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戏曲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戏曲的演变与传承

中国古代戏曲的演变与传承

中国古代戏曲的演变与传承引言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传承。

从最早的祭祀舞蹈到后来的宫廷娱乐活动,再到最终成为大众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中国古代戏曲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表现方式和风格特点。

1. 戏曲起源与发展1.1 起源与早期形式中国戏曲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舞蹈,最早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祭祀活动逐渐演变为具有故事情节和角色扮演的形式,并得到贵族阶层的广泛参与。

1.2 宫廷戏曲与流行地方戏在唐宋时期,宫廷戏剧日趋繁荣,各类歌舞剧目相继出现。

然而,由于仅少数人能够观看宫廷戏曲,于是在民间也产生了一些地方戏曲,以满足普通百姓的娱乐需求。

这些地方戏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分支,如京剧、豫剧、越剧等。

2. 中国古代戏曲的演变2.1 明清时期的改革创新明清时期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明代,戏曲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通过引入元素和对常规剧目进行修订来吸引更多观众。

同时,舞台表演技巧也得到重视和改进。

2.2 近现代戏曲变革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变迁,中国古代戏曲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过程。

许多剧目内容适应时代潮流进行修改,而且新型电子媒体的传播使得戏曲艺术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和继承。

3. 戏曲传承与保护3.1 戏曲传统教育与培养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许多培训机构致力于向年轻一代传授戏曲技巧和知识。

同时,各级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促进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3.2 文化遗产保护与国际交流中国古代戏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和重视。

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与其他国家共同推动世界戏剧艺术的多元发展。

结论中国古代戏曲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并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形式。

通过传承与创新,中国古代戏曲得以保留至今,并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继续推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播和发展。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与特点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与特点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与特点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传统。

它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与特点,并分析其在历史演进中所产生的影响。

一. 古代戏曲的起源与分类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的秦汉时期,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演技等多种艺术形式,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根据演出形式和地域特点,中国古代戏曲可以分为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等多个剧种。

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方式、音乐风格和戏曲角色。

二. 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1. 早期发展:早期的戏曲以曲调优美、舞蹈翩翩起舞为特点。

宋元时期,杂剧出现,充满了喜剧元素,并且融合了歌舞和表演。

2. 明清时期:明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期。

京剧成熟发展,为后来的传统戏剧奠定了基础。

清代的戏曲则更加多样化,包括豫剧、越剧等地方剧种的兴起。

3. 新时期:20世纪初,西方的现代戏剧思潮开始影响中国。

中国戏曲经历了一次重大改革,吸收西方戏剧元素,创造出了新的剧种,如话剧、歌舞剧等。

三. 古代戏曲的特点1. 技巧性强:古代戏曲要求演员有扎实的武功和独特的表演技巧。

演员需要通过唱、念、做、打等动作,来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2. 丰富多样的音乐:戏曲的音乐是其独特之处,它融合了中国古代音乐的风格和形式,如京剧的嗓子、越剧的嗓音、豫剧的板儿等。

音乐通过曲调和节奏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剧情的发展。

3. 强调形象化表演:戏曲注重角色的形象化塑造,通过化妆、道具和服装等手段,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并记住各个角色。

每个角色都有独特的服饰和化妆风格,使观众在表演过程中更容易辨认出不同角色。

4. 注重意境表达:戏曲不仅仅是一种演出形式,还强调对于意境的追求。

通过舞台布景、灯光、音效等元素的运用,戏曲能够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 古代戏曲的影响与传承中国古代戏曲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为观众带来乐趣,也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是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其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戏曲阶段(汉代至唐代):古代戏曲主要包括曲艺、杂剧和小歌舞等,形式简单,表现方式单一。

2. 唐代至明代戏曲阶段:唐代时期,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戏曲,如“西洋滑稽”、“花木兰”等,成为现代戏曲的雏形。

到了宋代,戏曲发展更加完善,形成了“四大剧种”——京剧、昆曲、豫剧和评剧等,其中以京剧最为受欢迎,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

3. 清代戏曲阶段:清代戏曲发展较为稳定,形成了现代戏曲的基本形式。

同时,由于清朝政府对戏曲的扶持,使得戏曲得以大规模传播。

4. 民国至现代戏曲阶段:近代以来,戏曲的发展受到了新文化运动和影视文化的冲击,不过仍有一些剧种仍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如京剧、豫剧、河北梆子等。

总的来说,中国戏曲从古到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影响,不断改良和完善,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论述中国戏曲的发展史

