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

合集下载

论建筑艺术审美特征

论建筑艺术审美特征

论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摘要:建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根本条件之一,建筑是人类按照实用的要求,在对自然界加工改造过程中创造出的物质实体;同时又在这个加工改造中,运用了美的规律,注入了审美理想,显示了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

建筑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有着自身的审美特征。

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体现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建筑空间与实体的对立统一,静态的、固定的、表现性的、综合性的实用造型艺术,建筑的造型美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上。

关键词:建筑;建筑艺术;审美特征建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根本条件之一,从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就与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

建筑是人类按照实用的要求,在对自然界加工改造过程中创造出的物质实体;同时又在这个加工改造中,运用了美的规律,注入了审美理想,显示了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

就其物质性而言,建筑是人类抵御风雨烈日的使用生活设施,人类与他朝夕相处,生老与共;就建筑的精神性而言,建筑又使人类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最庞大的,最引人注目的艺术,建筑由于他的耐久性和社会性而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1]。

建筑的发展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标志,建筑是人类文明史诗中最辉煌的篇章。

建筑艺术作为”石头写成的史书”无处不在,它组成了大城市、小城市和乡村居民点,是人们最常见的艺术品,具有广泛的社会审美意义,因而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审美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建筑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有着自身的审美特征。

一、建筑的艺术性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和,建筑在拉丁文中的原意是”巨大的工艺”可见在人类早期,建筑就与艺术有密切的关系。

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

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组织、结构造型,亦即建筑的构图、比例、尺度、色彩、质感和空间感,以及建筑的装饰、绘画、雕刻、花纹、庭园、家具陈设等多方面的考虑和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黑格尔《美学》一书说”就存在或出现的次第来说,建筑也许是一门最早的艺术”[2]。

阐述四合院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

阐述四合院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

阐述四合院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四合院,咱们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不得不说,这玩意儿可是有着极深的文化底蕴的!从外观到内涵,四合院的每一砖每一瓦都讲着古老的故事。

你说它美不美?它不仅美,而且有种让人放松的“亲切感”。

说到四合院,首先就得提它的对称性,这不,大家都知道“天人合一”这四个字吧?四合院的布局就像是一个微型的天地。

你站在院子里,四面环绕的房屋,正对着中间的小院,给人一种稳重、和谐的感觉。

院子里的每一棵树,每一丛花,都是为了那种“和谐之美”而精心布置的。

尤其是走进大门,眼前的景象让你觉得仿佛穿越了千年,来到了一幅传统的山水画里。

你看,四合院的门庭宽大,院落里的地面平整,一切都透露出一种“不慌不忙”的节奏感,仿佛这个世界,突然慢了下来。

再说说四合院的建筑结构,那个巧妙的“围合”设计,你懂吗?四合院的房屋呈“口”字形,房间一围,院子就在,外面的一切仿佛都被挡在了“围墙”之外,这就让人感觉特别安全。

你可以在院子里晒太阳,喝茶,聊家常,而外面的世界仿佛与自己无关。

你看这结构,也就是通过一块砖、一根柱子,把个人生活的私密性与外界的喧嚣隔开了。

房屋都是朝内的,这就意味着大家庭成员能在院里聚在一起,感情也更加紧密。

你看这就是传统的“家”字!有时候你走进四合院,恍若回到了一个大家庭的聚集地,亲戚朋友聚在一起,老少围坐,和乐融融,好不热闹。

说到这,大家可能会问,四合院的审美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不复杂。

四合院的审美,就是那种自然的、朴素的美。

它不追求浮华,不追求极致的奢华,却能让人感受到内在的和谐美。

你看那窗子、门框,还有院子里的雕花,虽说不像西方建筑那样大肆张扬,但那种细腻的雕刻,每一处都透露出古老的匠心。

你去看看四合院的木窗,木窗框的边角总是那么细致,几乎没有一点多余的装饰,却又透出一股淡雅的气息。

甚至连屋顶上的飞檐翘角,弯弯的线条也是在强调那种随和的美感。

再看看屋里的木门和窗棂,常常经过岁月的洗礼,褪去了原本的色泽,但那种历史的气息,却更让人觉得“有味道”。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征
一、审美意识的独特性
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意识注重整体和谐、天人合一的理念。

