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协议配置实验指导书

RIP路由协议配置

原理概述

RIP是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的简称。它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内部网关协议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主要应用于规模较小的网络中,例如校园网以及结构较简单的地区性网络。对于更为复杂的环境和大型网络,一般不使用RIP协议。

RIP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Distance-Vector)算法的协议,它通过UDP报文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使用的端口号为520。

RIP使用跳数(Hop Count)来衡量到达目的地址的距离,称为度量值。在RIP中,缺省情况下,设备到与它直接相连网络的跳数为0,通过一个设备可达的网络的跳数为1,其余依此类推。也就是说,度量值等于从本网络到达目的网络间的设备数量。为限制收敛时间,RIP规定度量值取0~15之间的整数,大于或等于16的跳数被定义为无穷大,即目的网络或主机不可达。由于这个限制,使得RIP不可能在大型网络中得到应用。

为提高性能,防止产生路由环路,RIP支持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和毒性逆转(Poison Reverse)等功能。

RIP协议是最早的内部网关协议之一,RIP协议被设计用于使用同种技术的中小型网络。由于RIP的实现较为简单,在配置和维护管理方面也远比OSPF和IS-IS容易,因此在实际组网中仍有广泛的应用。

实验目的

●掌握配置RIP路由协议的基本方法

●掌握聚合的适用场景并进行正确的配置

●掌握修改路由Metric属性的方法

●掌握RIPv1和RIPv2的兼容特性

●掌握控制RIP路由信息发布/接收的方法

●掌握RIP缺省路由下放方法

●掌握网络优化方法,包括验证、计时器

●掌握在网络中部署RIP协议时的故障排除方法

实验内容

1.任务要求

公司A网络如实验拓扑所示,请根据如下需求对网络进行部署:

1)由于路由器R1较老,所以只能运行RIP缺省版本;其他设备运行RIPv2,并通告实验

拓扑中标识的接口;业务网络1.0.0.0/24、2.0.0.0/24、5.0.X.0/24和6.0.X.0/24承载的流量较为特殊,所以暂不通告进RIP;

2)将业务网络1.0.0.0/24和2.0.0.0/24引入到RIP,并采用缺省度量;出于安全考虑,

R2不能收到R1发送的任何RIP报文;

3)避免连接到R2的E0/0/1接口的恶意用户影响网络,同时该接口可能连接合法路由器,

需要学习当前网络路由;

4)由于业务需求,R4上学习到的业务网络1.0.0.0/8的metric需要为4,其他路由条目

保持默认,但由于安全原因,不允许在R4上配置;

5)只将业务网段6.0.0.0/24、6.0.2.0/24引入到RIP,引入路由采用缺省度量,需使用最

少命令完成此需求;

6)将业务网络5.0.X.0/24引入到RIP,为了提高效率,需要汇总,且考虑是否有潜在的环

路,不能使用静态路由;

7)因为安全原因,R5和R6不能有邻居关系,直接交换路由,但是网络还需要能够相互

访问;

8)R4连接了Internet,需要访问Internet,此外也需要保证所有设备都能访问Internet;

9)为了加快RIP收敛,需要对全网RIP定时器进行调整,其中Update和Age定时器分

别为20秒和100秒,Carbage-collect定时器可自行决定;

10)出于安全目的,需要对全网合适设备配置明文认证,密码为Huawei。

实验拓扑

实验编址表

验证与提示

1.由于路由器R1较老,所以只能运行RIP缺省版本;其他设备运行RIPv2,

并通告实验拓扑中标识的接口;业务网络1.0.0.0/24、2.0.0.0/24、

5.0.X.0/24和

6.0.X.0/24承载的流量较为特殊,所以暂不通告进RIP

根据实验编址表进行相应的基本配置,并使用display rip 1 interface命令使能RIP 的接口及接口地址,以检查相应接口是否使能和接口地址配置是否正确。下面只给出R2

口E0/0/1和R4的接口G0/0/1也需要在RIP中进行通告,在配置时不要遗漏。

此处也可以考虑通过以下命令对结果进行验证:

display ip routing-table

display rip neighbor

2.将业务网络1.0.0.0/24和2.0.0.0/24引入到RIP,并采用缺省度量;出于

安全考虑,R2不能收到R1发送的任何RIP报文

完成该需求之后,我们通过命令display ip routing-table protocol rip查看R1和R2的RIP路由表应该为下表所示(下面表格只是给出了关键信息,有部分信息进行了省

制,这是因为按照需求只要求“引入外部网络1.0.0.0/24和2.0.0.0/24”,所以非相关的外部路由要进行适当的过滤。

另外,R1运行缺省版本,而R2和R3运行的是RIPv2,这里需要重点考虑版本兼容的问题。注意华为设备在不配置RIP版本的情况,既能接收版本1的报文也能接收版本2的报文,但是只发送版本1的报文。

最后,需求要求“R2不能收到R1发送的任何RIP报文”,这就意味着R1以单播形式向R3发送更新。注意华为设备在不配置RIP版本情况下以广播发送更新。

此处也可以考虑通过以下命令对结果进行验证:

display rip routedisplay rip database

3.避免连接到R2的E0/0/1接口的恶意用户影响网络,同时该接口可能连接

合法路由器,需要学习当前网络路由

完成该需求后,我们通过命令debugging rip 1 receive Ethernet 0/0/1应该查看不到任何信息输出。

根据需求我们已经在RIP中宣告了R2的接口E0/0/1,既然宣告了该接口,那么该接口必然有RIP信息输出,所以应该仔细考虑如何在宣告该接口的前提下过滤掉RIP更新。

4.由于业务需求,R4上学习到的业务网络1.0.0.0/8的metric需要为4,

其他路由条目保持默认,但由于安全原因,不允许在R4上配置

完成该需求之后,我们通过命令display ip routing-table查看R4的路由表应该如下表所示(下面表格只是给出了关键信息,有部分信息进行了省略)::

