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常用词语汇总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大全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大全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大全1.安(ān)(1)形容词。

①安定的,安逸的。

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安稳的,安定的。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动词。

养生,享受。

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疑问副词。

表反诘,译为“怎么”。

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2.本(běn)副词。

本来,原来,最初。

如:a.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3.比(bǐ)(1)动词。

①并列,紧靠着。

如: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个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②比作。

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③相比。

如: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2)介词。

①等到……的时候。

如: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②比起。

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4.鄙(bǐ)(1)名词。

边境,边远偏僻的地方。

如: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形容词。

①(地位)卑微的,低下的.。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②目光短浅的。

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5.毕(bì)(1)动词。

完毕,结束。

如: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2)形容词用作助词用尽,竭尽全力。

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6.敝(bì)形容词。

破旧的,破烂的。

如: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观刈麦》)7.兵(bìng)名词。

①士兵,军队。

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②兵器,武器。

如: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中考150个文言实词

中考150个文言实词

中考150个文言实词
一、概述
文言实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常常出现的实际意义的词语,是我们学习文言文必须要熟悉的基础词汇。

中考中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也相当重要,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以应对考试的要求。

二、150个文言实词
下面列出了中考中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供大家参考学习:
1.即:就是,表示依附,相当于“就”、“便”
2.乃:表示转折、因果关系
3.皆:都,表示全体
4.且:表示不定的意思,相当于“还”
5.与:和,表示共同性
6.并:和,表示并列
7.不及:不如
8.亦:也
9.匪:不
10.非:不是
11.而:和,表示递进关系
12.见:认识到,知道
13.乃:表示因果关系
14.为:充当
15.何:什么
16.而已:表示事情的结束
17.不胜:不能
18.称:叫做
…(以下省略)
三、使用方法
掌握这150个文言实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读文言文:通过阅读文言文经典著作,多接触文
言实词的使用场景,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这些词汇。

2.背诵文言文诗词:背诵文言文诗词是学习文言实词
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反复背诵,可以加深对文言实词的
理解和记忆。

3.制作闪卡:将这些文言实词制作成闪卡,反复复习,
帮助记忆。

四、总结
掌握150个文言实词对于中考文言文的学习至关重要。


过多读文言文、背诵文言文诗词以及使用闪卡等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些词汇。

希望大家在备战中考的过程中能够重视文言实词的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
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祚:福;帝王。

践祚:即位。

)
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诘:责备,追问。

诉:告状;诽谤。

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让:责备,责怪;尤:罪过,过错;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诟:①耻辱②骂。

忿:愤怒,怨恨。

恚;恨、怒。

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族:灭族。

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

赭衣:赭,红褐色。

衣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

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9.表监狱的:囹圄、狱、缧绁
1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11.表辞别的:辞、别、谢
1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1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之、适
1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全)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考词汇详解

(全)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考词汇详解

(全)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考词汇详解文言文作为中考语文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中的词汇需要掌握,下面详细解释文言文中常见的一些词汇。

1. 乃:表示“于是”,“就”,用在句首或句中。

如:乃至边塞,无不得其民。

2. 而:表示递进、对比、转折等意思。

如:吾闻之而深叹。

3. 其:用在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前,表示这个词与前面讲的事物有关。

如:其声如泣,其色如憔悴。

4. 之:用在名词、代词、动词前,表示这个词与前面讲的事物有关。

如:不通天文,不习刑名,不读古文,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孝悌不能,忠信不达,此之谓文不成礼,而礼不成文。

5. 者:用在名词后面,表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事物。

如:夫妇者,相与为一体也。

6. 也: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语气。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以:表示手段、原因、标准等。

如:以快就繁,以繁就简。

8. 已:表示动作或状态已经完成。

如: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9. 之间:表示两个事物之间的距离或关系。

如:自古以来,文化和科技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0. 有时:表示时间的交替或变化。

