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课程简介 -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课程简介 -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课程简介 -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课程简介

机械设计课程是高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我院《机械设计》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交通运输专业主要课程。同时该课程面向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的专科生。多年来,机械电子工程系将这门课程作为重点课程进行建设。

我系自2001年至今,先后办过本科、大专和中专以及高职各层次的学历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等机电类专业一直是我系的骨干专业。系内各级教学组织历来都十分重视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从事本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均能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对待工作,因而,机械零件及设计的教学在我系一直保持良好的教学质量。

在2001-2003年期间,机械零件及设计课程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沿袭老的课程体系,所配备的学时比较多,2003年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械零件及设计》课程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计算机绘图(Computer Graphics)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技术逐渐影响着世界工业的发展,也使传统的《机械零件及设计》课程受到强烈的冲击。旧的《机械零件及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已逐渐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的需求。因而,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技含量高的技术引入课堂不仅是急社会之需要,而且也是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从200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课题组以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要求,对机械零件及设计课程进行全面改革,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技术、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经过这些年的探索与实践,在边改革、边实践、边改进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本科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新课程体系。在课时被大幅压缩的情况下,如何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的改革。

1)改革教学内容。缩短了课堂有效教学时间,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对课程进行综合化与模块化改革。我们以机械零件及设计为主线,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精选串联,优化组合。

2)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们制作完成了机械零件及设计网络教学素材库。包括虚拟零件库、机构运动仿真、网上实训室、虚拟实验室、动态电子辅助教材、在线学习、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及学生作品展。这些素材使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成为可能。

3)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我系成立了专门的实验、实训中心机构,对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统一规划,建成了一个机械设计直观教学实验室,一个CAD/CAM实验基地,一个机械设计综合实验室。加强了本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教学环节,能满足学生进行本课程全方位、不同层次和能力培养的需要,购置了一套机电一体化柔性实训系统,克服了设计仅局限机构、零件和结构的设计,加强了系统设计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使原来从属于课程的验证性实验,改革为认知性、验证性和综合性的系列实验。

4)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我们摄制的工程案例,配合理论教学,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组织参观机械零件陈列室和各类机械设备陈列。

5)本课程的课程设计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设计的设计计算,利用自行研制的一套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系统,可以进行设计参数选优,标准件型号选择以及校核零件强度。课程设计的绘图部分,一些学生采用平面设计软件设计,一些学生采用Solidworks、ProE三维设计软件设计,大大提高了学生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非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在学习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以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知识,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机械设计基础能力训练。 三、课程目标 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2、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3、进行较为全面的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等的训练。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 后续课程:专业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毕业设计等。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杨可桢等主编.《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2、王昆等主编.《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 六、课程设计进度表 七、教学方法 本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堂讲解和设计过程的现场指导相结合,通过具体的设计对象和任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学习的机器设计以及机械零件设计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机械设计工作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备简单机械的设计能力。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本课程是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束后的一个综合训练环节。要结合具体的设计任务,掌握机器设计程序和通用零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要多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如标准、规范等),认真地进行机械设计工作基本技能的训练。 2、学生完成本课程须耗费的时间 为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投入全部精力到为期2周的课程设计中,达到具备简单机械的设计能力的目标。 3、学生的上课、讨论、计算说明书等方面的要求 认真听好设计指导课,做好笔记,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在设计过程中,主动与老师探讨问题;针对课程设计题,积极思考,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设计完成后,提交合格的设计图纸和课程设计说明书。 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任务书的要求,在指定课室集中时间独立完成;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完成的轴系基本参数计算步骤及结果、主要零件的设计与校核结

ui用户界面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UI用户界面设计 大作业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依依旅行系统前台应用及后台管理院别:信息与控制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 7宋依依 指导教师:孙丽云 成绩: 2015年 6 月 12 日 一、系统概述 1.1课程设计题目: 依依旅行系统前台及后台管理 1.2 课程设计运行环境: Java,MyEclipse6.5,Tomcat5.x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360安全浏览器7.1 1.3 课程设计实现技术: 基于HTML,CSS,JSP等技术的应用 二、依依旅行系统需求分析 2.1系统功能需求:

系统的功能需求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游客在不登录的情况下只可以进行相关旅行,车票,酒店信息的查询。(2)游客通过注册登录或者登录后,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景点的信息概况和预定景点票,酒店,车票(飞机票,火车票,或者租车)。 (3)游客登录后还可以进行各种订单的退订,个人信息的修改。 (4)系统管理员可以查看游客的预定请求和取消预定的请求。 (5)系统管理员可以对系统的数据库进行维护,例如增加、删除和修改景点信息,增加、删除工作人员帐户,增加和删除旅行用户。 三、依依旅行系统概要分析 3.1旅游系统模块介绍 满足以上需求的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1)旅游数据维护模块 基本数据维护模块提供了使用者录入、修改并维护基本数据的途径。例如对游客及导游及工作人员各项信息的更新和修改。 (2)旅游业务模块 基本业务模块主要用于实现游客查询景点信息和预定的管理,可以登陆系统预定景点游票和导游预定,工作人员可以处理预定信息和取消预定信息等操作。 (3)数据库管理模块 在系统中,所有景点信息以及工作人员和导游的帐户信息都要进行统一管理,景点的使用情况和预定情况也要进行详细的记录,要用统一的数据库平台进行管理。 (4)旅游信息查询模块 信息查询模块主要用于查询景点的信息和游客的预定信息。 下图所示表示了旅游开发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 3.2旅游数据维护模块 数据维护模块包括如下图所示的几个方面: (1)修改更新景点信息:系统管理员可以更新和修改景点信息。 (2)更新和修改信息:系统管理员可以更新和修改旅游景点和酒店出行,删除游客的信息。 (3)添加景点信息:系统管理员可以添加景点及景点信息。 (4)删除景点信息:系统管理员可以删除景点及景点信息。 3.3旅游业务模块 旅游业务模块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注册登陆后,更改个人信息 (2)查询信息:游客查询景点使用信息及景点概括信息。 (3)预定取消景点:游客预定景点票。 (4)酒店预订:游客可一根据情况预定酒店。 (5)出行方式: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出行方式。 3.4数据库管理模块 数据库模块包括一下一个方面: (1)游客信息管理:信息包括游客的姓名,电话号码,及联系方式等。(2)景点信息管理:景点信息包括景点的名称,代号,概况等。

(完整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标准.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2 《管理信息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必修课。其先修课程主要有《计算机文化基础》《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心理学》等, 均是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依托于这些课程的知识基础,培养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MIS 开发与管理技能,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后续课程是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储备,能够使这些后续环节顺利开展。本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衔接得当,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程要求学生了解 MIS 的最新发展,掌握其组织、管理与应用开发的方法、技术、过程与步骤,培养从事 MIS 开发、实施和维护工作的初步能力,重点培养利用 MIS 相关软件服务日常行政工作的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二课程主要任务 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 MIS 的发展和技术前沿, 掌握 MIS 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结构和功能, 全面掌握 MIS 的需求分析、设计开发、编码测试、验收运行和维护评价的整个生命周期,具备从事 MIS 开发、实施和维护工作的初步能力,能够熟练应用 MIS 相关软件如 Office 系列、 Visio 、 Zmaker 等完成日常行政工作;引导学生从管理、组织和技术等多个角度来认识信息系统,学会在不同环境下使信息系