为4”,则意味着R4学习到的其他RIP路由条目的cost不能发生变化,这一点我们在配置时需要特别注意。

此处也可以考虑通过以下命令对结果进行验证:

display rip route

5.只将业务网段

6.0.0.0/24、6.0.2.0/24引入到RIP,引入路由采用缺省度

量,需使用最少命令完成此需求

完成该需求后,我们通过查看R4的路由表应该如下表所示(下面表格只是给出了关键

对需求“需使用最少命令”多加注意。

此处也可以考虑通过以下命令对结果进行验证:

display acl

或者display ip prefix

6.将业务网络5.0.X.0/24引入到RIP,为了提高效率,需要汇总,且考虑是

否有潜在的环路,不能使用静态路由

完成该需求后,我们通过查看R4的路由表应该如下表所示(下面表格只是给出了关键

另外,华为设备在执行自动汇总或者手工汇总时,本地均不会产生指向Null0的路由,所以我们需要仔细考虑如何解决汇总后产生环路的问题。

此处也可以考虑通过以下命令对结果进行验证:

display ip ip-prefix

display route-policy

7.因为安全原因,R5和R6不能有邻居关系,直接交换路由,但是网络还需要

能够相互访问

完成该需求后,我们通过查看R5和R6的邻居关系、路由表并做ping测试,结果应

R6都会收到对端发送的更新报文。

另外,当我们实现了“R5和R6只能向R4发送RIP更新报文”后,由于RIP本身具有的防环机制,R4不会将从某个接口收到的更新再从该接口发送回去的。

此处也可以考虑通过以下命令对结果进行验证:

debug rip 1

8.tracertR4连接了Internet,需要访问Internet,此外也需要保证所有设

备都能访问Internet

完成该需求后,我们通过查看R4和R1的路由表,结果应该如下表所示(下面表格只

9.为了加快RIP收敛,需要对全网RIP定时器进行调整,其中Update和Age

定时器分别为20秒和100秒,Carbage-collect定时器可自行决定

完成该需求后,我们通过命令display rip 1可以查看相应计时器的设置,这里给出R1

没有必然联系,只是实际测试经验告诉我们,update计时器应该小于garbage-collect计时器。

10.出于安全目的,需要对全网合适设备配置明文认证,密码为Huawei

完成该需求后,我们通过命令display rip 1 interface可以查看相应验证的设置,这

R1运行的是华为缺省版本,华为缺省版本不支持认证,所以我们在配置时,对R1、R2和R3设备进行处理时要多加注意。

思考

需求2中,不考虑版本兼容的问题,在现有配置基础上,R2是否能学到网络1.0.0.0/24的路由信息?

需求4中,为什么会出现1.0.0.0/8的地址?而不是1.0.0.0/24?

需求7中,在R5上执行ping 6.1.1.1是否会产生问题?如何解决?另外,为何R5和R6学到的通往对端的路由都是/8的路由条目?

配置清单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new)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以太网的组建(2学时) 实验名称:以太网的组建 实验目的: 1、了解实验室布局;认识交换机与路由器的结构与连接方法; 2、掌握简单的局域网组网方法; 3、掌握简单的局域网配置方法。 实验步骤: 1、观察实验室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步骤1:观察所在机房的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并描述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步骤2:画出机房网络拓扑结构。 步骤3:通过Internet搜索集线器或交换机的结构和连接方法。 2、组建简单的局域网 步骤1:将计算机网卡插入PCI插槽,并安装网卡驱动程序,记录网卡驱动程序名称。 步骤2:制作双绞线(直通线) 步骤3:用双绞线将安装网卡的计算机与交换机相连。 步骤4:将交换机通电 步骤5:网络操作系统配置,每个网卡对应一个本地连接,在本地连接属性中进行局域网基本配置。 3、局域网基本配置 步骤1:选择网上邻居属性,如图1所示。选择本地网卡对应的“本地连接”属性,查看并记录本机安装的网络组件,如图2所示。 图1 网络连接属性图2 网络组件 步骤2:命名计算机,例如,命名为:netuser,如图3所示。并配置TCP/IP,例如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分别设置为:192.168.0.1 255.255.255.0。

图3 计算机命名图4 配置TCP/IP 步骤3:将同网络其他计算机分别命名,计算机名不能重复。 IP地址分别为:192.168.0.2~192.168.0.254,IP地址也不能重复。 4、使用集线器与交换机组建的以太网 在包跟踪软件中,分别使用集线器和交换机组建如图所示的以太网。各计算机的TCP/IP 配置信息根据下表进行配置:(MAC地址请记录在表格空白处) 使用集线器组建简单的以太网 模拟数据包运行结果:(PC0—>PC2)

网络协议实验报告

网络协议实验报告 班级:_____网络2010-2班____ 学号:________08103617______ 姓名:__________程凯凌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杨东平__________ 日期:2012年12月27日

ARP1: 0000 ff ff ff ff ff ff 00 26 c7 35 46 48 08 06 00 01 0010 08 00 06 04 00 01 00 26 c7 35 46 48 0a 6e d0 d4 0020 00 00 00 00 00 00 0a 6e c0 01 以太网帧为:ff ff ff ff ff ff 00 26 c7 35 46 48 08 06 其中ff ff ff ff ff ff为目的地址(广播询问) 00 26 c7 35 46 48为源地址 08 06为上层协议类型arp(0x0806) Arp帧为: 00 01 08 00 06 04 00 01 00 26 c7 35 46 48 0a 6e d0 d4 00 00 00 00 00 00 0a 6e c0 01 其中00 01表示硬件类型(0x0001) 08 00表示 IP协议类型(0x0800) 06表示硬件长度为6 04表示协议长度为4 00 01表示操作请求码为0x0001 00 26 c7 35 46 48表示发送MAC地址 0a 6e d0 d4 表示发送IP地址为10.110.208.212 00 00 00 00 00 00 表示目的MAC地址 0a 6e c0 01表示目的IP地址10.110.192.1 ARP2: 0000 00 26 c7 35 46 48 00 14 d5 f1 de 1b 08 06 00 01 0010 08 00 06 04 00 02 00 14 d5 f1 de 1b 0a 6e c0 01 0020 00 26 c7 35 46 48 0a 6e d0 d4 00 00 00 00 00 00 003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以太网帧:00 26 c7 35 46 48 00 14 d5 f1 de 1b 08 06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其中00 26 c7 35 46 48为目的地址(应答) 00 14 d5 f1 de 1b为源地址 08 06表示上层协议类型(0x0806)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协议填充数据 arp帧为: 00 01 08 00 06 04 00 02 00 14 d5 f1 de 1b 0a 6e c0 01 00 26 c7 35 46 48 0a 6e d0 d4 其中00 01表示硬件类型(0x0001) 08 00表示 IP协议类型(0x0800) 06表示硬件长度为6 04表示协议长度为4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2016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逯鹏编 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 2016年11月

