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与空气质量变化
2024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方案

2024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给大气、水体和土壤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加剧了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土壤退化等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我国已经制定了多个减排目标和措施。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制定一个具体的减排工作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标设定1. 大气污染:减少PM2.5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提高空气质量。
2. 水污染:减少化工企业和农业活动对水体的污染。
3. 土壤污染:减少工业和农业活动对土壤的污染。
4. 减少工业废物的排放。
三、工作方案1. 大气污染治理(1)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严格控制工业企业的排放标准,加大对高污染企业的执法力度。
(2)加强车辆尾气排放控制,推广新能源汽车和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
(3)加强燃煤电厂和重污染企业的脱硫、脱硝和除尘工程。
(4)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2. 水污染治理(1)加强工业企业和农业活动的水污染治理,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加大对非法排放企业的打击力度。
(2)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和整治力度,加强水生态环境修复和水源地保护。
(3)推广节水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3. 土壤污染治理(1)加强工业和农业活动对土壤的污染治理,加大对非法排放企业的打击力度。
(2)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
(3)加强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和应用,修复受污染的土地。
4. 工业废物减排(1)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工业企业的废物和污染物产生。
(2)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推广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利用。
(3)加强工业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处置。
四、推进机制1. 加强政府的组织和领导,建立统筹、协调的减排工作机制。
2.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完善的减排监测和评估体系。
3.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
4. 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减排工作的开展。
五、预期成效1. 大气污染减少,空气质量改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2023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总结报告

2023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总结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环境, 我国不断加大了对污染物减排工作的力度。
本报告总结了2023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完成情况, 分析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二、2023年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完成情况1.大气污染物减排2023年, 我国继续实施大气污染物减排工作, 以减少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通过加强工业企业的治理, 提高车辆排放标准, 健全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体系等措施, 成功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全年PM2.5浓度平均下降10%, 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2.水污染物减排为了改善水环境质量, 2023年我国大力推进水污染物减排工作。
通过加强水源保护、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升级、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等措施, 水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
全年水体主要污染指标呈现下降趋势, 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3.固体废弃物减排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严重, 2023年我国继续加大固体废弃物减排力度。
加强城市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提升农村垃圾处理水平等措施, 有效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总量。
全年城市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50%, 农村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三、工作成绩2023年, 我国在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绩:1.大气污染物减排取得明显成效, 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水污染物减排力度加大,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3.固体废弃物减排工作取得突破,垃圾处理水平明显提高。
四、存在问题1.某些地区大气污染仍然较为严重, 特别是工业排放和车辆排放对大气污染的贡献较大。
2.水源保护仍然存在问题,水污染物减排任务仍然较为繁重。
3.农村地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垃圾处理水平相对较低。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措施1.加强大气污染物减排工作, 进一步提高工业企业和车辆的排放标准,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宁夏总量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的相关性分析

第 6期
环
境
监
控
与
预
警
Vo. No 6 1 3, . De emb r201 c e 1
21 0 1年 1 2月
En ion n a v r me t lMontrn nd F r wa nig io ig a o e r n
・
解析 评 价 ・
di 1 .99 jin 17 — 722 1 .600 o: 036 /. s.64 6 3 .0 0 .1 s 1
启发 。
放量 削减 比例 逐 年提 高 , 削减 比例始 终处 于全 国 年
前列 。S : C D排放 强度 均 以年均 2 % 的 比例下 O 、O 0 降 , 下 降 比例 走 在 全 国前 列 ] 年 。截 至 2 0 0 9年 ,
1 “ 十一 五” 间宁夏 污染 减 排成效 和 环境 状况 期
“ 一五 ” 间 , 十 期 宁夏 主 要 污染 物 S C D排 O 、O
物 总量 减排 和环 境质 量 的改 善进 行关 联分 析 , 映 反 宁夏 减排 成效 , 希望 为环 境管 理提 供一 定 的技 术支 撑, 并为 “ 二 五 ” 能 减 排 体 系建 设 提 供 帮 助 和 十 节
m j ol a t a de v o me t u lyi N n xa s g P Ss t t a sf a . h s l o e a tee a hg or・ ao p l tns n n i n na q a t n i i u i S a s c l ot r T e e u s h w dt t h r w s i c r r u r l i g n S tii w e r ts h a h e
总量减排工作调研报告

