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江苏省国画院60年系列专题之“已故书画家”
读周矩敏的画

读周矩敏的画周矩敏1953年出生,江苏苏州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绘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苏州国画院院长,苏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弦叙》参加第八届全国姜展优秀作品展,获最高奖。
《丝竹》参加日本艺术中心国际艺术交流展,获中心年度奖,作品《白鹭》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双陆》获第四届全国体育美展一等奖,被国际奥委会总部收藏,《旧历》参加第十届全国美展并被收藏,《风云》参加全国三届国画展,《民声》参加百家金陵画展,《载歌行》参加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流金岁月》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乐土》参加2009?中国百家金陵画展。
出版《周矩敏国画集》《漫游三十年代的上海》《散淡人生系列》等。
读矩敏的画,如同读懂他的人生图卷――清新、温淳又充满阳光;评矩敏的画,如同评述他的生存状态――散淡、冲和与简约的审美理想。
他是睿智的,理性的;他是激越的,沉厚的。
我喜欢他的画,更赞赏他的生命体验。
他笔下的水土,因风雅而充满诗情;他墨里的家园,因多彩而梦牵魂绕。
那沉浸于笔端,洋溢于咫尺的历史和社会百味,为我传递着故土的情愫,亲切而生动;它为我拨动了水乡的琴弦,细腻又空灵。
笔墨水文化,让我感动,让我会心,让我震撼,让我流泪……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楚汉文化与吴越文化构成了江苏南北交融的独有的人文奇观,使这神奇的本土文化从古到今始终衍绵不息,独领风骚。
本质地看,吴文化是水文化。
沉浸蓿柔性文化的苏南人因水而居,因水而兴,柔中有刚,刚柔相济,包容性大,开创性强,显示了融合共济、和谐共生的文化品格与特质。
苏南的人才、资源、地城及生活富足的基础优势与历代崇教尚文的社会风气,使这方水土的人文精神中储备着创意出新的遗传因子。
由此,在文化艺术上,以清、逸、淡、雅为审美旨趣与自然风格,追求老庄哲学的“虚静无为”,追求“绚烂之极,复归平淡”“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画家王诗进

王诗进,江苏沛县人,1965年出生,早期受程大利老师的影响走上绘画的启蒙道路,后拜师于袁志山老师,成为其入室弟子。
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会员、江苏省南京青年美协荣誉理事、龙源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画家。
作品既有粗狂豪放的用笔和超越物象的空灵飘逸之韵味,又有酣畅淋漓的用墨和飞扬恣肆的线条之美感,巧妙地构筑着笔端的虚实、浓淡、疏密和磅礴之气势,呈现给人们一种宁静、幽远和空灵的山水画意境。
近年来,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画展,并获奖。
其作品被国内外收藏机构、企业、个人收藏。
个人艺术简介入编多部典籍。
画家王诗进的山水画作品既有粗狂豪放的用笔和超越物象的空灵飘逸之韵味,又有酣畅淋漓的用墨和飞扬恣肆的线条之美感,巧妙地构筑着笔端的虚实、浓淡、疏密和磅礴之气势,呈现给人们一种宁静、幽远和空灵的山水画意境。
探寻王诗进的从艺历程,不仅让我们为其在丹青之路上的执着追求而感动,更为其在山水画创作中的艺术成就而欣慰。
王诗进自幼深受祖父的影响和民间剪纸艺术的熏陶,喜欢上丹青翰墨,常用画笔临摹祖父的画作。
90年代初开始接触装裱业,随着业务的逐渐扩大,使他的装裱技术在这个古老的沛县县城稍有名气,一些名家大师的书画作品常常送到他的店里装裱,特别是著名画家袁志山老师的山水画让他耳目一新,那一幅幅千姿百态,纵横排奡,恣肆新颖,苍劲浑厚的艺术作品深深打动了他,更加激发了他拜师学艺、研习绘画的念想,也正是这些变化丰富,新颖出奇,千变万化,极富气势艺术作品敦促他调丹染翰,临池不辍,不断的学习与思考。
王诗进始终坚持在现实生活中孕育自己的艺术,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以“师法自然,中得心源”的创作态度,吮吸着古沛汉文化丰厚的艺术营养,在此基础上,不仅感受着现实生活喜怒哀乐,又品尝着艺术人生的艰难曲折,因此,造就了这位在崎岖道路上敢于攀登的山水画家。
他特立独行,不畏寂寞,从临习石涛、王原祁、黄宾虹等前辈的一些作品开始。
中国版画名家作品

中国版画名家作品中国版画名家作品来源/网络这批名家版画作品,均系50年代画家们参加全国第一、二、三届版画作品展的展品原件,弥足珍贵。
一、庄元- 作品《工间》庄元贞(1930—) 女,别名庄元,江苏常州人。
擅长版画。
195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
曾任教于福建省工艺美校、《福建文艺》美编,福建省工艺美术公司、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福建工艺美术》编委及从事漆画创作。
作品有磨漆画《飞天》,木刻《闽南女》、《蚕桑共育图》等。
