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合集下载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词法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词法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词法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词法、古今异义和句法
一、成语中的通假字:
例:图穷匕见、一曝十寒、拨乱反正
二、利用成语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
例:亡羊补牢、赴汤蹈火、是可忍,孰不可忍
三、利用成语理解一词多义
例:短兵相接和兵连祸接中兵的不同意思
四、利用成语来理解词类活用
例:“狼吞虎咽”和“蚕食鲸吞”中的、、、都是名词作状语,可理解为“像。

那样”
五、利用成语来理解文言句法:
成语中保留着宾语前置的各种形式,如:何去何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如:时不我待、尔无我虞,我无尔诈
介词宾语前置:如:夜以继夜、一言以蔽之
“是”“之”使宾语前置,如:唯利是图、马首是瞻、何罪之有练习:
月晕而风蚕食鲸吞虎踞龙盘星罗棋布土崩瓦解车载斗量口诛笔伐令行禁止不速之客日新月异集思广益日薄西山目空一切雾失楼台飞沙走石正本清源兵不血刃不耻下问不远万里草菅人命有口皆碑草木皆兵不胫而走高枕无忧耳目一新雷厉风行管窥蠡测生死肉骨打草惊蛇气壮山河丧权辱国良药苦口息事宁人赏心悦目鱼肉百姓木雕泥塑不可理喻龙腾虎跃斗折蛇行蜂拥而至耳熟能详独善其身未雨绸缪风雨同舟先礼后兵朝秦暮楚春华秋实焚书坑儒乌合之众道听途说风餐露宿忘乎所以曾经沧海身体力行求全责备风流云散博学审问奉行故事衣锦还乡不伦不类。

关于刻苦学习的成语文言文

关于刻苦学习的成语文言文

关于刻苦学习的成语文言文【篇一:关于刻苦学习的成语文言文】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孜孜不倦、秉烛达旦笃学好古、牛角挂书,囊萤映雪、发奋图强、持之以恒、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好学不倦、韦编三绝、闻鸡起舞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滴水穿石、孜孜不倦博览群书豁然开朗学而不厌博学强记不耻下问孜孜不倦循序渐进融会贯通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迎刃而解手不释卷书声琅琅程门立雪穿壁引光春诵夏弦读书破万卷读书三到读书三余耳闻则诵古为今用囫囵吞枣开卷有益名落孙山取长补短取精用弘然荻读书融会贯通入主出奴三余读书生吞活剥书声琅琅熟能生巧似懂非懂万世师表文行出处不耻下问,勤学苦练,勤能补拙,将勤补拙,笃学不倦,笃实好学,笃信好学,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笃学好古,顿学累功,闭户读书,刺股读书,映雪读书,映月读书,据鞍读书,折节读书,囊萤照书,废寝忘食顿学累功闭户读书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不愧下学、不愧下学、博学多才、博学多闻、博学洽闻、刺股读书不学无术、不学无识、饱学之士、长材茂学、才疏学浅才学兼优、村学究语、虫鱼之学、斗酒学士笃实好学道山学海、笃学不倦、独学寡闻、笃学好古、笃信好学顿学累功、钝学累功、道学先生、笃志好学、断织劝学高才大学、高才绝学、孤学坠绪、高斋学士、邯郸学步鸿儒硕学、宏儒硕学、好学不倦、记问之学、钜学鸿生教学相长、家学渊源、绩学之士、困而学之、口耳之学困而不学、款学寡闻、临池学书、力学不倦、力学笃行敏而好学、末学肤受、贫不学俭、品学兼优、诠才末学青藜学士、青钱学士、曲学阿世、勤学好问、曲学诐行勤学苦练、上当学乖、市民文学、宿学旧儒、硕学通儒通才硕学、通儒硕学、调嘴学舌、文江学海、枉辔学步文人学士、晚生后学、文宗学府、学步邯郸、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学而优则仕、学富才高、学非所用、学富五车学贯中西、学海无涯、学究天人、学老于年、效颦学步学浅才疏、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如穿井、学如登山、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疏才浅、学书学剑、学识渊博学无常师、学无止境、下学上达、新学小生、学以致用用非所学、一家之学、鹦鹉学舌、鹦鹉学语、以学愈愚幼学壮行、牙牙学语、真才实学、教学相长、够不?不够再加点【篇二:关于刻苦学习的成语文言文】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回:自古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文言文

