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第三章 第五节多维无约束优化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
f ( x )
( 0)
f ( x
i 1
2
( 0)
) i 20 4.47 0.1
2
②计算
2 2 H0 f (x ) 2 4
2 ( 0)
H0
( 0)
1
1 0.5 0.5 0.5
1 ( 0)
1 0.5 4 3 P H 0 f ( x ) 0.5 0.5 2 1
及采用一维搜索法求最优步长 k ,从而构造 变量迭代式:
X ( k 1) X ( k ) k f ( x ( k ) )
) ) X ( k 1为搜索点, 其中 X ( k为起点, ) k 为搜索步长, f ( x ( k ) 为梯度。
梯度法计算步骤:
①审查 f ( x)是否连续可微,给定初始近似
③计算 X
X
(1)
( k 1)
X
( 0)
(1)
X
( 0)
P
④计算 f ( x )
(1)
1 3 4 1 1 2
(1) (1) 2 x1 4 2 x2 0 (1) f ( x ) (1) (1) 0 2 x 4 x 1 2
§3.5 多维无约束优化问题
求解方法 :
解析法
梯度法(最优梯度法、最速下降法) 共轭梯度法 牛顿法 拟牛顿法(变尺度法)
直接法
坐标轮换法(变量轮换法、交替法) 模式搜索法(步长加速法、胡克-基 夫斯法)
解析法(代数法):通过计算f(x)的一阶、二阶导数及 函数的解析性质来实现极值的求解。 直接法 :不用计算f(x)的一阶、二阶导数来实现近似极 值的求解方法。
4
2
( 2) X 0 . 3 用0.618法求得 1 ,因而求出 :
X
( 2)
2.728 0.9521 2.44 1 . 512 1 . 184 1 . 16 1
检验:
3 4 ( 2 . 44 2 ) 2(2.44 2 1.16) 0.58 ( 2) f ( x ) 0 . 48 4(2.44 2 1.16)
二次终止性: 若一个算法求解正定二次函数的 极小点时,能在有限步内达到, 则称该算法具有二次终止性。
优缺点:
1、计算量小,存储量少 2、对初始点的选择无限制 3、不具有二次终止性 4、具有线性的收敛速度(慢)
§3.5 多维无约束优化问题
一、梯度法(最速下降法)
二、牛顿法
三、拟牛顿法(变尺度法、DFP法)
②第1搜索点 X
(1)
X (1) X ( 0) 0f ( x ( 0) )
(1) 0 440 440 x1 (1) 3 240 3 240 x2
4 2 f ( x ) ( x 2 ) ( x 2 x ) 将 X 代入 中去: 1 1 2 (1) min f ( x )
k f ( x )
(k )
用一维搜索法求解最优步长 k :
min f ( x
( k 1)
) min[ f ( x ) k f ( x )] min f (k )
(k ) (k )
以k+1代替k转回②。
例.试用梯度法求解,已知 =0.25
min f ( x) ( x1 2) ( x1 2 x2 )
§3.5 多维无约束优化问题
无约束极值问题可简单表述为:
只有非线性目标函数式,无约束条件且变量多于1个
min f(X),XEn
(n维欧氏空间)
X(k+1)=X(k)+p(k)且满足 f[X(k+1)]<f[X(k)] 这样逐步迭代直至满足精度条件。
求解非线性规划问题的迭代法,关键是如何求出每步的搜索方向 p(k)及 步长 。由于确定 p(k)及 的途径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的寻优方法。其中 可分两大类,一类称为“解析法”,另一类称为“Hale Waihona Puke Baidu接法”。通常, “直接法”速度较慢,但由于不用函数导数值,使得十分复杂的函数 极值问题可得到解决。
将X
( 3)
代入 f ( x) 中去
( 3) 4 2
min f ( x ) (0.44 0.582 ) (0.12 1.542 )
用0.618法求得 2=0.09,代入 X 中:
( 3)
X
( 3)
2.388 1.203
检验:
3 4 ( 2 . 388 2 ) 2(2.388 2 1.203) 0.1976 ( 3) f ( x ) 0 . 072 4(2.388 2 1.203)
2
2
2.30816 0.25
③第2搜索点 X
( 2)
X ( 2) X (1) 1f ( x (1) ) 2.728 0.9521 2.728 0.9521 1.512 1.1841 1.512 1.1841
检验:
3 4 ( 2 . 728 2 ) 2(2.728 2 1.512) 0.952 (1) f ( x ) 1 . 184 4(2.728 2 1.512)
f ( x ) ( 0.952 1.184 )
(1) 2 2
等值线
3、在极小点附近,等高(值)线近似为一簇同心的椭圆;
4、在等高(值)线上任一点处的切线方向一定与该点的梯度
方向垂直。
§3.5 多维无约束优化问题
一、梯度法(最速下降法)
二、牛顿法
三、拟牛顿法(变尺度法、DFP法)
一、梯度法(最速下降法)
(k ) f ( x ) 解题过程涉及到求目标函数的梯度
