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生平及其学术经历简介

班杜拉生平及其学术经历简介
班杜拉生平及其学术经历简介

班杜拉生平及其学术经历简介

hautzhb 2005-11-23 12:27 发表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生于1925年12月4日,他的出生给班氏家族带来许多的欢乐和憧憬,因为老班杜拉夫妇一直期盼着上帝能赐给他们一个儿子来继承祖业,为班氏家族来了荣耀。班杜拉上有五个姐姐,姐姐们对他十分关心。班杜拉的幼年就在家庭的温暖中度过。班杜拉的家乡是一个人烟稀少,偏远落后的地方,这对他的教育是一个极为不利的因素,在极其有限的教育条件下,使得班杜拉只能依靠勤奋和努力来弥补学校教学条件的不足,这种自我能力的发展往往能改变环境的性质,使学校的不利因素转化成学生内在的自我动机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利因素。

高中毕业后,班杜拉考入了位于加拿大西海岸温哥华市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刚上大学初期,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选修了一门心理学课,当时开设这门心理学课的老师的姓名是什么,班杜拉已经记不清了,但这位老师的精彩演讲使他深深迷恋上心理学,特别是心理学的临床治疗方面,由于这次偶然机会的影响,班杜拉改变了专业兴趣而专攻心理学,由此决定了他终生的职业生涯。1949年,通过三年的苦读,班杜拉完成了大学阶段的学习,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并获得了该校为优秀毕业生设立的贝娄肯心理学奖。大学毕业后,班杜拉决定接受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专攻临床心理学,当时的心理学虽然学派林立,但占主导地位的有两大学派,即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在一位老师的建议下,班杜拉来到美国衣阿华大学,师从著名的心理病理学家本顿(Arthur L Benton)教授,攻读临床心理学,并分别于1951

年和1952年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1953年夏天,在完成了一年期限的博士后实习课程之后,班杜拉告别了学生时代,来到作为全美最高学府之一的史丹佛大学心理系,从此开始了他那漫长而辉煌的教学与研究生涯,历经助教、讲师、副教授,至1964年晋升为教授。他来史丹佛大学的同年,塞尔斯(Robert R Sears)比班杜拉稍早也来到史丹佛大学心理系,并担任系主任。塞尔斯曾一度任职于耶鲁大学和衣阿华大学。在耶鲁大学时,他是米勒和多拉德的合作者,并与他们一起在1939年合作出版了《挫折与攻击》一书。1942年离开耶鲁大学赴衣阿华大学后,塞尔斯的兴趣转向有关人格的发展研究,特别是关于儿童的独立性和攻击性与其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并发现惩罚是攻击行为的诱因之一。来到史丹佛大学后,塞尔斯继续进行儿童早期的发展研究,特别是儿童社会行为和认同学习的家庭影响因素。塞尔斯的这项研究为班杜拉建立社会学习理论体系提供了一个历史的偶然契机。塞尔斯的研究工作为班杜拉提供了一个经验研究的操作模式,据以对行为技能或方式在不同个体之间的社会传递过程进行实证研究。受塞尔斯研究工作的激发,班杜拉注意到了儿童攻击性,特别是青少年犯罪者的极常攻击性这一社会现象及其与他们的家庭背景之间关系问题,并与他所指导的第一个博士生沃尔特斯( Richard H Walters)共同设计出“宝宝玩偶实验”并对此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并于1973年完成《攻击:社会学习的分析》一书。

班杜拉关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建构与发展,依赖于两个领域的经验研究的支持,其一为攻击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其二为偏差行为的心理治疗实践。当他设计出“宝宝玩偶实验”之后,他敏锐的感觉到,这种实验技术可以改造成一种行为治疗情境,用以矫正患者的偏差行为。这就是后来发展的“示范疗法”,其要旨初述于1963年与沃尔特斯合著的《社会学习与人格发展》,后进一步阐释于1969年发表的《行为矫正原理》一书。

要建构社会学习理论,摆在班杜拉面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必须对历史上的各种学习理论体系进行全面的审查,从根本上动摇传统学习理论的基础,并重新针对一向为传统行为者所舍弃的意识问题,进行了一种与学习

理论模型相一致的理论建构。为此,班杜拉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进行了大量的经验研究和理论阐释,以说明认知因素以及认知为基础的其他主体因素和自我调节能力等对学习的必要性,从而形成社会学习理论的一般学习理论观点,并集中体现在1977年发表的《社会学习理论》一书,该书的发表,标志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诞生。自《社会学习理论》一书发表后,班杜拉继续在理论和经验两方面丰富和完善社会学习理论体系,并于1986年完成《思想与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理论》一书。

