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笔记: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及微丸

药剂学笔记: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及微丸
药剂学笔记: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及微丸

药剂学笔记: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及微丸

?一、固体剂型的吸收过程: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

?二、固体剂型的溶出:noyes-whitney方程药物从固体剂型中的溶出速率与药物粒子的表面积、溶解度、在溶出介质中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散剂

?一、散剂的含义、分类与特点:散剂:指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粉碎并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可供内服或外用。

?二、散剂的制备:物料――前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成品

(一)、粉碎与过筛:

1、球磨机:投料量为筒的15%――20%,圆球加入量30-35%.临界转速的75%.

2、流能磨:适于抗生素、酶、低熔点及不耐热物料粉碎,粉碎分级同时进行,5um以下极细粉。

一般散剂:细粉;难溶、收敛剂、吸附、儿科、外用:最细粉;眼膏剂:极细粉

(二)、混合:临界转速30-50%

影响混合质量的因素:

1、组分的比例:等量递加混合法

2、组分的堆密度

3、组分的吸附性与带电性

4、含液体或易湿组分:有液体组分可用吸收剂:磷酸钙、白陶土、蔗糖和葡萄糖,含结晶水可用等摩尔无水物代替。本身吸湿迅速混合,混合吸湿不应混合。

5、含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组分:不利混全,有利于药效发挥。液化的共熔物可吸收、分散。

(三)、分剂量:目测法、重量法、容量法。机械化多用容量法。

(四)、散剂的质量评定:

1、外观均匀度

2、干燥失重<9.0%

3、装量差异另卫生学检查

(五)、散剂的吸湿:成为散剂制备工艺研究的重要内容。临界相对湿度crh:水溶性药物迅速增加吸湿量时的相对湿度。水溶性药物均有固定的

crh.水溶性混合时:crhab=crha*crhb与各组分的比例无关,elder假说。水不溶性药物无特定的crh,仅是表面吸附水蒸汽,混合时,吸湿量具有加和性。倍散:在剂量小的毒剧药中添加一定量的填充剂制成的稀释散。10倍(0.1-0.01g)、100倍(0.01-0.001g)1000倍(0.001g以下).1000倍散应逐级稀释。稀释剂:乳糖、糖粉、淀粉、糊精等配研法

颗粒剂

?一、颗粒剂: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制剂。分可溶性、混悬性、泡腾性颗粒剂。

?二、颗粒剂的制备:1、制软材2、制粒3、干燥4、整粒与分级5、包衣?三、颗粒剂的质量检查:1、外观;2、粒度;3、干燥失重<0.2%;4、溶化性;5、装量差异

另外:均匀度、释放度

胶囊剂

?一、胶囊剂:指将药物盛装于硬质空胶囊或具有弹性的软质胶囊中制成的固体制剂。

分硬胶囊、软胶囊、肠溶胶囊溶解、小剂量刺激性药物、易风化、吸湿药物不宜制成胶囊。

?二、胶囊剂的制备:

1、硬胶囊:明胶,加增塑剂甘油、山梨醇、cmc-na、hpc,10000级,平口套合。

2、软胶囊:可塑性和弹性,由明胶、增塑剂、水比例确定。干明胶:干增塑剂=1:0.4-0.6液体药物含水5%或为水溶液、挥发性,醇酮醛等不宜制成软囊。多为固药混悬在油性或peg中。

制备方法:1、滴制法2、压制法

肠溶胶囊:

1、明胶与甲醛作用生成甲醛明胶,只在肠中溶解

2、明胶壳表面涂肠溶衣

三、胶囊剂的质量评定:

1、外观

2、水分<9.0%

3、装量差异

4、崩解时限另作溶出度检查

滴丸剂与微丸滴丸剂: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基质加热熔化混合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成形。微丸:指由药物和辅料组成的直径小于2.5mm的圆球状实体。一般填于硬胶囊、袋装或制成片剂

2017年药剂学笔记

药剂学笔记 药剂学知识总结 (1) 第1章绪论 (1) 一、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 (1) 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熟】(其实质可影响安全、有效) (2) 四、药物剂型的分类【熟】 (2) 五、国家药品标准(药典和局颁标准) (2) 第2章散剂、胶囊剂、颗粒剂 (2) 一、粉碎、筛分与混合* (2) 第二节散剂 (3) 第三节颗粒剂 (4) 第四节胶囊剂 (4) 第三章片剂 (4) 一、片剂的概念和特点 (4) 二、片剂的分类 (5) 三、片剂的质量要求* (5) 四、片剂的常用辅料【掌】 (5) 常用高分子名称与符号对照 (6) 4.2滴丸剂 (9) 第四章表面活性剂 (9) 常用药用辅料名称总结 (10) 第五章浸出制剂 (10) 第一节概述 (10) 第二节浸出操作与设备 (10) 第三节常用的制剂 (11) 第六章液体药剂 (12) 第二节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12) 混悬剂 (14) 第九章其他制剂 (16) 第一节栓剂 (23) 第6章软膏剂、眼膏剂和凝胶剂 (16) 第8章注射剂与滴眼剂 (17) 第1章绪论 一、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 1.药物剂型: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简称剂型。

