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学实习报告

贝类学实习报告
贝类学实习报告

贝类学综合实习报告

院系:水产与生命学院

班级:养殖09-3

姓名:邹士广

学号:0901110314

指导教师:王吉桥、赵立强

贝类学综合实习报告

一.目的

1.了解贝类生长发育与周围养殖环境的关系

2.了解贝类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扇贝的形态学特征

二.工具和材料

1.工具:游标卡尺、显微镜、解剖工具、解剖盘等。

2.材料:栉孔扇贝、偏顶蛤

三.内容和结果

1.贝类形态指标测定

(1)测量:取栉孔扇贝和偏顶蛤活体10-20个,测量壳长、壳宽、壳高,并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2)称量:用电子天平称出栉孔扇贝和偏顶蛤的全湿重以及偏顶蛤各个软体重,并计算平均值及标准差。

下表为所测定数据:

2.贝类的经济指标测定

(1)测量栉孔扇贝的全湿重、软体重、性腺重、闭壳肌重。计算各项总重求出平均值,得出出肉率、干贝出成率、性腺指数,

并按上述指标测定偏顶蛤的经济指标。

(2)计算公式:

干贝出成率=闭壳肌重/全湿重*100%

出肉率=软体重/全湿重*100%

性腺指数=性腺重/软体重*100%

表3 栉孔扇贝和偏顶蛤的经济指标测定

组号栉孔扇贝偏顶蛤出肉率/%干贝出成率/% 性腺指数/% 出肉率/%

1 25.88 7.33 9.45 16.90

2 40.4

3 9.41 11.39 26.36

3 25.9

4 8.32 10.04 24.23

4 37.27 9.10 14.11 26.16

5 35.90 9.69 10.33 26.98

6 35.6

7 9.34 11.00 24.47

均值33.43 8.82 11.06 24.18

3.食性分析

取栉孔扇贝胃含物于显微镜下观察,定性分析,鉴定到种属

4.贝类的食性选择指数

由表4栉孔扇贝的食性分析级水生生物相关数据计算栉孔扇贝的食性选择指数公式:

食物选择指数=胃含物百分比/海区百分比

下表为栉孔扇贝食物选择性指数

胃含物圆筛藻舟形藻直链藻盒形藻拟气球藻椎囊藻硅鞭金藻曲舟藻针杆藻胃含物

百分比 47.60 4.80 4.80 22.0 10.7 3.60 6.00 6.00 5.40

海区

百分比 13.87 4.49 1.92 1.54 3.21 0.96 51.45 1.03 3.21

食物选

择指数 3.43 1.07 2.50 14.3 3.33 3.75 0.12 5.83 1.68

由表可知,栉孔扇贝对食物是具有选择性的,其中圆筛藻和盒形藻的选择性较高,对硅鞭金澡的选择性差,摄入量也很低。

四.讨论:

1.由表1可以看出黑石礁海区栉孔扇贝的壳长平均值在75.24mm,

壳宽在28.13mm,壳高在82.36mm,栉孔扇贝的繁殖期在5-7月,其中6-7月进入繁殖盛期,根据查表可知,所测栉孔扇贝的壳长达标。

2.由表3可知,栉孔扇贝的出肉率,干贝出成率,性腺指数均较高,

可以得出黑石礁海区内栉孔扇贝长的比较丰满,由水生生物学角度看:海区中大量藻类和浮游生物供给扇贝足够的营养,故长的好。从水环境角度看:海水盐度在27左右,PH在7.7左右,硬度2.6,碱度97,溶氧量在7.16左右,基本达到第二类水质指标。

适合养殖业的发展其中铵态氮、亚硝酸态氮和磷酸磷的含量均适合栉孔扇贝的生长。

3.由表4、5 可知,黑石礁海区栉孔扇贝的主要食物为藻类,其中圆

筛藻占得比例最高,但其在黑石礁海区中所占比例并非最高。而在海区中占比例最高的硅鞭金藻在其胃内比例很低,所以栉孔扇贝的摄食是有选择性的。

总之,海区中的优势种类为硅藻类,而栉孔扇贝对其的选择性又比较高,加上海区中的各类水质指标均适合栉孔扇贝的养殖,故而黑石礁海区可进行栉孔扇贝的养殖,且可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其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系统研究与组织管理相关的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规律并运用于管理实际以提高组织工作效能的科学。 研究内容:1个体行为2组织行为3群体行为4领导行为 2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方法有哪些? A观察法B谈话法C问卷法D测量费E个案法F实验法G产品分析法(投射原理)H情景模拟法 3什么是知觉?影响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认知: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俗称认识) 1.客观(知觉对象)的特点:物理强度,时空特征,运动特征;对己意义、价值 2.主体的因素:知识、经验(影响知觉的内容、精确性和速度);定势(个体是在什么情况下知觉的也很重要,因为周围的环境影响着人的知觉) 3知觉情景:个体是在什么情况下只觉得也很重要,因为周围的环境影响着人的知觉 4对人知觉的偏差会导致哪些效应?试举例加以说明。 1首因效应2近因效应3晕轮效应4社会刻板效应 5何为归因?归因有何特点?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的原因的解释或判断。 特点:(1)对行为者成功、失败的归因特点:Array (2)对他人一般行为归因的规律:A区别性(待殊性)当个体的行为反常——外部归因或情景归因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相同行为——内在归因。 B一致性(普遍性)在相同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有同样的行为,某人也会出现这种行为时,做外部归因,而当某人行为与众不同时,则做内部归因。 C一贯性(稳定性)指个人的某种行为在不同情景下是否一贯和稳定。行为反常——外在情景归因;行为惯常——内在归因。 6知觉原理应用于管理有什么作用? A管理者要注意自己知识经验的积累,以便能敏锐地发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快速准确解决问题。 B分析自己的认识定势,了解个人的认知偏好,跳出这些认知陷阱以避免知觉偏差的出现。 C对员工做结论要慎重,要因人而异,随景而异,承认并考虑不同员工对同一组织事件会有不同的认识,作耐心细致的,有针对性的工作以同一认识,统一行动。 D应尽量利用知觉原理待人处事,树立自己在员工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E对自己有准确的、积极的自我认识,并帮助员工正确认识自己。 F实事求是地堆员工的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因,避免不当归因,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应引导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成败作正确归因,正确估价自己。 7什么是情绪情感?情绪情感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叫情绪情感。是事物与自己需要满足与否和满足程度的心理体验。是个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和情感都是人类对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都是人内心的主观体验形式,因此二者本质相同且相互联系。

