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危急重症经验与应用-方邦江
方邦江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急症验案3则

方邦江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急症验案3则戴彦成,耿赟指导:方邦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急诊科方邦江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急诊科主任,世界中医药联合学会急症分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的入室弟子,从事中医急诊临床及基础研究近40年,并深得朱老真传,熟谙中医经典,善于运用经方治疗急症。
笔者在急诊科工作期间,深受教诲,受益匪浅,现将方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急症验案3则,总结如下:患某,女性,32 岁,因“咳嗽伴咯痰发热1 周”收入院。
患者1 周前受凉后出现咳嗽伴咯痰,痰色黄质黏,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9℃,在当地医院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6.88×109 /L,中性粒细胞89.01%,CRP 40 mg/L;胸片:右下肺感染。
后予抗炎、化痰等对症治疗,体温仍有反复,波动于37.5~39 ℃之间,伴咳嗽咯痰,痰色黄质黏难咯出,病情未见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急诊。
患者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中医诊断:风温肺热风热犯肺;西医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入院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14.45×109 /L,中性粒细胞84.34%,CRP 36 mg/L。
故治疗上仍以抗感染、化痰为主。
一诊:于患者入院后第2 日,患者仍有午后热盛,次日清晨身热减退,伴咳嗽咯痰,痰色黄质黏难咯出,口苦口干,纳少,大便干,小便尚调,夜寐安,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拟清热化痰,宣肺平喘,组方如下:麻黄9 g、生石膏60 g、苦杏仁12 g、芦根30 g、白茅根30 g、金荞麦30 g、鱼腥草30 g、枇杷叶15 g、蝉蜕9 g、僵蚕9 g、大黄9 g、滑石30 g、甘草9g。
5 帖,水煎250 mL,于两餐后温服。
二诊:患者予以上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第3 日体温渐平,并予以复查胸片及血常规。
胸片示:两下肺纹理增深,建议随访复查。
血常规无异常。
三诊于患者入院后第6 日,患者体温平,咳嗽咯痰,痰色白质稀可咯出,口苦口干好转,二便尚调,夜寐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
现代中医施“绝招”:拯危救急起死回生

现代中医施“绝招”:拯危救急起死回⽣2019-02-22你⼤概没见识过救命的”独参汤”,但⼀定听说过扁鹊起死回⽣的故事。
事实上,“郎中”的急救绝招并⾮只是传说,数千年来,在没有现代医学介⼊的漫长历史岁⽉中,中医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理论和急救医学体系,在救治急危重症、抵御传染疾病,保障中华民族的⽣命健康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进步,中医急诊技术和⽔平得到快速发展和提⾼,中医传统剂型改⾰等使中药更能快捷发挥急救作⽤,现代医疗技术设备在中医急救的成功介⼊,并且⼀⼤批如麝⾹保⼼丸等安全有效的急救中药相继问世,更使中医、中西医结合急救能⼒如虎添翼。
上海中医药⼤学附属龙华医院急诊科是全国成⽴最早的急诊单位之⼀,是急救医学硕⼠、博⼠点和博⼠后流动站,⽬前是卫⽣部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和重点学科,⼏⼗年来坚持中医特⾊、中西并举,现拥有急诊门诊、急诊病房、急诊重症监护病房,24⼩时开展中医急诊服务。