古代建筑
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力求营造出与自然相协调的美感。

同时,中
国古代建筑也注重与人文环境的结合,建筑的设计和布局常常受到风水学
的影响,追求祥瑞吉祥的寓意。

二、建筑布局的对称性和规整性
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通常追求对称、规整和整体的均衡美。

建筑的平
面布局通常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即所谓的“三间式”布局,指的是中间
的主体建筑和两侧的辅助建筑之间通过轴线对称排列。

这种布局形式体现
了一种规整的美学观念。

三、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精细性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结构安全和材料精细。

木结构是古代建筑的主要结
构形式,通过工匠的巧妙设计和拼接技术,使建筑具有坚固的结构,又能
保持轻巧灵活的特点。

在建筑材料方面,中国古代建筑常使用砖石、木材、瓦片等材料,这些材料经过精心的处理和加工,使建筑具有雅致的质感。

四、装饰艺术的丰富性
五、园林建筑的理念和技艺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建筑融
入了诗词、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注重创造一种追求自然和谐的环境。

园林建筑以山水为主题,以石雕、假山、亭台楼阁、廊桥流水等手法
表达出自然景观的美感。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征是以整体和谐、平衡美、装饰精雕细琢、追求自然和谐等特点为主。

这些美学特征既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024年建筑艺术的美

2024年建筑艺术的美

建筑艺术的美建筑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文化和审美的价值。

从古至今,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建筑艺术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本文将从建筑艺术的美学特征、历史演变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三个方面,探讨建筑艺术的美。

一、建筑艺术的美学特征1.形式美建筑艺术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其外观造型上。

建筑物的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元素,通过巧妙的组合与搭配,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如古希腊的帕台农神庙,其柱式的比例、尺度以及装饰,都体现了古希腊人对形式美的追求。

在中国,古代建筑如宫殿、庙宇、园林等,也以其精美的雕刻、彩绘和布局,展现了东方建筑艺术的形式美。

2.结构美建筑艺术的结构美是指建筑物在承重、稳定、空间划分等方面所展现的技术和艺术水平。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罗马的圆形剧场,再到现代的摩天大楼,建筑艺术的结构美体现在人类对建筑技术的不懈追求和创新。

如我国的赵州桥,以其独特的拱桥结构,成为世界桥梁建筑的典范。

3.意境美建筑艺术的意境美是指建筑物所传达的审美情感和文化内涵。

建筑艺术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堆砌,更是建筑师对美、对生活、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如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其简洁的线条、独特的造型,成为法国文化的象征,传递着浪漫、自由的气息。

在我国,苏州园林以其精巧的布局、优美的景观,展现了东方园林艺术的意境美。

二、建筑艺术的历史演变1.古代建筑艺术古代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宗教、宫殿、陵墓等方面。

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帕台农神庙、古罗马的圆形剧场等,都是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

这些建筑物以其宏伟的规模、精湛的技艺,展示了人类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2.中世纪建筑艺术中世纪建筑艺术以欧洲的哥特式建筑为代表。

哥特式建筑以其尖拱、飞扶壁、彩色玻璃窗等特征,展现了中世纪人们对宗教的虔诚和对光明的向往。

3.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以意大利为代表,强调人文主义精神,追求古典建筑的和谐与秩序。

浅析建筑艺术审美

浅析建筑艺术审美

美术界艺术设计+TEXT/张力军张建国浅析建筑艺术审美被人们视为艺术基础的建筑艺术,是在人类社会中出现最早的艺术形态,正是因为此现象,所以出现了人们对于建筑艺术的不同看法,比如黑格尔从横向思维来说人类艺术的最高端是建筑,而叔本华认为人类艺术的最低端是从纵向思维来看建筑的。