学生实验须知 一实验要求 1 认真进行实验预习和准备,应教师要求于实验前完成实验准备; 2 按照安排的时间、地点和分组签到和参加实验。因故调换应提交调换申请并经教师批准; 3 在指定实验台(位置)进行实验,不得随意调换,不得动用非实验设备; 4 实验时,主动参与,认真细致,互助合作,注意安全。有问题主动向教师请教。 5 实验结束,整理好实验设备,报告指导教师检查实验结果,经认可后方可离开。 6 损坏设备,应予以赔偿。 二实验报告基本要求 1 在院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用纸上书写报告; 2 书写整洁,符号、表格和曲线规范; 3 实验记录数据真实客观,实验结果分析认真正确; 4 按时呈交,实验报告作为教学档案由院留存。 三实验成绩评定 1 每项实验的成绩综合学生出勤、实验过程(参与程度,实验结果,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情况和实验报告质量(内容和规范性)给出。不参加实验或参加实验不提交报告者,该项实验成绩为0分。 2 实验成绩计入课程平时成绩表; 3 不参加实验及不提交报告达三分之一者,将被取消该课程考核资格。

实验一:网络常用命令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或掌握一些网络常用命令; 2. 掌握Ping、IPconfig、arp等命令的功能及一般用法; 3. 能应用上述命令进行网络连通、网络状态、网络配置等。 二、实验环境: 1. 运行Windows 2000 / 2003 Server / XP操作系统的PC一台; 2. 每台PC具有一块以太网卡,通过双绞线与局域网相连。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 进入DOS模式: (1)“开始”-> “运行”-> 输入“cmd”; (2)在DOS环境中输入“cd\”,回车; (3)继续输入“md 学号+姓名”,回车; (4)继续输入“cd 学号+姓名”,示例如下图所示。本实验后续内容,需在此目录下完成。 2. 参照附件一:IP地址的查看与配置,完成其中实验要求,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本机的IP地址是什么?并记录下来。 (2)使用“ipconfig”命令,怎样查看本机的物理地址?截屏记录,并根据截屏回答物理地址具体是多少? 3. 参照附件二:网络连通性的测试,完成其中实验要求,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时,本机通常向被测试计算机发几次请求? (2)执行“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a79682708.html,”,是否可以获取https://www.360docs.net/doc/a79682708.html,对应的IP 地址?截屏记录其IP地址。 (3)执行“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a79682708.html,”和“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a79682708.html,”,记录两者执行后的参数“平均往返时延”各为多少?并截屏记录。

RIP协议原理及配置实验报告

通信网络实验 ——RIP协议原理及配置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RIP协议原理及配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动态路由协议的作用及分类 2.掌握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简单工作原理 3.掌握RIP协议的基本特征 4.熟悉RIP的基本工作过程 二、实验原理 1.动态路由协议概述 路由协议是运行在路由器上的软件进程,与其他路由器上相同路由协议之间交换路由信息,学习非直连网络的路由信息,加入路由表。并且在网络拓扑结构变化 时自动调整,维护正确的路由信息。 动态路由协议通过路由信息的交换生成并维护转发引擎需要的路由表。网络拓扑结构改变时自动更新路由表,并负责决定数据传输最佳路径。动态 路由协议的优点是可以自动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自动维护路由信息而不用网络管 理员的参与。其缺为由于需要相互交换路由信息,需要占用网络带宽,并且要占用 系统资源。另外安全性也不如使用静态路由。在有冗余连接的复杂网络环境中,适 合采用动态路由协议。目的网络是否可达取决于网络状态 动态路由协议分类 按路由算法划分: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如RIP ) :定期广播整个路由信息,易形成路由环路,收敛慢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如OSPF):收集网络拓扑信息,运行协议算法计算最佳路由根本解决路由环路问题,收敛快 按应用范围划分: 域间路由协议(EGP)和域内路由协议(IGP) 自治域系统(AS) 是一组处于相同技术管理的网络的集合。IGPs 在一个自治域系统 内运行。EGPs 连接不同的自治域系统。 2.RIP协议概述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指导书

无线传感器网络 实验指导书 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一 质心算法 一、实验目的 掌握合并质心算法的基本思想; 学会利用MATLAB 实现质心算法; 学会利用数学计算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容和原理 无需测距的定位技术不需要直接测量距离和角度信息。定位精度相对较低,不过可以满足某些应用的需要。 在计算几何学里多边形的几何中心称为质心,多边形顶点坐标的平均值就是质心节点的坐标。 假设多边形定点位置的坐标向量表示为p i = (x i ,y i )T ,则这个多边形的质心坐标为: 例如,如果四边形 ABCD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 (x 1, y 1),(x 2, y 2), (x 3, y 3) 和(x 4,y 4),则它的质心坐标计算如下: 这种方法的计算与实现都非常简单,根据网络的连通性确定出目标节点周围的信标参考节点,直接求解信标参考节点构成的多边形的质心。 锚点周期性地向临近节点广播分组信息,该信息包含了锚点的标识和位置。当未知结点接收到来自不同锚点的分组信息数量超过某一门限或在一定接收时间之后,就可以计算这些锚点所组成的多边形的质心,作为确定出自身位置。由于质心算法完全基于网络连通性,无需锚点和未知结点之间的协作和交互式通信协调,因而易于实现。 三、实验容及步骤 该程序在Matlab 环境下完成无线传感器中的质心算法的实现。在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区域,信标节点(锚点)为90个,随机生成50个网络节点。节点的通信距离为30米。 需完成: 分别画出不同通信半径,不同未知节点数目下的误差图,并讨论得到的结果 所用到的函数: 1. M = min(A)返回A 最小的元素. 如果A 是一个向量,然后min(A)返回A 的最小元素. 如果A 是一个矩阵,然后min(A)是一个包含每一列的最小值的行向量。 2. rand X = rand 返回一个单一均匀分布随机数在区间 (0,1)。 X = rand(n)返回n--n 矩阵的随机数字。 ()12341234,,44x x x x y y y y x y ++++++??= ???