组织行为学

1. .如何进行情感的培养? 答:1、刻苦学习、勤于思考;2、投身实践、积极工作;3、兴趣广泛、业余充实;4、广交朋友、珍惜友谊;5、乐善好施、善解人意;6、用于探索、大胆创新;7、善待挫折、百折不挠;8、皈依信仰、淡薄名利。 答:1、认识自身情绪;2、妥善管理情绪;3、自我激励;4、认识他人情绪;5、人际关系的管理。 3. 主管人员了解人、了解人的个性和他们的品格所能起到的作用的重要性?37 答:在一个组织里,如果领导者不知道怎么去领导别人,不了解在经营活动中去调动人的因素已达到预期的效果,则所有的管理职能都将收效甚微。显然,在不同的组织里,目标可能有所不哦那个,但组织中没一个人,都有对它们来说特别重要的需求和目标。每个领导者就是要通过领导行为,帮主人们看到在他们为组织目标作出贡献的同时,也能够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并施展他们的潜在能力。因此,主管人员就要了解人、理解人的个性和他们的品格所能起到的作用。 4. 激励的含义? 答:激励有激发和鼓励的意思,是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活动。有效的激励可以成为组织发展的动力保证,实现组织目标。它有自己的特性,它以组织成员的需要为基点,以需求理论为指导;激励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等不同类型。 5. 心理学家提出的激发动机的理论范围哪四种? 答:1、激发有一定的被激励对象;2、激励是研究人的行为是由什么激发并赋予活力的;3、是什么因素把人们已被激活的行为引导到一定的方向上去的;4、这些行为如何能保持与延续。 6. 4.自我实现需要的含义?。 答:自我实现需要是马斯洛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人总是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达到所追求的宏大目标,取得一定的胜任感和成就感。 7. .运用双因理论进行激励管理的措施包括几方面? 答:运用双因理论进行激励管理的措施包括:1、管理者要充分了解员工的兴趣爱好,尽量将员工安排在其喜欢的工作岗位上;2、管理者首先要注意满足员工的保健因素;3、管理者要使员工的工作丰富化,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求;4、管理者要注意正确发放工资和奖金;5、管理者要注意运用表扬激励。 8. 何谓ERG理论? 答:美国克雷顿.奥德弗提出的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他认为,人们共存在三种核心需要,即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因而被称为ERG理论。

贝类学论文

《贝类学课程论文》 题目:双壳贝类能量代谢研究进展 学生: 学号: 专业: 电话:

双壳贝类能量代谢研究进展 摘要:双壳贝类的能量代谢是双壳贝类的经济种类收益的核心问题,也是提高双壳贝类经济价值的又 一途径。双壳贝类能量代谢的核心问题是阐明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分配以及与环境因子间的定量关系。本文 研究了不同物理和化学因素下,对双壳贝类的摄食率、滤水率、同化率、耗氧率和排氨率等生理指标的影响。 关键词:能量收支排氨率同化率耗氧率 0 引言 本文研究的内容是双壳贝类的能量代谢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特点,在中国对海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的同时,双壳贝类养殖技术的日益完善,为提高双壳贝类的产量,对前人方法作出的总结,为了提高经济类双壳贝类的经济效益,增加养殖户的效益。 1 双壳贝类的能量收支方程 能量收支方程是研究贝类生理能量学的重点,能量分配及各因素对这种分配的影响都能通过收支方程表现出来,许多贝类能量学研究者都把收支方程的建立作为研究重点。 1.1 能量收支方程的起源 贝类能量学研究起源于20 世纪60 年代,其核心问题是研究能量收支各组分之间的定 量关系, 以及生态因子对这些关系的影响。贝类能量学收支模型[1,2,3]可表示为: C= P + R + U +F , 式中, C 为贝类摄取食物中的总能量(即摄食能),P 为贝类用于生长消耗的能量, 包括个体生长能(P g) 和生殖能(P r),R 为贝类呼吸代谢消耗的能量(即代谢能),U 为排泄消耗的能量(即排泄能), F 为贝类摄取的食物中没有被利用而随粪便排出的能量(即排粪能)。 1.2 摄食能 摄食能是指鲍实际摄取的食物中所含的能量。在能量收支研究中, 摄食能的测定通常有直接测定和间接测定两种方法。直接法测量是直接测定实验前后食物的差量, 再测定食物的含能值, 即可得到最大摄食能。间接方法则是通过分别测定生长、代谢、排泄及排粪能, 然后通过能量收支方程求得。 实验表明,温度,水质,体重,饵料等是影响鲍摄食率的主要因子。摄食量随水温的上升而增加,水温低于7℃后则摄食量锐减。直到至2.5~2.9℃时仍有少量摄食的迹象。水温低于20℃时,摄食量随水温的下降而减少,至10℃时约减少50%,7℃时减少80%~90%,4℃时则基本停止摄食。 海水中的某些化学因子,如溶解氧、氨氮、硫化氢、等的含量,也能对双壳贝类的摄食活动造成影响。溶解氧是保证双壳贝类生理代谢活动最重要的水环境理化因子之一,溶氧不足,将可能抑制双壳贝类的正常生理活动,摄食量也将随之下降,甚至还可能导致双壳贝类死亡。氨氮对双壳贝类的机体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其含量过高,会对双壳贝类的摄食量等活动产生抑制作用,对双壳贝类造成毒害,甚至导致死亡。 1.3 呼吸能 呼吸代谢是鲍重要生理活动, 主要作用是维护鲍正常的新陈代谢以及其他生命活动, 其结果是消耗O2, 产生CO 2 并释放出热量。因此, 代谢能可通过热量计直接测定(量热法) , 但由于仪器及手段尚不能满足要求, 故通过测定鲍耗氧率然后换算为能量是目前被广泛采 纳的方法[4,5]。 在一定条件下,双壳贝类的耗氧量与水温呈相关关系,单位体重的耗氧量与体重呈负相关关系,即水温增高耗氧量增大,个体越小则单位体重的耗氧量越大。 1.4 排泄能 与其他水生动物一样,鲍的排泄产物主要有氨、尿素、氨基酸等, 其中氨占的比例最大,