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文言文

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文言文篇一:勤奋好学成语文言文原文如下:精勤求精,劳苦功高。

——《礼记·学记》又曰:勤能补拙。

——《荀子劝学》翻译:勤奋努力才能技艺高超。

勤奋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和名言警句。

例如,“精勤求精,劳苦功高”意为勤奋努力才能技艺高超。

还有“勤能补拙”这句话,意思是勤奋能够弥补自身的不足。

这些成语和名言警句都强调了勤奋好学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除了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记,勤奋好学的精神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弘扬和应用。

在现代教育中,勤奋好学的学生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评价。

在工作中,勤奋好学的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表现和更高的绩效。

因此,勤奋好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和态度,它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此外,勤奋好学还可以带来许多实际的好处。

通过勤奋学习,我们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同时,勤奋好学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自信心和毅力,让我们更加坚韧和坚定。

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品质和能力,值得我们去弘扬和培养。

篇二:勤奋好学成语文言文示例如下:原文:勤勖好学,谓之君子。

——《礼记·中庸》拓展:勤勖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著名的成语。

它用现代汉语表达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叫做君子。

这个成语强调了学习和努力对于成为君子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君子的美德。

在《礼记·中庸》中,这句话被记载为“勤勖好学,谓之君子”。

这句话中的“勤勖”指的是勤奋努力,而“好学”则指的是善于学习。

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强调了一个人勤奋努力、善于学习的品质,这是成为君子的必要条件。

在古代,君子不仅仅是一个道德上的概念,也代表了一种社会地位。

如果一个人能够勤奋努力地学习,并且善于思考,就能够在社会中有很高的地位,成为众人的榜样。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钥匙(1)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钥匙(1)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钥 匙(1)
看图
猜成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成语—学习文言知识的钥匙
高三语文
马晓丽
说出下列成语的文言现象
第一组:
一暴十寒
厉兵秣马 一唱百和 被发文身
图穷匕见 拨乱反正
第二组:
顾影自怜
不可名状
不务正业
三顾茅庐 奋不顾身 不名一文 沽名钓誉 不急之务 除恶务尽
课堂练习
同学们自由写出包含
文言现象的成语
布置作业:
1.各组从所学文言文中抽出含有“
穷”“因”“举”“当”“之”“ 其”等字的语句,然后解释本字, 并找出与之相关的成语。
找出含有典故的成语,越多越好,
如“洛阳纸贵” “举案齐眉”等。
成语竞猜
最大的本领—— 开天辟地 最大的被子—— 铺天盖地 最大的影集— 包罗万象 最反常的气候— 晴天霹雳
高考链接
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
常以他语乱之。(2017全国1《宋史·谢
弘微传》)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
(2017全国2《后汉书 ·赵熹传》)
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
元祐诸臣(2017全国3《宋史许将传》)
成语——了解古代文化的一扇窗口 1、纪时。如: 寅吃卯粮 半夜三更 2、科举。 如:独占鳌头 名落孙三 3、建筑。如:大相径庭 雕梁画栋 4、服饰。如:峨冠博带 纨绔子弟 5、器物。如:奉为圭臬 觥筹交错 6、度量衡。如:壁立千仞 锱铢必较 7、军事。如:大动干戈 折戟沉沙 8、艺术。 如:入木三分 胶柱鼓瑟 9、宗教。 如:三教九流 四大皆空 10、避讳 如:皮里阳秋 (原为皮里春秋)

