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学在当代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合集下载

生态语境下的文化与文学传播——西方生态文化思潮与中国生态文学的发生

生态语境下的文化与文学传播——西方生态文化思潮与中国生态文学的发生

生态语境下的文化与文学传播——西方生态文化思潮与中国生态文学的发生龙其林【摘要】西方生态文化思潮的发展,对于当代中国生态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将西方文化思潮与当代中国生态文学演进进行对照性阐释,既可以分析文学生态化趋势与当代中国生态文学格局的建立、精神资源的汲取及其审美特征的形成的内在关联,又可以揭示出中国作家对于西方生态文化思潮的理解状态、接受途径、改造方式及其作用效果。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ecological cultural thought had a significant ecological impact o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ecological literature.The analys is of the Western cultural trends and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ecological literature could not only reveal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ecological trend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ecological literature,and the spiritual resources to lear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ecological literature,but also reveals the way of Chinese writ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Western ecological cultural trends aclepting way and the effect of the transformation method.【期刊名称】《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31)003【总页数】6页(P43-48)【关键词】生态语境;文化传播;生态思潮;生态文学;发生学研究【作者】龙其林【作者单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澳门30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7当代中国生态文学是在西方生态文化思潮和生态运动的实践及其影响下产生、发展的,西方生态文化思潮的实践和变革推动了当代中国文学价值观念、叙事形式、艺术追求乃至思维方式的生态转化。

生态文学

生态文学

何谓生态文学?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和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

简明的定义是:生态文学是一种反映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的文学。

生态批评在当代的意义?
生态危机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主导下现代机械论科学
技术的危机,因为这种科学技术不仅客体化、工具化、碎片化、资源化了整个自然世界,而且还
强化了人对自然的盘剥,加速了“自然的终结” ,导致了人文精神的异化,从而引发了星球的生
态焦虑。

科学生态批评坚持生态学颠覆性的信条———相互联系,吸纳当代新物理学和进化生物学最新成果,重续自然与人文间的本然联系,重构生态共同体中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

用当代环境哲学家利奥波德的话说,将人从自然征服者的角色转变成为生态共同体中的普通成员或普通公民,同时表现出对同伴和共同体本身的尊重。

科学生态批评倡导透过生态学视野,跨越学科之间的界限,建构生态诗学体系,探寻解决生态危机的综合性文化策略,其根本目的在于扩展人类伦理关怀的范围,培育生态意识,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建构一个既能充分尊重自然经济体系的规律,又能充分彰显人类价值与尊严的多元人类文化体系,让生态学化的人类文化成为守护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荣的文化力量。

生态意识与中国当代小说的动物叙事

生态意识与中国当代小说的动物叙事

tr oets deo 百 a pcnrm.3 ̄uhrvan et g ls f ias wir c ti at ayt vi tno u a e ho cnrm a cl cl oets 1 og el gt a(i m l, re riz d si l ec iz i f m nb— p i n o i e i h r xe o a n ts ic e r c l h i la o h
义交织。借助展 示动物 的悲剧 性命运 ,作 家也较 为彻 底地批判 了人 类文明。生动 多彩 的动物 形象不断 涌现 , 丰富 了中国文 学的形 象画廊 ,让人进一步扩展 生命眼光 ,树 立生 态意识 ,为 中国当代 生 态文学的发展 奠 定
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 ,局 限尚存 ,更为经典 的动物叙 事尚待 创造 。 [ 关键词 ]生态意识 ;中国当代 小说 ;动物叙事 [ 中图分类 号]I0 27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00—34 2 1 )0 —03 5 1(00 3 09—0 5
塑造了一大批动物形象填补了中国文学的空白命的无限制的蛮横和暴力中撤退出来使动物生命有可诗经以来中国文学最为关注的无疑是人的能从人类造成的漫无边际的苦海中挣脱出来使人与动史与社会占据文学想象中心的是人的生老病死悲物生命之间恢复较为亲密的关系
2 1 第 3期 0 0年 ( 总第 2 1 ) 2期
才论
中国当代小说的动物叙事,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的, 还是生态中心主义的动物叙事,共同前提是把动物当做 动物来写,而不是像 《 伊索寓言》或童话那样把动物当
拉斯普京 《 鱼王》中的鱼、莫厄特 《 鹿之 民》中的驯鹿 做人的镜像描绘。从叙事涉及的对动物的价值判断以及 等动物形象让人心明眼亮。中国当代作家也对动物极感 人与动物的关系等方面看,中国当代小说的动物叙事种 兴趣 , 如张炜、韩少功 、 蒋子丹 、郭雪波 、迟子建、叶 类繁多,扼要概括如下:

大地伦理的诗意呈现

大地伦理的诗意呈现

大地伦理的诗意呈现大地伦理的诗意呈现生态文学在当代中国的繁荣,是当下愈演愈烈的生态灾难与各国之间竞相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运动引起的。

文学体材来源于社会生活和人类实践的方方面面,生态运动和环保实践作为素材投射到文学创作之中,生态文学便应运而生了。

生态文学立足于如火如荼的生态环保的社会现实,寻求解决人与自然关系日益恶化的最佳出路,挖掘生态失衡的根本原因,理清自然环境被严重破坏的文化脉络,直接呈现千疮百孔的自然大地,为解决天人关系寻找诉求之路。

这是目前文学场域内实现人文关怀和自然之思的必由之路。

本文引用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思想体系,作为考察生态文学的理论内核。

“大地伦理”(Landethics)是由美国著名生态哲学家利奥波德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提出和完善的。

1933年5月1日,他发表在《林业杂志》上的“自然保护的伦理”一文中,利奥波德表述了他的大地伦理思想。

在1947年撰写的《沙乡年鉴》一书里,有专章“大地伦理”论述和深化了这一思想。

“大地伦理的核心观念是生态整体主义,它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它扩展了道德共同体的边界,使之包括土壤、水、植物和动物以及栖居大地上的人类。

其次,大地伦理学改变了人在自然中的地位,人只是大地共同体的一员,而且是普通的一员,他没有凌驾于其他动植物乃至非生命形态之上的特权,这从根本上否定了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或者说人类沙文主义。

再次,大地伦理学确立了以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为前提的经济、生态、伦理和审美的多重价值评价体系。

最后,大地伦理学规定了自己的基本道德原则,那就是:一个人的行为,当有助于维持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

这是他对于自然、土地和人类与土地的关系与命运的观察与思考的结晶。

他倡导一种开放的“土地伦理”,呼吁人们以谦恭和善良的姿态对待土地。

他试图寻求一种能够树立人们对土地的责任感的方式,同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影响到政府对待土地和野生动物的态度和管理方式。

从生态批评理论视角看李娟的散文创作

从生态批评理论视角看李娟的散文创作
展望未来,随着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期待李娟在散文创作中能继续深 入探讨生态问题,为读者带来更多启示。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作家能够从生态批 评理论视角出发,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为当代文学注入更多的生态 关怀。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在当代中国文坛上,李娟的散文创作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和风格,引起了广 泛的和讨论。作为一位未经专业文学训练的作家,李娟在无边的草场与森林的孤 寂中找到了自己的创作源泉。她的散文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 值,而且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些重要问题。
基本内容
通过研究杨绛的散文创作,我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这位文化巨人的生平和思 想,还能从中汲取宝贵的人生智慧。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如何在日常生活 中发现美、感受爱、积极面对人生,都是我们需要学习和思考的问题。通过阅读 杨绛的散文,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些问题,从而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 义。
基本内容
3、美学追求的方向
李娟的散文创作以自然美学为主导,主张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在她的笔下, 自然之美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在《听雨》中,李娟通过对雨的描绘,表达了自 己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她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引 导读者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3、美学追求的方向
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李娟如何运用生态批评理论来表 现她的主题。以《春之声》为例,在这篇散文中,李娟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强调 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她通过对自然界各种生命迹象的细致观察, 传递出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同时,她将春天视为希望的象征,表达了对美好未 来的期许。
基本内容
首先,李娟的散文创作在文化视角上有着独特的观察和体验。她以自己独特 的视角,对生活中的细节进行了深入的描绘和剖析。她的散文作品不仅自然景观, 而且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通过这 些细节,读者可以感受到中国社会的多元文化和复杂的人际关系。

生态文化知识要点梳理

生态文化知识要点梳理

生态文化知识要点梳理在当今时代,生态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它不仅关乎我们的生存环境,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梳理一下生态文化的知识要点。

