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阻油层评价方法研究讲解

合集下载

5-低阻油层

5-低阻油层

¾ ¬ À ¹
0.4
0.2 10.38% 0 Ð É Ö ° (Ò Ô É Ï ) · ° Ï É (» « Ï · É °) Û É ² ° Ã ´ 11.63% 6.43%
HD402井东河砂岩储层电阻率与平均 毛管半径对比图
10
1
µ ã Ø ² µ ç ³ è Á Ê £ ¨ohhm) ¼ ½ Å ù « Â ¸ Ü è °½ ¶ £ ¨um)
粘土矿物成分对电阻率的影响
红88井X衍射粘土矿物相对量分析结果表
样号 深 度 (m) 岩 性 粘土矿物组分相对含量(%)
蒙皂石 伊利石 高岭石 绿泥石 伊/蒙混层
2
5 7 8
2342.30
2342.70 2343.00 2343.15
粉砂岩
粉砂岩 粉砂岩 粉砂岩
93
94 96 94
7
6 4 6
11
ý ò Ê ã Ò Ø ² µ
10
10 0.01
1 0.01
0.1
1
¬ Ë ¹ ® ± ¥ ¹ Í ¶ È
两岩电参数计算结果对比(HD402)
1 0.8 0.6 0.4 0.2 0 5080 5085 ® é ½ É £ ¬ m 5090
ý ¡ Ê ¬ Ð È £ Í ¶ ¥ ¹ Í ± ¬ Ó ¹
25 20 15 10 5 0 粘土 细粉砂 粗粉砂
极细砂 中砂
粒度分析砂岩各组分含量平均值直方图 (红75-9-1、红90和红152 )
泥质含量(粘土+细粉砂+粗粉砂),%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00 0.05 0.10 0.15 0.20 粒度中值,mm 0.25 0.30

低阻油气层识别及饱和度评价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低阻油气层识别及饱和度评价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低阻油气层识别及饱和度评价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低阻油气层识别及饱和度评价方法研究一、选题背景随着石油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寻找优质油气储集层成为了石油工业的重点任务之一。

而随着勘探深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低阻油气层开始被勘探到。

对于这些低阻油气层,如何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和饱和度评价成为了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难题。

目前存在的低阻油气层识别和饱和度评价方法主要有地震、测井和地质研究等,但针对低阻油气层的识别和评价仍存在诸多难点和不足之处。

首先,低阻油气层的地震响应与传统的普通储层有很大的不同,需要针对低阻油气层进行地震响应判识;其次,测井仪器对于低阻油气层的精度和准确度要求也更高,需要针对性的测井解释技术。

因此,对低阻油气层的识别和饱和度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对提高石油勘探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针对低阻油气层的识别和饱和度评价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低阻油气层地震响应判识以井周围地震资料为基础,研究低阻油气层地震资料的特征,建立低阻油气层地震响应判识模型。

2.低阻油气层测井解释技术研究结合低阻油气层的地质特征和测井数据,研究低阻油气层测井解释技术,提高测井资料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3.低阻油气层地质特征和饱和度评价综合研究低阻油气层的地震资料、测井数据和地质特征,建立低阻油气层饱和度评价模型,提高饱和度评价的准确度。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低阻油气层地震资料、测井数据和地质特征为研究对象,运用地震学、测井解释和地质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研究,建立低阻油气层地震响应判识模型、低阻油气层测井解释模型和低阻油气层饱和度评价模型。

四、研究意义低阻油气层是石油勘探工作中的重点任务之一,研究低阻油气层识别和饱和度评价方法对于提高石油勘探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成果不仅可以用于低阻油气层的勘探与开发,还可以为其他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参考。

