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滑坡地质模型

合集下载

斜坡岩体变形的基本地质力学模式

斜坡岩体变形的基本地质力学模式

*斜坡岩体变形的基本地质力学模式王兰生张倬元(成都地质学院)提要大量现场观测资料表明,斜坡变形按其地质特征和力学机制可划分为5种基本模式,即(1)滑移(或蠕滑)一拉裂;(2)滑移一压致拉裂;(3)弯曲一拉裂;(4)滑移一弯曲和(5)塑流一拉裂等。

文中讨论了各变形模式的形成条件、演进图式和阶段划分依据,并讨论了各模式的空间结合和发展过程中的转化。

这种模式有助于确定斜坡可能的变形形式、判断其发展阶段和预测它的发展趋势,也有助于设计合理可行的物理模拟和稳定性计算方案,并且还可期望应用于其它类型的岩体稳定性问题和区域构造稳定性分析评价中。

六十年代初瓦依昂水库巨型崩滑事件预测失误一事,在国际工程地质、岩石力学界引起了极大震动。

人们认识到把滑动体作为刚性体按极限平衡条件分析其稳定性的传统方法,由于未能考虑到斜坡破坏之前的变形全过程、割断了历史,因而难干对它的稳定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和预测。

近年来,斜坡岩体的变形和蠕变已成为国际工程地质界主要关注的课题之一。

斜坡在达到最终破坏前总要经历或长或短的变形阶段,其中包含有卸荷回弹和蠕变这两个过程。

已有文献中讨论过多种蠕变形式,但尚无一套较完整的斜坡变形分类方案。

根据大量现场观测资料,我们将斜坡变形归纳为六种基本类型。

由于这种变形类型与斜坡岩体的物质组成和地质结构密切相关,并且反映了斜坡形成和演变的力学机制,所以称之为斜坡岩体变形的地质力学模式。

这类模式有助于认识斜坡变形、破坏的机制和发展演变全过程,据此可以鉴别和判定斜坡所处演变阶段和发展趋势,并且是物理、数值模拟研究和定量评价斜坡稳定性的重要依据。

一、变形地质力学模式的组成单元和形成条件地质观察和模拟试验表明,斜坡岩体变形过程中,必将出现一系列新的表生结构面和褶皱,它们可以由原有的结构发展而成,也可以是新产生的。

这类表生结构随着变形的发展而进一步得到改造变得更加复杂。

它们既是斜坡岩体变形的产物,也是斜坡变形的标志和佐证。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与地貌特征分析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与地貌特征分析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与地貌特征分析在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地质与地貌特征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对滑坡发生地区的地质与地貌特征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可以为滑坡的成因和演化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从而制定出合理可行的防治方案。

本文将就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与地貌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地质特征分析是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进行地质特征分析时,首先需要对滑坡区域的地质构造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观测地质剖面、采集地质样品以及使用地质勘探设备等手段,可以获取到地层的岩性、厚度、倾角和构造类型等基本信息。

对于滑坡发生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滑坡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其次,地质构造分析还可以帮助确定滑坡区域的地震活动性。

地震活动是导致滑坡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地质构造的研究可以揭示出滑坡区域的地震活动性,有助于预测滑坡的潜在风险。

同时,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对滑坡的稳定性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地震活动性的研究对滑坡防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对滑坡区域的地质构造进行分析还可以评估滑坡的变形特征。

在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通常会对滑坡区域进行地形测量和地质监测,通过观测滑坡的位移、变形速度以及变形形态等参数,可以评估滑坡的稳定性及演化趋势。

地质构造分析能够深入了解滑坡区域的构造变形特征,有利于制定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与地质特征分析相伴的是地貌特征分析。

地貌特征对滑坡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通过对滑坡区域的地形、地貌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可以获取到有关地貌特征的相关数据。