如:有时日出东山,有时夕阳西下。

11. 者也:表示强调,相当于“就是”。

如:观其所作者也,则无不亦尽心尽意。

12. 不可:表示不可行、不可接受。

如:君子有所为而为之,犹不可及也。

13. 何以:表示原因,可以翻译为“为什么”。

如:吾不知其所以然然也。

14. 何必:表示不必要,可以翻译成“没必要”。

如:君子之交淡如水,何必争名利?15. 相信:表示相信、信任。

如:知己之相信,信必获之;疑人之不信,信必失之。

16. 何事:表示询问。

如:何事如此激动?17. 怎么:表示询问。

如: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18. 必定:表示道理肯定、结果必然。

如:懒惰的人必定没有好下场。

19. 谁知: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意外,可以翻译成“谁会想到”。

如:他得了一场病,谁知竟不幸身亡。

20. 不由得:表示情感不受控制。

如:听到这个消息,我不由得心中一紧。

中考文言文常用词语汇总

中考文言文常用词语汇总

2016 中考文言文常用词语汇总1、义:①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多行不义必自毙)②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③适宜、恰当(引喻失义)2、焉:①哪里(且焉置土石)②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3、夷:①平(船背稍夷)②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③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4、兵①兵士行收兵(《陈涉世家》)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出师表》)5、并①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②都并怡然自乐③一齐并杀两尉6、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记录策勋十二转(《木兰诗》)7、诚①果真诚如是(《隆中对》)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③诚心帝感其诚(《愚公移山》)8、乘①[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③驾(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9、从①跟随从先人还家(《伤仲永》)隶而从者(《小石潭记》)战则请从(《曹刿论战》)②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④堂房亲属赠从弟(《赠从弟》)10、殆①有害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则》)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隆中对》)11、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②道义伐无道(《陈涉世家》)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12 、艳:①妖艳、艳丽(艳装骑驴)②欣羡(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13、比①等到比至陈(《陈涉世家》)②类比每自比于管仲(《隆中对》)③靠近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14、、鄙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15、方①......... 当时方其远处海门(《观潮》)②指面积荆之地方五百里,宋之地方五百里(《公输》)③正方出神16、芳①香花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②香芳草鲜美(《桃花源记》)17、奉①侍奉妻妾之奉②吃的穿的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③接受奉命于危难之间18、负①背命夸娥氏父子负二山(《愚公移山》)负者歌于途②凭借负势竞上19、更①重新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②古时计时单位是日更定(《湖心亭看雪》)③还湖中焉得更此人④再,又更上一层楼20、孤①幼而无父的人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②封建时代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孤不度德量力(《愚公移山》)21 、股①大腿屠自后断其股(《狼》)两股战战(《口技》)22、异①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觉无异能者)②认为⋯⋯奇怪(父异焉/渔人甚异之)③意外的事(久行怀思,无它异也)23、固①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②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③坚决吾义固不杀人④本来固众人24、顾①回头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②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25、观①观赏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②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岳阳楼记》)26 、国①国都去国还乡(《岳阳楼记》)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两则》)②国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③地势国险而民附④地方此用武之国⑤国家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27、躬①亲自臣本布衣,躬耕与南阳(《出师表》)28、规①计划欣然规往(《桃花源记》)29、归①归依吾谁与归(《岳阳楼记》)②回家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③聚集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④女子出嫁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30、过①过于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②犯错误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过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④到,经过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⑤拜访过故人庄31、好①美丽,容貌美好鸟相鸣(《与朱元思书》)②友好外结好孙权(《隆中对》)③hào喜欢,喜爱好为《梁父吟》(《隆中对》)32 、号①别号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②取别号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③命令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④宣称号为张楚(《陈涉世家》)33、河①黄河饮与河、渭;河、渭不足(《夸父逐日》)河阳之北(《愚公移山》)34、恨①遗憾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②怨恨不应有恨35、会①适逢,正赶上会宾客大宴(《口技》)会天大雨(《陈涉世家》②体会,领会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③聚会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④必须会当凌绝顶(杜甫的《望岳》)⑤应当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唐】李白)36、惠①恩惠小惠未徧(《曹刿论战》)②通“慧”,聪明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37、或①有时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②或许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③有的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38、及①到了及郡下。

文言文初中字词翻译常考

文言文初中字词翻译常考

一、文言文常考字词1. 言言,言语也。

文言文中,“言”字用途广泛,可作动词、名词、形容词等。

如:“子路,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说话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坚决。

)2. 之之,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之”等。

如:“吾欲之南海。

”(我想去南海。

)3.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如:“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君子的恩泽,五代就会消失。

)4.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如:“于归,宜其室家。

”(嫁出去,要适应自己的家庭。

)5.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如:“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他对待晋国无礼,而且对楚国怀有二心。

)6.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如:“于归,宜其室家。

”(嫁出去,要适应自己的家庭。

)7.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如:“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君子的恩泽,五代就会消失。

)8.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如:“于归,宜其室家。

”(嫁出去,要适应自己的家庭。

)9.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如:“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他对待晋国无礼,而且对楚国怀有二心。

)10.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如:“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君子的恩泽,五代就会消失。

)二、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1. 言言,言语也。

翻译为:说话、言语。

2. 之之,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之”等。

翻译为:的、之。

3.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翻译为:而且、但是。

4.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翻译为:在、到。

5.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翻译为:用、因为。

6.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翻译为:在、到。

7.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翻译为:而且、但是。

8.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翻译为:在、到。

9.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翻译为:用、因为。

10.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翻译为:而且、但是。

综上所述,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需掌握字词的基本意义,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87个字中考提分必备资料

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87个字中考提分必备资料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87字)1、安:①怎么,哪里。

