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资料

合集下载

英雄李云龙作文

英雄李云龙作文

英雄李云龙作文
大家都一定看过《亮剑》吧,里面的主人公李云龙,想必大家都对他有很深的印象,而我对他的印象是:一、足智多谋,在战斗上几乎是每次都有不同的战略,虽然也有失手,但大多招招致低。

二、满口粗话,没有文化,非常卤莽,经常干出一些出格的事,经常受到上级领导的批评。

三、很讲义气,守信,因此得到许多人的好评,尤其是他的战士们。

四、武艺高强,说话幽默,有领导力。

李云龙他和别的英雄不一样,没有豪言壮语,而是只有些粗话,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土财主”。

但是他满肚子都是乡间的歇后语,谚语。

虽然“粗”,但都是老百姓几辈子自己相传下来的真理。

他从不干虚事,不管是待人还是打仗,都是实对实,所以,他的士兵就都听他的,战斗力强。

时代不同了,我们现在没有战争,但是我们也仍应学习李云龙的好多精神。

《亮剑》中李云龙形象浅析

《亮剑》中李云龙形象浅析

《亮剑》中李云龙形象浅析摘要:李云龙是作者都梁在《亮剑》中成功塑造的一位军事英雄形象,本文就李云龙的形象进行了分析。

李云龙首先是一个血性男人,铁骨铮铮,然后才是有胆识、有胆气、充满智慧的军事领导,其中不乏可爱与可亲。

他执着自己心中的理想,坚定自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恪守自我的个人信念。

他崇尚“亮剑精神”,自信、强悍、“狭路相逢敢于亮剑、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

时势造就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精神英雄。

关键词:《亮剑》;李云龙;亮剑精神;狼性;英雄李云龙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气吞山河的英雄豪气,具有狼一样坚韧勇敢的作战风格,他所带领的部队绝对是一支“嗷嗷叫”的钢铁部队,这个人所领导指挥的部队不但敢于亮剑,而且“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他粗犷豪迈,张口“老子”,闭口“放屁”,是个典型的“泥腿子”。

但他精明、充满智慧、战略眼光非凡。

我觉得他的性格有点类似于狼的性格,“在所有哺乳动物中,最有感情者,莫过于狼;最具有韧性者,莫过于狼;最有成就者,还是莫过于狼”①。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认为:“人物的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来决定。

”②众所周知,在“文学从属政治”、“文学必须为政治服务”的特定历史情境,不论革命军事题材或其它题材的文学、影视作品,都较着重表现战争情景,极力美化我军英雄或人物,而不真实地丑化日本或国民党军官、士兵等,从而描绘我军“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形象。

几近千篇一律、面目相差无几。

虚构成分过多,给人生硬的感觉。

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批评拉萨尔说:“我感到遗憾的是,在性格的描写方面看不到什么特性的东西。

”③所以这句话最能反映当时的创作情况。

而《亮剑》这部剧在创作上主要刻画将军的性格,着力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塑造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力求接近现实中的真实,尽力还原历史的本原。

可谓振聋发聩,震撼人心的同时发人深思,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

可见作者是殚精竭力了解过去那一段段历史的。

很好拿捏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尺度,高尔基对揭示生活内蕴的艺术真实,有过恰切的比喻:“作者创造的艺术真实,就像蜜蜂采蜜一样,蜜蜂从一切花儿上都采来一点东西,并且它所采来的都是最需要的东西。

亮剑人物分析(李云龙、赵刚)

亮剑人物分析(李云龙、赵刚)

一、背景分析:自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不断在中国的领土侵略扩张,杀害中国军民。

国共双方为抗击日军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停止内战,走向联合,共同抗日。

当抗日战争结束,国共双方为了争夺国内政权,再一次走向战争。

最终,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取得了胜利,开始新中国的建设。

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刚跟李云龙能走到一起,共同经受战争的洗礼,最终形成深厚的革命战争友谊。

这说明两人身上有一些共同点,主要是:1、两人都是热血的爱国者。

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他们希望打败日本军队,将日军赶出中国;在解放战争中,他们希望推翻国民政府的统治,解放全中国,并共同投入新中国的建设。