地形测量和地貌分析可以揭示出滑坡区域的地貌类型、地貌演化过程以及地貌发育阶段等信息,为滑坡的成因机制提供重要的线索。

此外,地貌特征分析还可以评估滑坡区域的水文地质特征。

在滑坡防治工程中,地下水的变化对滑坡的稳定性和变形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地貌特征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滑坡区域的降雨特征、地下水分布以及地下水位变化等情况,进一步分析滑坡区域地下水与滑坡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制定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地质滑坡地层的滑坡与土地失稳

地质滑坡地层的滑坡与土地失稳

地质滑坡地层的滑坡与土地失稳地质滑坡是指地表沿一定倾角的滑下,导致土地失稳。

它是地质灾害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本文将深入探讨地质滑坡地层的滑坡原因以及土地失稳的相关问题。

一、地质滑坡地层的滑坡地质滑坡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地层松弛、滑移的结果。

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地层结构特征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土壤类型等都会对地质滑坡产生影响。

例如,坡度陡峭的地形易于形成滑坡,而岩石构造疏松的地层则容易滑移。

此外,土壤类型中黏土含量高的地区也更容易发生滑坡。

2.降雨和水文因素降雨是引发地质滑坡的主要诱因之一。

降雨过程中,地下水位升高,土壤饱和度增加,导致土壤的稳定性下降,从而容易发生滑坡。

此外,地下水的运动也会对滑坡产生影响。

3.地震活动地震是另一个导致地质滑坡的重要因素。

地震产生的地表震动可以引起地层松弛和滑动,从而触发滑坡的发生。

尤其是在地震频繁的地区,地质滑坡的风险更高。

二、土地失稳地质滑坡的发生导致土地的失稳,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土地失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破坏地质滑坡会造成地表的破坏和改变,损坏建筑物、道路、农田等人类活动所需要的土地资源。

严重的地质滑坡甚至会掩埋房屋和人员,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水资源问题地质滑坡的发生可能导致水源污染和水资源供应中断。

因为滑坡过程中,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溶解到水中,污染水源。

同时,滑坡还会切断地下水流通的通道,影响地下水资源的利用。

3.环境破坏滑坡会导致地表植被的损毁和土壤侵蚀,破坏生态环境。

此外,地质滑坡还容易引发土石流、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进一步加剧环境的破坏。

三、防止和减轻地质滑坡与土地失稳为了减轻地质滑坡和土地失稳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科学规划和设计在城市化和土地开发过程中,要科学规划和设计,避免在地质滑坡易发区进行大规模建设。

同时,要充分考虑地质滑坡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灾害评估方法研究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灾害评估方法研究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灾害评估方法研究在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地质灾害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地质灾害评估旨在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客观、全面、科学的预测与评估,为滑坡防治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地质灾害评估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地质灾害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

定性评估主要通过对滑坡地区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运用专业经验和资料,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在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常用的定性评估方法包括分类评估、潜在性评估和风险评估等。

分类评估根据滑坡的规模、形态和危害程度进行划分,对滑坡区域进行细致的分级;潜在性评估重点分析滑坡区域的地质构造和地质遗迹,确定潜在的滑坡危险性;风险评估则通过对滑坡区域的人口、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可能产生的灾害风险。

定量评估则是基于统计学和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对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和规模进行定量计算,对滑坡防治工程进行定量风险评估。

在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定量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地质统计学方法、计算机模拟方法和遥感技术应用等。

地质统计学方法主要通过对历史灾害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滑坡发生的概率分布模型,从而预测未来可能的发生情况。

计算机模拟方法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滑坡发生的过程,采用随机抽样和蒙特卡洛仿真等技术,对滑坡的概率和规模进行计算和预测。

遥感技术应用则是通过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调查数据,对滑坡区域的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土壤类型等进行获取和分析,从而评估滑坡潜在的危害程度。

然而,当前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地质灾害评估方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滑坡地区的地质和地貌条件多样,不同类型的滑坡具有不同的特点,难以找到一种适用于所有滑坡的统一评估方法。