组织行为学学习总结

《组织性为学》学习总结 为期一个学期的《组织行为学》课程结束了,在感受到一种失落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获得知识的喜悦与充实。通过这门课程,让我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的管理与通的能力都有了显著地提升。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老师诙谐幽默的上课方式,他的知识渊博他的有才都使我深深的喜欢上了《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这也是我在大学中为数不多的带着期待的心情去上课的课程。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在此期间我们从个体行为到群体行为、再到群体沟通、谈判与冲突到激励,组织结构,文化以及变革等进行了学习,收获颇丰,深深感受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它是以组织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织体系中人的行为与心理表现。针对组织行为的特征,找出特定组织环境下的组织行为共性,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结合老师课堂上的案例分析与情景游戏,我从更深的角度体会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和自身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到《组织行为学》是从个体、群体、组织系统和组织动力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它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个体行为、个性心理与知觉、群体规模与行为、团队组织和管理、群体沟通与冲突、领导与决策、权利与政治、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等等。使我全面深入地理解了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性,了解了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地激励人的行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组织管理和不断创新能力。在组织行为学中系统研究了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学好组织行为学能有效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顺利实现组织预期目标和提高组织成员的个人满意度。 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进一步明确了个体和群体互相依存关系。任何一个群体和组织都是由很多的个体所组成的,所以个体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这个群体或组织的团

昆虫分类学基础知识(一)

昆虫分类学基础知识(一) 昆虫分类学基础知识 昆虫是自然界中最昌盛的动物类群,其种类及数量极多。据报道,全世界现有昆虫1000万种,已描述的昆虫种类约110万种,约占整个已知动物种类总数的60%以上,并且每年仍以7000种的速度增加。 我国地域辽阔,环境复杂多样,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上昆虫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据报道,我国的昆虫种类约占世界昆虫种类的1/10,按这个比率,我国昆虫种类应超过100万种,可是我国目前已记载鉴定的昆虫种类不超过8万种,还有更多的昆虫尚未被发现和开发,而且,有不少种类在未被我们认识之前就已灭绝。因此,查清自然界昆虫资源及区系是当代科学上一项重要的内容和任务。在这方面,我国的任务尤为繁重。 昆虫不仅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而且分布范围之广也是惊人的,地球上的每个角落几乎都有它们的踪迹,其中有很多种类与人类有着极为密切的利害关系。人类在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不但有许多害虫和益虫要认识,而且有许多在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近似种类或易混淆的种类要区别。 昆虫分类学(insect taxonomy)是昆虫学(entomology)

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昆虫种的鉴定(identification)、分类(classification)和系统发育(phylogeny)的科学。在数以百万计的昆虫种类中,存在着血缘的远近和亲疏关系。亲缘关系越近,其形态特征和对环境的要求、生活习性以及发生发展规律也愈相近。而昆虫分类就是在这种亲缘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的科学方法,对地质年代中的化石昆虫与现存的昆虫种类之间,现存昆虫彼此之间以及近缘生物间进行对比研究,以了解种与种、类与类间的异同,反映不同类型昆虫间的亲缘关系,进而阐明昆虫的起源和进化,以及各类昆虫的系统发生,探讨种及种群的形成与变异,从而建立一个客观完整的分类系统来反映自然谱系的一门基础学科,其最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预见性的分类系统和丰富的信息存取系统,为人类开发和利用益虫(包括资源昆虫及天敌昆虫),测报及控制害虫,提供基础理论知识和科学依据。 第一节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 一、分类的阶元 昆虫分类的阶元(也称单元)和其它生物分类的阶元相同。分类学中有7个主要阶元: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为了更详细地反映物种之间的亲

组织行为学

一、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个组织中人的心理及其行为反应规律,从而提高组织中管理人员解释、预测和控制人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反应规律的基础上,提高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1)解释:组织行为学的一个目标是解释组织血红所发生的事情。一方面,人在组织中很多行为有很多原因,如果能意识到什么是主要的因素,就非常利于管理者采取措施避免和减少这些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对组织中某些现象的解释会随时间或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密切注意当前的劳动力市场变化情况,也可以帮助管理者找到员工离职原因的某些线索。 2)预测:无论是在组织内部还是组织外部,我们日常工作与生活中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去预测他人的行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力图通过对组织行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以降低组织中行为的不确定性,增强组织中管理者的工作绩效。3)控制:组织行为学的第三个目标是对组织中发生的行为进行控制。目的在于提高管理者们的观察分析技能,具体而言,组织行为学实践中,引导的是一些积极组织行为,避免和减少的往往是一些消极组织行为。 3.模型:就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事物的简化表示。目的是为了便于更清楚的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 模型的结构: 1)目标:编制和使用模型,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即这个模型是干什么用的 2)变量:是事物在幅度、强度和程度上的变化的特征,关于人的行为变量通常在两个维度上变化即定性和定量。 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变量主要包括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 a)自变量:也被称为预测因素,它是影响因变量的变量; b)因变量也被称为校标,受自变量影响,在组织行为学中就是所要测量的行为反应; c)中介变量也称为中间变量,是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中介机制; d)调节变量,也称为干扰变量,它会影响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强度。 3)关系:在确定了目标及影响目标的各种变量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4.人际关系学说与霍桑实验? 人际关系学说被认为是行为科学的开端,梅奥是人际关系运动的带头人,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的重要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是发现了霍桑效应,二四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从霍桑实验中梅奥认为影响生产效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工作条件,而是工人本身。工人不是被动的,鼓励的个体,他们的行为不仅仅是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据此,梅奥提出自己的观点: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纪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它是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具有共同的社会情感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 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由此提高士气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 1.人格:是我们用以描述这个人所具备的独特心理特质的总和,它是影响个体行为的、相对稳定的一系列个人的特征。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复习要点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 一、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组织 1、识记:组织的概念: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领会:说明组织涵义的六个要点 1)组织是动态的组织活动过程 2)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 3)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 4)组织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体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 5)组织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 6)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 (二)行为 1、人的行为的概念: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侠义的行 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2、人的行为的特点:1具有适应性;2具有多样性;3具有动态性;4具有可控性;5 行为 实质 (三)组织行为学 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 工作的心理活动 ....规律性的科学。 ....和行为反应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 研究范围: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 研究方法: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原理,说明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性 研究目的: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各级领导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适应的措施和方法,把消极的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发展积极行为,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绩效,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简单的说就是提高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四)管理者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与作用 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主要是由组织行为学的实质和管理者的工作性质做决定的。 (1)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2)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是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