2.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是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 3.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熟】(其实质可影响安全、有效) ①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泻下,注射镇静。②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如注射与口服、缓释、控释。③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缓释与控释。④产生靶向作用:如脂质体对肝脏及脾脏的靶向性。⑤可影响疗效:不同的剂型生物利用度不同。 四、药物剂型的分类【熟】 (一)按给药途径分类 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1)注射给药剂型:如各种粉针剂、水针剂。(2)呼吸道给药剂型:如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3)皮肤给药剂型:如硼酸洗剂。 (4)粘膜给药剂型:如红霉素眼药膏。(5)腔道给药剂型:如用于直肠、阴道、尿道的各种栓剂。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1.溶液型2.胶体溶液型3.乳剂型4.混悬型5.气体分散型6.微粒分散型7.固体分散型 (三)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和半固体剂型。 五、国家药品标准(药典和局颁标准) (一)药典的概念、特点及品种收载【 1.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 2.特点: 1)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辑、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2)药典收载的品种是那些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品及其制剂,(注:不是所有上市药品均收载于药典中,必须是医疗必需、临床常用、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能工业化生产并能有效控制或检验其质量的品种)。 3.我国建国后共颁布药典情况:1)颁布九次药典,分别是53、63、77、85、90、95、00、05、10年,2)从63年版开始分为一部中药,二部化学药。3)我国药典分为凡例、正文、附录三部分,制剂通则包括于附录中。4)我国药典与美国药典都是每5年修订一次。 第2章散剂、胶囊剂、颗粒剂 一、粉碎、筛分与混合* 1 粉碎 粉碎是将大块物料破碎成较小的颗粒或粉末的操作过程。(机械力)

散剂、颗粒剂与胶囊

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 一、练习题 1 、什么叫粉碎?有何目的意义?什么叫粉碎度?与粒子大小有何关系? 2 、常用的粉碎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常用的粉碎器械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 、什么叫过筛?药筛的种类及规格怎样?粉末的分等情况怎样? 4 、混合的目的是什么?影响混合的因素有哪些?常用的混合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常用混合器械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5 、什么是干燥?影响干燥的因素有哪些?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6 、什么是散剂?有何特点?按用途分为哪几类?生产工艺流程怎样?应进行哪些质量检查? 7 、什么是颗粒剂?有何特点?按溶解性分为哪几类?生产工艺流程怎样?应进行哪些质量检查? 8 、什么是胶囊剂?有何特点?可分为哪几类?哪些药物不宜制备胶囊剂?应进行哪些质量检查? 9 、空胶囊有几种规格?硬胶囊的囊心物有哪几种形式? 10 、软胶囊常用何法制备?用滴制法制备软胶囊的关键是什么? 二、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最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为() A 、风化性药物 B 、具苦味及臭味药物 C 、吸湿性药物 D 、易溶性药物 2 、下列对胶囊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可掩盖药物不良臭味 B 、可提高药物稳定性 C 、可改善制剂外观 D 、生物利用度比散剂高 3 、已检查溶出度的胶囊剂,不必再检查() A 、硬度 B 、脆碎度 C 、崩解度 D 、重量差异 4 、中国药典规定,软胶囊剂的崩解时限为()分 A 、15 B 、30 C 、45 D 、60 5 、硬胶囊剂的崩解时限要求为()分钟 A 、15 B 、30 C 、45 D 、60 6 、当胶囊剂囊心物的平均装量为0.4g 时,其装量差异限度为() A 、± 10.0% B 、± 7.5% C 、± 5.0% D 、± 2.0% 7 、药物装硬胶囊时,易风化药物易使胶囊() A 、变形 B 、变色 C 、变脆 D 、软化 8 、()药物不宜制胶囊 A 、酸性液体 B 、难溶性 C 、贵重 D 、小剂量 9、软胶囊剂又称() A 、滴丸 B 、微囊 C 、微丸 D 、胶丸 11 、软胶囊的胶皮处方,较适宜的重量比是增塑剂:明胶:水为() A 、0.4-0.6:1:1 B 、1:0.4-0.6: 1 C 、1:1:1 D 、0.5:1:1 12 、空胶囊壳的主要原料为() A 、淀粉 B 、蔗糖 C 、糊精 D 、明胶 13 、硬胶囊剂有()种规格 A 、5 B 、6 C 、7 D 、8 14 、下列()药物不宜制胶囊

药剂学笔记:缓释、控释制剂

药剂学笔记:缓释、控释制剂 缓释制剂:指有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的目的的制剂。一级控释制剂:指药物能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以设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地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制剂。包括控制释药的速度、方向、时间,靶向,透皮制剂都是。零级 缓释、控释制剂释药原理和方法 一、溶出原理:减少药物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溶出速率。 1、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 2、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 3、控制粒子大小 4、将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 5、将药物包藏于亲水性高分子骨架中 二、扩散原理:药物释放以扩散作用为主有以下几种: 1、水不 2、溶性膜材包衣的制剂, 3、零级释放。 4、包衣膜中含有部分水溶性聚合物, 5、接近零级。 6、水不 7、溶性骨架片:符合higuchi方程缓控释方法: 1、增加粘度2、包衣 3、制成微囊4、制成不溶性骨架片剂 5、制成植入剂 6、制成药树脂7、制成乳剂 三、溶蚀与扩散、溶出结合 四、渗透压原理:渗透泵型片剂的释药速率与ph无关,在胃中与在肠中的释药速率相等。接近零级五、离子交换作用 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 一、影响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 (一)理化性质:1、剂量:一般05.-1.0g 2、pka、解离度和水溶性3、分配系数 4、

稳定性 (二)生物因素:1、生物半衰期:1-12h 2、吸收3、代谢 二、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 (一)药物的选择: 2-8h为宜 (二)设计要求: 1、生物利用度:胃与小肠 12h,大肠24h 2、峰浓度与谷浓度 (三)、缓控释剂辅料:阻滞剂、骨架材料、增粘剂 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 一、骨架型缓、控释制剂: (一)骨架片的处方与工艺:1、凝胶骨架片 2、蜡质类骨架片 3、不溶性骨架片 (二)缓、控释颗粒(微囊)压制片 (三)胃内滞留片 (四)生物粘附片 (五)骨架型小丸 二、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1、微孔膜包衣片 2、膜控释小片 3、肠溶膜控释片 4、膜控释小丸 三、渗透泵片:由药物、半透膜材料、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推动剂组成。 四、植入剂第五节缓释、控释制剂体内、体外 评价 一、体外释放度试验:1、溶出度试验 2、释放度试验 二、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 三个取样点:第一个:0.5-2.h,30%以下,有无突释;第二个:4-6h,50% 第三个:7-10h 75%.