成语——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成语——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象, 教学 时可 用来 互相 印证 , : 惊天 动地 ” 晾” 使 例 “ 中 即“
… …
鱼 ” 学 生只 要略 一 思考 , , 问题 就 可迎 刃 而解 了。 如 实词 又
“ ”文 言 文 中一般 解释 为“ 味” 比今 义“ 闻 的 气味” 臭 , 气 , 难
范 围大 些 , 生 易 受定 式思 维 的 影响 , 学 望文 生 义 ; 借 助 但
惊” 意 思 , 动 ” 使 … … 动” “ 邦 定 国 ” “ ” 的 “ 即“ ;安 的 安
成语 “ 臭未 干 ” 乳 来帮 忙 , 答案 也 就 出来 了。 除 此之 外 , 一词 多义 现 象在 成语 中也 是俯 拾 即是 , 比
虫: 口
是 “ …… 安” “ ” 使 … …定 ” 使 , 定 是“ 。
不 分胜 负( 失败 )
2通假 字 。 语 中也 有通 假 字 , : 乱反 正( )图 . 成 如 拨 返 、 穷 匕见 ( )一暴 十 寒( ) 等。 现 、 曝 等
三 、 系成 语 学 习文 言句 法 联
故— — 故 步 自封( 与新 相对 ) 非 亲非 故( 明 友 ) 老
1成语 中的宾 语前 置现 象 ∥‘ . 岁不 我与 ”“ 、 时不我 待
昔” 。 等
备— — 德 才兼 备 ( 具备 , 有 ) 关怀备 至( 到 , ) 具 周 尽
戒备森 严 ( 防备 )
当 — 势 不 可 当( 挡 ) 首 当其 冲( — 抵 对着 , 对 ) 面 安步 当车 ( 当作 ) 负— — 负 隅 顽抗 ( 仗 , 依 凭借 ) 忘 恩 负义 ( 弃 ) 背
积 极 的审美 愿 望 , 发 学生 创造 性思 维 , 激 培养 学 生正 确 的

古代文言文的常用成语与典故

古代文言文的常用成语与典故

古代文言文的常用成语与典故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后人喜爱和借鉴。

其中,成语和典故作为古代文言文的重要表达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文章、诗词和对话中。

本文将介绍古代文言文中常见的成语和典故,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应用场景。

一、常用成语1. 一言九鼎这是《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的成语,意为“一句话像九鼎之重”。

源于古代圣贤周公的铸九鼎,象征国家权威和尊严。

形容言辞权威,具有重要影响力。

2. 以卵击石此成语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比喻力量悬殊,以微弱势力去对抗强大敌人,自取灭亡。

3. 不胫而走出自古代文学家刘向的《列子注》。

比喻消息传播非常快,形容信息迅速传播,犹如脚不离地而走。

4. 指鹿为马原出自西汉丞相赵高在秦始皇面前,故意把马说成鹿,想考验秦始皇的智慧。

后用来形容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行为。

5. 守株待兔源于战国时期的故事。

比喻不思进取,固守成规,等待机会从天而降。

二、典故的运用1. 相敲做《水浒传》本典故源自《水浒传》中的故事,比喻相互勾结,共同做坏事。

在古代的文言文中,可以用于描述勾结势力的行为。

2. 钟鼎人家这一典故出自《吕氏春秋》中的故事,意思是为了钱利而背叛友谊。

用于古代文言文中,可以形容一个人对朋友的背叛行为。

3. 抛砖引玉出自《礼记·玉藻》。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作品,以增强自身的学识和文化。

在古代文言文中,可以用来进行谦虚陈述,表达对他人的敬重和欣赏。

4.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史记·苏秦列传》。

比喻老年人依然怀抱远大的志向和壮志。

用于古代文言文中,可以形容人的精神风貌,展现不达目标坚持奋斗的决心。

5. 鸟语花香出自《史记·张良列传》中的故事,比喻春天的景色美好。

在古代文言文中,可以用于描写美好的自然景色,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生动性。

通过对古代文言文常用成语和典故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成语和典故不仅仅是表达一种意思,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价值观的体现。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钥匙..34页PPT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钥匙..34页PPT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பைடு நூலகம்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成语——学习文言知识的金钥匙