第六章_昆虫的通讯与通讯方式

第六章昆虫的通讯与通讯方式 一、什么是信号? 昆虫的许多醒日的形态特征、许多行为方式,所分泌的许多化学物质以及由动物发出的大多数声音都可以认为是昆虫为了影响其他个体的行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适应.并经常被看作是动物的信号.正如翅膀借助于在空气中搏击来完成其正常的飞行功能一样,一个信号往往是借助于影响另一个昆虫(经由感觉器官)来完成其正常的通讯功能.除了回声定位以外,由昆虫的特定发声器官所发出的全部声音,对其他动物来说都是一种信号.这些信号可以用来吸引其他个体(如雄螅蟀用鸣叫把雌蟋蟀吸引到自己洞穴中来),也可以用来排斥其他个体(如工蚁分泌的报警激素),还可以对其他个体的生理状况产生某种长远影响(如蜂王分泌的蜂王激素可抑制工蜂卵巢的发育). 什么是信号? 一个信号往往是借助于影响另一个动物(经由感觉器官)来完成其正常的通讯功能.“信号”(signals)一词可以从字典中查出两个定义: 1) 信号是用于交流信息的任何符号,状态和标志等; 2) 任何能唤起动物行动的事物都是信号. 行为生态学家倾向于把信号理解为:信号是一个动物(信号发送者)利用另一个动物(信号接受者)肌力的一种手段. 二、信号的特点 1、以较少的能量获得较大的利益 这是信号的一个明显特点,即发信号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但靠利用其他动物的肌力却能得到较大的利益. 一只雄蟋蟀完全有能力到处跑动去寻找配偶.但它却呆在一个地点用叫声把雌蟋蟀吸引到自己身边来,这显然是利用了雌蟋蟀的肌力而节省了自己的肌力. 鮟鱇将猎物驱入自己的口中则不是靠自己的肌力,而是靠摇晃一个诱饵使猎物主动进入自己的口中,在这里鮟鱇是在巧妙地利用猎物的肌力. 寄生于蚂蚁巢的隐翅甲幼虫靠分泌化学物质引诱蚂蚁给其喂食。 2、信号的专一性 昆虫对信号的感知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一只雌蟋蟀对百灵鸟动听的歌声不会有什么反应,但是,它对一只雄蟋蟀发出的唧唧的求偶声则特别敏感,会一往无前地向它奔去。 3、信号不变的刻板性(stereotype) 同一昆虫种群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以极相似的方式发出同样的信号。每一种昆虫只有少量的信号和信息,有时某一特定信号在不同场合下会有完全不同的含义。 如蜜蜂蜂后所分泌的化学物质(trans-9-keto-2-decenoic acid)被护理它的工蜂带到蜂箱各处,其作用是抑制所有工蜂生殖腺的发育,以防蜂群中出现新的蜂后。但当蜂后在高空进行婚飞时,也分泌这种化学物质,此时的作用则是促使雄蜂聚集在自己周围,是一种性引诱剂。4、信号的梯度变化 声音信号、化学信号都有信号梯度的变化. 许多不同种类的昆虫(蚂蚁、蝗虫)都能形成地面臭迹,并使种内其他个体发生跟随行为。它们的运动呈锯齿形跟随方式。 一般来说,一个特定信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是随着昆虫动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第二节通讯方式及其功能 通讯(communication)是指昆虫个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并能导致信息共享,这种信息共享具

