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传承邕城文脉守护南宁记忆——文化自信自强引领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创新发展

传承邕城文脉守护南宁记忆——文化自信自强引领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创新发展天青色等烟雨,三街两巷在等你。
位于邕江之畔南宁市兴宁区老城区的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总有一个让你驻足的理由:在这里,你可以慢读一卷诗书,细细品位邕城人文历史韵味,忆古抚今;亦可以身着一袭华服,“穿越时空”梦回千年宋城,阅尽繁华人世。
在这里,你可以漫步于曲径通幽处,“众里寻他千百度”;亦可以徜徉于市井巷陌,大快朵颐尝遍人间美味,甚至可以独上仓西门城楼,扶栏远眺“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这里就是古邕州城最厚重的历史记忆片区。
青砖,青瓦,清水墙;老街,老巷,老南宁。
老南宁·三街两巷老南宁•三街两巷是南宁市首个致力于打造具有鲜明老南宁历史文化特色的商文旅项目,包含兴宁路、民生路、解放路三条街道和金狮巷、银狮巷两条古巷。
自2018年12月开街运营以来,老南宁•三街两巷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文化自信自强,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匠心传承文化基因,深挖“百年商埠”的人文价值和南宁特有的邕城文化,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助推全市商文旅经济融合发展,打造南宁市有热度的城市新地标、有温度的人文会客厅。
一、守护邕城记忆,匠心独运重现“百年商埠”夜繁华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活着”的记忆,见证了城市历史的发展,是城市文化和特质的集中展现,是城市的根和魂。
老南宁•三街两巷始建于宋代,为古邕州商业的发祥地,是建设时间最古老、历史文化资源最集中、南宁人文历史最能体现的建筑群,这片古建筑群落承载着南宁历史之源、文化之根、人文之魂。
这里留下了大量具有历史风貌的骑楼建筑,以及蕴含老南宁历史文化的会馆建筑,南宁市近60%区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均集中汇聚于此。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
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计划测试答案

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计划测试答案井井有条的“13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双井实践1.错误单选双井“13社区”位于双井的中西部,是在原有的12个社区基础上新建的社区。
2.正确单选双井“13社区”是双进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一个成功实践。
3. ABCD 多选“13社区”的具体操作有哪些?( )。
A 党建引领聚合力B 创新媒介聚阵地C 多方动员聚能量D 品牌活动聚亮点4. ABC 多选在“13社区”里,居民可以做什么?( )。
A 通过关注微信,了解双井本地大事小情B 参加“过精彩假期,做美德少年”社会实践活动C 白领可以参加“井井有条公益跑”活动D 参加“粉丝节”活动5. ABCD 多选关于双井“13社区”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它已经成为地区众多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共商共治的综合平台B “13社区”建设的成功更加丰富了基层治理的手段C 它强化了党建的引领和党组织的引领作用D 它极大地凝聚了双井人的心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1. 错误判断城市精细化管理并不是中国城市发展进入新型城市化的特点之一。
2. 正确判断基层是人民群众生活休憩的家园,是城市治理的落脚点和最深厚的支撑。
3. C 单选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A 读书B 写字C 绣花D 维修4. C 单选我们要持续用力、不断深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A 反应B 管理C 治理D 协调5. D 单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
A 一B 二C 三D 四6. C 单选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 物质B 精神C 美好D 和谐7. ABC 多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使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 )问题。
A 根本性B 全局性C 长期性D 专业性8. ABC 多选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坚持“六个发展” 打造“六大舟曲”