总量减排工作调研报告总量减排工作调研报告一、引言总量减排是指通过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能源利用方式,减少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介质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总量减排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了解总量减排工作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本次调研报告对总量减排工作进行了详细调查和研究。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多种方法,包括网络调研、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
网络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政策文件、专家访谈和学术论文等方式,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相关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了解其在总量减排工作中的经验和困难。
实地考察则是选择了一些典型的行业和地区,深入了解其总量减排工作的现状。
三、总量减排工作的现状1.政策法规: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明确了总量减排的任务和要求。
2.行业控制:各行业在总量减排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对某些行业的调研发现,一些企业已经通过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等方式,有效降低了污染物排放总量。
3.区域试点:针对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政府推动了总量减排的试点工作。
通过实地考察发现,试点地区的空气质量和水体质量有所改善。
四、总量减排工作的困难和问题1.技术难题:一些行业中的尾气、废水等污染物排放比较难以减少,需要进一步研发和应用新的技术手段。
2.缺乏统一标准:目前各行各业对总量减排的认识和实践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南。
3.监管不到位:一些企事业单位对总量减排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工作效果不佳。
五、总量减排工作的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新的技术手段将不断涌现,进一步推动总量减排工作的实施。
2.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制定出更加完善的总量减排政策和法规。
3.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公众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并将环保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
浅论大气环境管理重心由总量控制向质量改善转型

《 国家环境保护 “ 十二 五” 规划》 以解决危 害群 众
健 康 和 影 响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突 出环 境 问题 为 重 点 ,提 出 了 深 入 推 进 总 量 减 排 、强 化 环 境 质 量 改 善 、 防 范 环 境 风 险
大于 8 0 % ,较 2 0 1 0年 7 8 . 4 % 的 目标 提 高 2 . 6个 百 分 点 。 在 环 境 安 全 方 面 ,“ 十 二 五 ” 环 保 规 划 将 主 要 精 力 放 在 核 辐 射 、重 金 属 、危 险废 物 、 危 险 化 学 品等 方 面 的污 染
1 我 国环境 管理重 心 由总 量 控 制 向质量 改善 升 级 已成为 必然趋 势
安 彤
1 0 0 0 2 9 ) (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北京
【 摘要 】我 国 目前 公 众 对 大 气环 境 污 染 问题 的 敏 感 度 较 高 ,全 面 改善 空 气 环境 质 量 业 已成 为 重要 的 民 生 问题 ,并 日益
紧迫 ,为此必须在政策顶层设计上制 定出科 学合理 的大气环境管理技 术路 线和 系统有效 的对策措施 。本 文在总结我 国大气环境管理成功经验和 分析 未来大气环境质量 面临的形 势与挑战 的基础上 ,提 出我 国大气环境 管理重心 必须 由
众 对 环 境 污 染 问 题 的 敏 感 度 较 高 ,环 境 目标 在 社 会 发 展 目标 中的 重 要 性 日益 凸 显 ,全 面 改 善 环 境 质 量 业 已成 为 重 要 的 民生 问题 ,并 日益 紧 迫 。
还提出关 于环境 质量 的两项具 体指标。其 中之一 是地级 以上城市( 3 3 3个 ) 达到国家二级空气 质量标 准的 比例要
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方案范文(二篇)

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方案范文【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尤其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以及燃煤等排放源导致大气环境污染严重。
为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制定一项全面有效的大气污染防治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一、加强大气污染源治理】1. 排放严格的工业标准:制定和执行更加严格的工业排放标准,通过监测和验收等手段,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工业废气的大气排放;对达标企业给予奖励,对超标企业进行惩罚,并追究责任。
2. 推行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燃煤和高污染燃料的使用。
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支持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减少燃煤发电厂和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
3. 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加大对机动车尾气的治理力度,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减少燃油车的使用量。
采取措施限制高污染车辆的进入城市,建设更多的公共交通和步行、骑行交通网络,减少机动车污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二、加快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研发和应用】1. 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水平: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改进现有污染治理技术,并推广应用先进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加强对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行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水平。
2. 加强监测和评估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大气污染监测和评估体系,加强对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定期发布大气质量报告,公开大气污染数据,提高公众对大气污染问题的认识和参与度。
3.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鼓励和支持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创新,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建立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良好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三、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1. 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加快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提高对大气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
2023年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

2023年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近年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攀升,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凸显,大气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蓝天、净化空气、维护人类健康,我国决定在2023年实施蓝天保卫战。
二、目标设定1. 大气污染治理目标:到2023年,全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20%,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显著改善,PM2.5浓度下降10%。
2. 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到2023年,全国温室气体减排量占到全球总减排量的30%以上。
3.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到2023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生态修复进程稳步推进。
三、主要措施1.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1) 淘汰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推广先进排放控制技术。
(2) 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推广新能源汽车使用,提高车用油品质量标准。
(3) 强化工业区大气污染防治,推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4) 加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
(5) 加强交通尾气污染治理,推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提升城市低碳交通能力。
2. 推动温室气体减排:(1) 提高清洁能源比例,加快清洁能源发展步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2)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鼓励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
(3) 引导企业实施碳排放报告和核算,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4) 促进碳中和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发展。
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1) 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加强生态建设,控制开发强度,确保生态红线和其他环境限制条件的合理实施。
(2) 推进森林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强化森林防火、防御等工作。
(3) 强化水源地保护,实施流域生态修复,建设水土保持工程。
四、机制建设1. 政策法规支持:制定相关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大环境违法成本,提高环境保护的经济效益。
2. 资金保障:增加环境保护经费投入,建立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环境保护。
3. 加强监管: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力建设,提高监管部门的执法水平,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2024年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