优势项⽬和技术: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和上海市卫⽣局中医适宜技术推⼴项⽬)2、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复苏技术3、急性呼吸道感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中医适宜技术推⼴项⽬)4、中医“复元醒脑法”治疗急性脑梗死5、中医综合治疗“耐药菌感染”6、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专家介绍⽅邦江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师、博⼠后指导⽼师,上海中医药⼤学附属龙华医院急诊科主任,卫⽣部国家重点临床专科中医急诊学科带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诊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学科带头⼈。
现兼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擅长中风病、甲状腺病、慢阻肺、脑复苏等临床疑难危急重症诊疗。
门诊时间:周⼀上午、周⼆下午俞志刚,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导师。
兼任上海市医学会中毒学组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常务委员。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病、⾼⾎压、⼼衰病、急性中毒等疑难危急重症及各种急危重症的监护治疗⼼⾎管介⼊前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打中医牌子却走西医路子(中西医结合调查)

打中医牌子却走西医路子(中西医结合调查)1、西医不搞中医了,中医也不搞西医了,中西医结合成为多余的“第六指”4月30日,国医大师朱良春在江苏南通收了他的入门弟子方邦江。
方邦江是上海龙华医院急诊科的主任。
原本学习中医的他,后来改学西医,一直读到博士后,并成为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的委员。
方邦江说,中医是上大学时学的,接受的是院校教育,这次是想补上拜师学中医这一课。
方邦江的经历,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典型案例。
“中西医结合”概念始于1956年。
当年,毛泽东提出:“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
”自此,我国医学界出现了中西医结合的潮流。
朱良春是当时江苏省“西学中(西医学中医)”的授课老师,每个省有70—80人的西医离职参加两年一期的中医学习班。
回忆当时情景,朱良春感叹,“西学中”是不可想象的。
20世纪以来,只有中医学习西医的,而没有西医学习中医的。
由于政府对歧视中医、限制中医的错误做法进行了纠正,中医才走进了西医独占的医院,使其成为“综合医院”,同时全国成立多所中医医院,这为开展中西医结合奠定了基础。
在诊治同一位病人的过程中,中西医共同诊断、共同治疗,这是中西医结合的最初形式。
朱良春说,毛泽东关于西医学习中医、整理与发掘中医的号召,变成了千万人参加的社会实践,越来越多的中医走进了西医医院大门,促进了中西医团结合作。
1980年,卫生部召开全国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首次明确:“中西医结合开始作为与中医、西医并列的一支力量。
”对此,国医大师吴咸中院士感到前所未有的担忧。
他说,实际上,西医不搞中医了,中医也不搞西医了,中西医结合成为多余的“第六指”。
半个世纪以来,中医和西医在竞争的过程中,遭遇了一场“淘汰赛”。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院长陈凯先院士说,中西医结合的出发点本是“西学中”,即用西方现代医学的方法整理、挖掘中医药学这个宝库,然而,半个世纪后,西医反客为主,其强势已是不争的事实。
国医大师朱良春经验方 朱良春验方

1、乌发丸:生首乌150克 黑芝麻l5克 霜桑叶30克 桑椹30克 旱莲草30克女贞子15克生地30克金银花30克菟丝子30克杜仲30克金樱子15克 豨莶草30克侧柏叶30克 黄精30克 怀牛膝15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西洋参30克代赭石30克做蜜丸每丸9克重 每日三次 每次1丸 三个月一疗程。
【验证病案】:2007年8月,山西省太原薛女,35岁,来西安专程治疗脱发。
在某脱发治疗研究所治疗几月无效,并被告之,毛囊已破坏无法再生。
