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续表)
(续表)
续表
让学生献计献策,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较好地落实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教学反思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共包括三部分---外流区为主、滚滚长江、滔滔黄河;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在学习地形、气候的基础上学习河流容易掌握和理解河流的特点。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河流及其特点。

此部分内容量大、知识点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教师一定要抓住重点,深入浅出、精讲精练。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课前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图片,教师整理并制作出精美课件;课堂上采用形式多样的教法和学法,特别是注意用自己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他们触景生情。

从而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活跃。

并且随着教学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的情感也随着跌宕起伏,时而惊喜,时而忧思,真正达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问题的设置富含智能培养因素和爱国主义教育因素,使学生能从图文中获得相关地理信息,并培养学生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省说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省说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说课讲稿(音乐)这段磅礴激昂的乐曲就是出自著名作曲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今天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就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第三课时“滔滔黄河”,说课的程序按照“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程序”五项基本内容展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在中国河流当中,它与前一节长江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长江侧重于水利的开发而黄河侧重于水患的治理,因此它是培养学生忧患意识、激发爱国情操的良好素材。

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根据为学生终生发展有利的原则,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黄河源流概况;知道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

②.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特征的能力;探究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意义,培养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根据教学目标和地理事物的本质联系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黄河上、中、下游问题及黄河的综合治理。

由于学生年龄和知识范围的限制,我的教学难点放在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二、教材处理1、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初中生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为此我采用“体验式学法”,营造活动空间,在活动中形成对知识的经验感悟,从而内化成学生认知体系,达到真正会学目的。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根据对教材和学生分析,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和安排,我没有完全按照教材的框架进行教学,而是给学生留下了更大的空间来体验、探究,质疑,在教学上我设计了四大板块:一、黄河知识知多少?用于了解黄河的基础知识。

二、滔滔黄河水、悠悠中华情。

了解黄河的给人类的奉献。

三、黄河灾难多沉重?了解黄河的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滔滔黄河的教学设计(湘教版初二地理)

滔滔黄河的教学设计(湘教版初二地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学校: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新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能力目标)1.运用具体案例,说出黄河的开发利用价值,了解水利建设取得的成就,感悟它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进一步认识河流水文特征分析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对黄河环境问题的分析,知道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治理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树立和谐的人地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是黄河上中下游的自然特征及综合治理。

难点是黄河成为“地上河”的成因。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探究学习[学法指导]1.读图分析法:通过指导学生读图提取信息、整合信息,让学生初步掌握读图这一对终身学习有用的基本技能。

2.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交流”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实现教学相长。

3.角色扮演:让学生以“黄河医生”的角色参与课堂,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科学的人地观。

[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黄河漫画、黄河水系板图、学生课堂学习记录卡。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新课导入)2′展示漫画《“母亲河”病了!》如果我们把黄河比作我们的母亲,母亲病了,我们要对她进行中西医治疗。

西医手术治表,中医调理治本。

通过漫画思考,黄河得了什么病?如何治疗?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出问题,调动探究兴趣。

望闻问切(认识黄河概况)13′环节一:感性认识黄河。

课件提供资料展示给学生认识。

环节二:理性认识黄河。

教师讲述:我们现在作为黄河的医生,想要了解黄河的“病况”和“病因”,首先要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

出示:当堂导学环节三:讨论:学习河流一般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归纳:黄河上中下游的特征。

第三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汇贤中学黄书刚】

第三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汇贤中学黄书刚】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参赛人员信息姓名黄书刚学校佛山市顺德区伦教汇贤初级中学联系地址佛山市顺德区伦教汇贤初级中学邮政编码528308注:案例见第二页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2011年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地理课堂应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地理课堂,彰显学生个性发展是地理教学的追求和探索。

《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旨在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地理课堂,来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搜索发挥学生潜力,打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地理课堂。

二、教学课题《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1、知识教学点:指导学生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找有关黄河的源流概况,“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综合治理等信息2、能力训练点:学会通过百度搜索引擎学会自己动手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并制作简单PowerPoint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渗透点:学生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找有关黄河的壮观场面、开发成就及灾难视频、图片,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爱我河山的教育。

三、教材分析“滔滔黄河”这节内容,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是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为丰富。

不过,从学生理解的角度看,教学难度并不算很大。

因为,它毕竟是在学生学习了河流的概述和我国第一长河(大河)长江之后,又一次学习一条河流,其中有关河流的学习方法以及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等内容,同学们多多少少已有所了解。

因此,是否突出黄河的特色,将是本节教学的关键所在。

重难点:黄河上、中、下游的概况及黄河的综合治理;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成因。

搜索信息时,关键字的选择;搜索到相关的图片、视频信息时,对信息内容的分析、筛选和下载保存。

2.3.3 中国的河流(第3课时 滔滔黄河)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湘教版)