其次,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需要提供更加详细和准确的地质调查数据,以支持地质灾害评估的定量分析。

滑坡稳定性地质分析及应急排危处置对策

滑坡稳定性地质分析及应急排危处置对策

滑坡稳定性地质分析及应急排危处置对策一、滑坡稳定性地质分析(1)本工程属于堆积层(土质)老滑坡,整体未全面启动,处缓慢蠕滑变形阶段,基本稳定。

(2)H1子滑坡1978年发生滑动后坡度总体上变缓,能量得到一定的释放,加之,子耳沟被滑坡堆积体填高8米左右,目前虽仍受子耳沟水流下切冲刷影响,但再次滑动的可能性不大。

(3)H2子滑坡阶段性滑动能量释放后,受中后缘出露的地下水影响,蠕动变形仍在继续,雨季一直存在溜滑现象。

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遇暴雨等强降水不利情况时可能会再次失稳。

二、应急排危处置基于以上滑坡变形特点、物质结构、主要形成因素及稳定性地质分析等认识,鉴于资金有限、处置实施时间紧张等原因,该滑坡汛期应急排危处置主要采取以治水为主的对策。

具体为:老滑坡后缘设置截排水沟;H2滑坡实施“支撑盲沟+集水+排水+封闭裂缝”的处置措施;辅以坡体变形(含渗水点水量)的监测及巡视。

依据规范计算,主要分项工程概述如下:(1)截排水沟:布设在老滑坡体后缘边界5m外稳定坡体上,直角梯形,沟底净宽0.3m,深0.4m,M7.5砂浆和MU20片石砌筑。

当纵坡坡比大于200‰时,水沟底部设置消能坎。

(2)支撑盲沟:Y型支撑盲沟布设,合计约120m,盲沟断面尺寸1.1m×1.6m.盲沟内干砌片石排水;基础采用M10浆砌片石砌筑,坡面坡率3%,砌筑时每个台阶面下布设一个牙石。

沟壁两侧由内及外分别采用卵砾石、砂砾石反滤层,顶部采用干砌片石(图3).(3)集水池:截面净尺寸1.6m×1.6m,净高1.2m,壁厚0.3m,采取M10浆砌石砌筑,M7.5砂浆抹面,集水池顶部加盖C15预制混凝土盖板。

(4)排水管(排水):采用黑色橡胶软质排水管,口径300mm,双排,长约95m;排水管与集水池接头部分距地表约1.0m,按5%坡降开挖埋至距地表约0.5m处后,以下均依自然地形坡降0.5m浅埋。

常见不良地质现象之滑坡

常见不良地质现象之滑坡

2014-11-11
7
意大利瓦依昂水库滑坡示意图
2014-11-11 8
龙羊峡库岸滑坡
2014-11-11 9
三峡库区鸡扒子滑坡全貌
2014-11-11 10
新滩滑坡,位于西陵峡中兵书宝剑峡出口的长江 北岸。1985年6月12日凌晨3时45分,近千米高的山坡, 突然涌起几个数十米高的喷水柱和喷砂体,发出隆隆 巨响,转瞬间,巨大的山体迅猛冲下。滑坡范围上下 游长达2000余米,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总体积约 2000(另说3000)多万立方米,摧毁新滩古镇。由于 准确预报,及时撤出1371位居民,仅死亡10人。下滑 岩土落入葛洲坝水库,毁坏77艘船舶;激起80米高的 水体,在对岸的最大爬坡高度49米。
可分为浅层滑坡(滑坡体厚度小于6m) 、中层
滑坡(滑坡体厚度小于6-20m) 、深层滑坡(滑坡体
厚度20-30m)和超深层滑坡(滑坡体厚度大于30m)四
类。
2014-11-11 28
滑坡的分类很多,一般情况下就以上几种,但也 有不同的划分,如湖南省交通设计院通过对湖南滑坡
的研究,考虑滑坡物质和成因,将滑坡分为自然滑坡、
质)滑坡。
2.按滑坡力学特征分类 滑坡按力学特征可分为推移式滑坡和牵引式滑坡两类。
2014-11-11
26
3.按滑面与岩层层面关 系的分类可分为均质滑 坡、顺层滑坡和切层滑 坡三类。
2014-11-11
27
4.按滑坡规模大小划分
可分为小型滑坡(滑坡体积小于1万方)、中型 滑坡(滑坡体积1-10万方) 、大型滑坡(滑坡体积大 于10万方)三类。 5.按滑坡体厚度
2、地形地物标志
滑坡的存在,常使斜坡不顺直、不圆滑而造成

