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护理探究分析
头颈肿瘤的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

3.临床研究3.1头颈部头颈肿瘤的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潘建基一、概述:组织问插植近距离放疗是近距离照射中应用较为广泛和灵活的一种治疗方式,它的基本作法是根据靶区的形状和范围,将一定规格放射源直接插植入人体组织(亦可先将施源管置入,治疗时再将放射源置入施源管进行照射,即“后装”技术),对肿瘤组织(或瘤床部位)进行高剂量照射。
组织问插植放疗在现代肿瘤治疗中仍起着重要作用。
现代后装近距离放疗的主要特征是:1.后装技术使得工作人员的受量大大减少,医师有更充裕的时间将施源管的固定更加精确;2.可以利用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来确定其与靶区的关系;3.放射源的微型化,可以经过施源管到达全身各个部位;4.计算机程控、步进马达驱动,驻留时间可以根据情况而不同。
5.使用精确的剂量计算、可以进行个体剂量优化,达到一个满意的剂量分布;6.可以使用高剂量率放射源?治疗时间大大缩短,’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很方便:组织问照射可分为暂时性插植(主要指后装治疗)和永久性插植(主要指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本节只介绍后装治疗。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单位均使用高剂量率192Ir后装机进行组织间插植。
二、组织问插植的布源原则为了使治疗部位获得满意的剂量,必须根据放射源周围剂量分布特点,按一定的规则排列放射·源。
多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与临床医师配合,建立了一些为临床接受并得到广泛使用的剂量学系统。
其中最为广泛应用当属巴黎系统。
现代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虽然可以依靠计算机系统进行剂量优化,但是组织间插植的布源设计仍应遵循巴黎剂量学系统的基本原则。
巴黎剂量学系统的布源规则是:无论是铱丝还是封装在塑管中的籽源均呈直线型、互相平行,各线源中心位于同一平面,各源互等间距,排布呈正方形或等边三角形,源的线性活度均匀等值,线源与过心点的平面垂直。
巴黎剂量学系统关于源间距及布局的要点:l、靶区厚度≤12mm,可用单平面插植:若靶区厚度>12mm,应用双平面插植。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唾液腺功能减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2 !、 ・ -
头 颈 部 恶性 肿 瘤 患者 放 射 治 疗 后 唾 液 腺 功 能 减退 的 临床 观 察及 护理
林 兰 珍
【 要 】 目 的 观 察 头颈 部 恶性 肿 瘤 患者 放 射 治 疗 后 唾 液 腺 功 能 减 退 的 临 床 症 状 , 讨 预 防 和 护 摘 探 理 的 有 效 方 法 。方 法 选择 符 合 条 件 的 患者 2 0 , 成 试 验 组 ( 0 例 分 1 8例 ) 对 照纽 ( 2 ) 实验 组 从 第 5 和 4 例 ,
8次 , 问醒 后 也 可 含 漱 , 漱 时 稍 提 高 舌 尖 片刻 , 中 药 夜 含 使
能 充 分 接 触 口腔 内各 个 部 位 , 年 患 者 如 感 到 牙 周 不适 , 根 老 可
据年龄和耐受 , 决定 含 漱 次 数 和 时 间 , 般 每 天 不 少 于 6次 。 一 还 可 以嘴 嚼 甘 草 、 揸 , 进 唾 液腺 的 分 泌 。 山 促 2 4 龋 齿 防 治 放 疗 前 检 查 口腔 牙 齿 , 齿 应 在 放 疗 前 修 . 龋
治 疗 效 果 和 生活 质 量 变化 。 结 果 实验 组 口 干 明 显 改 善 1 1 ( 4 ) 对 照 组 1 4 例 7 , 5例 ( 1 ) 无 效 者 实 2 ; 验组 】 7例 ( 6 ) 对 照组 2 例 ( 6 ) 2 , 7 5 。结 论 在 患 者 放 疗期 间 加 强 口腔 、 膜 观 察 与 护 理 . 最 低 限 粘 可
饲Ⅲ 。
1 1 一 般 资 料 2 0 . 0 7年 1 1 ~ 2月 , 科 收 住 的 头 颈 部 肿 瘤 我 患 者 20例 . 中 鼻 咽 癌 1 0例 , 桃 体 癌 8例 , 窦 癌 1 0 其 7 扁 筛 0 例 , 腔 恶性 肉牙 肿 1 鼻 2例 。所 有 患 者 均 经 病 理 学 确 诊 , 国 按
头颈部肿瘤放疗病人营养支持及护理对策

头颈部肿瘤放疗病人营养支持及护理对策摘要:头颈部肿瘤是指在头部锁骨以上,在颅底以下的位置中发生肿瘤,主要口腔颌面外科肿瘤,甲状腺肿瘤,颈部肿瘤等。
在治疗过程中多使用放疗治疗,但是在治疗后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在放疗过程中使用合适的营养支持,针对性护理,可以改善营养不良情况。
本文主要讲解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的营养支持,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情况。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放疗;营养支持;针对性护理措施头颈部肿瘤是一类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1]。
根据研究发现,很多头颈部肿瘤的患者不能由于肿瘤本身死亡,而是由于营养不良或者营养不良造成并发症导致死亡[2]。
在中国抗癌协会上明确规定肿瘤患者在营养支持时,需要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实行营养风险筛查。
在头颈部肿瘤患者加强营养风险筛查,找出营养不良的患者,并针对性进行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减少营养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1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的营养不良的原因1.1肿瘤因素头颈部肿瘤属于恶性肿瘤,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在发病后会与正常的细胞争夺营养,导致人体中能量大量消耗,提高基础代谢,加速蛋白质分解,当肿瘤的代谢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导致患者发生味觉异常,厌食,代谢异常以及发热等症状,从而导致身体中摄入的营养物质减少,身体中消耗营养物质增多,显著降低能量的利用率。
另外,很多头颈部肿瘤的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吞咽疼痛,吞咽困难,还会降低营养物质的摄入,导致很多头颈部肿瘤的患者发生营养不良[3]。
1.2治疗的因素在头颈部肿瘤治疗过程中使用抗肿瘤治疗,一般使用放疗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会损伤部分正常的细胞,针对增殖比较快的细胞,比如鼻腔,口腔的黏膜上皮细胞,会造成溃疡,还会出现食欲下降,吞咽疼痛等,不利于摄入营养物质。
1.3心理因素在头颈部肿瘤的患者由于造成疾病本身痛苦以及治疗造成的痛苦,很容易发生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也会影响食欲,从而造成营养不良。
2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的营养支持2.1评估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的营养情况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中发生营养不良的概率较高,需要及时进行评估以及营养风险筛查,在营养风险筛查过程中可以找出营养不良的患者,并及时对患者实行营养支持,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食欲,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减少营养不良的情况。