利用wireshark分析HTTP协议实验报告

利用wireshark分析HTTP协议实验报告 姓名:杨宝芹 学号:2012117270 班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时间:2014.12.26

利用wireshark分析HTTP协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分析HTTP协议。 二、实验环境 连接Internet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8.1; Wireshark,版本为1.10.7; Google Chrome,版本为39.0.2171.65.m; 三、实验步骤 1.清空缓存 在进行跟踪之前,我们首先清空Web 浏览器的高速缓存来确保Web网页是从网络中获取的,而不是从高速缓冲中取得的。之后,还要在客户端清空DNS 高速缓存,来确保Web服务器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是从网络中请求。 2.启动wireshare 3.开始俘获 1)在菜单中选择capture-options,选择网络,打开start。如下图:

2)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https://www.360docs.net/doc/a79682708.html,,然后结束俘获,得到如下结果: 3)在过滤器中选择HTTP,点击apply,得到如下结果:

在菜单中选择file-save,保存结果,以便分析。(结果另附) 四、分析数据 在协议框中选择“GET/HTTP/1.1”所在的分组会看到这个基本请求行后跟随 着一系列额外的请求首部。在首部后的“\r\n”表示一个回车和换行,以此将该 首部与下一个首部隔开。“Host”首部在HTTP1.1版本中是必须的,它描述了URL 中机器的域名,本实验中式https://www.360docs.net/doc/a79682708.html,。这就允许了一个Web服务器在同一 时间支持许多不同的域名。有了这个数不,Web服务器就可以区别客户试图连接 哪一个Web服务器,并对每个客户响应不同的内容,这就是HTTP1.0到1.1版本 的主要变化。User-Agent首部描述了提出请求的Web浏览器及客户机器。接下 来是一系列的Accpet首部,包括Accept(接受)、Accept-Language(接受语言)、 Accept-Encoding(接受编码)、Accept-Charset(接受字符集)。它们告诉Web

《网络综合实训》指导书

《网络综合实训》 任务书 指导书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实训班级:网络121 设计时间:第15、16周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2014年 11 月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网络综合实训是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专业一项重要的集中基本技能训练,是理论和知识的综合与应用。 技能训练是高职高专院校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与实验、生产实训、毕业实训构成实践性教学体系,高职高专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依赖实践性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培养。 二、实训教学目标 本实训教学总学时为56学时,主要目标是考察学生对所学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模拟实际工程项目,使学生掌握网络工程的设计方法、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等技能,提高学生的网络实战能力。 三、实训设计原则 目前对网络技术人员人才的职业要求是,能够根据应用部门的要求进行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网络设备的软硬件安装、调试工作,能进行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本实训教学设计思想是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岗位群的工作为依据,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循序渐进的实训教学,充分体现了以项目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整个课程学习过程模拟了实际网络工程从无到有的构建并进行管理的完整工作过程,做到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高度一致。 四、实训教学设计 本实训课程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工程项目,根据项目实际又将其分为2个子项目,每一子项目都从本专业技能结构的某一个需求开始,制定一个具体的任务(项目),讲解具体的操作过程;在操作过程补充需要的理论知识。 (1) 项目一:基本技能强化实训(26课时) 本项目是综合性强化练习,项目涵盖网络设备调试基本技能的几个重要部分,本项目的完成有助于巩固和加强网络设备调试与优化的基本功和技能。 (2) 项目二:校园网网络总体系统方案设计(30课时) 本项目以实际需求,分析网络流量、提出新网络系统的建设思路以及新系统的网络设计目标和范围,再根据对现在网络技术的分析以及能够提供的费用和网络运行给学校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学校提供是否可行的决策依据。 四.实训考核及成绩评定方法 1.优秀:按实训任务书要求圆满完成规定任务,有创新性。严格遵守实训管理制 度与实训纪律,实训态度认真、积极。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自我进行资料收集 并引用合理。实训过程完整、规范;设计报告结构完善、格式规范、条理清晰、论述充 分、图表准确,文字描述准确流畅。

