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诗-书湖阴先生壁
小学古诗《书湖阴先生壁》朗读+知识导学+课件教案

小学古诗《书湖阴先生壁》朗读+知识导学+课件教案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桑树枝叶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
清风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
黄鸟数声啼叫惊起了午间的残梦,恍恍惚惚,我还以为身在旧居半山园中。
【注释】(1)书:书写,题诗。
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苏南京)紫金山时的邻居。
(2)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无苔:没有青苔。
(3)成畦: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4)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5)排闼:开门。
闼:小门。
送青来:送来绿色。
(6)楝花:苦楝花,常见于北方地区,花淡紫色,有芳香。
(7)敛:收敛。
垣:矮墙。
(8)黄鸟:黄莺。
午梦:午睡时的梦。
(9)半山园:王安石退隐江宁的住所,故址在今南京东郊。
【背景】《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
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
半山园约落成于元丰二年至五年(1079—1082)之间,这首诗应当是元丰前期的作品。
【作者】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这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首诗。
《书湖阴先生壁》(共18张PPT)

茅檐长扫净无苔,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佳句赏析:
花木成畦手自栽。
曲折多姿
翠色欲滴。
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
一水护田将绿绕,
曲折多姿
翠色欲滴。
茅檐长扫净无苔,
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
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
佳句赏析: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2,“一水护田”中的“护”,请理解?
写出溪水温柔多情 花木成畦手自栽。
花木成畦手自栽。
写出青山山势若奔,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3,“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
2,“一水护田”中的“护”,请理解?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卒于元祐元年5月21日(公元1086年)。
写出溪水温柔多情
写出青山山势若奔,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
书湖阴先生壁
2.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两山排闼送青来。
•熟读古诗,交流并 提出质疑问题。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1,茅檐是谁家的? 杨德逢的庭院
2,净,是什么意思?
净,即干净
3,诗人怎样写净的? 仅用“无苔”二字
一二句诗意
庭院经常打扫,很干净, 更没有青苔。屋前的花木整 齐丰美,都是自己亲手栽种 的。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书湖阴先生壁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书湖阴先生壁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宋代: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茅舍庭院由于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自栽种的。
庭院外一条小河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两座山峰仿佛要推开门,给主人送上满山的青翠。
注释书:书写,题诗。
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苏南京)紫金山时的邻居。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净:一说“静”。
无苔:没有青苔。
成畦(qí):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排闼(tà):推开门。
闼:小门。
送青来:送来绿色。
鉴赏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
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
半山园约落成于元丰二年至五年(公元1079年—公元1082年)之间,这首诗应当是元丰前期的作品。
本首诗是其中一首。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
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小学古诗《书湖阴先生壁》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书湖阴先生壁》原文译文赏析《书湖阴先生壁》宋代: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爱护着农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桑树枝叶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
清风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
黄鸟数声啼叫惊起了午间的残梦,恍恍惚惚,我还以为身在旧居半山园中。
【注释】书:书写,题诗。
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苏南京)紫金山时的邻居。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无苔:没有青苔。
成畦(qí):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排闼(tà):开门。
闼:小门。
送青来:送来绿色。
楝花:苦楝花,常见于北方地区,花淡紫色,有芳香。
敛:收敛。
垣(yuán):矮墙。
黄鸟:黄莺。
午梦:午睡时的梦。
半山园:王安石退隐江宁的住宅,故址在今南京东郊。
【赏析】这两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其中第一首很。
这一首诗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
第一首前两句写杨家庭院之景,上句写庭院的洁净,下句写庭院的秀美。
后两句写杨家周围的自然环境。
本诗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和环境之美,也赞扬了湖阴先生爱勤劳、爱洁净、爱花木和热爱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高尚的情趣。
本诗的特点是熔写景写人于一炉。
全诗写景,前两句是庭院之景,洁净无苔是因为主人的“长扫”,“花木成畦”是因为主人的“自栽”,写景又写人。
后面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
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景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颇有一箭双雕的感觉。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案与反思第【1】篇〗《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出色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帮大家的《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的心境。
3、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1、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2、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谈话:我们曾经学过《题西林壁》,知道了诗人是将诗写在了西林寺的墙壁上。
无独有偶,今天我们要学的《书湖阴先生壁》一诗也是将诗写在了墙壁上。
诗题可理解为?明确:题写在湖阴先生庭院墙壁上的诗。
2、出示自学提纲。
自读自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采用边读边画边批的方式学习。
3、教师开始自学,教师巡视。
4、出示习题,反响检测。
A、读古诗。
(点评:读得声音响亮。
字音咬得真准,尤其是这个簇字,是一个平舌音。
)B、我们说古诗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现在就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可以试着用做记号。
(点评:读得不错,听出来了吗?她在哪儿停顿了。
一起试着读一读。
)C、交流反响,重点引导:(1)词意: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清扫。
静:干净。
畦:读音qí,意为田园中划有界限的长条方块。
排闼:读音tà,推开门,排为推,闼为门。
(2)理解诗意:茅草房庭院经常清扫,干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湖阴先生壁》古诗三首PPT电子课件