2.3.3 中国的河流(第3课时 滔滔黄河)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湘教版)
内蒙古高原
中游: 黄土高原
下游: 华北平原
6、黄河的支流 上游有湟水、洮河等,中游有汾河、渭河(最大支流)等,下游无支流。
洮河
汾 河
渭河
2、黄河各河段的特征 上游 源头——内蒙古河口
河口
龙羊峡
龙羊峡
青海龙羊峡以上为河源段,大部分流经于青藏高原上,河道迂回曲折 ,两岸多湖泊沼泽,河水清浅稳定。
2、黄河各河段的特征 上游 源头——内蒙古河口
凌汛是指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 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较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 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
(1)找出黄河易发生凌汛的河段。 上 游 和 下 游
凌汛
凌汛是指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 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较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 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
龙羊峡
龙羊峡
青铜峡 刘家峡
河口
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地形险峻,山势陡峭,水流湍急,总落差达 1300m,水能资源丰富。
龙羊峡
二、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上上游游 源头——内蒙古河口
宁夏 平原
河套平原
河口
青铜峡
黄河出青铜峡后,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形成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塞上江南
塞上粮仓
宁夏平原位于黄河上游中段,西侧的贺
河口
中 游
桃花峪
(1)源头: 巴颜喀拉山
(2)注入海洋: 渤海
(3)河段划分: 河口(内蒙古)、 桃花峪(河南)
1黄河概况
甘 青海
宁 夏 肃
四川
山 西
陕 西
河南
4、流经省份: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市说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市说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课题: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黄河水系概况;②了解黄河“地上河”形成的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环保观念和可持发展观念;②通过黄河水利建设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建设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1、黄河水系概况;2、黄河的综合治理。

难点: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理挂图、板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播放黄河视频,创设情景,展示黄河的景观,通过动态景观生动地、真实准确地感受到黄河那种磅礴的气势,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1、黄河的概况:(1)、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黄河水系图》、《中国地形图》,通过学生小组活动,完成教材P49活动内容:①黄河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全长 5500多千米、“几”字形;②黄河干流流经省区有: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黄河和长江都流经:青海、四川。

③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④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孟津;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教师出示黄河干支流空白图,进行快速知识抢答,让学生把以上的内容填写出来。

(2)、引导学生总结黄河上、中、下游各段的特征:出示黄河源、龙羊峡、银川平原、河套平原等图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49和50页内容的介绍,并分析总结各河段的特征。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上游:峡谷多,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中游:落差大,含沙量大;下游:形成“地上河”。

教师结合下游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什么是“地上河”?为什么会这样呢?过渡到下一小节。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3课时滔滔黄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相关图文资料,掌握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主要支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和上、中、下游的划分。

2.阅读“黄河水系图”和“黄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图”,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3.知道黄河各河段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及观看微课认识黄河的源流概况及各河段的特征。

2.通过探究活动及观看视频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壮丽山河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黄河源流概况及各河段的特征。

难点: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歌曲《母亲河》(详见教学素材和课件),导入新课。

自出示学案,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形成凌汛。

(2)中游:流经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

(3)下游:流速缓慢,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多洪水灾害;开封至入海口河段初春或初冬时易形成凌汛。

2.综合治理(1)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

(2)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

3.开发: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设施。

教学过程合作探究探究母亲河的忧患与治理1.母亲河的“血稠”——含沙量大分别说出黄河年平均流量和年平均含沙量的演变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答案:黄河从上游、中游到下游年平均流量先减少,再增加,后减少;含沙量先逐渐上升,再急剧上升,后逐渐下降。

原因:上游少有支流汇入,加上生产、生活用水,河流水量减少;中游有众多支流汇入,使河流水量增加;下游为“地上河”无支流汇入,加上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增,河流水量减少。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使河流含沙量急剧上升,下游因部分泥沙沉积,使河流含沙量逐渐降低。

2.母亲河的“血栓”——“地上河”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黄河决口达一千五六百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

(名师整理)最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1.能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的 省区、地形区和主要支流。(重点) 2.知道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及各段的水文特 征。
3.会分析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难点) 4.知道母亲河的贡献。了解黄河在水能、灌溉等方面 的巨大作用。
5.了解黄河的忧患。知道地上河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 施,了解凌汛及发生的河段。
6.黄河下游是著名的“ 地上 河”。
7.对黄河进行了哪两方面的综合治理? P57 8.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设施。
三、滔滔黄河 黄河的形状、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 ”
渤海
黄河上中下的分界点、水利枢纽
上游
河 口
桃 花 中游 峪
渤海 下游
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
2.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区为青藏高原 、 内蒙古高原 、
黄土高原 和 华北平原 。图2-53
3.黄河干流形状呈“ 几 ”形。
4.黄河从源头到 内蒙古的河口 为上游,郑州桃花 到入海
口为下游,两者之间为中游。