地质灾害之滑坡泥石流分析

地质灾害之滑坡泥石流分析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斜坡是地表分布最广泛的地貌基本形态, 包括山坡和岸坡。有凸形坡、凹形坡、直 线坡和复合(凸凹形)坡。斜坡成因有侵蚀 坡、剥蚀坡、堆积坡和人工坡。斜坡受重 力作用影响其稳定性与工农业、变通,水 利、建筑工程和地质灾害研究有密切联系。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一、 斜坡重力作用及其分类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滑坡要素 ①滑坡体
斜坡上向下滑动的那部分岩(土)体称为滑坡体。 它以滑动面与下伏未滑动地层分隔开来。滑坡体虽有局部的土 石松动破碎,但因呈整体下滑,移位之后,基本保持原有的层位关 系和节理、构造的特点。滑坡体的规模大小不一,从几十立方米到 几亿立方米不等。 ②滑动面和滑动带 滑坡体沿其滑动的面称滑动面。 在均质土体中滑动面呈圆弧形。滑动面有时只有一个,有时有 几个,故可分出主滑动面和分支滑动面。沿滑动面有时可见擦痕及 磨光面。有时在滑动面附近的土体有一层明显揉皱的结构扰动带, 称为滑动带。滑动带的厚薄不一,从几厘米到数米不等。
滚 崩塌(塌方) 块体快速坠落并翻滚旋转 (n~200)m/s 突发性局部

错落
块体垂直下坐大于水平移动

严重灾害
撒落
碎石在大面积上单个均匀滚 落
慢长
一般不构成 灾害
滑 滑坡(地滑) 块体沿滑动面下滑或旋转运 (n~几十) 主要工程灾


m/min慢→快


泥流

在水或冰参与下土体流动
慢→快 (有时 有时形成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2、 错落 错落是岩体沿陡坡、陡崖上平行发育的一些近于垂直
(45°-70°)的破裂面(断裂、节理密集带和交叉带) 发生整体下坐位移,其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移动岩 体基本上保持原岩结构和产状。

滑坡论证的例子

滑坡论证的例子

滑坡论证的例子滑坡是指地面上的土壤、岩石等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的现象。

在地质学和环境科学领域,滑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会对人类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生命损失。

因此,对于滑坡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个滑坡论证的例子。

该例子发生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发生于2019年8月23日。

当时,呈贡区茨冲村出现了一处大型崩塌现象,导致数十栋房屋被毁,数百人被迫撤离。

事后调查表明,该崩塌是由于连续降雨引起了山体内部水分饱和,加速了山体内部土壤松散和流动性增加导致。

为了证明这一观点,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几个步骤:1. 地形分析:研究人员通过卫星图像和实地考察发现,在茨冲村周围存在着多个山谷和河流,并且该地区地形复杂、多变。

这些特征表明该地区存在较高的滑坡风险。

2. 气象分析:研究人员收集了茨冲村当时的降雨数据,并发现在崩塌前一周,该地区出现了连续的暴雨天气。

这些暴雨导致了山体内部水分饱和,加速了土壤松散和流动性增加。

3. 土壤力学性质分析:研究人员采集了崩塌现场的土壤样本,并进行了实验室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该地区土壤的剪切强度和抗剪强度较低,容易发生滑坡。

