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与山水画-最新年精选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士与山水画

一、中国文献中的高士内涵

自古以来,隐逸人物偏爱大自然,他们回归山川,忘记世尘之纷扰,过着清净的理想生活。上溯东晋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乃是很多隐士们精神的理想处,山水的清静与空灵的胸怀为隐士们所向往。魏晋隋唐之后,五代、两宋、元、明、清很多山水画家多以“高士”题材来表达自身的精神追求,成为常用的题材,画家结合高士采菊、携琴、观瀑、观月、观水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使画面更为丰富、生动。

魏晋时期皇甫谧(215―282年)所撰的《高士传》,影响后世政治、社会文化甚巨,一般人以为其根源出于道家,归隐之士皆属之。但事实上,儒家经典《周易》《礼记》《春秋》《诗经》等都蕴含高士隐逸思想,故《高士传》之序言,开端即引孔子《论语?尧曰篇》:“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①若是上层统治者推举隐逸高士之德范,将会获得百姓民意称许,而高士的不屈不降、高贵的气节,对于治理天下也具有正面的功效,可以达到肃清贪官污吏、端正社会人心的作用;因此皇甫谧采古今八代,自尧至魏九十余人皆以“身不屈于王公,名不耗于终始”,即终身不仕的高士作为典范。其中年代最早的隐士来源于《庄子》一书,诸如黄帝时期的洪崖、尧时的许由,以及舜时的善卷等人。由此,《史记》《唐书》《宋史》《元

史》等,皆记录各代有名节的隐逸高士传,影响着代代的文人士大夫。

中国绘画史上,首位与高士关系最深的画家,就是《益州名画录》中唯一居于逸品的孙位,其人品个性乃:

“性情?E野,襟抱超然,虽好饮酒,未曾沉酩。禅僧道士常与往还……其有龙水汹,千状万态,势愈飞动。松石墨竹,笔精墨妙,雄壮气象,莫可记述,非天纵其能,情高格逸,其孰能与于此邪?”②

现存上海博物馆、题有宋徽宗之迹的《高逸图》,据前人学者研究,可能传为孙位唯一存世的画轴,现仅存竹林七贤中的四人,身旁均伴童子,身后或有树石区分,乃继承南朝盛行的构图而来,线条笔法劲捷,设色细腻典雅,具有唐代宫廷人物画的特点,此图应为孙位细腻的密体风格。

据画论的记载,孙位绘画风格的师承脉络,应有两种前后转换的画风,从“细腻密体”到“减笔放逸”两种风格并存,因无壁画画迹遗留,故其减笔放逸画风难见。但依黄休复对孙位减笔、放逸画风的赞誉,必定对蜀地乃至北宋画坛产生不小的影响,而稍后的贯休、石恪等减笔逸画,以及后世众多“高士隐逸”山水画,皆可溯本至孙位逸格内涵风格的启发与延续。

具有“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美名的陶渊明,自南朝开始受到文人学士的推崇;唐代孟浩然、李白、白居易,北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以及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等等,皆作有大量诗文感

佩其人格的超逸。不仅如此,各代画家亦开始将陶渊明形象化为高士入画,有研究分析指出,依据陶渊明的动作约有“?窬铡⒍阅仙健⒅治蘖?、醉石、卧眠、漉酒”的主题③。从陶渊明最著名的《归去来兮辞》内容所述: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④ 可见其以琴书自娱,舟游于乡野山林丘壑,借生生不息的天地万物生命,来浇熄尘世的打击与阻逆。后世山水人物中的高士图像,皆可以从陶渊明此一原始形象转化而来,高士与童子或携琴焚香、或举杯对月、或吟游于松竹梅间,传马远所作的《陶渊明?窬胀肌废钟扇毡舅饺耸詹兀?描绘陶渊明悠然于松下山间,与一童子正在赏菊与采菊的画面,是以马远创作松下隐逸高士系列的画作,皆是本着表现文人士大夫身在尘世,而内心的修养及精神境界可以脱离繁俗,转而清净于山林之间的情怀。