RIP和OSPF协议工作原理分析

宽带通信网论文题目:RIP和OSPF协议工作原理分析 班级:4班 学号:105508 姓名:郭晋杰

RIP和OSPF协议工作原理分析 郭晋杰 105508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内部网关协议中的路由信息协议(RIP)和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这两种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并从各个方面分析了这两种路由选择协议的区别,总结出了其分别适用的网络。 关键词:路由信息协议;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自治系统 引言 在如今的计算机网络中,当两台非直接连接的计算机需要经过几个网络通信时,通常就需要路由器。路由器提供一种方法来开辟通过一个网状联结的路径。那么路径是怎么建立的呢路由选择协议的任务是,为路由器提供他们建立通过网状网络最佳路径所需要的相互共享的路由信息。路由信息协议(RIP)和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作为基于TCP/IP的计算机网络中广泛应用的内部网关协议,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对研究计算机网络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1.路由信息协议 1.1路由信息协议简介 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内部网关协议IGP 中最先得到广泛应用的协议。这个网络协议最初由加利弗尼亚大学的BerKeley 所提出,其目的在于通过物理层网络的广播信号实现路由信息的交换,从而提供本地网络的路由信息。RIP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是因特网的标准协议,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简单。 1.2路由信息协议的工作原理 路由信息协议功能的实现是基于距离矢量的运算法则,这种运算法则在早期的网络运算中就被采用。简单来说,距离矢量的运算引入跳数值作为一个路由量度。每当路径中通过一个路由,路径中的跳数值就会加1。这就意味着跳数值越大,路径中经过的路由器就有多,路径也就越长。而路由信息协议就是通过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年级: 2014级 专业:软件工程专业 班级: 2班 姓名:王香香 学号: 1425161018 成绩: 指导教师:卢正添 提交报告时间: 2017年 6月 3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HTTP的报文格式 2.掌握HTTP的工作原理 3.掌握HTTP常用方法 二、实验环境 网络结构一 三、实验步骤与实验结果 练习一:页面访问 各主机打开协议分析器,进入相应的网络结构并验证网络拓扑的正确性,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协议分析器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拓扑验证,请检查网络连接。 本练习将主机A和B作为一组,主机C和D作为一组,主机E和F作为一组。现仅以主机A、B所在组为例,其它组的操作参考主机A、B所在组的操作。 1. 主机A清空IE缓存。 2. 主机B启动协议分析器开始捕获数据,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HTTP协议)。 3. 主机A启动IE浏览器,在“地址”框中输入http://服务器的ip/experiment,并连接,服务器IP默认为172.16.0.253。

4. 主机B停止捕获数据,分析捕获到的数据,并回答以下问题: ●本练习使用HTTP协议的哪种方法?简述这种方法的作用。答:Get方法。客户要从服务器读取文档时使用。 ●根据本练习的报文内容,填写下表。

表13-3 实验结果 ●参考“会话分析”视图显示结果,绘制此次访问过程的报文交互图(包括TCP协议)。 ●简述TCP协议和HTTP协议之间的关系。 答:HTTP是基于TCP的应用层协议。 思考问题: 1.一个主页是否只有一个连接? 答:否。一个主页可能对应多个连接。 练习二:页面提交 本练习将主机A和B作为一组,主机C和D作为一组,主机E和F作为一组。现仅以主机A、B所在组为例,其它组的操作参考主机A、B所在组的操作。 1. 主机B启动协议分析器开始捕获数据,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HTTP协议)。 2. 主机A启动IE浏览器,在“地址”框中输入“http://服务器的ip/experiment/post.html”,并连接,服务器IP 默认为172.16.0.253。在返回页面中,填写“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确定]按钮。 3. 主机B停止捕获数据,分析捕获到的数据,并回答以下问题:

网络计算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网络计算设计与实现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SOCKET编程 【试验环境】 计算机、TCP/IP协议、VS2005 【实验目的】 1.理解基本TCP/IP协议编程原理; 2.掌握如何利用SOCKET编写网络程序; 3.掌握VS2005编程环境,多线程程序设计等。 【实验要求】 1.编写一个服务端的程序,接收来自客户端的访问请求,并返回相关信息; 2.编写一个客户端程序,向服务端发送连接请求,并显示返回的结果; 3.完善服务端程序,使它能够同时支持多个客户端的请求。 【预备知识】 p ublic Socket Accept ():为新建连接创建新的Socket。 public void Bind (EndPoint localEP):使Socket 与一个本地终结点相关联。 public void Close ():关闭Socket 连接并释放所有关联的资源。 public void Connect (EndPoint remoteEP):建立与远程主机的连接。注意这个方法有重 载方法。 public void Disconnect (bool reuseSocket):关闭套接字连接并是否允许重用套接字。 public void Listen (int backlog):将Socket 置于侦听状态。 public int Receive (byte[] buffer):接收来自绑定的Socket 的数据。注意这个方法有重 载方法。 public int ReceiveFrom (byte[] buffer,ref EndPoint remoteEP):接收数据报并存储源终结 点。注意这个方法有重载方法。 public int Send (byte[] buffer):将数据发送到连接的Socket。注意这个方法有重载方 法。 public void SendFile (string fileName):将文件和可选数据异步发送到连接的Socket。 注意这个方法有重载方法。 public int SendTo (byte[] buffer,EndPoint remoteEP):将数据发送到特定终结点。注意这 个方法有重载方法。 public void Shutdown (SocketShutdown how):禁用某Socket 上的发送和接收。 因为在网络传输时传输的数据都是二进制形式的(表现为字节数组),所以如果要传输类似于中文这样的双字节字符就需要在传输之前用合适的编码转换成字节数组,然后接收方

网络协议实验报告6

组号:3F 学号:53131016 姓名:杨灵 实验7.1 FTP协议 【实验目的】 学习FTP协议的连接过程;理解FTP协议的工作原理。一人一组,一组提交报告。 【实验环境】 本实验采用网络结构一, 一定要设置DNS服务器,地址是:172.16.0.253 主机的IP地址使用172.16.0.0段。掩码255.255.255.0. IP地址分配方法: 172.16.0.组号、主机号 例如:第2组的B主机的IP地址设置为172.16.0.22 第5组的F主机的IP地址设置为 172.16.0.56 【实验内容】 本实验要求: FTP服务器已经启动,并提供一个公共帐户,用户名是:anonymous,口令:无。或用户名:group2_1,口令:group2_1 (可以上传数据)。练习一 FTP 本实验学生独立完成,目的是了解FTP协议的端口和连接过程。 实验步骤: 1、主机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数据捕获窗口,设置过滤条件(提取FTP协议); 2、主机登录FTP服务器:在仿真端的命令行提示符下运行: >ftp 172.16.0.253 LOGIN:>group2_1 PASS:>group2_1 >dir >quit 3、查看主机捕获的数据,在会话分析中,查看TCP会话中的21端口和20端口的会话情况,记录21端口和20端口的会话过程; ●记录实验结果: ①粘贴捕获包的截图;