二、戈沙- 作品《洗衣裳去》戈沙,1931年5月生于黑龙江黑河市,俄罗斯族。
17岁(1948年)从长春步行千里到北平国立艺专作美术系旁听生,深得吴作人、艾中信导师指教,同年到解放区投身革命。
1949年在华北大学美术系又得到胡一川、罗工柳导师指导,1949-195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干班除班主任罗工柳指教还得到蒋兆和、董希文等导师的指教。
1951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西北画报社,又得到石鲁等导师教悔进行美术创作和编辑画报。
1953年调入吉林日报社工作至今。
现任《吉林日报》,高级美术编辑。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委理事,吉林省、长春市美协顾问、名誉主席。
三、古元- 作品《秋耕》古元,字帝源,一九一九年生于珠海市唐家湾镇那洲村,广东人。
擅版画。
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水彩画研究会名誉会长。
作品有《减租会》、《烧毁旧地契》、《人桥》、《刘志丹和赤卫军》、《枣园灯光》等。
出版有《古元木刻选》、《古元水彩画选》等。
四、顾炳鑫- 作品《牧马人》顾炳鑫,一九二三年生。
上海人。
擅版画、连环画、中国画。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自学美术。
历任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人员、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室副主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教授,中国美协第二、三、四届理事。
作品版画《大地上》获全国青年美展三等奖;连环画《渡江侦察记》、《红岩》获全国连环画评奖二等奖;木刻插图《药》、《阿Q正传》参加第一届社会主义造型艺术展览。
张光仙作品赏析

张光仙
作品赏析张光仙,1961年生于南京市江宁区,花鸟画家。
毕业于南京金陵美术学校国画班、北京清华美院全国美术理论与书画创作高研班,导师高卉民、张立辰、霍春阳,启蒙陈大羽、李罗、姜西等著名花鸟画家。
现为中国一级美术师、一级工艺美术师,裱画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系新西兰中国
慈善书画院、中国水墨画研究会、中国国画院师生联谊中心、江苏省美术
家协会、江苏省美学学会、江苏省花鸟研究会、霍春阳花鸟研究会等会
员,被南京市郑和书画院、南京市中山书画院及南京市东慈书画院等聘
为特聘画家,其作品参加全国省市区展数十次,被国内外机构及友人收
藏,入编各类大型画册。
. All Rights Reserved.。
近现代书画名家简介

近现代书画名家简介:AB白雪石(1915-) 北京人.中国美协会员,中央工艺美院教授,北京山水画研究会会长.白蕉(1907-1969) 上海金山人.著名书画家,善画兰,擅行、草书。
曾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陈大羽(1912-)广东潮阳人.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常务理事,江苏书协副主席。
陈子毅(1919-) 广东新会人.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广州市文联委员,广州市文史馆副馆长.陈树人(1884--1948)广东番禺人.擅山水花卉,与高剑父、高奇峰并称岭南三大家.陈家泠(1937-)浙江永康人.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师从陆俨少,中国美协会员.陈师曾(1876-1923) 江西修水人.著名书画家,曾得吴昌硕指授,早年任教育部编审.陈曾寿(1877-1994)湖北蕲水人.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御史.擅画松,兼山水,善诗.陈洪绶(1598-1652)浙江诸暨人.擅画人物、任女,造型夸张,也工花鸟草虫,富有装饰味.陈鸿寿(1768-1822)浙江钱塘人.擅篆刻,诗文书画皆精,为西泠八家之一.曹克家(1906-1979) 北京人,生前为中国美协会员.擅画猫.崔子范(1915-) 山东莱阳人.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会员.北京中国花鸟画研究会会长.D戴鉴山东集宁人.字赋轩.号石坪.清代画家.擅山水.邓芬(1892-1868)广东海南人.诗、书、画、乐,无所不精。
邓散木(1898-1963)上海人.著名书画家,工四体书,亦善墨竹、墨荷。
F方济众(1923-1987)陕西勉县人,中国美协理事,中国书协理事,陕西国画院院长.丰子恺(1898-1975)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其画设色平涂,风格朴素。
