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高句丽历史研究的误区
高句丽民族服饰研究

高句丽民族服饰研究摘要:高句丽是汉唐时期建立于我国东北部及西北朝鲜地区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
高句丽历史研究在东北地方史、民族史、汉魏六朝、隋唐史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高句丽服饰研究是高句丽社会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全面认识高句丽人的生产、生活,乃至社会发展。
20世纪以来,有关高句丽服饰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中外学者相关论著多达百余篇。
本文将展开对于高句丽民族服饰的研究。
关键词:高句丽民族服饰研究一、服饰的形制类别从过往的文献中的记载来看,高句丽的民族服饰种类是非常繁多的。
被记录的服饰中就已经有很多是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的,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那些未被记载的史迹以及其中对于高句丽民族服饰的描述还有更多。
现今人们对于高句丽服饰的了解与分析主要来源于高句丽古墓壁画的发现。
从当下考古学家及相关学着了解到的信息来看,高句丽民族服饰从形制类别上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四种:头衣、体衣、足衣及饰物。
1.头衣头衣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帽子、头巾以及戴在头上的相关衣物。
高句丽的头衣种类很多,见于文献记载的几种常见类型为帻、折风、冠、巾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社会,对于不同等级、阶层的人所佩戴的头衣是有不同规定的。
梁元帝《职贡图》有云:“贵者冠帻而无后,以金银为鹿耳,加之帻上;贱者冠折风,穿耳以金环。
”[1]古时佩戴冠巾的通常都是贵族阶层,但戴冠的同时需要留出全发,帻就是用来罩在头上束发的头巾。
折风是用于防止冠物脱落的一种高句丽时代特有的头衣,折风的使用贯穿与高句丽的整个历史以及不同的统治地域,是当时最为普遍也最为常用的一种头衣。
文献中对于高句丽冠的描述的文字最早出于《周书·高丽传》:“其冠曰骨苏,多以紫罗为之,杂以金银为饰;其有官品者,又插二鸟羽于其上,以显异之。
”[2]从这段文献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当时冠的基本特点以及佩戴方式。
巾也是高句丽时期头衣的常见类型,巾为黑色,多为男子佩戴,从很多高句丽时期的古墓壁画中都能够看到当时的狩猎者会佩戴这种黑色的头巾。
高句丽历史概述

高句丽历史概述高句丽,建国于公元前37年,灭亡于公元668年.中经二十八代王,历时705年,与我国中原地区的西汉、东汉、魏(三国)、西晋、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北朝的前燕、前秦、后燕、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及隋、唐诸王朝同时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众多的地方民族政权中,可谓存续时间最久者。
高句丽,本来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地方政权,但由于在其势力扩张的历史演变中,疆域延伸到了朝鲜半岛,进而成为朝鲜半岛历史上三国鼎立(新罗、百济、高句丽)时代的重要角色,从而在阐述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方的历史发展时必然要涉及到高句丽的历史,使高句丽研究倍受中、朝、韩及俄、日等国学术界的关注。
现将有关高句丽的基本情况简介如下:高句丽的名称与族源高句丽,又称高丽。
其名称的由来及含义,迄今尚无定论,有说系“山高水丽”者,有说系“高大黑马”者,也有说是“高城”、“铜马”者,莫衷一是。
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早在高句丽立国之前,汉“武帝灭朝鲜,以高句丽为县,使属玄菟”;“至(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罢临屯、真番,以并乐浪、玄菟。
玄菟复徙居句丽”。
这里所说的高句丽、句丽在今辽宁新宾一带,曾是汉代玄菟郡的属地,该地的早期居民貊人也被称做高句丽人。
另据《汉书•地理志》载“玄菟、乐浪,(汉)武帝时置,皆朝鲜、涉貊、句丽蛮夷”,此处朝鲜与句丽并称,说明古朝鲜与高句丽当时是两个不同的部族群体。