猪的行为学特点

猪的行为学特点 (一)吸吮行为 仔猪在出生后约半小时就知道寻找母猪乳头吸吮母乳。吸吮行为与触觉行为、嗅觉行为、听觉行为以及印记行为一块组成猪只最初的吮乳行为。该行为有强烈的方位感。因此,初生仔猪一经吸吮乳头(产后6小时内),将长期不会忘记这个乳头。利用这一行为特点可以按强弱大小、乳头前后,在首次吸吮时固定乳头,以期获得好的整齐度,反之将引发1-2天的吮乳争斗,影响仔猪生长。利用这一行为可用奶瓶为缺乳仔猪哺食人工乳。 吸吮行为是本能行为(instructive behavior),随着猪只的成长会慢慢淡忘,但是在环境不良情况下,又会在断奶后记忆中出现,如吮耳、吮尾、吮血等。(二)摄食行为 猪的摄食行为与猪的生长发育,个体健康息息相关,猪是杂食动物,仔猪阶段尤喜甜食;粒料与粉料比,爱吃粒料;干料与湿料比,爱吃湿料。野外自然条件下,猪一天采食4-6次,夜间1-3次,但在狩猎期,猪会将采食全部集中在夜间进行;在人工饲养自由采食条件下,每次采食15-25分钟,并能充分体现其个性与嗜好,若饲料按蛋白料、能量料、微量成份料分别放置,猪只会自己平衡日粮,知道什么料该吃多少,猪的这种智力表现称为“营养智慧”;若采用限食,猪只每次采食时间会大为减少,约10-15分钟,采食速度加快,采食争斗增多。群养比单养吃得快,吃得多,但猪的采食是有节制的,因此一般不会出现象马牛那样因进食过多导致的胃扩张。 猪在采食时常发生伴随行为。例如在采食的同时,喜欢用鼻吻端拱土或拱料。因此,在设计料槽时,应不留直角,避免饲料浪费,并可在栏内放置深层干净的细红土,以满足拱土的天性;猪在采食过程中还伴随饮水行为,饮水的量与次数随猪的种类、气温、食物性质有很大差别,但是在摄食过程中,供应充足的饮水是无可置疑的,许多猪采食结束后,会伴随排泄行为,所以可在采食后将猪赶往排泄处排泄,并形成有益的条件反射,这样对保持栏内干燥卫生十分有利。(三)体温调节行为 猪是恒温动物,在适宜温度下,靠热传导、热辐射、热蒸发以及空气对流进行散热调节,靠自我调节的摄食量调节产热。现代基因型的猪,背膘趋薄,但既不耐寒,又不耐热,尽管随年龄的增长,耐寒力会有所提高。 猪的表皮层较薄,被毛稀疏,在炎热环境下,能吸收大量的热辐射,环境的高温容易传导猪体内;猪的汗腺甚少,在高温环境中蒸发散热能力差,故小猪与大猪均怕热,尤其是肥猪。 在高温环境中猪的体温调节行为表现喜卧少动、呼吸加快,张口呼吸(即热性喘息,通过呼出气体来蒸发散热)、寻找泥水粪尿水打滚等,并不时将身体潮湿的一面朝向空气中,将鼻孔对着空气流动的一方以利散热。若强行在烈日或高温下驱赶,猪会加快热性喘息,发生痛苦的呼噜声或嘶叫,还发生自我保护性的跛行(减少行动,减少产热),若仍不能调节与稳定体温,会发生日射病或热射病(中暑)、终因肺水肿、心衰、脑水肿而死亡。减少热应激对猪的伤害是猪场度夏的重要任务。 在低温环境里,新生仔猪的反应最明显。仔猪将四肢卷缩在腹下,以将冰冷的地面与薄皮的腹部隔开,并相互挤堆取暖,出现持续性肌纤维的震颤以增加产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 一、组织行为学的2 含义: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使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意义:多学科为综合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涉及三个重要方面即个体、群体、组织;通过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做到了解自己,完善自己,了解他人,理解他人,激励他人。 二、组织的重要性:组织对我们的事业和生活有广泛地影响.从最基本的家庭组织到最复杂的行政或企业组织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三、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1、学科基础——行为科学 (1)行为科学产生于科学管理高度发达之后,是五六十年前兴起的学科。 (2)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 (3)人际关系学派-人际关系学说把人当做“社会人”;人际关系学说认为生产效率的好坏,不仅受劳动环境、工作方法的影响,而且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情绪,即职工的“士气”、职工的态度;人际关系学说认为“非正式组织”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4)行为科学的先驱——人际关系学说。 (5)组织行为学是将行为科学的一般原理和知识运用于各种组织管理上的必然产物 2、理论基础 (1)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是以个体的一般心理过程规律为基础,进而研究群体的行为,以及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社会学-研究组织行为学就是要运用社会学的知识来探索人在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 (3)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对组织行为学的贡献,主要是组织中人的行为与人类社会的起源的理论、人类社会行为以及人类和文化的关系等知识。 (4)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 3、方法基础 (1)心理分析技术-用于如何挑选和培养合格的工人去适应他们所要掌握的机器,即人机协调的问题。 (2)群体动态分析方法-人都归属于一定的群体,人的心理行为不仅取决于人的内在需要,而且取决于所在的组织环境,是内在需求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3)社会测量方法-社会测量方法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群体行为提供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四、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 发展内容 (1)积极心理学是对以往的心理学研究只关注人类机能和行为中负性、病态方面,而人们自身的优点和积极特性等能使生活有意义的方面未得到足够关注的倾向的反应,它关注于力量和美德等人性中的积极方面,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 (2)积极组织行为学它是对积极导向的且能够被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从而实现提高绩效目标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心理能力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因素-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恢复力等 五、组织行为学的学习研究方法 方法与手段是达到目的的桥梁,学好、用好组织行为学,要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普通昆虫学

普通昆虫学 概述 一、普通昆虫学考试科目包括: 普通昆虫学。 二、考试比例: 基础理论80%,昆虫学发展现状20%。 三、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10分(20小题,每题0.5分,占10%) 拉丁学名10分(中、拉互换等形式,10小题,每题1分,占10%) 填空或选择题30分(30空或题,每1空或题0.5分,占30%) 编制昆虫分目或科检索表20分(20个科目,占20%) 简答题20分(4小题,每题5分,占20%) 论述题10分(1题,占10%) 四、考试时间:3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雷朝亮,荣秀兰主编,《普通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 2. 彩万志主编,《普通昆虫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7 一、考查目标: 普通昆虫学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均较强的植物保护专业基础课。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内部解剖以及昆虫分类。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昆虫学发展前沿动态。 二、考试内容: 1绪论 (1)节肢动物门及各纲的特征; (2)昆虫纲的特征 2昆虫的外部形态 (1)昆虫身体的一般构造:体躯的基本构造;体躯的分节方式;分节的附肢 (2)昆虫的头部:头部的分节、头壳的构造、头式、头部的感觉器官、口器 (口器类型、为害特点及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3)昆虫的胸部:胸部构造的特点、胸部的基本构造(前胸、具翅胸节)、胸足的构造及其类型、翅(构造及变化、关节、翅脉及脉序、翅室、连锁和飞行) (4)昆虫的腹部:腹部构造的特点、腹部的基本构造、腹部的附肢 (外生殖器、尾须、无翅亚纲腹部的附肢、幼虫的腹足) 3昆虫的生物学 (1)昆虫的生殖方式: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卵胎生和幼体生殖 (2)昆虫的胚胎发育:卵的类型及产卵方式、卵的构造 (3)昆虫的胚后发育:孵化、生长发育、变态(增节变态、表变态、原变态、不全变态、全变态)、幼虫期、蛹期、成虫的形成