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 ②养。

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③安全,安稳。

安如磐石。

安如泰山。

④安定,安逸,安适。

居安思危。

⑤安心。

安贫乐道。

2、本:①根。

本末倒置。

②根源,来源。

有本者如是(《诸子喻山水》)③根据;推究。

抑本其成败之迹(《伶官传序》) ④本来的,原来的。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⑤基础,根本。

舍本逐末。

慈悲为本。

3、比:①等到。

比.至陈。

(《陈涉世家》) ②类比。

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 无与伦比。

③靠近。

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比比皆是。

天涯若比邻。

4、鄙: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 ②边远地区。

蜀之鄙有二僧③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④谦称自己。

5、兵:①军队,兵士。

行收兵.。

(《陈涉世家》)兵多将广。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②兵器,武器。

兵.甲已足。

(《出师表》)厉兵秣马。

兵不血刃。

③军事,战争。

兵不厌诈。

6、并:①一起。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并肩作战。

相提并论。

②合并,吞并,兼并。

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③并且。

并自为其名。

④并列,并立。

7、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

(《马说》) 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策马扬鞭。

③记录。

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 ④计谋,计策。

出谋划策。

走为上策。

⑤成编的竹简。

8、曾:①曾经。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似曾相识。

②(zēng)用作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可译为“连……都……”竟,竟然。

曾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③(zēng)通“增”,增加。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9、尝:①曾经。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项脊轩志》) 未尝不可。

②尝试。

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苏洵《权书·心术》)③品尝。

卧薪尝胆。

中考文言文必考的180个实词

中考文言文必考的180个实词

中考文言文必考的180个实词文言文是初中语文考试中的重要考查内容。

文言文要想拿满分,这180个初中常用文言实词必须掌握,希望大家能根据它们在语句中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它们记住,并在考试的时候派上用场。

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 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 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 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①承当,承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中考文言文常用词语汇总1、义:①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多行不义必自毙)②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③适宜、恰当(引喻失义)2、焉:①哪里(且焉置土石)②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3、夷:①平(船背稍夷)②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③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4、兵①兵士行收兵(《陈涉世家》)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出师表》)5、并①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②都并怡然自乐③一齐并杀两尉6、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记录策勋十二转(《木兰诗》)7、诚①果真诚如是(《隆中对》)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③诚心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8、乘①[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③驾(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9、从①跟随从先人还家 (《伤仲永》)隶而从者 (《小石潭记》)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②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④堂房亲属赠从弟 (《赠从弟》)10、殆①有害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则》)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11、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②道义伐无道 (《陈涉世家》)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12、艳:①妖艳、艳丽(艳装骑驴)②欣羡(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13、比①等到比至陈 (《陈涉世家》)②类比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③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14、、鄙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15、方①当......时方其远处海门 (《观潮》)②指面积荆之地方五百里,宋之地方五百里 (《公输》)③正方出神16、芳①香花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亭记》)②香芳草鲜美 (《桃花源记》)17、奉①侍奉妻妾之奉②吃的穿的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③接受奉命于危难之间18、负①背命夸娥氏父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负者歌于途②凭借负势竞上19、更①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孙权劝学》)②古时计时单位是日更定(《湖心亭看雪》)③还湖中焉得更此人④再,又更上一层楼20、孤①幼而无父的人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大道之行也》)②封建时代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孤不度德量力 (《愚公移山》)21、股①大腿屠自后断其股 (《狼》)两股战战 (《口技》)22、异①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觉无异能者)②认为……奇怪(父异焉/渔人甚异之)③意外的事(久行怀思,无它异也)23、固①顽固、固执汝心之固 (《愚公移山》)②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③坚决吾义固不杀人④本来固众人24、顾①回头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②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25、观①观赏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②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岳阳楼记》)26、国①国都去国还乡 (《岳阳楼记》)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两则》)②国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③地势国险而民附④地方此用武之国⑤国家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陆游》27、躬①亲自臣本布衣,躬耕与南阳 (《出师表》)28、规①计划欣然规往 (《桃花源记》)29、归①归依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②回家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醉翁亭记》)③聚集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④女子出嫁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30、过①过于以其境过清 (《小石潭记》)②犯错误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过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④到,经过及鲁肃过寻阳 (《孙权劝学》)⑤拜访过故人庄31、好①美丽,容貌美好鸟相鸣 (《与朱元思书》)②友好外结好孙权 (《隆中对》)③hào喜欢,喜爱好为《梁父吟》 (《隆中对》)32、号①别号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五柳先生传》)②取别号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③命令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陈涉世家》④宣称号为张楚 (《陈涉世家》)33、河①黄河饮与河、渭;河、渭不足 (《夸父逐日》)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34、恨①遗憾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②怨恨不应有恨35、会①适逢,正赶上会宾客大宴 (《口技》)会天大雨(《陈涉世家》②体会,领会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传》)③聚会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④必须会当凌绝顶(杜甫的《望岳》)⑤应当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唐】李白)36、惠①恩惠小惠未徧 (《曹刿论战》)②通“慧”,聪明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37、或①有时而或长烟一空 (《岳阳楼记》)②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③有的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38、及①到了及郡下。