由于班杜拉在心理学理论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他在他的学术生涯中接受过心理学内外的多种荣誉和奖励,如:1969至1970年,受聘为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的研究员;1972年,获辜根海姆研究基金奖,及美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分会杰出科学家奖;1973年,获加州心理学会杰出科学成就奖;197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并受聘为史丹佛大学约丹荣誉教授;1976年,当选为史丹佛大学心理学系主任;1977年,获卡特尔奖;1979年,获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美国西部心理学会主席,并获得攻击行为国际研究会杰出贡献奖,及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同年当选美国艺术及科学院院士;1989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医学部院士。此外,他还应邀担任《美国心理学家》、《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等20余种杂志的编辑,并经常出入美国国会听证会。多项殊荣集于一身,充分表明了学术界对班杜拉的贡献与成就的认可。

辛弃疾生平简介及重要作品分析

人物评传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南宋爱国词人。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所占领,二十一岁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转江阴签判,他不顾官职低微,进《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具体分析南北政治军事形势,提出加强实力、适时进兵、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大计,均未被采纳。后任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湖北转运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等,任职期间,都采取积极措施召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豪强以利国便民。后被诬落职,先后在信州上饶、铅山两地闲居近二十年。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知镇江府。在镇江任上,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一生抱负未得伸展,终因忧愤而卒。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如《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满江红》(鹏翼垂空)等,表现了恢复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驾新郎》(细把君诗说)、《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表现对北方地区的怀念和对抗金斗争的赞扬。《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贺新郎》(老大那堪说)、《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永遇乐》(千古江山)等,表现对南宋朝廷屈辱苟安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这些作品大都基调昂扬,热情奔放。此外,其描写农村景物和反映农家生活的作品,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等,都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清新之感。其抒情小词,如〈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等,写得储蓄蕴藉,言短意长。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议论过多而显得晦涩、呆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

班杜拉学习理论

一、班杜拉的生平: 1.学术生涯:出生在加拿大,加拿大哥伦比亚大 学获学士学位,美国爱荷华大学获心理学硕士 学位,哲学博士学位 2.教学生涯:史丹福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行为科 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史丹福大学心理学系 系主任 3.特殊荣誉:美过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加 利福尼亚心理学會杰出科学成就奖;美国心理 学会主席。 二、受米勒与多拉德的影响 1.社会学习与模仿(Social Learning and Imitation)》一书 2.模仿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 3.反对传统学习理论试误性的学习 社会学习理论的内容一、人类行为的分析 (一)人类行为的起源: 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

1.传统行为理论:试误性学习 2.替代学习:观察別人的行为反应及其 结果在替代经验基础上产生的学习 (二)行为的決定因素: 1.先行決定因素: (1)环境因素(刺激—反应) (2)条件制约 a.自然条件制约 b.社会条件制约 2.后继決定因素:行为結果的回馈 3.认知因素对行为的调节:行为的获得、维持与表 现,是个体的外部物理事件与內部认知事件转换 的过程 二、社会学习理论的实验研究 1.要以人作为基本研究对象:宝宝玩偶实验 2.楷模及楷模作用(modeling):透过观察而习得行为 3.行为相互联系的机制: (1)替代过程:观察他人行为,受到強化还是惩罚,不必自己直接作出反应,体验結果。 (2)认知过程:将行为透过符号,转换成內

在模式,成为未來行动的指南。 (3)自我調節過程:根据自己的內准則和对自己行动所作的自我评价來调节反应。 三、观察学习与模仿 1.观察学习四阶段 ?2.观察学习中相继的步骤 3.四种不同的模仿方式: (一)直接模仿(direct modeling): 直接模仿行为、技能 (二)综合模仿(synthesized modeling): 综合多次所见之行为,形成自己的行为 (三)象征模仿(symbolic modeling): 模仿行为所代表的意义。 (四)抽象模仿(abstract modeling ): 模仿抽象原則,而非具体行为 三、三元交互決定论 环境、行为、個人的主体因素三者是相对独立、同時又交互作用,从而相互決定 三元交互決定论模型