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口腔溃疡的护理效果

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口腔溃疡的护理效果程锡芳;龚龙飞;余玲玲【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放疗)后口腔溃疡的护理效果.方法将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前、后分别收治的42例和4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干预后口腔溃疡诱发因素知晓率及口腔黏膜反应分级.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口腔溃疡诱发因素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口腔黏膜反应0度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放疗后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对口腔溃疡诱发因素的知晓率.【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7(018)010【总页数】3页(P65-67)【关键词】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口腔溃疡;护理【作者】程锡芳;龚龙飞;余玲玲【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口腔科,广东珠海 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口腔科,广东珠海 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口腔科,广东珠海 51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8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放疗)期间并发症较多,包括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放射性口腔干燥症、放射性骨坏死等,其中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最高[1]。
加强头颈部肿瘤患者口腔溃疡的防治和护理工作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放疗耐受性有重要意义[2]。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了一套科学可行的针对性护理方案,对头颈肿瘤患者放疗所致的口腔溃疡效果明显,现将其临床优势进行分析,以期为头颈部肿瘤的护理干预研究提供参考。
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收治的4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纳入观察组。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前收治的4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纳入对照组。
头颈部肿瘤病人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头颈部肿瘤病人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徐雪芳,曹 琪,顾燕娅摘要:[目的]观察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病人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口腔干预效果。
[方法]将90例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常规口腔漱口,观察组采用碳酸氢钠、维生素B12、地塞米松口腔含漱。
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6周口腔黏膜炎放射损伤程度。
[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第4周、第6周口腔黏膜放射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
[结论]对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病人进行口腔干预,可减轻病人口腔黏膜放射损伤程度。
关键词:肿瘤;头颈部;放射治疗;口腔黏膜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28.027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0A-2627-02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病人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据统计,恶性肿瘤病人在综合治疗过程中,大约70%的病人需要接受放射治疗[1]。
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一种并发症[2,3]。
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口腔黏膜炎是放射本身及其他多因素产生的一个综合临床结果[4]。
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是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最难以承受的急性反应,妨碍口腔清洁,严重影响病人进食,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甚至导致放射治疗的暂停或终止,影响疗效。
采取合理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减轻口腔黏膜的损伤,对保证病人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提高生活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减轻口腔黏膜的损伤,我科对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病人采用碳酸氢钠、维生素B12、地塞米松口腔含漱,取得一定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科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病人90例,男60例,女30例;年龄26岁~64岁,中位年龄45岁;鼻咽癌70例,舌癌12例,上颌窦癌8例;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均行常规放射治疗和其他支持治疗;Kanofsky评分60分~100分。
头颈部肿瘤放疗口腔不良反应的防治进展

头颈部肿瘤放疗口腔不良反应的防治进展头颈部肿瘤患者采用放射治疗全程中口腔不良反应是最为常见的副反应,会导致患者出现口腔黏膜溃疡、糜烂等,影响其进食和放疗耐受性,甚至导致患者放弃治疗。
目前临床尚无公认的防治措施,为此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分析现有研究,现将头颈部肿瘤放疗口腔不良反应的防治综述如下。
标签:头颈部肿瘤;放疗;口腔不良反应头颈部肿瘤的发病在全身恶性肿瘤的发病中约占 5.0%左右,头颈部解剖结构具有复杂性,是众多重要脏器的聚集之处,对嗅觉、视觉、听觉、思维、呼吸等生理功能有统筹作用,在相对狭窄的空间内分布较多的骨骼、肌肉、神经及血管等组织,器官相互交错,一旦发生肿瘤,临床治疗难度大,根治性切除可能性低[1]。
故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放射治疗的方法,放射治疗主要是针对局部肿瘤细胞进行充分的放射性射线照射,但治疗的同时无法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害。
