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电路中的谐振电子教案

电工学电路中的谐振电子教案
电工学电路中的谐振电子教案

教案首页第()次课授课时间(30分钟)

授课内容

由相量图可知:当电容电压和电感电压相等时,由于它们方向相反,电路中的总电压就等于电阻上的电压,总电压与总电流的相位相同,电路呈现电阻性,发生串联谐振。

C L U U =

两边同时除以电流可得:

(二)串联谐振的特点

1. L 和C 串联部分相当于短路;

2. U L 和U C 将远远大于U 和U R ,串联谐振又称为电压谐振。

重点:相量图的画法。

I

U R U L U C

=U

1

=谐振条件:ωn

C

ωn L X L = X C ?

=谐振频率:?

1LC

n

=ωLC

f n π21

例1、串联谐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对MOA 避雷器作的高压实验——几十万伏工频电压

例2、下图为收音机的接收电路,各地电台所发射的无线电电波在天

线线圈中分别产生各自频率的微弱的感应电动势 e 1 、e 2 、e 3 、…调节可变电容器,使某一频率的信号发生串联谐振,从而使该频率的电台信号在输出端产生较大的输出电压,以起到选择收听该电台广播的目的。

三、并联谐振

(一) 谐振的条件及谐振频率

由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电阻、电容和电感两端的电压与电源总电压的大小是相等的,而电压、电流又都是相量,所以先画出并联交流电路的相量图。我们以电压为参考相量:

扩展:收音

机旋可调电容,波就电感,调节电容、电感

的大小,满足件,就可以

接的目,串联谐振有率的作用。

e R

C

1e 2e 3u o

+

-+ -+ --

+

I C

教案尾頁

第三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1

第三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一、填空题: 1. 一阶RC 动态电路的时间常数τ=___RC____,一阶RL 动态电路的时间常数τ=__L/R______。 2. 一阶RL 电路的时间常数越__大/小 _ (选择大或小),则电路的暂态过程进行的越快 慢/快 (选择快或慢)。。 3. 在电路的暂态过程中,电路的时间常数τ愈大,则电压和电流的增长或衰减就 慢 。 4. 根据换路定律,(0)(0)c c u u +-=,()+0L i =()0L i — 5. 产生暂态过程的的两个条件为 电路要有储能元件 和 电路要换路 。 6. 换路前若储能元件未储能,则换路瞬间电感元件可看为 开路 ,电容元件可看为 短路 ;若储能元件已储能,则换路瞬间电感元件可用 恒流源 代替,电容元件可用 恒压源 代替。 7. 电容元件的电压与电流在关联参考方向下,其二者的关系式为1 u idt C = ?;电感元件的电压与电流在关联参考方向下,其二者的关系式为di u L dt =。 8. 微分电路把矩形脉冲变换为 尖脉冲 ,积分电路把矩形脉冲变换为 锯齿波 。 9.下图所示电路中,设电容的初始电压(0)10C u V -=-,试求开关由位置1打到位置2后电容电压上升到90 V 所需要的时间为 4.8*10-3 秒。 F μ100 10. 下图所示电路中,V U u C 40)0(0_==,开关S 闭合后需 0.693**10-3

秒时间C u 才能增长到80V ? + U C - 11. 下图所示电路在换路前处于稳定状态,在0t =时将开关断开,此时电路的时间常数τ为 (R 1 +R 2 )C 。 U 12. 下图所示电路开关S 闭合前电路已处于稳态,试问闭合开关的瞬间, )0(+L U 为 100V 。 1A i L 13. 下图所示电路开关S 闭合已久,t=0时将开关断开,则i L (0-)= 4A ,u C (0+)= 16V ,i C (0+)= 0 。 u c 14.下图所示电路,当t=0时将开关闭合,则该电路的时间常数为 0.05S 。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

教学内容注意点配时提问:试想如果没有电,生活将会怎样? 导入新课: 电工学是非电专业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电 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为升学以及后续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1、电工学课程研究的对象————“电” 2、电工学课程的发展 3、电能的优越性 (1)便于转换 (2)便于输送 (3)便于控制 第1章直流电路 电路:电流流通的路径。 直流电路:由直流电源供电的电路。 §1.1电路及主要基本物理量 一、电路的组成及作用 电路就是电流通过的闭合路径,它是由各种电气器件按一定方式用导 线连接组成的总体。电路的结构形式和所能完成的任务是多种多样的,从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用电设备到工、农业生产中用到的各种生产机械的电器 控制部分及计算机、各种测试仪表等,从广义说,都是电路。最简单的电 路如图所示的手电筒电路。 1、组成:电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电源是供应电能的设备。在发电厂内将化学能或机械能等非 电能转换为电能,如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 (2)负载是使用电能的设备,又称用电器。作用是将电能转换成 其它形式的能量,如电灯、电炉、扬声器、电动机等。 (3)中间环节用于连接电源和负载。起传输和分配电能或对电信 电路三 部分组 成 5 5 10