(《桃花源记》)②比得上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到了......的时候及鲁肃过寻阳39、极①尽头,极点此乐何极。

(《岳阳楼记》)②非常初极狭。

(《桃花源记》)③到,尽南极潇湘(《岳阳楼记》)40、集:①鸟停息在树上沙鸥翔集(《岳阳楼记》)②聚会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世说新语》)41、计①计算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②盘算,谋划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③计策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42、加①增加而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②益处万钟于我何加焉 (《鱼我所欲也》)③虚报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④给予大王加惠(《唐雎不辱使命》)43、假①借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送东阳马生序》)②假装一狼假寐《狼》44、间①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②参与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③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⑤私自,偷着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陈涉世家》⑥间或,偶然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刘向)45、简①挑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②选拔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46、见①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②召见,接见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③拜见子墨子见王。

(《公输》)④通“现”,表现才美不外现《马说》⑤了解见往事耳《孙权劝学》⑥看见见渔人《桃花源记》47、津①渡口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48、尽①完,尽头林尽水源 (《桃花源记》)②全部取得利尽南海 (《隆中对》)③全二虫尽为所吞《童趣》49、景①日光春和景明 (《岳阳楼记》)②景观,景色四时之景不同50、就①完成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伤仲永》)②接近,趋向蒙乃始就学 (《孙权劝学》)③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 (《隆中对》)51、居①经过居数月 (《塞翁失马》)②居住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③处、在居庙堂之高《岳阳楼记》④停留不可久居52、举①举起,抬起举头望明月(《静夜思》)②发动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③被选拔傅说举与版主之间《孟子(二章)》④推举是以众议举宠为督⑤立死即举大名耳53、具①详细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②全,都具答之 (《桃花源记》)③通“俱”都百废具兴《岳阳楼记》④具备独具匠心54、绝①极点以为妙绝《口技》②消失群响毕绝《口技》③极,很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④断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55、可①大约高可二黍许(《核舟记》)②可以刿曰“未可。

”(《曹刿论战》)③值得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56、怜①爱戴楚人怜之 (《陈涉世家》)②爱恋仍怜故乡水(《渡荆门送别》)57、寇①入侵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公输》58、类①像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59、临①面对执策而临之 (《马说》)②到临溪而渔 (《醉翁亭记》)③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记》)④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出师表》)60、名①命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②出名有仙则名(《陋室铭》)③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61、乃①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②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③才凡三往,乃见羽、飞乃止(《隆中对》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④竟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⑤于是,就屠乃奔倚其下(《狼》)62、戚①忧愁,悲伤忧愁的样子不戚戚于贫贱(《五柳先生传》)②亲,亲属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3、其①人称代词,他(们)的、它(们的) 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指示代词那、那些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③指示代词这、这片欲穷其林(《桃花源记》)④表揣测、反问、期望或命令,不译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64、期①约定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②期望期在必醉 (《五柳先生传》)③期限度已失期(《陈涉世家》)④一年期年之后65、启①开,打开启窗而观(《核舟记》)66、且①况且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②将近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③尚且存者且偷生 (《石壕吏》)67、穷①走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②生活困难,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③穷尽子子孙孙无穷匮(《愚公移山》)④深穷冬烈风《送东阳马生序》68、趋①快走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②追逐趋之若鹜68、趋①快走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②追逐趋之若鹜69、去①离开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②距离相去甚远70、入①进入,与“出”相对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②国内入则无法家拂士(《孟子(二章)》)71、善:①善于,擅长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②好善战③友好与亮友善(《隆中对》)④良善之事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72、少①稍微宾客意少舒(《口技》)②不多饮少辄醉(《醉翁亭记》)73、胜①旧读shēng,能承担,能忍受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②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③尽不可胜数④胜利环而攻之而不胜74、市①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诗》)②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诗》)75、食①通“饲”,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②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③食物百姓孰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④吃饭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76、使①出使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②派,派遣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唐雎不辱使命》)③假使,假若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④让使之冲烟而飞鸣⑤使者乐人及使者、童子,皆属主党《礼记》77、适①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满井游记》)②适合,适宜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78、书①书写乃丹书帛曰(《陈涉世家》)②书信家书抵万金(《春望》)③字条得鱼腹中书(《陈涉世家》)④名册军书十二卷(《木兰诗》)79、舒①展开柳条将舒未舒(《满井游记》)②伸展,松弛宾客意少舒(《口技》)80、孰①谁,哪个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通“熟”,仔细孰视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