后经西安亲戚介绍来我处治疗,刻诊,全头毛发脱落已尽,仅脖子一周有稀疏几根余发,戴一假发,心情焦急,望大夫给予精心治疗以后将重谢云云。
把脉弦细数,舌尖边红苔白腻。
余告之,短期恐难长发需常期服药,患者说只要能治好,服多长时间都可以。
我看其信心较大,许其给予治疗。
将乌发丸改汤服用三个月,再诊,全头已长出黄色绒毛发,其间因头皮痒甚略为调整了几味药,大体未变。
随后改汤为丸又服用四个多月,头发已长全而且乌黑茂密,后专程赴西安感谢。
此例是我治脱发最严重一例,而且时间长达七个月之久,耗时可谓长也,如不是患者能坚持又怎能大功告成。
吾自临证以来用此丸治疗脱发(包括斑秃白发)无数,一般三个月,几乎未有不效者。
后学者不可小视此方。
2、主治阴囊潮湿:生牡蛎30克 枯矾60克黄丹30克 研粉外用。
将阴囊温水洗净,擦干用粉,擦揉2-3遍。
【验证病案】:2008年3月8日西电公司一退休高工白某找到我拿出一张药方,说吃了十几付了,治疗阴囊潮湿效果一点不明显,没啥作用,阴囊还是水渍渍,很是懊恼不爽,并说此是省上某名老中医的方子,问我有什么办法。
我看了方子说这是二妙散加减,方子用得不错。
但是临床效果并不理想,我有一方保你药到病除,隨后写下上方并帮其加工好,交待清楚便用方法。
该工看如此简单之方而且价格不到2元,很不在意。
曰:这能治病?我说试试看嘛!又不费事,常言:单方气死名医。
一句戏言,三天后该工找到我,一进门就冲我一说你真神了!你那药真管用,两次后阴囊潮湿就干了。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1. 附子热病耗伤心力,投以附子强心朱老用附子之标准:1)舌淡润胖嫩2)口渴不欲饮或但饮热汤3)面色苍白4)汗出,四肢欠温5)小便色清如果有以上情况出现,同时兼见有高热神昏、烦躁脉数、等症状亦当用附子附子强心作用的有效成分为去甲基乌头碱,有改善外周及冠脉血液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作用泌尿系结石方中少佐附子3~5g有增强排石的作用风寒湿痹用附子者多,但风湿热痹亦有用附子者,此时常配伍苍白术、黄柏、蚕砂、忍冬藤、萆薢、薏苡仁,一方面是因为湿邪的存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湿热蕴结,阳气被遏,故当借附子之辛热通阳,但风寒湿痹须大剂量(15~30g)而风湿热痹仅需小剂量即可(3~6g),这一点和江尔逊老先生于三仁汤中加附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地黄饮子里面加少量附子就有点少火生气的意思)2.苦参退热降泄,荡涤湿火,功效与黄连龙胆相近但“其苦愈甚,其燥尤烈”。
1)用于痢疾、伤寒治疗下痢赤白、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由湿热壅滞所导致的痢疾可用苦参与木香或黄连相配伍2)用于心律失常炙甘草汤+苦参(此时苦参量应大15~20g,其余情况6~9g为宜)3)用于湿疹常以苦参配白鲜皮、徐长卿、紫草、丹皮、蝉衣、黄柏、赤芍、土茯苓、甘草治疗急性与亚急性湿疹痒者加夜交藤渗出物偏多者加苍白术薏苡仁食鱼虾海鲜发作者加紫苏芦根干燥者加生地4)用于外阴湿痒朱老常以苦参配伍黄柏、紫草、白芷、蛇床子、威灵仙、白矾、花椒、防风、艾叶、雄黄做洗剂(每次10min )5)用于湿热所致的梦遗以及泌尿系感染6)用于乳糜尿脾肾不足,湿热下流孙一奎《赤水玄珠》端本丸:柴胡、黄柏、葛根、半夏、苦参、牡蛎、煅白螺丝壳3.白芥子辛温,味厚气锐,内逐寒痰水饮宽利胸膈,外走经络消痰结止痹痛除麻木对机体组织中不正常的渗出物的吸收有特殊功效1)用于渗出性胸膜炎有一点类似于悬饮张介宾:“白芥子消痰癖,除胀满极速。
”(白芥子的行气之功?)2)结节病西医:一种原因不明、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的非干酪性上皮样慢性肉芽病变中医:痰核(朱丹溪:“人身中有结核,不痛不红,不作脓,痰注也。
朱良春应用痹通汤治疗疑难杂症经验

朱良春(1917-),男,教 授、主 任 医 师,国 医 大 师。 早 年
拜孟河御医 世 家 马 惠 卿 先 生 为 师 ,后 又 师 从 上 海 章 次 公 先 生,1938 年 毕 业 于 上 海 中 国 医 学 院。 从 医 70 余 载,对 内 科 杂病的诊治具有丰 富 的 经 验,尤 其 对 风 湿 病、脾 胃 病、肝 病、 肾病、老年病等有独 到 的 心 得,疗 效 显 著,先 后 研 制 了 “益 肾 蠲痹丸”、“复 肝 丸 ”等 经 验 方;主 要 著 作 有 《虫 类 药 的 应 用 》 《章 次 公 医 案 》《医 学 微 言 》等 9 部 ,发 表 论 文 140 余 篇 。
2013 年 第 16 期
潘峰等 朱良春应用痹通汤治疗疑杂症经验
· 1361 ·