《后汉书•高句丽传》也指出,高句丽南与朝鲜相接。
说明高句丽当时并不领有古朝鲜,古朝鲜也不包括高句丽。
高句丽的族源应是秽貊族系。
高句丽是秽貊族系的一支。
高句丽的王族,出自夫余,夫余是秽貊族系的另一个分支。
故史书称高句丽是“夫余别种”。
夫余活动在今吉林、长春及其周围地区,高句丽则主要分布在今浑江流域。
高句丽国的主体民族应是吉长地区的涉貊族系(夫余)和浑江的涉貊族系(高句丽)的后裔。
高句丽建国高句丽的始祖是朱蒙。
高句丽研究院研究成果及其特点

高句丽研究院研究成果及其特点耿铁华【摘要】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Gaogouli Research Institute has always insisted on the policy of learning and research, both acquiring achievements and training talents, taking the teachers of College of History and Geography (Department of History) as the basic research team, at the same time absorbing the research personnel in various departm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has yielded fruitful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Gaogouli history and archaeology, has published 35 books and over 360 papers.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Gaogouli Research Institute had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s, firstly, the research of Gaogouli history and archaeology is comprehensive, both academic works and academic papers all showed the trend of all-round research. Secondly, forming and sticking to the Gaogouli mainstream academic point of view in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Thirdly, based on the study of Gaogouli history and archaeology, developing new research field constantly, such as music, dance, sports, painting, calligraphy, sculpture and so on. Fourthly, the future orientation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Gaogouli Research Institute are new ideas, new perspectives, new materials, new methods, new viewpoints, and had achieved initial results. Fifthly, the rapid growth of new academic talents is the hope and future of Gaogouli Research Institute.%高句丽研究院成立20年来,一直坚持边学习、边研究,既出成果、又培养人才的办院方针,以历史与地理学院(历史系)的教师作为基本研究队伍,同时吸收校内各院系的研究人员参加调查研究,在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出版著作35部,发表论文360多篇。
走近真实的高句丽——读王希丹的《集安高句丽墓壁画的音乐考古学研究》

少读《乐府诗集》,知两汉间朝鲜民族有《箜篌引》之曲①。
霍里子高妻丽玉的故事,看似有名有姓,却让人一头雾水;读音乐史,知道隋、唐宫廷燕乐中均有《高丽伎》,史书言之凿凿。
高丽音乐究竟如何?却如雾里看花,不得要领。
历史上的高丽音乐,仅此而已。
王希丹的《集安高句丽墓壁画的音乐考古学研究》近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她的这篇博士学位论文,是以发现于吉林集安的高句丽壁画墓中的乐舞、乐器图像为研究对象、从中国古代音乐史视角所做的音乐考古学研究,让我们走近了一个真实的高句丽。