在这个世界上,把大自然看成最神圣的、最了不起的、最有价值的艺术作品,那么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最有成就的艺术就是建筑了。

从建筑艺术的实质上来讲,在人类社会中,建筑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建筑空间实体,它拥有很多特征,比如实用性、功能性、象征性和审美性等特性,是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实体空间,更好的诠释出了时代性和民族性,虽然实用性是建筑的必要功能,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筑的审美价值体现得越来越突出。

在现在社会中,比如故宫建筑,虽然实用价值已经不大,但是审美效果越来越强烈,故宫里面所记载的历史文化和诠释的艺术审美价值,是人们社会实践中最伟大的作品。

一、建筑艺术的概述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起先出现了建筑,然后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建筑艺术的相关解释和内涵。

人类结合自己的需求,在实践的基础上利用了建筑材料等建造了为自己所用的实体空间。

建筑的丰富意义体现在当今社会的好多方面:第一,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和宗教祭祀和精神寄托之中;第二,作为实体空间的建筑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凭空捏造和虚幻的空间;第三,建筑总是依据某种介质而存在的,并不会因为自身的结构而存在。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生产需求和需要,能够从事自给自足的生产,所以建立了人们最原始的生存空间。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建筑作品和结构中,已经完美的体现出了建筑艺术,也就是说,建筑和建筑艺术已经密不可分。

对于建筑艺术来讲,现如今的建筑作品与建筑艺术已经融入了更多的审美艺术因素,而不再是以前那种单纯的实体空间,随着建筑艺术的发展,建筑美表达得越来越突出,两者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建筑艺术审美特征(精选5篇)

建筑艺术审美特征(精选5篇)

建筑艺术审美特征(精选5篇)建筑艺术审美特征范文第1篇1、应用性虽然很多艺术其也具有审美艺术,但是建筑这种艺术,其给人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由于建筑这种艺术其可以为人们供给一个体验和感受的空间,让人们身处其中来进行体验。

当然具有这种三维空间的艺术也有很多,但是其不肯定能为人们供给一个体验的空间。

比如雕塑其也是具有空间性的,但是人们在对其进行赏识的时候,只能身处其外的某一位置进行体验,而无法身处其中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感受。

所以对于雕塑的审美感受力是远远不及对建筑的审美感受力的。

建筑审美艺术的表达重要是通过线条、颜色、质感等这些因素进行表达的,但是这并不是其审美艺术的关键所在,其关键在于由这些因素所供给的空间环境,而对这种空间环境的感受,则是需要人们去亲身体验的,而且每个人的体验感受都会是不同的,而这也正是建筑艺术的独特之处。

2、个性化我们说建筑是一种艺术,但并不是说全部的建筑都是一种艺术。

比如我们住的单元楼,在我们的小区内其每栋楼的设计可能都是一样的,而对于这种建筑,我们由于已经习以为常了,所以不会觉得其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是对于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鸟巢等这些建筑,我们之所以会将其成为建筑艺术,就是由于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其能够为我们供给不一样的审美视觉,而这种独特的审美视觉就是其具有审美艺术的关键所在。

所以我们说建筑要具有审美艺术,就必需具有鲜明的个性,大众化的建筑是很难形成审美艺术的。

虽然我们在强调建筑应当具有个性化,但是个性化并不是说我们的设计要夸张离奇,其必需遵从一些原则。

第一,我们虽然强调建筑的个性化,但是其个性化依旧不能脱离其应用性的本质,由于我们一直在强调建筑其首要的功能是应用性,脱离了应用性再谈起艺术性是没有价值的;第二,个性化的建筑其在构图的时候也应当遵从构图的法则,这些法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比例、尺寸、节奏等的协调,由于这些法则是人们在实际的生活中经过反复的验证不断的总结出来的,所以即使要讲究建筑的个性化,也不能违反这些法则;第三,个性化的建筑在审美上必需遵从人们的审美规律。