哈国某油田低阻油层识别与评价技术研究

哈国某油田低阻油层识别与评价技术研究
_
曼量
’ f
i}
一 ~
_~ 0羔蔓:L 二 曼i 一
‘ l j I
。‘ 一j
一j 苷鲁

2 ; 。 …. , 争 !
砖 0 : 毒 ≯ 0 一




回归拟合 得到 如下计 算公式 :
P OR=一 . 1 621 2×DEN+1 3 67 7 |
5) 上可 看到 4号层 的 1 1 一 O 6 0 5 l 1m井段 电阻率 明显 低 于 同层其 它井 段 以及邻层 油层 的 电阻率 ,其 电阻
22 物理 成 因 .
( 高不 动水饱 和度 1) 从 该 区 由北 到 南 的三 口井 的岩 心 粒 度 分 析 图 上 ( 图 4) 以看 出 : 南 到 北 岩性 逐 渐 变 细 , 见 可 从 泥 质 含 量 略 有 减少 。有 研 究 表 明 : 性 越 细 , 径 越 岩 粒 小, 比表 面积越 大 , 吸 附能 力越 强 , 吸附 大量 的 其 能
层 的 矿化度 无 明显 的差异 , 因此 , 可排除 油水层 矿 化
5 0
2 0

度 差 异作用 导致 低阻形 成 的原 因。
粘 粉 糨砂镶 { 粗 士细砂 砂 中 秒 } }
图 3 该 区 北 部 岩性 分 布 频 率 图
( 泥浆侵 入影 响 6)
X 8井 的 10 — 0 7 9 0 6 1 1 m井 段试 油 为油层 , ( 从 网
国 外 测 井 技 术
2 1年 8月 00
和度 高 的主要原 因是 岩性细 , L 微孑 比较 发育 , 油气 在
驱替 过程 中造成 大量 毛管水 存在 的结果 。 ( ) 土 的附加 导 电作 用 2粘 从该 区 的粘 土成 分分布 图上 可 以看 :这 几 口

WN油田低阻油层的测井评价

WN油田低阻油层的测井评价
点。
本 文 针 对 w N油 田低 阻油层 的特 征 , 分析 了低 电 阻率 油层 的形 成机 理 和特 点 , 点介 绍 了低 重
电阻率油层 的测 井解释 方 法。
关键词 : 阻油层 ; 低 电阻率 ; 隙度 孔
O 引 言
在 WN油 田, 低阻油层呈现总体零散、 局部集中 的分布态势 。作为非常规油层的一类 , 低阻油层的 测井 资料识别与评价有着较大的困难 。在 目的层 段, 地层水高矿化度致使常规油层的电阻率不高( 多 在 3 5 m , 阻 油 层 的 电 阻率 就 更 低 , 在 — ) 低 Q. 多

为 是 不 导 电 的 。那 么储 层 的导 电程度 取 决 于地 层
0 0l




匙 ≮ = ̄ F - t S
水 。纯 水是 不 导 电 的 , 在 于岩 石孔 隙 中的地 层水 存 能 够导 电是 因为 它溶 解 了盐 类 。盐 类在 水 中电离成 正 、 离子 , 电场作 用 下 , 负 在 带有 电荷 的离子 在 溶液 中定 向移 动形 成 电流 。地层 水矿 化 度越 高 , 地层 则 中导 电离 子越 多 , 电能力 越强 , 层呈 现 出的 电阻 导 储 率 就会越低 。 根 据 多 口井 的水 分 析 资 料表 明 : WN油 田地 层 水 的水 型 为 C C: , 矿 化度 的变 化 范 围为 2 a1 总 型 0x 1‘g13 0m / 2×14g , 于 高 矿 化 度 型 地 层 水 。例 ~ 0m f 属 l 如, WN1 北块 的沙三 中存 在低 阻 油层 , 分析 资料 3 水
披孔 曝 腹
图 2 沙 三 段解 释 图版
即图2 所示 , 将上 述 几 层综 合 测井 解 释 为低 阻 油 层 ( 图 3 。 完井 后 , 该 井 的 9 1 见 ) 对 —6层射 开 投 产 , 油 92 d含水 1%。说 明解释 图版发 挥 了作用 。 ./, t 4