陆游生平简介

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陆游 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六年(公元1179年)秋,陆游从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改任朝请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十二月到抚州任所。他一方面用大量精力处理因茶盐官卖后,茶盐户破产,被迫采取私贩和闹事进行反抗而引发的各种纠纷和诉讼;另一方面上书朝廷,主张严惩不法官吏向茶盐户收纳高额茶盐税,趁机大量搜括民脂民膏的行为。 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春,抚州大旱。五月大雨,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田地和村庄,洪水冲到抚州城门口,百姓饥困潦倒。陆游密切注视灾情发展,写下“嘉禾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诗句,同时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在未征得南宋政府同意前,他先拨义仓粮至灾区赈济,使灾民免于饥饿之苦,然后奏请拨粮和给江西地方官下令发粮,并到崇仁、丰城、高安等地视察灾情。这一举措有损朝廷利益,十一月,被召返京待命。行前,从宦游四方所搜集到的100多个药方中,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留给江西人民,表达他的为民之心。途中又遭给事中赵汝遇所劾,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 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以朝请大夫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县梅城镇)。官至宝谟阁待制、晋封渭南伯,后被劾去封号。又以“擅权”之罪罢其官职还乡。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公元1189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陆游有七子一女。根据《陆游年谱》记载:长子陆子虞、次子陆子龙、三子陆子修、四子陆子坦、五子陆子约、六子陆子布、七子是陆子聿(《冬夜读书示子聿》)。孙子有陆元廷,(闻宋军兵败崖山忧愤而死)曾孙有陆传义,(崖山兵败后绝食而亡)玄孙有陆天骐(在崖山战斗中不屈于元,投海自尽)。陆游最终没有看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那一幕。

自我效能感是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

自我效能感是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最早提出的,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领域实现预期结果所需行为能力的信念。它涉及的不是工作和行为技能本身,而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工作或行为的自信程度。例如,学生知道:努力学习,会提高数学成绩。在这里,“提高数学成绩”是“努力学习”这一行为的结果期望,而学生对自己努力学习(以达到提高数学成绩的结果期望)的能力的自信程度就是自我效能感的体现。 近年来,自我效能感越来越受关注。多项调查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在学习方面,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动机、参与教学的兴趣、个人目标的确立、对待困难的态度、付诸努力的程度、因果思维(归因)的方式等。在身心健康方面,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的认知调控、情绪反应、活动效率、思维能力、人际关系、潜能开发等。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我们教师的迫切任务,以下是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十种方法。 一、增加学生成功体验 以往成功的体验是自我效能感的主要来源。所以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增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成功的体验,具体方法如下: (一)建立个体化和合作化的奖赏结构 建立竞争奖赏结构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这不可避免地会损害那些在课堂上表现欠佳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所以还要建立个体化和合作化的奖赏结构。个体化奖赏结构要求学生作自我比较,即将自己现在的成绩与过去的成绩进行比较,只要有进步即为成功,就能得到奖赏。通过增加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自信,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合作化奖赏结构强调小组之间的比较,小组共同努力完成一个目标,共同取得成功。注意要把课堂表现优秀的和课堂表现较差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就会增加课堂表现较差的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增强这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二)利用和发挥学生的优势智力 传统的智力理论(以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主)认为智力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多元智力理论中对学校教育影响力最大的是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从多元智力理论中我们不难感到学生的每一种天赋(智力)都可成为帮助学生取得学习成功的手段,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天赋,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引导他们利用自己的天赋取得活动的成功,建立起对学习的强烈自我效能感。 二、培养学生积极归因 自我效能感与人们的归因方式存在交互作用。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的稳定因素,如能力和努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因素,如努力不足。这种积极的归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关研究表明学习困难生往往采取消极的归因方式,他们往往将学习结果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如自身能力、教师、运气、任务等外在因素,这种消极的归因方式会削弱其自我效能感。当然,培养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也不能一味强调努力不足,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力不从

辛弃疾的生平介绍

辛弃疾的生平介绍 爱国词人辛弃疾和陆游的同时出现,标志着南宋文学爱国主义的主流在诗词创作 方面所达到的新的高度。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辛弃疾的生平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出生在金国建立初期的济南,北方人民的灾难在 他童年生活中就留下深刻的印记。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下侵宋,济南 农民耿京聚众二十多万起义,青年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二千多人参加,并在军中掌书记。完颜亮南侵失败后,辛弃疾劝耿京和南宋王朝联系,在军事上配合行动,进一步反击 敌人,并代表起义军到建康去见宋高宗。在他从南宋北归时,叛徒张安国已谋害了耿京,并劫持了部分起义军投降金人。辛弃疾得到这消息,和部下五十人驰骑直入张安 国五万人的大营,缚张安国置马上,当场又号召了上万的士兵反正,长驱渡淮,奔向 南宋。 辛弃疾南归的第二年,张浚出兵北伐,败于符离,南宋王朝又倾向对金和议。辛 弃疾这时不顾自身官职的低微,写成《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 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 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也都提出一些具体的 规划。后来虞允文作宰相,他又写了《九议》献给他。《九议》除包括《美芹十论》 里一些重要论点外,更根据刘邦、项羽率吴楚子弟北上灭秦的史实,驳斥存在于士大 夫间的“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于中原”的谬论。他一面认为“胜败兵家之常事”,不能因 一次的失败而丧失胜利的信心,用以驳斥那些借口符离之败“欲终世而讳兵”的妥协投 降派;一面又认为“欲速则不达”,要求国家作长期的准备,而反对那些轻举妄动,“欲明 日而亟斗”的速战派。辛弃疾这些意见虽没有为南宋王朝所采纳,仍可以看出他对形势 认识的清楚和对统一祖国事业的关心。这和他词里所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息息相通的。 辛弃疾南归之后不久,宋金对峙的局面渐趋稳定,主张对金妥协投降的一派长期 在南宋王朝当权。他们任用辛弃疾作地方官,只是利用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才能,应 付地方事变,镇压农民起义,便利他们肆无忌惮地剥削人民。可是辛弃疾是带了北中 国人民要求恢复的愿望南归的,为了准备力量,统一祖国,在他任地方官时必然要排 击豪强,淘汰贪吏,和南宋王朝的一些特权人物发生矛盾。他在《论盗贼札子》里说