统与业务战略、组织控制以及业务流程有效结合在一起,获得竞争优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面向企事业单位 MIS 各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课程设计思路 3 通过教师到企业实地调研和顶岗锻炼,了解 MRP 、 DSS 、 CRM 、 ERP 等的使用、维护流程,掌握企业对 MIS 相关岗位的素质和技能需求,共同探讨课程教学 及实训新途径,将专业培养目标及相 1 指:按照评估要求划分的 A 类、 B 类 |、 C 类课程。 2阐述课程的类型 (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能力课、专业核心能力课、专业拓展课、教学实践;必修课、选修课 ,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先修课程,后续课程 ,与相关课程、专业的关系。 3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等 关岗位要求融入课程建设的全过程。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将项目开发与管理的内涵和要求贯穿到各个项目中,设置和序化教学内容,通过引入实例、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演练,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改革作业模式,采取提交论文报告、设计软件作品、撰写软文文案等形式强化学生的 MIS 实际应用能力。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师从讲授者转换为指导者,为学生活动提供帮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研究获得知识与技能。最后, 要通过顶岗实习环节,使学生接触实际场景, 紧跟 MIS 技术前沿, 达到职业引导、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培养要求,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 MIS 的发展,掌握 MIS 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结构和功能,掌握 MIS 的组织、管理与应用开发的方法、技术、过程与步骤。 (二能力目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A 英文名称:The Fundamental of Machine Design 学分:7 学时:112 (其中实验学时20) 适用对象:四年制机械电子专业 一、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必修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3、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结合应用力学、机械理论和生产知识,解决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分析和设计问题,为学生进行机电产品的设计开发、技术创新、维修维护以及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经过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中问题的综合能力。本课程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侧重理论和技能两者并重、相互结合。所以本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常用机构的结构、特性,初步具备分析、选用常用机械机构的能力;掌握机械中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设计计算的工程方法;初步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获得实验技能的初步训练。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械传动和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选用的基本方法,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常用机械零件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并进而具备向新技术渗透和联接的接口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理论学时92+实验学时20) 第1讲绪论(3学时+0) 熟悉机器与机构,零件与构件的基本概念,了解本课程内容、性质和任务,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了解机械设计的内容、步骤及基本要求,熟悉零件的机械物理特性。

用户界面设计实验报告(中南民族大学)

《用户界面设计》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班级名称: 指导教师:李波 实验日期:

目录 Experiment 1: Evaluation Practices (1) Experiment 2: Design a graphic user interface (3) Experiment 3: Error Messages GUI (12) Experiment 4: Help Document (14)

Experiment 1: Evaluation Practices Use the blank provided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Answer the questions on a scale of 1 to 5, where 1 is a strong no, 5 is a strong yes, and 3 is neutral. If the question does not apply, use a 0.

Experiment 2: Design a graphic user interface Now, you can use the usability measurement to design a graphic user interface .First, you must select a system to finish sessions or tasks for users, so users’ requirements must be analyzed to define all functions you want to realize. Second, you must draw a graphic UI using the software tools, such as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or Visio, or others. All functions must be appeared in this GUI include a main interface and all assistant interfaces. Finally, you must explain why and how you design these GUIs according to the usability measurement and the EIGTH GOLDEN RULES. The document format is described as follow. You can finish this work by PPT or word. 1. The system requirement The system requirement is described here.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the aims and what the users want to do.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管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就连调查问卷也慢慢的脱离了纸质化。对于一个比较大的公司而言,对其客户进行调查问卷是很有必要进行的,而由于客户的分布广,进行纸质的调查问卷不仅浪费财力,还浪费了物力,因此网上调查就避开这一缺点。因此,我设计了一个网上调查问卷系统。这个系统的用户有两类,一类是经销商,一类是经销商的客户,客户通过网上填写问卷,经销商则对客户的问卷进行回收,统计,分析,以做出相应的出售方案。 The aims 1)用户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1)

