由贸易协 定――“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 伴协定” 。
国 5、印度—就是要不理智的和我们斗下去
五、俄罗斯—有难同当 有福不能同享风险有机 遇并存
• 短期朋友的行为: 1、原先的超级大国,如今的落魄之虎 2、矛盾的集合体—不敢离开中国,更不敢靠近
中国 3、短期内的伙伴—寒冬里抱团取暖的患难者 4、潜在的敌人,仅次于美印。
22
六、南海诸国——在利益中 迷失
式吹响美国“重返”亚洲地区事务的号角。
2009年底,东盟10国领导人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新加坡举行 东盟与美国双边会谈。东盟与美国同意,将强化双边合作。奥
巴马会后宣布,美国坚定支持东盟于2015年建立共同体。
2010年2月,美国国防部发表《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清晰 地表达了美国在东南亚的战略路线。
具体事例 1、侵占我国领海及众多岛礁,严重损害我国主
权 2、盗采南海资源 3、联合美国,玩火终将自焚? 4、矛盾中求平衡—既不想得罪我国,又不愿放

浅谈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与中国应对

浅谈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与中国应对

浅谈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与中国应对冷战结束后,随着欧洲威胁的解除,美国逐渐将重点从欧洲转移到亚太地区。

中国似乎成为继苏联之后美国“确定的不确定性威胁”。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逐渐开始加强在亚太的军事部署,但由于“911”事件发生,美国在近十年内不遗余力地将战略锁定在阿富汗和中东。

当美国从中东的泥沼中拔出脚后,便又将目光重新放回到了亚太地区。

美国“重返”亚太的主要目的有四个:其一,正如新军事战略报告的题目所昭示的那样,就是要“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确保美国的绝对安全、保持美国的绝对优势。

在亚太地区争当霸主,显示美国的存在,不允许在亚太地区出现一个排美的政治、经济、安全力量格局。

其二,搭亚太高速发展的顺风车,解决国内经济困境。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境况下,与陷入欧债危机的欧洲相比较,亚太地区成为引领全球经济提速的引擎,美国对外投资和贸易的一半以上都在亚太地区,因此,美国的战略重心必然要朝亚太地区倾斜。

其三,在亚太地区拉帮结派,给美国的小伙计吃定心丸。

美国在亚太地区有五大军事同盟,最近,美国又与一些南海声索国加强了军事联系。

美国此举的目的之一就是向他们传递一个信号,尽管美国大幅消减军费,但美国对他们的安全承诺不会降低。

其四,在亚太地区提前布局谋势,遏制中国崛起。

尽管一些美国政要“此地无银三百两”地宣称此举不是针对中国,但这只是欲盖弥彰。

放眼看去,美国在亚太地区强化与五大军事同盟的关系,调整五大军事基地群的部署,在中国周边寻求更多的军事基地准入权,开发更多可资利用的战略伙伴和资源,加强针对中国的战略侦察和联合军事演习,谁能相信你不是针对中国?特别是,美国最近刚刚颁布的“海空一体”战略,提出要应对中国的“反介入”能力。

试问,你凭什么介入?你如果不介入,哪里来的“反介入”?因此,美国“重返”亚太实际上就是试图军事强行介入亚太,就是霸权重返亚太,就是冷战思维回归。

美国“重返亚洲”战略,是一套全面系统的“入侵”战略,涉及了外交,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

形势政策论文。美国重返亚洲,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形势政策论文。美国重返亚洲,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美国重返亚洲,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摘要]目前美国正在将战略目标转向中国,在中国周边加紧战略部署,调动战略资源,围堵中国,中国和平崛起面临严峻挑战。

美国为什么重返亚洲目的是何在?第一,将亚洲作为战略重点是美国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的需要。

2010年上半年,美国发布奥巴马上台后第一个《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和《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报告指出,美国国家利益由安全、繁荣、价值和国际秩序四方面组成。

报告明确提出,美国通过对这些利益的追求实现“国家复兴和全球领导地位”。

第二,美国将战略重点放在亚洲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就是要平衡中国的影响力。

中国高速发展所形成的影响力已成为美国对外关系中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

中国是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和韩国等的最大贸易伙伴,而它们大都是美国的传统盟国。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总裁包道格说:“(这一战略)有平衡中国的考虑,但美国重返亚洲主要出于自身利益。