(精)执业中药师考试题库-中药药剂学:散剂(答案解析)

(精)执业中药师考试题库-中药药剂学:散剂(答案解析) 一、最佳选择题 1、散剂制备工艺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 A.质量检查 B.粉碎 C.过筛 D.分剂量 E.混合 2、散剂按药物组成可分为 A.吹散与内服散 B.内服散和外用散 C.分剂量散与不分剂量散 D.单味药散剂与复方散剂 E.溶液散与煮散 3、除另有规定外,散剂的含水量不得超过 A.11.0% B.12.0% C.8.0% D.9.0% E.10.0% 4、某药师欲制备含有毒剧药物的散剂,但药物的剂量仅为

0.0005g,故应先制成 A.500倍散 B.1000倍散 C.10倍散 D.50倍散 E.100倍散 5、一般配置眼用散剂的药物需过 A.五号筛 B.六号筛 C.七号筛 D.八号筛 E.九号筛 6、100倍散是指 A.1g药物加入99g赋形剂 B.临床上用时稀释100倍后使用 C.药物的习惯名称 D.药物以100g为包装剂量 E.作用强度是同类药物的100倍 7、有关制备含低共熔物散剂叙述不正确的是 A.薄荷脑和樟脑的混合易形成低共熔物 B.可采用先形成低共熔物,再与其他固体粉混合 C.混和时可弃去形成的低共熔物

D.可分别以固体粉末稀释低共熔组分,再混和均匀 E.低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混合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的现象 8、下列哪一项是散剂在混合操作中常用的方法 A.等量递增法 B.饱和乳钵 C.球磨机 D.套色 E.过筛法 9、中药散剂不具备以下哪个特点 A.制备简单,适于医院制剂 B.奏效较快 C.刺激性小 D.对创面有机械性保护作用 E.适于口腔科、外科给药 二、配伍选择题 1、A.无菌操作 B.制成倍散 C.制备低共熔组分 D.蒸发去除水分 E.套研 <1>、益元散制备时,朱砂与滑石粉应

2014中药药剂学各剂型制备工艺流程汇总

2014 中药药剂学各剂型制备工艺流程汇总 一、一般散剂的制备 工艺流程: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一)粉碎与过筛 内服:细粉 儿科、外用:最细粉 眼用:极细粉 二、特殊散剂的制备 1.含毒性药物的散剂 倍散:指在小剂量的毒性药物中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辅料制成的稀释散。 0.01-0.1g:10倍散 0.001-0.01g:100倍散等量递增法混合 <0.001g:1000倍散 剂量上限×稀释倍数=1 2.含低共熔混合物的散剂 低共熔现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混合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的现象。 低共熔药物:薄荷脑+樟脑; 薄荷脑+冰片 樟脑+水杨酸苯酯 视药理作用变化,决定是否低共熔 药理作用增强或无变化——可低共熔 药理作用减弱——避免出现低共熔 3.含液体药物的散剂 4.眼用散剂 无菌、过200目的极细粉 极细粉: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二、合剂的制备 1.工艺流程:浸提→纯化→浓缩→配液→分装→灭菌。 2.制备要点: 浸提:煎煮法、双提法(芳香挥发性成分)。 纯化:离心分离→水醇法→吸附澄清法。 方法及其参数的选择(如含醇量、澄清剂用量以及离心的转速等)应以不影响有效成分的含量为指标。 浓缩:每次服用量——10~20ml。 配液: 添加矫味剂、防腐剂,调节pH,加液体药料(酊剂、醑剂、流浸膏,应以细流缓缓加入药液中,随加随搅拌,使析出物细腻,分散均匀)。

灭菌: 小包装:流通蒸汽、煮沸(100℃,30min)大包装:热压 三、糖浆剂的制备★ 工艺流程: 二、煎膏剂的制备 工艺流程: 炼糖方法: 蔗糖+水+酒石酸—→加热溶解—→微沸熬炼—→滴水成珠,脆不粘牙,色泽金黄(糖转化率达到40%~50%) 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酊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二、分类和制备

2017药剂学笔记

药剂学笔记 第1章绪论 一、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 1.药物剂型: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简称剂型。 2.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是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 3.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熟】(其实质可影响安全、有效) ①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泻下,注射镇静。②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如注射与口服、缓释、控释。③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缓释与控释。④产生靶向作用:如脂质体对肝脏及脾脏的靶向性。⑤可影响疗效:不同的剂型生物利用度不同。