傅抱石(1904-1965)江西新喻人.曾任江苏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傅小石(1932-)江西新喻人.傅抱石长子.现为江苏省美术馆画师.傅二石(1936-)江西新喻人.傅抱石次子,兼作山水画和人物画.范曾(1938- )江苏南通人.曾任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主任,中国美协会员.方楚雄(1950-) 中国美协会员.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方增先(1931-)浙江兰溪人,中国美协常务理事,浙江美学院教授,上海美术馆馆长,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方介堪(1901-1987)浙江温州人,著名书画篆刻家,生前为中国书协名誉理事,西冷印社副社长。
变革与复兴——建国60周年中国画回顾

誉为 “ 民艺术家” ,他当年 自创 的 “ 人 红
花 墨 叶 ” 大 写 意 花 卉 ,把 清 雅冷 逸 的文 人 情 调 转 变 为 鲜 活 明 丽 的 民 间 野趣 ,对 新 花 鸟 画 的 变 革 颇 多 启 示 。 15 年 齐 白石 、陈 95 半 丁 、于 非 蔺 等 1 位 画 家集 体创 作 的 和 4 平 颂 》 ,是 新 花 鸟 画 的 代 表 作之 一 。潘 天 寿 主 张 拉 开 中 西 绘 画 的 距离 ,他 的 记 写
是建 国6 年来 中国画 的主 题词 。今 天 , 0
学体系,对新人物画 的变革影 响最大。徐
氏传 人 蒋 兆 和 、 李斛 、宗 其 香 等 画 家 的 写 实 水 墨 人 物 画 , 在素 描与 笔 墨 或 彩 墨 的 融 合 上有 新 的拓 展 。 叶 浅予 的舞 蹈 人 物 和 黄
胄的 新 疆 人 物 则 致 力 于 速 写 与 彩 墨 的 融
我 们 回 顾 6 年 来 中 国 画 变 革 与 复 兴 的 历 O 程 , 对 当代 中 国 画 的 发 展 不 无 启 示 。 笔
者 把 建 国 6 年 来 中 国画 的历 史 分 为 建 国 0
合 。 赵 望 云 , 石 鲁 、 方 济 众 等 “ 安 画 长 派 ” 画 家 提倡 “ 手 伸 向生 活 ,一 手伸 向 一 传 统 ” ,李 震 坚 、周 昌谷 、方 增 先 等 “ 新 浙 派 ” 画 家 在 写 实 造 型 中 更 讲 究 笔 墨 韵
无盐 大 捷 》 、潘 絮兹 的 《 窟 艺 术 的创 造 石
国画 传 统 笔 墨 自身 的 变 革 ,即 使 中 西 融合
也不露痕迹 ,有时也吸收了民间绘画的色
彩 。 曾经 “ 年 变 法 ” 的 齐 自石 被 新 中 国 衰
王兴华——大境之美花鸟

王兴华——大境之美花鸟范画2导师介绍王兴华1975年生于江苏淮阴,号农家人,职业画家。
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志向、秦英豪主题性花鸟画写生创作班,肖大平、陈艾国展创作班。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淮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上海楠兴画院大境花鸟画写生创作班导师。
王兴华作品欣赏王兴华,1975年生于江苏淮阴,号农家人。
职业画家,中国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淮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博客地址秋意正浓,何不安其衣王兴华的作品以情感入画清雅高古重传统笔墨。
远看清新典雅,近看意趣天真。
其平和、温馨、空灵的意蕴,给观者以精神上的向上及东方的审美情趣。
这些年来,王兴华以水墨花鸟为创作绘画元素,创作了大量浓烈的情感作品,使人看到将一生情感倾注入绘画艺术的知性男人的艺术追求与感知。
他的作品让人感受到不为外人知的那份情感,给人感受到情深意浓的情感世界,体现着画家对生命的美丽和浪漫爱情的追求与渴望。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曾经说:“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矣。
” 诚然,春天是跃动的,绿色的世界里,随处散发着出生命的气息;夏天是热烈的,有着与生俱来的热情,处处显示强盛的威力;冬季是肃杀的,气氛中总似在预示着生命的终结;只有秋季是丰富沉静的,好似在年轻气盛过之后,慢慢地安静下来,所有失落的情绪都吹散在秋风里。
王兴华笔下的秋林是有情的,这种情耐人寻味,惹人遐思。
一年里有春夏秋冬的变幻,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人生的秋天正如王兴华笔下这寂静的秋林一般,远离了春的懵懂和夏日的喧嚣,只留下一份淡淡的情怀。
这份情怀不是失落,不是遗憾,更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对当下的知足。
唯有懂得知足常乐,才能真正懂得秋林之美、秋林之情。
从前有一个人很贫穷,他每天都非常勤劳的工作,通过帮人家做苦工,得到一点点报酬,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
后来,他想要添一件衣服,于是为了得到新的衣服,他拼命的省食俭用,终于在努力工作几年后勉强得到了一件粗布衣服。
周矩敏作品欣赏(1)