2、两人有共同的政治信仰。

面对日军的侵略,国民政府的独裁,他们勇于为了自己的政治信仰而不断抗争,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3、两人见解上大同小异。

关于打仗上的观点,两人则是大同小异,这才促使他们从最初水火不容到最后的相扶相依,不离不弃。

4、两人都重情义,在战争期间培养了深厚的友谊,以及一些相同的爱好,比如喝酒,骂人。

除了这些共同点之外,双方是一文一武,一个理智一个冲动,一个人才一个鬼才,阴阳互补的关系。

主要表现在:1、组织纪律:李云龙做事莽撞、冲动,组织纪律性极差,多次因为战场抗命而被撤职、降职,后又因战功官复原职。

而赵刚做事谨慎理智,组织纪律性强,能在工作中对李云龙形成牵制。

2、文化程度:赵刚在参加革命前,在燕京大学读书;参加革命后,在延安抗大接受教育。

而李云龙则是农民出身,只读过几年私塾,没什么文化。

在双方一起相处的过程中,赵刚帮助李云龙读书识字,提高其文化水平。

3、性格:李云龙性格粗犷,性情暴烈,不拘小节,一出场就是个“粗”人,歪戴着军帽,满口脏话,大大咧咧;赵刚则性格内敛,给人以沉稳、理智、温和的印象。

双方这样的性格,长时间在一起相处,肯定会互相影响,如赵刚学会喝酒、骂人;李云龙开始注意个人生活小节,控制饮酒,少讲脏话。

4、为人处事:李云龙善于算计,城府极深,锱铢必较,是个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的人;而赵刚则敦厚实在,有大局观。

之盾民族英雄

之盾民族英雄

之盾民族英雄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以勇敢、智慧和毅力赢得了人民的敬佩与尊崇。

其中,有一位被誉为“之盾”的民族英雄,他以勇敢的行动和无私的奉献,保护着祖国的安全和民族的尊严。

这位英雄的名字叫做李云龙。

他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但是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年代,他选择了走上军营,并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他在战场上表现出色,无论是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还是在艰苦的环境中,他都展现出了出众的军事才能和坚强的意志力。

作为一个战士,李云龙的勇敢和无私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在一次军事行动中,他救出了被敌人围困的战友,并为了保护他们不惜用自己的身躯替换成为敌人的目标。

这个故事被传为佳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除了勇敢和无私,李云龙还展现了出众的智慧和战略眼光。

在一次决定战局的重要战斗中,他利用地形和敌人的疏忽,在夜间突袭并全歼了敌军。

这次战斗不仅打破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也换来了祖国的长治久安。

李云龙因此被赋予了“之盾”的称号,成为了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在诸多英雄事迹中,李云龙的勇敢、智慧和无私奉献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的目标和榜样。

他的形象也成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象征。

在各类教材和教育活动中,李云龙的事迹被作为励志的故事被广泛传扬。

人们通过学习和传承他的精神,激励自己勇往直前、无私奉献,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云龙之所以能成为民族英雄,离不开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的热爱。

在战斗中,他总是把保卫人民、维护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勇敢地承担起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他坚信只有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幸福才是最重要的,甘愿为此付出一切。

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平时生活中,李云龙都以身作则,始终保持着诚实守信、正直无私的品质。

他一贯秉持真理和正义,从不屈服于任何不正之风。

他的崇高品质和坚定信念,赢得了人民的敬仰和尊重。

总而言之,李云龙作为一位之盾民族英雄,以他的勇敢、智慧和无私奉献,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李云龙的幽默

李云龙的幽默

李云龙是中国电视剧《亮剑》中的一个角色,他的幽默主要体现在他的言行举止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上。

1. 语言幽默:李云龙的语言风格独特,他的言语中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而且他善于用幽默的语言来调节紧张的气氛,使人在紧张的战斗中找到乐趣。

2. 行为幽默:李云龙的行为举止也充满了幽默感,他常常用一些出人意料的行为来打破常规,使人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产生笑意。