综上所述,古汉语的各个知识点,都不乏 成语用例。成语具有、易于记忆、便于提 取等特点,易于引起简洁精辟、信息量大 学生的兴趣,因而在帮助学生记忆和使用 文言词语意义和语法规则时,作为一种互 相印证、拓展补充的教学辅助手段,具有 无可替代的作用。结合成语学习文言文, 不但有利于文言文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对 成语的理解,一举两得,不亦乐乎?
文言句式
判断句 省略句 被动句 倒装句: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装
二、借助成语来把握文言句式
1.省略句 一驴拉车,不前。鞭之,仍不前;再鞭 之,乃卧地。一学者见状,附驴耳曰:“ 再不好好拉车,让你当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即起,狂奔。
二、借助成语来把握文言句式
省略句
一驴拉车,( )不前。( )鞭之, ( )仍不前;( )再鞭之,( ) 乃卧地。一学者见状,附驴耳曰:“再不好好拉 车,让你当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即起 ,( )狂奔。
(以……为耻;认为……对的,认为……错的)

光宗耀祖 正本清源 (使……光耀;使……正,使……清)
三、借助成语理解词类活用
(3)动词中形容词的活用

量入为出 救死扶伤 道不拾遗 劳民伤财 闭月羞花 众口铄金 既来之则安之
四、借助成语来掌握一词多义
如:道:道不拾遗(道路) 坐而论道(道理、规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政)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方法) 说长道短(说) 又如: 兵:短兵相接斩木为兵(兵器) 兵强马壮(军队) 草木皆兵损兵折将(士兵) 纸上谈兵(兵法)
五、借助成语来学习文言虚词





而:哀而不伤 (连词表转折,却) 不胫而走 (连词表承接,就) 侧目而视 侃侃而谈 (连词,表修饰) 具体而微 (连词,表并列) 引而不发 (连词表转折,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一字( 值 )千金
一言( 重 )九鼎
再(鼓 )衰三( 鼓 )竭 ③
不以为意——应为“不以(之)为意” 引以为戒——应为“引(之)以为戒” ④ 车载斗量——应为“(以)车载(以)斗量” 高屋建瓴——应为“(于)高屋建瓴(líng)”。建,倾倒;瓴 ,盛水瓶子 祸起萧墙——应为“祸起(于)萧墙”。萧墙,宫室内的照壁. 类似的还有;鹤立鸡群、防患未然、运筹帷幄 思考这四组成语分别省略了什么成分?
车载斗量——应为“(以)车载(以)斗量” 高屋建瓴——应为“(于)高屋建瓴(líng)”。建,倾倒;瓴 ,盛水瓶子 祸起萧墙——应为“祸起(于)萧墙”。萧墙,宫室内的照壁. 类似的还有;鹤立鸡群、防患未然、运筹帷幄、
二、借助成语来把握文言句式
2.宾语前置句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 的前面,以示强调。
成语有“见弃于人”、“见笑大方”、“古为今 用”、“受制于人”等;
运斤成风 破涕为笑 屡试不爽
不名一钱 乳臭未干 抱恨终天
一、借助成语来分析古今异义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九章·哀郢》
古异义是古代汉语中的常见现象,结合成语的语境 来理解古今异义,不容易望文生义,以今解古。
运斤成风 斤 斧头 破涕为笑 涕 眼泪 屡试不爽 爽 差错
不名一钱 名 占有 乳臭未干 臭 气味 抱恨终天 恨 遗憾
何去何从2 不此之图4 何罪之有6
二、借助成语来把握文言句式
①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如:“忌不自信”、 “古之人不余 欺也”
成语——岁不我与、时不我待 明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
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 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 ”、“微斯人吾谁与归”成语——何患无辞、 皮之不存,毛将 焉附 明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条件:用疑问代词“谁、何、奚、 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③“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有加重语气的作用。 如:“无乃尔是过与”“何厌之有” 成语——唯命是听、唯利是图、马首是瞻 明确其基本的语法结构:“前置宾语+是(之)+谓语(动词)”, 其中“是”、“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省略句
一驴拉车,( )不前。( )鞭之, ( )仍不前;( )再鞭之,( ) 乃卧地。一学者见状,附驴耳曰:“再不好好拉 车,让你当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即起 ,( )狂奔。
走进课本
晋军( )函陵,秦军( )氾南。 敢以( )烦执事。 荆轲有所待,欲与( )俱( )。 ( )见燕使者( )咸阳宫 竖子不足与( )谋。
因此,成语对中学文言文教 学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借助成语来分析古今异义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九章·哀郢》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伐功矜能:伐、矜:夸耀。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 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古异义是古代汉语中的常见现象,结合成语的语 境来理解古今异义,不容易望文生义,以今解古。
宾语前置的类型为下列成语分类
时不我待 1 唯才是举 3 岁不我与 5
何去何从2 不此之图4 何罪之有6
二、借助成语来把握文言句式
2.宾语前置句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 的前面,以示强调。
宾语前置的类型为下列成语分类