合作社设立 党组织 , 整合资源 , 聚力 量 。非 公 企业 党 建 以“ 凝 四个 破 解 ” 破 解 ( 量 , 进传统产业 管理科学化 ; 过设 组 织 组 建 难题 ,破 解 党 员 发 展 难 题 , 促 通 破 立党员创业扶持基金 , 帮助扩大产业资 解 作 用 发 挥难 题 ,破 解 巩 固 提 升 难题 ) 金投入 , 破解资金 瓶颈问题 , 促进 非公 为重点 , 重规范建设 , 注 带动非 公经济 企业转 型升级 ; 通过统筹城 乡一体化建 健 康 发 展 。
六 、 安馆 藏 文物 丰 富 。 品 较 多 。 耳 彩 陶 瓮 , 家 文 化 的 玉 器 , 代 的 海 秦 精 齐 唐
北 连 , 势 轩 昂 、 檐 高 啄 的 蓬 莱 阁 为 主 全 县已出土各类文物 1 气 牙 . 8万余件 , 仅大 马瑞 兽 葡 萄 纹 铜 镜 , 朝 至 唐 的 佛 教 石 这 体建筑 。各建筑错落有致 ,精 美绚 丽。 地湾一处就 出土文物上万件 。 陇城镇 出 刻等 文 物 都 是 举 世 无双 的艺 术 珍 品 。 21年 l 0 1 2月 , 政 府公 布 为 省 级 文 物 土 的 秦 权 、 灯 , 堡 乡 杨 家 沟 出 土 的 些 丰 富 的馆 藏 文 物 , 秦 安 古 老 文 明 的 省 铜 叶 是 保 护 单 位 。 于县 城 南 关 民 族 路 的 清真 唐 三彩等许 多珍贵文 物被 国家 和省博 历史 见 证 ,是 博 物 馆进 行 科 学 研 究 , 位 举
挥模 范 带 头 作 用 , 抓 中组 部 对 口帮 扶 人手 , 抢 大力 发展“ 文化 党建 ”努 力打造 ,
乡村振兴十大经典案例

乡村振兴十大经典案例一、产业兴旺案例: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宋楼镇杨楼村杨楼村位于徐州市丰县东南,下辖12个自然村。
近年来,杨楼村以“党建引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共同富裕”为发展思路,围绕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逐步构建了以酥梨种植、旅游开发为一体的富民强村产业体系,实现了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互促共进。
二、生态宜居案例:浙江省安吉县余村余村位于浙江省安吉县西北部。
自20世纪80年代起,余村人靠着挖山开矿、办水泥厂富裕了起来。
然而,在“靠山吃山”的发展模式下,村里环境污染严重。
面对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现状,余村人意识到只有放下“金饭碗”,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乡风文明案例: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东固畲族乡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境内。
近年来,东固畲族乡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仅注重物质文明建设,还大力弘扬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努力打造“有文化底蕴的乡村”。
四、治理有效案例: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大湾村位于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
近年来,大湾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治理+扶贫”模式,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蜕变。
五、共同富裕案例: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张家坡镇张家坡镇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
近年来,张家坡镇以“强镇兴村”为目标,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城乡融合为路径,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从传统农业镇向现代农业强镇的转变。
六、人才振兴案例:福建省福安市潭头镇后洋村后洋村位于福建省福安市潭头镇。
近年来,后洋村大力实施人才振兴战略,通过引进和培育优秀人才,带动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
目前,后洋村已成功引进20多个创业项目,带动数百人就业增收。
七、文化振兴案例: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平乐村平乐村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
平乐村将“洛阳牡丹甲天下”这一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培育出“平乐牡丹画”这一文化产业品牌,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通过牡丹画产业发展,平乐村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观赏牡丹、购买牡丹画作品,有力地带动了村民致富和地方经济发展。
党建引领聚合力 释放共富新活力——浙江省嘉兴市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观察

党建引领聚合力释放共富新活力——浙江省嘉兴市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观察秋日的早晨,浙江嘉兴市海盐县通元镇雪水港村的党员张明法像往常一样,为门前属于村里的公共绿化带清理垃圾、修剪花草。
“村里创建美丽村落,实行党员包干制,党员带头负责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和绿化。
”雪水港村党总支书记陈余良告诉记者。
近年来,该村通过打造“美丽党员”品牌、“自然田园·共兴共富”党建联盟等一系列行动,有效发挥基层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帮带作用,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据陈余良介绍,200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6.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520元;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45.6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7万元,高于同年通元镇平均水平。
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富裕、完善基层治理的前提。
雪水港村的实践只是嘉兴市以党建引领奔向共富的一个缩影。
全市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智慧和力量,大力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夯实基层基础,筑牢事业底盘,加快把建党圣地打造成为党建高地,带动共同富裕走深走实。
建联盟激发产业动力。
2022年1月,由梧桐街道党委牵头的嘉兴桐乡市槜李产业共富互助党建联盟成立,融合槜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党组织,构建一张“产业组织网”,由槜李产业合作社党支部带路、党员骨干带头和多方组织带动的“一网三带”槜李产业发展模式逐渐形成。
通过党建联建、品牌联创、服务联动等一揽子真招实措,加快特色槜李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提升。
据介绍,自联盟成立以来,核心产区桃园村槜李种植户覆盖率达95%,带动1000余人实现就业,2022年仅槜李鲜果销售收入就达2650多万元。
由联盟单位协商确定槜李产业发展蓝图,合力打造“桃园槜李”文旅品牌。
突出“槜李+衍生产品”,以槜李种植和鲜果销售为产业链“主轴”,开发槜李汽水、槜李冰激凌等关联产品。
突出“槜李+新兴业态”,结合当地传统文化与民俗特色拓展致富路径。
党建引领绘乡村振兴新画卷观后感