个人学术研究计划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个人学术研究计划 篇一:个人学术研究计划 一、研究的方向 企业战略管理个人学术研究计划 二、研究的平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合作效应与效率边界研究 三、研究的内容 战略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之一是边界问题(效率边界,规模边界等等),边界不是“一些看得到的纯粹界限”,它即可能符号化也可能实体化,在主流的组织理论里,边界往往被描绘成一个组织终止的地方和该组织所处的环境开始的 地方。科斯(1937)提出企业的性质这一问题,并得到结论说存在这样一个点,在该点上,以组织层级为基础的交易效率要高于市场驱动的交易的效率。因此我们可推断出,这一点就是组织于环境的边界:组织代表层级结构,环境代表市场。

我们主要考虑的规模边界问题,涉及到交易成本经济学,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开山之作是Ronaldcoase的论文《企业的性质》(1937),它提出一个问题:既然市场这么完美,为什么会存在企业?如果企业比市场更有优势,那么为什么不是将所有的生产集中于一个大的企业之中?为解答这一问题,科斯引入了交易成本的概念。“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一个主 要原因似乎是,价格机制本身是有成本的。”在他看来企业 和市场是组织的两种形式,企业选择市场还是企业的组织形式取决于交易成本的权衡。 价格机制最明显的成本是发现相关价格的成本,此外还有交易的谈判和签约成本。当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过高,而企业内部组织这样的生产的成本低于市场上交易的成本,则会选择企业内部交易,将交易成本转变成为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延伸纵向链条。但是,当企业规模变大时,企业家职能可能存在着收益递减的现象,企业内组织追加交易的成本可能会上升;当组织成本增加时,企业家可能无法将生产要素安排在价值最大的地方,他无法充分利用这些生产要素;一个或多个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可能会上升,因为一个小企业的“其他优势”可能会超过一个大企业。以上这些因素随着企业的规模的增长将使管理成本增加,从而限制企业无限扩张,最终达到动态平衡。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williamson在论

班杜拉个人简介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认知理论之父阿尔伯特·班杜拉,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现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约丹讲座教授。他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与传统行为主义的继承与批判的历史关系中逐步形成的,并在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几乎平分心理学天下的当代独树一帜,影响波及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治疗以及教育、管理、大众传播等社会生活领域。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人称他为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者,社会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或社会学习理论的巨匠。 阿尔伯特·班杜拉于1925年出生在加拿大的艾伯特省的蒙达,他在加拿大一个小的农业社区成长,父亲是波兰的小麦农场主。像斯金纳一样,他也是在一个小镇上长大的。1949年班杜拉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士学位。1951 年在美国衣荷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52年从爱荷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爱荷华大学学习期间,他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那时,他认为心理学家应当“把临床现象用经过实验验证的方式加以概念化”。班杜拉认为,心理学研究应当在实验中进行,以控制决定行为的因素。1953年,他到维基台的堪萨斯指导中心,担任博士后临床实习医生,同年应聘在斯丹福大学心理学系执教,1964年升任正教授。在这期间,受赫尔派学习理论家米勒(N.Miller)、多拉德(J.Dollard)和西尔斯(R.R.Sears)的影响,把学习理论运用于社会行为的研究中。由于他的奠基性研究,导致了社会学习理论的诞生,从而也使他在西方心理学界获得较高的声望;此后,除了1969华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一年外,一直在该校任教。其中,1976年至1977年间出任心理学系系主任. 班杜拉关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建构与发展,依赖于两个领域的经验研究的支持,其一为攻击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其二为偏差行为的心理治疗实践。当他设计出“宝宝玩偶实验”之后,他敏锐的感觉到,这种实验技术可以改造成一种行为治疗情境,用以矫正患者的偏差行为。这就是后来发展的“示范疗法”,其要旨初述于1963年与沃尔特斯合著的《社会学习与人格发展》,后进一步阐释于1969年发表的《行为矫正原理》一书。 要建构社会学习理论,摆在班杜拉面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必须对历史上的各种学习理论体系进行全面的审查,从根本上动摇传统学习理论的基础,并重新针对一向为传统行为者所舍弃的意识问题,进行了一种与学习理论模型相一致的理论建构。为此,班杜拉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进行了大量的经验研究和理论阐释,以说明认知因素以及认知为基础的其他主体因素和自我调节能力等对学习的必要性,从而形成社会学习理论的一般学习理论观点,并集中体现在1977年发表的《社会学习理论》一书,该书的发表,标志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诞生。自《社会学习理论》一书发表后,班杜拉继续在理