论述中国戏曲的发展史

论述中国戏曲的发展史中国戏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宗教仪式和歌舞表演。

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后,中国戏曲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

以下是中国戏曲的发展史的几个主要阶段:1. 萌芽期:在唐代以前,中国的戏曲表演主要是以歌舞形式为主。

随着唐代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戏曲开始融合诗歌、音乐、舞蹈等元素,逐渐形成了以歌舞剧为主的戏曲形式。

2. 形成期:在唐宋时期,戏曲逐渐形成了以“杂剧”和“南戏”为代表的表演形式。

杂剧是一种综合了歌曲、舞蹈、戏剧等多种元素的表演艺术形式,而南戏则是以南方民间小戏为基础发展而来。

这两种表演形式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为后来的戏曲发展奠定了基础。

3. 成熟期:元代是戏曲的成熟期。

元代的戏曲以杂剧为主,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剧作家和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等。

这些作品题材广泛,情节曲折,语言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思想。

4. 发展期:明清时期是戏曲的发展期。

这个时期的戏曲以南戏为主,同时又出现了许多地方戏曲剧种,如京剧、豫剧、黄梅戏等。

这些地方戏曲剧种的兴起,反映了中国戏曲的多样性和地域特点。

5. 现当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国戏曲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

在20世纪初,京剧成为了中国戏曲的主流,出现了“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著名的表演艺术家。

同时,话剧、电影等艺术形式的兴起也对戏曲产生了影响,使得戏曲逐渐走向了现代化。

总的来说,中国戏曲经历了萌芽、形成、成熟和发展等多个阶段,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地方戏曲剧种和表演形式。

在现当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国戏曲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形成了新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

中国戏曲的发展与传承

中国戏曲的发展与传承

中国戏曲的发展与传承中国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之一。

戏曲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包括京剧、昆曲、豫剧、河南梆子、秦腔、粤剧等多种剧种,每一种剧种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唱腔、音乐演奏、服装道具等元素。

戏曲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发展和传承史可谓是一部中国文化史。

一、中国戏曲的历史中国戏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左右的汉朝。

当时的戏曲主要是一些民间艺人在城乡村落和市集等场所表演,形式简单,以讲唱为主,趣味性强,常将独唱、合唱、说唱、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融为一体。

此后,唐宋时期,传统民间艺人在皇宫及达官显贵的宅院中表演,使戏曲艺术趋于成熟和规范化。

元代时,蒙古族入主中国,使得蒙学和汉学相互交融,促进了戏曲的发展和壮大。

明清时期,戏曲逐渐成为普及到各阶层的文化娱乐,同时也成为精髓传承的时期。

二、戏曲的三大特点戏曲有着独特的审美方式和视听效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它主要有如下三个特点:1、唱腔独特。

戏曲的唱腔是一种独特的音乐语言,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从唱调、音乐符号、音乐形式和旋律组合等方面,唱腔都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2、表演形式多样。

戏曲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唱、念、做、打、舞、吹、拉、弹、等元素的合成。

3、人物形象鲜明。

戏曲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可爱可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京剧中的涂伦、李逵昆剧中的阎罗王,豫剧中的铡判官等众多经典角色,都成为了中国戏曲史上永恒的经典。

三、戏曲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戏曲在不断发展和演进中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是时代与市场变化所造成的压力,如电影、电视等新的文化产品的冲击;另一方面是外部文化的进入造成了传统文化的冲击,如西方音乐、电影、音像制品等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了文化娱乐的竞争者。

为了使戏曲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组织开展戏曲的培训、传承、创作和普及活动。

浅谈戏曲的发展之路

浅谈戏曲的发展之路

浅谈戏曲的发展之路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在世界的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在世界的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拥有几百个剧种、多达上万个剧目的戏曲,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扎根在广大群众之中。

正是由于戏曲表达了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载歌载舞,说、唱、表兼重的戏剧形式,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京剧作为中国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是世界三大古典戏剧从诞生后一直不曾中断,一直以活的形态在舞台上传承和发展的戏剧。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京剧是中华文化之集大成者,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政府对各京剧院团的投入扶持和宣传力度史无前例。

然而,受到如此尊崇的京剧,却依然面临观众市场日益萎缩和京剧院团生机乏力的尴尬。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开始进入大规模的城市化时代,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据了解,现在每一天都有一种地方戏曲在消亡,这种残酷的现实的确令人感到担忧。