小学语文最全基础知识归类复习及练习题汇编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归类复习及练习题 一、字 1、的、地、得的填空。 的后接名词或代词;得前为形容词;地后接动词。 美丽()天空轻轻()飘着白()那么纯净优雅()环境 特殊()称呼红()透亮 2、看的近义词有瞧、望、瞥;想的近义词有忖、思、念; 二、词。 1、写出含有看意思的词语并填空。 抬头向上看()从高向下看()向四周看()暗中偷偷地看()聚精会神地看() 目光迅速地向四周看() 值周教师迅速()了一下班级的整体卫生 老师进班()了一下同学们开开始上课。 ()泰山,好高呀! 从北山向下(),吉林尽收眼底。 做人要光明,不要()别人隐私。 同学们()着老师的眼,无比入神。 2、排序 除夕、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春节 桃花、梅花、菊花、荷花、迎春花

苏轼、郑燮、王冕、吴承恩、司马迁、杜甫 水流如注、晴空万里、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暴风骤雨、黑云密布年、世纪、日、月、旬、周、小时、分、秒 3、成语人物 三顾茅庐卧薪尝胆纸上谈兵负荆请罪望梅止渴闻鸡起舞凿壁借光杀妻就将围魏救赵悬梁刺骨惊弓之鸟洛阳纸贵指鹿为马东窗事发退避三舍 4、用然组词填空。 竟敢、偶然、显然、截然、必然、果然、当然、突然、 1、姐妹两个的性格()不同 2、敌人居高临下,()更容易发现我们。 3、侵略者最终()获得失败的下场。 4、我()闻到一股焦味。 5、没想到小敏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6、(),敌人觉得阵地不安全了。 7、他一向准时,这次迟到是()的。 8、气象预报说今天有雨,中午()下了一场雨。 有一对反义词的成语:如上天入地中的天地是反义词,再写三个:

有一对近义词的成语:如前思后想中的思想是近义词,再写三个: 写AABC、AABB、ABCC式的词语各三个 AABC AABB ABCC 写出对应词。 棉花对棉布正如面粉对(),正如()对木床。 老师对学生正如医生对(),()对顾客。 平静对湖水正如()对海水懒惰对愚蠢正如()对聪明。公路对宽阔正如山道对()详细对具体正如简略对()可耻对自私正如光荣对()微笑对高兴正如流泪对()简单对容易正如复杂对()虚心对进步正如()对落后。高梁对粮食正如笛子对()轮船对大海正如飞机对()声音对耳朵正如味道对()高耸对山峰正如()对峡谷。剪刀对布匹正如()对钉子坚硬对金刚石正如()对海绵。归类 1、人山人海、鸟语花香、地动山摇、气吞山河、青山起舞、粉妆 玉砌、山欢海笑、枫叶似火 拟人: 比喻:

贝类学重点1

(1、2、3、4唔多记得考左边个) 1、贝类主要特征:1、身体柔软不分节或假分节,通常由头部、足部、躯干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五部分构成。 2、除瓣鳃纲外,口腔内有颚片和齿舌。 3、神经系统包括神经节、神经索和一个围绕食道的神经环。 4、体腔退缩 为围心腔。5、间接发育的具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头足类为直接发育。 2、瓣鳃纲主要特征:1、鳃通常呈瓣状,故称“瓣鳃类”。2、身体左右侧扁,有左右两壳,又名“双壳类”。 3、头部 退化,足部发达呈斧头状,故又称“无头类”或“斧足类”,神经系统简单,由脑侧、脏、足3对神经节及其相连的神经索构成。4、心脏1个心室2个心耳。5、肾1对,一端开口于围心腔,另一端开口于外套腔。6、大多数雌雄异体,少数为雌雄同体。7、发育期间经过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 3、腹足纲的主要特征:1、足部发达,位于身体的腹面,故名“腹足类”。2、有一个螺形的贝壳,也称“单壳类”或 “螺类”。3、头部发达,有口、眼及1对或2对触角。4、部分种类内脏囊因发生时经过旋转而形成左右不对称。5、神经系统由脑、侧、脏、足4对神经节及其连结的神经组成,结构比较复杂。6、心脏位于身体背侧,有1个心室,1个或2个心耳。7、雌雄同体或异体。8、发育期间经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 4、头足纲主要特征:1、头部和足部很发达,足环生于头部前方,故名“头足类”。2、多数能在海洋中作快速,远距 离的游泳。3、除鹦鹉贝具外壳,其他种类为内壳或退化。4、神经系统较复杂,神经节集中在头部。5、头部两侧各有1个构造复杂的眼睛,足部特化由8条或10条腕及一个腹面的漏斗组成。6、心脏有2个或4个心耳,相当于鳃的总数。7、口内有鄂片和齿舌,多数种类在内脏的腹侧具墨囊。8、雌雄异体,体内受精,直接发生,无变态。 5、贝壳的形成:角质层、棱柱层由外套膜背面边缘分泌,珍珠层由外套膜全表面分泌。 6、贝壳:贝壳可分为三层,最外一层为角质层或皮层;中间的为棱柱层,又称“壳层”,内层为珍珠层,又称“壳底”。 角质层包含贝壳素,耐酸腐蚀,棱柱层占据壳的大部分,由角柱状的方解石构成。珍珠层由叶状霰石构成。 7、生长线:在动物繁殖期间生长停止,或者食物不同,或者因季节不同而形成对角质层和棱柱层生长速度的不同影响, 因而在贝壳表面形成生长线。 8、外套膜:贝类躯干部背侧皮肤的一部分褶襞延伸而成,由内、外表皮和纤维组织及少数肌肉纤维组成。 9、外套腔:在外套膜与内脏囊之间,与外界相通的空腔,称“外套腔”。通常鳃、排泄孔、生殖孔和肛门有时甚至口 (瓣鳃类)都开口在外套腔中,有呼吸、保护、感觉、调节水流功能。 10、消化腺:由唾液腺、食道腺、消化盲囊或肝脏等组成。 11、重要概念:1、齿式P14 2、辨别方位(瓣鳃类)P30 3、辨别方位(腹足类)P37 4、P70 5、P96 12、鳃:由外套腔内面的皮肤伸张而成,又称“本鳃”,在原始种类中,位于外套腔。每一片鳃在鳃轴的两侧生有并列的小瓣鳃叶,使全鳃呈羽状称楯鳃,仅在鳃轴一侧着生鳃叶,使全鳃呈栉状的称为栉鳃,部分贝类本鳃消失,在皮肤表面形成二次性鳃,以营呼吸。陆生的种类,无本鳃,在其外套腔壁密生血脉网,形成一种肺室,适于在空气中呼吸。 13、血液循环:分为开管式循环和闭管式循环。开管式循环:血液自心室送到动脉,进入组织间的血窦中,经肾脏和呼吸器官然后收集于静脉中,再回到心耳:心脏(心室)---》动脉---》血窦---》静脉---》心脏(心耳)。闭管式循环:心脏---》动脉---》微血管---》静脉---》心脏。 14、排泄器官的起源:成贝排泄器官起源于中胚层,这与幼虫排泄器官有所不同。贝类典型的担轮幼虫,有1对原肾,它由外胚层发育。原肾固有的焰细胞,只出现在瓣鳃类、肺螺类和淡水前鳃类。 15、眼:腹足类有头眼,多板纲、瓣鳃纲和掘足纲的成体中均无头眼,但在它们的贝壳或外套膜上,常生有微眼或外套眼。 16、生殖系统:贝类的生殖腺由体腔壁形成,生殖输送管内端通向生殖腺腔,外端开口于外套腔或直接与外界相通,雌雄生殖细胞均由表皮形成。 17、发育:贝类除头足纲是不完全卵裂(盘裂)外,都是全裂中的不等卵裂。贝类有的是直接发育,如头足类;有的是间接发育,具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面盘幼虫继续发育后变态为稚贝。 18、食用:淡菜(贻贝干)、干贝(扇贝闭壳肌)、蚝豉(牡蛎干)、蛏干、蛤干、墨鱼干、乌贼蛋(乌贼的缠卵腺)和各种贝肉罐头、带子(江珧柱、日月贝闭壳肌) 19、药用:石决明(鲍的贝壳)、海巴(宝贝的内壳)、海螵蛸(乌贼的内壳) 20、毒贝:节香螺、骨螺、荔枝螺、波纹蛾螺、盘鲍、黑斑海兔;芋螺口腔内部有毒腺和箭头状齿舌,刺伤后,受伤部分会溃烂。 21、贝壳为中间宿主:钉螺(日本血吸虫)、萝卜螺(肝片吸虫)、多脉扁螺(姜片虫)、短沟蜷(肺吸虫)。 22、农害:许多肉食性的螺类,是贝类养殖的敌害,如玉螺、红螺等,能杀害大量牡蛎和泥蚶,特别是幼贝。 23、贝类结构:贝壳背面有一个特别突出的小区,称“壳顶”。有些种类壳顶位于中央或后端。壳顶前方常有1小凹陷,为椭圆形或心脏形,称为“小月面”。壳顶后面与小月面相对的一面称为“楯面”。在丁蛎、扇贝、珠母贝等,壳顶的前、后方具壳耳,前端称为“前耳”,后端称为“后耳”。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一、组织公民行为 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员工自觉从事的行为,它不包括在员工的正式工作要求中,但这种行为无疑会促进组织的有效运作。 成功的组织需要那些愿意比通常工作职责做的更好的员工——他们的绩效水平会高于预期。在当今社会,动态的工作场所中有两个特点:一是灵活性成为关键;二是工作任务越来越多地在工作团队中进行。此时,组织更需要那些表现出“好公民”行为的员工,这些员工对工作群体中的其他成员提供帮助,主动多做工作,回避不必要的冲突,恪尽职守,容忍工作中偶尔发生的不快和麻烦。 二、工作满意度 通过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而产生的对工作的积极感觉。工作满意度不仅与缺勤率和流动率负相关,而且作为组织来说,有责任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使员工从工作中获得满足。工作满意度代表的是态度而不是行为。但是组织行为研究者仍然把它看成重要的因变量。 第三章态度与工作满意度 一、态度 是关于物体、人物和时间的评价性陈述,这种陈述可以是赞同的,也可以是反对的,它反映了一个人对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 认知成分:对事物方式的一种描述或信念。 情感成分:情感是态度中的情侣或感受部分。 行为成分:指个体以某种方式对某人或某事做出行动的意向。 认知=评估 我的主管晋升了一个能力不如我的同事。这不公平。 情感=感觉 我讨厌我的主管! 行为=行动 我要换工作。我向任何一个可以听我诉说的人抱怨我的主管。

