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

1竞技体育:它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

1)它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可分为:①一般训练学②项群训练学③专项训练学

2)它是为了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的一门学科。运动训练理论可分为:①一般训练理论②项群训练理论③专项训练理论

4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内容:①竞技体育的地位和作用②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特点③运动训练学理和原则④运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⑤身体训练⑥技、战术训练⑦心理、智能训练⑧训练过程的计划和控制⑨运动员的选材⑩负荷与恢复

5运动成绩:它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竞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它包括: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②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6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②对手的竞技水平③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竞赛规则、评定手段、裁判的水平)

7竞技能力:它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8竞技能力的集中表现:

1)体能水平:集中表现于力量、速度、耐力三种基本运动素质,以及三者之间的各种组合性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人体的形态和机能状态是决定其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条件。

2)技术水平:他的高低可从技术的合理性

及稳定性两方面判定。

3)战术能力则表现为:①力求出色发挥

自身的体能、技能、心理能力

②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干扰对手竞技能

力的发挥③对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施加合

法的影响④运动员的智力状况及一般和专

业知识水平对其战术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4)高度发展的协调能力是运动员掌握合理

运动技术的先决条件

5)心理能力,涉及广泛的领域,在竞赛中

集中表现于参赛情绪和竞技意志。以积极

的手段激励选手,并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

内。

9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作用:

①为训练过程确立一个客观、准确的出发

点②对训练效果及时的检查和评价③实施

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10建立目标训练的作用:

①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

和进取精神②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重要依

11起始状态诊断内容:运动成绩、竞技能

力、训练负荷(诊断)

一个完整训练目标内容:运动成绩、竞技

能力、训练负荷(指标)

运动成绩(竞技水平名次)

竞技能力(单因素特征模型多因素特

征模型)

训练负荷(训练负荷量度:①负荷的量:

次、时、距、重②负荷的强度:速、重、

密、难)

12训练原则:

1)它是依据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

的,组织训练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2)是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反映,对实践

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13训练的主要原则:有效控制原则、动机

激励原则、竞技需要原则、周期安排原则、

适宜负荷原则、系统训练原则、适时恢复

原则、直观教练原则、区别对待原则

14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

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在训练中应

准确把握和控制训练的各个方面或过程的

各个阶段,训练的内容、量度及实施,并

对它们进行及时的和必要的调节,保证训

练目标的实现。

15有效控制原则理论依据:运动过程的多

变性要求对其有效的控制。

16有效控制原则理论依据基础:

现代控制论:完整了训练控制应具备以下

几个基本环节和条件:

1)施控主体(教练员)和被控制对象(运

动员)。

2)控制信息(讲解、示范)和前向信息控

制通路

3)反馈装置、反馈信息和反馈信息控制通

4)训练信息是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必要条

运动训练信息反映着运动训练素质自身的

各种状态和特征。信息运用主要指运用

①控制信息②信息反馈③对运动员训练

过程和状态的诊断④对选材对象信息的

测定等各种不同信息,对训练过程进行多

学科的综合调控以及利用舆论信息的扰

动,去影响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对手的战

术决策等。

17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及要点:

1)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是对运动训练过

程实施有效控制的重要前提

2)高度重视训练信息的采集和运用

3)及时对训练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

18适宜负荷原则:

1)概念:适宜负荷原则是指运动员的现实

状态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

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

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效果的训练

原则。

2)理论依据:

①适宜训练负荷下机体的生物适应现象②

过度负荷下机体的劣变现象

3)训练要点:

①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负荷量,反映对

机体刺激的大小(次、时、距、重),负荷

强度反映机体对刺激的深度(速、远、高、

难)。②渐进式的增加负荷的量度:有四种

基本形式:直线式、阶梯式、波浪式、跳

跃式③科学的探求负荷量度的零界值:零

界值的大小受发育程度、竞技水平、健康状况、日常休息、心里状态等影响。④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⑤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在计划负荷的同时就应考虑负荷后的恢复问题)

19区别对待原则:

1)概念:是指对于不同专项、运动员、训练状态、训练任务、训练条件等都应有区别的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的训练负荷的原则。

2)理论依据:①运动专项竞技需要的多样性②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③运动训练特点的多变性

3)训练要点:

(一)注意因素:①运动专项:包括成绩和专项成绩的发展规律②训练对象:他们有不同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及训练学方面的特征。③训练条件: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和场地、气候、同伴、环境等因素(二)正确处理训练中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三)教练员要及时准确的掌握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初始状况、训练表现、专门测试、批阅训练日记。

20运动训练方法:

1)概念:它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2)作用:它是教练员进行训练工作、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应用工具。

3)正确认识和掌握不同训练方法的功能和特点:①有助于顺利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②有助于有效的控制各种竞技能力的发展进程

③有助于科学的提高不同项目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

4)基本结构:①练习动作及其组合方式②运动负荷及其变化方法③安排过程及其变化方式④信息媒体及其传递方式⑤外部条件及其变化方式

5)分类

①整体控制方法:A.模式训练法 B.程序训练法②具体操作方法:完整、分解、持续、间隙、重复、变换、比赛、循环

21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那个某一具体训练任务而专用的身体练习。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是运动训练方

法的具体体现。

22运动训练手段的基本结构:由于动作的

动力要素、构成要求和过程要素的变化又

组合出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

1)身体练习的动力特征:包括力的支点、

力的大小、力的方向

2)身体练习的动作构成:动作的姿势、轨

迹、时间、速度、速率、力量、节奏七种

要求

3)身体练习的动作过程:开始、进行、结

23运动训练手段的分类:

A依练习目的:

①发展体能的训练手段②改进技术的训练

手段③提高战术的训练手段④改善心里的

训练手段

B依训练手段的效果

①一般训练手段②专业训练手段

C依应用价值

①基本练习手段②辅助练习手段

D动作结构特点

①周期性练习②混合性练习

24间歇训练法:

1)概念: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

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

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一)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

A.它是发展糖酵解系统供能、磷酸盐和糖

酵解供能、混合代谢系统的供能能力的一

种重要训练方法。

B.运用要点:①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短

(40秒内负荷强度大)②心率每分190次

左右③间歇时间极不充分,以心率降至每

分120次开始下一个练习④练习内容为

单个技术和组合技术⑤练习的动作机构

基本稳定⑥能量代谢主要启用磷酸盐系

统以及糖酵解供应系统

(二)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

A它是发展糖酵解供能代谢系统与有氧代

谢系统混合供能能力和心脏供能的一种主

要方法

B应用要点:①对体能主导类运动项群:一

次练习的负荷略长于主项比赛的时间(约

在100—300秒),负荷强度通常略低于主

项比赛强度的5%—10%,心率=170—180

次/分,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每分120次开

始下一个练习②对于技能类运动项群来

说,技术动作种类较多,动作练习多为组

合技术,技术动作的负荷强度较高,负荷

性质多又力量耐力和速度耐力性。强调严

格控制间歇时间,强调启用糖酵解系统或

以其为主的混合代谢系统

(三)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

A. 是发展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有氧

代谢下的运动强度以及心脏供能的一种重

要训练方法

B. 注意:①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长至

少应在5分钟以上②负荷强度控制在平均

心率每分钟160次左右③间歇时间以心率

降至每分钟120次/分开始下次练习

25变换训练法:

1)概念: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

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的积极

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

法。

2)基本类型:①负荷变换训练法②内容变

换训练法③形式变换训练法

3)负荷变换训练法的四种方式:

①负荷强度与负荷量均保持恒定的搭配形

式②负荷强度恒定,负荷量变化的搭配形

式③负荷强度变化,负荷量恒定的搭配形

式④负荷强度与负荷量均有变化的搭配形

应用特点:①降低负荷强度,可利于学习

和掌握运动技术②提高负荷强度和密度,

可使机体适应比赛的需要③通过变换练习

动作的负荷强度、练习次数、练习时间、

练习质量、间歇时间、间歇方式及练习组

数等变量方式,促使运动素质、能量代谢

系统的发展和提高,能够满足专项运动的

需要。

4)内容变换训练法:它是技能主导类运动

项群中广泛运用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

应用特点:练习内容的动作结构可为变异

组合,亦可为固定组合。练习的负荷性质

负荷专项特点,练习内容的变换程序符合

比赛的规律,练习动作用力程度符合专项

的要求

5)形式变换训练法:

它的运用主要反映在场地、线路、落点、

方法等条件或环境的变换上。

应用特点:通过变换训练环境、训练气氛、

训练路径、训练时间和变换练习形式进行

训练。

26循环训练法:

1)概念: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程序和线路逐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2)基本类型:

①循环重复训练②循环间歇训练③循环持续训练

三种循环训练的组织形式共分三类:①流水式②轮流式③分配式

3)循环重复训练方法:

①含义:是指按照重复训练法的要求,对各站之间和各组循环之间的间歇时间不做特殊规定,以使机体得以基本恢复,可全力进行各站或各组循环练习的方法。

②循环重复训练方法应用特点:可将各种练习设置为若个练习站,练习动作应熟练规范,练习程序符合比赛的特点,间歇时间较为充分,持续两组练习后进行一次长间歇。

4)循环间歇训练方法:

①含义:是指按照间歇训练法的要求,对各站和各组之间的间歇时间做出特殊规定,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态下进行练习的方法。

②应用特点:将各种练习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各练习站的负荷时间至少30秒以上,站与站之间的间歇较不充分,循环组间的间歇可以充分也可不充分。

5)循环持续训练方法:

①含义:是按照持续训练法的要求,各站和各组之间不安排间歇时间,用较长时间进行连续练习的方法。

②应用特点:各练习站有机联系,各个练习的平均负荷强度相对较低,各组循环内容站之间无明显中断,一次循环的持续负荷时间至少应在8分钟以上,甚至更长。负荷强度高低交替搭配进行,循环之间的间歇时间可有可无,循环组数相对较多。

27竞技战术: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发挥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为。

竞技战术构成:①战术观念②战术指导思想③战术意识④战术知识⑤战术形式⑥战术行动

1)战术训练方法:①分解和完整战术训练法②模拟训练法③实战法2)分解战术训练法:是指把一个完整的战

术组合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

分,然后分部分进行练习的方法。它是学

习一种新的战术配合时采用,目的使运动

员掌握某种战术配合的基本步骤。

3)完整战术训练法:是指完整的进行战术

组合练习的方法。它在运动员已具备一定

的战术知识和能力后采用,其目的在于使

运动员能够流畅的完成整个战术组合过

程。

4)模拟训练方法:指在获取准确的情报信

息的基础上,通过与模仿重大比赛中的主

要对手的主要特点的陪练人员的对练,及

通过在与比赛条件相似的环境中的练习,

使运动员获得特殊战术能力的一种针对性

极强的训练方法。

①模拟训练方法分类:

(一).依据被模拟系统将其分为:A.比赛

对手的模拟训练 B.比赛动作的模拟训练

C.比赛环境的模拟训练

(二)将其分为静态模拟和动态模拟

②程序:

A明确被模拟对象 B确定被模拟系统的

边界 C设置同态系统并进行模拟分析 D

主体系统和同态系统一起练习

③注意点:

A模拟训练虽然能够帮助运动员或运动队

针对特殊对手提高战术能力,但如果运动

员或队不具有相应的一般战术能力基础,

效果不大,因此要实事求是的评价模拟训

练的重要性和适用性。

B在模拟训练中要教育作为主练系统的运

动员切实树立“从实战出发”的思想,把

同态系统视作被模拟系统,

28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是指运动员与训练

竞赛有关的个性心里特征,以及依训练竞

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

是竞技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作用: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以

及运动智能都只有在其心理能力的参与

下,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另一方面,在不

同条件和不同状况下,心理能力在运动员

竞技能力的价值也不同。①不同类型的不

同项目有不同要求②不同水平的选手比赛

对人理解力的作用不同

29心理能力训练常用方法:模拟训练法、

意念训练法、诱导训练法

1)意念训练法:是运动员有意识的积极的

运用大脑中已形成的运动表象或充分利用

想象进行训练的方法。

意念训练法应注意:

①在进行冥思练习时,一定要产生一种思

维运动效果,要有意识的发展思维②使冥

思练习与各种运动感觉结合起来,把头脑

中的想象变成运动中机体“活力”③使运

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闭目练习常可收到

良好效果④比赛前进行意念训练,一方面

可以想象动作的完美过程,另一方面用暗

示语言进行自我动员和激励,取得技术想

象与心理调整的双重效果⑤可在暗室里进

行,最好在一个适舒地坐着或躺着

2)诱导训练法:是指在训练中采用有效刺

激物把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引导到另一个事

物或方向上去的训练方法,为顺利完成训

练与比赛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诱导训练法注意点:

①所用的诱导手段应是运动员感兴趣的,

能引起注意力转移的②诱导者是教练、心

理专家、同伴,但均要运动员愿意接受的

③计划安排某一次,不可滥用,以防副作

30心理紧张的克服方法:

①表象放松法②自我暗示放松法③音乐调

节法④排尿调节法⑤阻断思维法

31心理胆怯的克服方法:就是要找出使运

动员胆怯的原因,排除思想负担。

造成胆怯的原因:

①运动员不相信自己的力量,缺乏胜利的

信心②对比赛胜负计较得多,压力巨大③

惧怕名气大的对手④参加重要比赛时压力

过大⑤对观众、环境不适应,常感到一种

特殊的刺激气氛

32情绪消极的克服方法:

激励法转移法升华法暗示法

体验法

33情绪激动的克服方法:

①提高运动员的训练程度,丰富比赛经验

②对个性倾向比较突出,易冲动的人,加

强自我调节能力的训练③提高运动员的高

尚动机

34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

①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的长期性的要

求②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的阶段性的

要求③运动员竞技能力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的最佳组合要求

35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划分及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负荷特点:

①(3-5年)基础训练阶段:发展一般运动能力。负荷特点:循序渐进,留有余地

②(4-6年)专项提高阶段:提高专项竞技能力。负荷特点:逐年增加,逼近极限。

③(4-8年)最佳竞技阶段:创造优异成绩。负荷特点:在高水平区间起伏。

④(2-5年)竞技保持阶段:保持竞技水平。负荷特点:保持强度,明显减量。

努力提高训练质量,从而提高针对特殊对手的特殊战术能力。

36基础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及基本内容:①基础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一般运动能力②内容:发展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基本运动技能,多种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一般心理品质。

③负荷特征:必须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适宜负荷产生新的生物适应现象,有利提高竞技能力,过度负荷易造成内脏和运动器官的损害,葬送运动前途。

37.“高原现象”的内涵:优秀运动员在多年训练后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

“高原现象”的成因:

①随着运动员进入青年期,各生理系统发育日臻完善,遗传效应减慢或停滞,这是自然规律②由于多年由同一教练按同一思路训练,对所采用的训练方法手段的高度适应,难以引起积极的适应性反应,训练效应减弱。③训练不当(过度负荷、局部损伤等)及环境的不良影响④运动员主观努力下降(训练、经济、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各方面的原因引起

38竞技保持阶段的主要任务:

①保持和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激励他们参加比赛训练,创造优异成绩的进取动机,根据竞技需要,进行素质、技术训练。

②加强训练理论的学习,有效地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延长竞技寿命负荷特征:此期间负荷通常低于专项技术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按照自我感觉控制训练过程。

39训练的种类:

①身体训练课(体能训练课)②技战术训练课③综合训练课④测验、检查和比赛训练课

运动训练学课程大纲

《运动训练学》课程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课程编号:406349 学分:2分 总学时:36学时理论学时:30学时 适应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教育学,心理学, 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研究运动训练活动过程一般规律的科学。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年度和周、课训练计划的制定。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运动训练管理的层次结构;运动员选材的任务及生物基础;训练周期的类型、改变负荷的形式;体、战术训练的意义以及影响因素;参赛准备的内容及运动员参赛风险识别、评估与对策。 理解训练方法的意义和操作过程及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竞技战术、战术能力的概念;心理能力与体能、技能,运动智能与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关系;各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及训练学要点。 掌握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以及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提高身体训练的各种方法及其原理;掌握技术、战术能力训练的方法;各类运动训练计划结构和组织及控制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2学时) (一)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1、了解竞技体育的构成、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2、明确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运动训练的内容,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二)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2学时) 1、了解运动训练管理的含义及其管理的层次结构; 2、明确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竞赛管理; 3、了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管理体制。 (三)运动员选材(2学时) 1、明确运动员选材的任务; 2、了解运动员选材的生物学基础; 3、掌握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方法实施。