四、药物剂型的分类【熟】 (一)按给药途径分类 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1)注射给药剂型:如各种粉针剂、水针剂。(2)呼吸道给药剂型:如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3)皮肤给药剂型:如硼酸洗剂。(4)粘膜给药剂型:如红霉素眼药膏。(5)腔道给药剂型:如用于直肠、阴道、尿道的各种栓剂。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1.溶液型2.胶体溶液型3.乳剂型4.混悬型5.气体分散型6.微粒分散型7.固体分散型 (三)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和半固体剂型。 五、国家药品标准(药典和局颁标准) (一)药典的概念、特点及品种收载【 1.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 2.特点: 1)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辑、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2)药典收载的品种是那些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品及其制剂,(注:不是所有上市药品均收载于药典中,必须是医疗必需、临床常用、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能工业化生产并能有效控制或检验其质量的品种)。 3.我国建国后共颁布药典情况:1)颁布九次药典,分别是53、63、77、85、90、95、00、05、10年,2)从63年版开始分为一部中药,二部化学药。3)我国药典分为凡例、正文、附录三部分,制剂通则包括于附录中。4)我国药典与美国药典都是每5年修订一次。 第2章散剂、胶囊剂、颗粒剂 一、粉碎、筛分与混合* 1 粉碎 粉碎是将大块物料破碎成较小的颗粒或粉末的操作过程。(机械力) 目的:减少粒径、增加比表面积。粉末的分级,控制物料的细度,获得较均匀的粒子群 (1)粉碎的意义①细粉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②细粉提高分散性,利于混合均匀,混合度与各成分的粒径有关;③有助于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等。 (2)粉碎机理、方法及设备 ①粉碎机理:粉碎过程依*外加机械力的作用破坏物质分子间的内聚力。(耗能) 力的形式:撞击、研磨、剪切、压缩、弯曲综合作用。②粉碎方法【熟】注意比较它们的对应关系. A、闭塞粉碎: 自由粉碎 B、开路粉碎循环粉碎:度要求高的粉碎。C、干法粉碎:在药品生产中多采用干法粉碎。湿法粉碎: D、低温粉碎: E、混合粉碎:两种以上的物料一起粉碎的操作叫混合粉碎。 ③粉碎设备 球磨机冲击式粉碎机(万能粉碎机)气流式粉碎机胶体磨 粉碎原理 《中国药典》2000年版把粉末分为六级。最粗粉、粗粉、中粉、细粉、最细粉、极细粉 药筛的分类 (2)筛的规格: ①药典标准筛1—9号(内孔径由大到小)②工业筛10—140目(目表示每英寸长度上的筛孔数目)③筛线直径不同,筛孔径也不同,筛孔径用um表示。 (3)筛分设备旋动筛振动筛物料运动方式(同时): 影响筛分效率的因素1)粒子的因素(粉粒的形状、密度、带电性、含湿量);2)药筛的因素(筛的倾斜角度、振动方式、运动速度、筛网面积、物料层的厚度)。 3 混合 (1)两种以上组分均匀混合的操作统称为混合,固一固、固一液、液一液等组分混合。 混合过程三种运动方式(综合作用):①对流混合②剪切混合③扩散混合。

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

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 1、硬胶囊剂的崩解时限是() A、5min B、15min C、30min D、60min E、120min 2、实验室粉碎小量毒性药物,可选用() A、金属制乳钵 B、球磨机 C、玻璃制乳钵 D、流能磨 E、瓷制乳钵 3、以下哪一项不是胶囊剂检查的项目() A、主药含量 B、外观 C、崩解时限 D、硬度 E、装量差异 4、比重不同的药物在制备散剂时,采用何种混合方法最佳() A、等量递加B.多次过筛C、将轻者加在重者之上 D、将重者加在轻者之上E.搅拌 5、最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为()。 A、风化性药物 B、具苦味及臭味药物 C、吸湿性药物 D、易溶性药物 E、药物的水溶液 6、下列对胶囊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掩盖药物不良臭味 B、可提高药物稳定性 C、可改善制剂外观 D、生物利用度比散剂高 E、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7、已检查溶出度的胶囊剂,不必再检查()。 A、硬度 B、脆碎度 C、崩解度 D、重量差异 E、溶解度 8、中国药典规定,软胶囊剂的崩解时限为()分。 A、15 B、30 C、45 D、60 E、120 9、当胶囊剂囊心物的平均装量为0.4g时,其装量差异限度为()。 A、±10.0% B、±7.5% C、±5.0% D、±2.0% E、±1.0% 10、药物装硬胶囊时,易风化药物易使胶囊() A、变形 B、变色 C、分解 D、软化 E、变脆 11、()药物不宜制胶囊。 A、酸性液体 B、难溶性 C、贵重 D、小剂量 E、油类 12、硬胶囊囊心物中,生物利用度最好的为()。 A、粉末 B、颗粒 C、微丸 D、微囊 E、均好 13、软胶囊剂俗称()。 A、滴丸 B、微囊 C、微丸 D、胶丸 E、均可 14、软胶囊的胶皮处方,较适宜的重量比是增塑剂:明胶:水为()。 A、0.4-0.6:1:1 B、1:0.4-0.6:1 C、1:1:1 D、0.5:1:1 E、1:0.5:1 15、空胶囊壳的主要原料为()。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与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与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就是什么? 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 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 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共熔现象就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 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她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五、讨论 甘草因含有纤维性物质在粉碎过程中较难成细粉,总有残渣,粉碎好多次,最后还就是没把甘草的细度粉碎成标准要求。因而,后面的研磨,总有粗颗粒无法研碎,制出的益元散中也可以明显瞧出甘草残渣。

