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农业气象学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索

农业气象学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业气象学是农业与气象相结合的学科,通过研究农业生产中的气象环境变化,可以更好地指导农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实验教学在农业气象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
目前农业气象学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本文旨在对农业气象学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探索,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农业气象学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并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1.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对农业气象学的兴趣和认识;2.选择适合实验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评价实验教学效果,检验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为今后的教学改进建议提供依据。
通过研究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农业气象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培养农业气象学专业人才和推动农业气象学科研工作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农业气象学实验教学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气象学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农业生产与气象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促进农业学科的跨学科交叉应用。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加深对农业气象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农业气象学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仪器设备、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农业气象学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亲身参与实验操作,学生能够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应用型本科《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高等教育办学特色作了明确的定义,即“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
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这是国家对经济转型历史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战略部署,也是以国家层面提出的有关应用型人才培养概念的首次正式文件[1]。
从人才培养角度看,高等教育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学术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其中应用型大学主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的能适应社会职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1-3]。
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等的具体内涵,即,应用型本科大学的专业设置应适合社会需求;教学内容应注重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3]。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关系,以利用和创造有利气象条件及抗避不利气象条件,为农业的高产、稳产、高效和优质服务的边缘学科[4]。
农业生产对象包括农作物、园艺植物、食用菌等,因此其授课对象也以涉农专业为主,如农学、种子科学、园艺、设施农业、林学、植物保护等。
《农业气象学》作为高等农业院校的专业基础课,是很多涉农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且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有密切相关。
该课程对农业院校人才培养虽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不仅一直未能受到(学生、管理层)的重视,且在教学环节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如,课程授课时间被压缩所造成的教学时间严重不足、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手段落后等。
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农业气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就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及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教学内容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中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要把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能符合时代需要。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中,首先要把大量新知识、新理论引入到教学内容作为前提的基础上,要考虑专业基础课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即,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科学素质、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的同时,也为后续专业课及其他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农业气象学》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几点思考

《农业气象学》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几点思考摘要:根据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农业气象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几点想法。
关键词:农业气象学;课程建设;改革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124-03《农业气象学》是我校环境科学、农业生态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生命学科农学、植保、园艺、设施、草业科学、种子科学、农业资产评估、林业科学、生态旅游、水文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气象学已成为环境科学、生命学科中发展最迅速,最为活跃的带头学科,其理论与技术已在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和生命学科等领域中广泛应用,大大推进了学科的发展。
因此,《农业气象学》的教学对于21世纪农业院校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和信息的日新月异,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不能适应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求,多媒体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对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改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我们根据学科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气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建设现代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课程建设的必需内容,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不可否认多媒体具有非常强的演示能力和发展前景,具有三维演示、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模拟事物形成过程等特点,在课程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形成声、图、文、动画并茂的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直观上的不足,使一些演示性、图表性、动画等内容易于理解和掌握,获得了传统教学无法取得的效果。
用多媒体教学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我认为这种看法有待进一步验证,尽管多媒体教学优点很多,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屏幕演示时间长使人容易疲劳,思想不能集中;理论、概念、定律、措施等内容演示速度较快,学生思路跟不上,造成后续内容理解困难;演示时间与学生记笔记时间有差距,造成一部分学生笔记不完整、一部分学生只顾记笔记来不及听讲或只听讲不记笔记等现象,给学生复习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造成困难。
《农业气象学》课程改革初探

《农业气象学》课程改革初探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业气象学作为交叉学科领域,旨在研究气象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业气象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越发重要。
传统的农业气象学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
农业生产面临着诸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频发等诸多挑战,如何通过农业气象学知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农业气象学课程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必须对传统的农业气象学课程进行深刻的调整和改进。
本文旨在对农业气象学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农业气象学课程的改革方向和策略,提出相应的改革实施方案,并对农业气象学课程改革的成效进行评价。
通过对农业气象学课程改革的初步探索,为未来的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农业气象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现有农业气象学课程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方向和策略。
目的在于促进农业气象学教育与实际需求的对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推动农业气象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通过对农业气象学课程改革的实施和评价,总结出改革的成效和经验教训,为未来类似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启示。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探讨,能够为农业气象学教育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支持。
1.3 意义和价值改革农业气象学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气象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专业课程的改革,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气象人才的需求,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对农业气象学课程进行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农业气象学的发展与进步。
2. 正文2.1 农业气象学课程现状分析部分高校的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无法满足新时代农业生产的需求。
关于高职农业气象学教学定位的若干思考