2012年04月自学考试00160《审计学》历年真题-推荐下载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2年0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审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答案请百度搜自考一点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如果注册会计师拒绝出具客户希望得到的意见,客户就可能通过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实现其目的,这种情况构成了( ) A.或有收费B.执行不相容的工作 C.购买审计意见D.义务豁免 2.下列有关审计监督体系的理解表达,正确的是( ) A.内部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础 B.政府审计是独立性最强的一种审计 C.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 D.财务报表的合法性是财务报表使用者最为关心的 3.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周期性地选取已完成的业务进行检查,周期最长不得超过( ) A.1年B.2年 C.3年D.4年 4.下列选项中,违反“权利和义务”认定的是( ) A.将已发生的销售业务不登记入账B.将未曾发生的销售入账 C.未将已质押的存货披露D.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不恰当 5.下列选项中,仅属于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是( ) A.截止B.完整性 C.发生D.准确性 6.注册会计师与政府审计部门如果对同一事项进行审计,最终形成的审计结论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审计的依据不同B.审计的独立性不同 C.审计的性质不同D.审计的方式不同 7.下列关于审计证据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审计证据并非越多越好 B.审计证据的质量越高,注册会计师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就可适当减少 C.审计证据的数量越多,注册会计师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的质量就可适当降低

运动训练学答案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4运动成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5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有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6运动训练管理: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为实现运动训练的目标,对运动训练系统及训练过程计划,并予实施的组织行为。 7运动员选材: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测量评价手段选拔适合从事某类运动项目训练的专门人才的过程。 8遗传度:某一个特定性状在总的变异中,有多大比例决定于遗传,有多大比例决定于环境因素,一般采用百分率表示。 9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根据运动训练结构特点、竞技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规律,系统持续地、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0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运动员以组、队形式共同训练,同时依运动项目、个体特征、训练任务、训练条件、训练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别做不同训练安排的训练原则。 11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负荷后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通过生物适应过程,提高机体能力和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12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13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4模式训练: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5程序训练: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内容有序且逻辑性的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6重复训练:多次重复同一种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17间歇训练: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8持续训练: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9变换训练: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20循环训练: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21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都力求运用各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改造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提高有机体的技能水平,增进健康和发展运动素质。 22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包括:外部阻力和内部阻力。 23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 24耐力素质:有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是人体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 25运动技术:既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26运动智能:智能中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 27运动素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五个素质组成。 28技术风格: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29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30运动员心理能力: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

审计学课程标准.doc

审计学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042038 课程名称:审计学 课程类型:理论 +实践课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教学时数: 64 学时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财政与税收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定位于培养熟知审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能够熟练应用审计方法,按照既定的审计程序获取 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出具适当的审计报告,具有强烈的诚信、客观和公正、团队合作等意识并具 有较高素养的会计师事务所助理审计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 本课程的前驱课程为会计学基础、财务岗位核算、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纳税认知、财务管理等课程;后继课程为岗前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为该课程的学习提供了良 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必修课。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体的审计学,是我国审计理论、实践和教学的客观要 求。因此,本课程围绕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一主线,结合我国会计、审计的新内容,借鉴国际审计惯 例和经验,结合典型的审计案例,全面讲述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理论,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会计审计专业人才奠定审计基础理论和知识。 1.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审计学的具体业务流程即风险评估程序职业道德框架思路; (2)掌握审计学的计量方法即审计抽样技术;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得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审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审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审计惯例;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2.关键能力目标 ( 1)自主学习能力

运动训练学期末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4.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5.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6.体能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体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类。 7.单一动作结构项群:以单一结构为主要运动技术动作特征的项目群组,按动作结构对竞技运动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非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和混合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三个亚类。 8.生理负荷: 9.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即称为竞技能力。10.竞技水平: 11.运动技术评价: 12.训练负荷:运动训练过程中,以身体练习(又称运动动作)或心理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运动员机体对训练负荷刺激的反应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前者称生理负荷,后者称心理负荷。 13.负荷强度: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是构成训练负荷的重要方面。14.模式训练法: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5.特长技术: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或)得分概宰相对较高的技术。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69年,民主德国___________主编的___________一书,标志着运动训练学 初步形成了白己的理论体系。哈雷、《训练学》 2、依据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一般运动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3在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的表现都取决于他们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4、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水平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水平 5、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预期的比赛结果。 6、运动员竞技性状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竞技状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 授课学时:54学时 课程学分:3分 一、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是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必修课程。 任务:使学生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 二、课程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年度和周、课训练计划的制定方法。明确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较为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知识以及具有指导运动训练的能力。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版本信息:《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教材适用评价:本教材被国家教育部立项为“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并作为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适用。由北京体育大学田麦久教授主编。 适用的参考资料:安朝臣:《人体运动负荷的研究》,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运动训练学对于其它实践课程,如散打、跆拳道、篮球等技能型科目的教学及其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 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二、竞技体育的构成 三、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四、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一、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 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三、运动训练学的任务及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竞技体育形成与发展,理解竞技体育特点与社会价值。掌握运动训练的任务及内容。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 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第二节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概述 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二、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三、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四、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五、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六、技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七、技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八、技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项群得科学意义,理解项群理论的应用,掌握各项基本特征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一、运动成绩释义 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 一、竞技能力释义 二、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第三节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一、状态诊断和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 二、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运动成绩,竞技能力的基本涵义及其决定因素,理解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掌握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 一、竞技需要原则释义 二、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 三、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最新运动训练学试题