当然过去10年来,中国在东南亚地区不断扩大其利益取得了有效成果,这是美国没有做到的。

”美国重返亚洲的具体措施外交上,美国高调宣示发挥“领导作用”的亚洲政策、首次出席东亚峰会、其要员在亚洲各国穿梭访问。

经济上,美国参加并动员日韩参加“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至此,美国在亚洲发挥“领导作用”的战略措施和布局已经基本清晰。

重返亚洲后未来将出现什么问题?目前美国正在将战略目标转向中国,在中国周边加紧战略部署,调动战略资源,围堵中国,中国和平崛起面临严峻挑战。

美国全球战略的转移,战略目标转向中国,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军事,经济和外交活动,对中国和平崛起形成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使亚太格局及亚太经济发展繁荣的持续性,处于动荡,被分裂和危险中。

对此中国应该如何面对和抉择呢?中国如何应对?首先,中国应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中国的战略目标依就是确保国际环境的相对和平,以保证其经济的发展。

美国全球战略的转移,把矛头指向中国,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将难于为继,但中国仍处于历史机遇期,由于融入全球经济体系,顺应全球化趋势,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依然处于上升发展阶段,而不像美国已过其历史机遇期,整个发展呈下降衰退趋势。

中国应如何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

中国应如何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

中国应如何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于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意图,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醒、冷静、客观的判断。

首先是今天的中美关系与二战结束后的美苏关系相比,有着根本的不同。

最大的差别在于,中美两国经济的依存度,已经达到所谓"大到不能倒"的地步,在经济发展上,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重开冷战,对于两国来说,都是难以想象和违背根本利益的事情。

其次,是美国在反恐战争开战十年后,意识到以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为标志的军事政策,耗费了美国冷战结束后获得的战略优势,美国必须为应对未来可能的威胁,进行新的军事战略调整。

于是,美国在外交上,高调重返亚太。

第一要造成一种态势,即在亚太地区,美国不能走,亚太地区需要美国的保护伞和领导。

第二个目的,防止传统亚洲盟国日本和韩国的离心倾向,造成中国、印度威胁论,加强对新兴市场的控制。

第三,中国和东盟贸易区自由化发展势头很猛,中国已经成为东盟、日本、韩国等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超过美国。

美国担心被边缘化,所以在中国周边投棋布子。

事实上,美国战略东移,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中国,还有蒙古、日本和韩国。

美国在军事上,以攻为守。

美国在经济上,全力推出TPP。

美国希望将一般军事和战略的优势,转化为经济上的主动权及主导权,从而奠定其在亚太未来霸权地位的新根基,因此打出了外交、军事和经济系列组合拳。

面对美国步步紧逼的战略部署,中国及一些亚太地区明显感受到压力。

那么,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莫测的情况下,中国该如何应对美国这个全球霸主带来的威胁呢?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背后的含义。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尤其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国际经济文化东移。

当前美国国内失业率高、经济疲软,欧盟的经济在经济危机后一蹶不振,中东地区的许多国家也一直不待见美国,而非洲大陆的经济要等待开发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目前,全球经济的增长点,就落在了亚太地区。

美国重返亚太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美国重返亚太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美国重返亚太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2011年10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发表《美国的太平洋世纪》,配合美国在的实际行动,告诉世界:美国再一次将重心放回了亚洲。

其实美国战略中心东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开始酝酿,克林顿政府分别在1995年和1998出台了两个《美国东亚战略报告》,以此为标志,美国启动了战略重心东移的步伐。

然而在小布什时代,因美国大量消耗精力在消除国内外的恐怖主义势力以及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上,所以在对待亚太地区方面余力不足。

在2009年7月举行的第16届东盟地区论坛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代表美国政府与东盟各国外长签署了美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文件,并高调宣布“美国已重返东南亚”。

奥巴马时期,正式认识到反恐和应对大国崛起同样重要,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已有超越欧盟地区、挑战美国经济主导地位的趋势,再者,美国在亚太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地位面临严峻挑战。