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恒定电流,也称为直流电流,用I 表示。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交变电流,简称交流电流,用i 表示。 电流的单位为A (安[培]),还有kA (千安)、mA (毫安)、μA (微安)等。 31kA 10A = 361A 10mA 10A μ== 3、电流的方向 (1)实际方向 习惯上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或负电荷移动的反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 (2)参考方向:可以任意选取 在分析电路时,常常要知道电流的方向,但有时电路中电流的实际方向难于判断,此时常可任意选定某一方向作为电流的“参考方向(也称正方向)”。 所选的参考方向不一定与实际方向一致。 当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其参考方向一致时,则电流为正值;反之,当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其参考方向相反时,则电流为负值,如图所示。 I I 实际方向实际方向 参考方向参考方向 a a b b a )0I > b )0I < 4、电流的表示方法 (1)箭头:→ (2)双下标:ab I 5、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安培表)来测量。测量时注意: (1)交、直流电流用不同表测量。 (2)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 参考方向选取 20

电气14级四个班级虚拟仪器课程设计题目2015秋季2016.1.18-22

12级《虚拟仪器》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及任务 学生按分组组别从以下对应题目号中选择一题进行设计。 1.粮仓管理系统设计(利用labVIEW)(3-4人) 1)一个粮仓系统有五个独立的粮仓,假设粮仓中各有一个控制节点,用来测量其内部温度及湿度,并有两个执行机构,分别用于打开通气窗口及打开风扇。 2)假设五个粮仓的数据都汇聚在一个集中节点,该节点将数据传至上位监控计算机(串行口)。(数据协议自定,要将五个节点区分开) 3)设计一个监控界面,用于实时监控五个粮仓的实时数据。并保留每天的数据。可以按日期及指定的粮仓来查询数据,并显示历史曲线。 4)用户可以设置报警线,当温度超过报警线时,要求下传数据,启动相应的执行机构。 并在控制面板中有所显示。 5)要求用实际串口完成。(可以在另一个电脑上用串口调试助手,模拟集中节点) 2.利用声卡的数据采集与输出(LabVIEW)(3-4人) 1)通过话筒,利用声卡采集一段声音 2)显示该段声音的频率分析,分析特点,并存储起来。 3)试着根据存储的声音特色,区别不同的人。 4)存储不同的声音,利用声卡实现回放。 3.虚拟仪器的网络控制(3-4人) 1)设计一个程序控制8个外设小灯的点亮方式,要求两种方式A:每个小灯间隔时间T,依次亮,时间T可调,并循环。B:先1.3.5.7.9亮隔时间T,2.4.6.8.10亮,并循环,T 可调。 2)要求主面板与硬件的8个小灯同步。 3)通过网络在另一台计算机上控制此程序的运行(利用LabVIEW的DateSocket技术) 4.基于NI数据采集卡的虚拟示波器(3-4人) 1):波形来自外来的信号发生器(可以外接,也可以仿真) 2:通过采集此信号(波形采集) 3):主界面要求为一个典型的示波器界面,各个调节按钮的功能应该均具备。 4):要求显示波形的特征量。 5:)存储并回放波形。 5.动态分析仪(3-4人) 1):设计一个典型系统的动态响应的过度过程的分析仪。 2):输入为:单位阶跃、单位斜坡、单位加速度、脉冲输入、正弦。 3):系统为典型的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相关参数可调 4):当用户在主界面输入不同的输入及系统时,要求输出其动态响应的时域及频域分析。 5):如果在上述系统中加入延时环节(延时时间可调),对应的动态响应应如何? 6.基于NI数据采集卡的虚拟信号放生器(3-4人)

电工学电路中的谐振电子教案

教案首页第()次课授课时间(30分钟)

授课内容

由相量图可知:当电容电压和电感电压相等时,由于它们方向相反,电路中的总电压就等于电阻上的电压,总电压与总电流的相位相同,电路呈现电阻性,发生串联谐振。 C L U U = 两边同时除以电流可得: (二)串联谐振的特点 1. L 和C 串联部分相当于短路; 2. U L 和U C 将远远大于U 和U R ,串联谐振又称为电压谐振。 I U R U L U C =U 1 =谐振条件:ωn C ωn L X L = X C ? =谐振频率:? 1LC n =ωLC f n π21

例1、串联谐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对MOA 避雷器作的高压实验——几十万伏工频电压 例2、下图为收音机的接收电路,各地电台所发射的无线电电波在天 线线圈中分别产生各自频率的微弱的感应电动势 e 1 、e 2 、e 3 、…调节可变电容器,使某一频率的信号发生串联谐振,从而使该频率的电台信号在输出端产生较大的输出电压,以起到选择收听该电台广播的目的。 三、并联谐振 (一) 谐振的条件及谐振频率 由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电阻、电容和电感两端的电压与电源总电压的大小是相等的,而电压、电流又都是相量,所以先画出并联交流电路的相量图。我们以电压为参考相量: e R L C 1e 2e 3u o + -+ -+ -- +

