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分析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分析法

一、形成、发展过程

众多研究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入内容分析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理论研究的开展,产生了许多关于内容分析的定义。

1、1952年,美国传播学家伯纳德·贝雷尔森(Bernard Berelson)将内容分析法定义为“一种对具有明确特性的传播内容进行的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技术”。(明示的内容、程序上的客观性、系统性和定量性)

2、霍尔斯蒂(Holsti)在对包括书面和口头的所有交流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后指出:“内容分析法是系统地、客观地描述信息的特征”。同时为内容分析确定了三个主要目标:描述传播特征,推测传播者的意图以及传播效果。

3、“内容分析是为了测量某些变量而以系统、客观和定量的方式来研究和分析传播过程的一种方法。”(Kerlinger)

4、“内容分析是一种揭示社会事实的数据调查方法,在这种方法中,通过对一个现存内容进行分析而认识它所产生的联系、发送者的意图、对接收者或社会情境的影响。”(阿特斯兰德)

5、为了克服以上定义“过窄”、“有局限性”等缺陷,美国学者克里朋多夫给出如下定义:

内容分析是系统、客观和定量地研究传播信息并对信息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推断。

这个定义简洁地包含了一些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概念:数据、情境、研究目的(推论)、信度(可重复)和效度。

二、内容分析法的特征

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方法,例如,从方法属性看,它虽然被列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但明显受到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影响;从方法特点看,它既有独特的个性,又处处显示出交叉性、边缘性、多样性……从以上定义来看,众学者基本认同内容分析法具有以下三个关键特性。

1.客观性

必须要有明确制定的规则,确保不同的分析者分析同一素材能够得出相同的结论。

研究对象客观,不受打扰。这和问题调查和定性分析不一样,前两者都是以人为研究对象,而内容分析法研究的不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人,而是研究的客观的文本,不存在因研究对象的主观因素而影响研究效果的问题

应该强调的是,在内容分析的前期阶段,研究者选择分析题目、制定评价标准、定义分析类别和单元等过程基本上仍是主观的。内容分析法需要研究者首先将文字的(或图画的)非定量的内容转化为定量的数据,这一转化过程是根据理

论引导观点来进行的。

但一旦评价标准、分析的类别和单位被确定,转化过程完成,其后续的研究过程就被认为是客观的了。这时,研究者的个人意志不再能左右分析的数量结果,他必须按照确定的评价标准、分析的类别和单位进行计量,计量出什么结果,就只能表述什么结果。任何研究者都应该得出同样的结论。由此,内容分析法的客观性被确立。

2.系统性

讯息内容或类型得取舍选择要有首尾一致的标准,防止分析者仅选择支持自己见解的材料。

因此,选择样本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每个项目接受分析的机会必须相同。其次,评价过程也必须是系统的,所有的研究内容应以完全相同的方法被处理。编码和分析过程必须一致。各个编码员接触研究材料的时间应相同。总之,系统评价意味着研究自始至终只使用一套的评价规则,在研究中交替使用不同的规则会导致结论混淆不清。

3、普遍性

内容分析应该是将讯息属性和传播者以及受传者的特征联系起来,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具有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结果,而不是纯粹的“描述性”信息。(铃木裕久,《大众传播调查研究法》)

4.定量性

指研究中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类目和分析单元出现的频数进行计量,用数字或图表的方式表述内容分析的结果。

首先,内容分析的目的是对信息实体作精确的量化描述。

其次,统计数据能使研究者用最简要扼要的方式描述研究结果。

再次,统计数字有助于结论的解释和分析。定量性是内容分析法最为显著的特征,是达到“精确”和“客观”的一种必要手段。它通过频数、百分比、卡方分析、相关分析以及T-TEST等统计技术揭示传播内容的特征。“定量”并不排斥解释。当研究者得出一组说明传播内容特征的数据后,需要对这组数据进行解释,即说明数据的意义。

5. 描述媒介内容

无论研究目标和目的是什么,它都只能提供有关数据,从不直接涉及有关传者和受者的数据,只能根据媒介内容推断有关对象的态度和行为的变量。

三、内容分析的课题与用途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主要以各种文献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早期的内容分析法源于社会科学借用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历史文献内容的量化分析。二次大战后,新闻传播学、政治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军事情报机构一起,对内容分析方法进行了多学科研究,使其应用范围大为拓展。

传播学研究史上所关注的课题归纳概括如下

1、不同时期传播内容的纵向比较分析:解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变迁

2、同一时期传播内容的横向比较:解释不同国家、地区、社会、民族、群体或个人信息传播的共性、个性

3、特定时期的传播内容分析:从传播内容特色来推断时代精神、潮流、社会成员态度、关心、价值观

4、不同媒介间的比较:比较不同讯息内容的特点、结构及其作用方式

5、分析传播内容与传播者的关系:通过内容来判断传播者的意图、主张、倾向、或其社会背景特点

6、分析传播内容对传播效果的影响:考察内容主题、观点与表达方式或技巧(内容提示法、说理法、诉求法)对说服效果的影响。

7、分析传播内容与受传者的关系:考察特定社会群体经常接触的媒体内容,分析他们的兴趣、关系、需求,以及讯息接触、解读过程、结构、特点

8、考察传播内容与宏观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考察传播内容中所体现的意识形态及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联系。

研究的重点

1、为了获得“文化指标”而进行的内容分析,如“潇洒”“土豪”“屌丝”

2、用于媒介提示的“拟态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的比较,格伯纳的“培养分析”

3、欧洲批判学者从事的“文本分析”。推断文本提供者的意图与目的。

四、内容分析法的优缺点

内容分析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较为客观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是一种规范的方法,对类目定义和操作规则十分明确与全面,它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设定的计划按步骤进行,研究者主观态度不太容易影响研究的结果;不同的研究者或同一研究者在不同时间里重复这个过程都应得到相同的结论,如果出现不同,就要考虑研究过程有什么问题。

2.非接触研究。内容分析不以人为对象而以事物为对象,研究者与被研究事物之间没有任何互动,被研究的事物也不会对研究者做出反应,研究者主观态度不易干扰研究对象,这种非接触性研究较接触研究的效度高。

3.定量与定性结合。这是内容分析法最根本的优点,它以定性研究为前提,找出能反映文献内容的一定本质的量的特征,并将它转化为定量的数据。但定量数据只不过把定性分析已经确定的关系性质转化成数学语言,不管数据多么完美无缺,仅是对事物现象方面的认识,不能取代定性研究。因此这种优点能够达到对文献内容所反映“质”的更深刻、更精确、更全面的认识,得出科学、完整、符合事实的结论,获得一般从定性分析中难以找到的联系和规律。

4.揭示文献的隐性内容。内容分析可以揭示文献内容的本质,查明几年来某专题的客观事实和变化趋势,追溯学术发展的轨迹,描述学术发展的历程;依据标准鉴别文献内容的优劣。其次,揭示宣传的技巧、策略,衡量文献内容的可读性,发现作者的个人风格,分辨不同时期的文献体裁类型特征,反映个人与团体的态度、兴趣,获取政治、军事和经济情报;揭示大众关注的焦点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