所有的这些,都让美国政府不得不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应对危机。

而自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在亚太地区动作频频,北至日韩,南达澳洲在这一对中国形成半包围圈的海域中,美军参演的军事演习的频率近年来越来越高。

这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正高调重返亚太地区,加强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存在。

如今,美国战略中心东移已成为现实,自从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国政府强力推进既定不熟,巩固亚太地区同盟国家向心力,见缝插针、巧妙利用各种手段拉近与非同盟国家关系,立正全面主导亚太政治、经济和安全秩序调整的主动权。

那么,美国的重返亚太到底有些什么目的呢?其一,是“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确保美国的绝对安全,保持美国的绝对优势。

而亚太地区无疑是世界上最活跃的地区,美国一旦在亚太地区失去足够的控制力度,对其全球地位将产生空前的威胁。

所以美国必须在亚太地区争当霸主,显示美国的存在,不允许在亚太地区出现一个排美的政治、经济、安全力量格局。

其二,部分亚太地区亲美国家在如中国、印度等较独立国家的高速崛起中感到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备考资料历年真题考试心得模拟试题不安,在亚太地区各种争端中逐渐失去了对抗能力,美国在这个时候必须重返亚太表示其力量存在,以免逐渐失去对这些亲美国家的控制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与政策学院:班级:姓名:徐月媛学号:中国应如何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美国从来没有离开过亚太 只不过在小布什期间投入不够多这两年希拉里一直强调美国要重返亚太,美国战略重心已经东移了,上周美国第一次正式参加东盟系列峰会。

这也正反映了美国一种虚弱的心态。

目前,美国对中国的心态可以归结为两句话“无可奈何要合作 情不自禁想遏制”。

奥巴马政府想要实现贸易翻一番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 而全球能助其实现目标的主要市场在亚洲主要是中国和印度等国。

所以从经济上讲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所以无可奈何要合作。

另一方面美国尚未抛弃做老大的思想。

想要实现美国统治下的世界和平情不自禁想遏制。

奥巴马称他是第一个“太平洋总统” 要实现这个封号对中国就非得遏制。

美国强调重返亚太,第一是要造成一个态势,即在亚太地区 美国不能走 亚太地区需要美国的保护伞和领导 第二个目的 防止传统亚洲盟国日本韩国的离心倾向造成中国、印度威胁论加强对新兴市场的控制。

第三、中国和东盟贸易自由化发展势头很猛。

中国已经成为东盟、日本、韩国等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超过美国。

美国担心被边缘化所以在中国周边投棋布子。

事实上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中国 还有蒙古、日本和韩国。

日本自从鸠山由纪夫内阁以来 已经提出要在东方和西方文化间发挥桥梁作用和美国应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应该看到美国战略东移最近一系列举动非常明显。

从在APEC上力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到在澳大利亚驻军再到奥巴马正式参加东亚系列峰会。

大谈南中国海安全问题。

南中国海有安全问题吗?显然并不存在所谓的安全问题这是一个伪命题。

东亚峰会是东盟衍生出来的高级领导人论坛应该是东盟主导东盟10+3是主渠道而美国不断宣传企图改变其性质主导议题。

但美国的目的似乎也并未达到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 东盟不赞成在东亚峰会上讨论具体的政治、安全问题。

如苏西洛言如今的世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对人类影响重大比如中东、北非、阿拉伯的社会和政治迅速变革全世界金融危机以及欧元的岌岌可危都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是一种挑战需要我们联合应对。

事实上美国最资深的外交官乔治·凯兰95岁时曾跟克林顿政府说过这个世界绝不会形成一个单一的领导中心。

时代变迁,现在已经不是冷战时代 而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

所以,对美国的表演以,中国淡然处之。

现在只要关心局势的人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美国还是以冷战思维和霸权思维指导他们的行为,中国则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合作共赢的思想来指导行为。

面对美国强势宣传其在亚太的地位,中国同时强调中日韩三国合作的美好前景 强调中国和东盟合作对地区、对整个国际社会的贡献,可以说是以柔克刚。

美国重返亚太对中国周边外交的影响。

摘要:美国重返亚太意味着中国和其他周边国家的关系可能要进入一个不太好时期这些国家中主要影响的还是东南亚国家,像菲律宾等和中国存在复杂利益,纷争的国家,可能抓假虎威,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 不断在南海制造事端。