周矩敏作品欣赏(1)周矩敏,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绘画专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国画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苏州国画院院长、苏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采得新诗园中吟66x50cm 2010(1/90).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slide-b-right{ float:left;}.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listMode{ display:none;}沧浪烟水66x50cm 2010(2/90).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listMode{ display:none;}翠流疏风,绿柯荫宇66x50cm 2010(3/90) .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listMode{ display:none;}待得秋风见飞霜66x50cm 2010(4/90).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listMode{ display:none;}采风98x69cm 2009(5/90).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listMode{ display:none;}彩云98x69cm 2010(6/90).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listMode{ display:none;}飞翔98x69cm 2011(7/90).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listMode{ display:none;}过山车98x69cm 2010(8/90).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listMode{ display:none;}花鸟(9/90).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listMode{ display:none;}花鸟(10/90).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listMode{ display:none;}花鸟(11/90).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listMode{ display:none;}花鸟(12/90).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listMode{ display:none;}爱庙前的青年40x50cm(13/90).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listMode{ display:none;}城郊40x50cm(14/90).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listMode{ display:none;}待客50x40cm(15/90).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listMode{ display:none;}古城外的旅游者40x50cm(16/90).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listMode{ display:none;}树头树底花楚楚181x97cm(17/90).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listMode{ display:none;}庭松相间榆槐绿181x97cm(18/90).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listMode{ display:none;}相聚无俗客181x97cm(19/90).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listMode{ display:none;}欲语花枝当客醉181x97cm(20/90).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listMode{ display:none;}春风留客久181x97cm(21/90).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listMode{ display:none;}春林无林白181x97cm(22/90).slide-content{ overflow:hidden;}.slide-bar{ height:30px; margin:0 0 10px 0;} .slide-control{ float:right; margin-right:-9px;} .slide-b-right{ float:left;}.slide-depits{ margin:0 0 10px 0;}.listMode{ display:non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 江苏省国画院60年系列专题之“已故书画家” 金陵风骨 其命惟新——江苏省国画院60年·中国画书法作品展系列专题 已故书画家专题:本期推出的江苏省国画院“已故书画家”专题,包括江苏省国画院建院之初被聘任的首批画师,如鲍娄先、龚铁梅、房虎卿、王琴舫等,以及离世不久的现代书画家费新我、武中奇、黄养辉等20位代表,他们为江苏省国画院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刊为读者呈现这批书画家的代表作品,以期对他们有所了解与关注。 