3. 态度幽默:李云龙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是充满幽默感的,他总是能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乐观的心态,用幽默的态度来面对生活的困难。

4. 情景幽默:在剧中,李云龙的一些情景也充满了幽默感,比如他在训练士兵时,常常用一些幽默的方式来教育和激励他们,使人在笑声中感受到他的智慧和魅力。

李云龙的幽默主要体现在他的语言、行为、态度和情景上,他的幽默感使他在剧中成为了一个非常鲜明和独特的角色。

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

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

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容摘要:革命题材电视连续剧《亮剑》的主人公云龙,是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另类英雄形象。

《亮剑》一改以往“高大全”式的英雄塑造方式,创造了以云龙为代表的革命英雄,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云龙敢爱敢恨,从不隐藏自己的感情;他“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的精神,恰恰是中华民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等传统精神的真实再现;云龙性格复杂,个性多姿多彩,具有一定传奇与喜剧色彩,这恰恰符合观众的审美心理需要。

总之,《亮剑》突破以往影视作品英雄人物塑造的程式化限制,使云龙这一形象愈发丰满高大,真实可爱。

关键词:云龙形象分析电视连续剧《亮剑》以主人公云龙为线索,讲述了从抗日战争开始到文革结束这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是一部纯革命题材的作品。

这部电视剧一出现就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从央视到地方台,热播不衰,大家被史诗般的故事和个性鲜明的主人公深深吸引。

值得研究的是到底云龙身上有什么魅力,使对“主旋律”向来挑剔的观众如痴如醉呢?云龙的缺点表现得异常明显,他没有什么文化,非常粗鲁,一开口就脏话连篇,甚至,还多多少少带有一点匪气。

作为军人,云龙经常抗命,常把上级的指示当成耳旁风,就是这样一个人,领导依然器重他,友军特别佩服他,敌人格外重视他。

云龙这一英雄形象与传统的英雄人物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呢?一、云龙的快意恩仇符合“大众英雄”的心理标准。

云龙是一个铁铮铮的汉子,充满血性、激情,快意恩仇,真正的性情中人。

最明显事例召擅自发动对平安县的战争。

故事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多次被独立团教训的日本特种战专家山本一木,从叛徒的口中得知云龙的独立团在家峪休整,经过精心策划,偷袭家峪,云龙等虽侥幸突围,但损失惨重——团部直属部队只逃出十几个人,政委刚负重伤;家峪全村男女老幼300多口悉数被害;新婚的妻子秀芹被敌人抓走。

当云龙得知山本被楚云飞截击后滞留平安县城时,毅然召集人马,在未经任何请示的情况下攻打平安城。

为什么李云龙这个角色魅力这么大?

为什么李云龙这个角色魅力这么大?

为什么李云龙这个角色魅力这么大?1、中国式“爷们”形象中国是很推崇男子汉形象的,有一种最高境界的男子汉就是中国“爷们”,《亮剑》中的李云龙就是这样一个中国“纯爷们”。

在那个国破家亡的时代,到处充满了屈辱,大量的人苟且偷生,甘做亡国奴。

这时候就需要李云龙这种中国式英雄站出来,不屈抵抗。

李云龙身上具有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抵抗的精神,为这个国家英勇献身。

一个集民族自豪感和中国式“纯爷们”——李云龙,就深深地篆刻在人们的心里。

李云龙不仅硬气,而且具有中国男人独有的幽默,对于自己娘们的柔情似水。

就是这样一个中国式“爷们”形象的李云龙有血有肉的活着电视剧里。

2、中国式男人“魅力”李云龙不但大战硬气,而且会耍小聪明,有仇必报,有恩不忘,对于兄弟两肋插刀,哪怕是违抗上级也在所不惜,比如第一集突围坂田联队的时候,那时候都已经冲出来了,可是为了张大彪,他就说:“不能丢下每一个人。