1、根据十一运会和伦敦奥运会运动员的表现,用相关原理分析运动员发挥除除正常水平三连冠, 有的运动员失常无缘奖牌,有的超常发挥取得金牌这些现象的原因? 答案要点: 涉及到的原理有:发挥失常即比赛压力下的“克拉克”(Choking)现象,克拉克现象(亦称克拉克魔咒)是指优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不能正常表现出所具有的竞技能力,比赛失常的现象。 运动员参赛行为及影响因素:运动员参赛行为表现有正常表现、失常表现、超常表现三种表现。 影响因素:竞技实力与角色互动(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及其表现、教练员的指挥艺术、竞赛环境场地器材、气候地理、观众气氛,裁判员的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竞赛的组织和管理即众多角色都可能影响运动员)心理水平和心理优势(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水平和和心理优势) 赛事性质与赛事指数(赛事规模和性质和运动员教练员的参赛期望结果) 异地(易地)参赛环境籍运动员的适应性调节(气候环境的变化影响,运动员的适应性训练水平) 有关奥运会的新闻(参考): 体坛网特约记者李昱成报道北京时间8月9日,2008奥运会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在北京射击馆进行。中国选手、雅典奥运会该项目冠军杜丽遗憾卫冕失败,中国军团也因此错失首金。金牌被捷克名将卡特琳娜-埃蒙斯以503.5环的绝对优势获得,而她这一成绩也打破了奥运会记录。赛后,三大社在第一时间撰文对中国军团憾失首金发表评论,称由于压力过大,中国运动员才在比赛中发挥失常。 英国路透社在第一时间对本场比赛进行了报道,并以《埃蒙斯获得北京奥运会首金》为题撰文。文中称,“在刚刚结束的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中国选手、卫冕冠军杜丽没能顶住压力,不仅没能为中国代表团收获金牌,而且甚至没有取得奖牌。”“这枚金牌最终被捷克运动员卡特琳娜-埃蒙斯获得,她的丈夫美国射击运动员——马特-埃蒙斯。” 2、结合奥运会中国运动员表现谈中国竞技体育的现状? 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获得38金27银22铜,奖牌总数87枚,金牌和奖牌数均位列美国之后排名第二。中国选手共刷新6项世界纪录和6项奥运会纪录,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境外参加奥运会创下的最好成绩。中国军团在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和举重等项目上仍占据统治地位:羽毛球队包揽全部5枚金牌,而北京奥运会只拿下男、女单和女双3枚金牌;乒乓球队则与四年前一样,再次包揽全部4枚金牌;跳水队收获全部8枚金牌中的6枚,比四年前少1枚;举重队拿下5枚金牌,比四年前少3枚。 从奥运金牌看,近几届奥运会,中国竞技体育已经稳居第一集团前两名; 中国在体操、乒乓球、羽毛球、举重、跳水、射击、柔道、游泳等保持优势; 大众型项目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的比重增多,中国更加重视群众性体育。 3、简述我国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中国特色? 中国运动训练理论在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过程中,进行了大量创新,涌现出一些在理论上价值巨大、在实践中影响深远的本土化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项群训练理论、运动员科学选材、中国优势竞技项目的制胜规律和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等。这些研究成果是中国运动训练理论对世界的重要贡献,也是运动训练理论研究中的中国流形成的重要标志。 4、从定向的角度结合你所熟悉的专项设计该专项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 研究并建立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是实施模式训练的重要工作环节。 任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是由其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这五种子能力所构成

《运动训练学》课程作业(一)

《运动训练学》课程作业(一) 问答题:(作业1) 1、试述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答: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其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都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而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则包含着竞赛规则、评定手段及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三个方面。 (一)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出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是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原因。不同项群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有着不同的评定方法,其中,可测量类和评分类项目运动员所表现的竞技水平基本上是个人竞技能力的表现,通常较少受对手竞技表现的影响,而分属得分类和命中类的各种球类项目以及制胜类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则受着对手竞技表现很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二)对手在比赛中出现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所取得的名次,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同时也受着裁判员行为的影响。在对抗性的竞赛项目中,同一名运动员在某一轮淘汰赛中与强劲的对手较量时,如果他的对手比他最好的表现还要强的话,尽管他能够表现出比前几轮更高的竞技水平,也很可能遭到失败而被淘汰。这一事实说明了一个简单而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道理,即作为比赛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赛的胜负或名次不仅仅取决于运动员自己的竞技水平,还取决于对手的竞技水平以及比赛的评定行为。国内外不少学者在分析运动成绩的影响因素时,仍然只单方面地考虑决定运动员个人竞技水平高低的素质、技术、战术、心理等因素。这实际上是将运动成绩和个人竞技能力二者的决定因素混淆在一起。 (三)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竞赛评定行为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里包括裁判员的道德及业务水平成绩的评定手段和竞赛规则这样三个因素。 评定手段对运动成绩起作用的最突出的例子是,近二十几年来电动计时装置的表现,消除了手计时员的视觉反应空间判断等因素的干扰,大大提高了计时成绩的准确性。裁判员的道德和业务水平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关键时刻,裁判员有意无意的一个错判,往往会决定着整个比赛结果。 2、运动训练为什么要坚持长期系统地不间断的进行? 答: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的要求 二、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阶段性的要求 三、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性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要求 3、试论运动训练周期安排的科学基础。 答:(一)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 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周期性的。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不停地发展,每个往复、每个循环都不会完全相同。每一个新的运动周期,都不应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简单的重复,而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螺旋式地提高到新的水平。运动训练的周期性特点,就是由物质运动这一普遍规律所决定的。