评价低电阻率油层的思路

评价低电阻率油层的思路

和度及束缚水饱和度关系密切,通常具有函数关系[13],
图 1 是 A 研究区岩样油水相对渗透率实验结果。通过
多元非线性回归得到油水相对渗透率的计算公式为
Krw=[(Sw-Sw)i (/ 1-Sw)i ]3.58Sw-0.122 ;
(3)
收稿日期:2010-07-27
修订日期:2010-10-27作者简介:张兆辉(1982-),男,陕西渭南人,硕士,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Tel)15095349006(E-mail)zhangzhaohui_123@.
素综合了孔隙度与渗透率两方面的因素,由此建立的
束缚水饱和度模型更加合理、可信度高、操作方便。据
此建立 A 研究区束缚水饱和度的计算模型,其方程表
达式为
Swi=32.84(/ K/准)0.172.
(2)
3 用油水相对渗透率评价低电阻率油层
油水相对渗透率综合反映油藏油相和水相渗流
特征,受岩石孔隙结构、岩石特性、流体性质及其分布
(1)
2 束缚水饱和度的确定
束缚水饱和度主要受岩石孔隙度、孔隙结构、泥 质含量和润湿性等因素的影响,它们并不是独立的影 响因素,其综合表现在孔隙度与渗透率中。目前研究 认为核磁共振计算的束缚水饱和度接近于实际,可信 度最高,但在无此资料的情况下,多采用模拟地层条
件下压力的压汞实验测定。经验表明,储集层品质因
油,不出水;若油相相对渗透率小于水相相对渗透率,
则储集层只出水,不产油;若二者接近,则油水同出,
这就是用油水相对渗透率划分油水层的物理基础[11]。
目前确定相渗模型的常用方法有 3 种:室内岩心
实验分析法、经验公式法和油田开发数据估算法,其
中岩心实验分析法精度最高[12]。国内外实验研究证明,

低阻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低阻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精选ppt
11
泥浆侵入油气层的机理十分复杂,
侵入深度不仅与泥浆性能、泥浆柱与地
层的压差、储层含油饱和度、浸泡时间
等因素有关,还与储层岩性、储层的孔
隙结构有关。泥浆电阻率越低,浸泡时
间越长,储层电阻率测量值越低,甚至
可能使油气层呈现水层特征。
精选ppt
12
产层中含有高矿化度地层水,并形成以高含盐束缚水 为介质的导电网络,是引起油层电阻率(Rt)相对较低的主 要原因之一。
务48
8
4
12
文119
10
文122
8
6
4
2
0
0
0
5
10
15
20
0
5
10
15
20
阳离子交换量CEC(毫克当量/100克)
Rt
阳离子交换容量与泥质含量关系图
阳离子交换量与电阻率关系图
从图中可知:a、泥质含量越高阳离子交换容量越大;b、阳离子交换容 量增大电阻率呈下降趋势;泥质含量相当时,蒙皂石和伊利石粘土矿物所占 比例越大,阳离子交换量越大。
精选ppt
16
✓ 侵入模拟与校正方法 分别根据双侧向和双感应
测井的测量原理,模拟不同泥 浆性能在不同储层条件下两种 电阻率测井的侵入特征。
基于均匀介质的双侧向和 双感应测井的侵入数值模拟分 析,较好地理解了泥浆侵入所 引起的双侧向/双感应电阻率 的变化特征。
泥浆侵入油层7、13天感应 测井数值模拟结果
9
某岩样毛管压力曲线及孔喉直方图
低阻油层与高阻油层在孔隙结构上最大的区别在于低阻油
层具有双孔隙峰分布特征。油气进入这类储层后,一方面呈现
低阻特征,另一方面仍存在部分大孔隙,因此仍具有较高的油

复杂断块油藏低电阻率油气层的识别评价方法与流程

多而杂断块油藏低电阻率油气层的识别评价方法与流程多而杂断块油藏是指油气层由于地质构造的多而杂性而显现的非均质性,其单井产量差异大,对油藏的识别评价存在着肯定的难度。

其中,低电阻率油气层的判别尤为紧要。

本文将介绍多而杂断块油藏低电阻率油气层的识别评价方法和流程。

一、低电阻率油气层特征低电阻率油气层指电阻率小于1.0 Ω·m的油气层,其重要特征包括:1.低电阻率油气层具有高导电性,能够很好地导电,且电子流强度大,电子束轨迹存在弯曲现象。