近来中国音乐史学会就未来学科的建设,召开了2次学术会议。
就其实效而论,似未切中时弊。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科,自叶伯和、顾梅羹起,直至集大成者杨荫浏先生,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传统以文献为基本史料、以“引经据典”为治史方法,这在前辈们是得心应手;就他们的古文献功底而言,我今后辈自难望项背。
故此,古代音乐史学科的发展,再着眼于前人对文献的疏遗来发掘新的史料,其难度可以想见。
也就是说,运用传统的研究方法,要使整个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科获得较大的、甚至突破性的改观,看似不甚现实。
而另一方面,中国现代考古学学科的收稿日期:2019-03-22作者简介:王子初,男,中国音乐史学会名誉会长,郑州大学音乐考古研究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郑州450000)。
①[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箜篌引》,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77-378页。
文章编号:1003-7721(2019)02-0153-05走近真实的高句丽——读王希丹的《集安高句丽墓壁画的音乐考古学研究》王子初摘要:王希丹的《集安高句丽墓壁画的音乐考古学研究》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文章简介该专著展现了针对所见吉林集安一带出土的公元4—7世纪,较为集中的高句丽7座壁画墓葬的相关内容进行考古研究的成果。
文章认为该书是集安高句丽墓壁画是高句丽考古、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文献,反映出高句丽墓葬文化的变迁,从日常生活、社会风俗到神明意识,多方面、多视角的展现着高句丽的社会生活,蕴藏着高句丽音乐的历史信息。
从“间岛问题”和“东北工程”看中韩(朝)领土争端(一)

体育NBA CBA足球F1 -> 虎扑体育论坛 -> 新·开放区-> 从“间岛问题”和“东北工程”看中韩(朝)领土争端(一)登录-> 注册-> 回复主题-> 发表主题独立韩秋(主题)2008-04-02 10:56目录一:中韩领土争端的由来及历史:1. 关于“间岛”;2. 关于“东北工程”;1) 什么是“东北工程”?2) 韩国国内:“历史研究?帝国主义!”3. 从高句丽到渤海国;1) 历史上的高句丽;2) 高句丽后的渤海国;4. 从“白头山定界碑”到“间岛协约”;二:近代领土争端----从金日成到李明博:1.金日成的野心;2.纷争再起:混淆是非的韩国史学界;3.潘基文走了,李明博来了;三:中韩其他领土及领海争端;1.东海争端---苏岩礁;2.黄海争端---石油之争;四:结束语一:中韩领土争端的历史由来:1. 什么是“间岛”?名词解释:间岛1.“在吉林和龙县东北光霁峪,前本名假江,为图们江北岸滩地,清初久列封禁,光绪十一年,始准韩民纳租越垦,设越垦局董其事,韩民利其土地膏沃,渐生觊觎,二十九年,韩官李范允行文越垦局,妄更其名为间岛,指为韩领,且带兵过江,经我军极力弹压,始退事后与定善后章程十二条,其第八条曰,古间岛即光霁峪假江地,向准钟城韩民租种,今循旧办理,是仍以间岛为吉属也,日俄战后,日人藉战胜余威,踵事扩张,指光霁峪以东为东间岛和龙峪一带为西间岛,诬为中韩未定之界,且牵及长白山穆碑,(穆碑者,康熙间乌拉总管穆克登查边所立,在图们鸭绿二江发源之分水岭,光绪初韩人意图侵界,潜移其碑于长白山麓,且混指图们豆满为二江,以图们江为豆满江,以海兰河为图们江,议久未决,)迭经往返交涉,至宣统元年缔间岛协约八条,争端始息,今自黄花松沟及英额岭以东、哈尔巴岭及老爷岭以南、戛牙河以西、豆满江以北,皆称之为间岛,以介于吉林朝鲜俄国之间,商业颇为发达,农亦盛,有天图铁路横贯之,市场以局子街、和龙峪、光霁峪、头道沟、东盛街、六道沟、百草沟等处为最盛。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史料价值评析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史料价值评析张芳【摘要】History of Three Kingdoms .Basic Annals of Gaogouli was the chief source and the basic historical data reappearing the former glory of Gaogouli regime, it has important historical value in the aspects of Gaogouli's