2012版审计学配套习题第8章-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习题

《审计学》第八章练习题 一、单选题(20个) 1.固定资产审计的目标不应包括(A) A确定固定资产的增加及减少B确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C确定这就数额计提的是否准确D确定固定资产的计价是否正确 2.被审单位少提固定资产折旧数额的迹象一般表现在(A) A固定资产清理损失经常发生且金额巨大B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原值比率较大C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较大D固定资产增减变动频繁 3.固定资产增加的审计内容之一就是(A) A审查固定资产的验收报告B审查临时租出固定资产的协议 C审查固定资产的原值D审查固定资产的折旧额 4.审查购货与付款交易时,注册会计师分别从验收单和卖方发票与采购明细账核对,目的是查证业务的() A完整性B存在性C分类D估价与分摊 5.购货与付款循环业务中的关键控制点是() A验收商品或劳务B确认债务C会计记录D处理订货单 6.对固定资产完整性审查时,应注意()情况 A固定资产清理B累计折旧C减值准备D固定资产所有权 7.资产审计与负债审计最大的区别就在于() A前者侧重于审查高估或虚列,后者侧重于审查隐瞒或少计B前者侧重于审查所有权,后者侧重于审查债务C前者侧重于应收账款,后者侧重于应付账款D 前者与损益有关,后者与损益无关() 8.注册会计师审查被审单位的固定资产清理残值是否合理,有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 A估价B完整性C准确性D截止 9.固定资产折旧审计的主要目标不应包括() A固定资产的增减是否符合预算B折旧政策是否符合相关规定C折旧额计算是否准确D折旧基础是否符合规定() 10.对固定资产审计时,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有相同之处,也有不

运动训练学真题(1)

2016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运动训练学 简答: 1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2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3周期训练的科学基础和训练学要点? 4周训练课的不同要求和类型? 5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关系? P13页 答案1:《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是指在特定的专项上通过训练夺得比赛胜利和创造优异成绩;,专一性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因此只要有利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方法和手段都可以交叉使用。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任何一个运动员竞技能力都是由体能、技能、战术和心理能力以及心智构成的,构成了竞技能力的整体性,然而各子能力之间互相促进和制约或者优势互补体现出整体和子能力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和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运动员在每个特定时刻状态前后互相都是延续的,一段时间的延续会对竞技能力有所提高,一段时间的剪短也会对竞技能力产生制约;同时每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必然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目标任务和特点。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和裂变性,外部对人体负荷会产生一个适应的过程没在一定范围内机体应激性也会越强烈,竞技能力得到提高;负荷超出最大承受能力,会对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产生消极影响,称为裂变性。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和应变性, <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和导向性,现代科技通过对运动员状态诊断,目标建立、计划制定的鞥到都直接干预到运动训练中,同时引导着运动训练朝着高科技化,准确化的方向发展。

答案2: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候克服或者对抗阻力的能力;训练的基本要求如下: 《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 《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 《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 《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该注意的事项 答案3: 一:周期训练原则是指周期性的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其训练的科学基础如下:《1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由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现周期性的,而运动训练的也是一样有这个普遍规律决定的,新的一个运动周期都不应该只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的简单重复,而是达到新的一个水平。 《2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人体竞技能力的提高,明显的表现出周期性特点,不断适宜增加负荷使得机体不断适应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呈现出周期性特征。 《3适宜比赛条件出现周期性特征;运动训练的终极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运动成绩只有在比赛中表现出来才能得到承认,同时也只有在适宜的比赛条件下,才能使得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充分发挥出来。 二: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1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按照一个训练周期包含时间跨度不同,了解各个周期的时间构成和应用范畴,对于教练员在训练实践中贯彻周期安排训练原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2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贯彻周期安排原则时候,要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可以根据任务的不同,把训练周期分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和比赛周和恢复周等等。 《3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 《4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把一个完整训练过程分成若干小周期之后,不可以忽略各个周期之间的衔接,重视相互之间的连续性。

审计学配套习题第7章货币资金审计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 货币资金审计 作业题 一、单项选择 1.银行存款函证的对象是( A 、存款余额不为零的银行 存款余额为零的银行 下列项目中,不属于其他货币资金审计项目的是( A 、外埠存款 B 、银行本 票存款 C 、银行承兑汇票 D 、银行汇票存款 测试现金账户余额的起点是( A 、盘点库存现金 B 、核对现金日记账与总账的余额是否相符 检查现金收支的正确截止 对企业库存现金进行监盘时, 出纳员或会计部门负责人 会计部门负责人或审计人员 以下项目中,属于现金完整性 目标的是( )。 已收到的现金确实为企业所有 B 、已入账的现金收入确实为企业实际收到的现金 收到的现金收入已全部登记入账 D 、现金收入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正确 以下项目中,不属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测试程序的是( 抽取一定期间的现金日记账与总账的余额核对 B 、抽取并检查收款凭证 抽取并检查付款凭证 D 、检查现金收入是否及时送存银行 库存现金的盘点一般采用( 不 定期盘点 B 、定期盘点 通知盘点 D 、突击盘点 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是为了证实以下哪个认定( 完整性 B 、准确性 存在 D 、计价和分摊 在进行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时,为了证实被审计单位在临近资产负债表日签发的支票未入 账,注册 会计师实施的最有效审计程序是( A 、检查资产负债表日的银行对账单 C 检查资 产负债表日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10.针对某公司与现金相关的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应提出改进建议的是( A 、每日盘点现金并与账面余额核对 B 、每日及时记录现金收入、支出 C 登记现金日记账及总账的人员与现金出纳人员分开 D 、现金折扣需经过适当审批 11. 下列与现金业务有关的职责可以不分离的是( A. 现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 B ?现金保管与现金日记账的记 录 C 现金的会计记录与审计监督 D 现金保管与现金总分类账的记录 12.2012年3月9日对某公司全部现金进行监盘后, 确认实有现金数额为 1000元。该公司 3 月 8日账面库存现金余额为 2000元, 3月 9日发生的现金收支全部未登记入账,其中收入 金额为 3000元、支出金额为 4000元, 2012年1月1日至 3月8日现金收入总额为 165200 元、现金支出总额为 165500元,则推断 2011 )。 B 、所有银行 D 所有存过款的银行 C 、 2. )。 3. )。 D 、抽查大额现金收支 参加人员必须有( )。 B 、出纳员、会计部门负责人与审计人员同时在场 D 、出纳员与审计人员同时在场 C 、 4. A 、 C 、 5. A 、 C 、 6. A 、 C 、 7. A 、 )。 )。 C 、 8. A 、 )。 C 、 9. )。 B 、检查资产负债表日的支票存根 D 、函证资产负债表日的银行存款余额 )。 )。 )元。