请
杨骥(字德逢)的别号。杨骥 是王安石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 时的邻居。
书写在 杨德逢屋壁 上的诗。
背景资料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江宁,常跟附近的 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 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 这里的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 题写在院中墙壁上。
理解诗句注释
读一读
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净:干净。 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田 埂围着。 排闼:推开门。 闼:小门。
理解古诗译文
读一读
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 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 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 着农田,将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 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解诗意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净:干净。 苔:青苔。 畦:读qí,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排闼:“闼”读
解诗意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板书设计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 净无苔
情趣高雅
花木成畦 手自栽
一水 护田 将绿绕
品行高洁
两山 排闼 送青来
古诗三首
《书湖阴先生壁》
自学提示:自读自悟,借助工具书及 注释,理解诗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 意思。采用边读边画边批注的方式学 习。
朗读古诗《书湖阴先生壁》
读一读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湖阴先生壁教案与反思第1篇】巧思妙想点铁成金——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的构图写景于雪棠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心绪趋于平静,吟诗学佛,创作了许多写景抒情的绝句,为人称誉。
黄庭坚评曰:“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
”(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五)。
曾季狸《艇斋诗话》亦云:“荆公绝句妙天下”,“绝句之妙,唐则杜牧之,本朝则荆公,此二人而已”。
《书湖阴先生壁》共二首,这首非常有特色,大多数文学史都提到它。
湖阴先生是杨德逢的别号,王安石的邻居。
这首小诗写出湖阴先生住处的特点,写出一个清幽雅洁的意境,用笔精妙。
茅草房檐下,因为主人经常清扫而没有苔藓,显得干净,整个小院则很宁静。
请留意,诗人说的是“静无苔”,而不是“净无苔”,这里,“静”与“净”侧重修饰的对象不同,前者一比后者包含的意思更加丰富。
因为“净”是修饰茅檐下的石头的,只表明一层干净清洁的意思,而“静”则是修饰了整个环境,写出一种气氛。
况且,既说了“长扫”,有补言“无苔”,洁净这个意思已经表达清楚,再加一“净”字就没有必要了。
第二句写花木长得很好,整治成畦,全是主任自己亲手栽种的。
这两句从小处落笔,写湖阴先生的住处景物,在描写茅檐无苔,花木成畦这些外在景物的同时,也摹写出主人的内在性情。
这是一位心境安闲、雅好整洁的人物。
后面两句从大处落笔,写湖阴先生的居处环境:“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带流水护卫着田地,环绕着绿色的农作物;两座山峰面对着房屋,仿佛要推开门,给主人送上满山的青翠。
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
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措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
本来水是环绕着绿色的农作物,但诗人没说具体的植物,而是用植物的色彩来代替,说“将绿绕”,环绕着绿意;青色,也是虚的,是没法送的,诗人却说山要“送青来”,这就化实为虚,诗意盎然。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拼音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拼音书(shū),湖(hú),阴(yīn),先(xiān),生(shēng),壁(bì) 。
宋(sòng) ,王安石(wáng,ān,shí)茅檐长扫净无苔(máo,yán,cháng,sǎo,jìng,wú,tái),花木成畦手自栽(huā,mù,chéng,qí,shǒu,zì,zāi)。
一水护田将绿绕(yī,shuǐ,hù,tián,jiāng,lǜ,rào),两山排闼送青来(liǎng,shān,pái,tà,sòng,qīng,lái)。
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注释⑴书:书写,题。
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紫金山(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
⑵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无苔:没有青苔。
⑶成畦(qí):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⑷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语出《汉书·西域传序》:“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
”⑸排闼(tà):开门。
语出《汉书·樊哙传》:“高帝尝病,恶见人,卧禁中,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
哙乃排闼直入。
”闼:小门。
送青来:送来绿色。
楝(liàn)花:“二十四番花信”里的楝花,指的就是北方常见的苦楝花。
赏析这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首诗。
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作者退居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
前两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
"茅檐"代指庭院。
书湖阴先生壁 古诗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导语:《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
以下是相关的内容范文,欢迎借鉴!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①书:书写,题诗。
②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
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
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③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④无苔:没有青苔。
⑤成畦(qí):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⑥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
⑦将:携带。
绿:指水色。
⑧排闼(tà):开门。
闼:小门。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羣臣。
羣臣绛灌等莫敢入。
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张守节正义:“闼,宫中小门。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
”清侯方域《宁南侯传》:“走匿牀下。
世威排闼呼曰:‘左将军,富贵至矣!速命酒饮我!”徐迟《祁连山下》:“风景排闼而入。
”⑨送青来:送来绿色。
这是作者题写在湖阴先生居室墙壁上的一首诗。
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是作者的朋友。
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后两首诗句,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
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
小学古诗文欣赏—书湖阴先生壁
小学古诗文欣赏—书湖阴先生壁
导读:小学古诗文欣赏—书湖阴先生壁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
茅檐长扫净无苔,(院内经常打扫,不长青苔很干净,)
花木成畦手自栽。
(亲手栽种的美丽花木一行行。
)
一水护田将绿绕,(院外,溪水弯弯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
两山排闼送青来。
(若是推开门来,两座青山就会扑面而来,像是热情的老朋友,把满山的青绿送到你的眼前。
)
这是王安石书赠自己在金陵时的邻居杨得逢的一首名诗。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湖阴先生/壁
书:书写,题诗。
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 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 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 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 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是第一 首。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晚号半山,.逝 世后追谥号“文”,世人 称其为王文公,自号临 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 ,汉族,世称临川先生 又称王荆公。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 将:携带。 绿:指水色。 排闼:开门。 闼:小门。
[译文]茅草屋檐下经常打扫, 没有一丝青苔。 屋前一畦一畦的花木,都是自己亲手栽种的。 一条曲折的小溪紧紧地围绕着绿油油的田地, 两座青山推门而入,送来了青翠欲滴的山色。
1.这首诗按怎样的次序写景? 由近及远的次序。 2.后两句分别写什么?
上句写河水、稻田、下句写青山。
3.整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喜欢闲适、恬静。
Hale Waihona Puke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 送青来。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长:同“常”。 无苔:没有青苔。 成畦: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