2018年11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考前练习题 一、简答题 1.区分组织的技术和行为定义。 2.详细描述执行战略系统分析的主要因 3. 企业如何利用信息系统影响公司的战略?提供一个例子。 4. 原型法的优缺点是什么?描述原型法的步骤。给出至少2种原型可能是有用的情况。 5. 什么是外包?描述外包软件开发的优劣势。 6. 描述一个大公司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结构的要素。 7. 列出并描述IT基础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 8. 讨论决策支持系统中常用的四种模型类型。 9. 描述公司内部IT治理的作用。 10. 讨论产生道德问题的至少三个关键技术趋势。对每个影响道德的技术趋势给一个例子。 11. 解释为什么标准在信息技术中非常重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标准? 12. 列出至少三个导致数据冗余和不一致的情况。 二、论述题 1. 为什么知识工作者对数字化公司如此重要?他们的功能是什么?你觉得对公司的成功最关键的是哪些?为什么? 2 黑客和病毒是一个不断增加的问题,特别是在互联网上。一个公司,保护自己免受黑客和病毒攻击最重要的措施是什么?全保护可行吗?为什么? 3. 互联网如何使全球信息系统开发受益?所有的全球系统都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吗?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 区分组织的技术和行为定义。 解答: 组织的行为的定义是,它是一个权利,特权,义务,和责任的集合,通过矛盾和矛盾的解决微妙的进行协调。技术的定义认为,组织是一个实体,需要从环境中的吸取资源,通过处理这些资源,创造产品和服务。技术的观点认为,资本和劳动是可以互换的单位,这些单位可以根据组织意愿重新调整。而行为学观点认为,重新安排组织的一些方面,如信息系统,将对组织其他单位产生重要的后果和变化。 2. 详细描述执行战略系统分析的主要因素。 解答: 一个主要因素是该公司所在产业的结构。例如,在行业中的竞争力量是什么,竞争的基础是什么?变化的性质和方向是什么,以及产业如何使用IT。 第二个主要因素是确定公司和产业的价值链。例如,公司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使用了哪些最好实践,以及核心竞争力?产业供应链或客户群的变化,以及影响是什么?公司能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或价值网的受益吗?在价值链中哪些地方信息系统提供最大的价值。 考虑的第三个主要因素是公司的IT与企业战略和目标的一致。这些目标是否被正确地陈述或定义?产业是否根据公司的目标改进正确的业务流程和活动?是否使用了正确的度量来衡量进展? 3. 企业如何利用信息系统影响公司的战略?提供一个例子。 解答: 一个企业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与它实现企业战略和企业目标的能力相互依赖的。企业竞争和成功的能力越来越依赖于一个企业实施技术的能力。将来企业能做什么,就要看它的系统能做什么。例如,一个公司投资信息系统,使它能够创造新的产品或使其分销系统更加有效率,使公司成为低成本的生产者。 4. 原型法的优缺点是什么?描述原型法的步骤。给出至少2种原型可能是有用的情况。 解答: 当需求或设计解决方案不确定性时原型法是最有用的。由于原型鼓励用户参与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更容易产生满足用户要求的系统。工作原型系统可以非常快速和低成本地完成开发。 快速原型法可以重点关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必要的步骤。如果完成的原型许系统能很好地工作,管理层可能不知道还需要重新编程,重新设计,以及补充完整的文档,以建立一个全面的系统。在生产环境中,这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质量或大量的用户的问题。 原型法的步骤是:(1)确定用户的基本要求,(2)开发一个原型,(3)使用原型,(4)修改和增强原型。 在设计终端用户界面,或用户对他们的信息要求是什么没有明确的想法的情况下,原型法可能特别有用。 5. 什么是外包?描述外包软件开发的优劣势。 解答: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完整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本)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实践教学课程基本信息 实践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030403 周数: 4 周学分:4分 开设学期:第六学期类型:集中进行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二、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基本目的是: 1.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及其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机械设计训练,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从而巩固、加深和扩展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2.对学生在计算、绘图(装配图)、运用设计资料(包括手册、标准和规范等)等方面的能力训练; 3.学习和掌握通用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的设计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1.实习内容:设计带式运输机上的两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具体要求见课设计任务书)设计带式运输机上的两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具体要求见课设计任务书)2.每个学生应完成的设计要求: (1)装配图一张(A0号图) (2)零件图2张A2图纸。(传动零件、轴) (3)书写设计说明书一份,内容包括:拟定机械系统方案,进行机构运动和动力分析,选择电动机,进行传动装置运动动力学参数计算,传动零件设计,轴承寿命计算、轴(与齿轮配合处按弯扭合成强度计算)、键的强度校核,选择联轴器等,约6000-8000字。 四、实习地点与时间分配