②是否可以捕获到用户名和密码? 答:可以,在USER和PASS会话中。 ③21端口和20端口分别传输什么内容? 答:一个是数据端口,一个是控制端口,控制端口一般为21,而数据端口不一定是20,这和FTP的使用模式有关,如果是主动模式,应该为20,如果为被动模式,由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协商而定。练习二使用浏览器登入FTP 1、主机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数据捕获窗口; 2、主机启动IE浏览器,在“地址”框中输入ftp://172.16.0.253 3、查看主机捕获的数据,在会话分析中,查看TCP会话中的端口情况。 4、结合练习1的会话过程,说明浏览器登入FTP的工作过程。 ●记录实验结果: ①粘贴捕获包的截图; ②对比上个实验,FTP服务器用哪个端口传输数据,数据连接是谁发起的连接? 答:ftp服务器用21端口传输数据,数据连接是客户端发起的的连接。 练习三在窗口模式下,上传/下传数据文件 熟悉FTP在窗口方式下的命令使用;在本地机的D:上建立一个文本文件,文件名为你的学号+姓名; 1、主机登录FTP服务器:在命令行提示符下运行: D:>ftp 172.16.0.253 >LOGIN:group2_1 >PASS: group2_1 >put 文件名(文件名为你的学号+姓名) >dir (查看FTP上是否已经上传) >get 文件名(FTP服务器) >quit 2、回到本地硬盘上查看是否已经下载到本地?(进入FTP时的目录下) ●记录实验结果: ①粘贴FTP上的文件列表;

LTE技术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网络拓扑规划 1、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LTE核心网的各个主要网元; 2)具备在单、双平面完成LTE网络拓扑连线的能力; 3)理解配置双平面的作用; 4)网络的拓扑结构与网络连线、站点数量和物理位置变化的关系。 2、实验内容 1)单平面网络拓扑连线; 2)双平面网络拓扑连线。 3、实验准备 (1)实验环境准备 硬件:(含耗材)能够运行IUV-4G网络平台的台式机 软件:中兴IUV-4G 仿真平台 资料:4G LTE全网竞技系统操作视频教程 (2)相关知识要点 1.LTE核心网各个网元:MME、SGW、PGW、HSS与交换机; 2.LTE网络拓扑结构。 4、实验步骤 任务一:单平面网络拓扑连线 1)打开仿真软件,选择最上方按钮“网络拓扑规划”。 2)单击软件界面左上方的“核心网和无线”按钮。 3)鼠标左键单击软件界面右上方资源池的“MME”按钮并按住不放,将MME站点拖放至软件界面万绿市核心网的第一个空白处。 4)仿照步骤3,依次将SGW、PGW、HSS拖放至万绿市核心网空白处。 5)单击万绿市核心网MME网元,然后再单击万绿市核心网下面的一个交换机,完成网络拓扑连接。 6)仿照步骤5,单击万绿市核心网SGW、PGW、HSS网元,然后再单击万绿市核心网下面的一个交换机,完成网络拓扑连接。 任务二:双平面网络拓扑连线 1)打开仿真软件,选择最上方按钮“网络拓扑规划”。 2)单击软件界面左上方的“核心网和无线”按钮。 3)鼠标左键单击软件界面右上方资源池的“MME”按钮并按住不放,将MME站点拖放至软件界面万绿市核心网的第一个空白处。 4)仿照步骤3,依次将SGW、PGW、HSS拖放至万绿市核心网空白处。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的全称是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它是一种内部网关协 议(IGP),用于一个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RIP协议是基于距离矢量算法( Distance Vector Algorithms)的,它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 距离。 二、该协议的局限性 1、协议中规定,一条有效的路由信息的度量(metric)不能超过15,这就使得该协议不能 应用于很大型的网络,应该说正是由于设计者考虑到该协议只适合于小型网络所以才进行了 这一限制。对于metric为16的目标网络来说,即认为其不可到达。 2、该路由协议应用到实际中时,很容易出现“计数到无穷大”的现象,这使得路由收敛很 慢,在网络拓扑结构变化以后需要很长时间路由信息才能稳定下来。 3、该协议以跳数,即报文经过的路由器个数为衡量标准,并以此来选择路由,这一措施欠 合理性,因为没有考虑网络延时、可靠性、线路负荷等因素对传输质量和速度的影响。 三、RIP(版本1)报文的格式和特性 3.1、RIP(版本1)报文的格式 0 7 15 31 命令字(1字节)版本(1字节)必须为0(2字节) 地址类型标识符(2字节)必须为0(2字节) IP地址 必须为0 必须为0 Metric值(1—16) (最多可以有24个另外的路由,与前20字节具有相同的格式) “命令字”字段为1时表示RIP请求,为2时表示RIP应答。地址类型标志符在实际应用中总是 为2,即地址类型为IP地址。“IP地址”字段表明目的网络地址,“Metric”字段

达目的网络所需要的“跳数”。 3.2. RIP的特性 (1)路由信息更新特性: 路由器最初启动时只包含了其直连网络的路由信息,并且其直连网络的metric值为1,然后 它向周围的其他路由器发出完整路由表的RIP请求(该请求报文的“IP地址”字段为0.0.0.0 )。路由器根据接收到的RIP应答来更新其路由表,具体方法是添加新的路由表项,并将其 metric值加1。如果接收到与已有表项的目的地址相同的路由信息,则分下面三种情况分别 对待:第一种情况,已有表项的来源端口与新表项的来源端口相同,那么无条件根据最新的 路由信息更新其路由表;第二种情况,已有表项与新表项来源于不同的端口,那么比较它们 的metric值,将metric值较小的一个最为自己的路由表项;第三种情况,新旧表项的metric 值相等,普遍的处理方法是保留旧的表项。 路由器每30秒发送一次自己的路由表(以RIP应答的方式广播出去)。针对某一条路由信息 ,如果180秒以后都没有接收到新的关于它的路由信息,那么将其标记为失效,即metric值 标记为16。在另外的120秒以后,如果仍然没有更新信息,该条失效信息被删除。2)RIP版本1对RIP报文中“版本”字段的处理: 0:忽略该报文。 1:版本1报文,检查报文中“必须为0”的字段,若不符合规定,忽略该报文。 >1:不检查报文中“必须为0”的字段,仅处理RFC 1058中规定的有意义的字段。因此,运 行RIP版本1的机器能够接收处理RIP版本2的报文,但会丢失其中的RIP版本2新规定的那些信