4. 数值模拟:研究人员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地区进行了滑坡预测。

通过将气象数据、土壤力学参数等输入到模型中,他们成功预测出了崩塌发生的时间和位置。

综上所述,通过地形分析、气象分析、土壤力学性质分析和数值模拟等多种手段,研究人员成功证明了该崩塌是由于连续降雨引起山体内部水分饱和导致的滑坡现象。

这一研究结果对于预防类似的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以上例子,滑坡论证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建筑工程、矿山开采等。

在建筑工程中,滑坡论证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土地稳定性,避免建造在易发生滑坡的区域。

在矿山开采中,滑坡论证可以帮助矿工预测潜在的滑坡风险,并采取措施保障人员安全。

总之,滑坡论证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自然现象,并为我们提供更好的保护和防范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滑坡地质模型晏鄂川1,刘广润[1,2](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30074;2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武汉 430030)摘要:在综合性滑坡分类体系基础上,把握滑坡活动各要素的地位与作用,遴选最能表征其活动特点的主要因素,作为建模的基本要素,形成滑坡基本地质模型体系;随着勘探阶段的不同,针对不同的应用目的,建立滑坡具体地质模型体系。

滑坡地质模型的建立可为其分析、计算、评价与监测预报奠定模式基础,并有助于对滑坡活动的全面抽象掌握,最终提高滑坡工作的科学系统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滑坡地质模型;滑体组构特征;动力成因;变形运动特征;发育阶段中图分类号:TU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3665(2004)01 0087 04收稿日期:2003 06 20;修订日期:2003 10 10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专项科技项目(20001001)作者简介:晏鄂川(1969 ),男,教授,博士,从事岩土工程和工程地质专业领域教学和科研.模型或模式一词,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模型几乎涵盖于整个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其通用性显而易见。

这主要在于它是形象直观地表达人们认识和说明某一事物的最简捷表达方式。

事实证明,模型决不是一个简单的表达形式或方法的问题,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将愈来愈被揭示出来,从而更具科学魅力。

模型一词由来已久,随着实践扩展,已发展有规划模型、介质模型、机制模型、演化模型、计算模型等,在数学领域中形成了一个独立的 模型论 ,它是数理逻辑主要分支之一。

在地质学科领域,各类地质模型(如生物进化模型、盆地演化模型、造山带演化模型、成矿模型、找矿模型、水文地质模型、工程地质模型[1]等)的建立和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仅就工程地质模型的一个分支!!!滑坡地质模型,进行探讨。

1 滑坡地质模型滑坡地质模型是对滑坡变形破坏条件和规律的科学模式概括,同时,也是力学模型、监测模型和预测模型的基础。

研究它的主要目的在于把握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规律和主控因素,建立科学的斜坡变形破坏地质模型体系,为力学-数学模型、监测模型建立及稳定性评价奠定基础,以模式类型宏观反映斜坡稳定势态、变形趋势及破坏方式。

从研究内容上讲,滑坡地质模型仅是工程地质模型的一种。

工程地质模型就是依据工程性状,将重要的工程地质条件(亦可称要素)按实际状态,简明扼要地用图式(形)表达出来;从工程建设角度,即为工程与地质条件相互依存关系的表达。

它较好地解决了地质与工程之间的脱节,既便于设计人员充分认识与应用工程地质工作成果,又深化了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

既能抓住影响工程岩体变形或破坏的关键条件,还能促进地质与工程结合后的岩体变形规律、效应与法则的理性化研究。

在理论与应用两方面均得到实质性的进展。

由此可见,随着工程地质模型的全方位研究,必将产生新的认识,促进滑坡地质模型的研究。

笔者认为,滑坡地质情况与类型千变万化,滑坡地质模型的建立与滑坡分类必须有一套科学方法。

从本质上或机制上把握反映滑坡活动的各种要素的地位与作用,从中选出最能全面反映(表征)滑坡活动特点的主要因素,作为建模的基本要素,将其进行科学组合,形成地质模型体系。