2.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石油含量高,常常是优质油气。

3.低电阻率油气层的分布具有规律性,通常呈现出某些形状,如孔隙柱状、环状等。

4.低电阻率油气层与非油气层之间的电阻率差距较大。

二、低电阻率油气层评价方法1.物性评价法物性评价法重要是通过物性特征来判定油气层的类型,其中包括测定低电阻率油层的电阻率、孔隙度、密度、含油饱和度等。

其关键在于确定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标准的订立。

2.地质统计学评价法地质统计学评价法是通过对多个单井进行统计,建立统计模型来评价油气层特征,其关键在于采集多个样本,建立好的统计模型,确定合适的反演参数。

3.数学模型评价法数学模型评价法重要是基于探测结果和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对油气层进行推测和分析。

此方法包括多种方法,如地震反演、综合地球物理反演等,其关键是选择合适数据,得到精准的地球物理信息。

三、低电阻率油气层识别流程1.选择讨论区首先,需要选择讨论区,依据地质条件,确定低电阻率油气层显现的可能性。

2.地球物理探测然后,进行地球物理探测,采纳多种方法,如地震反演、电磁法、磁法、重力法等。

探测结果反应油气层的地球物理特征。

3.物性评价对探测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纳物性评价法,测定低电阻率油层的电阻率、孔隙度、密度、含油饱和度等参数,判别油气层。

4.地质统计学评价基于探测结果和物性评价结果,进行地质统计学评价,建立评价模型,确认评价指标。

5.数学模型评价依据地质统计学评价方法得到的反演参数,结合物性评价结果,选择数学模型进行推测分析,最后确定低电阻率油气层的位置和规模。

低电阻率产油气层测井评价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地层水矿化度的情况下,即使阳离子交换能力为中上的粘土对地层电阻率的影响也十分有限,所以粘土矿物的附加导电性可忽略不计。但在淡地层水背景下砂岩富含泥质时,这类地层由于地层水淡,泥质附加导电性上升,造成油气层低阻的主要因素,其电阻率降低的幅度随着地层水矿化度的减小而增加。当泥质含量足够多且构成产状连续分布时,该类低电阻率油气层转化形成复合成因的低阻油气层。其电阻率下降的数值取决于粘土含量、分布和阳离子交换能力。
4、粒间孔隙与裂缝并存时引起的低电阻率油气层
这类地层一般发生在中等偏低的孔隙性地层中,孔隙度一般在10%~20%的范围内。由于裂缝发育,在钻井过程中有相当的泥浆滤液渗入,驱赶并代替了裂缝中的油气,而使产层的电阻率下降,缩小了与水层的差别,甚至趋近于邻近水层的电阻率,导致解释上的困难。
5、表面和骨架导电引起的低电阻率油气层
1、具有高—极高地层水矿化度的低电阻率油气层
这类地层往往是泥质含量较小的砂岩~粉砂岩地层。其特点是由于高矿化度地层水导致地层电阻率低,有时比周围的泥岩的电阻率还低,但电阻率指数仍很大,一般大于4。引起这类油气层呈低电阻率的原因是矿化度极高的地层水在孔隙中形成密度密布的导电网格,使油气层电阻率明显降低。
1.2外因
外因是指外来因素导致油气层电阻率减小。该类低阻油气层侵入
当油气层为轻质油气层时,该类油气层具有比重小、粘度低、流动性好等特点。在钻井过程中,井眼周围地层的轻质油气层很容易被泥浆滤液驱赶走。这些泥浆的侵入,使轻质油气层的电阻率减小,降低了轻质油气层与水层的深探测电阻率差异。
这类储层较为少见,而且常与地层水矿化度、岩石粒度大小、泥质含量等影响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电阻率下降,通常比水层电阻率还要低。
6、岩石强亲水
在油水共存条件下,岩石表现为混合润湿,但部分岩石由于其表面的吸水性强(如蒙脱石附着颗粒表面),而始终表现为强亲水的特点,为形成发达的导电网络提供了保障,从而造成低阻。

港东油田低阻油层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

港东油田低阻油层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发表时间:2019-07-30T11:21:08.3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禄佳景杜会尧[导读] 摘要:港东油田经历了50多年的开发,目标已由原来简单的高幅度构造油气藏逐渐转向低孔低渗、低电阻率油气藏。