网络管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学习环境搭建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功能。 2. 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模型和组成。 3. 了解在Eclipse中建立SNMP4J工程。 4. 了解SNMP服务的安装和配置方法。 二、实验任务: 1.学会在windows xp中安装SNMP服务并配置SNMP代理 2.学会建立SNMP4J的Java工程 3.掌握命令行程序SnmpRequest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学时:4学时 四、实验内容: SNMP网络管理定义了5种报文操作: GetRequest操作:用于管理进程从管理代理上面提取一个或者多个MIB参数值,这些参数都是在管理信息库中被定义的。 GetNextRequest操作:从管理代理上面提取一个或多个参数的下一个参数值。 SetRequest操作:设置管理代理的一个或多个MIB参数值。 GetResponse操作:管理代理返回一个或多个MIB参数值,它是前面三种操作中的响应操作。 Trap操作:这是管理代理主动向管理进程发出的报文,它标记出一个可能需要特殊注意的事件的发生,例如重新启动可能就会触发一个Trap陷阱。 团体(Community)也叫做共同体,利用SNMP团体可以将管理进程和管理代理分组,同一团体内的管理进程和管理代理才能互相通信,管理代理不接受团体之外的管理进程的请求。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一般默认团体名为“public”,一个SNMP管理代理可以是多个团体的成员。 要对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进行SNMP网络管理,则在该计算机上必须安装SNMP服务,Windows系统的SNMP的功能如下: 工作在任何运行Windows、TCP/IP、IPX/SPX的计算机上; 用主机名和IP地址识别管理工作站(报告和接收); 处理来自SNMP管理系统的状态信息请求; 在发生陷阱的时候,将陷阱报告给一个或者多个管理工作站。 1.1 Windows提供的网络管理功能 为提供基于SNMP的Windows域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以及电子邮件服务器的管理,Windows在推出TCP/IP-32 For Windows协议族时包含了一个SNMP服务软件,可以安装在Windows服务器或者工作站上,接收或者发送SNMP请求、响应或者通知。SNMP 在Windows中以系统服务组件的形式存在,可以使用“服务”管理工具来进行控制。 SNMP股务在Windows的默认安装时并不会自动安装,需要手动安装。以Windows XP 系统为例,SNMP服务的安装有以下几个步骤。 (1)右击“网上邻居”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选项,弹出“网络连接”窗; (2) 选择“高级”一“可选网络组件”命令,弹出“Windows可选的网络组件向导”对话框,如图3-2所示。在窗口中选中“管理和监视工具”复选框。 (3)单击对话框中的“详细信息”按钮,弹出“管理和监视工具”对话框,其中包含“WMI SNMP提供程序”和“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两个复选框,如图3-3所示。 (4)将WindowsXP安装盘插入光驱中,单击“管理和监视工具”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然后单击“Windows可选的网络组件向导”窗口中的“下一步”按钮,开始安装SNMP 服务。

计算机网络协议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小型局域网的设计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B 班级:电G131 姓名:xxx xx 学号:51201320xx 5120132045 教师:张晓明 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

一、实验目的 基于网络协议分析工具Ethereal,通过多种网络应用的实际操作,学习和掌握不同网络协议数据包的分析方法,提高 TCP/IP 协议的分析能力和应用技能。 二、实验前的准备 ●二人一组,分组实验; ●熟悉 Ping、Tracert等命令,学习FTP、HTTP、SMTP和POP3协议; ●安装软件工具Ethereal,并了解其功能、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安装任一种端口扫描工具; ●阅读本实验的阅读文献; 三、实验内容、要求和步骤 3.1 学习Ethereal工具的基本操作 学习捕获选项的设置和使用,如考虑源主机和目的主机,正确设置Capture Filter;捕获后设置Display Filter。 3.2 PING命令的网络包捕获分析 PING命令是基于ICMP协议而工作的,发送4个包,正常返回4个包。以主机210.31.32.7 为例,主要实验步骤为: (1)设置“捕获过滤”:在Capture Filter中填写 host 210.31.32.7; (2)开始抓包; (3)在 DOS 下执行PING命令; (4)停止抓包。 (5)设置“显示过滤”:IP.Addr==210.31.32.7 (6)选择某数据包,重点分析其协议部分,特别是协议首部内容,点开所有带+号的内容。 (7)针对重要内容截屏,并解析协议字段中的内容,一并写入 WORD 文档中。

截获数据 Frame 3 (74 bytes on wire,74 bytes captured) Arrival Time: Nov 11,2014:15:49:35 Packet Length:74bytes Capture Length:74bytes Ethernet II,Src: f0:de:f1:ef:cf:3e, Dst: 08:81:f4:9e:47:f0 Internet Protocol,Src Addr:10.10.56.126(10.10.56.126),Dst Addr:210.31.32.7(210.31.32.7) 分析 第三帧,74字节在线,捕获74字节 到达时间:2014年11月11日15点49分35秒 包长度:74字节 捕获长度:74字节 以太网2,源物理地址:f0:de:f1:ef:cf:3e,目标物理地址:08:81:f4:9e:47:f0 源IP地址:10.10.56.126 目标IP地址:210.31.32.7 3.3 TRACERT 命令数据捕获 观察路由跳步过程。分别自行选择校内外2个目标主机。比如, (1)校内:tracert 210.31.32.8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新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新版)