”不仅对于兄弟两肋插刀,而且为了自己的女人,可以私自组织部队打县城,搞得这个晋西北大乱。

在外面铮铮铁骨,在家也对老婆服服帖帖,虽然差点出轨。

可以说他拥有中国男人身上所有的“魅力”,所以这么多女人为他着迷。

同时这种形象每天都活在我们的身边,中国式男人的大大咧咧,爱喝酒、不洗脚、怕老婆的形象哪一个不是中国男人所特有的呢?所以这样一个中国式男人,不仅在电视剧里有,同时活在我们的身边。

3、中国式“领导”形象的刻画李云龙是一支部队的领带,他身先士卒,勇往直前,和自己的部下同甘共苦,为了自己的下属,可以拼尽一切,他也贪啊,为了部队贪装备;他杀土匪为了死去的兄弟,这是中国式的领带形象,只用对于下属的关爱,才能换来他们的尊重。

所以这么一个中国式“领导”形象谁人不爱?。

李云龙

李云龙
垒、疮痍满目的惨状和“和平期待会”分子的攻击,心灰意懒,决心从此离开军界。自己曾悄然微服出走,隐居于三原。 冯玉祥到西安后执掌了陕西军政大权,任命以于右任为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邓宝珊为副司令(二人随冯绥远五原誓师出征)。冯严厉寡恩,培养亲信,陕军原来与冯玉祥就有旧仇,为了对付镇嵩军才组成国民联军。后来冯玉祥又接受了镇嵩军刘镇华的投降,陕军感情受创,矛盾扩大。驻守西安的冯军宋哲元逼迫陕军接受改编,李云龙被任命军长,辖三师六旅,师长为何经伟、赤亚武、刘文伯。命令其退出西安、出关东征。陕军虽不愿放弃家乡地盘,但是为报答解围之恩出关东征。接着,冯玉祥在徐州会议上公开拥蒋,冯作为第二集团军取得了对鲁、豫、陕、甘、青、宁六省的统管之权。
民国历史上真实的李云龙将军
李云龙,字虎臣,陕西临潼人。生于1890年。
李云龙是辛亥革命后陕西军界的风云人物之一,他可是一个真正的刀客。武艺高强,仗义疏财,刚强勇敢,身先示卒,但脾气急噪,缺乏政治眼光,尤其与杨虎城相比不善于团结、利用知识分子成为军政理手。乱世造就出英雄,性格也造就了他的悲剧。
刘镇华攻不开城,就企图围死城,沿城周挖壕七十华里,壕后筑土墙,架设大炮隔绝内外。又纵火烧毁城外十万亩麦田。城中粮食短缺,斗粟百元,后到有价无市,军民挖野菜、剥树皮、餐油渣、咽糠麸,进而煮皮带、吃药材、屠狗杀马、挖鼠罗雀,甚至发生相食死尸惨剧。即使如此,西安人仍未屈服,共产党员魏野畴、南汉宸等组织城里开群众大会,控诉刘镇华残害陕西人民滔天罪行,经杨虎城批准,批斗枪毙了劣绅楮小瑟等,打击了投降派的邪气。八个月后,终于击败了刘镇华,护城成功。胜利后,在北新街空旷地上挖下大坑,埋葬了遗散在城内各处无人收埋的死难者数万具尸骨,并在大土丘上修起纪念馆,有人以沉痛心情写了一幅挽联:
1917年冬陕西成立反袁靖国军。长袍于右任为司令。井勿幕.胡景翼为副司令。李云龙等华山结盟人员都为骨干。靖国军是辛亥革命被逼上梁山的穷苦农民组织起来的队伍,李云龙任靖国军第四路第四支队司令。于右任、胡景翼为老同盟会员,率领麾下李云龙等攻打过袁系陆建章,将其逐出陕西。后改投吴佩孚,再投冯玉祥,1921年冯督陕时将胡部改编为陕军第一师。李云龙任补充旅旅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内容摘要:革命题材电视连续剧《亮剑》的主人公李云龙,是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另类英雄形象。

《亮剑》一改以往“高大全”式的英雄塑造方式,创造了以李云龙为代表的革命英雄,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李云龙敢爱敢恨,从不隐藏自己的感情;他“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的精神,恰恰是中华民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等传统精神的真实再现;李云龙性格复杂,个性多姿多彩,具有一定传奇与喜剧色彩,这恰恰符合观众的审美心理需要。