对于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强化与亚太地区同盟的关系,给中国周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和战略压力并不会改变周边环境对我们“机遇大于挑战”的态势。

首先,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和中国的关系十分密切互相离不开他们非常清楚与中国对抗没有赢家而且会付出代价“和则两利斗则两害”其次美国现阶段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布局是防范性质主要是为了加强遏制中国而不是与中国对抗是为了拖延中国的发展步伐和崛起进程。

中国周边形势当前中国海洋问题安全形势异常复杂与严峻,整体而言发生海洋战争的风险大于陆地。

据报道说:中国在周边海域不仅有岛礁主权争端、海洋油主权争端、海洋油油气与渔业资源争夺以及海域划界争议公海局势更加恶化且局部恐有冲突激化的危险。

中国海军指挥学院的专家也认为中国周边安全存在的挑战海洋方向的形势比陆地方向严峻不仅存在台湾、南海、钓鱼台和东海大陆棚等攸关中国主权和安全的问题还存在影响区域形势全局的朝鲜半岛问题中国在海洋方向面临的军事威胁和战争风险远高于陆地方向。

同时目前中国的安全防卫能力与海洋方向安全形势的严峻性不相称与主要安全对手之间的军事实力差距较大。

面对当前的海洋安全形势中国正致力于加强海上防御力量打造一支满足中国海防需要的海军。

这包括建造新型潜艇、购买俄罗斯基洛级潜艇研发类似用于攻击舰艇等等应对错综复杂局势的武器加强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稳步推荐共同体建设推进与域外国家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丰富东盟与日韩为主渠道的东亚合作的内容和完善的合作体系。

但是,中国推动的多边合作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朝核问题成为国际焦点中国被推到六方会谈前台国际压力加大。

美将力促“大中亚”计划落实诱导中亚国家向南发展企图将其从上合组织剥离出去日推动“日本+中亚对话活动计划”加强对中亚渗透试图弱化中俄在上合组织的影响力东盟借美平衡对华关系倾向加强“10+3”也在向美敞开胸怀另外,东盟各国竞争加剧他信倒台后泰国在东盟的招牌地位迅速降低越南代表后加入东盟的四国正在加重分量印尼作为东盟发起者极力恢复影响力。

东盟内部意见不一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势必受到影响。

二、美国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与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美国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与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雁型安全模式,中国的南海地区与东海地区其实面临着的问题是一样的。

就是打了以后如何办的问题。

守或者放弃。

如果说"守"的话那么中国相当的战略资源就会吸在此处从而彻底改变中国的发展模式中国不得不走向军事支撑战略的局面这与前苏联的情况是完全一样的。

如果说打了之后"放弃"--就如藏南对印度战争还不如不打。

所以解决问题关键在于解决背后的问题。

世界正在经历一场痛苦但却必然的变革。

中国能不能抓住这次机会重新占据世界规则制订权的地位关键在于战略运用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得当 意志是否坚决。

而对于外在的大国集团中欧的较量在大方向上基本明确欧洲联盟的分崩离析几成必然除非俄罗斯与美国在西欧的利益之争重起波澜。

对于中、美、俄三国来讲中俄双方合作才是对抗美国的基础这是上和存在的前提条件在上合体系内则主要是中俄对主导权暗争而对于美国来讲 G2模式说白了就是美国离间中俄的一种策略。

中俄的暗争正是它的可利用之处既迎合了中国想避免战争 和平崛起的希望 又能让俄罗斯产生强烈的嫉妒与戒备心理最后还能将中国可能的发展扼杀于初级形态 可谓是一箭多雕之计。

反过来看 其对中国人心理的研究比小日本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一敏感时期 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日本加强在钓鱼岛的控制--麻生表示钓鱼岛是日本领土-美国称《日美安保条约》适应于钓鱼岛这一条脉络清晰的告诉我们中国在钓鱼岛的立场并未后退 对方显然没有在谈判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所以不得不跳到台面上来刺激中国迫使中国亮出底牌。