所建立的模型不仅应简洁明了,而且应抓住关键。

滑坡地质模型的研究能从基础上提高斜坡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测和预报研究水平,对重大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关于建立滑坡地质模型的研究是为三峡工程库区建立滑坡监测预报模型服务的。

同时,对全国滑坡研究和预警系统的建设也有重要意义。

2 滑坡地质模型建立的原则与方法2 1 建模原则(1)全面深入掌握滑坡变形破坏的基本规律;(2)遴选能全面反映(表征)滑坡活动特点的主要因素,进行科学概括组合,形成具有层次系统性的滑坡地质模型体系;(3)科学性、实用性、简洁性相结合;(4)继承与创新并举。

吸收已有滑坡模式的可取之处,建立综合性滑坡地质模型体系。

2 2 建模方法具体方法如下:(1)全面查询和检索国内外已有滑坡分类方案,进行科学归纳和取舍,建立滑坡分类的科学系统。

(2)进行库区已有滑坡及水库蓄水后可能出现滑坡地段的现场地质调查,深入掌握本区滑坡形成条件及变形活动特征。

(3)在宏观掌握的基础上,针对斜坡或滑坡作如下详实的工作:对斜坡形态研究主要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非线性科学理论刻画其平面和剖面性状;在物质组成研究上,主要是对其层次变化和物理力学性状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综合把握;在结构研究方面,是在定性与定量分析基础上确定斜坡主导性或优势结构面;对动力因素研究,主要是分析其时(间)空(间)强(度)分布及变化;在斜坡变形方面,研究其变形性质与强度,预测可能的斜坡变形破坏方式,指出其主要变形方向与控制性变形点等;最后,建模的关键问题是抓住多方面的主导因素,进行科学的概化组合分类。

如以三峡库区已有的及潜在的斜坡变形形式为例,在物质及结构上,岩质、土质都有,以老滑坡复活为主,也会有大量新滑坡产生;在破坏动力上,以降雨型、水库蓄水型和切脚型为主。

3 建立滑坡地质模型的基本思路在滑坡分类体系的基础上,针对库区滑坡的发育状况和地质特征,抓住滑体组构特征、动力成因、变形运动特征和发育阶段四个控制性因素的实际表现,组合建立库区滑坡地质模型。

实例表明,这四个控制性因素对滑坡的总体特征有较强的表现力,而且能为滑坡监测、预报提供最为重要的信息基础。

地质模型又分为基本地质模型和具体地质模型,建立基本地质模型体系的要点如图1所示。

根据上述研究可知,基本地质模型对库区乃至各地所有滑坡都适用,为满足当地监测预报研究的需要,尚需在基本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对拟作监测预报的具体滑坡,在新勘察资料基础上研究选择其特有的敏感性因素参与建模,形成滑坡具体地质模型。

随着勘探阶段的不同,建模的要求和精细程度是不同的,并随着问题越具体,滑坡地质模型应用的价值就越明显,这是因为滑坡地质模型的最基本属性之一,就是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图1 滑坡基本地质模型体系框图Fig.1 The fram e plot of basic geologicalmodel on landslides4 滑坡地质模型的命名原则滑坡基本地质模型的命名原则如下:根据图1所建立的滑坡地质模型构成体系和层次,采取综合定名法,即由 修饰名称(D+C)+主体名称(B+A) 构成。

滑坡地质模型的主体名称为 动力成因(型)+滑体组构(类) ,其中 动力因素 后附 型 字, 滑体组构 通过滑体物质组成和结构表述;修饰名称为 发育阶段(期)[2]+变形(运动)形式(式) ,其中 变形(运动)形式 在参与命名时,应根据对滑坡的研究深入程度做出不同层次的命名体系;在研究程度较低或提取滑坡信息不够时,采用图1中的 渐进、剧动、推移、牵引 这种宏观术语;在研究程度较高或提取滑坡信息较多时,可以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的斜坡变形机制组合模式分类中的5种基本变形形式[3]为基本术语参与滑坡的变形运动形式命名。