由相量图可知:当电容电流和电感电流相等时,由于它们方向相反, 电路中的总电流就等于电阻上的电流,总电压与总电流的相位相同,电路呈现电阻性,发生并联谐振。 C L I I = 由于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可得: I L I C I R I ++= U I C I L I R = I 谐振条件:ωn C 1 ωn L =X L = X C ? 1 谐振频率:? LC n 1=ωLC f n π2=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1.课程中文名称: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 2.课程代码: 3.课程类别:实践教学环节 4.课程性质:必修课 5.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6.电子技术课程理论课总学时:256总学分:16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学时:3周课程设计学分:3 7.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类各专业 8.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PCB电路设计一、课程设计简介 实验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是大学阶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三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是着眼于实验验证课程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初步实验技能;毕业设计是针对本专业的要求所进行的全面的综合训练;而课程设计则是针对某几门课程构成的课程群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课程群中所学到的理论学以致用,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实践环节,它包括设计方案的选择、设计方案的论证、方案的电路原理图设计、印制板电路(即PCB)设计、元器件的选型、元器件在PCB板上的安装与焊接,电路的调试,撰写设计报告等实践内容。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是以学生自学为主,实践操作为主,教师的讲授、指导、讨论和研究相结合为辅的方式进行,着重就设计题目的要求对设计思路、设计方案的形成、电路调试和参数测量等展开讨论。 由指导教师下达设计任务书(学生自选题目需要通过指导教师和教研室共同审核批准),讲解示范的案例,指导学生各自对自己考虑到的多种可行的设计方案进行

比较,选择其中的最佳方案并进行论证,制作出满足设计要求的电子产品,撰写设计报告。需要注意是,设计方案的原理图须经Proteus软件仿真确信无误后,才能进行印刷电路图的制作,硬件电路的制作,以避免造成覆铜板、元器件等材料的浪费。电路系统经反复调试,完全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后,再完善设计报告。设计的整个过程在创新实验室或电子工艺实验室中完成。 二、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1、通过课程设计巩固、深化和扩展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提升从事工程设计的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工程设计思想,掌握工程设计的思路、内容、步骤和方法。使学生能根据设计要求和性能参数,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分析类似电路的性能,并通过设计、安装、焊接、调试等实践过程,使电子产品达到设计任务书中要求的性能指标的能力。 3、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课程设计的着眼点是让学生开始从理论学习的轨道上逐渐转向实际运用,从已学过的定性分析、定量计算的方法,逐步掌握工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了解工程设计的程序和实施方法;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可以给毕业设计提供坚实的铺垫。 4、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协调工作能力。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为今后从事技术工作撰写科技报告和技术文件打下基础。 5、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其基本工程素质。 基本要求: 1、能够根据设计任务和指标要求,综合运用电路分析、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独立完成一个设计课题的工程设计能力。 2、会根据课题需要选择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等有关文献资料。能独立思考、深入钻研课程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培养自己分析问韪、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工学I电子教案

教案 系部:自动化 课程:电工技术 班级: 教师:

教案 授课题目 章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授课时间 节 1.1 电路与电路模型;1.2电压、电流及参考方向;检查签字授课时数 2 授课方法讲授 教学目标掌握: 1、理解电流产生及条件、电压的物理意义2.掌握电流、电压、电位的参考方向及简单计算 了解: 1、理解理想元件和电路模型的概念 2、了解电路组成、电路三种状态及特点 3、了解电路的实际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点1、电路及各部分的作用 2、电流形成条件、电流和电压以及功率的计算 3、电流、电压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关系与判断 教学难点1、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2、电位的计算方法 3、功率的计算以及元件吸收与释放电能的判断 教学内容、方法及过程附记 一、实际电路 1、电路 电路是电流流通的路径,由一些电气器件和设备按一定方式连接而成。复杂的电路是网状,又称网络。电路和网络两个术语是相通的。 2、电路的功能 (1)实现能量的传输与转换; (2)实现信号的处理与传递。 3、电路最基本的组成 (1)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设备, 如:发电机、信号源等; (2)负载:是指用电设备,如: 电灯、空调、冰箱等; (3)中间环节:作电源和负载的 连接,如:开关、导线等。参考教法: 作为新设课程应让学生对学生对学科有初步认识。 从生活、学习、国防及科技等方面加以说明。

二、理想电路元件、电路模型 1、理想电路元件 理想电路元件是对实际电路器件的电磁属性进行科学抽象后得到。 (1)电阻元件:是一种只表示消耗电能的理想元件,表示符号:R 单位:欧姆? (2)电容元件:是一种只表示储存电场能量的理想元件,表示符号:C 单位:法拉F (3)电感元件:是一种只表示储存磁场能量的理想元件,表示符号:L 2、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1)实际电路由实际电路器件构成的电路。 (2)电路模型由理想电路器件近似模拟实际电路器件构成的电路 三、电流及电流的参考方向 1、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电荷量称为电流。即: dq i dt = 2、电流的单位:安培(A)336 110110110 kA A mA A A A μ -- === ,, 3、电流的实际方向:规定为正电荷运动的方向 4、电流的参考方向:任选 (1)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同时,电流取正值。 (2)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时,电流取负值。 二、电压、电位及电压的参考方向 1、电压:a,b两点间的电压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由a点移动到b点所做 的功dA。即 ab dA u dq = 2、电压的单位:伏(V) 1kV=103V 1mV=10-3V 3、电位:某点相对于参考点的电压称为该点的电位。(1)参考点:任意选取,参考 点电位为零. (2)工程上选择大地,设备外壳或接地点为参考点. 简要说明电路 中电流既表示 电流现象又表 示衡量电流强 弱的物理量

用结点电压法求解含源网络-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设计

用结点电压法求解含源网络 周全(5030309773) 结点电压法是一种运用范围较广的分析方法,用结点电压法分析含源网络时需要注意的是: 1.列方程前,应把实际电压源模型等效变换为实际电流模型; 2.理想电压源去路中的电流不能忽略 3.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的元件应看成短路; 4.将受控源按独立源处理,并用结点电压表示其控制量 一、常规题: 例:列出图中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 解:取与理想电压源去路所连的两个结点之一的①为参考结点,这时结点②的 电压=1V ,可作为已知量,因此不必列写结点②的结点电压方程,对结点③,④的结点电压方程为: 2322341(11)330.5111(11)30.50.20.51n n n n n n u u u u u u ?+++=+??++++=???????? 2?4 补充方程 2n u u =? 把 u 2=1V 和 u 2=-u n4 代入方程组,整理即得 3434293 n n n n u u u u +=???+=??