2016年5月28日下午,由中国美术馆、江苏省文化厅主办,江苏省国画院承办的“金陵风骨其命惟新—江苏省国画院60年·中国画书法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引起了巨大反响,被首都美术界权威人士评为近年进京展中规模最大,学术性最高、最好的一个展览。江苏省国画院人才辈出,名家纷呈,尤其是老一辈已故艺术家,他们的艺术成就永载史册。本次进京展为每位已故艺术家展出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作品4幅,大多为江苏省国画院院藏作品。既有为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书画家吕凤子、陈之佛、林散之的书画精品,又有声名显赫的新金陵画派九位代表人物傅抱石、钱松嵒、亚明、宋文治、魏紫熙、余彤甫、丁士青、张晋、张文俊的山水珍品,还有一些画院建院之初聘任的首批画师—鲍娄先、龚铁梅、房虎卿、王琴舫、何其愚、顾伯逵、陈旧村的院内藏品,以及离世距今不远的现当代书画家费新我、武中奇、黄养辉、高马得、叶矩吾、陈达、伍霖生、李亚、金志远、徐孅、卢星堂、董欣宾、张良(以年龄排序)的精品力作。本文以后两者共20位已故艺术家为主要评论对象,略述他们在江苏省国画院所起的代表作用和做出的卓越贡献。 鲍娄先 菊花 41cm×75cm 纸本设色 1957年江苏省国画院于1960年3月正式成立,早在1957年2月11日,江苏省文化局向江苏省委文教部、省人民委员会文教办公室呈递《关于请求批准成立江苏省国画院方案的报告》,报告中附有“关于建立江苏省国画院的方案”,方案拟定人事安排为:拟聘任在当地负有重望的优秀画家为画师,画师分为专任及兼任两种,专任画师又分为画师、助理画师,均由省文化局聘任之。专任画师原则仍留在原地进行工作,助理画师集中院内工作,兼任画师仍留原单位从事业余性工作。2月26日,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文教办公室下发文件,同意“建立江苏省国画院建院方案”,将专职人员(包括行政人员)由申请方案中的40人精简为30人。2月29日,江苏省国画院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吕凤子为筹委会主任委员,傅抱石、陈之佛、胡小石、亚明、朱偰、杨正吾、张文俊、李仞千为委员。筹委会从江苏省内各地聘任画师。首批聘任画师年龄都已偏大,鲍娄先、龚铁梅受聘时已经80岁,房虎卿、王琴舫、顾伯逵、何其愚、陈旧村也都为60岁以上的老人,费新我时年54岁,他们来自扬州、常州、徐州、苏州,原则上仍然留在原地工作,以相对松散的关系和画院发生联系,部分年事已高的老画家极少来院,加之离世较早,因此他们留在画院的院藏作品并不多,也极少面世,这次进京60年展,画院展出他们的院藏精品,堪为难得一见的视觉飨宴。龚铁梅 松、牡丹、白头翁 134cm×55cm 纸本设色 1960年1960年9月,江苏省国画院首任院长傅抱石,带领以江苏省国画院画家为主体的“江苏国画工作团”,开创了二万三千里写生的壮举,呕心沥血地创作了一大批既有鲜明时代精神,又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画作品。这批作品深入生活,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凸显“思想变了,笔墨不能不变”的思想,催生了20世纪新中国历史上五大画派之一的新金陵画派。但是江苏省国画院对历史的贡献不止于奉献一个新金陵画派,它在花鸟画、人物画、书法和理论研究这几大领域都人才辈出,成果斐然。国画院成立之初,聘用的专职画师大多是花鸟画家。鲍娄先是新扬州画派的领军人物,他善画蔬果、古藤、枯树。龚铁梅是长沙人,后定居常州,尤善菊花、山石、古松翠柏。房虎卿擅长山水、松石、蔬果、花卉,所画墨龙和虎名噪国内。王琴舫悉心研习《芥子园画谱》,以善绘花鸟画闻名一方,为李可染启蒙老师。 何其愚的书法、篆刻造诣颇深,花鸟画具有白阳山人、新罗山人笔意。顾伯逵早年着意画猴,晚年以山水、花鸟为主。陈旧村专注于鱼藻,画法追宗明代林良、吕纪又兼参陈白阳、华新罗鱼趣,一时有“陈金鱼”之称誉。他们大多在上海居住过,受海派绘画影响较大。鲍娄先曾往上海盐商周扶九家坐馆,与吴昌硕、王一亭交往甚多。龚铁梅曾任上海美专国画教授。何其愚曾为上海中华书局推广部职员。房虎卿1929年由常州来到上海,加入上海中国画会,为专职画家,以画养家。顾伯逵年轻时云游四方,与上海文学书画界交往甚多,并在上海举办画展。陈旧村曾入上海中华美校研习西画。上海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成了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商埠,侨居卖画的职业画家增多,逐渐形成了以“虚谷、蒲华、任伯年、吴昌硕”为代表的海上画派。海派绘画突破了晚清正宗绘画的局限,画风由萧瑟冷淡变为浓郁热烈,变“出世”的山水为“入世”的花鸟,以活色生香、生机勃勃的花鸟世界代替陈陈相因的正统绘画。