时不我待 1 唯才是举 3 岁不我与 5
二、借助成语来把握文言句式
3.判断句 “……者,……也”或“……也”是古汉语中
最常用的表判断的句式,成语中却常用“乃”“ 为”“ 皆”“非”等词来表判断。

请同学们举出含有判断语气的成语。
二、借助成语来把握文言句式
3.判断句 “……者,……也”或“……也”是古汉语中
最常用的表判断的句式,成语中却常用“乃”“ 为”“ 皆”“非”等词来表判断。
二、借助成语来把握文言句式
①省略主语 白衣苍狗——应为“(浮云)(似)白衣(如)苍狗” 穿云裂石——应为“(声音)穿云裂石”
②省略谓语 一字( 值 )千金
一言( 重 )九鼎
再( 鼓 )衰三(鼓 )竭 ③省略宾语 不以为意——应为“不以(之)为意” 引以为戒——应为“引(之)以为戒” ④省略介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成语—学习文言知识的钥匙
2.成语的特点
成语是一 种相沿习 用具有书 面语色彩 的固定短 语。
(1)意义的整体性 如“七嘴八舌”“一言九鼎”
“凤毛麟角”
(2)结构的凝固性 如“任重道远”不变更为
“道远任重、任重路远”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 、锤炼而形成的特殊的固定短语。 因为许多成语是从籍文献中发展而 来的,脱胎于古代汉语古,所以保 留了古代汉语的许多特点。
二、借助成语来把握文言句式
①( )白衣( )苍狗
( )穿云裂石
②一字( )千金
一言( )九鼎
再( )衰三( )竭
③不以( )为意 引( )以为戒
④( )车载( )斗量” ( )高屋建瓴”。建,倾倒;瓴,盛水瓶子 祸起( )萧墙”。萧墙,宫室内的照壁,比 喻内部
二、借助成语来把握文言句式
① 白衣苍狗——应为“(浮云)(似)白衣(如)苍狗” 穿云裂石——应为“(声音)穿云裂石”
二、借助成语来把握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
判断句 省略句 被动句 倒装句: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装
二、借助成语来把握文言句式
1.省略句
一驴拉车,不前。鞭之,仍不前;再鞭 之,乃卧地。一学者见状,附驴耳曰:“ 再不好好拉车,让你当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即起,狂奔。
二、借助成语来把握文言句式

请同学们举出含有判断语气的成语。
如:胜败乃兵家常事、识时务者为俊杰、草木皆 兵、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无欲则刚、浮生若梦等表肯定的判断;
非亲非故、答非所问等表否定的判断。
二、借助成语来把握文言句式
4被动句 文言文的被动句与现代汉语不同,一种是有被
动词的,但标志不同,如:“见”、“见……于 ”、“为”、“为……所”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