二、用结点电压分析法求解电路时碰到的非常规情况: 用结点电压分析法求解的常规情况很多书上都有相应的题目,但我在做题时发现了一道用节点电压法解。 例:用结点电压法求解图示电路u 和u 3 解:选结点③为参考结点,对①,②列方程 121211(21)2(11)5n n n n n u u u u u u +?=???++=??=? 1u 0 整理以上方程可得 12123262n n n n u u u u ?=???+=? 可以看出,该方程无解,此题说明,当电路中含有受控源时,有可能解不存在,而对一个实际的物理系统来说,解应该是存在的,这道题当时做时很容易想为什么解不出,却没想到这题模型本来就是不合实际电路的,而答案正是要我们发现这一点,所以我觉得这道题还是很巧妙的。

用矩阵方法使网孔分析法通解-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设计

用矩阵方法使网孔分析法通解 黄明康 5030309754 F0303025 在网络电路的学习中,我们一般使用结点分析法与网孔分析法。我们知道他们有各自的用途,但其实如果使用得当,只用其中的一个方法就可以解所有目前已经可解得网络电路。而在我看来这得当的使用就是巧妙运用数学。之所以如此,我认为是因为结点分析法的基础KCL与网孔分析法的基础KVL是相容的,即可以用结点分析法的地方就可以用网孔分析法解题。 先来看个例子,从网孔分析法说起,如图(1)所示,是一个非常适合用结点分析法与网孔分析法解题的网络。 正如上课时所做的,我们用网孔分析法解之,以im1、im2、im3为支路电流列出回路的矩阵方程,方程如式(2)。

最左边的矩阵是各回路的电阻矩阵,解出此方程,再根据VCR就能得出整个网路电路的各个参数。由于篇幅所限,也由于这已是大家皆知的常规方法,对于为何使用这种方法及其可用性、使用方法等在此不再冗述。 而我关心的是,这种方法是在这么一个可以说是完美的电路网络中运用的,所以一旦电路中的某个器件变了,可能使这种方法不可用。而其实上课时已经提出了这种问题,也给出了改进了的解题方法——运用网路电路的一些性质化解电路成可用网孔分析法的电路。 但这种方法在解题中会使不熟练的我不经意中掉入“陷阱”。我更愿意用以下的方法用数学解题,这样可以使我们不必太过计较概念。 对于我的方法,也请先看一个例子,如图(3): 这样,这个电路就不能单纯的运用网孔分析法了。那么按之前所述,运用网路电路的一些性质化解电路成可用网孔分析法的电路,然后解之,正如图(4)

a 和图(4) b 中所示过程。 然后得出电阻网络矩阵方程,解出所要的量。 对于以上的例题,也有所谓的虚网孔电流法如式(5): 其实,虚网孔电流法仅仅只是根据我们在网孔分析法的引出中得出的规律重新又列出了简单的方程组,这跟我们最初想要使用结点分析法和网孔分析法的初衷不符,初衷是按给出的网络电路图直接写出矩阵方程。这样就使我们可以更好的应对复杂的网络。 当然,也正是虚网孔电流法使我想起了网孔分析法的一般矩阵解法。仍就看图(3):

电工技术--第三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电工技术--第三章电路的暂态分析

第三章电路的暂态分析 一、内容提要 本章首先阐述了电路瞬变过程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指出了研究电路瞬变过程的目的和意义。其次介绍换路定律及电路中电压和电流初始值的计算方法。第三着重推荐用“三要素法”分析一阶RC、RL电路瞬变过程的方法。 二、基本要求 1、了解性电路的瞬变过程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2、掌握换路定律,学会确定电压和电流的初始值; 3、掌握影响瞬变过程快慢的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 4、掌握影响巡边过程快慢的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 5、学会对RC和RL电路的瞬变过程进行分析。

三、学习指导 电路的暂态分析,实际上就是对电路的换路 进行分析。所谓换路是电路由一个稳态变化到另一个稳态,分析的重点是对含有储能元件的电路而言,若换路引起了储能元件储存的能量所谓变化,则由于能量不能突变,这一点非常重要,次之电路的两个稳态间需要暂态过程进行过渡。 在直流激励下,换路前,如果储能元件储能 有能量,并设电路已处于稳态,则在- =0t 的电路中,电容C 元件可视为开路,电感L 元件可视作短路,只有这样,2L L 2C C 2 121Li W Cu W ==及才能保证;换路前,如果储能元件没有储能(00L C ==W W 或)只能00L C ==i u 或,因此,在-=0t 和+ =0t 的电路中,可将电容元件短路,电感元件开路。 特别注意:“直流激励”,“换路前电路已处于稳态”及储能元件有无可能储能。 对一阶线性电路,求解暂态过程的方法及步骤 1、经典法

