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效果分析1. 引言1.1 背景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由于其病灶在肝脏内的位置和血管丰富性,与原发性肝癌在影像学表现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在临床上容易出现鉴别诊断的困难。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效果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诊断依据,促进肝脏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1.2 目的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在临床特点上的区别,以及影响诊断的因素;2.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原理和应用,探讨其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优势;3. 深入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总结其特点和优点;4.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比较其与其他检查手段的优势;5.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诊断中的优势,探讨其在提高患者诊断准确性和安全性方面的作用。
通过以上目的的分析和探讨,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快速、安全的诊断手段,促进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水平的提高。
1.3 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可以避免传统放射性检查或侵入性手术所带来的风险和不便。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操作简便,价格较低,适用范围广,对患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检查恐惧和身体负担。
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将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水平,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治疗方案。
2. 正文2.1 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两种肿瘤,其临床特点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区别点。
原发性肝癌主要起源于肝细胞,通常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多数患者有肝硬化的病史,常伴有肝功能损害、腹水等表现。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键词:肝肿瘤;诊断;治疗学;诊疗准则Standard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2024 edition)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Key words: Liver Neoplasms; Diagnosis; Therapeutics; Practice Guideline1 概述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原发性肝癌发病人数36.77万,位列各种癌症新发病人数第4位(肺、结直肠、甲状腺、肝),发病率位列第5位(肺、女性乳腺、甲状腺、结直肠、肝);2022年因原发性肝癌死亡人数31.65万,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均位列第2位(肺、肝)[1-2]。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cHCC-CCA)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病理组织学、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75%~85%、ICC占10%~15%[3-4]。
本指南中的“肝癌”仅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2017年6月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主持制定并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之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于2019年12月和2021年12月分别进行了2次更新,并最终修订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和《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的诊疗行为、改善肝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超声造影与CT及MRI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9]GARGIULOG,VALGIMIGLIM,CAPODANNOD,etal.Stateoftheart:durationofdualantiplatelettherapyafter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andcoronarystentimplantation-past,presentandfu tureperspectives[J].EuroIntervention,2017,13(6):717-733.[10]CELIKT,BALTAS,DEMIRM,etal.Predictivevalueofadmissionredcelldistributionwidth-plateletratioforno-reflowphenomenoninacute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undergo ingprimary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J].CardiolJ,2016,23(1):84-92.