总之,《亮剑》突破以往影视作品英雄人物塑造的程式化限制,使李云龙这一形象愈发丰满高大,真实可爱。

关键词:李云龙形象分析电视连续剧《亮剑》以主人公李云龙为线索,讲述了从抗日战争开始到文革结束这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是一部纯革命题材的作品。

这部电视剧一出现就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从央视到地方台,热播不衰,大家被史诗般的故事和个性鲜明的主人公深深吸引。

值得研究的是到底李云龙身上有什么魅力,使对“主旋律”向来挑剔的观众如痴如醉呢?李云龙的缺点表现得异常明显,他没有什么文化,非常粗鲁,一开口就脏话连篇,甚至,还多多少少带有一点匪气。

作为军人,李云龙经常抗命,常把上级的指示当成耳旁风,就是这样一个人,领导依然器重他,友军特别佩服他,敌人格外重视他。

李云龙这一英雄形象与传统的英雄人物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呢?一、李云龙的快意恩仇符合“大众英雄”的心理标准。

李云龙是一个铁铮铮的汉子,充满血性、激情,快意恩仇,真正的性情中人。

最明显事例召擅自发动对平安县的战争。

故事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多次被独立团教训的日本特种战专家山本一木,从叛徒的口中得知李云龙的独立团在赵家峪休整,经过精心策划,偷袭赵家峪,李云龙等虽侥幸突围,但损失惨重——团部直属部队只逃出十几个人,政委赵刚负重伤;赵家峪全村男女老幼300多口悉数被害;新婚的妻子秀芹被敌人抓走。

当李云龙得知山本被楚云飞截击后滞留平安县城时,毅然召集人马,在未经任何请示的情况下攻打平安城。

用他的话说,自己的老婆被人抓了还无动于衷不去救的话,那就不能叫男人。

而他李云龙如果为了大局而置自己的妻子于虎口之中,袖手旁观,他就不是李云龙了!然而,就是这样信誓旦旦救老婆的人,发现敌人用秀芹要挟自己想逃脱性命,或者虽能消灭敌人却会断送更多战友生命的时候,断然下令对敌人也是对自己的爱妻开炮,一场轰轰烈烈的救妻战演变成他亲手下令杀死了妻子,杀死了他的爱情的“悲剧”,是悲剧吗?不是,这是一场惊动晋西北国共两军高层的战斗,是一场以牙还牙、痛快淋漓的歼灭战,大快人心,振奋士气。

中国人崇尚英雄,更崇尚那些有情有义,敢爱敢恨的英雄。

“冲冠一怒为红颜”一个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的人,谁还能指望他保护别人?!英雄救美的故事之所以长盛不衰,正是符合这种英雄观,李云龙的备受推崇就不难理解了。

虽然如此,如果重色轻友,那不但成不了英雄,很可能成为遭人唾骂的小人。

恰恰相反,李云龙“重色”更“重友”,电视剧中李云龙扫平土匪谢宝庆的故事,使这个平民英雄的形象越发高大起来。

“和尚”是李云龙的警卫,他武功高强,作战勇敢,对李云龙还有救命之恩,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英雄,却被飞云寨的土匪谢宝庆的手下杀害。

李云龙得知后,怒不可遏,坚决要消灭谢宝庆。

可谢宝庆已接受兄弟部队的招降,即将成为李云龙的“战友”。

如果李云龙剿灭谢宝庆,就是违反党的政策,犯下严重错误,所以兄弟部队阻止李云龙的军事行动。

报仇心切的李云龙,他缴了阻止他军事行动的战友的械,直冲山寨,一举荡平这股土匪。

对敌人决不手软,对朋友以死相报,在李云龙身上“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对他根本不适用。