其步骤为: (1)按换路后的电路列出微分方程; (2)求微分方程式的特解,即稳态分量; (3)求微分方程式的补函数,即暂态分量 (4)按照换路定律确定暂态过程的初始值,定出积分常数。 对于比较复杂的电路,有时还需要应用戴维南定律或诺顿定理将换路后的电路简化为一个简单的电路,而后再利用上述经典法得出的式子求解,其步骤如下: (1)将储能元件(C或L)划出,而将其余部分看做一个等效电源,组成一个简单电路; (2)求等效电源的电动势(或短路电流)和内阻; (3)计算电路的时间常数;C 电路,eq C R =τL 电路eq R L =τ。 (4)将所得数据代入由经典法得出的式子。 ①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0R 00C τττt t t e U u e R U i e U u ----=-== ②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R C τττt t t Ue u e R U i e U u ----==-=

电工学教案

《电工学(唐介)》 教案 孙艳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目录 课题:第1章直流电路 (1) 课题:第2章电路的瞬态分析 (4) 课题:第3章交流电路 (7) 课题:第4章供电与用电 (10) 课题:第5章变压器 (13) 课题:第6章电动机 (16) 课题:第7章电气自动控制 (19)

课 题:第1章 直流电路 教学目的: 1.理解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2.理解电路的基本定律并能正确应用; 3.掌握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等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了解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5.了解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 重难点: 1.正确应用电路的基本定律; 2.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 3.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 时:4学时。 教学过程: 1.1 电路的作用和组成 一、什么是电路? 电路就是电流流通的路径;是由某些元器件为完成一定功能、按一定方式组合后的总称。 二、电路的作用 一是实现能量的输送和转换;二是实现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三、电路的组成 电源:将非电形态的能量转换为电能。 负载:将电能转换为非电形态的能量。 导线等:起沟通电路和输送电能的作用。 从电源来看,电源本身的电流通路为内电路,电源以外的电流通路称为外电路。当电路中的电流是不随时间变化的直流电流时,这种电路称为直流电路。当电路中的电流是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流时,这种电路称为交流电路。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 电流:()d A d q i t = 直流电路中:Q I t = 电流的实际方向:规定为正电荷运动的方向。 2. 电位: 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电路的某一点移至参考点时所消耗的电能。参考点的电位为零。直流电路中电位用V 表示,单位为伏特(V )。 参考点的选择: ①选大地为参考点。②选元件汇集的公共端或公共线为参考点。 3. 电压: 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电路的某一点移至另一点时所消耗的电能。电压就是电位差。直流电路中电压用U 表示,单位为伏特(V )。U S 是电源两端的电压,U L 是负载两端的电压。 4. 电动势: 电源中的局外力(非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电源负极移至电源正极时所转换而来的电能称为电源的电动势。 符号:E 或e ,单位:V 。 电动势的实际方向:由低电位指向高电位。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书写要求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书写要 求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书写要求 (以数字电子钟为例) 1、封面(按以前的封面格式) 2、任务书 3、正文 一、数字电子钟总体设计方案 依据数字电子钟的任务要求,设计的总体方案如图1-1所示 图1-1 数字电子钟总体方案 (下面对总体原理进行说明)。。。。。。 二、各模块原理设计和分析 1、时基电路模块设计 本设计的时基电路模块由两个独立分模块组成,一个是由555定时器和RC 构成的秒脉冲电路;另一个是由的晶振和CD4060构成的振荡器,分频器构成的2Hz时基电路。 (1)555构成的秒脉冲电路 设计的555秒脉冲电路如图2-1所示 (电路工作原理阐述。。。。。。) (画出555振荡波形参考课件,给图标2-2) 参数计算 (列出振荡周期表达式,给定R80、R81和C10参数计 算周期) (2)晶振和CD4060构成的振荡分频电路 本设计采用频率为的晶振和CD4060构成精确的时基电路,见图2-3。 电路原理。。。。。。

由于晶振的频率为=215Hz,通过CD4060的14级分频输出为2Hz,必须再经过一次2分频才能实现秒脉冲,设计的2分频电路如图2-4所示。。。。。。。 图 2-4 晶振秒脉冲时基电 路 2、计时电路模块设计 该模块分别由” 秒”计数电路、”分”计 数电路和”小时”计数电路构成;秒和分都是60进制,小时是24进制,设计采用CD4518做计数器。 (1) CD4518计数器分析 CD4518是双8421-BCD编码同步加法计数 器如图2-5所示。 。。。。。。 列出CD4518的功能表和时序图(2-6)和 文字说明 (2)60进制电路设计 分和秒都是60进制,电路原理和 结构相同。60进制电路如图2-7所示。 电路原理。。。。。。 (3)24进制电路设计