五、实习组织方式及要求 1.组织方式:集中进行; 2.对教师职责的要求: (1)课程设计的进行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 (2)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3)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进度,及时答疑、督促检查; (4)严格对学生的考勤,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创新。 3.对学生的要求:每个学生都应该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并拟定设计计划,注意掌握进度,按时完成。设计分段进行,每一阶段的设计都要认真检查,没有原则错误时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段设计,以保证设计质量,循序完成设计任务。设计过程中要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反对照抄照搬或依赖教师。要求设计态度严肃认真,有错必改,反对敷衍塞责、容忍错误存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设计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在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等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 六、实践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一)考核方式:考查 (二)成绩评定: 总成绩构成:平时表现占30%+设计质量占50%+答辩占20% 平时成绩构成:以做课程设计时的表现为主要依据 七、实践课程参考书目 [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四版)陈秀宁施高义主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二版)龚溎义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陈立德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实验三图形用户界面设计(汽院含答案)

实验三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实验目的 1.掌握Java语言中GUI编程的基本方法 2.掌握Java语言中AWT组件的基本用法 3.掌握Java语言中Swing组件的基本用法 实验导读 1.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Graphics User Interface),用户和程序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 交互。 AWT(Abstract Windowing Toolkit),中文译为抽象窗口工具包,是Java提供的用来建立和设置Java的图形用户界面的基本工具。AWT由Java中的包提供,里面包含了许多可用来建立与平台无关的图形用户界面(GUI)的类,这些类又被称为组件(components)。 Swing是一个用于开发Java应用程序用户界面的开发工具包。它以抽象窗口工具包(AWT)为基础使跨平台应用程序可以使用任何可插拔的外观风格。Swing开发人员只用很少的代码就可以利用Swing丰富、灵活的功能和模块化组件来创建优雅的用户界面。 JDK写程序所有功能都是靠虚拟机去操作本地操作系统。比如window下,就是JDK 用windows API实现功能。而awt包中很多组件是组件自身去调用本地操作系统代码swing包中的组件采用的是调用本地虚拟机方法,由虚拟机再调用本地操作系统代码。意思就是中间多了一层,这样就加强了swing包的移植性,与本地关系不那强了。 图AWT常用组件继承关系图 Container为容器,是一个特殊的组件,该组件中可以通过add方法添加其他组件进来。 2.布局,容器中的组件的排放方式。常见的布局管理器: FlowLayout(流式布局管理器):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Panel默认的布局管理器。 BorderLayout(边界布局管理器):东,南,西,北,中。Frame默认的布局管理器。 GridLayout(网格布局管理器):规则的矩阵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类别:必修课 总学时/学分:48/2.5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学时:40/8 授课时间:二(3,4)、双周四(3,4)/1-16周授课地点:6D402 任课教师姓名:董敬然职称:工程师 所属院(系):机械学院 联系电话:Email: dash2012@https://www.360docs.net/doc/a812756964.html,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 1.课间,一对一,或与同学协商时间地点集中答疑; 2.针对作业中的问题,集中讲解。 二、课程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测试、系统实施等的理论,同时也针对系统规划、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等关键环节进行实操练习,培养学生在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方面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根据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特点,此课程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和特点;掌握系统分析的调查方法、资料分类与整理方法、业务流程的总结方法和系统流程图的分析方法、数据字典的编制方法、业务逻辑表达方法;掌握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包括功能结构图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信息流程图设计和处理流程图设计;掌握至少一种开发平台的特点和基本使用方法,并对其设计特点有一定了解,了解规范化的测试方法;了解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和相应的技术手段;了解软件开发的项目管理及其特点,了解微软项目开发框架MSF的应用;了解决策支持系统的原理和应用,了解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前景;了解至少一个主流技术的开发案例的所有细节和其运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全过程。能将客户的需求与当前的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系统规划;能根据客户的行业特点和系统需求进行详细的业务调查,也能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改进,并根据需求设计出新的数据流程图;能根据当前技术平台的特点进行系统设计,包括架构设计、界面设计、业务组件设计、数据库设计;能在现有技术平台上制定相应的测试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化中的技术综合应用案例,其根本要义就是将现实世界的人类活动抽象化、理性化、过程化并转换为一系列的信息流动、处理与存储。所以设计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最终是对设计者理性程度的考验,其中包括:系统规划的技术能力考量、系统调查的切入点与重点的设置、系统分析中信息的变迁与流程的改造、系统设计中架构的扩展与优化等。而在更深层次上也应意识到设计者本身对于信息和知识的接受程度对系统的设计带来的巨大影响,同时也看到这是一个完整的进化过程。因此保持开放的态度和开放知识与信息接纳并以理性予以归化才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终极手段。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管理信息系统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文化、数据库等。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李一军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4版。 2.参考书:《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第5版。 六、课程进度表 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学院:材料学院 班级: 学号: 设计者: 指导教师:姜勇 日期:2014年7月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1) 二.传动系统方案的拟定 (1) 三.电动机的选择 (1) 四.传动比的分配 (2) 五.传动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3) 六.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4) 七.减速器轴的设计 (8) 八.轴承的选择与校核 (15) 九.键的选择与校核 (17) 十.联轴器的选择 (19) 十一.减速器润滑方式,润滑剂及密封装置 (19) 十二.箱体结构的设计 (20) 十三.设计小结 (22) 十四.参考文献 (23)