[11]任艳琴,高胜利,赵凯华,等.降钙素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8,34(4):348-351.[12]方雪娥,顾建芳,廖晓琴,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2):145-148.[13]MAH,LIUY,XIEH,etal.Therenoprotectiveeffectsofsimvastatinandatorvastatininpatientswithacutecoronarysyndromeundergoingpercuta 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anobservationalstudy[J].Medicine(Baltimore),2017,96(32):e7351.[14]肖亚利,王金艳,孟祥茹,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27(10):1593-1596.[15]PARKTH.Evaluationofcarotidplaqueusingul trasoundimaging[J].JCardiovascUltrasound,2016,24(2):91-95.收稿日期:2020-03-19(本文编辑:张荣梅)作者简介:曾文杰(1983—),男,江西省丰城县人,学士学位,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超声诊断工作。
原发性肝癌超声造影特征及其与病理相关性的研究

2 1 年 1月第 1 01 6卷 第 1 期
C iee C i c l n oo v J n 2 1 。 o. 6 N . hn s l ia O cl ̄ .a . 0 1 V 11 . o 1 n
・
51 ・
院经病理组 织学 证实 的 2 8例 3 9个 P C病灶 的血 7 2 H 供灌 注特征 和血流动力 学变化 进行 了分 析研 究 , 旨在
重要临床价值 。
CU E S可 判 定 P C不 同 血 供 灌 注 特 征 并 与 病 理 组 织 学 分 型 密 切 相 关 , 肝 癌 诊 断 与 治 疗 具 有 H 对
【 关键词 】 原发性肝癌 ; 超声造影 ; 傲气泡 ; 血供灌 注
中图 分 类 号 : 70 4 ; 75 7 R 3 . 1 R 3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4 0 2 1 ) 1 0 5 0 l0 0 6 (0 10 — 0 0— 4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原发性肝癌(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目前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率居第2位,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男性多于女性,我国男女之比为(3~4):1,年龄以40~55岁为主,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全球肿瘤统计分析表明,目前每年新患肝癌人数为62.6万,死亡59.8万人,我国肝癌占全世界40%~55%,诊治形势十分严峻。
我国目前对肝癌的基础理论和病因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肝癌诊治有了较大进展,现简述如下。
1 病因1.1 肝炎病毒感染肝癌高发区常为肝炎高发区,肝癌病人中40%有肝炎史。
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肝炎与肝癌二者地理分布接近,HBV携带者肝癌发病高于正常人群,肝癌家系中HBV呈聚集现象,肝癌病人中有HBV-DNA整合,分子生物学研究提示:HBV-DNA整合可激活癌基因,并使抑癌基因突变如p53。
1.2 黄曲霉毒素摄入动物试验表明,小量黄曲霉毒素可导致肝损害,大量可诱发动物肝癌,我国主要粮食黄曲霉污染分布图与肝癌分布趋势基本相同,提示黄曲霉毒素是肝癌的重要致癌因素之一。
1.3 化学物质如亚硝胺可诱发动物肝癌,亚硝胺富含于腌制食物中和农药中的有机氯杀虫剂及其它化学物。
1.4 其它因素尚有饮水污染、吸烟、饮酒、寄生虫、性激素、放射性钍、遗传因素等。
目前认为肝癌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经多个阶段发展而成,而且不同地区肝癌的病因亦有不同。
2 病理原发性肝癌的大体类型可分三型:结节型、巨块型、弥漫型,其中以结节型最为常见,可为单个或大小不等多个结节散在肝内,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且多伴有肝硬变。
巨块型一般直径超过10 cm,常为单发癌块,也可由许多密集的结节融合而成。
弥漫型较少见,癌结节很小,呈灰白色,与肝硬变不易区别,病情发展快,预后极差。
70年代以后,由于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水平的明显提高,又增加了小肝癌型,是指单个癌结节直径在5 cm 以下,或两个癌结节体积总和小于5 cm者。
肝脏超声造影诊断肝癌术后肝内肿瘤复发的价值探讨

肝脏超声造影诊断肝癌术后肝内肿瘤复发的价值探讨王文娟;白梅;蔡江涛;韩东刚【期刊名称】《实用肝脏病杂志》【年(卷),期】2016(19)2【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癌术后肝内肿瘤复发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48例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经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肝内直径≤2.0cm的单发病灶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和血清AFP检测.结果在术后平均(32.86±7.54)个月,常规超声检查发现48例肝癌术后患者肝内出现直径≤2.0 cm单发病灶,48个单发病灶呈圆形或者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其中44个呈低回声,4个呈高回声;超声造影检查判断肿瘤复发病灶35个,良性结节13个;在32例血清AFP>200 μg/L患者,肝内肿瘤发生率为87.50%,明显高于16例血清AFP≤200 μg/L患者的43.75%,具有统计学差异(x2=10.338,P=0.001);在48个单发病灶中,超声造影诊断正确44个(91.67%),包括复发病灶33个和良性结节11个;超声造影对肝癌术后患者肝内直径≤2.0 cm单发病灶诊断的准确度为91.67%(44/48),灵敏度为94.29%(33/35),特异度为84.62%(11/13).