大港油田第一采油厂天津市 300280摘要:港东油田经历了50多年的开发,目标已由原来简单的高幅度构造油气藏逐渐转向低孔低渗、低电阻率油气藏。

我们将油气层与相邻近水层的深电阻率比值小于2,甚至与水层电阻率相同的油层定义为低电阻油气层。

加大低阻油层识别方法的研究力度,能打开寻找低阻油层难的局面,在油气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低阻油层成因类型定量评价 1 低阻油层成因及类型低阻油层成因往往是多因素的,且各种成因相互联系,由岩性细束缚水饱和度高和粘土附加导性引起的低电阻油层是主要因素,此外,原油性质、油水系统、含油饱和度和测井仪器也会是油层电阻率降低,产生低阻油层。

另外,地质因素通过地质构造作用、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带作用和成岩作用对低阻油层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通过对港东油田岩心实验、试油投产资料以及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本区低阻油层主要包括粘土附加导性成因低阻油层、高束缚水饱和度成因低阻油层、泥浆侵入型低阻油层[1]等三种类型。

1.1粘土附加导电性形成的低阻油层粘土矿物由于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和微粒性而具有吸附、膨胀、阳离子交换等特性,吸附在粘土矿物表面的阳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和溶液中的同性离子发生交换作用,阳离子交换特性是导致粘土具有附加导电性的直接原因。

当平衡阳离子的数量较大时,其附加导电作用显著,可形成低电阻油层。

1.2 束缚水饱和度高形成的低阻油层低阻油层含有大量束缚水,有的束缚水含量甚至高达60%,而产出的却是无水油,这与储层岩性的粗细和储层中粘土矿物成分及其分布状态有很大关系,起主要特征是具有双组孔隙结构系统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形成该系统常见的沉积条件是在沉积水动力变化带上,多期叠置形成储层内岩性组份呈现一定比例的互为薄层,主要为细粉砂岩、粗粉砂岩与细砂岩互为薄层,这均为储层形成高束缚水含量提供了地质基础。

低阻油气层测井评价技术


.583541 .444218 .661537 .298074 .793305 .841442 .013384 .255954
表中共计18层,4号测井相代表油气层,解释处理结果17层为4号测井相,符合 率为94.6%。优化概率值的大小意味着把某层判为某类测井相的可靠程度。
含油气饱和度模型研究
经典阿尔奇公式法; 经典阿尔奇公式法; 变化的N指数法; 变化的N指数法; 双孔隙水模型法; 双孔隙水模型法; 模型法; S-B模型法; PAUL模型法 模型法; PAUL模型法; 毛管压力与油藏高度经验关系法; 毛管压力与油藏高度经验关系法; 束缚水饱和度法; 束缚水饱和度法; 核磁可动流体饱和度法; 核磁可动流体饱和度法; C/O比法; 比法; 比法
低阻油气层成因研究
油气层本身岩性、物性变化引起的低阻油气层 油气层本身岩性、物性变化引起的低阻油气层: (1)岩性细、泥质含量高的情况 岩性细、 这类油气层受沉积旋回和沉积环境的控制,表现为岩石细粒成 份(粉砂)增多和(或)粘土矿物充填与富集,导致地层中微孔隙发 育,微孔隙和渗流孔隙并存。这类微孔隙发育的地层,束缚水含 量明显增加,在高矿化度地层水作用下,造成电阻率极低。如文 留油田经扫描电镜、X射线及压汞资料等证实属这类地层。 (2)淡地层水背景下富含泥质砂岩储层的情况 这类地层由于地层水淡,泥质附加导电性上升为造成低阻的主 要因素,其电阻率降低的幅度随着地层水矿化度的减小而增加。 当泥质含量足够多且构成产状连续分布时,它会向第一类低电阻 率油气层转化,形成复合成因的低阻油气层。其电阻率下降的数 值取决于粘土含量、分布和阳离子交换能力。这方面已发展了 Waxman-Smiths模型和双水模型等来评价这类储层。
低阻油气层的定性识别方法研究
方法的提出 对于测井相分析而言,测井相是指一组特定的测井参数组合。 应用测井相划分岩性的基本原则是地层中某类岩性具有一组特定 的测井参数(包括测井提取参数),反过来,一组特定的测井参 数对应着某类岩性的概率是很大的。逆命题之所以不完全成立, 是因为测井信息本身的多解性。进一步把这一概念推广,即任一 地质事件与一组特定的测井参数组合(测井相)的对应关系是大 概率事件。 为此,把低阻油气层、水层、油水同层看成是独立的地质事件, 即根据试油试水资料把油层、水层、油水同层划分为三大类测井 相,然后应用测井相分析的方法进行划相研究,从而把低阻油气 层的定性识别问题转化为划相研究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集油田低阻油层评价方法研究张兴(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河南唐河 473400)摘要:王集油田构造破碎,断层发育,断块复杂;受多物源方向沉积影响,砂体变化大;受构造和岩性控制,油水关系复杂,四性关系不明显,许多低阻油层未得到有效认识,存在漏判误判低阻油气层。