二、P-O-X平衡理论 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改变态度的“平衡理论”,又被称为“P-O-X理论”,P代表认知主体,O为与P发生联系的另一个人;X则为P与O发生联系的另一个任意对象。平衡理论假定P-O -X之间的平衡状态是稳定的,排斥外界的影响,不平衡状态是不稳定的,并会使个人产生心理上的紧张。这种紧张消除仅当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恢复平衡状态时才竟其功。综合言之,海德的平衡理论考虑的是一个人会在自己的认知架构内,组合彼此间对人和对物的态度。申言之,海德尔所感兴趣的一致性是在人对他们与其它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看法。 ①三边相乘为正-态度平衡-稳定 ②三边相乘为负-态度不平衡-变化 今有认知主体P(女青年),态度对象为O(男青年,为P的男朋友),X(男青年O自愿当清洁工)。 对此,可能存在三种情况: ①P对O与X皆持赞成态度,这是一种平衡状态; ②P对O与X皆持不赞成态度,这也是一种平衡状态; ③P对O持赞成态度,对X持不赞成态度,这就造成了不平衡状态 三、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费斯廷格提出的。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着矛盾。个体寻求的是把失调降到最低程度。 四、组织承诺 在组织承诺中界定了员工对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并希望保持组织成员的身份。 组织承诺包括三个独立的维度: ①情感承诺。情感承诺是对组织的情绪依赖以及对组织价值观的认同。 ②持续承诺。持续承诺是指,与离开组织相比,感受到的留在组织中的经济价值。员工或许会因为高工资和离开组织会给家庭带来伤害而向组织承诺留下来。 ③规范承诺。规范承诺是基于道德及伦理而产生的留在组织中的责任感。某个新活动方案的关键人物会因为担心他的离开可能“使雇主陷入困境”而选择留下。 组织承诺与工作绩效之间似乎正相关,但这种联系并不强。 不同形式的承诺对行为有不同的影响。一项研究发现,管理中的情感承诺与组织业绩的关系比持续承诺与组织业绩的关系更密切。另一项研究显示,持续承诺和较低的离职一员有联系,但它同缺勤和较低的组织绩效之间有更密切的联系。

所有分类管理学基础练习题

管理学基础练习题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2.管理学 3.归纳法 4.试验法 5.演绎法 二、填空题: 1.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以下特点:()、()、()、()。 2.管理学在研究生产关系时,主要研究()。 3.管理学在研究生产力时,主要研究()。 4.管理学在研究上层建筑时,主要研究()。 5.管理学和其他许多社会科学一样,其研究和学习方法基本上有()、()和()。 三、简答题: 1.如何深刻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 2.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各是什么? 四、问答题: 什么是管理的两重性?掌握管理的两重性有何重要意义? 第二章 一、填空题: 1.自古以来,人类的经济、政治、军事、宗教及其他一切社会活动,都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2.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和微观管理的(),主要 包括如下要点:()、()、()、()、()、()、()、()()。 3.“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他创立的管理制度称为()。 4.组织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 5.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将需要分为五级()、()、()、()、()。 6.赫茨伯格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正式提出了激励的双因素理论,这两类因素分别是()和(),前者是以()为中心,后者是与()有关。 二、单项选择题: 1.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这5个层次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A.生理、安全、感情、尊重、自我实现 B.安全、生理、感情、尊重、自我实现 C.生理、感情、安全、尊重、自我实现 D.安全、生理、尊重、感情、自我实现 2.在下列各因素中属于保健因素的是() A.监督;与上下级的关系;工资;工作安全 B.提升;责任;工作安全;工资 C.监督;责任;与上下级的关系;提升 D.监督;工资;与上下级的关系;提升 三、判断说明题: 1.回顾我国的管理史,可以发现学会管理、加强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2.X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好的,并非天生懒惰。因此管理者应创造一个能多方面满足工人需要的环境,使人们的智慧、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以更好地实现组织的和个人的目标。而Y理论正好相反。 四、简答题: 1.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有哪些内容? 2.“行为科学”学派中“需要层次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大豆害虫天敌昆虫的研究概况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2,24(3):33~36,40 Journal o 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大豆害虫天敌昆虫的研究概况 刘新茹1X ,孙晓玲2,任炳忠2 (1.北华大学理学分院,吉林吉林132013;2.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要: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现状,对大豆害虫天敌昆虫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加以展望,以期为广大农业、植物保护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害虫;天敌昆虫 中图分类号:Q96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684(2002)03-0033-04 A Su rvey of Studies on Natura l Enemy Insects of Soybean Pests LI U Xin-ru1,SUN Xiao-ling2,RE N Bing-zhong2 (1.College o f Science,Beihua U niversity,Jilin,Jilin132013,China;2.College o f Li f e Science, Northeast No rmal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24,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s in this field,the paper presents a survey of the studies on nat-ural enemy insects of soybean pests.It also prospects the future trends with the intention of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people engaged in agriculture and plant protection. Key words:soybean;pest;natural enemy insects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粮食和轻工业原料作物,是人类食品的重要蛋白质来源,有着广泛的工业用途和医学价值,同时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起着维持能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它以独特的优点,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几十年来,大豆生产发展迅速,栽培面积迅速增长,大豆害虫防治同时也迅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化学防治在世界大豆生产中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它具有:1能够引起害虫的抗药性;o杀伤天敌、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并引起大豆害虫再猖獗或次要害虫大发生;?污染环境、产生残毒等弊端,不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各种不必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大豆害虫的方法日益受到重视[1],其中又以天敌昆虫的利用为重要手段之一。豆田中蕴含丰富的天敌昆虫资源,如何把大量宝贵的自然天敌资源合理地利用起来,是摆在农业和植物保护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可持续发展农业0的提出,大豆害虫天敌的研究愈来愈引起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现状,笔者就大豆害虫的天敌昆虫的研究利用概况综述如下。 1理论基础研究 1.1植物信息素在大豆食叶性害虫天敌选择寄 主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昆虫和植物从远古就因营养、繁殖、保护、防卫、扩散等需要而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双方在所建立的关系中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相互选择、相互适应,经亿万年的演化而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关系[2]。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是一些分子量在100~200的有机化学物质,包括烃类、醇类、醛类、 X作者简介:刘新茹(1954-),女,讲师,主要从事动物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01-1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