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1)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2)①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②盼望战乱早日结束的愿望。

【解析】【分析】(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意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2)从“断人行”、“皆分散”、“无家”、“长不达”这几个词语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与自身孤苦无依之感。从最后一句中的“未休兵”一词可以感觉到诗人对战乱早息的强烈渴望之意。

故答案为:⑴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⑵①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②盼望战乱早日结束的愿望。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解答此题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和表达的主题思想。对诗句要注意理解写作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要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等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感悟,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进行分析。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梦中作①

(宋)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前两句诗写出月光下的夜晚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

(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凄清;迷离

(2)第三句借用王质观棋故事,表达诗人对悠闲生活的渴盼,对世事变幻的慨叹;第四句写梦中喝酒,表达诗人仕途失意、客居他乡的无奈与思家之情。

【解析】【分析】(1)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夜凉如水,月笼千山,凄清的笛声飘散到远方;路旁浓密的百花,色彩灿烂迷人。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夜晚的凄清、迷离的环境特点。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根据注释和诗句中“客思家”一词从诗人被贬的心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两方面概括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或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凄清;迷离;

⑵第三句借用王质观棋故事,表达诗人对悠闲生活的渴盼,对世事变幻的慨叹;第四句写梦中喝酒,表达诗人仕途失意、客居他乡的无奈与思家之情。

【点评】⑴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⑵本题考查学生以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中的“薄暮”与“徙倚”是什么意思?请任选一个作答。

(2)这首诗运用了哪个典故,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徙倚:徘徊薄暮:傍晚

(2)“采薇”一词运用典故,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之的故事,表达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和苦闷、惆怅、孤寂的情怀。

【解析】【分析】(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意思是“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徙倚:徘徊,彷徨。(2)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运用典故,表达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和苦闷、惆怅、孤寂的情怀。

故答案为:⑴徙倚:徘徊薄暮:傍晚;

⑵“采薇”一词运用典故,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之的故事,表达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和苦闷、惆怅、孤寂的情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

⑵本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4.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唐)刘禹锡

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1)说说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2)试分析尾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答案】(1)以动衬静,以鹊噪,蝶飞的动景烘托晚禾秋草的静景,突出送别环境的寂静。

(2)照应诗题,表明全诗主旨;呼应首句,点明送客地点;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依依惜别之情

【解析】【分析】(1)“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两句,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鹊噪衬托禾地之静,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当然,也可答视听结合(晚禾、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写);远近结合(鹊噪晚禾地是远景,蝶飞秋草畦是近景)。

(2)“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又一骑驿马急驰而来,在驿站旁的树荫下打住。驿使下马奔站内交差去了,留下驿马因疲惫而长一声短一声的嘶鸣。这些传送重要急件的驿使,身背公文袋,不论烈日、寒风,还是大雨、冰雪的天气,不分昼夜,快马加鞭,飞奔在尘土飞扬的驿道上。从结构上看:此句照应诗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呼应首句“候吏立沙际”。从内容上看:点明送客地点,表明全诗主旨。从表现手法上讲: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渲染)依依惜别之情。

故答案为:⑴以动衬静,以鹊噪,蝶飞的动景烘托晚禾秋草的静景,突出送别环境的寂静。

⑵照应诗题,表明全诗主旨;呼应首句,点明送客地点;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依依惜别之情 54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考生要注意理解诗句的意思,注意平时对施诗歌鉴赏的知识的掌握技巧运用。分析时要结合诗句的内容、诗歌的主旨以及情感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诗句的作用鉴赏。解答此题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从内容、情感以及结构上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