规划你一生的学术历程——写给新来的博士生们.

规划你一生的学术历程——写给新来的博士生们 1 前言 今天收拾东西开始准备开题的时候,突然想起来这么一件事:平时总是抗议政府还是业主还有大众,目光短视,搞建设不知道要事先规划,甚至建筑也不设计就开始挖地盖房子,结果总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事情干得千疮百孔。 (规划的重要性) 可是想起我们的博士生们(硕士生就不说了,因为我觉得眼下的方向,硕士本科化逐步实现,硕士已经没有学术性可言了)的学术研究,很有一批是根本没有什么事先规划的。按着清华博士教育苍白的学制、课程,跌跌爬爬,不能按时毕业的、论文不怎么样的大有人在(我就是不能按时毕业的那一类)。至于能否具有真正的学术素质,天知道。(不规划的后果严重) 说来惭愧,在清华读建筑第九年了,也是在第八年上才发现自己这么多年都糊涂着,跟着中国惨白畸形的教育制度一步步快熬到国人眼中的学位顶峰,才发现自己还在瞎蒙。今天写这篇文章,为的是整理自己,顺便提醒一下学弟们。 清华的教育号称一流本科二流硕士三流博士,我觉得大概是这么个意思。但是追究起来,其实应该说整个清华的教育制度和方法都是二流,只不过本科要求低,博士要求高,在教师和学生依靠自己的个人拼搏程度一定的情况下,显得本科比较牛,博士比较差,如此而已。清华有能培养个别大师的个别教授,但是没有培养一群大师的可靠办法。按俗话说,这叫“望天收”。 简而言之,对于一个愿意投身学术的人来说(我以为做博士的意义主要在此),学术绝非几年的工作,而是一生的工作。 要搞学术,必须以一生长度来规划你的学术历程,越早越好。 规划未必能实现,但是不规划就只好看rp了.呵呵,靠rp当大师,你觉得难度比手工制造原子弹如何? 2 健全知识 早年清华还是综合大学的时候,就有学者疾呼不能培养半个人的学生。这里说的是人文素养。有人说学术的境界,有“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知道”这四个阶段。要我说第四个阶段不可能,正常应该在2、3阶段间循环。而多数人,显然在第一阶段。中图分类法把所有的知识书籍分成“哲学、宗教、社会科学总论、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总论、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测绘学、地球物理、气象学、地质学、海洋学、自然地理学、生物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林业、水产渔业、工业技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综合图书”37个大类无数小类,问问自己都了解过哪几门? 人文知识的意思,是说这是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所应该有的知识。这时还谈不上学术。清华变成工科院校以后,确实严重的缺乏人文素质教育。我曾经羡慕国外大学生首先就要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概论,就可以有健全的知识根底。现在想来可笑,全面的素质教育,显然是要通过一个健全的教育制度来实现的,而不是一两门课。很多学生进大学发现不喜欢专业,这是正常的。因为他们的父母和中学老师一般也都弄不清楚那么多专业都是什么个东东,到社会上又从事什么行业。这样盲目乱撞能选对专业么!