破积 消 癥、活 血 祛 瘀、宣 风 泄 热、搜 风 剔 络、消 痈 散 肿、生肌收 敛、行 气 和 血、补 益 培 本 等 十 大 功 效 。 [1] 朱老师常言,虫类 药 为 血 肉 之 品,有 情 之 物,性 喜 攻 逐走窜,通 经 达 络,搜 剔 疏 利,且 能 深 入 经 络、骨 骱、 脏腑气血痰瘀胶 结 处,以 通 闭 解 结,扫 除 病 邪;又 与 人 类 体 质 比 较 接 近 ,容 易 吸 收 和 利 用 ,效 用 佳 良 而 可 靠,乃 草 木、矿 石 之 类 所 不 能 比 拟。 另 一 方 面,虫 类 药又系高蛋白、高 能 量 之 品,可 激 活 体 内 能 量,扶 助 正气而抗御病邪 。 [2] 最后本方从现代药理学角 度 来 看,功 效 全 面,可 兼 顾 多 种 疾 病。 现 代 研 究 显 示,乌 梢 蛇 、僵 蚕 、地 龙 、土 鳖 虫 、蜂 房 、当 归 、鸡 血 藤 均 有 增 强机 体 免 疫 力 之 功 效;而 乌 梢 蛇、地 龙、土 鳖 虫、蜂 房 、鸡 血 藤 、当 归 、威 灵 仙 又 有 镇 静 、消 炎 、止 痛 之 能 ; 同时 地 龙、土 鳖 虫、当 归 能 抗 凝、降 低 血 黏 度;鸡 血 藤、当归则 可 促 进 红 细 胞 造 血,以 有 效 实 现 补 血 功 能 。 [2-8] 因此,本 方 既 能 全 面 调 节 机 体 神 经、内 分 泌、免疫 功 能,又 有 局 部 镇 静、抗 炎、消 肿、止 痛、抗 凝 、促 进 红 细 胞 造 血 之 作 用 。 2 临 床 应 用 举 例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脾胃病诊治经验

一面,除上述见症外,伴见口苦、溲赤,在此情况下,不妨温阳与解毒并举;温阳药能 振奋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而解毒药则有直接针对病原之意图,可加用板蓝根、黄 柏、丹皮、白花蛇舌草等。 对慢性肝炎之各种证候,区别是在气分还是在血分,有利于根据病理层次进行辨证 治疗,故不容不辨。按照中医学的观点,初病在经在气,久病入络在血,故慢性肝炎尤 多络病。其特点为肝区疼痛,牵及背部,舌质有紫气,苔薄腻,脉弦涩,肝功能长期不 正常,对其治疗,疏肝养肝、必兼通络,通络必兼解毒。一般可用《金匮》旋复花汤为 主方,取茜草代新绛,药如旋复花、茜草、丹参、泽兰、柏子仁、紫草、菝葜、路路通、 参三七等。不效,需参用虫类药,叶天士“取虫蚁之品,以松透病根”,确是经验之谈。 常选用九香虫、全蝎、参三七各等份,研细末,胶囊装盛,每服5粒,1日3次,收效 堪佳。虫类药对慢性肝炎的治疗,大有前途,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与应用。 慢性肝炎进一步发展,还会出现肝肾精血亏损、瘾块癖积的证候。朱师强调养正消 徵,重药轻投,调和肝脾,燮理阴阳,汤丸并进,治疗早期肝硬化、慢性肝炎。以辨证 论治为指导,结合机体免疫反应,选用部分有促进细胞功能之品,如党参、黄芪、仙灵 脾、白术、白芍、当归、女贞子等健脾、补气、补。肾、补血、补阴之品。朱老早在50 年代末,就研制成复肝散后改为复肝丸(今之复肝胶囊)。1963年在《中医杂志》8期 披露后,全国各地较多同仁验证临床,尤治疗慢肝和早期肝硬化疗效均较理想。“复肝 丸”,(由红参须、参三七、地鳖虫、紫河车、炮山甲、广姜黄、广郁金、鸡内金等组成), 对慢性肝炎之癞块癖积及早期肝硬化,确有改善症状与体征,促进肝功能好转之疗效。 但是对于肝胆湿热壅遏,转氨酶明显增高者,此丸不宜早用,必待湿去热消,方可斟酌 用之。 朱老还根据《内经》:“肝开窍于目。”指出肝炎病情的轻重及转变,必然反映于目。 在临床实践中,朱老对肝炎病人眼血管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随着 肝炎病情的加剧、好转或恢复,眼血管的色泽、扩张、弯曲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所以, 眼血管变化对肝炎的诊断和病情进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一独特的诊断方法后写进 《传染性肝炎的综合疗法》,为中医诊断学增添了新的内容。 在脾胃病诊治上朱老倡导的“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谨守病机,分期论治;精研专 病,创制专方;辨西医病,融中医理;见微知著,既病防变等观点,在临床上具有很好 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挥。
方邦江治疗危急重症经验

方邦江治疗危急重症经验陈宝瑾陈浩黄金阳田雨张英兰曹敏郭全方邦江教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兼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全国中医急诊临床基地协作组副组长,华东地区中医、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协作组组长等职。