运动训练题集汇编1000题含答案

单项选择题: 1、篮球、足球属于(B)项目。 A、耐力性; B 、对抗性; C、周期性; D、速度性。 2、训练适应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运动负荷、恢复过程、身体情况、心理状态等,其中(C)起着决定作 用。 A、负荷和身体; B、负荷和心理; C、负荷和恢复; D、身体和心理。 3、间歇训练法每次(组)练习之间有较充分的休息时间,如果用心率来表示,可在心率恢复到(B)是进行下 一次(组)训练。 A、110次/分之下; B、120次/分之下; C、130次/之下; D、140/次之下。 4、协调能力是运动员运动时,各器官系统、各运动部位配合一致完成练习的(C)。 A、方法; B、手段; C、本领; D、途径。 5、篮球、足球过人的动作属于(B)速度。 A、反应; B、动作; C、位移; D、灵敏。 6、在提高条件(难度)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是战术训练(B)之一。 A、任务; B、方法; C、类型; D、要求。 7、男孩子力量增长最快的年龄阶段是(B)岁。 A、7-10; B、11-13; C、14-17; D、18-21。 8、发展战术能力是全过程多年训练阶段中的(C)阶段。 A、基础训练; B、最佳竞技; C、专项提高; D、竞技保持。 9、发展绝对速度的主要训练手段是(D)。 A、300米计时跑; B、150米计时跑。 C、200米计时跑; D、60米计时跑。 10、发展一般耐力主要采用(C)的各种运动方式。 A、短时间、大强度; B、短时间、小强度; C、长时间、中小强度; D、长时间、大强度。 11、训练适应的特殊性是训练适应的(B)之一。 A、作用; B、特性; C、方法; D、手段。 12、超量恢复规律是(C)原则的依据之一。 A、周期性; B、区别对待; C、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D、系统不见断性。 13、如果用间歇训练法发展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强度应在(A)。 A、40-60%之间; B、60-80%之间; C、80-90%之间; D、90%以上。 14、一般身体训练是专项身体训练的(D)。 A、途径; B、方法; C、手段; D、基础。 15、决定有氧耐力还是无氧耐力的关键是(A)。 A、负荷强度; B、负荷量; C、练习方式; D、练习方法。 16、在训练准备期第二阶段,应该使运动员的(A)达到最大。 A、负荷强度; B、负荷量; C、负荷组数; D、负荷次数。 17、勇于探索、大胆革新是教练员应具备的(B)之一。 A、特点; B、条件; C、要求; D、能力。 18、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A)的支配下,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和运动能力。 A、中枢神经系统; B、心血管系统; C、循环系统; D、运动系统。 19、以下哪种训练方法是发展爆发力最常用方法(D)。 A、重量大、练习次数多; B、重量小、练习次数多; C、重量小、练习次数少; D、重量大、练习次数少。 20、以下哪种训练方法是发展快速力量最常用方法(B)。 A、大重量的极限力量练习。 B、中小重量的快速练习; C、长距离的跳跃练习; D、小重量多重复次数的练习。 21、重复训练法每次(组)练习之间有较充分的休息时间,如果用心率来表示,可在心率恢复到(A)是进行 下一次(组)训练。 A、110次/分之下; B、120次/分之下; C、130次/之下; D、140/次之下。 22、在降低条件(难度)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是战术训练(B)之一。 A、任务; B、方法; C、类型; D、要求。 23、发展一般运动能力是全过程多年训练阶段中的(A)阶段。 A、基础训练; B、最佳竞技; C、专项提高; D、竞技保持。 24、超人的体力和技艺性是(A)的特征。 A、竞技体育; B、群众体育; C、学校体育; D、大众体育。

《运动训练学》课程总结

2016—2017第一学期《运动训练学》课程总结 本课程共讲授十四章内容,分别就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运动员技术能力及训练、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多年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运动员年度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训练同课过程的计划与组织、参赛的准备、进行与总结、项群训练理论等内容进行了介绍。本学期,通过运动训练学这门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应用运动训练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了国内外运动训练学研究状况和发展动态,培养了学生对运动训练学的兴趣和能力,为毕业生能够胜任体育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该门课程为指定选修课,共32学时,2学分,授课对象为体育系2011级1—6班,体育教育专业方向的学生。该班每周授课2学时,共16周。授课形式主要有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和完成作业。讲授内容主要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手段主要是多媒体课件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为了达到教学目的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性形式,来完成运动训练学的内容,并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完成。 本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该班共有学生26人。整体上看,上课学生认真听讲,积极配合教师教学,认真思考问题,课下基本按时完成作业。在本门课程学生试卷的分析中,参加考试10人,考试人数占总人数的100%,缓考同学均是参加学院的顶岗实习的同学;所有参加考试的学生都通过了考核,没有不及格学生。从学生考试试卷看,学生答题有一定的条理性、清晰性以及全面性。虽然部分同学在案例分析题的回答上不够全面,判断题上知识运用还不灵活,但重点知识把握较好。总体而言,成绩较理想。