设计与计算过程演示 结果 一、设计任务书 1、设计任务 设计带式输送机的传动系统,采用带传动和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软齿面、按照工作机 功率计算。 2、原始数据 输送带轴所需扭矩 τ=670Nm 输送带工作速度 ν=0.75m/s 输送带滚筒直径 d =330mm 减速器设计寿命为8年(两班制),大修期限四年。 3、工作条件 两班制工作,空载起动载荷平稳,常温下连续(单向)运转,工作环境多尘;三相交 流电源,电压为380/220V 。 二、传动系统方案的拟定 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方案如图所示: 1:V 带;2输送带;3:圆柱齿轮减速器;4:联轴器;5:电动机;6滚筒 带式输送机由电动机驱动。电动机5将动力传到带传动1,再由带传动传入一级减速器3, 再经联轴器4将动力传至输送机滚筒6,带动输送带2工作。传动系统中采用带传动及 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采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三、电动机的选择 按设计要求及工作条件选用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卧式封闭结构,电压380V 。 1、电动机的功率 根据已知条件由计算得知工作机所需有效效率 KW Fv P w 05.31000 75 .02/33.0670 1000=?== 设:η1—联轴器效率=0.99; η2—闭式圆柱齿轮传动效率=0.97 η3—V 带传动效率=0.96 η4—对轴承效率=0.99 KW P w 05.3=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代码:INDE2009 英文名称: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2.5学分/54学时 开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先修课程:数据库、管理学基础、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高级程序设计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窦云霞 大纲执笔人:窦云霞大纲审核人:杨宏兵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学科交叉性的课程,也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信息管理是最重要的管理内容,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信息是宝贵的资源、无形的财富、决策的基础,是本课程的核心概念。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涉及到管理思想、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人文环境,是本课程依赖的环境与背景。 教学目标:了解MIS的功能和作用;掌握MIS开发要点;熟知MIS结构;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数据搜集、加工和使用的知识,获得管理和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重点了解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知道如何根据管理任务向信息系统开发人员提出设计要求,并配合他们建立信息系统,为管理决策服务。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 ;难点内容:?) 1、信息系统概述(6学时) 1.1信息化与管理 1.2系统与信息系统 1.3管理信息系统 1.4管理信息系统与现代管理方法 1.5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6组织与信息系统; 1.7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 1.8信息系统应用中的管理挑战 1.9企业信息系统管理部门的建立