本文通过精细地层对比结合录井显示以及试油、试采、生产动态等资料,对低阻层进行重新评价开发利用。

关键词:王集油田低阻油层老井复查潜力评价方法研究1 地质概况王集油田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的东北部,是一被北北东向断层复杂化了的向东南倾没的宽缓鼻状构造,由一系列的断块组成,构造的核部为一明显的地堑,把鼻状构造分割成东西两部分。

储层主要来自王集、侯庄三角洲砂体,均延伸到该区的主体部位,候庄三角洲砂体继承性好,分布广,且储层物性较好,对王集地区油气聚集起主要作用;王集近源三角洲物源仅在西部有分布,为次要物源。

东翼发育三角洲前缘的中远河道和河口坝微相,岩性以含砾砂岩和中粗砂岩为主,胶结疏松、物性好;西翼处于河口坝和席状砂沉积微相带上,岩性以细砂岩为主,物性相对较差。

王集油田断层多,构造复杂,油层分布零碎,储层横向对比性差。

东区物性好,产量高,柴庄区和泌242区油质较稠,西区勘探开发程度最低。

总体上看储层展布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纵向上,含油井段长,埋藏浅,油层厚度以薄、中层为主。

(2)平面上,油砂体面积小,连续性差。

(3)储量主要分布在一、二类油砂体中,主力油层少且集中。

(4)油层受构造、断层和岩性控制,油水关系复杂,油水界面独立。

王集油田藏圈闭类型主要为构造、断层和岩性圈闭。

不同断块乃至同一断块的不同小层内油水关系复杂。

王集油田原油属于低含硫石蜡基型,含有较高的石蜡、沥青质和胶质成份,微量的硫、砂和盐。

在平面上原油性质自东向西逐渐变差。

普通稠油I-1类。

地层水型为NaHCO3型。

2 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各个含油区块已经进入注水开发的后期,低效、长关井逐年增多,主力层采出程度高,后备潜力层少,面临着后备资源不足的严重形势,寻找新储量已经显得特别重要。

2.1后备资源匮乏(1)可采地质储量少。

王集油田共计含油面积17.9km2,地质储量974.5×104t,动用地质储量974.5×104t,由于受构造条件、砂体展布特征的影响,可采地质储量低,只有178.08×104t。

(2)油井后备潜力层少。

经过了20多年的开发历程,低效、长关井逐年增多,主力层采出程度高,后备潜力层少。

面临着后备资源不足的严重形势,寻找新储量的工作迫在眉睫。

2.2低阻油层未得到有效认识由于构造复杂,受砂体多物源方向沉积和岩性、物性的影响,各断块砂体油水界面参差不齐,低阻油层和高阻水层并存,导致“四性”关系不明显,给油层的识别带来了一定困难,致使部分复杂的构造油藏、低阻及边、散含油气层未被发现和开发利用。

低阻油层评价是在充分利用现有的各项资料的基础上,对原解释为“水层、干层”等低阻层进行重新评价认识,具有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等特点,是搞好老区挖潜增效及新井部署的重要途径之一。

3 低阻油层判别标准研究随着油气勘探与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隐蔽油气藏被发现,其中包含众多的低电阻率油层。