电路的暂态分析

第8章电路的暂态分析 含有动态元件L和C的线性电路,当电路发生换路时,由于动态元件上的能量不能发生跃变,电路从原来的一种相对稳态过渡到另一种相对稳态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电路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称为暂态,揭示暂态过程中响应的规律称为暂态分析。 本章的学习重点: ●暂态、稳态、换路等基本概念; ●换路定律及其一阶电路响应初始值的求解; ●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的分析过程;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阶跃响应。 8.1 换路定律 1、学习指导 (1)基本概念 从一种稳定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稳定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一定的时间内所发生的物理过程称为暂态;在含有动态元件的电路中,当电路参数发生变化或开关动作等能引起的电路响应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换路;代表物体所处状态的可变化量称为状态变量,如i L和u C就是状态变量,状态变量的大小显示了储能元件上能量储存的状态。 (2)基本定律 换路定律是暂态分析中的一条重要基本规律,其内容为:在电路发生换路后的一瞬间,电感元件上通过的电流i L和电容元件的极间电压u C,都应保持换路前一瞬间的原有值不变。此规律揭示了能量不能跃变的事实。 (3)换路定律及其响应初始值的求解 一阶电路响应初始值的求解步骤一般如下。 ①根据换路前一瞬间的电路及换路定律求出动态元件上响应的初始值。 ②根据动态元件初始值的情况画出t=0+时刻的等效电路图:当i L(0+)=0时,电感元件在图中相当于开路;若i L(0+)≠0时,电感元件在图中相当于数值等于i L(0+)的恒流源;当 u C(0+)=0时,电容元件在图中相当于短路;若u C(0+)≠0,则电容元件在图中相当于数值等于u C(0+)的恒压源。

第3章--电路暂态分析-答案

第3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练习与思考 3.1.1 什么是稳态?什么是暂态? 答:稳态是指电路长时间工作于某一状态,电流、电压为一稳定值。暂态是指电路从一种稳态向另一种稳态转变的过渡过程。 3.1.2 在图3-3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 闭合后,是否会产生暂态过程?为什么? 图3-3 练习与思考3.1.2图 答:不会产生暂态过程。因为电阻是一个暂态元件,其瞬间响应仅与瞬间激励有关,与以前的状态无关,所以开关S 闭合后,电路不会产生暂态过程。 3.1.3 为什么白炽灯接入电源后会立即发光,而日光灯接入电源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发光? 答:白炽灯是电阻性负载,电阻是一个暂态元件,其暂态响应仅与暂态的激励有关,与以前的状态无关;而日光灯是一个电感性负载,电感是一个记忆元件,暂态响应不仅与暂态激励有关,还与电感元件以前的工作状态有关,能量不能发生突变,所以日光灯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发光。 3.2.1任何电路在换路时是否都会产生暂态过程?电路产生暂态的条件是什么? 答:不是。只有含有储能元件即电容或电感的电路,在换路时才会产生暂态过程。电路产生暂态的条件是电路中含有储能元件,并且电路发生换路。 3.2.2若一个电感元件两端电压为零,其储能是否一定为零?若一个电容元件中的电流为零,其储能是否一定为零?为什么? 答:若一个电感元件两端电压为零,其储能不一定为零,因为电感元件电压为零,由 dt di L u =只能说明电流的变化率为零,实际电流可能不为零,由2 2 1Li W L =知电感储能不为零。 若一个电容元件中的电流为零,其储能不一定为零,因为电容元件电流为零,由 dt du C i =只能说明电压变化率为零,实际电压可能不为零,由2 2 1)(Cu t W C =知电容储能不为零。 3.2.3在含有储能元件的电路中,电容和电感什么时候可视为开路?什么时候可视为短路? 答:电路达到稳定状态时,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为恒定不变的值时,电容可视为开路,电感可视为短路。 3.2.4 在图3-13所示电路中,白炽灯分别和R 、L 、C 串联。当开关S 闭合后,白炽灯1立即正常发光,白炽灯2瞬间闪光后熄灭不再亮,白炽灯3逐渐从暗到亮,最后达到最亮。请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动态电路的分析

动态电路的分析 摘要:动态电路的分析主要讨论含有电容和电感等储能元件的动态电路。描述着类电路的方程式是微分方程。对于只含有一个储能元件或简化后只含有一个独立储能元件的电路,它的微分方程是一阶,故称为一阶电路。其中着重讨论一阶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以及一阶的阶跃响应的概念及求解概念及求解。 关键字:稳态、暂态、换路、三要素。 引言: 由于储能元件的伏安关系不是代数,而是微分关系,所以储能元件又称为动态元件,含有动态元件的电路又称为动态电路。在直流激励的稳态电路中,电容相当于开路,电感相当于短路。 正文: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电容:如果一个二端元件在任一时刻,其电荷与电压之间的关系由q-u平面上一条曲线所确定,则称此二端元件为电容元件。特性:动态元件,储能元件。 电感:如果一个二端原件在任意时刻,其磁链与电流之间的关系由平面上一条曲线所确定,则称此二端元件为电感元件。特性:动态元件,储能元件。 动态电路的基本概念 含有动态元件电容和电感的电路称动态电路。 特点:当动态电路状态发生改变时(换路)需要经历一个变化过程才能达到新的稳定状态。这个变化过程称为电路的过渡过程。 稳态与暂态的概念 稳态:所有的响应均是恒稳不变,或是按元素周期表变动电路的这种状态称为稳定状态,简称稳态。 稳态值的计算: 稳态值是指过渡过程结束(即t=∞),电路达到新稳态时各电流、电压达到的终值。 当t=∞得到的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的终值记为Uc(∞)和iL(∞),在直流激励下,电感电压uL和电容电流iC最终都变为0,在t= ∞时,电感相当于短路,电容相当于开路,此时电路中其他各电流、电压按直流电路计算。 暂态:电路原来的稳定状态在达到另一种稳定状态之前,一个需要经历的过渡的过程,称为暂态 结论:含有一个动态元件电容或电感的线性电路,其电路方程为一阶线性常微分方程,称一阶电路。含有二个动态元件的线性电路,其电路方程为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称二阶电路。电路中有多个动态元件,描述电路的方程是高阶微分方程。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零输入响应:仅有初始状态所引起的响应。 特点:换路后外加激励为零,仅由动态元件初始储能产生的电压和电流。其中分为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小结: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是由储能元件的初值引起的响应, 都是由初始值衰减为零的指数衰减函数。 uC (0+) = uC (0-) RC电路 iL(0+)= iL(0-) RL电路