politics, diplomacy, culture and archaeology. Based on three different attitudes of the academic circles, the paper carried on the classified analysis to its historical data, and obtained two conclusions, namely, treating its historical data earnestly which was inconformity with the Chinese official historical data,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uniqueness of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是再现高句丽政权昔日辉煌的蓝本和基础史料,它在高句丽政治、外交、文化以及考古方面的史料价值不容忽视。
在区分了学界对待《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的三种不同态度的基础上,对其史料进行分类分析,得出两方面的结论,即认真对待其史料与中国正史史料的不一致现象,重视《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史料的独特性,使它更好的为高句丽的历史研究服务。
高句丽_陌生的王朝

》》》》》》 厉声" “我们上中学时就从课本里知道了高句(gōu)丽,可对于我们来说,它始终只是个概念。
”这是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说实在的,如果不是因为工作,或许我也不会轻易来到这个与鸭绿江只有一水之隔的边陲小城——集安。
从另一方面而言, 如果不是因为包括将军坟在内的高句丽王陵、山城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个曾经称霸东北亚并持续7个世纪之久的民族的历史也不会重新引起世人的关注。
出于研究之需,我曾多次来到集安,也曾不止一次地站到将军坟前,慨叹它的苍凉与壮美,体味每一块石头、每一条斑痕的内涵。
“每一块石头都有故事。
”我相信。
"高句丽——陌生的王朝高句丽丸都山城东墙高句丽往事 走在集安市区的大街上,不时可见用铁栏杆围起来的残存的高句丽国内城城墙,它就隐藏在现代的居民楼中间,虽然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雄伟,但从呈方形的布局结构、六处城门遗址和宽10余米的护城壕,依然能够感受到以往的辉煌。
然而,如果说它就是高句丽都城的全部,那就错了,因为在集安市西北的丸都山上,在夏秋茂密的丛林中还保留着同样属于高句丽都城的丸都山城。
" 高句丽在长达705年的历史中曾几次迁都,但有确切记载的都城是从丸都开始的。
丸都城虽几经战火与修葺,但仍不断见于史料,可见这座山城在高句丽中后期的重要性。
" 丸都山城依半圆形的山峰而建,呈簸箕状,背依山峰,面向河谷盆地,通沟河从城南流过。
城墙大部分已经坍塌,唯东墙南段、西墙北段和北墙保存相对较好。
站在高台之上南望,河谷及集安市区一览无遗。
高句丽王平时居平原城,战时躲入山城,这是高句丽都城的一大特色。
" 城墙、山城、墓葬,无不是高句丽政权兴衰的见证,它向人们昭示着这儿曾经存在过一个持续了7个世纪的强大政权。
" 朱蒙建高句丽国所在卒本川,是在汉朝东北玄菟郡高句丽县属地之内,而高句丽国则奉汉朝正朔,所属齐民编户,户籍归高句丽县令掌管,其国地位大致相当于汉朝高句丽县辖下的“侯国”,这种郡、国并行的体制在汉代边疆地区十分普遍。
读《高句丽军队与战争研究》书后

摘
要: 通化 师 范学 院 高 句丽历 史与 文化 学科 组建 以来 , 高 句丽 史学研 究领 域 屡 有新 作 出版 。2 0 在 0 8年 3月 , 又
出版 了 学科组 成 员杨 秀祖 的 《 句丽 军队 与 战 争研 究 》 书 。该 书从 选题 研 究的视 角来 看 , 角新 颖 。 具 匠心 : 内 高 一 视 别 从
【】 2 金毓黻. 静晤室 日记【 . M】大连 : 辽沈书社 ,9 3 19 .
【】 毓 敲 . 北 通 史 【 . 言 . 春 :社 会 科 学 战 线 杂 志 社 , 3金 东 M】 引 长
18 . 9 1
【】 起龙. 8浦 史通通释・ 曲笔【 . M】上海 : 上海甫籍 出版社 ,9 8 17. 【】 9郑 樵. 通志 ・ 总序【 . M】北京 : 中华书局 ,9 7 18 .
【】 6 欧阳修 , 宋 【】 阳修 , 7欧 宋
华 书局 .9 5 17 .
祁. 新唐 书・ 渤海传【 . M】北京 : 中华书局 ,9 5 17 . 祁. 唐书 ・ 新 地理志引贾耽道里记I . M】 北京 : 中
张 中澍 , 承礼 , 校 . 津 : 津 古 籍 出 版 社 ,9 2 王 点 天 天 19 .