由于低阻油层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因此这类油层已成为增储挖潜的重要资源。

低阻油层是一个相对术语,主要指油气层电阻率相对于邻近水层而言,电阻率值偏低并引起油水层解释困难的油气层。

由于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其电性特征较复杂,测井响应特征不明显,其本质问题是难以识别或隐蔽性较强。

低电阻率油层成因和导电机理非常复杂。

中外对低电阻率油层研究均认为低电阻率油层主要分为内因、外因和复合成因三类。

内因是指油气层本身岩性、物性的变化,如地层水矿化度对视电阻率影响起主导作用,地层水矿化度越高,视电阻率越低;微孔隙发育使储层束缚水含量增加,导致储层电阻率降低。

外因是指作用在油气层的外在因素变化,如油气层和水层地层水矿化度不一样(从层内看是内因,从层间看是外因,它改变了油、水层之间的对比条件) ,而且差异很大;又如盐水钻井液深侵入与测井探测范围有限,薄互层与测井纵向分层能力有限等测井仪器因素造成的低阻。

既有内因作用也有外因作用的则为复合成因。

由于目前尚缺乏更为有效的识别手段,而且低阻层的形成机理有时较复杂,所以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定量解释较困难。

因此,本项目中主要依靠统计资料对低电阻油层的电阻率、物性、含油性进行识别。

3.1低阻油层电阻率下限确定储层的岩性和物性是影响油层电阻率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

据相关资料介绍,低电阻率人造和天然样品的油驱岩电对比实验研究表明,无论是人造纯砂岩还是天然样品,高束缚水饱和度是产生低电阻率油层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高束缚水饱和度取决于泥质含量(岩性粗细)和岩石孔隙结构。

对王集油田最近几年试油、试采、生产动态资料的统计可以看出,王109井电阻率11.51Ω•m 获工业油流。

从油层物性来看,王29井电测解释孔隙度13.21%,渗透率0.017μm2,就具备了出油条件,因此在以后王集油田老井复查低阻油层识别时,电阻率下限定为11.51Ω•m,从油层物性上看,孔隙度下限定为13.21%,渗透率下限定为0.017μm2。

含油饱和度由于受高束缚水饱和度等因素影响,测井解释结果偏差很大,对以后的油层评价方面不具备指导意义,在此不确定含油饱和度下限。

3.2低阻油层含油性下限确定低电阻率油层因其储层电阻率偏低及测井响应特征不明显,用常规方法识别油水层难度较大,因此录井资料的应用就显得格外关键。

应用实例证明,录井资料在评价、识别低阻油层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从2005年以来的老井试油、试采井的生产资料统计可以看到:共统计了26口井34个录井显示富含油、油浸、油斑、油迹的层中,试油、试采获工业油层数28层,占总层数的82.35%,水层6层,占17.65%,可见,油迹以上显示级别是主要出油层;共统计了4口井8个荧光级别显示的试油试采层,出油层只有1层,占总层数的12.5%,出水层7层,占总层数的87.5%,可见荧光显示级别不是主要出油层。

因此含油下限定为油迹。

4 低阻油层评价方法研究王集油田是以断层构造为主控因素的断块油藏,在做好断裂系统精确定位的同时,根据沉积规律,寻找有利圈闭,实现油层扩边连片,力争发现新的含油区块。

4.1评价方法研究由于断块多,水性、岩性复杂,导致储层电性关系规律性差。

对该区域采用多断块、细分解释处理方法,结合录井、区域构造研究成果综合分析,寻找新油层。

对可能存在的低电阻油层,采用低阻储层评价方法,寻找新油层。

4.1.1 潜力区及目标层筛选潜力区确定主要有四个方面:(1)在油水关系矛盾点寻找潜力区块;(2)在岩性尖灭区、油干边界、油水边界寻找油气潜力区;(3)在构造有利部位如断层两盘,寻找剩余油富集区;(4)在具有相同沉积背景或构造背景而含油状况不一的储层寻找潜力区块。