一、生态文化的概念生态文化是一种将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融入到人类的文化体系中,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的文化形态。

它强调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倡导一种与自然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生活理念。

生态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文化形式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它涵盖了人类在物质生产、精神生活、社会制度等各个方面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生态问题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二、生态文化的特征1、整体性生态文化强调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相互关联性。

自然界中的生物、非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任何一个环节的破坏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因此,我们在对待生态问题时,不能只关注局部,而要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2、多样性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文化也同样注重多样性,它鼓励人们尊重不同的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认为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3、可持续性这是生态文化的核心特征之一。

它要求我们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通过合理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共进。

4、科学性生态文化建立在科学的生态学理论和知识基础之上。

我们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物种的生态需求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便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和发展策略。

三、生态文化的重要性1、促进环境保护生态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促使人们自觉采取行动来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当人们从内心深处认同并尊重自然的价值时,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2、推动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而生态文化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念和价值支撑。

论中国现代作家创作中的生态性

论中国现代作家创作中的生态性

更 具有 生 态延展 性 和深 邃性 。

如 何扭 曲人性 , 他 在 环境 的驱 使 下 如何 层 层 给 写 自己的灵魂泼 上污 水 , 洁身 自好 到心 中的 ‘ 浊 从 污 仿 佛永远 也 洗 不 掉 ’”[ 所 以 说 , 物 所 生 存 的 。 1 ] 人 社 会环境 是决 定 祥 子性 格 缺 陷的 最 主要 的 因素 , 也 是用 以揭示 主题 的有力 道 具 。而 自然 环境也 常 常有展示 人 物精神 世界 的作 用 , 灰天上 透 出些 红
中透 出明亮 的 金黄 来 , 各种 颜 色 都 露 出些 光 ”2。 [ ]
这 段典 型 的环境描 写是 祥子 内心 重获 自由的一种
表现 , 因为 他“ 自从 被 大 兵拉 去 , 乎 没 看见 过 太 似
阳” 于是在 这里太 阳所 折射 出 的光具 有 了象 征意 , 义—— 对 自由和灵 魂解 放 的向往 和追求 。而这 里 的环 境描写 即所谓 生态 性描 写是 与全 文 的基 调 和
色 , 与远树 显着更 黑 了 ; 色渐 渐 的与灰色融 调 地 红

中国现代 文学 的生态 性分析
( ) 代 文 学 的 非 生 态 性 二 现
当代 一些 学者 认 为 中国现代文学 大 多不具 备
生 态性 。因 为现 代 文学 的 3 O年 问正 处 在 中 国政 局 动荡 , 会 混乱 的尴 尬局 面 , 以大环 境影 响 了 社 所
生态学 本是 生物学 中 的一 个分 支 ,8 9年 德 16 国生物 学家恩 斯 特 ・海 克 尔 为其 定 义 : 态学 是 生
研究 生物 体与其 周 围环 境 相互关 系 的科学 。而今
种 艺术 表现形 式 。生态性 表现在 文学 中有 两 种体

简述生态批评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

简述生态批评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

简述生态批评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作者:王蕾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5年第06期内容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反映了生态系统的不平衡性。

近年来,生态批评作为一种全新的批评方法,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传播。

本文主要探讨生态批评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在生态批评的视域下分析文学作品,旨在提高人类的生态意识。

关键词:生态批评兴起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

因此以生态批评的方法分析文学作品应运而生,生态批评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既具有理论基础又具有现实意义,其目的在于提高人类的生态意识。

一.生态批评在中国的兴起生态批评这一文学批评理论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美国学者约瑟夫·密克尔于1974年出版的专著《生存的喜剧:文学的生态学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文学的生态学”这一术语,将生态批评定义为“对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生物学主题和关系的研究。

”并主张文学作品应当揭示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

同年,美国学者克罗伯尔在《现代语言协会会刊》上发表文章,首次将“生态学”和“生态的”的概念运用于文学批评中。

1978年,威廉·鲁克尔特在《爱荷华州评论》第9期发表文章《文学与生态学:一次生态批评实验》,首次使用“生态批评”一词,提倡文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强调批评家应该具有生态视野。