故在最大限度根治肿瘤保证放射治疗效果的同时,避免射线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急慢性损伤是临床研究重点。
本文对近几年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后患者发生口腔不良反应的情况和防治进行如下综述。
1 口腔不良反应类型和发生原因放疗对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中,放射线能够有效杀灭肿瘤细胞,但同时会对血管、神经、导管及涎腺腺泡等组织造成不同损伤,导致口腔干涩、涎腺炎症、黏膜炎症、吞咽困难、味觉丧失等不良反应。
根据临床资料统计,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中口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黏膜反应发生率约为97.0%,口腔干涩发生率在60.0%~90.0%,吞咽困难发生率在20.0%左右,感音神经性耳聋发生率在50.0%左右,颌骨坏死发生率在10.0%左右[2-3]。
口腔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加患者痛苦,降低其对放疗的耐受,甚至中断治疗,对患者的生存和疗效均有直接影响。
口腔不良反应中发生率最高的为口腔黏膜炎,主要发生机制是因为放疗中放射线损伤基底细胞,影响黏膜细胞的分裂补偿机制,黏膜变薄变脆,受损机率增加,进而发病,导致口腔溃疡、炎症的发生。
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护理的注意事项你知道吗

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护理的注意事项你知道吗放射治疗是通过放射线对肿瘤进行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放疗期间,患者需要注意放疗的一些注意事项,从而使放疗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
在放疗过程中,要做好护理,才能减轻放疗后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对肿瘤进行全面的控制。
那么患者在头颈部肿瘤放疗后的护理中,需要了解哪些注意事项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知识。
一、头颈部肿瘤概述头颈部肿瘤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口腔颌面部肿瘤、耳鼻喉肿瘤、颈部肿瘤,近年来我国头颈部肿瘤患病人数不断增加,死亡率不断上升。
当前头颈部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放射治疗,然而放射治疗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的护理十分重要。
头颈部肿瘤放疗后的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治疗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头颈部肿瘤放疗后护理的注意事项(一)注意合理饮食头颈部肿瘤在放疗后,患者一般会出现进食困难、咽部疼痛,这时要提醒患者多食用含维生素的软食,在饭后一定要漱口,可以选择PH漱口液进行正确的漱口,并选用含氟牙膏与软毛牙刷进行刷牙,忌食过硬、过热、含糖过高、刺激性较强的食物,还要戒烟性戒酒,不要长期吃腌制食品。
(二)注意止血护理对于头颈部肿瘤患者来说,因肿瘤组织脱落坏死以及大出血比较常见,应及时采取止血措施,比如止血药品、物品与鼻咽部填塞止血包,提醒患者及时将血吐出,避免窒息。
(三)注意口腔与鼻咽部护理对口腔黏膜的状况进行观察,使口腔保持湿润,并鼓励患者多饮水。
鼻咽部肿瘤患者要坚持对鼻咽腔进行清洁,可采取鼻咽冲洗,将鼻腔分泌物与臭味进行去除,避免局部感染发生。
(四)眼睑与体温等护理头颈部肿瘤患者在眼睑无法闭合时,可以采用湿纱布进行遮盖,避免尘土落入。
并对头痛状况与体温状况进行观察,还要注意避免感染。
(五)注意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护理首先,患者若有咽喉、口腔不适、并伴有干燥、热感、疼痛对进食造成影响或存在吞咽困难等情况时,需要配合医生制定个体放疗方案,并对其进行及时的调整。
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前后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的影响

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前后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的影响摘要:在全身恶性肿瘤中,头颈部肿瘤所占的比例能够达到30%左右,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有3种,分别是手术、化疗和放射治疗。
由于头颈部解剖部位深,结构复杂,病理类型中也以低分化磷癌最为常见,恶性程度较高,对于临近结构很容易侵犯,而且很容易出现颈淋巴结转移,通过这些特点可以了解到最为首选的治疗手段就是放疗。
虽然放疗取得的效果比较显著,但是通过放射线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患者的生理心理也承受了巨大的负担,特别是放射治疗所带来的经济负担,更是会导致患者及其家庭陷入焦虑,这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对于疾病的治疗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放疗前后规范化的心理护理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调节,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关键词:头颈部;心理护理;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通过双盲法将随机抽取的2018年7月~2020年11月本院肿瘤科收治的10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3.64±4.31 岁;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5.47±4.26 岁。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本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在患者及家属知情且签署同意书的前提下进行。
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头颈部恶性肿瘤诊断标准;②接受放疗治疗;③具有良好的依从性。
排除标准:①沟通交流障碍者;②人格障碍者;③智力或思维障碍者;④具有精神疾病病史或合并精神障碍患者;⑤病情危重患者。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并在放疗前后严格按照规范化的程序实行。
(1)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患者入院后24 h内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在出院前24 h和出院后的3个月对患者的最近心理状态进行再次评估,整个评估过程可以通过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观察鉴别,了解患者的主诉,并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护理探究分析
发表时间:2017-02-07T16:13:14.0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2期作者:黄宝英
[导读] 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 222000)