戏曲随之出现的衰退现象,戏曲团体萎缩,究其根源就是失去了观众。

这里有客观原因,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娱乐和休闲生活呈现多元化,戏曲不再是观众唯一的选择。

但更重要的是,戏曲没有创作出更多的受观众喜爱的剧目,戏曲创作与时代脱节了,就会失去了戏曲赖以生存的基础——观众。

时代向前进步,人们对社会的认知水平提高了,民主、法制、人权、社会责任感等这些理念普及了,支撑旧时代戏曲舞台的理念如忠(愚忠)孝节义、清官、包办婚姻、私订终身、科场发迹等都破碎了,从而也就失去了戏曲高台教化的神圣性,引不起今天观众的共鸣。

况且,对于大多数的城市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来说,流行文化自然大行其道,西方歌舞或者话剧等或许还可能看到,传统的地方戏曲就已经是非常遥远的东西了。

由此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无论它的艺术含量多高,如果得不到广大青年观众的认可,就足以证明它缺少时代气息,因而会缺乏生机与活力。

中国传统戏曲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传统戏曲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传统戏曲的历史与发展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学和哲学内涵。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戏曲的历史起源、发展演变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戏曲的起源与发展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仪式和巫术表演。

最早的戏曲形式是由原始宗教中的祭祀舞蹈演变而来。

随着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戏曲逐渐融入了民间艺术,并且受到了宫廷文化的影响。

到了唐宋时期,戏曲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的宫廷中有专门的演员和编剧,他们演绎了许多富有武功和音乐元素的戏曲作品。

这些戏曲作品通过皇室赞助和皇家演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在宋代,浮世绘艺术中也开始出现了对戏曲剧情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戏曲的艺术表现形式。

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戏曲发展的鼎盛时期。

明代时,四大传统剧种——京剧、豫剧、越剧和黄梅戏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清代时,曲艺、评话以及河南坠子等其他地方戏曲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这个时期,戏曲剧目和表演技巧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并开始形成各地的地方剧种。

二、戏曲的主要流派和特点1. 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它汇集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京剧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独特的表演技巧和丰富的剧目而闻名于世。

它的表演形式包括唱(说)、念、做、打、舞、揩(即化妆)、装、亲等八个基本功。

京剧被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 豫剧:豫剧起源于河南地区,是中国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

豫剧以其豪放、豪迈的风格和快节奏的表演形式而深受观众喜爱。

它的剧情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演唱时以豫剧曲调为主。

3. 越剧:越剧起源于浙江地区,以其婉转、柔美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风格而闻名于世。

越剧多演绎女性形象,剧情多为爱情、家庭和社会生活的琐碎。

4. 黄梅戏:黄梅戏起源于湖北地区,它以其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江南民间音乐元素而独树一帜。

黄梅戏的唱腔柔美婉转,舞台表演热闹活泼,剧情多以家庭和爱情为主题。

三、戏曲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戏曲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浅谈中国戏曲的发展

浅谈中国戏曲的发展

浅谈中国戏曲的发展作者:吴多克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16期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

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

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虽说它的渊源来自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

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

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脸变化的脚色行当充任。

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

讲究唱、做、念、打艺术,表演运输和富裕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

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祁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艺术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

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1.先秦——戏曲的萌芽期。

《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

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

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曲欣赏与网路音乐学期末论文
- 1 -
浅谈中国戏曲发展