编 》 为案 头必 备之 作 ” , 视 体现 了极 高 的史学 价 值 ,
虽 然《 渤海 国志长 编》 不尽 符合 章学诚 对 于撰 述类 史
书 的要 求 , 经 过深 入 探究 , 以看 出《 海 国志 长 但 可 渤 编 则 于 近 方 近 智 之 中 , 有 圆 且 神 者 , 为 之裁 仍 以
御工 事 、 战法等 进行 了详细 分析 和论述 。可 以说 , 是
截止 目前 围绕 着 高句 丽军 事相 关 问题进 行 最全 面 、 系统探 讨 的重要论 著 。耿铁 华先生 在该 书的 《 中 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围 应为 今大同江中 下游地区, 治所朝鲜县即 古朝鲜首都王 俭城, 壤市一 今平 带。古 朝鲜族主要
武 帝时 的事。陈寿说: “ ’ 籍。所谓高 ‘
句丽 令, 即指高句丽县的县 令. 句丽县 ( 高 今辽宁永 陵镇南汉代 古城 ) 并非建于武 帝之时。 另 外, 范哗说“ 秽及沃沮、 句丽 , 本皆朝鲜之地.显然也是不符合历 史实际 的。此处之“ ‘ , , 秽’ 应指东 秽, 地处今 朝鲜江原道一带 , 是古代临屯郡 之辖 区。从古 文献给我们提 供的资料看, 东秽和东 沃沮并非古朝鲜之地, 只是在卫 氏朝鲜之时, 曾用武 力征 服过这一地 区, 但不久该地 又摆 脱了 卫氏朝鲜的控制 , 汉武帝 曾在该地设置苍海郡。即使在 苍海郡罢掉之后、 也没有什么迹象表o i l 该地 又重 归卫 氏朝鲜所属。从各种迹象表明, 卫氏朝鲜的本土应是乐浪地区( 浪夷之地)诸 古 ,
朝鲜的建立来看, 古朝鲜依然没有脱离中国人 的领导。有人将卫满说成 是秽s族而不是汉族, o
乃是毫无道理的。其实, 秽貂族也是中国古代的东北 民族, 周夭子 曾将燕、 、 西 毫 肃慎之地 宣布
为自己 北土”其中的 毫” 的“ , “ 亦即“ 、 , 的活动领域应西起今 发”“ 貂人 貂” 辽宁的医巫间山 东至 ,
是一部分殷遗同土著 良夷融合而成的。所谓“ 良夷”亦即乐浪夷, 。 其古称一直保 留到汉代。学 界有许多 人常将古朝鲜族理解 为秽貂族 系, 是毫无可靠根据 的。据笔 者考证 , 人的分布 区 貂 应在今清川江( 古称汗 水、 狈水、 沛水) 以北 , 其南是古朝鲜族的分布区①。由此可见, 小乐浪郡 中的民族仅“ 朝鲜蛮夷” 已。 而 并无“ 秽貉”“ 、句丽” 蛮夷。若说第二玄冤郡和大乐浪郡“ 皆朝鲜、 秽貉、 句丽蛮夷”还是 符合实际的。 , 应助是东汉末年的学者,汉志) 引他对“ ( 注 玄冤郡” 的解释, “ 口:故真番、 鲜胡国。这一 朝 ” 注释在( 史记・ 朝鲜列传》 隐中又改写成了“ 索 玄冤本真番国” 的形式, 本来含混 不清的说法演 使 变成一个明确的肯定判断。但是 这个判断是错误的。在学界有 人将应助的这 两条注语作 为 “ 真番在北 说” 的一个根据, 实在是以讹传讹。对此, 人已经进行了科学 的分析, 有 指出“玄冤 ( 郡) 故真番、 朝鲜胡国” 本来是含混不清 的, 思充其量也 只能解释为“ 其意 玄冤是朝鲜、 番一类 真 胡国”对考证历 史并无多少 价值。至于 改写后的“ , 玄冤本 真番 国” 一说, 更是 不能轻 易相信 了。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 ② 学界之“ 真番在北说” 是站 不住脚的。若 依此说了解历史 , 就会给 人一种错觉, 认为真番应 在今清川江乃至鸭绿江、 图们江之北, 氏朝鲜 已将其势 力或领域扩 卫 张到 了今中国的辽宁 、 、 吉林 黑龙江的部分地区, 这难道是可能 的吗?笔者在 自己的 一 些论文 和著作 中对此 曾作过详细的辨析③, 此不赘述。 范哗在( 后汉书 ・ 东夷传》 中有这样的记载:武帝 灭朝鲜, “ 以高句丽 为县 , 使属玄}. L赐鼓吹
丽 新 的 承 而 是 丽 继 者;高 丽 土 丰 应 辽 高 应 侵 高 是 罗 继 者 不 高句 的 承 原 句 领 的 权 属 朝, 丽 将 蚀的
句丽领土重新还给辽朝。遗憾 的是, 作为战争胜利者的辽朝, 为了换取高丽同宋朝断交并称 臣
(延边大学 师 范学院历 史系, 吉林 延育 13 0 302)
摘 要: 高句丽族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 高勺丽国是 中国古代地方割 据政权. 这种认识越来越 得到国 内更多学者的充分肯定。但是. 过去人 们的看法却不是如此 , 那种生张高 句丽是朝鲜古代 国家, 甚至将朝鲜半岛王氏高丽同高句丽混为一谈 的观点 , 中外学 界曾普遍存在。笔者认 为, 在 人 们之所 以有后一种见解. 当与古人的某些混乱记载 以及某些错误说法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关 系。 关键词 : 高句丽; 历史研究; 归属问题; 区 误 中图分类号 G 5.5 : 27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草编号 : 0220 (000.000 10 - 720 )102-7 0
国( 时可能不 叫“ 彼 朝鲜,, ) ’ 箕子之国的性质 同周夭子所封其他诸侯国并没有什 么本质的区别。
箕子到达朝鲜半岛之时, 该地尚 处在原始 社会阶段。古朝鲜为中国人所建, 怎说不属于中国?