一、实验目的 掌握药酒、酊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与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20目,65目或60目)、渗漉筒、铁架台、铁夹、烧杯(1000ml,400ml) 2、药材:蕲蛇(去头)12g,防风3g,当归6g,红花9g,羌活6g,秦艽6g,香加皮6g,白酒加至1000ml。 三、实验内容 制法:以上七味,蕲蛇粉碎成粗粉,其余防风等六味共研碎成粗粉,与上述粗粉混 合均匀,置烧杯中,加入白酒适量,拌匀,浸润0、5小时,使其充分膨胀,装入底部填有脱脂棉的渗漉桶中,层层轻压,装毕后于药面覆盖滤纸一张,并压小瓷片数块,加白酒使高出药面1~2cm,盖上表面皿,浸渍48小时后,以白酒为溶剂,按渗漉法调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收集渗漉液900ml,加入蔗糖100g,搅拌溶解后,过滤,制成1000ml,即得。本品含醇量应为44%~50%。 四、思考题 1、比较药酒、酊剂的异同点? 相同点:药酒与酊剂同为浸出药剂。 不同点:(1)药酒溶剂为蒸馏酒,无一定浓度,制备方法有浸渍法与渗漉法,常加入糖或蜂蜜作为矫味剂;(2)酊剂的溶剂为不同浓度的乙醇,有浓度规定,制备方法除上述两种还有溶解法与稀释法,一般不用添加矫味剂。 2、浸出药剂中哪些剂型需要测定含醇量? 酊剂与流浸膏剂需测乙醇含量。 五、讨论 蕲蛇在粉碎过程中,蛇皮与蛇刺难以被粉碎,但就是其她部分被粉的过细。在装入渗漉桶中时,由于不小心,导致渗漉桶壁上粘上许多药材,造成实验误差。此外,时间有限,并没有浸渍48个小时,一个多小时后就开始渗漏,因为严格按照要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结果实验全部做完后也没能收集到要求的900ml,而且药酒颜色有些淡。

药剂学笔记及练习题和答案(二)15933909

药剂学笔记及练习题和答案(二) (二)制备方法【熟】 1?匀浆流延成膜法 2?压-融成膜法(热塑制膜法) 3?复合制膜法适用于缓释膜剂的制备 7.4 涂膜剂 7.4.1 概念【熟】将药物和成膜材料溶解在挥发性有机溶剂中制成的外用液体制剂。使用时涂于患处,溶剂挥发能形成薄膜。 7.4.2 特点 1?制备简单,使用方便。 2?涂于患处形成薄膜,对患处有保护作用,又能释放药物起治疗作用。 3?—般用于治疗慢性无渗出液的皮损、过敏性皮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等。 4?有机溶媒易挥发、燃烧,制备和贮存中应减少挥发,防止燃烧。 7.4.3 涂膜剂的处方组成 1.药物 2?成膜材料聚乙烯缩甲乙醛、聚乙烯缩丁醛、火棉胶等。 3.溶剂乙醇、丙酮、乙醚等。 4?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 7.4.4 制备方法将药物、成膜材料、增塑剂共同用溶剂溶解,混匀,分装于密闭的容器中,即得。 历年考题 A型题 1下列哪条不代表气雾剂的特征 A ?药物吸收不完全、给药不恒定 B ?皮肤用气雾剂,有保护创面,清洁消毒、局麻止血等功能,阴道粘膜用气雾剂常用0/W型泡沫气雾剂 C ?能使药物迅速达到作用部位 D .混悬气雾剂是三相气雾剂 E .使用剂量小,药物的副作用也小(答案A) 2 .气雾剂中的氟利昂(如F12)主要用作 A .助悬剂 B .防腐剂C.潜溶剂 D .消泡剂E.抛射剂(答案A) 3.下列关于气雾的表述错误的 A ?药物溶于抛射剂及潜溶剂者,常配成溶液型气雾剂 B .药物不溶于抛射剂或潜溶剂者,常以细微粉粒分散手抛射剂中 C .抛射剂的填充方法有压灌法和冷灌法 D .气雾剂都应进行漏气检查 E .气雾剂都应进行喷射速度检查(答案E) 4.关于膜剂和涂膜剂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膜剂仅可用于皮肤和粘膜伤口的覆盖 B .常用的成膜材料都是天然高分子物质C.匀浆流延制膜法是将药物溶解在成膜材料中,涂成宽厚一致的涂膜,烘干而成,不必分剂量D.涂膜剂系指将高分子成膜材料及药物 溶解在挥发性有机溶剂中制成的可涂成膜的外用胶体溶液制剂 E .涂膜剂系药物与成膜材 料混合制成的单层或多层供口服使用的膜状制剂(答案D) B型题 [1-5]

最新中药药剂学第九章散剂习题药剂

第九章、散剂 学习要点: 1掌握散剂的含义、特点和质量要求。 2掌握等量递增混合原则。 3熟悉特殊散剂的制备方法。 4了解散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A型题] 1.散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奏效较快 B对创面有一定机械性保护作用 C适合于小儿给药 D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宜制成散剂 E剂量大的药物不宜制成散剂 注解:散剂药物呈粉末状,比表面积大,在胃肠道中分散度大,易吸收,奏效也迅速;粉末状药物对机械力有缓冲作用,对创面有一定机械性保护作用;面状药物易分散水中利于小儿服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宜制成散剂,因为散剂比表面积大,原本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刺激性会表现的更明显。 2. 含毒性药散剂及贵重细料药散剂的分剂量多采用() A目测法B估分法C重量法D容量法E以上方法均可 注解:目测法也称“估分法”,速度快但不准确;重量法使剂量准确但效率低,容量法居中,适用于一般散剂分剂量,因此对于含毒性药散剂及贵重细料药的特殊散剂的分剂量多采用重量法。 3.散剂制备中,混合很关键,不符合一般原则的是() A 等比混合易混匀 B组分数量差异大者,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 C组分堆密度差异大时,堆密度小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 D 含低共熔成分时,应避免共熔 E药粉形状相近者易于混匀 注解:一般来说两种物理状态和粉末粗细相似且数量相当的药物易混匀,因此在该原则指导下如果量相差悬殊,就应以量小的为准采用等量递增法;组分堆密度差异大时,若堆密度大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本身质地就重,在研磨中不易泛到上层来与上层质轻药粉混匀,同时还造成粉尘飞扬,因此质轻者宜先放;含低共熔成分时,应视共熔成分形成共熔物后药理作用的变化及处方中其他固体成分的多少而定,若药理无变化则可共熔也可不共熔,要考虑处方中其他药粉的量,若共熔后药理作用增强,则可形成共熔物并在处方中适当减少药物量,若共熔后药理作用减弱则应避免共熔。 4. 需要制成倍散的是() A含低共熔成分的散剂 B 含毒性药品的散剂 C含液体药物的散剂