党建引领绘乡村振兴新画卷观后感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党建引领绘乡村振兴新画卷观后感1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
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
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
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
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
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
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
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
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
乡村振兴的9种发展模式,激活资产

乡村振兴的9种发展模式,激活资产模式一:“三融合”发展模式—浙江德清模式近年来,浙江德清立足实际,根据乡村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发展特点,探索独具特色的“融合发展德清模式”,包含“产业融合”、“产村融合”和“城乡融合”等三个层次。
即:通过绿色化转型、数字化提升,拉长特色产业链,实现“产业融合”;通过以产兴村、以村促产,破解产业升级、村庄经营难题,实现“产村融合”;通过改革破壁垒、服务一体化,推动城乡互促共进,实现“城乡融合”。
1.突出旅游经济发展。
依托名山、湿地、古镇等自然资源,充分发挥集体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农业产业、地理位置等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村庄景区化建设。
积极发展现代高效生态等休闲观光农业、休闲旅游、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
2.突出资源要素配置。
紧紧围绕“富民强村”这一核心,有效整合资金、土地、人力等要素资源。
2015年起,德清县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为契机,全面激活农村产权收益;同时,充分发挥乡贤参事会“优化资源配置,凝聚人心人力”的作用。
3.引进数字技术赋能。
将数字技术与乡村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业态、新动能。
如,推动生产智能转型,推动业态“链上嫁接”。
此外,还通过数字技术打造可视化治理体系,构建“数字乡村一张图”。
模式二:城乡一体化模式—湖南“浔龙河”生态模式早在2012年,湖南长沙县浔龙河村带头人柳中辉开始打造生态艺术小镇项目,并被列入长沙县城乡一体化试点示范目录。
项目从盘活乡村资源和促进民生两部分入手,率先破题城乡发展瓶颈,形成了以教育产业为核心、生态产业为基础、文旅产业为抓手、康养产业为配套,四大特色产业有机结合、相容并生的产业布局。
这种模式的基本思路:通过推动土地集中流转、环境集中治理、村民集中居住的“三集中”,实现村民的就地城镇化;通过土地改革和混合运营,发展生态、文化、教育、旅游、康养五大产业,推动农民致富增收,逐步实现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目标。
河北武安市白沙村_从“穷山村”到“幸福村”的发展密码