谋定而后动 是孙子兵法的精髓 对方显然也明白这一点。

日本鼓动南海诸岛问题激化 就是想以战争成本胁迫中国作出让步。

而在此时 头狼正坐在后边密切的注视着中国的一举一动寻找最合适的下手机会。

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二)、美国的“太平洋世纪”对于中国来讲目标就是要紧紧盯住对方这头狼对方的破绽 就是我们取胜的机会。

虽然对方现在向我们亮出了金融危机的"破绽"但这不是决定性的。

北美的市场确实十分萧条但这并不等于已经伤到对方的筋骨--躺在地方流血的恶狼咱又不是第一次见到中国早就有农夫与蛇的典故。

打下钓鱼岛只是一个战术问题解决日本的未来战役问题重定中美势力范围才是战略问题。

而且只有战役问题解决好了才能解决好战略问题。

对与少见于媒体之上的琉球地位问题也渐趋多了起来至少中国官方已不禁止讨论这样的问题 琉球地位未定对日本的打击远高于钓鱼岛的讨论。

同时琉球问题的解决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如果说中国与日本的冲突如何收场那为日本量身定做一份合适的未来则是上上之选择。

琉球地位未定的强化必然会避免中国在钓鱼岛战后"守"的困境。

而这一战略的实施 中国则必然重温大明水师对琉球海域的主导权。

同时琉球问题的解决也必使头狼门户洞开 其关岛基地直接面临中国兵锋之下。

三、中国对美国重返亚太的应对--景观重返新姿态,中国对美国重返亚太的应对--景观重返新姿态对美国重返亚太的应对-对于美国重返亚太中国的态度很明确 就是冷静对待2011 年11月胡锦涛主席会见了奥巴马。

胡主席表示亚太事务应该成为中美协调和合作的重点。

中方尊重美方在亚太地区的正当利益欢迎美方在亚太事务发挥建设性作用也希望美方尊重中方在亚太地区的正当利益 处理好彼此的利益关系 共同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互信、合作。

这一方面体现出我们国家对美国亚太身份的认同另一方面希望美国不要发挥破坏性的作用。

2012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两大战略走势值得关注2011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五大基本特征朝鲜半岛局势陷于僵局海上问题矛盾激化美日同盟关系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刺激军备竞赛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与2010年相比较本年度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以非传统安全为主要内涵的海上安全问题极为突出。

展望2012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两大议程值得关注。

第一、中美竞争加剧 美国仍将通过其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规制中国的崛起。

第二、周边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大选年其内部政治变化可能引发地区外交格局新变化。

2011年底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宣布了塑造“美国太平洋世纪”的战略安排试图从安全与经济两个方面加强美国在亚洲的存在。

安全上美国继续升级“雁型安全模式”不仅强化了美国与各亚洲同盟国的联系 也进一步推动“雁型安全模式”中不同梯队间的合作以共同应对地区安全挑战和中国崛起。

经济上强势推进TPP框架协定塑造新的亚太经贸版图。

TPP不仅是经贸安排更是一个战略的考量。

美国的目的除了要分享亚洲高速经济增长外更看重的是掌握亚太区域统合的主导权。

展望2012年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有两大战略态势值得深入关注。

第一、中美战略竞争将持续加剧。

一方面 奥巴马总统首次参加东亚峰会 在地区合作进程、地区议程的设制以及区域内其他合作机制等都发表了相关构想 这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将产生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 南海问题矛盾升级 这一问题本来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之间的主权争端 但近来的发展越来越表现为中美战略利益的较量。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维护海洋权益和稳定周边海域日益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 但这与视太平洋为其“内湖”的美国的战略利益不可避免地产生冲撞。

南海问题成为美国牵制中国的“抓手” 未来美国与周边国家深化海事安全合作 在海洋问题上结成利益共同体抗衡中国的趋势将增加。

对中国而言岛屿因涉及主权问题 毫无疑问是中国核心利益 而且海洋利益是国家利益拓展中必须坚持的内容。

未来的挑战是周边国家在何种程度上愿意接受中国改变既有的海洋秩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