药剂学课堂笔记之片剂

药剂学课堂笔记之片剂1.片剂是指药物与药用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其外观有圆形的,也有异形的(如:椭圆形、三角形等),它是现代药物制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重要剂型之一。 2.特点 优点:①剂量准确,含量均匀,以片数作为剂量单位; ②化学稳定性较好,因为体积较小、致密,受外界空气、光线、水分等因素的影响较少,必要时通过包衣加以保护; ③携带、运输、贮存及应用都比较方便; ④片剂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产量大,成本及售价都较低; ⑤可以制成不同类型的各种片剂,如:分散(速效)片、控释(长效)片、肠溶包衣片、咀嚼片及口含片等,也可以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复方片剂,满足临床医疗或预防的需要。 不足:①幼儿及昏迷病人不易吞服; ②压片时加入的辅料,有时影响药物的溶出和生物利用度; ③如含有挥发性成分,久贮含量有所下降。 3.分类 口服用片剂 (1)普遍压制片:普遍压制片是药物与辅料混合压制而成的、未包衣的普通片剂(与下述的包衣片相对而言,亦称其为素片或片芯)。 (2)包衣片:在上述普遍压制片的外表面包上一层衣膜的片剂。 (1)糖衣片(Sugar coated tablets) (2)薄膜衣片(Film coated tablets) (3)肠溶衣片(Enteric coated tablets) (3)泡腾片(Effervescent tablets):是含有泡腾崩解剂的片剂。 (4)咀嚼片(Chewable tablets):是在口中嚼碎后再咽下去的片剂, (5)分散片(Dispersible tablets):是遇水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在21℃±1℃的水中3分钟即可崩解分散并通过180μm孔径的筛网)。 (6)缓释片(Sustained release tablets)是指在水中或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的片剂。 (7)控释片(Controlled release tablets):是指在水中或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的片剂。 (8)多层片(Multilayer tablets):是指由两层或多层构成的片剂,一般由两次或多次加压而制成,每层含有不同的药物或辅料。 (9)口腔速崩片(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将片剂置于口腔内时能迅速崩解或溶解,吞咽后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 口腔用片剂 (1)舌下片(Sublingual tablets):是指将片剂置于舍下能迅速溶化,药物经舌下粘膜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 (2)口含片(troches):是指含在口腔中,药物缓缓溶解产生持久局部作用的片剂。(3)口腔贴片(buccal tablets):将片剂黏贴于口腔,经粘膜吸收后起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片剂。 外用片剂

散剂 颗粒剂 胶囊剂 片剂

散剂 散剂(Powders)也称粉剂,系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供内服或外用。一般可用以下三种方法对散剂进行分类:1、按组成药味的多少,可分为单散剂与复散剂;2、按剂量情况,可分为分剂量散与不分剂量散;3、按用途,可分为溶液散、煮散、吹散、内服散、外用散等。 散剂具有以下一些优点:1、粉碎程度大,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 2、外用覆盖面大,具保护、收敛等作用; 3、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小儿服用; 4、储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 有以下缺点1极易吸潮。2不良臭味和刺激性大。3化学活性大 散剂的制备:物料---前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成品 颗粒剂 颗粒剂(Granules)是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配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一般可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型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 有以下优点吸收快、显效迅速方便稳定口感好 缺点:成本高易潮解(对包装方法和材料要求高)机动性差适口性稍差(与包衣剂相比) 制备1、制软材 2、制粒 3、干燥 4、整粒与分级 5、包衣 胶囊剂 胶囊剂(capsules)系指将药物填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而制成的固体制剂 胶囊剂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能掩盖药物不良嗅味或提高药物稳定性:因药物装在胶囊壳中与外界隔离,避开了水分、空气、光线的影响,对具不良嗅味或不稳定的药物有一定程度上的遮蔽、保护与稳定作用。2、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高:胶囊剂中的药物是以粉末或颗粒状态直接填装于囊壳中,不受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胃肠道中迅速分散、溶出和吸收,其生物利用度将高于丸剂、片剂等剂型。一般胶囊的崩解时间是30分钟以内,片剂、丸剂是1小时以内;3、可弥补其他固体剂型的不足:含油量高的药物或液态药物难以制成丸剂、片剂等,但可制成胶囊剂。4、可延缓药物的释放和定位释药:可将药物按需要制成缓释颗粒装入胶囊中,达到缓释延效作用。5液体药物固态化(软胶囊)。6可在囊壳上印字,便以识别 片剂 片剂系指药物、农药和适宜的辅料通过制剂技术制成的片状制剂。