602023.1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40年来,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镇白沙村坚持走“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从一穷二白的“穷山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幸福村”,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文明村”“中国幸福村”等多项荣誉,实现了农业产业强、农村环境美、农民群众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了“白沙样板”。
坚持党建引领,发展集体经济。
白沙村全村720户、2904口人,2280亩土地,村域面积5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有103名党员,设1个党委、4个党支部。
2020年全村集体纯收入达到5.3亿元,人均年收入4.6万元。
村民家家住楼房,户户有汽车,村集体免费供给米、面、油、肉、蛋、奶、蔬菜等生活用品;水、电、暖、燃气、医疗和养老保险费用全部由集体承担。
村集体给予村民的年人均福利达7000多元。
白沙村之所以能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关键是有个“带头人”,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村党委书记侯二河。
多年来,侯二河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坚定政治信念,坚持“农业稳村、工业强村、生态活村、科教兴村”的发展理念,以“幸福路上不让一人掉队”为目标,勇于担当、永不懈怠,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肩负起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在他的带领下,白沙村党组织保持着强大的引导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根本保障。
加快产业升级,推进融合发展。
白沙村始终坚持发展集体经济,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效益也逐年提升。
2019年底,白沙村将全村所有土地集中流转,采取“党委+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迈进。
近年来,白沙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实施路径,谋划以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为牵引,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
合发展
作者:宋建成
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5期
现阶段,在文化旅游产业中,如何依托当地丰富旅游资源,把党的建设与生态保护、乡村
旅游、脱贫攻坚、跨越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
作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良好局面尚待探索,其中的“党建+”工作模式则已成为关注热
点。
一、充分认识党建工作在文化旅游产业中的重要作用
3月19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式组建,文化与旅游事业发展全国一盘棋的新形势已然
形成。在新时代,如何发挥党的领导作用,促进区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
课题,值得广大从业者深思。
(一)党建引领促文旅融合
融合并非简单的拼凑,它是深层次的交互与合作,最终使原先具有独立性的各个部分成为
一个有机的整体。当然,并非所有独立的事物都具有融合的可能性,融合的前提条件就是参与
融合的主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就以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而言,文化是旅游的重要元素,
而旅游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因此,二者在融合中就具有了得天独厚的条
件。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中,党建工作不仅是指引其融合方向的一面旗帜,更是保障其深度融
合与有效发展的前提条件。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地方文化与旅游融合工作提上日程。发挥党的引领作用,对政府机
构、社会组织从类型、价值观、利益、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才能在保持和协调各个管理
机构、社会组织利益基础上,形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的整体,使其能更充分地发挥功能作用,
更好地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服务,进而加强与改善党对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领导。而党建工作
则是全面深入发挥党的引导作用的基础工作,在文化融合中承担着关键性的职责。
(二)党建汇聚文旅发展合力
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今天,形成文旅融合的发展合力,提升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潜
能是工作的重点所在。对此,需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激
励文化旅游行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九
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从而形成巨大的合力。不仅如此,还要号召文化旅游系统深入贯彻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实党的宣传文化工作方针政策,统筹规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深入实施文旅游
惠民工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断奋斗。
(三)党建助力文旅人才培养
区域文旅创新人才密度决定了文化旅游产业生态的发展道路。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呼唤优
质人才的加入。而人才的招募、培育、养成,又亟需发挥党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党组织在文
旅人才的培养中,不仅从思想层面规范了文旅人才的培养方向,更为文旅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
强的组织后盾。因此,必须以党建工作来助力文旅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党建工作为文化旅游
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针对区域群众技能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等情况,
各级党组织可实施旅游服务、实用人才技术、传统文化教育等系列培训,提升群众的素质能力
和服务意识。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文化旅游的
融合式发展。
二、深刻分析“党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路经
笔者认为,推动以“党建+”为引领的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就要按照“立足旅游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工作思路,不断深化“党建+旅游+文化”的发展模式,从产业、营销、扶贫、
创新、人才等方面,着力实现党建工作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两促进、双提升。
一要坚持“党建+产业”,着力构建发展新格局。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企业
运营、全民参与”的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形成“大旅游、大联动”的良好局面。推进“党支部建在
产业上”制度模式,在产业一线,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二要坚持“党建+扶贫”, 着力激发发展新活力。通过各级党组织强有力的引导,让党组织
担当起推动精准扶贫工作落地生效的“主心骨”,让企业担当起推进扶贫大项目落地的“主力
军”,让百姓担当起融入主动脱贫的“实践者”,构建以党建为中心,以文化旅游为阵地,以产
业化发展为方向的三位一体式扶贫机制,实现精准扶贫,内在造血的发展目标。
三要坚持“党建+营销”,着力激发发展内生动力。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扎实推动各项重
点任务落实,加大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包装和整合力度,推动定位准确、核心吸引凸显的文化
旅游项目的建设与营销,树立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激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四要坚持“党建+创新”,着力勾画发展蓝图。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文化旅游资源,探索文化
旅游发展新模式,紧扣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与旅游期待,多渠道创新地方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
旅游景区(点)的打造,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旅游需求,从而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
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五要坚持“党建+人才”,着力培养发展新队伍。构建人才培养机制,紧扣时代发展与文旅
产业融合的实际需要,培养适应时代要求与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一方面,做好优秀人
才的吸引与容纳,广泛从海内外招聘具有良好管理经验与突出专业素养的人才,另一方面加强
内部人员的培训,提升队伍的整体层次。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强化融合理念,实现资源共享,统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文
化旅游互动互补、互促互利,最终真正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建平.党建引领突出重点融合发展[J].当代贵州,20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