结论超声造影可以对肝癌术后患者肝内复发病灶进行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生存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总页数】3页(P214-216)【作者】王文娟;白梅;蔡江涛;韩东刚【作者单位】710054 西安市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特诊科;710054 西安市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特诊科;710054 西安市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特诊科;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研究室【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肝脏超声造影对肝癌术后肝内复发转移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周宏莲;徐晓红;刘丽娟;王杰鑫2.肝脏超声造影在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肿瘤复发的诊断分析 [J], 芦淑华3.超声造影诊断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复发转移的价值 [J], 叶显俊;隋秀芳;刘力;刘卫勇;何年安;章生龙4.超声造影诊断肝细胞肝癌术后肝内复发转移的价值 [J], 阿曼·玛克沙提; 范雪; 巴妍; 谢开; 杨小萍; 邹媛; 王淑霞5.超声造影诊断肝细胞肝癌术后肝内复发转移的价值 [J], 阿曼·玛克沙提;范雪;巴妍;谢开;杨小萍;邹媛;王淑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弹性成像参数结合肿瘤标志物鉴别原发性肝癌TNM分期的价值分析

·67JOURNAL OF RARE AND UNCOMMON DISEASES, MAY. 2024,Vol.31, No.5, Total No.178【第一作者】宗燕君,女,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肿瘤超声造影,E-mail:**********************【通讯作者】宗燕君·论著·超声弹性成像参数结合肿瘤标志物鉴别原发性肝癌TNM分期的价值分析宗燕君* 买牧春 高小盼安阳市肿瘤医院超声医学科(河南 安阳 455000)【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弹性成像(UE)参数结合肿瘤标志物鉴别原发性肝癌(PHC)TNM分期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7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243例PH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UE检查及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99)]水平检测。
根据TNM分期将PHC患者分为早期(Ⅰ~Ⅱ期)组(n=99)、晚期(Ⅲ~Ⅳ期)组(n=144),比较两组UE参数(UC评分、应变比值)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分析UE 参数、肿瘤标志物水平对PHC患者TNM分期的鉴别诊断价值。
结果 晚期组UE评分、应变比值、血清AFP、CEA、CA199水平均高于早期组(P <0.05);UE评分、应变比值联合鉴别诊断PHC患者TNM分期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82.83%、曲线下面积(AUC)为0.877,其中灵敏度高于单独诊断,AUC也高于单独诊断(P <0.05),特异度与单独诊断基本一致;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联合鉴别诊断PHC患者TNM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AUC为79.17%、84.85%、0.862,其中灵敏度高于单独诊断,AUC也高于单独诊断(P <0.05),特异度与单独诊断基本一致;UE参数联合肿瘤标志物鉴别诊断PHC患者TNM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AUC为94.44%、81.82%、0.935,灵敏度高于单独诊断,AUC也高于单独诊断(P <0.05),特异度与单独诊断基本一致。
超声造影对肝脏实性肿块的诊断及治疗的新进展

的弱回声结 节 , 界较 清晰 , 边 后方 回声增 强或侧 后 方声 影 , 多可 见 “ 征 ” 晕 。但 大 多数肝 癌 是在 肝硬 化 的背 景 下 发 生 的。
癌的 良好时机 , 应给予重视 。③肝血管瘤 在早期也可见造影剂进 入 , 但增强多从周
边开始 , 持续 时 间长 , 在实质 期还 未充 可
3 m典 型 的 小 肝 癌 的 超 声 表 现 多 呈 圆形 c
特点 , 反映其 以微小血管供血为主 。造影
剂注 入后 3分种 再 次触 发 成像 ( 延迟 成 像 ) 对肿瘤进 行第 二次观 察。正常 肝组 ,
灌注增强表现 较复 杂。但 瘤 内造影剂 消
退时间早 于肝实质 , 在实质期是观察转移
织 因库普 弗细胞吞 噬微 气泡使 回声增 强 ,
瘤体 内无 此类 细胞 , 造影 剂残 留较少 、 回 声减 弱 , 瘤体显示更为清晰 。超声造影描 述病 灶为 高 回声 、 回声 、 回声 , 应 等 低 对
C T增 强 的 高 密 度 、 密 度 和 低 密 度 。造 等
在肝硬化背 景下 , 15病灶 呈等 回声 , 约 / 常无晕征 。在常规难 以鉴 别… 。C F 能 DI 反映肿瘤 内血流分布情况 , 提高了肝癌 的
血, 微泡从 门静脉持续注入可能是造影 剂 “ 出” 慢 的病理基础 。较大的 H C存在坏 C 死灶 , 在整个造影过程一直为低回声的增 强缺损区。②肝转移癌 多数呈早期强化 , 但 由于受原发癌病理及血供不 同的影 响,
血管瘤 、 肝转 移瘤 多见 ; 肝硬化结节 、 局灶 性增生结 节 ( N 、 F H) 炎性 假 瘤 等也 时有 发现 。病灶较大 时 , 各特 征典 型 , 诊断 不 难; 病灶较小 时 (<3 m) 临床 体征 和实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