中药学笔记(精华)--精简版

解表药:发散表邪,治疗表证 1、辛温解表药:辛温,发散肌表风寒邪气。发散风寒桂麻黄,香薷白芷苏荆防;苍耳辛荑藁本羌,细辛胡荽柽葱姜。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安胎。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湿,止痛。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湿、止痛、通窍、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湿、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苍耳子:发表散寒,通窍,祛风湿、止痛。 辛夷:发表散寒,通窍。 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2、辛凉解表药:辛苦而偏寒凉,用于风热感冒以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发散风热蝉薄荷,牛蒡桑菊蔓荆葛;柴胡升麻淡豆豉,浮萍木贼风热瘥。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疏风清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解表透疹,升阳举陷,清热解毒。 葛根:解肌退热,透疹,升阳止泻、生津止渴,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清热药:解除里热、治疗里热证清热泻火药:多苦寒或甘寒,清气分热清热泻火治气热,膏知寒石枯草决;鸭跖芦根密蒙葙,栀子花粉二竹叶。石膏:生: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焦:凉血止血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降血压。 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密蒙花: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 清热燥湿药:苦寒,清热之中,燥湿力强,用于湿热证。清热燥湿连柏芩,胆草苦参秦白椿。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散剂 颗粒剂 胶囊剂 滴丸剂及微丸知识点归纳总结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及微丸 一、固体剂型的吸收过程: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 二、固体剂型的溶出:Noyes-Whitney 方程 药物从固体剂型中的溶出速率与药物粒子的表面积、溶解度、在溶出介质中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第二节散剂 一、散剂的含义、分类与特点: 散剂:指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粉碎并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可供内服或外用。 二、散剂的制备:物料---前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成品 (一)粉碎与过筛: 1、球磨机:投料量为筒的15%--20%,圆球加入量30-35%。临界转速的75%。 2、流能磨:适于抗生素、酶、低熔点及不耐热物料粉碎,粉碎分级同时进行,5um以下极细粉。 一般散剂:细粉;难溶、收敛剂、吸附、儿科、外用:最细粉;眼膏剂:极细粉 (二)混合:临界转速 30-50% 影响混合质量的因素: 1、组分的比例:等量递加混合法 2、组分的堆密度 3、组分的吸附性与带电性

4、含液体或易湿组分:有液体组分可用吸收剂:磷酸钙、白陶土、蔗糖和葡萄糖,含结晶水可用等摩尔无水物代 替。本身吸湿迅速混合,混合吸湿不应混合。 5、含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组分:不利混全,有利于药效发挥。液化的共熔物可吸收、分散。 (三)分剂量:目测法、重量法、容量法。机械化多用容量法。 (四)散剂的质量评定:1、外观均匀度2、干燥失重<9.0% 3、装量差异另卫生学检查 (五)散剂的吸湿:成为散剂制备工艺研究的重要内容。 临界相对湿度 CRH:水溶性药物迅速增加吸湿量时的相对湿度。水溶性药物均有固定的CRH。 水溶性混合时:CRHAB =CRHA * CRHB 与各组分的比例无关,Elder 假说。水不溶性药物无特定的 CRH,仅是表面吸附水蒸汽,混合时,吸湿量具有加和性。 倍散:在剂量小的毒剧药中添加一定量的填充剂制成的稀释散。10 倍(0.1-0.01g)、100 倍(0.01-0.001g) 1000 倍(0.001g 以下)。1000 倍散应逐级稀释。稀释剂:乳糖、糖粉、淀粉、糊精等配研法 第三节颗粒剂 一、颗粒剂: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制剂。分可溶性、混悬性、泡腾性颗粒剂。

中药药剂学笔记

中药药剂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 概念。 中药药剂学: 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置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工业药剂学: 是论述药物制剂工业生产的理论与实践的一门学科。 物理药剂学: 是将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药剂学的一门学科。 生物药剂学: 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的物理化学性质与用药后呈现的生物效应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临床药学::是研究在患者身上合理用药以防病治病的一门学科。 药动学: 也称药物动力学,是将动力学原理应用于药物和毒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行为与量变规律,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的关系。 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1.根据防治疾病需要选择。 2.根据药物本身性质选择。3根据五方便的要求选择。 三效: 高效,速效,长效。三小:

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 五方便: 服用方便,携带方便,生产方便,运输方便,贮存方便。 药剂学常用术语 1药物与药品。药的概念: 凡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药物,简称为药。 药品: 与药物在实质上没有区别,严格的讲药品则是将原料药物经过加工制成的可直接应用的成品。 2.剂型: 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制剂: 根据药典,部颁标准或其他规定处方,将原料药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研究制剂的生产工艺和理论的学科,称为制剂学。 4.方剂: 根据医师临时处方,将药物或制剂经配制而成,标明具体使用对象,用法和用量的制品称为方剂。 5成药: 可以不经医师处方公开销售的制剂。 药典的性质与作用 药典:

中药制剂: 最全17种中药剂型

中药制剂:最全17种中药剂型知识点! 中药虽然优点很多,但是唯一不足的就是不够方便,每次服用的时候都需要用水煎煮,这对治疗疾病造成一定的烦恼。但是,通过科学技术将中药制作成药剂使用就完全解决了这一点,让中药更加的完美。那么中药制剂的类型大家知道有哪些吗?让小编给大家普及下中药制剂的相关知识吧! 中药制剂 中药的历史已经长达千年之久,历代前贤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作用下,通过不断的中药剂型的创制和应用,并且积累了非常方法的实践经验,完成了今天中药剂型种类繁多的结果。通常传统的中药剂型有丹、酒、茶、锭、丸、散已经膏等,并且各自的特点各不相同。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成药剂型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除对传统剂型进行整理和提高,出现了浓缩丸、胶囊剂、微丸、口服液等剂型外,新的剂型不断出现,现代剂型如:片剂、注射剂、颗粒剂、滴丸等等。 现将中成药的常见、常用剂型简要介绍如下: 1.丸剂 丸剂是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粘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固体制剂,是中成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根据粘合剂的不同丸剂又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类型。 (1)蜜丸:将药材研磨成细粉末状,然后通过蜂蜜为媒介将其充分粘合在一起制成蜜丸,这也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丸重在0.5克以上(含0.5克)称为大蜜丸,丸重在0.5克以下为小蜜丸。蜂蜜富于营养,并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能,同时还有质地柔润、吸收缓慢、作用缓和的特点。滋补类药物、小儿用药、贵重及含易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常制成蜜丸。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人参鹿茸丸等。 (2)水蜜丸:药材细粉以水和蜂蜜按适当比例混匀为粘合剂制成。水蜜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但因用蜜较蜜丸少,故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多用于补益类药物,如补中益气丸等。 (3)水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醋、药汁、黄酒等为粘合剂制成。因特殊需要,水丸还可包衣。泛制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 (4)浓缩丸:将所有的中药材或者部分重要的药材通过煎煮提取其煎液,然后和适量的辅料或者药物的细粉末等一起粘合成药剂即可。 根据粘合剂的不同,又分为浓缩蜜丸、浓缩水丸、浓缩水蜜丸。浓缩丸体积小,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易于服用,在体内溶化吸收比较缓慢。浓缩丸适用于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5)糊丸:药材细粉以米糊或面糊为粘合剂制成。糊丸质地坚硬,在体内崩解慢,内服既可延长药效,又能减少某些毒性成分的释放或减缓刺激性成分对胃肠的刺激。刺激性较大或有毒药物宜制成糊丸。 (6)蜡丸:药材细粉以蜂蜡为粘合剂制成。蜡丸是中成药的长效剂型之一,溶化极其缓慢,可延长药效,防止药物中毒或对胃起强烈的刺激作用。处方中含较多的剧毒或强刺激性药物,或要求在肠道吸收的中成药,都可制成蜡丸。为中成药传统剂型,品种已不常见。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笔记及习题

药剂学笔记及习题 中国药科大学 第 1 章绪论 重点内容 1.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 2.药典的概念和特点 3.处方的概念和类型 次重点内容 1.中国药典附录中与制剂有关的内容 2.剂型的重要性及分类 考点摘要 一、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掌】 1.药物剂型: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简称剂型。 2.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是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3.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基础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动学与临床药学。工业药剂学与医院药学(临床药学、调剂学) 药剂学任务: 1. 研究药剂理论与生物制剂; 2. 研究新(剂型、辅料、设备、技术)。 药剂学的发展: 1. 传统制剂:膏、丹、丸、散; 2. 近代制剂:普通制剂(第一代) 3. 现代制剂:缓释制剂(第二代) 控释制剂(第三代) 靶向制剂(第四代) 二、剂型与制剂的关系与区别:(给药途径与剂型的关系) 1. 多数药物由黏膜吸收(皮肤、注射给药除外); 2. 给药途径与药物性质决定剂型; 3. 同一药物可制成多种剂型; 4. 同一种剂型包括许多种制剂; 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熟】(其实质可影响安全、有效) ①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泻下,注射镇静。 ②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如注射与口服、缓释、控释。 ③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缓释与控释。 ④产生靶向作用:如脂质体对肝脏及脾脏的靶向性。 ⑤可影响疗效:不同的剂型生物利用度不同。 四、药物剂型的分类【熟】 (一)按给药途径分类 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完整版)胶囊剂试题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 一、名词解释 休止角;CRH;真密度;堆密度;散剂;倍散;颗粒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肠溶胶囊剂; 二、是非题 1、粉体的休止角越大,其流动性越好。 2. 用库而特计数器测得的粒径为有效径,用沉降法测得的粒径为等价径。 3. 药筛的目数越大,孔径也越大 4. 1号筛的孔径比9号筛的孔径大 5、空胶囊规格种,0号胶囊较2号胶囊小。 6.空胶囊有多种规格,常用为0-5号,号数越大,容积越小。 7. 散剂有内服、外用的。() 8.胶囊剂做了溶出度检查就不用作崩解检查。() 9.液体药物不能做成胶囊剂。() 10.硬胶囊的崩解时限为30min。() 三、填空题 1.粉碎时,粉碎机的机械能主要转变成____________才能体现粉碎效率。 2.药筛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 对组分比例差异很大的物料进行混合时,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_法为佳。 4.小剂量的剧毒药中添加一定量的填充剂制成的稀释散,通常称为___________。 5.散剂的制备过程由粉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剂量、包装等。

6. 散剂混合时若两组分的堆密度大小差异较大,则一般将堆密度 ______________者先放入研钵内,再加堆密度______________者适当研匀。 7.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情况,颗粒剂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三种。 8.哪二种剂型装入胶囊壳后,即成为胶囊剂:______、______。 9.胶囊剂平均装量为0.30g以下,其装量差异限度为______;平均装量为0.30g 或0.30g以上,其装量差异限度为______。 10. 软胶囊剂制备方法主要有______法与______法。 三、单项选择题 1、根据Stock’s方程计算所得的直径 A、定方向径 B、等价径 C、体积等价径 D、有效径 E、筛分径 2、表示各个粒径相对应的粒子占全粒子群中的含量百分量的粒度分布是 A、频率分布 B、累积分布 C、对应分布 D、数率分布 E、积分分布 3、采用气体吸附法可测定 A、粉体松密度 B、粉体孔隙率 C、粉体比表面积 D、粉体休止角 E、粉体粒径 4、采用哪种方法可测定粉体比表面积 A、沉降法 B、筛分法 C、显微镜法 D、库尔特记数法 E、气体吸附法 5、粉体学中,用包括粉粒自身孔隙和粒子间孔隙在内的体积计算的密度称为 A、堆密度 B、粒密度 C、真密度 D、高压密度 E、空密度 6、粉体的流动性可用下列哪项评价 A、接触角 B、休止角 C、吸湿性 D、释放速度 E、比表面积 7、固体的润湿性由什么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