2024年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亟需制定一份全面的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以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标2024年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将我国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实现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具体目标如下:1. 大气污染控制2024年前,全国PM2.5浓度要下降30%以上,重污染天数减少50%以上,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
通过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加大工业和交通尾气治理力度,采取常态化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逐渐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2. 水体污染治理2024年前,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率达到75%以上,地下水超采区控制在可持续开采范围内。
加强水源保护,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农业排污治理,改善水体环境质量,确保公众饮水安全。
3. 土壤污染防治2024年前,全国重点区域和农业重点区域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基本完成,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稳定提高。
加大土壤修复力度,加强土壤污染防控工作,改善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确保农作物质量和农产品安全。
4. 工业污染治理2024年前,全国重点工业园区、化工园区污染治理完成率达到80%以上,涉气、涉水、涉土污染企业排放达标率提高到90%以上。
加强工业污染源减排工作,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
措施与政策1. 强化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制定并完善重点行业和地区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惩罚力度。
2. 加大技术创新支持加大环境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加强对污染物减排技术研发的投入。
支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推动绿色制造的发展。
3. 完善政策激励措施制定并实施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制度,通过市场化手段鼓励企业减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与空气质量变化的分析和思考周振海(苏州高新区环保局,江苏苏州215011)摘要:利用2009-2013年污染物大气的总量减排数据、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同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苏州高新区区域范围污染物总量减排、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空气质量相对变化关系。
研究表明,SO2排放量与用煤量相关性较强,NOx排放量与机动车保有量明显相关。
本文据此提出了一系列预防与治理污染、总量减排的措施,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空气质量;关系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ir Quality Change and the Emission Reduction of the Atmospheric Pollutants: Analysis and EnlightenmentZhou Zhen–haiSuzhou Hi-tech Zo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Suzhou, 215011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ir quality change and the emission reduction of the atmospheric pollutants was analyzed using the data of atmospheric pollutants emission and environmental air quality monitoring from 2009 to 2013. Results indicate that SO2emissions were strong correlated with coal and NO x emissions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with motor vehicle. This paper accordingly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measures of pollution prevention with treatment, the total emission reduction, and action plan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mission reduction and control.Key words:atmospheric pollutants;total emission reduction;air quality;Correlation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能源生产与消费量的急速增长,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增加,大范围雾霾天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环境空气质量堪忧。
如何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做到清洁、高效、绿色发展是亟待探索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此,国家环保部颁布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1],对各地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1)二氧化硫(SO2):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为大气污染减排的约束性指标[2]。
(2)氮氧化物(NO x):加剧大气酸沉降、光化学烟雾和城市灰霾的污染,其持续增加将会抵消掉二氧化硫减排所取得的环境效益,也是大气污染减排的约束性指标[3]。
(3)大气细颗粒物:以PM2.5为代表的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是当前我国面临的最严峻的大气环境问题之一,具有来源复杂,化学组成各异的特点[4]。
“十一五”以来,苏州高新区通过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生态文明示范园区,区内企业生产格局不断优化,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区域的空气质量总体稳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总量减排目标与质量改善的关系不对应,环境管理还难以完全适应量化管理要求,治污工程的可持续减排能力不强,减排可持续机制没有得到解决,与市场机制结合不够等方面[5]。
由于大气污染流动性、区域性的特征,排放源的不确定性也是影响当前空气质量模式研究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污染源的调控产生较大影响[6]。