电工学教案

第一章直流电路 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电路的组成和状态,理解有关基本物理量的定义,熟记它们的单位和符号; 2、掌握欧姆定律,熟悉电路的三种状态。 3、了解电流热效应的应用与危害,了解负载额定值的意义; 4、熟练掌握电阻串联、并联和混联电路的特点及其应用; 5、了解基尔霍夫定律。 6、会用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 重点: 1.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2.电位的计算。 3、电阻串并联计算。 难点: 1.电源与负载电压方向的判别方法; 2.基尔霍夫电压方程的列写。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练结合、启发式

电工学教案——焦作市高级技工学校 - 3 -

组织教学:查出勤,板书本次课重点、难点 知识回顾:触电急救电气消防 导入新课:同学们家里有各种电器,发光的发热的转动的带响的,都要用电,电是什么,是怎么送到用户的呢? §1-1 电路及其基本物理量 一、电路组成及作用: 电流流通的通路即电路,是为了某种需要由电工设备或电路元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 1、电路的作用 (1)实现电能的传输、分配与转换 (2)实现信号的传递与处理 2、电路的组成和状态 组成部分:电源、负载、导线、控制装置。 状态:通路、开路(断路)、短路 复习旧课:同学们初中学过欧姆定律,电流大小单位方向大家还记得吗? 二、电流 - 4 -

- 5 - 1、电流的形成:电荷有规则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大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 即I=Q/t , 电流用符号I 表示,单位是安培(A )。【而电量Q 的单位是库仑】 3、电流的方向:正电荷移动的方向。提醒:可假定电流的方向,运算结果为负值,则电流实际方向与假定方向相反,反之相同。 4、电流的换算关系: *提出问题:电路中电流方向大小有哪些因素决定呢?谁在驱动电荷移动的呢?电动车有36伏特48伏特,意味着什么? 导入:大家见过喷泉,见过水泵工作,也知道水是往低处流的。电路中电流如何流动呢?电压起什么作用呢? 三、电压、电位和电动势 在物理课中学过,电场力可移动电荷做功,做功多少与电场中两点位置有关,就像石块儿落下3米和5米,落差不同,重力做功是不一样。同理,在电场中我们用电压描述电场力做功多少或做功的规模。 A 101kA 3=A 101mA -3=A 10mA 10A 1-6-3==μ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设计

太原理工大学 《电路分析基础B》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名称有源低通滤波器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有源滤波器的设计 实验目的: 1. 掌握有源滤波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滤波电路的选频特性、通频带等概念,加深对有源滤波电路的认识和理解。 2. 在Electronics Workbench环境下用仿真的方法来研究滤波电路,了解元件参数对滤波效果的影响。 3. 根据给定的低通和高通滤波器结构和元件,分析其工作特点及滤波效果,分析电路的频率特性。 4.利用低通滤波器搭建带通和带阻滤波器电路,观察和分析其输出波形特点,分析电路的频率特性。 实验仪器:双踪示波器、扫频仪、电路板、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电阻、电容、运算放大器、电脑 有源滤波器的概念: 滤波器是一种能够通过一定频率信号而阻止或衰减其他频率信号的装置。能通过的频率构成通带,而被衰减的频率则构成滤波器的阻带。无源滤波器是由电感、电容和电阻构成的。但是由于受到尺寸和实际性能的限制,电感在某些频率范围是不适用的;如果用能模拟电感的有源器件来代替电感,则构成了有源滤波器,用有源部件代替电感得到有源滤波器的方法有多种,我们所用的有源部件为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有源滤波器一般用电压转移函数来说明(s=jω)。在正弦稳态条件下,电压转移函数可写成H(jω)=▏H(j)▕ 其中▏H(j)▕是幅值或增益函数,是相位函数。 有源滤波器的分类: 按滤波器通带和阻带在频率内的位置,滤波器可分为:低通、高通、带通、带阻等类别。 低通滤波器: 低通滤波器是一种能让从直流到到截止频率的低频分量通过,同时衰减或抑制高频分量的器件。其特性用幅频特性曲线表示,此处幅频特性指的是电压转移