低刖H EBEINONGJI摘要:本文将对农业气象学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加以探讨和分析,并结合当前农业气象学教学定位现状提出一些新思路,希望能够对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为农业气象学教学的创新发展增添动力。
关键词:高职;农业气象学;教学定位关于高职农业气象耗学定位的若干思考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杨晓霞1农业气象学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农业气象学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完善的气象信息,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降低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实现增产高效的目标的一个学科。
众所周知,气候因素对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有着关键性的影响,通过加强农业气象监测,对农业气象信息进行实时动态的收集、分析和处理,既可以对气象灾害进行准确预测,又能够对病虫害起到_定的预防作用,促使农业生产持续性和稳定性得到良好保障。
基于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对农业气象学的教学工作予以充分重视,对该学科进行准确定位,积极实施教学改革和创新,以此来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机融合,确保他们能够将在校之所学灵活地应用到岗位工作中,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服务,那么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就细入鈿的阶段。
2高职农业气象学教学定位现状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机构,然而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却过度模仿本科院校,使得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没有彰显出来,高职毕业生在市场竞争中很难与本科生相抗衡,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这一现象的发生归根结底在于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缺乏合理性,与市场需求脱节,具体而言,在农业气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业气象学属于高职院校农学专业的必修课,主要用于传授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由于高职院校不同专业所学的农业气象教材是一样的,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关联性不强,因此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
除此之外,农业气象学是一门侧重于实践的学科,但是高职院校设置的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不当,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在农业气象学的教学内容上必须要立即着手实施改革,这一点已迫在眉睫。
《农业气象学》课程改革初探

《农业气象学》课程改革初探《农业气象学》是农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以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规律相结合为基础。
近年来,随着农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业气象学的课程内容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
本文将对《农业气象学》课程的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农业气象学课程的改革需要紧密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
农业生产是以气象为基础的,课程内容应该紧密围绕农业生产而展开。
可以加强对气象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作用的教学,加深学生对农业气象学原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农业气象学课程的改革需要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手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气象观测和气象预测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提升。
可以通过引入最新的气象观测仪器和技术,让学生了解并熟悉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可以引入气象预测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利用气象预测数据的能力。
农业气象学课程的改革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
通过实践环节,学生可以亲自参与气象观测和数据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
可以组织学生到农田进行实地考察,进行气象观测和数据收集工作。
还可以设置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模拟农业生产过程,进行气象因素的分析和模拟。
农业气象学课程的改革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气象数据库、气候变化模拟、气象预测软件等,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团队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
农业气象学课程的改革需要紧密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手段,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可以增强学生对农业气象学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气象支持。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作者:杨小燕李利梅陈景玲孔玉华来源:《科教导刊》2020年第15期摘要根据“农业气象学”课程特点、教学现状及其在各类专业学科所处的地位,基于“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文章主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内容融入大学生素质教育以及新技术、新平台的充分利用等方面探讨教学内容与模式的改革措施,旨在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培养兼具专业素养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农业气象学教学改革科研超星学习通平台素质教育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iculum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Meteorology, current teaching status and its status in various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 and according to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moral education first", the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ode from the aspects which includ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into qual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use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platforms. It aims to improve student practical abilit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by focusing on students, and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both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good morals.Keywords Agricultural Meteorology; teaching reform; scientific research; super- star learning platform; quality education“農业气象学”是高等农林院校涉农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围绕农业发展与现代化,不断认识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所有气象问题。
农业气象学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索