机械研究生学术生涯规划

研究生学术生涯规划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前言 我以前对职业规划从没有真正的考虑深思过,因为“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我认为与其花时间规划自己今后的人生还不如花时间在各种能增加自己实力的事情上。但在借鉴古今中外的企业大家的职业历程之时,我发现他们的成功经验有共同的一条,那就是:规划自己的职业,做到刚踏入社会的短短几年就能成为该行业的佼佼者。职业生涯的规划使自己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使自己在大学期间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真正做到“取长补短”,成为该行业的佼佼者。以下我将从认识自我、所学专业概述、定位职业、择优职业目标与路径、行动计划与策略等方面来规划我的职业生涯,以使我能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一、个人性格分析 1.行为风格:稳重、踏实、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与适应力比较强。肯吃苦耐劳,做事有责任心,对于自己做出的承诺尽自己的全力兑现,有较好的自控能力。 2.个性特征:乐观主义者但也有点内向,自信、正直、善良,喜欢结交朋友,喜欢挑战,对生活、学习充满热情,有着强烈进取心和较强的自学能力。 总体而言,我属于内向型性格,稳健、理性且思辨能力较强;是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比较高;不迷信权威,但是也会服从;具有顽强的意志力和执行力。 二、专业及学校的认识 对于我而言,作为一名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我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方向为:特种加工。 来到合肥工业大学读研究生,让我倍感荣幸,工大的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隶属机械工程学院。在多年的发展中,打下了良好的科研基础,确立了稳定的科研方向。同时,机械设计及理论也是国家重点学科。 合肥工业大学为我们机械工程学院的学子提供了非常优秀的条件和学习环境,为我们的成功奠定了结实的硬件和软件基础。但是,与此同时也需要我们自己的努力奋斗、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来回报合肥工业大学为我们研究生所做的一切。 三、研究生期间学校规划 在前几月与陈老师的交谈中,初步了解了研究生学习的具体流程和我未来的具体的方向。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我对自己的研究生三年期间的学习生活制定以下规划。 1.在研一期间,充分利用在校学习的时间,把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夯实好,为自己补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多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多与老师同学交换思维,相互表达见解看法,使自己的思维更加宽泛。 2.在研二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的任务变得更大,因此我们就要在研二开始准备我们的毕业大论文,步入研二便要开题,然后需要发表一篇小论文,设计自己的大论文基本框架。同时,我也要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努力加强自身在特种加工领域的实力,为研三的大论文储备实力。 3.研三期间,自己需要积极完成导师分配的任务,同时在特种加工领域尤其是电化学加工领域的知识储备充足,以便完成毕业论文,最终顺利通过毕业答辩。

陆游生平

陆游生平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人物简介 [1]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浙江绍兴的鉴湖村内也有陆游塑像。曾任镇江隆兴通判。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有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1] 编辑本段生平事迹 生平经历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成亲,后被其母强行拆散。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的孙子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二十 四年(公元1154)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 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二十八年(公元1158),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公元1163年孝宗即位后,以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淳熙二年(公元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淳熙五年(公元1178),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

规划你一生的学术历程----写给未来的博士们

今天收拾东西开始准备开题的时候,突然想起来这么一件事:平时总是抗议政府还是业主还有大众,目光短视,搞建设不知道要事先规划,甚至建筑也不设计就开始挖地盖房子,结果总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事情干得千疮百孔。 可是想起我们的博士生们(硕士生就不说了,因为我觉得眼下的方向,硕士本科化逐步实现,硕士已经没有学术性可言了)的学术研究,很有一批是根本没有什么事先规划的。按着清华博士教育苍白的学制、课程,跌跌爬爬,不能按时毕业的、论文不怎么样的大有人在(我就是不能按时毕业的那一类)。至于能否具有真正的学术素质,天知道。 说来惭愧,在清华读建筑第九年了,也是在第八年上才发现自己这么多年都糊涂着,跟着中国惨白畸形的教育制度一步步快熬到国人眼中的学位顶峰,才发现自己还在瞎蒙。今天写这篇文章,为的是整理自己,顺便提醒一下学弟们。

清华的教育号称一流本科二流硕士三流博士,我觉得大概是这么个意思。但是追究起来,其实应该说整个清华的教育制度和方法都是二流,只不过本科要求低,博士要求高,在教师和学生依靠自己的个人拼搏程度一定的情况下,显得本科比较牛,博士比较差,如此而已。清华有能培养个别大师的个别教授,但是没有培养一群大师的可靠办法。按俗话说,这叫“望天收”。 简而言之,对于一个愿意投身学术的人来说(我以为做博士的意义主要在此),学术绝非几年的工作,而是一生的工作。 要搞学术,必须以一生长度来规划你的学术历程,越早越好。 规划未必能实现,但是不规划就只好看rp 了.呵呵,靠rp当大师,你觉得难度比手工制造原子弹如何? 2 健全知识 早年清华还是综合大学的时候,就有学者疾