第3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第3章电路的暂态分析 本章教学要求: 1.理解电路的暂态和稳态、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的概念,以及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 2.掌握换路定则及初始值的求法。 3.掌握一阶线性电路分析的三要素法。 4.了解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 重点: 1.换路定则; 2.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 难点: 1.用换路定则求初始值; 2.用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求解暂态电路; 3.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的分析。 稳定状态:在指定条件下电路中电压、电流已达到稳定值。 暂态过程:电路从一种稳态变化到另一种稳态的过渡过程。 换路: 电路状态的改变。如:电路接通、切断、短路、电压改变或参数改变。 电路暂态分析的内容: (1) 暂态过程中电压、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影响暂态过程快慢的电路的时间常数。 研究暂态过程的实际意义: 1. 利用电路暂态过程产生特定波形的电信号,如锯齿波、三角波、尖脉冲等,应用于电子电路。 2. 控制、预防可能产生的危害,暂态过程开始的瞬间可能产生过电压、过电流使电气设备或元件损坏。 3.1 电阻元件、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 3.1.1 电阻元件

描述消耗电能的性质。 根据欧姆定律:u = R i ,即电阻元件上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成线性关系。 电阻的能量: 表明电能全部消耗在电阻上,转换为热能散发。电阻元件为耗能元件。 3.1.2 电感元件 描述线圈通有电流时产生磁场、储存磁场能量的性质。 电流通过一匝线圈产生 (磁通),电流通过N 匝线圈产生 (磁链), 电感: ,L 为常数的是线性电感。 自感电动势: 其中:自感电动势的参考方向与电流参考方向相同,或与磁通的参考方向符合右手螺旋定则。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可得: 将上式两边同乘上 i ,并积分,则得:磁场能W = 即电感将电能转换为磁场能储存在线圈中,当电流增大时,磁场能增大,电感元件从电源取用电能;当电流减小时,磁场能减小,电感元件向电源放还能量。电感元件不消耗能量,是储能元件。 3.1.3 电容元件 描述电容两端加电源后,其两个极板上分别聚集起等量异号的电荷,在介质中建立起电场,并储存电场能量的性质。 电容: 当电压u 变化时,在电路中产生电流: 将上式两边同乘上 u ,并积分,则得:电场能W = 即电容将电能转换为电场能储存在电容中,当电压增大时,电场能增大,电容元件从电源取用电能;当电压减小时,电场能减小,电容元件向电源放还能量。电容元件不消耗能量,也是储能元件。 3.2 储能元件和换路定则 1. 电路中产生暂态过程的原因 产生暂态过程的必要条件: d d 0 ≥== ?? t Ri t ui W t 2t ΦN Φψ=i N Φi ψL ==t i L t ψe d d d )d(d )d(d d -=-=-=- =t Li t N ΦL t i L e u d d =-=L 200 2 1d d Li i Li t ui t i = = ? ? u q C = t u C i d d d d == t q 2 00 2 1 d d Cu u Cu t ui t u ==??

02电工学(电工技术)第二版魏佩瑜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答案

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P39 习题二 2-1 题2-1图 题2-1等效图 解: 334424144I R R I R I R R I ?=?+??? ? ??+? ① 33341445I R E I I R R I R ?-=?? ? ???++ ② 344443363I I I I =+??? ??+,344215I I = 34815I I = ①

33444621I I I I -=?? ? ??++,345623I I -= 3410123I I -=,34506015I I -=,A 29 30 ,302933= =I I 代入 ①A 29 16, 29 3081544= ?=?I I 另外,戴维南等效图 A 29549 296I 5== 回归原图 3355I R I R E ?=?-,所以 A 29 3042954 163=? -=I 2-2答 由并联输出功率400w 所以每个R 获得功率R U P 2 ,W 1004400== )(484,2201002 Ω==R R 改串联后:W 254 22220P P 222=?===总消耗输出R U 2-3

题2-3等效图 Ω=++?=++?= 313212123121112111R R R R R R ,Ω=++?=++?=13213 223121123122R R R R R R Ω=++?=++?= 2 1 3213123121123133R R R R R R )(913910312 953125225 231ab Ω=+=+=+ ? + =R 2-4 题2-4 △-Y 变换(一)图 1Ω a 2 b c

电工技术(第四版高教版)思考题及习题解答:第三章 动态电路的暂态分析 席时达 编.doc

第三章 动态电路的暂态分析 3-1-1 电路如图3-1所示,在t = 0时合上开关,已知u C (0-) =0,i L (0-)=0,则u C (0+)、i L (0+)、u L (0+)、u R (0+)各为多少? [答] 根据换路定律:u C (0+) = u C (0-) =0,;i L (0+)=i L (0-)=0。在开关合上的一瞬间,电容相当于短路,电感相当于开路,故u L (0+)=U S ;u R (0+)=0。 3-1-2 在图3-2中,如果U =10V ,R =5Ω,设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则在开关S打开瞬间电感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答] 由于开关S打开瞬i L (0+)=i L (0-)= R U =510A=2A ,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得电感两端的电压是 u L (0+)= u D (0+)+ u R (0+)= i L (0+)×R D + i L (0+)×R =0+2A ×5Ω=10V 3-3-1 电容的初始电压越高,是否放电的时间越长? [答] 不对,电容放电时间的长短只与时间常数τ=RC 有关,而与电容初始电压的高低无关。 3-3-2 已测得某电路在换路后的输出电流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3-3所示。试指出该电路的时间常数τ大约是多少。 [答] 这是一条电流从初始值按指数规律衰减而趋于零的曲线,其时间常数τ等于初始值 思考题解答 图3-3 0 2 4 6 8 2 4 6 8 10 i /mA t /s (a) 0 2 4 6 8 2 4 6 8 10 i /mA t /s τ 3.68 (b) ii ii i L 图3-1 图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