目标层确定主要有四个方面:(1)录井有显示,构造上处于有利部位的层,电测解释偏低或未解释且未试油,横向上进行精细地层划分对比,寻找漏判、误判油气层。

(2)电测解释较高,录井显示也好,构造上处于有利部位的层,但试油不理想,查试油工艺,查固井质量,分析试油不理想的原因,重新试油,寻找误判的油气层。

(3)录井显示好,电性特征明显,出现高水低油关系矛盾的井层,以单井纵向电性特征分析和横向多井对比分析相结合,进一步落实构造,落实圈闭,发现新的含油区块。

(4)在油砂体上倾尖灭部位,寻找非干层进行复查,寻找扩边油层;对油水同层井点,在高部位及其两侧,寻找扩边油层。

4.1.2 完钻井二次评价对选定的潜力区内所有的完钻井,包括探井、评价井、开发井等进行收集整理建立相关基础资料表,对正常生产井、低效井、长关井、注水井、闲置井进行详细的普查,建立相关基本数据大表。

4.1.3 精细地层对比在油田开发中,储层的划分与对比是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建立一套正确、快速而有效的工作程序,实现快速准确的地层对比划分,以了解油层的岩性、厚度、储集物性和含油性的变化规律。

在原有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岩性和电性资料,结合沉积旋回特征对该区的小层进一步细分对比,以自然电位、2.5米电阻率曲线为主,辅以声波和井径曲线,确定和追踪标准层位置及储层的空间展布和延伸特征。

4.1.4录井评价王集油田四性关系复杂,对低电阻油层的识别难度大,录井资料的应用就显得更加重要。

在对油井评价时,首先查阅录井完井报告,看录井显示,本井没有录井的,看邻井的录井显示资料。

对于关键井层,查看油砂代表样,如果该井有取芯资料,则要看岩芯资料,不放过一个有利井层。

4.1.5圈闭评价通过评价发现有利井层后,平面上寻找圈闭条件。

结合地质构造,由潜力井点出发,向四周寻找,确定出潜力层的圈闭条件。

4.1.6邻井试油、试采、生产动态资料的合理应用一口井,潜力层确定出来,圈闭存在了,下一步就要看复查井的周围井试油、试采、生产动态情况,如果周围井有井生产,且效果好,那么该层就可以投产验证了。

4.1.7潜力层实施验证首先编写潜力井层的投产利用方案,现场组织实施。

投产后跟踪分析潜力层的生产效果。

2008年对王集油田及其外围277口井,172个小层,进行复查,共选出潜力较大层59个。

通过优选,最终提出对王54(2井次)、泌276(2井次)、柴30、柴38、泌162、柴18、王56、王33、泌279、王17、E王17、王23、E新13、E王19、E王11、王49、泌311、柴7共18口井进行投产验证,编写老井复查方案20井次,利用潜力层24个,截止年底,实施验证16井次(井号有:王54、泌27(2井次)、柴30、柴38、泌162、柴18、王56、王33、泌279、王17、E王17、E王19、E王11、王49、柴7),18个层,证实油层15层,水层2层,干层1层。

4.2典型井评价分析王集油田低阻油层和高阻水层并存,导致“四性”关系不明显,使一些低阻、薄、差油层被漏解释,精细地层对比,根据电阻率、时差、自然伽马对油层的响应,及录井显示把漏解释的油层找出来。

同时对有油层迹象的层进行周围多井对比复查,落实岩性、物性、含油性,结合构造条件,落实圈闭,查录井显示,落实电性关系,寻找新的油气层。

(1)选定潜力区和目标层选定的潜力区是王集西区的泌276井区,目标层为H3Ⅳ64层。

图1 泌276井区H3Ⅳ64层平面图(2)完钻井评价泌276井区完钻井有王23、泌276、王104、王19、王113、王110、泌171、泌220、王42、王109、王3共11口。

表1 泌276井区完钻井统计表 潜力区目标层 区内完钻井 筛选验证井泌276井区H3IV64 王23、泌276、王104、王19、王113、王110、泌171、泌220、王42、王109、王3 泌276 合计 1个层 11口井 1(3)精细地层对比对泌276井区的11口井进行精细地层对比,发现井段1086.5-1089.6m , 1079.9-1081.6m ,电测显示好,原地层对比为H3Ⅳ71、2层重新对比后该段应该为H3Ⅳ64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