也正是他的这股子的真性情,赢得他的部下对他死心塌地,也赢得数以亿计的观众对他五体投地。

李云龙很粗俗,没文化,嗜烟好酒,开口闭口“他娘的”,睡觉的时候打着震天的呼噜,脾气很暴躁,经常犯错误。

但是这些却使他这个人物形象更加地真实而生动,那些缺点正是美玉上的几个瑕疵,是掩盖不了玉的价值的。

他在战斗中体现出来的智慧与英勇,不得不让人在叹惋战争的残酷的同时拍手称快。

他是一个战场上的“商人”,从来不做亏本的买卖。

甚至于有的时候我看他更像一个“土匪”,天不怕,地不怕,这里是老子的地盘,老子就是最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带出的队伍却有如钢铁般坚固。

那是一种团队精神,一种力量!他带过的战士曾说过李云龙走了但他的精神还留在那里。

无论是新一团还是独立团,他的部队的凝聚力都是空前的。

有什么样的领导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团队。

一个领导者,如果自身素质不高又怎么会带出一只优秀的团队。

他对战士们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明知是死,也要亮剑。

倒在对手的脚下不丢人,那叫虽败犹荣。

”有情有意、有霸气、身先士卒、敢作敢当。

正是他的这种精神,影响着他的团队。

楚云飞说:“李云龙是一个不拘一格的人才”,日本侵略者说:“李云龙是一个善于逆向思维、不拘泥于格式、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然而就是李云龙这种与众不同的创新精神,使他打赢了一个又一个战役。

他敢于突破,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

这部电视剧以展现李云龙的命运为主,但并不单凭一个李云龙打动观众。

给我感动和震撼的居然全是那些无名英雄。

骑兵连的奋勇杀敌、王喜奎的宁死不屈、小分队的自我牺牲几度让我落泪。

尤其是骑兵连的那一段。

“骑兵连,进攻!”那一声悲壮的号令,透着无畏,透着坚毅!面对着凶残的敌人,没有一丝的退却。

“骑兵连,进攻!”哪怕只剩下一个人,哪怕只剩下一个手臂,依旧岿然不动……二、李云龙的“亮剑”精神与“威武不能屈”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中国军人的军魂。

”现在的中国,我们的中国,千真万确需要这种精神!何尝不是呢?现阶段的中国虽然如日东升一路凯歌,但是危机伴随着机遇如洪水猛兽般袭来,内在的外来的威胁时刻在考验着中国人。

面对威胁面对危机我们中国人怎能安步当车?怎能不居安思危枕戈待旦?“敢于亮剑”这就是我们的回答!我们的精神!是的,李云龙是草莽出身缺少文化涵养,他不知钢琴不晓洋画不懂花前月下的浪漫,但这不是他的错,而是特殊历史环境所造成的。

在我们解放军将军行列里,像他这样的将领很多,凭着他们顽强的毅力,凭着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党的忠诚,他们通过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学习文化,在战争中升华自己,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责备他们缺少文化涵养,有什么理由说他们张口“老子”闭口“弟兄”的呢?李云龙更是个极为复杂、极有个性的典型人物。

他出身于草根阶层,在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和枪林弹雨的洗礼下,逐渐成长为战场上的一名虎将,成长为一名抗日英雄。

电视剧对他的刻画是花了不少心思的,在塑造他这个硬汉形象时没流于表面,既不概念化,也不脸谱化,更不扁平化,而是在嬉笑怒骂间,自然而然地将他的形象渲染出来,让他极富艺术感染力和人性魅力。

英雄亮剑气自狂!李云龙首先是个战争英雄。

他桀骜不驯、性情刚烈、性格草莽,但又深谋远虑、有胆有识、嫉恶如仇,是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血性硬汉。

对待战争,他抱着每战必胜的信心,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挥洒自如,那“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也要“亮剑”,就是死也不能倒下的英勇气势,足以让让敌人汗颜。

他那骁勇善战、叱咤风云的豪迈身姿足以让敌人闻风丧胆,他热爱战争,战场就是他的精神寄托。

事实上,不论何时何地,他的心从未远离过战场。

可见,他的潜意识中藏着极浓的“战争情结”。

他永远属于战争,他的生命离不开战场,他就是一柄战争打磨出来的一柄锋芒毕露的利剑。

一旦看惯了狼烟四起,听惯了炮火硝烟的他走进了解放年代,走下了战场这个“神坛”,失去了战场这块磨刀石,他的生命就变得淡然失色、黯然无光了,人也变得碌碌无为、空虚失落了。