从事中医急诊临床与基础研究25年余,在中医治疗危急重症方面具有独特的经验。
正气亏虚、邪气内陷、耗伤脏真、邪正交争为危急重症发病规律急重症的特点是起病暴急,变化迅速,或慢性病积渐突变、病势危重。
方教授认为危急重症的本质为正气亏虚,在此基础上有三种情况,成为危急重症的特殊发病规律:其一是逆传内陷,大都因为邪气乖张,正气极虚,或误治,或叠加诱因等情形下,使病情急剧恶化形成危急重症,如张仲景所称的火逆、结胸、奔豚气及阳明、少阴三急下症及叶天士所说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转心包”之类。
其二是五脏精气耗伤。
任何疾病都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最终的恶变都是耗伤五脏精气。
如热为温之渐,火为热之盛,毒为火之极;温与热之邪多半令脏腑阴阳气血功能紊乱,而火毒之邪则消灼脏腑、腐败气血、耗竭脏真、危及生命。
其三,在危急重症的整个病程演进中,最突出的发病学特点莫过于邪正交争的恶变,形成因实致虚、因虚致实、虚虚实实的恶性因果转换链,自始至终主导着危急重症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
治疗危急重症内外并治、针药结合中医急诊治疗危急重症应采用内外并治、针药结合的方法。
其中药物治疗作用机制,是综合多系统、多靶点、多层面,起到针对疾病高度综合的治疗作用。
中药复方与西药单体比较似乎直接作用点的效应不够快、不够强、不够准确,但作为具体患者的任何疾病,应该说都是一个超巨系统紊乱下的某系统、脏器或局部的具体表现。
用复方来治疗人体这个超巨系统下的局部混乱,恰恰是高度综合治疗疾病的特色和优势。
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医药学已创造了各式各样的复方制剂,汤以荡之,散以散之,丸以缓之等。
为适应当今急救医学的高速发展,中医药学专家在中药剂型改革的基础上研发出中药注射剂,如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等,通过肌肉、静脉途径给药,方便快捷,为抢救危急重症病人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中药----安宫牛黄丸疗效循证研究
➢ 【药理作用】
(一)脑保护作用:能减少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的脑梗死面积,能增加 CAT和GPX含量,降低脑组织LPO和LD含量。
(二)镇静作用:能减少小鼠自主活动,可延长戊巴比妥致小鼠的睡眠 时间,剂量增加,作用增强。
(三)解热作用:对伤寒杆菌诱发的家兔高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四)抗炎作用:能抑制蛋清所致大鼠足肿胀。
图为包机从烟台送到我院成功救 治的蔡淳治先生,中央电视台等
多家媒体滚动宣传。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朱良春教授治疗外感温热病 经验和特色
学术思想
“温热病是多种热性病的总称,许多急性传染性病均概括 在内,也包括了温病学的卫气营血证“,如乙脑(暑温),正副 伤寒(湿温)。
推祟刘河间对热病治疗创新 打破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提出“先发制病,发于机先”
➢ “表里和解丹” :僵蚕45克,蝉衣、甘草各30克,大黄135克,皂角、广 姜黄、乌梅炭各15克,滑石180克,研极细末,“鲜藿香汁、鲜薄荷汁各30 克,鲜萝卜汁240克,泛丸如绿豆大。成人每服5~6克,妇女、体弱者酌减 ,小儿10岁左右服2克,6~8岁服1~1.5克,2~5岁服0.5~1克。每日1 次,连服1~3日,热退即勿再服。
➢ 眼点在于通过汗、清、下之综合措施给邪以出路,从而达到缩短疗程,提高 疗效之目的。方具疏表泄热、清肠解毒之功,能促使邪毒从表里两解。实践 证明,不论成人,小儿,除正气亏虚成阳虚便溏,或发热极轻而恶寒较甚者 外,均可服之。
治验举隅 ---时感高热
➢ 葛苦三黄丹:适宜湿温等温热病,是通利泄邪与清热解毒、燥湿化
浊并用之剂。
➢ 处方:飞滑石、生大黄、蝉衣、、苦参、葛根、黄芩、天花粉、茵
陈、青蒿、黄连、甘草、白蔻仁、蝉衣、姜黄、川郁金、苍术、鲜 荷叶、鲜藿香、鲜苏叶、鲜茅根、生萝卜子等可为丸或煎取汁。
➢ 朱师采用聂氏麒、杨栗山《寒温条辩》之“升降散”(生大黄、僵
蚕、蝉衣、姜黄)为主而制订的“表里和解丹”和“葛苦三黄丹” 治疗伤寒、流感等传染疾病等属中医温热病初起而见有表里症者, 或病起已三五日,尚有表证存在者,服后常一泄而脉静身凉, ,收 效较著,疗程多在3~10天之间,剂量小,服用便,无任何副作用 。