此次进京展,展出几位老先生的作品多为家常果蔬、松石兰菊、飞鸟虫鱼等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笔墨兼及海派诸家所长,融绘画、书法、金石技法意趣于一体,写意挥洒,格调明朗,展现欣欣向荣之气,符合普通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 费新我1957年以画家身份进入画院,后因右手患病不能绘画,改写左笔书,却独辟蹊径,自成一体,1972年应邀书写毛主席诗词《十六字令三首》,郭沫若赞其“字里行间有山石突兀之感,群山起伏奔腾之势”。陈达曾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美术创作和宣传工作,50年代初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深造,山水、人物兼长。1958年,他由部队转业至画院,作品数次在全国和国际展览中展出。画院筹备之初,有一位年轻画家叶矩吾,因花鸟画才华毕露被傅抱石推荐留在画院,1958年,他和傅抱石、钱松嵒、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人合作的《人民公社食堂》为传世佳作。 房虎卿 万壑风生 142cm×81.5cm 纸本设色 1960年最早进入江苏省国画院的这批艺术家,是画院历史滥觞的见证人。一些年事已高的画家被聘任时已在当地负有盛名,使得画院成立伊始,便呈现出名门大院的泱泱之气,奠定了江苏省国画院开院之初的高格定位。“文革”期间,画院被迫暂停活动,至1977年重新恢复建制,吸纳一批新兴力量充实队伍。武中奇、高马得等人先后进入画院,他们在各自的艺术追求上都造诣颇深。高马得的戏曲人物画闻名遐迩,他采用民间年画、泥娃娃等艺术手法,依靠刻画人物的夸张动作来传神。画风融合了文人水墨写意画的风采,熔汉画与文人画一炉,完成了他笔情墨趣的风格和追求。武中奇书法真、草、隶、篆各体俱佳,尤擅行草,秉承王右军父子的笔法,汲取何绍基之风采,以方笔入草,碑帖兼容,书风浑厚遒劲。解放后受上海市长陈毅邀请,书写“上海市人民政府”匾牌。董欣宾不仅是山水画家,还是美术理论家。20世纪80年代,董欣宾以一系列绘画创作和理论崛起于大江南北,著有《中国画若干基础问题的探索》,和郑奇合著《六法生态论》《中国绘画对偶范畴论》《魔语—人类文化生态学导论》等,他从中国文化本体出发,梳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深入挖掘深层次的画理,对中国画的章法、用材各个方面都有全面系统的突破与创新,是绘画界为数不多的创作、理论均成果卓著的名家之一。可以说,江苏省国画院大家林立,名人辈出,他们的各自鼎立,使得江苏省国画院在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理论研究各个领域都大放华彩,为“江苏省国画院”这块金字招牌增辉添彩。 王琴舫 玉兰牡丹 135cm×34cm 纸本设色江苏省国画院在创作理念上秉承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两者并举之路。新金陵画派对于历史的巨大贡献之一就是它的创新性,自北宋苏轼提出“士人画”,至元代赵孟頫强化“士夫画”,再到明代董其昌确立发扬“文人画”概念,中国画越来越注重抒发性灵,着重笔墨意趣。19世纪末,一批留洋的有为人士开始重审中国画,他们认为传统文人画脱离生活,内容消极,形式单一,康有为提倡改良中国画,陈独秀掀起国画的美术革命,林风眠主张中西融合,国画界的改革势在必行。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一批有志于中国画改革的人士率先作出了实践尝试。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亟需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出现,传统文人画愈加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在此历史前提下,初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的傅抱石决心带领画家们,走出画室,深入生活,这才有了二万三千里写生的壮举。历经86天的风尘跋涉,画家们途径六省,胸怀万壑,把所思所想尽述笔端,创作出一批反映时代、反映生活的传世之作,1961年5 月在北京帅府园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馆举办“山河新貌”画展,展出作品161件,在全国引起巨大的反响。这批作品是时代性、创新性和继承性相统一的集合,也为画家解放思想,推陈出新给出了典范。 何其愚 八哥 135cm×34cm 纸本设色 1957年可以说,江苏省国画院成立之初,就处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期,现实生活的滚滚浪潮不断对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提出新的挑战,江苏省国画院始终以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胸怀,吸纳了一批又一批优秀艺术家。他们在表现形式上也许大相径庭,但是为时代而倾情创作,为艺术而鞠躬尽瘁的决心却殊途同归。1960年,具有深厚西画素养的黄养辉经傅抱石力邀,进入江苏省国画院,他是徐悲鸿的高徒,受过严格素描训练,掌握水彩、油画、水粉等诸多西画技巧,又兼事中国画、书法、篆刻和诗文研究,使得中西技艺在他的艺术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