呼不能培养半个人的学生。这里说的是人文素养。有人说学术的境界,有“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知道”这四个阶段。要我说第四个阶段不可能,正常应该在2、3阶段间循环。而多数人,显然在第一阶段。中图分类法把所有的知识书籍分成“哲学、宗教、社会科学总论、***、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总论、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测绘学、地球物理、气象学、地质学、海洋学、自然地理学、生物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林业、水产渔业、工业技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综合图书”37个大类无数小类,问问自己都了解过哪几门? 人文知识的意思,是说这是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所应该有的知识。这时还谈不上学术。清华变成工科院校以后,确实严重的缺乏人文素质教育。我曾经羡慕国外大学生首先就要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概论,就可以有健全的知识根底。现在想来可笑,全面的素质

陆游简介

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感情生活 作者:佚名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琬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不过,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琬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 真相: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琬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个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31岁的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琬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两人互相寒暄了几句。唐婉和丈夫便走了。

即使这时他已与唐琬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琬的感情并没有 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琬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 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这时唐婉命下人送来一壶酒和她亲自做的陆游爱吃的四碟小菜,陆游 看到唐琬这个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不过下,一扬头 喝下了唐琬送来的这杯苦酒。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 首千古绝唱: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琬 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琬一眼,便怅不过去。陆游走后,唐琬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钗头凤唐琬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琬不久便郁闷愁怨而死。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简介 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为豪放派爱国诗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

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 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 火阑珊处。 清平乐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从立场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组织以及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对于企业而言,它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管理工程,因为它涉及到企业未来的发展、组织机构的设置、企业文化、培训机制、考核机制和晋升机制等;同时,随着个体价值观、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职业期望都有或大或小的变化,因此它又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在现今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我校本科就业网上的北森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大学生职业测评系统”(基本分析报告、职业发展报告)的测试,也通过自己的分析,我基本了解了自己的性格特点与能力水平。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际从个人与企业两方面进行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一、个性特征分析 在北森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大学生职业测评系统”的测试显示下,我的性格类型为:ENTP型,分值分别为外向:30 ;直觉:1 ;思考:11 ;知觉:3。这种性格模式特点主要是: 1、外向E 关注自己如何影响外部环境:将心理能量和注意力聚集于外部世界和与他人的交往上。例如:聚会、讨论、聊天 2、直觉N 关注事物的整体和发展变化趋势:灵感、预测、暗示,重视推理例如:重视想象力和独创力,喜欢学习新技能,但容易厌倦、喜欢使用比喻,跳跃性地展现事实 3、思考T 重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喜欢通过客观分析作决定评价。 例如:理智、客观、公正、认为圆通比坦率更重要 4、知觉P 灵活、试图去理解、适应环境、倾向于留有余地,喜欢宽松自由的生活方式例如:重视过程、随信息的变化不断调整目标,喜欢有多种选择。 ENTP型的人主要的优缺点 优点: 1、喜欢挑战和让你兴奋的事情,许多事情都比较拿手,致力于自己才干和能力的增长。 2、有很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绝大多数是事业型的。 3、善于快速抓住事物的本质,喜欢从新的角度和独到的方式思考问题,对问题经常有自己独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什么人? 班杜拉(Albert Bandura 1925--) ,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197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8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2.理论贡献 社会学习理论是于1977年提出的。它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所谓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①观察学习理论 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操作。观察学习的全过程由四个阶段(或四个子过程)构成。 ②交互决定论 行为、个体(主要指认知和其他个人的因素)和环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能把某一个因素放在比其他因索重要的位置,尽管在有些情境中,某一个因索可能起支配作用。 ③自我调节理论 杜拉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 ④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也就是个体在面临某一任务活动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珍、自尊等方面的感受。自我效能也可称作“自我效能感”、“自我信念”、“自我效能期待”等 3.给我的启示 “班杜拉的社会学理论”强调观察学习。该理论认为人有使用符号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强调人的思想、情感、行动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而且也受观察的影响。“班杜拉的社会学理论”提出影响学生观察学习的四类因素:(1)一般而言,地位高的容易被模仿;(2)敌对的、攻击性的行为最易被模仿;(3)受奖行为较受罚行为容易被模仿;(4)激发动机的教学有助于学习者投入学习。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观察学习,而且要发挥观察学习的最佳效益,