实验6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实验6. 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图形对象属性的基本操作; 2. 掌握菜单及对话框设计、建立控件对象的方法。 二、 实验环境 1. 计算机; 2. Matlab 软件。 三、 实验说明 1. 正确操作,认真观察; 2. 实验学时:2学时; 3. 学会使用help ; 4. 保存整理实验结果,提交实验报告。 四、 实验内容 1.设计如教材P374 图1所示的菜单,并在此基础上增加选项:可以改变曲线的颜色、线型;可以改变窗口背景颜色。 2.(选做)采用图形用户界面,从键盘输入参数a 、b 、n 的值,考察参数对极坐标曲线)cos(θρn b a +=的影响。 五、 实验程序及结果 程序如下: screen=get(0,'ScreenSize'); W=screen(3);H=screen(4); figure('Color',[1,1,1],'Position',[*H,*H,*W,*W],... 'Name','图形演示系统','NumberTitle','off','MenuBar','none'); %定义Plot 菜单项 hplot=uimenu(gcf,'Label','&Plot'); uimenu(hplot,'Label','Sine Wave','Call',... ['t=-pi:pi/20:pi;','y=plot(t,sin(t));']); uimenu(hplot,'Label','Cosine Wave','Call',... ['t=-pi:pi/20:pi;','y=plot(t,cos(t));']); hcor=uimenu(hplot,'Label','&Color','Separator','on'); uimenu(hcor,'Label','&Red','Call','set(y,''Color'',''r'');'); uimenu(hcor,'Label','&Blue','Call','set(y,''Color'',''b'');'); uimenu(hcor,'Label','&Yellow','Call','set(y,''Color'',''y'');'); uimenu(hcor,'Label','&Green','Call','set(y,''Color'',''g'');');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库_齿轮机构

第4章齿轮机构 习题与参考答案 一、复习思考题 1.要使一对齿轮的瞬时传动比保持不变,其齿廓应符合什么条件? 2.渐开线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哪些重要性质?试根据渐开线性质来解释以下结论:(1)渐开线齿轮传动的啮合线是一条直线; (2)渐开线齿廓传动时,其瞬时传动比保持不变; (3)渐开线齿条的齿廓是直线; (4)齿条刀具超过N1点的直线刀刃不能范成渐开线齿廓; (5)一对互相啮合的标准齿轮,小齿轮齿根齿厚比大齿轮齿根厚度小。 3.节圆和分度圆有何区别?压力角和啮合角有何区别,在什么条件下节圆与分度圆重合以及啮合角与分度圆压力角相等。 4.什么是渐开线齿轮传动的可分性?如令一对标准齿轮的中心距略大于标准中心距,能不能传动?有什么不良影响? 5.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什么?满足正确啮合条件的一对齿轮是否一定能连续传动? 6.何谓理论啮合线段和实际啮合线段?何谓重合度?重合度等于1和小于1各会出现什么情况?重合度等于2表示什么意义? 7.何谓根切想象?什么条件下会发生根切现象?根切的齿轮有什么缺点?根切与齿数有什么关系?正常齿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不根切的最少齿数是多少? 8.何谓变位齿轮?为什么要使用变位齿轮?移距系数的正负是怎样规定的?正移距的变位齿轮其分度圆齿厚是增大还是减小? 9.试述一对斜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与直齿轮比较,斜齿轮传动有哪些优缺点? 10.斜齿轮和圆锥齿轮的当量齿数各有何用处?当量齿数是否一定是整数? 11.什么叫标准齿轮?什么叫标准安装?什么叫标准中心距? 12.渐开线齿轮的齿廓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一对互相啮合的渐开线齿轮,若其齿数不同,齿轮渐开线形状有什么不同?若模数不同,但分度圆及压力角相同,齿廓的渐开线形状是否相同?若模数、齿数不变,而改变压力角,则齿廓渐开线的形状是否相同?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标准论述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及特点 《管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和经济管理专业(专升本)的必修课,是涉及多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综合性专业应用课程。 本课程属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综合运用管理学原理、运筹学、数据结构、数据库、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网络等先导课程的知识,是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与其他业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1.本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的 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任务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与工具以及其他类型的信息系统等,同时使学生把前修课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开发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 2. 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学; (3)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步骤、基本技术与方法; (4)初步掌握应用系统开发的方法,能够编写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主要文档; (5)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新技术和新进展。 3.教学要求的层次 各章教学的具体要求在后面列出的课程教学内容中给出,教学要求的层次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了解即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理解是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 4.教学方法、教学形式 本课程从内容与要求上分为基础概念、开发方法学、开发技术和开发实践培养四个层次,课程教学应该根据不同内容层次的特点和要求,采用概念、实例分析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并且注意引导学生紧跟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形势,学习新的技术,提高开发应用系统的实际能力; 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活动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所构成。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辅以上机实验、作业练习、专业实训、案例展示、课程设计、专题讲座、课外自学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教学目的、重难点以及所要达到的效果。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模块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机类、近机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的基本原理和通用零、部件设计的基本方法等内容。 2、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这方面的分析、应用、设计能力,并通过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先修课程模块 数学、力学、机械制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2)、学习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 1)、具有对机构分析设计和零件计算问题的运算、制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2)、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技能,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 3)、具有通过实验和观察去识别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 四、课时分配