1
⑥令k=k+1,转③。
例 . 试用牛顿法解非线性函数( =0.1)
f ( x) x1 4 x1 2 x2 2 x1 x2
解:①设初始点 X
( 0)
( 0) f ( x ); (1,1) ,计算
2
2
T
( 0) ( 0) 2 x 4 2 x 4 1 2 ( 0) f ( x ) ( 0) ( 0) 2 2 x 4 x 1 2
4

p0
特点:
x0
1、相邻两次的寻优方向 正交:PkTPk+1 =0
x1
x2
x3
p1
2、寻优路线称锯齿形,到极小点附 近, 震荡加剧 1 T T 3、对于正定的二次函数: f ( x) 2 x Ax b x c 仅当A=a2I,一步收敛;一般情况下,不 能在有限不内达到极小点。
定义:
检验:
f ( x (1) ) 0 0.1
X X (1) (4,2)T , f ( x () ) 16 16 2 4 2 4 2 8
牛顿法特点:
(k ) 1 (k ) (k ) H ( x ) H ( x ), f ( x ) 要求计算 和 及
当变量个数较多时,H 1 ( x ( k ) )计算工作 量较大。
适用于二阶连续可微的函数。 具有二阶收敛速度。 初始点选择需接近极小点,否则可能不 收敛。
§3.5 多维无约束优化问题
一、梯度法(最速下降法)
二、牛顿法
三、拟牛顿法(变尺度法、DFP法)
三、拟牛顿法(变尺度法、DFP法) 1、拟牛顿法算式来源
(1)
(440 2) 4 [440 2(3 240 )]2 (440 2) 4 (960 6) 2
用0.618法求得0 =0.062,因而求出X :
(1)
X
(1)
440 2.728 3 24 1 . 512 0
将X
( 2)
4 2 f ( x ) ( x 2 ) ( x 2 x ) 1 1 2 代入
中去:
2
min f ( x ( 2) ) (2.728 0.9521 2) [(2.728 0.9521 2(1.512 1.1841 )]
4
(0.728 0.9521 ) (0.296 1.4161 )
二、牛顿法
算式来源:
f ( x)在点 X ( k )进行泰勒多项式展开并略去高 于二次的项,得: 1 (k ) T (k ) (k ) f ( x) f ( x ) f ( x )( X X ) ( X X ( k ) ) H ( x ( k ) )( X X ( k ) ) 2 求偏导数并令其为零(略去高阶项),得:
1 f ( x ( k ) )是负梯度方向, H k 是最优的搜索步
长; H
1
k
f ( x ( k ) ) P k 为多维搜索的牛

顿方向。 收敛准则:
f ( x
(k )
)
牛顿法解题步骤:
①给定多元非线性函数 f ( x) ,判断是否能 用牛顿法求解;给出计算精度 ;
f ( x ) ( 0.1976 2 (0.072) 2 ) 2
( 3)
2
0.044 0.25
输出近似最小点:
X X
* ( 3)
2.388 1 . 203
2
f ( x ) (2.388 2) (2.388 2 1.203) 0.023
f ( x ) ( 0.58 (0.48) )
( 2) 2
2
2 2
0.5668 0.25
④第3次搜索 X
( 3)
X (3) X ( 2) 2f ( x ( 2) ) 2.44 0.582 2.44 0.582 1.16 0.482 1.16 0.482
( 0) X 点 ,选择计算精度
>0,终点判别
2
准则为:
(k )
f ( x )
(k )
(k ) 2
,若是, ②计算 f ( x ) ,检验 f ( x (k ) (k ) f ( x ); 停止计算, X 为近似最小点和 否则,转下步。
③构造: X
( k 1)
X
(k )
②取初始点 X ( 0) ,置k=0;
③计算 f ( x ); ④检验: f ( x ( k ) ) ,则停止迭代,输 1 (k ) (k ) 出X , f ( x ) ;否则,计算 H k 与H k ;
(k )
⑤计算 X
( k 1)
X
(k )
H k f ( x ( k ) ) ;
4 2
解: ①给定初始点
X
( 0)
[x
( 0) 1
, x2 ] [0,3] ,
T
( 0) T
f ( x ( 0) ) 52
计算:
( 0) (0) (0) 3 4( x1 2) 2( x1 2 x2 ) 44 ( 0) f ( x ) ( 0) ( 0) 4( x1 2 x2 ) 24
f(x1,x2 )
定义:
n
2 x12 x2 f ( x1 , x2 ) 2 2 a1 a2
点集{ x E | f(x)=c,c为常数} 为目标函数f(x)的等高(值)线。
x2 x1
性质:
1、具有不同值的等高(值)线不相交;
2、等高(值)线稠密处,函数变化快;
等高(值)线稀疏处,函数变化慢;
f ( x) f ( x ( k ) ) 2 f ( x ( k ) )( X X ( k ) ) 0
令 X X (k 1) , H k H ( x (k ) ) 2 f ( x (k ) ) 并移项得:
二、牛顿法
迭代逼近式:
X ( k 1) X ( k ) H 1 ( x ( k ) )f ( x ( k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