————————————————————————————————作者:————————————————————————————————日期: 2

计算机网络 实验指导书 主编郭雅 参编余小华黄锦煜罗肖辉 主审陶培基 I

前言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的支柱。培养一大批谙熟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具有综合应用和研发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社会信息化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目的。 编者在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工作多年,一直担任计算机网络课程及其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包括编者所在学校在内的许多本科院校二级学院采用了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作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说理透彻。针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学生的特点,教学中应该基础理论和实践并重,各所院校都开出了一定的实验课时。为规范实验内容,严格实验训练,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编者多年来一直对本类院校的实验教学进行探索,研究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组织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内容,使之既能配合课堂教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编者一直坚持编写和完善实验指导书,并与选用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做教材的一些兄弟院校的教师多次交流,修订完成了这本《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本书内容涵盖诠释网络原理,应用组网技术和实施网络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实验项目十九个。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紧迫,不足与错误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有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计算机工程系余小华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教育信息技术部黄锦煜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网络中心罗肖辉老师。 本书由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计算机系主任陶培基教授担任主审。 感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教授石硕对本书编写和出版所提供的意见、建议和热忱帮助。 编者 2011年6月 于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州 E-mail: hsguoya@https://www.360docs.net/doc/a79682708.html, II

rip协议有几个版本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rip协议有几个版本 篇一:Rip协议和ospF协议的对比 rip协议是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metric)是跳数,最大跳数是15跳,如果大于15跳,它就会丢弃数据包。 ospf协议是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是带宽,延迟。 Rip的局限性在大型网络中使用所产生的问题: Rip的15跳限制,超过15跳的路由被认为不可达 Rip不能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导致ip地址分配的低效率 周期性广播整个路由表,在低速链路及广域网云中应用将产生很大问题 收敛速度慢于ospF,在大型网络中收敛时间需要几分钟Rip没有网络延迟和链路开销的概念,路由选路基于跳数。拥有较少跳数的路由总是被选为最佳路由即使较长的路径有低的延迟和开销 Rip没有区域的概念,不能在任意比特位进行路由汇总

一些增强的功能被引入Rip的新版本Ripv2中,Ripv2支持Vlsm,认证以及组播更新。但Ripv2的跳数限制以及慢收敛使它仍然不适用于大型网络 相比Rip而言,ospF更适合用于大型网络: 没有跳数的限制 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使用组播发送链路状态更新,在链路状态变化时使用触发更新,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收敛速度快 具有认证功能 ospF协议主要优点: 1、ospF是真正的loop-FRee(无路由自环)路由协议。源自其算法本身的优点。(链路状态及最短路径树算法) 2、ospF收敛速度快: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路由变化传递到整个自治系统。 3、提出区域(area)划分的概念,将自治系统划分为不同区域后,通过区域之间的对路由信息的摘要,大大减少了需传递的路由信息数量。也使得路由信息不会随网络规模的扩大而急剧膨胀。 4、将协议自身的开销控制到最小。见下: 1)用于发现和维护邻居关系的是定期发送的是不含路由信息的hello报文,非常短小。包含路由信息的报文时是触发更新的机制。(有路由变化时才会发送)。但为了增强协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指导书

《网络互联技术》 实验指导书 实验1 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管理方法 (2) 实验2交换机冗余备份/端口聚合 (5) 实验3跨交换机VLAN (6) 实验4交换机生成树协议STP/RSTP (8) 实验5动态路由RIPV2/OSPF (9) 实验6路由器PPP配置 (11) 实验7路由器编号的标准访问列表 (11) 实验8路由器命名的访问列表 (12) 实验9路由器命名的扩展IP访问列表 (15) 实验10网络地址转换NAT/NAPT (16) 实验11综合实验(设计实现小型局域网) (18)

实验1 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管理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电缆实现交换机/路由器与PC机的连接; 2、通过交换机/路由器的开机启动报告了解交换机的硬件参数; 3、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的常用命令. 二、【实验环境】 1 实验设备: 硬件:交换机、路由器个一台,PC机一台,console电缆及接口转换器。 软件:超级终端程序。 2 设备连接图:用console连接到交换机、路由器上 三、【实验内容】 1 通过Telnet访问交换机、路由器; 2 复制、备份配置文件。 四、【实验步骤】 步骤1访问交换机、路由器 1.用Cosole电缆将PC机的串口与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相连; 2.在超级终端程序中按Enter键,记录超级终端程序窗口会出现的信息 3.进入特权模式,让交换机重启,记录交换机加电启动报告。 步骤2 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1.进入交换机的全局配置模式 2.配置交换机的设备名,设备名为Switch; 3.配置加密的特权密码为cisco1,验证特权密码:退出到用户模式,再进入特权模式。 4.查看交换机的版本,记录结果; 5.交换机的mac地址表 A、查看交换机的mac地址表,并记录结果;

利用wireshark分析HTTP协议实验报告

用wireshark分析HTTP协议实验报告

利用wireshark分析HTTP协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分析HTTP协议。 二、实验环境 连接Internet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8.1; Wireshark,版本为1.10.7; Google Chrome,版本为39.0.2171.65.m; 三、实验步骤 1.清空缓存 在进行跟踪之前,我们首先清空Web 浏览器的高速缓存来确保Web网页是从网络中获取的,而不是从高速缓冲中取得的。之后,还要在客户端清空DNS 高速缓存,来确保Web服务器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是从网络中请求。 2.启动wireshare 3.开始俘获 1)在菜单中选择capture-options,选择网络,打开start。如下图:

2)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https://www.360docs.net/doc/a79682708.html,,然后结束俘获,得到如下结果: 3)在过滤器中选择HTTP,点击apply,得到如下结果:

在菜单中选择file-save,保存结果,以便分析。(结果另附) 四、分析数据 在协议框中选择“GET/HTTP/1.1”所在的分组会看到这个基本请求行后跟随 着一系列额外的请求首部。在首部后的“\r\n”表示一个回车和换行,以此将该 首部与下一个首部隔开。“Host”首部在HTTP1.1版本中是必须的,它描述了URL 中机器的域名,本实验中式https://www.360docs.net/doc/a79682708.html,。这就允许了一个Web服务器在同一 时间支持许多不同的域名。有了这个数不,Web服务器就可以区别客户试图连接 哪一个Web服务器,并对每个客户响应不同的内容,这就是HTTP1.0到1.1版本 的主要变化。User-Agent首部描述了提出请求的Web浏览器及客户机器。接下 来是一系列的Accpet首部,包括Accept(接受)、Accept-Language(接受语言)、 Accept-Encoding(接受编码)、Accept-Charset(接受字符集)。它们告诉We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