其二, 从箕氏朝 鲜最高统治者的“ 治意识” 政 来看 , 古朝鲜也 同中国 紧密相连。他们巴传四十余 代, 依然保留着“ 尊周” 的政治意识, 自己看成是在 周天 子领导下的一个侯 国。其三, 卫氏 将 从
20 00年 I 月 第1 7卷 第 1期
1 b ;
出 高 句 /' 0 7 5 1 1
珊
学
刊
J . .0 0 . . 20
Vo , No. l1 7 I
i n 3r nl i " , n a or
走
火
JI 究
的 v 区 A
— 试 析古人在 高句丽归属 问题上的错误 说法
X 子敏 1 1
丽, 并将高句丽国王说成是王氏 高丽的“ 前王” 新五代史・ 。( 高丽传) 竟说唐末的 高丽王尚 姓 “ 高氏”将 , 王建说成是“ 丽大族 , 高 ”而不说是新罗大 族。 及至《 宋史》亦 后唐同 天成中, , 有“ 光、
其主高 氏累奉职贡” 之载, 且云“ 长兴中, 权知国事王建承高 氏之位”简直将王建说成是高 氏的 , 直接继承者了。《 辽史》 所记有关错 误, 主要集 中于《 地理志》其中所记许多同高句丽有关 系的 , 地名. 皆曰“ 高丽” 云云 . 未同王氏高丽 明显区分开来 。更有甚者. 竟将 东京辽阳府说成“ 本朝 鲜 之地”是箕子所封之处。这 一说法, , 显然对后来某些学者探 讨古朝鲜的领 域造成过某些不 良 影响。但是, 就辽朝的统治者来看, 对高句丽的归属还是有相当正确认识的。据( 高丽史 ・ 徐烈 传》 , 载 当公元 93年( 9 辽圣宗统和十一年, 高丽成宗十二年 ) 遣东京 留守萧逊宁进攻高丽时, 辽
朝鲜的清川江一带①。其四, 从古朝鲜的灭亡来看, 同中国古代史息息相关。卫满 曾与汉朝 也 约为外臣, 由于其不尊天子之命而闹“ 但 独立”以故汉武帝发兵 灭之, , 将其本 土与附属地直接 纳入中国的郡县. 如果将汉武帝征卫氏朝鲜看成是 中国 自己的家事, 也不是没有道理 的。 二、 中国史书误将高句丽同王氏高丽混为一谈 将高句丽看成是朝鲜的古代民族和国家, 了古人将高句丽本身的历史进行某些误解外, 除 还同王 氏高丽建立之后, 将其同高句丽混为一谈有莫大的关系。就中国正史来看 , 五代史》 自( 便将高氏高丽同王氏高丽混 为一谈了。( 旧五代史 ・ 高丽传》 幅虽短, 篇 但大半文字写 的是高句
曾 声明这次军事行动的 原因:大朝( “ 指辽朝) 奄有高句丽旧地, 既已 今尔国 侵夺疆界, 来 是以
讨。及高丽大臣徐烈前往契丹营 讲和时, ” 逊宁 又强 调说:汝国兴新罗地 , “ 高句丽之地 。 我所有 也, 汝侵蚀之 。 而 又与我连壤 而越海事宋, 故有今 日之师。但割地 以献 而修朝聘, 可无事 矣。 由 ” 此可见, 辽朝统 治者在高句丽归属问题上的立场和观点是很 明确的, 箫逊宁旗帜鲜明地指 出了 高丽侵夺原高句丽疆域的非法行为, 认为高丽是在原新罗的领土兴起 来的 国家。也就是说, 高