最后竟然隐居农村,做一个平民百姓。

这或许就是他人性的悲剧吧。

更让人欣赏的是李云龙在面对死亡时,他临危不惧,勇敢地亮出自己,亮出手中的“宝剑”,不低头、不退缩、不认输、不乞求,也不苟活,其胆识、气魄和血性令人敬而生畏。

他的血液中流淌着狂狷的一面,为抗日而狂,为解放而狂,为中国的老百姓的生命而狂,狂得威猛,狂得崇高,狂得有尊严,狂得有魄力,其狂狷发乎其性情,既是大丈夫式的狂,更是伟男子式的狂,让人肃然起敬。

三、李云龙多彩的个性,符合观众的审美心理。

李云龙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捣蛋鬼。

他性子急躁、蛮不讲理、我行我素,经常惹事生非。

他既是个从不把别人看在眼里的人,也是个从不让自己吃亏的家伙。

在他的身上,还明显有着几分市井小人物的狡黠和幽默。

向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他不但好讲粗话,说歪理,更喜欢在嬉笑怒骂和打哈哈时来一些离经叛道的言语。

但在这看似荒诞的言语中,又不乏真知灼见的领悟。

他说话也很“冲”,充满火药味,做起事来更是雷厉风行,一旦决定的事就是知道在蛮干也要去试试。

但他从不为自己应担当的责任推脱,而是勇于承担责任,认识自己的错误。

他大错不犯,却小错不断,有时还极为嚣张。

他的性格既是传统的,又是叛逆的。

他一怒之下扫平了杀害其好友和尚的土匪老窝、一气之下与政见不一的赵刚肉搏相拚,被革除代军长的职务后又在课堂上大放阙词等行径无不反映出他人性中叛逆的一面。

这或许正是他的可爱之处吧。

李云龙对待朋友的态度也让让人深受感动。

“明争”、“暗斗”四个字可概括他和赵刚、他和楚云飞之间的友谊。

他与战友赵刚从政见不一、相互排斥到时吹胡子瞪眼、大打出手,再到最后成为推心置腹、坦诚相待、互相欣赏、肝胆相照的生死之交,可谓“英雄识英雄”。

他们之间的感情是“打”出来的,打着打着就成了好兄弟。

相比之下,我认为,他和楚云飞的友谊更为坚固。

他们是儿时的好伙伴,参军后由于各为其主,在战场上只得抛开友情、拚死相搏,你送我一梭子弹,我还你一个炮弹。

战争是不能讲感情、意气用事的。

但在战场下,他们仍然是非同一般的好朋友。

他们虽说有相互捣鬼、相互钳制、暗中较劲和互不买帐的时候,但又相互欣赏、惺惺相惜,就是在临死之际也会惦记着对方。

他们的友情是极为复杂的,既有战场上的相互较量、你死我活,又有生活上的互相关照、互相算计。

他们的友情是“拚”出来的。

这种超越了友情的真情就显得尤为可贵。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三个人之间的“明争”和“暗斗”,李云龙这柄剑才会闪闪发光、熠熠生辉。

如果说战场是磨砺李云龙这柄宝剑的磨刀石的话,那么赵刚和楚云飞就是他这柄宝剑的试金石,是他们让他变得更锐气,更具有杀伤力。

也是由于他们的陪衬和烘托,李云龙的“光辉形象”才变得更饱满、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亲和力。

这个英雄和以往的近似圣人形象不同,他是英雄的同时却有着许许多多毛病。

这也拉近了和现实的距离。

李云龙在自己情感上的突破是整个电视剧的升华部分,他不顾年龄差距,教育背景差距,勇敢的追求自己的护理田护士。

在南京军校学习期间两人的感情出现裂痕,李云龙又再次突破自己的情感堡垒,勇敢的承认错误,挽救自己即将失败的婚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