经济学大牛关于经济学学习方法的12篇大作

经济学大牛谈经济学学习方法以下我们贴出经济学大牛关于经济学学习方法的12篇大作,希望对学习经济学的同仁能有所帮助: 1.被神化了的数学 2.对经济学研究的思考 3. 关于计量经济学的学习经验 4.经济学的系统思维 5.经济学家的惑与不惑 6.经济学、经济学家与经济学教育 7.管理学方法与经济学方法的借鉴、融合 8.经济学研究的“深”与“浅” 9.规划你一生的学术历程--写给新来的博士生们 10.中心学习三年点滴经验 11.我是怎样研究经济的? 12.林毅夫论经济学方法 被神化了的数学前不久在图书馆见到一则轶事,说是美国有一次召集了一批著名经济学家与物理学家进行对话,结果双方都对对方的数学水平表示惊讶。物理学家未曾料到经济学家竟知晓这么多高深的数学知识;而经济学家则惊诧于物理学家的数学学识竟是如此“贫乏”。 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数理倾向的经济学学生,初见此则轶事,蓦然地有一种窃喜,没想到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在数学的应用方面竟已超过了一贯以严谨、科学著称的物理学,但事后冷静想想却不禁又有些怀疑。众所周知,数学起源于簿记、丈量等实际工作,而其发展则是同物理学的发展分不开的,微积分的出现就是出于力学发展的需要。一个数学概念要想得到较好的接受,往往需要与一定的物理实体相对应。不可否认,数学也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并且经常领先于应用的发展,但物理学始终是数学发展最重要的思想来源。但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令物理学家和经济学家都感惊讶的结果呢?这就需要仔细地辨别一下数学在上述两门学科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在回答以上问题之前,让我们首先考察一下当前数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数学可以从学习的顺序上分为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两大层次。其中初等数学主要包括一般数系的基本知识以及初等代数和几何学,另外还应包括基本的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知识。而高等数学则可分为分析学和现代数学两大类。其中分析学主要是指微积分以及相应的一些基础问题。而现代数学则主要是指抽象代数,即对群、模、环、域等基本代数结构的研究,以及点集论、拓扑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概述

班杜拉得社會學習理論概述 社會學習理論就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於1977年提出得。它著眼於觀察學習与自我調節在引發人得行為中得作用,重視人得行為与環境得相互作用。 所謂社會學習理論,班杜拉認為就是探討個人得認知、行為與環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對人類行為得影響。按照班杜拉得觀點,以往得學習理論家一般都忽視了社會變數對人類行為得制約作用。她們通常就是用物理得方法對動物進行實驗,並以此來建構她們得理論體系,這對於研究生活於社會之中得人得行為來說,似乎不具有科學得說服力。由於人總就是生活在一定得社會條件下得,所以班杜拉主張要在自然得社會情境中而不就是在實驗室里研究人得行為。 班杜拉得社會學習理論得基本觀點 班杜拉指出,行為主義得刺激一反應理論無法解釋人類得觀察學習現象。因為刺激一反應理論不能解釋為什麼個體會表現出新得行為,以及為什麼個體在觀察榜樣行為後,這種己獲得得行為可能在數天、數周甚至數月之後才出現等現象。所以,如果社會學習完全就是建立在獎勵与懲罰之結果得基礎上得話,那麼大多數人都無法在社會化過程中生存下去(Bandura,1969)。為了證明自己得觀點,班杜拉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並在科學得實驗基礎上建立起了她得社會學習理論。 1.觀察學習 班杜拉認為,人得行為,特別就是人得複雜行為主要就是後天習得得。行為得習得既受遺傳因素与生理因素得制約,又受後天經驗環境得影響。生理因素得影響与後天經驗得影響在決定行為上微妙地交織在一起,很難將兩者分開。班杜拉認為行為習得有兩種不同得過程:一種就是通過直接經驗獲得行為反應模式得過程,班杜拉把這種行為習得過程稱為“通過反應得結果所進行得學習”,即我們所說得直接經驗得學習;另一種就是通過觀察示範者得行為而習得行為得過程,班杜拉將它稱之為“通過示範所進行得學習”,即我們所說得間接經驗得學習。 班杜拉得社會學習理論所強調得就是這種觀察學習或模仿學習。在觀察學習得過程中,人們獲得了示範活動得象徵性表象,並引導適當得操作。觀察學習得全過程由四個階段(或四個子過程)構成。註意過程就是觀察學習得起始環節,在註意過程中,示範者行動本身得特征、觀察者本人得認知特征以及觀察者与示範者之間得關係等諸多因素影響著學習得效果。在觀察學習得保持階段,示範者雖然不再出現,但她得行為仍給觀察者以影響。要使示範行為在記憶中保持,需要把示範行為以符號得形式表象化。通過符號這一媒介,短暫得榜樣示範就能夠被保持在長時記憶中。觀察學習得第三個階段就是把記憶中得符號与表象轉換成適當得行為,即再現以前所觀察到得示範行為。這一過程涉及到運動再生得認知組織与根據信息反饋對行為得調整等一系列認知得与行為得操作。能夠再現示範行為之後,觀察學習者(或模仿者)就是否能夠經常表現出示範行為要受到行為結果因素得影響。行為結果包括外部強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