五、教学方式 1、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多样化,除了常规课堂授课外,尽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技术、模型演示、实物演示等。 2、课堂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多介绍实际应用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课堂提问、课外作业、实践操作等环节巩固所学知识。 3、在大纲中规定的未能在计划课时内完成的有关章节,可以指定学生自学。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一学年结束课,综合评定总成绩: 1、考试方式:理论参加院统一考试; 2、考核办法:理论测试采用闭卷考试,占60%,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20%; 七、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1、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阐述机构和机器的概念和组成,介绍本课程的性质和研究对象以及学习本课程的方法。要求学生理解机构和机器的概念,了解机器的组成。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学习方法。 2、教学内容 机器及其组成;本课程的性质和研究对象;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第一章机械设计基础概论 1、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以及其在培养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全局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从而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2)使学生对机械原理和设计(Mechanisms & machine theory and design)学科(discipline)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并了解本学科的重要性在课程结构中的重要性。 (3)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步骤。 (4)了解机械的组成和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计算准则。 (5)掌握载荷荷应力的分类以及在交变应力作用下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机械的组成和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计算准则。 (2)掌握载荷荷应力的分类以及在交变应力作用下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和自由度 1、教学目的与要求

围棋对弈界面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理学院光信息专业2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围棋对弈界面设计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2016年6月27 日起至2017 年 7月1 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 8-605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本课程设计的目的 (1)使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工作流程; (2)巩固JAVA程序设计课程所学的内容; (3)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以及合作的精神; (4)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高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 掌握Frame,Panel等容器的使用 [2] 掌握AWT图形绘制的常用方法。 [3] 掌握java的事件监听机制,理解相关角色及相互关系。 [4] 熟悉按钮和鼠标事件的处理。

[5] 完成类围棋对弈界面设计。界面参考如图1所示。 [6] 功能至少包含: a)能用颜色选择对话框改变棋盘背景颜色; b)实现黑白棋子轮流落子; c)显示游标即游标轨迹擦除; d)显示下棋所用时间。 学生需分析课程设计任务,进行系统需求分析;并对系统进行总体设计, 分解系统功能模块;实现各功能模块代码,进而组装各模块,并测试、完善系统。 图 1 围棋对弈界面

2)创新要求: 实现更复杂的界面控制,提供更多的围棋对弈功能等,并提高系统的容错能 力,完善系统功能,进行代码优化。 3)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要求表述简明,图表准确。 报告按如下内容和顺序用A4纸进行打印并装订成册。 (1)封面 采用统一的课程设计封面,并按要求填写好封面要求的个人信息。 (2)设计任务书 (3)评阅书 (4)目录 (5)正文 (6)主要参考文献 4)答辩及评分标准: (1)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程序的可读性较好,并调试正确,50分; (2)能正确回答设计中老师所提问题,可增加10分; (3)课程设计报告书写规范整齐,可增加20分; (4)心得体会认真总结,可增加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