➢ 本方不论成人、小儿,除正气亏虚或脾虚便溏,或发热极轻,恶寒
较甚者外,均可服之。
治验举隅 ---时感高热
➢ 应用体会:朱老治外感高热 ,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先发制病;攻病宜早,达邪 为先,集中兵力,挫其锐势 ,阻断传变,与已故著名中 医学家原上海医学院姜春华 教授倡导之“截断、扭转” 之说甚合 ,在朱老学术思 想基础上我们应用该方治疗 包括传染病在内感染性疾病 的”脓毒症“, 意在“早 期截断,防治传变”具有重 要的临床意义,二方在”禽 流感“、”猪流感(H1N1 )“、”非典“等有明显疗 效。
➢ 验方“夺痰定惊散” :炙全蝎15只,巴豆霜0.25克,犀黄35克,
硼砂1克,飞朱砂1.5克,飞雄黄1.2克,陈胆星3克,川贝、天竺黄 各1.5克,麝香0.15克(后入),共研极细末,密贮,每服0.7克, 幼儿0.4克,每日1~2次,一般鼻饲 ,收效尚称满意。
治验举隅 ---脑炎
➢ 推广应用:近年借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中药卷}
治验举隅 ---时感高热
➢ 流感、伤寒等时感高热恒多卫气同病之候,若能打破先表后里之成规,及时 采用解表清里之剂,内外并调,多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 治疗多种热病初起而见有表里证者,或起病已三五日而尚有表证存在者,服 后常一泄而脉静身凉,或显见顿挫,续服数次可解。
, 热病初起即采用表里两解法,不泥于先表后里、温病三禁
的常规
朱师经验:“通下岂止夺实,更重在存阴保津,既能泄无形之邪热
,又能除有形之秽滞.一举数得,诚治本之道也 ”、”如纯属表证 ,恶寒较著,而邪热不甚或年老体弱孕妇或经期宜慎用“。
治验举隅 ---脑炎
➢ 乙型脑炎属于中医“暑温”、“暑痉”范畴,其为病来势凶险,传
变迅速,若治不及时或治不如法,易昏痉致变。临床所见,乙脑极 期,由于邪毒炽盛,痰浊阻滞,于是清窍被蒙,高热神昏,喉间痰 如拽锯,惊厥频作,往往出现心力衰竭和呼吸道的窒息,内闭外脱 而突变
➢ 脑炎极期,从“热、痰、风”的临床表现来看,以“痰”为矛盾的
主要方面。盖热踞痰为凶险,痰热交蒸,则风动痰厥矣。是以“风 ”则多变,“痰”则最险,痰阻则窍闭,闭不开则脱变。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治疗 危急重症经验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方邦江教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 几千年来,中医学形成了完整
系统的理论体系,在没有现代 医学介入的漫长年代中,一切 急、慢性疾病皆诊治于中医药 ,历史上的著名医学家均为治 疗急诊大家
➢ 江南吴越大地是温病学派发源
➢ 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的功效,主治热病,邪入心
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脑膜炎、中毒 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证候者。
➢ 【出 处】:《温病条辨》--明代
➢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2版)》
中,也把安宫牛黄丸列为中成药治疗重症H7N9禽流感 的推荐用药,在方案中提到“高热、神志恍惚甚至神 昏谵语者,上方送服安宫牛黄丸
鉴朱老治疗该病学术 思想,将验方“夺痰 定惊散”在“心肺复 苏”中的脑复苏、呼 吸衰竭所致“肺性脑 病”、以及“中暑“ 、脑梗死”、“脑出 血”昏迷的危重患者 取得显著疗效
心肺复苏后综合征
传统中药----安宫牛黄丸疗效循证研究
【成 份】:牛黄(天然) 、麝香(人工)、水牛角浓缩粉、
黄连、黄芩、栀子、朱砂、珍珠、冰片、雄黄、郁金 组成。
地,历来名医突起,孕育了叶 天士、吴鞠通等医学巨匠
➢ 近代以来更是名医璀璨,国医
大师朱良春教授便是其中最杰 出的代表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 朱良春老学验俱丰,在学术上建树颇
多,临床中始终聚焦疑难危重急症, 从医伊始即开始登革热等急性传染病 救治,上世纪50年代培养治疗蛇毒 咬伤奇效的“土专家”季德胜, 发明 享誉海内外“季德胜蛇药”急救药物 ,一生救治危急病人无数,在急性发 热、脑炎、哮喘发作、休克、心衰、 呼衰等脏器衰竭等危重证候,有独到 之功,在急诊临床研究中取得了重大 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