例如库区现有的一些典型滑坡的基本地质模型可命名如下:新滩滑坡!!!复活性滑后期渐进推移式崩积加载型土质岩床类滑坡;黄腊石大石板滑坡!!!复活性孕育期渐进推移式降雨型土质岩床类滑坡;鸡扒子滑坡!!!复活性滑后期渐进式降雨型岩质顺层类滑坡;链子崖滑坡!!!新生性孕育期渐进推移式洞掘(+水库)型岩质顺层类滑坡;5 地质模型验证按照本文建立的滑坡基本地质模型体系框图,对野外所认定的滑坡建立基本地质模型。

在此基础上,考虑各滑坡对监测预报有较大影响的一些突出敏感性特征,建成滑坡的具体地质模型。

上述模型的这些属性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开展,尚可做如下方面的补充完善,以便更准确地确定各自的特有参模要素,使监测更有针对性。

(1)对滑坡形态研究,主要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相关学科理论刻画其平面和剖面性状,特别是滑动面的形态特征;(2)在物质组成研究上,主要是对其层次变化和物理力学性状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综合把握,特别是滑带土性状特征及水库型滑坡的岩土体渗透特性[4];(3)在结构研究方面,以定性与定量分析为基础,确定滑坡主导性或优势结构面,特别是滑动面的连通性、分层性和有无分区、分段性等;(4)对动力因素研究上,主要是分析其时(间)空(间)强(度)分布及其变化情况,特别是水库型滑坡的库水位变化及降雨型滑坡的降雨过程变化;(5)在滑坡变形运动方面[5],研究其变形性质与强度。

预测可能的变形破坏方式;指出其主要变形方向与控制性变形点等;6 结论如上所述,滑坡地质模型是对滑坡变形破坏条件和规律的科学模式概括,同时,也是力学模型、监测模型和预测模型的基础。

笔者认为,要形成滑坡地质模型体系,必须从本质上或机制上把握反映滑坡活动的各种要素的地位与作用,从中选出最能全面表征滑坡坡活动特点的主要因素,作为建模的基本要素,并将其进行科学组合。

在具体实践中,应针对滑坡的发育状况和地质特征,抓住滑体组构特征、动力成因、变形运动特征和发育阶段这四个控制性因素的实际表现,组合建立滑坡地质模型。

随着勘探阶段的不同,建模的要求和精细程度是不同的,地质模型可分为基本地质模型和具体地质模型,并随着问题越具体,滑坡地质模型应用的价值就越明显,滑坡地质模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就越强。

笔者建议,应从其构成体系和层次上对滑坡地质模型采取综合定名法。

参考文献:[1] 孙广忠,姚宝魁.中国滑坡地质灾害及其研究[A].中国典型滑坡[C].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1-11.[2] 李智毅,王智济,杨裕云.工程地质学基础[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113-117.[3] 张倬元,王士天,王兰生.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184-231.[4] 晏同珍,杨顺安,方云.滑坡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136-142.[5] David J.Varnes.Slope Movement[M].Rotterdam:A.A.Balkema,1993,11-14,213-215.Discuss on geological model of landslideYAN E-chuan# LI U Guang-run#∃(1.China U niversity o 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 China2.Department o f Territory Resources o f Huibei Province,Wuhan 430030 China)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landslides,the article systemically put forward the basic geologi cal model on landslides.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of the influence of every factor and choose the main factor as the essence element in the research.Along with the different stage of exploration,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individual geological model on landslides for the different object.All these built a firm founda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geology model which was used to monitor and predict a landslide,and all these will benefit for the further studi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lides.Finally,it is conduce to improve the research level onlandslide.Key words:Landslide;Geological model;Fabric of slip block;Dynamic formation;Charac ter of deformation and movement;Development stage of landsli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