农业气象学是生态学、农学、园林、园艺等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农业气象学的知识覆盖面广,既是基础学科又是交叉学科,并且与实践结合紧密,所以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我校还单独配合开设了农业气象学的实验课程。
农业气象学实验是农业气象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学生的需要和本门课程理论的特点,开设了辐射、温度、湿度、蒸发、降水、风、气候资料统计以及云与天气现象观测等实验内容。
农业气象学实验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云、能见度和天气现象的目测方法;掌握各种气象要素仪器的原理、读数方法和误差解读;并能进行气候资料的整理、统计和气候调查。
农业气象学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农业气象学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传统农业气象学实验教学主要存在一下三点问题。
第一点,实验内容多,时间短,效率低。
农业气象学实验课程多属于验证性实验,教学方式多以“讲授—演示—模仿”形式开展。
在以往的教学中,农业气象学实验课程大部分时间用于教师对实验仪器操作和原理的介绍和演示。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间短,学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消化思考大量的实验过程。
第二点,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忽视了不同专业背景对农业气象知识的需求。
农业气象学是农业院校的基础课程,全校有十多个专业都需要进行学习,但传统的教学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教学内容并没有进行区分。
第三点,对于实验成绩的评判标准过于单一。
以往教学一般都是以课堂出勤和实验报告的书写来判断学生成绩的优劣。
但是实验报告只能呈现实验的最终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难得以呈现。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我校对农业气象学实验课程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和改进。
具体的改革措施主要围绕在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教学方法更新和制定灵活的考核方式这三个方向。
在改革后,经过我们的实践,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和技能纯熟应用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另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活跃度也都有所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A N G u o - j u n , L I Y o n g — n i n g , L l J i n — x i a , C H E N N i a n - l a i
( Col l e g e of Re s our c e s a n d En vi r onm e n t a l Sc i e n c e s,G a n s u Agr i c u l t ur a l Un i v e r s i t y, La nz hou 73 0 07 0,Chi n a)
t a l e n t c u l t u r e ,wi t h ma j o r i n i t i a t i v e s i n c l u d i n g t h e r e f o r m o f t e a c h i n g me a s u r e s ,t h e c r e a t i v e
农 业 气 象 学 课 程 教 学 体 系建 设 的 思 考 与探 索
韩 国君 ,李 永 宁 ,李 金 霞 ,陈年 来
( 甘肃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 院, 甘肃 兰州 , 7 3 0 0 7 0 )
摘 要 : 农 业 气象 学是 农 学 类 专 业 一 门 重 要 的专 业 基 础 课 。 该 课 程 面 临 课 时 压 缩 、 实 践 课 时偏 少 、 内容 复 杂 抽 象, 教学措施 、 考 核 方 式 较 单 一 等 问题 。 在 实 施 高 等 教 育 质 量 工 程 和 培 养 创 造 性 人 才 的背 景 下 , 可 通 过 借 助 课 程
Ab s t r a c t :Ag r i c u l t u r a l Me t e o r o l o g y a s a ma j o r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b a s i c c o u r s e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e s c i e n c e ,
中 图分 类 号 :G 6 4 2 . 0 文 献 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8 —6 9 2 7 ( 2 0 1 3 ) 0 5 —0 0 7 1— 0 4
Ex pl o r a t i o n o f e d u c a t i o n t e a c hi ng s y s t e m c o ns t r u c t i o n i n Ag r i c u l t u r a l Me t e o r o l o g y
s e s s me nt me t ho ds .Thr e r f or e,c on s t r u c t i ng a e du c a t i o n t e a c hi n g s ys t e m i s pr o p os e d t o i mpr o v e t he t e a c h i ng q ua l i t y o f Ag r i c u l t ur a l M e t e o r o l o gy b y r e i n f o r c i n g qu a l i t y t e a c hi ng a n d c r e a t i v e
e xp e r i me n t a l o p e r a t i o n a nd t he t e a c hi n g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a s s e s s me n t .
Ke y wo r d s : q u a l i t y o f t e a c h i n g ;t e a c h i n g s y s t e m ;Ag r i c u l t u r a l Me t e o r o l o g y
第1 5 卷 第 5期 2 0 1 3年 1 O月
河北农 业 大学 学报 ( 农林 教育 版 )
J o u r n a l o f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n i v e r s i t y o f He b e i ( A g r i c u l t u r e& F o r e s t r y E d u c a t i o n )
建 设 来 提 高 该 课 程 的教 学 质 量 。从 优 化 课 堂教 学措 施 、 提 升 实 验 教 全 面 提 高教 学 质 量 和 培 养 学 生 创 新 性 思 维 。
关 键 词 :教 学质 量 ; 课程教学体系 ; 农 业 气 象
随着 高 等教 育改 革 的不 断 深 化 , 教 育 领 域 的 专 家学 者 围绕 着培养 创 造型人 才 的 目标 进 行 了课 程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