用偏义复词“ 秽貉( ” 貂) 来表达 。东沃沮只能说有秽貉蛮夷. m 但无“ 句丽”“ 、朝鲜” 蛮夷, 。在
班i生活的那个年代, l f 高句丽族 已经诞生 , 分布于第二玄冤郡境, 但第二玄冤郡辖 区之 内的 民 族并没有“ 鲜蛮夷” 朝 。而除了高句丽族之外, 还分布着尚未演变为高句丽族的高夷人和貂人, 后者应指古貂国( 今朝鲜慈江道) 的后裔及后来所说 的大水貂( 在今集安南境)小水貂( 、 在今浑 江下游地 区) 和梁貂( 今太子河上游) 。至于汉武帝所置 小乐浪郡, 乃取地 于卫 氏朝鲜 本土, 范
伎人。 ” 又说:i及沃沮、 .} . 句丽. 朝鲜之地。 本皆 ” 显然, 这些说法是受班固的影响肉出现的。实
际上,以高句丽为县, “ 使属 玄茎, 赐鼓吹伎 人” 之事同汉武帝 灭朝鲜并无关 涉。据班 固( 汉书 ・ 昭帝 纪} 作为高句丽县城的“ 载. 玄冤城” 乃是在元凤六年 ( 公元 前 7 年 ) 5 春于原辽 东郡 辖区筑 成的。据笔者考证, 第二玄冤郡 乃是汉四邯 合而为一置大乐浪郡 之后于元凤六年 或稍 后重置 的, 其地取之于原辽东郡 长城以外的辖 区: 应包括古高 夷、 辽东三 貂( 大水 貂、 水貂 、 小 梁貂) 以 及古貂国之地. 徙置 玄冤一 事与汉武帝 灭朝鲜并 无瓜葛④。关 于汉 政府赐高句丽鼓 吹伎 人的 事, 在成书早于( 后汉书) 一百余年的 ( 三国志・ 东夷传) 中亦有记载, 然而, 陈寿并没有 说那是汉
一 、 固和应助、 的混乱说法 班 范哗 关于高句丽的记载, 见子班固所著( 首 汉书》但是, , 班固在高句丽 归属 问题 上记载 得颇 为 混乱 。《 汉书・ 地理志)下简称 《 志) 所载乐浪 、 ( 汉 ) 玄冤二 郡乃是汉 昭帝始元五 年 ( 公元 前 8 2 年) 调整东北边郡以后的建置. 彼时的乐浪郡已包括了原汉 四郡的所有领域, 可称为大 乐浪郡 ( 武帝所置汉四郡之一的乐浪郡可称为小乐浪郡 )而玄冤郡则是B帝 所置之第二玄冤郡( ; i t 武帝 所置汉四郡之一的玄冤郡可称为第一玄冤郡) 。关于这一问题, 应是不容置疑 的。但是. 固 班 在《 汉志) 乐浪郡、 玄冤郡下却分别 自注曰“ 武帝元封三年( 公元前 18年 ) 、武帝元封 四年 0 开”“ 开”从而混淆了或者说偷换了小乐浪郡和大乐浪郡、 , 第一玄芡郡和第二玄冤郡这些概念, 并掩 盖了这两个边郡的沿革、 变迁的历史事实, 这种治史的作法无 异于“ 舟求剑” 与此 同时。 刻 。 班 固还有如下记载 :玄冤、 “ 乐浪, 武帝时置, 皆朝鲜 、 秽貉、 句丽蛮夷。武帝所置玄芡邵。 ” 应是取地 于朝鲜半 岛东北地区的东沃沮 , 并不包 括北 沃沮 , 位在今朝鲜的咸镜南道, 治所沃沮(汉志》 ( 写 作夫租) 即今之咸兴。东沃沮乃是沃沮族的一部分, 县。 应属古代秽系族群。秽, 在古 书中有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