世界上只有三种原始戏剧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展成了成熟的戏剧样
式:古希腊戏剧,古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选自网上
据《中国戏曲发展简史》上说到:戏剧源于古代部落的祭祀,比文字的起源
还早。因为祭祀是建立在对自然神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的基础上,所以需
要有人来扮演这些神,祖先,英雄。这就使得祭祀从一开始就有表演性质。
这,便是中国戏曲的起源,当然,当时的所谓的戏曲是简陋的,单一的。表
演性质当然也是没有现在的强烈。中国戏曲的起源能追索到如此之远,当今也有
说法是印度梵剧是吸取了中国戏曲而发展成的。
一 秦、汉时期,戏曲萌芽期
古希腊戏剧是直接从祭祀之中产生并发展成熟的,而我们中国戏曲成熟却是
在两宋之间,和古代部落祭祀的戏曲隔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而这段期间中出现的
是与戏曲相似的戏剧,例如:秦朝的“优戏”,或者是汉代出现的“百戏”。
“优”指的是侏儒的意思,侏儒最初在奴隶社会是喜剧演员。而在汉代所出
现的百戏则明显的体现了汉代的时代精神——兼收并存、包罗万象,“百戏”包括
体育,杂技,魔术和优戏等。百戏的表演方式类似与晚会形式,每个表演是单独
的,而不是有所融合的。由于优戏的独立性,渐渐的优戏便从百戏中所逃脱,可
惜的是,历代的帝王都是喜欢歌功颂德的剧目,而优戏则侧重于娱乐性。就是如
此,优戏在唐玄宗李隆基出现之前都没有长足发展,地位曾经是连杂耍都不如。
二 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
唐代,由于唐玄宗李隆基这个正真意义上的戏迷,优戏在唐代得到发展。盛
唐时期,到处充满了艺术的天籁,到处氤氲着创造的神思与灵感。戏剧,也就在
这样的丰厚土壤中滋长。
尽管,戏曲在唐代还不能发展成熟,但是,如果没有唐代的发展,那么吸取
的步伐就会更加的迟缓。
渐渐的,出现了继承唐代传统的五代优戏。五代时期的优戏演出继承了唐代
的传统,而被畸形社会政治局面刺激而一度繁荣。经过刺激,五代优戏已经接近
承受,尽管它的形态还是不够完善,但它却为中国戏曲的正式形成铺垫了决定性
的一步。
三 元代,戏曲的成熟期
名曲欣赏与网路音乐学期末论文
- 2 -
元杂剧,是在民间戏曲上,继承和发展前代各种文学艺术成就,经过许多作
家、乐师等人才的努力,而改进和创造出来的综合性艺术。
元杂剧的代表作是关汉卿的《窦娥冤》。深刻的揭露元朝社会的黑暗,歌颂了
被压迫者感天动地的坚强意志和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四明代,戏曲的繁荣期
到了明代的戏曲,传奇发展起来。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
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曲调集合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戏
剧形式,温州是发祥地)。
而明代中叶的汤显祖就是其最有代表的作家,他一生写了许多传奇剧本,《牡
丹亭》是他的代表作。知道今天,传奇剧本《牡丹亭》作为昆剧还活跃在舞台之
上。
五 中国戏曲大事,京剧形成
湖北汉调艺人在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他们同
徽调艺人一样唱黄皮腔,只是更具湖北风格。徽、汉皮黄在京城经过数十年的发
展,终于在1840年前后,形成了一种独具北方色的皮黄腔京剧。
六 京剧的三个鼎盛期,同治、光绪年间至20世纪50年代
京剧形成不久便迎来了它的第一个繁盛期同治、光绪年间,当时出现了一批
优秀的京剧演员并在此时引起了宫廷官方的喜爱。宫内优厚的物质条件促进了它
艺术上的成熟。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京剧的第二个繁盛期。20世纪的新思潮促进了京
剧艺术的发展,这易世琪京剧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优秀的京剧演员上。而且,这个
时期也是京剧流派产生最多的时期,旦行的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
生行的余(叔岩)派、马(连良)派等。每个流派的创始人都拥有一批数量可观
的剧目,所以这个时期也是京剧文学的繁荣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处处呈现出万象更新之貌。京剧也因此
迎来了它艺术上的春天。经过十余年发展,到1959年前后,他的艺术生命到达第
三个顶峰。《白蛇传》、《将相和》等优秀剧目出台,将京剧文学发展推到一个顶峰。
六 新兴地方戏,越剧、评剧、黄梅戏等
20世纪初,一批新兴地方戏开始在各地戏曲舞台上出现,它们均由民间小戏
发展而来,具有极为浓郁的乡土气息,进入城市后,它们吸取京剧、梆子等老剧
种的艺术营养,表演上得以成熟。
七 拯救中国戏曲
现今时代,嘻哈、摇滚、流行等音乐当道,中国戏曲作为世界上三大唯一没
受其他音乐影响而形成的最古老的音乐之一,在本人看来却要在我们这一代被遗
名曲欣赏与网路音乐学期末论文
- 3 -
忘了。存在了如此久的中国戏曲,它存在必定有它所存在的理由,它的艺术涵养、
它的魅力是无限的。而现代人却越来越不会怎么去欣赏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
们或许不能对中国戏曲有个极深的理解,但是我们必须去了解,必须去注意,必
须去保护。这,是一个中国人的义务——拯救中国戏曲。

浅谈中国戏曲发展,看中国戏曲传奇的从小到大,慢慢发展成熟,中国戏曲
的魅力无限大。用现在流行的话说,中国戏曲很给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