二、朝鲜山水画中的高士

中国五代、北宋时期诸多画家,如卫贤《高士图》、赵?帧督?行初雪图》、关仝《关山行旅图》、荆浩《匡庐图》、李成、范宽、郭熙等,运用“人物”融入自己的山水创作中,之后诸多画家山水画作里,山水中的人物可称作“画龙点睛”的效果来运用。

朝鲜中期(约1550-1700,相当于中国明代)的文人儒士历经几次战乱、沉沦的社会大动乱,故而在人伦方面,更倡导重建道德人格,在思想上,则希望实现“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之仁“与”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的理想。换言之,朝鲜文士与宋代士大夫一样可说是将“仁”的精神扩及天地万物,再进一步的内观于自身心性,体验宇宙的精神意蕴,达到“天人不

二”“天人一体”的境界。这是朝鲜时代的人文思想与社会风潮,与朝鲜呈现的时代精神与价值,同时亦是朝鲜画家追求的精神内涵。

朝鲜山水画家将具有高士意涵的图像进行程式化表现,其特征主要为借松、梅、竹劲秀洁傲的形象,与高士的气节映照呼应;高士置身于山石水泽一处边角,视线则导引至空旷寂寥的天际,藉由虚实空间的对比,将观者的视线聚焦于高士的精神世界,朝鲜时代画家山水画作里,创作出大量的高士图像,如姜希颜、李庆胤(1545-?)等人,除了展现自身文人化的气节外,后世山水人物画亦多采用之。“山水人物画”为人物融入到山水情景中去,山水与人物配合,是传统山水画常用的方式之一。

本文以李庆胤为例,进一步介绍朝鲜时代高士山水画,并分析其画作。李庆胤乃成宗第十一子曾孙,为皇室宗亲的士大夫画家。史载其:“字季吉,号骆坡,一云骆村,一云鹤麓,利城君李惯从曾孙、古玉郑?F妻侄,仁宗元年乙巳生,受鹤林守,后升正,善画山水,弟竹林守英胤,善画翎毛。”⑤ 李庆

胤善山水作品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其传世作品的构图以物体局部性的边角构图为主。他的边角构图不完全与南宋马远一致,可看作马远“边角”构图形式的分支。画面的角落安排人物、石、树等物体,其余角落为虚景,虚的空白处反而衬托人物的行为,增强了画面的虚实对比。由于边角之景的简化特点,产生了更加强烈的虚实对比,使得虚景构图特色更为突出。犹如“色则是空,空则是色”“知其白,守其黑”“计白当黑”等等的相对概念,所谓白处并不白,而白处存在某一种想象中的虚物体,与实景一样不是一个空白处,更能衬托实景,进而虚实相生、虚实互化而使得画面完整。

其次,李庆胤作品抓住了马远山水程式中的用笔特点,在其画作里强调“折转”的用笔。金光国(1727-1797)于其27岁时,收藏李庆胤《松?高逸图》,画作跋文云:“鹤林之画当世虽称名手,今取谦玄并观,则其雅俗之判,如仙凡之隔,余仍敢饶舌,具眠者当自知之,鹤林之画,或谓以刚健雅洁之,观是帖仍会有一笔如或人之言耶,抑有善于此者,而余未及见也,即未可知也。”⑥从题跋可知,金光国认为李庆胤绘画风格为“刚健雅洁”。尹斗绪(1668-1715)于《画评》亦评李庆胤为:“鹤林正,刚健雅洁,而恨其狭小。”⑦由其二人所用的“刚健与刚?o”的评论,与陈传席先生论南宋马远山水画具有“水墨刚劲”的风格极其相似。所谓“刚劲”风格乃指:马远山水画之笔法上多用“折转”,少用“圆转”,因此后世评其“刚劲”。而李庆胤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