对建筑艺术审美特征的探讨

对建筑艺术审美特征的探讨

对建筑艺术审美特征的探讨摘要:建筑的美是在特定功能条件下的结构形式或结构构件给予建筑以表现力的艺术外观。

在某些建筑中,审美因素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必须运用审美的眼去光去解读,以为社会提供精彩的居住建筑和高品位的艺术环境。

关键词:建筑艺术审美规律审美特征建筑以其丰富的表现语言,深刻地反映着当时当境人们的意识形态。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对建筑艺术的审美活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差别。

因此,探讨和分析建筑艺术审美特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建筑艺术的审美规律建筑作为一种“美”的艺术形式,不仅要满足建筑本身的实用性功能,还要具备独特的建筑美感。

在长期的建筑实践过程中,建筑师们不断积累经验,探索出创造建筑美感的客观规律,设计出了令人赏心悦目的建筑作品。

下面从现实生活中建筑的美学现象出发,探讨了建筑艺术中的审美规律。

1.1 效法自然人类与其他生物一样本是自然的一个部分,效法自然的准绳而生存,是自人类起源之日就无法改变的客观规律。

任凭科技如何发展,尖端的科学技术、深奥的艺术形式等等被追溯到古代时期的雏形,都离不开效法自然。

人类在自然中学习和模仿,获得启示,并将方法经验用于经济、技术、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是各个领域得以发展的源泉。

自然的准绳好比这个世界的一种法则,从这些法则出发,在自然中获得启示,体会天地之间所蕴含的自然之美,是建筑艺术成功的必经之路。

1.2和谐有序美由秩序而生,是秩序的外在表现。

凡是美的,都是和谐的,比例合度的,美的本质在于和谐。

所谓“和谐”,就是在遵循事物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使得具有差异性的事物之间形成统一、共存的关系,当这种“和谐”表现在建筑艺术中,建筑形式中各个相关要素以及和其他相关内容之间,就形成了“多样统一”,“对立统一”或是“变化统一”的关系。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在体现欣赏者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时,建筑师常常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引入建筑整体布局之中,这实际上也是在强调和谐有序的关系。

建筑艺术审美特征的

建筑艺术审美特征的

建筑艺术审美特征的浅析摘要: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建筑空间与实体的对立统一等。

同时,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故建筑艺术形象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

关键词:建筑艺术审美特征建筑艺术是一门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

但建筑艺术只是为我们创造一个美的空间形象。

它真正的“价值”来源于欣赏主体和建筑形象相互作用的体验与鉴赏活动,它是欣赏主体在审美过程中体验到的一种主观心里意绪。

所以,人要是自己居住的环境空间更加艺术化,就必须能够发现、感受建筑艺术的美,能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去充分领略它的魅力。

而这里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就十分的重要了,它对人在欣赏建筑艺术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建筑艺术是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

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

一、建筑艺术是物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目的首先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看”。

即使是纪念碑、陵墓也要考虑举行纪念仪式时人流活动的具体要求。

其它各类艺术,美可以是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而建筑却必须和实用联系在一起。

建筑的实用性特点,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

即是说,建筑物对人类生活的功能好坏,往往决定着人们观感的美与丑,因而建筑的审美意义,有赖于实用意义。

试想,一座华贵高大的楼房,如果风一吹就要倾倒,那么色彩无论怎么鲜艳,多姿多彩,住在这座楼房里的人也不会觉得它美。

相反,如果实用功能处理得好,住起来很舒适,即使外形简单一般,也会给人以美的感受。

建筑的物质功能性另一表现在于它的耐久性。

建筑是巨大的、造价可观的物质实体,一旦建成,除非地震火灾和战争破坏,它都会长期保留下去,很难被人遗忘或丢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艺术论文建筑艺术欣赏论文:
浅析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
摘要:建筑艺术是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是物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相结合的艺术,是空间延续性和环境特定性相结合的艺术,是正面抽象性与象征表现性相结合的艺术。

关键词:建筑艺术审美特征
建筑艺术是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

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

1建筑艺术是物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的目的首先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看”。