全国2012年4月审计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2年4月自学考试 审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如果注册会计师拒绝出具客户希望得到的意见,客户就可能通过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实现其目的,这种情况构成了( ) A.或有收费B.执行不相容的工作 C.购买审计意见D.义务豁免 2.下列有关审计监督体系的理解表达,正确的是( ) A.内部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础 B.政府审计是独立性最强的一种审计 C.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 D.财务报表的合法性是财务报表使用者最为关心的 3.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周期性地选取已完成的业务进行检查,周期最长不得 ..超过( ) A.1年B.2年 C.3年D.4年 4.下列选项中,违反“权利和义务”认定的是( ) A.将已发生的销售业务不登记入账B.将未曾发生的销售入账 C.未将已质押的存货披露D.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不恰当 5.下列选项中,仅属于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是( ) A.截止B.完整性 C.发生D.准确性 6.注册会计师与政府审计部门如果对同一事项进行审计,最终形成的审计结论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审计的依据不同B.审计的独立性不同 C.审计的性质不同D.审计的方式不同 7.下列关于审计证据的表述,错误 ..的是( ) A.审计证据并非越多越好 B.审计证据的质量越高,注册会计师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就可适当减少 C.审计证据的数量越多,注册会计师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的质量就可适当降低 D.注册会计师不应以获取审计证据的困难和成本为由,减少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 8.审计分为详细审计和抽样审计,这种分类依据的标准是( ) A.审计对象B.审计主体 C.审计内容D.审计证据的检查范围 9.下列关于审计工作底稿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审计报告日后将审计底稿归档是一项事务性的工作,涉及实施新审计程序或得出新的结论 B.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90天 C.在归档期间对审计工作作出的变动即便是属于事务性的,注册会计师也无权变动 D.删除或废弃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在审计工作归档时可以予以清理 10.对于当期减少的固定资产,CPA通常不执行的审计程序是( ) A.审查有关的批准文件B.审查有关的会计记录

运动训练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适宜负荷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与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2、竞技需要原则:就是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与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3、动机激励原则:指通过多种方法与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与行为的训练原则。 4、有效控制原则: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训练中应准确把握与控制运动训练活动的各个方面或运动训练过程的各个阶段,训练的内容、量度及实施,并对它们进行及时的与必要的调节,以使得运动训练活动能够按照预先设计的方案运行,保证训练目标的实现 5、适时恢复原则: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 6、技术风格: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她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较为成熟与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7、竞技战术: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与行动。 8、模式训练法:就是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与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9、程序训练法: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与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0运动训练方法:就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与办法。11、运动训练手段: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2、分解训练法: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3、重复训练法: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14、间歇训练法:指对多次练习时间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H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強度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法。 15、比赛训练法: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与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16、力量素质: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17、运动技术:就是指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就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18、运动员战术能力:运动员(队)掌握与运用战术的能力,就是运动员(队)整体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19、运动员心理能力: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与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就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能力的组成部分。 20、训练效应:通过运动训练所产生的生物适应叫训练效应 21、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与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审计学00160 2012年10月考试真题 及答案

审计学:选择1-5ACDBC 6-10ABDAD 11-15CACBA 16-20CD16-20CDBBC 21- 25.DCBCC 多选:1.ACE 2.ABCDE 3.ABCDE 4.AB 5.ABCD 00160不要雷同审计学:选 择1-5ACDBC 6-10ABDAD 11-15CACBA 16-20CD16-20CDBBC 21-25.DCBCC 多选: 1.ACE 2.ABCDE 3.ABCDE 4.AB 5.ABCD --------------------------------------------------------- 审计的作用是指在审计实践中履行审计职能所产生的客观影响和实际效果。我国社会主义审计的作用可以概括为防护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所谓防护性作用,即制约作用,是指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对社会主义和经济建设所起到的维护、保护、保证和保 障等作用。所谓建设性作用,即促进作用,是指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后,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而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所起到的改善、加强、提高和促进等作用。 另一方面,可以划分为保证作用、促进作用和调控作用。一、国家审计的作用 1、国家审计为宏观调控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2、维护财经法纪,监督、保障和促进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执行。 3、国家审计追踪反馈宏观调控政策的运行 效果。二、内部审计的作用 1.开展常规审计,促进企业合法经营。 2.开展内部控制的评审,增强科学管理意识。 3.开展效益审计,促进自我发展,提高 企业竞争力。三、社会审计的作用 1.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障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2.促进且有完善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3.为改善我国投资环境服务,有利于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31审计工作底 稿(audit working papers) ,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全部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它是审计证据的载体,可作为审计过程和结果的书面证明,也是形成审计结论的依据。注册会计师审计术语之一。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 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32风险评估程序定义: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称为“风险评 估程序” 目的:为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内容:1、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2、实施分析程序3、观察和检查4、其他审计程序和信息来源33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审计准则是把审计实务中一般认为公正妥善的惯例加以概括归纳而形成的原则。它虽 不具备法令的强制力,但审计人员从事审计时必须遵循 34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严重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 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其在量上表现为审计重要性水平。 35外部证据就是来源于企业外部的,不是由企业内部编制的。其中外部证据包括:银行对账单应收票据应收账款 函证回函货运提单复印件 --------- 00160简答题: 36、审计程序的主要内容:(一)检查记录或文件(二)检查有形资产(三)观察(四)询问(五)函证(七)重新执 行(八)分析程序 37、审计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不受那些削弱或纵是有合理的估计仍会削弱注册会计师做出无偏审计决策能力的压力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威胁情形:1、是否与其他客户、事务所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关系中发现影响经济上独立的情况或利 益冲突;2、是否为被审计单位提供非鉴证服务;3、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拖欠审计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