【摘要】目的: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内容有:饮食指导、口鼻腔护理、皮肤卫生;观察组同时给予舒适护理,旨在通过健康宣教、心理辅导、环境管理、出院指导等,强化护理效果,充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总满意度100%,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80.00%,较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加强临床护理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备于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2-0230-02 临床大量研究证实,放射治疗应用于头颈部肿瘤的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较手术治疗其在有效延缓病情进展的同时,还能避免器官功能受损,患者普遍耐受,自投入使用以来接连获得不错反响。
然而研究人员发现,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的过程中,受放射线影响,头颈部皮肤极易发生损伤,进而引起相关并发症,导致预后质量下降。
基于此,加强对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力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本文以我院收治患者展开随机对照研究,对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护理探究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体入选病例均经病理活检确诊,行常规放射治疗。
按就诊顺序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34~75岁,平均(54.37±5.42)岁;其中口腔癌4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1例,咽喉癌12例,甲状腺癌3例。
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5~72岁,平均(53.52±6.37)岁;其中口腔癌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0例,咽喉癌11例,甲状腺癌4例。
两组患者均已排除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临床基线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内容有:饮食指导、口鼻腔护理、皮肤卫生。
观察组同时给予舒适护理,旨在通过健康宣教、心理辅导、环境管理、出院指导等,强化护理效果,充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详细实施步骤为:①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与治疗的相关知识,强调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告知防治重点,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能主动配合。
②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患恶性肿瘤后出于对疾病及治疗效果等问题的担忧,身心长期饱受病痛折磨,因此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绝望等不良情绪,从而抵触治疗。
护理人员应注意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培养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患者诚挚关怀,获取患者信任。
日常多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心理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则及时通过沟通对患者进行开导,使患者学会如何调节心态。
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想法,列举成功病例帮助患者重振信心。
③环境管理: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逸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内整洁干净,定期消毒、开窗透风,控制室内温湿度。
可根据患者个人喜好调整病房内摆设,为患者生活提供便利,使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
另保持放射治疗室内清洁卫生,确保光线、温度、气流等满足要求。
④出院指导:出院时通过口头转达、电话随访等方式,提醒患者出院后继续保持良好的遵医嘱行为,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保护照射区皮肤,养成良好生活、饮食习惯,并学会自我监测病情,一旦发现异常则立即前往医院复诊,以获得及时治疗。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放射性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了诶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对研究数据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观察组有1例发生湿性皮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1例放射性骨关节损伤,2例湿性皮炎,3例口腔感染,并发症发生率2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总满意度100%,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80.00%,较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头颈部肿瘤放疗治疗是近年来临床主张的治疗早期头颈部肿瘤的有效手段,其在治疗头颈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已获得证实。
不过,头颈部生理结构较为特殊,皮下神经阻滞丰富,照射皮肤较脆弱,因此极易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湿性皮炎、口腔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干扰治疗的正常进行,并会进一步影响预后效果。
临床研究发现,加强临床护理力度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使患者对治疗更有信心,从而愿意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通过护患配合,减少放疗相关性并发症发生。
本组研究中,经舒适干预,较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该研究结果与现有相关报道内容基本吻合,均提示加强临床护理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备于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徐珊,汤小萍.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518-2519.
[2]郝文秀.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及并发症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1):102-103.
[3]谢冠慧.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的CT模拟定位技术[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6):92-93.
[4]胡逸民,杨定宇.肿瘤放射治疗技术[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