5.黄河中游穿越了黄土高原 地形区,在该地区有著名的_
壶口 瀑布。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 中游 (河段)流域
概 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况 主要支流:汾河(山西) 渭河(陕西)
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多峡谷
特 中游:有较多支流汇入,含沙量大
征 下游:“地上河”
水土流失—上中游
凌汛 —上、下游
忧患 断流、洪涝 —下游
及治 ①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理 ,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干旱,降水少,流量小
上游工农业用水过多、水利工程蓄水、 引水过多等。
(合作学习)讨论黄河除了这些忧 患以外,还有没有其它的呢?
• 有:凌汛。
思考黃河凌汛的形成河段
探究 :长江有没有凌汛现象?
温馨小提示:发病部位:
包。头 上游的宁夏、内蒙古和下游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
病 因:
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上游”开冻早。
人为原因是 黄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而且多暴雨,暴雨对土壤 ________的_冲__刷_特__别_严__重_植__被_破__坏_严__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各位老师指导!
5、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唐代大诗人李白:“黄河之水天 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不过我们知道,说黄河水来自“ 天上”,自然是诗人的想象力的浪漫 。我们从地图中可看出,天上是指黄 河的发源地,海是指注入的海洋。



1、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和长度 2、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河口和旧 孟津,看一看他们分别位于哪一个省区
中国的河流——
有关黄河的讨论
1、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 族的 母亲河 。
2、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 族的一条害河。
你的观点呢?黄河是其中之 一,还是二者兼有?
河流的分析方法:
河流概况 河流特征
发源地、流经地区、注入海洋 长度、流域面积 主要支流、分段
上游、
中游、
下游 治理保护 河流与人类关系
开发利用
• 第三篇



合作学习:
1、读课本P51-53,讨论黄河有哪些忧患?
上游 中游
下游
黄河上游分布着大面积草场,过去是“天苍苍野茫 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而今这里有何变化?
请同学们根据图片分析,然后回答上游草地的变化 并分析主要原因。
24
上游——荒漠化
• 病 因:气候干旱,过度放牧等
25
中游流经的黄土 高原土质疏松,而 且夏季多暴雨,又 由于人们的过度开 发,毁林毁草造成 地表光秃裸露。
河口
渤海
卡日曲
河南
5464千米
旧孟 津



3、找出黄河的重要支流渭河与汾河。
卡日曲
河口
渤海
渭河
河南
5464千米
旧孟 津
读课本P50:回答黄河流经哪些省区?

青海
宁 夏

四川

渤海
西 山东 陕
西 河南
黄河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
华北平原
黄河各河段特征
上游:落差大,水能丰 富
上 游
中游:落差大,水能丰 富,河流含沙量大
一.识黄河 黄河的概况 二.颂黄河 黄河的贡献 三.忧黄河 黄河的危害 四.治黄河 黄河的治理
• 第一篇



读黄河水系图,结合课本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黄河发源地、长度、流经的省区及注入的海洋 2、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河口和旧
孟津,看一看他们分别位于哪一个省区。
3、找出黄河的重要支流渭河与汾河。 4、对照中国地形图,找出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练 习
(1)黄河呈巨大的___几____ 字形。
(2)填出图中数码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黄河发源地_巴__颜_喀__拉山;②注入海域:____渤___海;黄河是我 国第___二_____长河; 干流上、中游分界处③是___河__口___, 中、下游分界处④是___孟_津____.
(3)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中游是黄河含沙量 最大的河段,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____黄_河__中_游__流_经__黄_土__高_原__,_黄__土_质__地_疏__松_,__容_易__引_起__水_土__流_失____;
刘 家

三 开封



长江位于较低纬度地区,无结冰期。
37
38



[大家归纳]黄河的忧患
第四篇
治理篇(合作学习) 结合忧患的成因, 讨论:
植树种草,合理放牧
及时破冰,疏通河道等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综合 治理(治黄关键)
加固黄河大堤
兴修水库,节约用水。及时 破冰,疏通河道等
下图是“黄河水系略图”,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29
“地上河”形成
水河 面床

地面
下游进入平原地区,地形平坦。 河道变宽,坡度变缓
河水流速减慢
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 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下游——地上河,断流等
• 地上河的病因: 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变宽,流速变缓,泥沙堆积,夏季多 暴雨等
33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为什么黄河下 游会出现断流 现象?
中 游
下游:泥沙淤积 形成“地上河”
• 第二篇



1、观察以下图片,你来说一 下黄河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奉献?



千百年来,
黄河流域的 人民在黄河 的哺育之下, 创造了悠久 的历史文化。



塞上江南



黄河主要的水电站
河口
龙羊峡
旧孟津
三小 门浪 峡底
上游水电站:龙羊峡 中游水电站:三门峡、小浪底



黄河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世界 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 钧之势奔腾过来,咆哮而去 谓为壮观 。
黄河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引黄灌溉工程
奉 母亲献河的奉篇 献(学生归纳)教师
补充
1、塑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 2、塑造了肥沃的平原。 3、带来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4、旅游资源 5、提供了灌溉水
26
中游——水土流失
病 因: 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流域面积较大;土质疏松; 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等。
27

饱含泥沙
地上悬河
决口之险
28
看历史资料
据历史记载,自公元前602年到新中国成立前2000多年中 黄河下游因洪水决口泛滥达1500多次,平均3年2次,下游改 道26次,每次决口泛滥,都造成“江河横溢,人为鱼鳖”的 凄惨景象。例如1933年黄河发大水,下游决漫堤72处,使河 北、山东、河南三省67个县受灾而积达12000平方千米,364 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18000多人被夺去了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