“生态批评”作为文学术语有了诸多的定义。

其中彻丽尔·格罗特费尔蒂和劳伦斯·布伊尔的定义最为普遍。

彻丽尔·格罗特费尔蒂认为生态批评“就是研究文学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批评就是把地球为中心的思想意识应用到文学研究当中。

”中国的生态意识可以追溯到农耕社会,由于中国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社会历史,传统的生态文化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农耕社会认为人与自然本为一体,是一种亲和关系。

然而,到20世纪,中国的学者才将“生态批评”这一学术术语真正地运用于文学批评中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学在当代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引言
生态文学这一概念从上个世纪80年代被提出至今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了,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生态文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生态文学在感悟自然与生态整体观的缺失的同时,展现当代社会文化危机与批判的不足,并引导人们对现实行为的反思。

这些都给当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文学与自然紧密相连。

下面本文就从生态文学的概念和内容出发,探寻生态文学在当代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一、生态文学的概念及内容
1.生态文学的概念。

生态文学之所以不同于普通的文学,关键在于生态二字,生态不仅仅指的是在文学作品中描写生态,而是指文学作品中包含生态思想和观念。

通过对生态文学历史发展的研究不难发现,生态文学的关键是文学作品中包含的生态系统观,联系观,整体观。

通过
文学作品来表达出寻求生态系统的平衡的意愿,这些就是生态文学最基本的特质。

除此之外,生态文学也是是探寻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的文学。

主要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点是人类生活,落脚点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生态文学的内容。

生态文学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人类对自然界的看法,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自然整体以及自然万物与人类的关系,人类对于自然界的破坏,毁灭,以及自然界对人类活动的报复,人类重新审视善待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发展。

这些都是生态文学所要展现的内容。

此外,生态文学还格外主要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人类对自然所负有的责任,呼吁人们行动起来保护自然生态。

热情地赞美为生态整体利益而做出的自我牺牲。

生态文学把人类对自然的责任作为文本的主要伦理取向。

二、生态文学在当代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生态文学在当代中国文学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当代中国文学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总的来说,生态文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是在文学中感悟自然与生态整体观的缺失,二是在创作中展
现危机与文化批判的不足,三是通过反思根源来寻找当代中国文学的未来发展。

1.感悟自然与生态。

在文学中感悟自然与生态整体观能够促进当代中国文学与自然相融合,中国的生态文学作家大多具有诗人气质,在他们生态文学的创作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融入了大自然的气息。

当代中国文学正需要这一融合,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同时也伴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文学作品中自然生态的体现。

一般的文学作品很少涉及到自然生态,这就造成了当代中国文学对自然感悟的缺失,而生态文学正好加以弥补,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重视,有助于推动当代中国文学的进步。

2.有助于当代中国批判文学的发展。

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经波折,发展至今。

批判文学的发展可谓当代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更新。

现代中国文学的批判对象不再仅仅局限于社会现象,更多的是对大自然的思考。

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和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是生态文学发生、发展和繁荣的巨大动力。

通过生态文学的描述表达使人们认识到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
谐相处。

在这一点上,生态文学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批判精神起到了丰富补充的作用。

3.引导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

当代文学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密不可分,并且处于不断推陈出新的状态。

生态文学作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之一,起着引导当代中国文学发展的作用。

生态文学和艺术创造也存在一定的联系,这就增加了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气息。

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或话语方式,生态文学不同于一般文学,它可以而且应该表达新的生态观念,揭示现实生活存在的严酷的生态事实,以此来获取自身的生存发展权利,凸显自我的文体属性和审美特质,这也是作家现实使命感和文化责任感的一大体现。

这些都推动着当代中国文学朝着一个更加真实的方向发展。

三、对生态文学今后发展的展望
总的来说生态文学是探寻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的文学。

因此,生态文学未来的发展也离不开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

在未来,生态文学更多地是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使得危及整个地球的生态危机出现,在今后的生活中,人类应该怎么和自然和谐相处。

未来的生态文学也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着,人们在创作文学的同时,必须花
更多的精力分析所有决定着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生存于自然环境里的行为的社会文化因素,并将这种分析与文学研究结合起来。

四、结语
本文着重研究了生态文学的内容,以及生态文学对于当代中国文学的影响及作用,通过对生态文学在当代中国文学中作用的研究得出,在今后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对生态文学的研究。

最后由于本人学识有限,文中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