即使是纪念碑、陵墓也要考虑举行纪念仪式时人流活动的具体要求。

其它各类艺术,美可以是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而建筑却必须和实用联系在一起。

建筑的实用性特点,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

即是说,建筑物对人类生活的功能好坏,往往决定着人们观感的美与丑,因而建筑的审美意义,有赖于实用意义。

试想,一座华贵高大的楼房,如果风一吹就要倾倒,那么色彩无论怎么鲜艳,多姿多彩,住在这座楼房里的人也不会觉得它美。

相反,如果实用功能处理得好,住起来很舒适,即使外形简单一般,也会给人以美的感受。

建筑的物质功能性另一表现在于它的耐久性。

建筑是巨大的、造价可观的物质实体,一旦建成,除非地震火灾和战争破坏,它都会长期保留下去,很难被人遗忘或丢失。

比如希腊的神庙、罗马的广场,还有数不清的古城市、古村镇,当初并不是为了纪念而专门建筑的,但是到了后来,却成了纪念性很强的古迹,成为人们欣赏的历史文化。

当然,建筑的实用功能性和审美功能性,在不同的建筑对象中可以各有偏重。

有的审美功能比重大些,甚至占主要的地位,比如纪念碑、游乐园、陵墓等;有的比重大体相等,如商店、学校、医院等;有的比重小些,如仓库、厂房、桥梁等。

但即使审美比重小的建筑在建设时也离不开一定审美观念的支配,比如前面所说的仓库、厂房、桥梁等,就要考虑合适的位置,适当的高度等,也是直线和曲线的组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也具有了审美功能性。

2建筑是空间延续性和环境特定性相结合的艺术
比如,看一座坡屋顶的房子,在室外我们只看到三个面。

如在室内,我们最多也只能看到它的五个面。

我们要想看到全部的面,就要移动自己,才能陆续地把所有的面看完。

人们就是在位置的不断变换中,也就是空间的不断延续中获得了审美感受。

正因为建筑具有空间延续性,因此,它的艺术形象永远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有的甚至还主要靠环境才能构成完美的形象。

道理很简单,建筑物一旦建成,就不能移动,除非特殊情况,不会出现房子搬家、桥梁搬家的事,而一旦搬了家,其审美效果也随之改变。

比如埃及的金字塔,必须是置于埃及这广阔无垠的沙漠中,才有永恒的性格,如果搬到
了东北大森林,很难设想,那是一种什么效果。

3建筑艺术是正面抽象性与象征表现性相结合的艺术
说它是正面的,是因为建筑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只能为一般的,而不可能出现什么悲剧式的,颓废式的、讽刺式的、伤感式的、漫画式的形象。

就建筑形象本身而言,也分不出什么进步的或落后的,革命的或反动的。

天安门过去是封建王朝的正门,今天却是国徽上的图案,是伟大祖国的象征。

同时,它塑造的这个正面形象又是抽象的。

是由几何形的线、面、体组成的一种物质实体,是通过空间组合、色彩、质感、体形、尺度、比例等建筑艺术语言造成的一种意境、气氛,或庄严,或活泼,或华美,或朴实,或凝重,或轻快,引起人们的共鸣与联想。

正因如此,建筑艺术常用象征、隐喻、模拟等艺术手法塑造形象。

比如,古希腊曾有人认为人体各部分都体现着理想的美,故而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精华--多立安柱式建筑就以粗壮狂放的线条,形象地模拟了男子挺拔雄健的体形特征。

由此可见,建筑艺术的正面抽象性和象征表现性构成了它的又一审美特征。

在建筑艺术中,象征的意义也是很广泛的,可以容纳很多内容,昨天可能是象征着皇权神威,今日可以是象征着统一团结,比如前面提到的天安门就是明显的例子。

参考文献:
[1]王发堂编著.建筑艺术鉴赏原理之研究——建筑审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
[2]李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科技创新导报,2008,05.
[3]沃尔夫冈·迈森海姆.建筑的延展性.Daidalos柏林建筑期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