本文利用2009-2013年污染物大气的总量减排数据、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同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苏州高新区的区域范围污染物总量减排、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空气质量相对变化关系,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二、数据的来源及分析方法文中所引用的2009-2013年总量减排数据来源于苏州高新区近年来开展污染物总量减排的减排量、同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来源于苏州高新区的环境统计年报、同期环境质量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来源于苏州高新环境监测站的环境质量报告书。
本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和探讨苏州高新区的区域污染物总量减排、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空气质量相对变化的关系。
三、结果与讨论(一)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总量减排现状表1为苏州高新区近年来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减排量情况。
从统计数据可知,自2009年以来,SO2排放量逐年递减,由2009年的8395.21吨降到2013年的6258.57吨,年均下降幅度为6.39%。
SO2减排量波动较大,在2011年达到最高值为2477吨。
SO2排放量累计达到36155.7吨,减排量为4152吨,约占排放量的11.48%。
与SO2不同,NO x排放量逐年递增,由2009年的8522.02吨增加到2013年的10004.73吨,年均增长幅度为4.35%。
从2012年开始(氮氧化物自“十二五”开始作为大气污染物减排因子,一些脱硝项目2011年才规划、启动,到2013年才陆续建成,2014年形成减排量),NO x减排量逐渐增加,其中2013年减排量为324吨,仅占排放量的3.24%,减排压力较大。
表1 苏州高新区近年来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减排量(吨)(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减排量的影响因素苏州高新区大气污染源主要有:(1)工业:工业生产排放的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等。
(2)交通运输:城区中的汽车量大而集中,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
从大气污染的类型来看,主要分为:(1)还原型污染:在使用煤炭和石油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颗粒物;(2)氧化型污染:汽车尾气污染及其产生的光化学污染;(3)石油型污染:来自于汽车排放的排放,包括二氧化氮等;(4)其他特殊污染:主要是从各类工业企业排出的各种化学物质。
为了研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因素,本文对苏州高新区近年来用煤量及苏州市机动车保有量情况进行了统计,如表2所示。
如数据可知,自2009年以来,苏州高新区近年来用煤量逐年递减,由2009年的175万吨下降到2013年的138万吨,下降幅度为21.14%。
然而,苏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速迅猛,由2009年7月的93万辆猛增到2013年12月的263万辆,年均增幅为45.70%。
苏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迅猛增长的机动车带来严重的氧化型、石油型污染,增加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对污染物减排带来极大挑战[7]。
表2 苏州高新区近年来用煤量及苏州市机动车保有量情况年度用煤量(万吨)机动车保有量(万辆)2009 175 93(7月)2010 162 198 (9月)2011 148 220(11月)2012 140 230(7月)2013 138 263(12月)根据表1和表2数据,分析了SO2与NO x排放量、减排量与用煤量、汽车保有量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中(P)代表排放量,(J) 代表减排量,(M) 代表用煤量,(C) 代表机动车保有量。
对比可知,随着用煤量的下降,SO2排放量明显下降,相关性较强,尽管机动车保有量增速迅猛,说明SO2主要的来自煤炭燃烧。
但研究表明,空气质量变化与主要能耗结构变化明显相关,合理利用资源,推广清洁能源和调整产业结构是发展能源、经济和保护大气环境的有效途径[8]。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开展了守护蓝天工程和数字化环保信息管理工作,大力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应对大气重污染的《苏州高新区大气重污染专项治理实施方案》。
经过污染物总量减排,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用煤量逐年减少,苏州高新区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氮氧化物浓度均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然而,从图2可以看出,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呈平稳下降趋势不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增长明显。
自2010年以来,NO x排放量的增加幅度与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趋势明显相关。
自2012年启动脱硝项目以后,NO x排放量的增加才有所遏制。
因此,机动车是重要的NO x来源,必须不断提高新生产机动车排放标准、加快推进车用油品升级,加强对在用机动车的环保定期检验与严格实施I/M 制度,这是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和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9]。
图1 SO 2 与NO x 排放量、减排量与用煤量、汽车保有量的关系(三) 苏州高新区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从以上分析得知,目前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面任务艰巨。
针对上述问题,苏州高新区近年来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如下工作:1 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1)扩大禁煤区,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按照市政府《关于扩大禁止燃用高污染燃料区的通告》要求,2013年,将禁燃区扩大到50.14平方千米,逐步向全区发展。
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先后淘汰燃煤炉窑40多台。
(2)“十一五”以来,先后关闭50余家区内化工企业、水泥厂等一批大气污染重点企业,关停淘汰苏钢集团老厂10台年产80万吨钢铁的落后生产装置。
实施了华能热电、苏钢集团、紫兴纸业等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单位除尘、脱硫、脱硝工程。
(3)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全面完成辖区内加油站的油气回收治理。
2 全力推进扬尘治理(1)出台《苏州高新区秸秆禁烧工作方案》,全面落实了禁烧责任制。
(2)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
(3)加强施工扬尘监管,积极推进绿色施工。
3 打造“绿色交通”,完善公共交通体系(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着力打造“绿色交通”,《苏州高新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通过评审,由有轨电车、公交车和公共自行车构成的“绿色交通网”正在形成。
(2)有轨电车1号线计划于2014年10月投入试运行,2号线不久也将开工建设。
(减)排放量/吨年度用煤量(汽车保有量)/万吨(辆)(3)在2013年购置10辆纯天然气公交车的基础上,计划2014年引进81辆节能环保型新能源公交车;(4)全区已建成公共自行车网点146个,投放公共自行车4000辆,实现“最后一公里”的公共自行车站点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