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分析法
教育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

教育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制定研究目标和问题:在进行内容分析之前,需要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确定要分析的内容,以及分析的范围和深度。
2.确定样本和文本选择: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确定适当的样本和文本,以便进行分析。
样本选择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体群体或现象的特征。
3.制定分析方案: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设计分析方案,包括确定研究的变量和操作定义、编码规则和分析步骤等。
分析方案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4.数据收集:根据分析方案,对选定的文本进行收集,可以是书面材料、影像、音频等。
收集的数据应符合研究目标和问题的要求,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解释。
5.数据编码和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编码,将文本内容转化为可计量的变量。
编码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选择合适的编码方法。
然后,对编码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是统计分析、语义分析、主题分析等,以获得研究结果。
6.解释和验证结果:在进行数据分析后,研究者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和验证。
解释是对数据结果的解释和理解,通过与研究问题的理论框架对比,分析结果的合理性。
验证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验证,如质性验证、逻辑验证等。
7.撰写研究报告:最后,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将整个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撰写,并呈现出来。
研究报告应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理论框架、方法、结果和讨论等,以便其他研究者和读者了解研究内容和结果。
总之,内容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文本、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释来了解和研究一些现象的方法,对于教育研究来说,可以帮助理解和解释教育现象、评价教育政策和实践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内容分析法有其局限性,如依赖于研究者主观解释和判断、编码和分析过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等,因此需要结合其他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多角度和多方法进行研究,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效度。
内容分析法名词解释

内容分析法名词解释内容分析法是指将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和重要观点找出来,从而掌握文章的内在意义,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
1、主题确定后,通过文章细节的比较,筛选、归纳主题。
2、借助比较归纳,进行判断和推理,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主要道理。
3、筛选原文信息,抽取文章的精髓,把握中心思想和作者态度。
4、看待事物要全面,不能只看到其中的一点,要看到事情的全部。
5、深刻理解中心思想,看懂文章不是很难,真正要做到看懂文章就需要反复的阅读,多读几遍,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边读边思考,先理解主要内容,在理解次要内容,这样读的时候才能更深刻,读懂一篇文章需要多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2、通过整体阅读寻找文章的主题:对大量文章的研究表明,读者对文章的总体印象,不但与全文的语言特色有关,还与全文的主题或作者的立场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般来说,那些有明显倾向性的文章,能够鲜明地反映作者的主张和倾向,而那些没有任何倾向性的文章则比较平淡,往往不能反映作者的主题。
一般说来,那些积极支持某种主张的文章,常常抓住作者的论点来阐发自己的观点,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
反之,则比较平淡。
在阅读中经常碰到一些文章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如果从全文来探讨,往往无所适从;如果忽视了这些倾向性,又往往觉得意犹未尽,难以对它们作出明确的判断。
为此,我们必须根据文章本身的倾向性来划分段落层次,明确各个段落在全文中所占的地位。
分清主次,弄清问题的实质,这对于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十分有益。
3、文章开头的作用,主要包括引起下文,吸引读者,设置悬念,开门见山,承上启下等。
因为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所以文章的开头部分也有他自己的写作目的,或突出中心,或揭示线索,或埋下伏笔,或制造悬念,或直入正题,或意在言外。
由于作者的观察角度和认识水平的不同,开头的写作方法也就不同。
高明的开头能使读者“未见其文,先闻其声”,产生“相见恨晚”的感觉,从而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入胜。
内容分析法名词解释

内容分析法名词解释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又称“主题分析法”、“文本结构分析法”、“观念艺术分析法”。
它通过对小说、戏剧、电影等具体文学样式的细读,揭示其中所蕴含的作家创作的观念、意图和目的,从而掌握作品思想内容的一种方法。
20世纪80年代,美国文学批评界有人提出了“内容分析法”的口号,主张通过“重读”和“结构分析”的分离,并逐渐向融合发展。
后经诺思的进一步发挥,内容分析法得到广泛承认和推广。
简单的说,就是找出某个文学作品中隐藏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是人物行为、时间、地点、事件、情节、场景、道具等。
然后把他们拼凑在一起,从中发现作者的意图和动机,进而揭示文本的深层内涵。
由于不同的读者对同一部文学作品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内容分析法就是要通过多次的阅读,比较文本,分析研究,得出多个版本的“作者意图”,并且认定每个版本都是相互独立的,但又彼此关联的,最终达到对作品所有隐含信息的正确把握。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由思想和感情两大部分组成的。
因此,我们首先需要确定文本的思想内容;然后按照思想内容的性质进行分类;最后将相应的分类结果还原到文本语言中去,还原到具体的人物行为或者事件上去,即获得整个文本的思想内容。
其实,在实际的文学作品研究过程中,内容分析法是很难使用的,因为那样会导致小说的解读永远没有尽头,没有止境,只能是无穷无尽的寻找下去。
但是,运用内容分析法来研究作品内容时,必须牢记一条规则:尽量避免引入不恰当的阐释,否则将破坏作品原有的意义。
这个规则是对所有研究者提出的一个警告,是他们坚持在人文领域里进行学术探讨的一个基本准则。
1、研究目标与方法。
本研究的目标在于揭示《女士走过来》一诗的思想内容,它们包括隐喻的主题和意象的表达。
2、基本理论。
一是以文学的形式研究人类生活的目标与方法;二是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考察思想意识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3、研究程序。
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确定女主人公的身份和遭遇。
第二步,分析女主人公的遭遇和描写的事件的内容,弄清作者真正的寓意。
内容分析法

19
信息分析方法与应用
2016/6/5 7 信息分析方法与应用
内容分析法概述
(2)新闻传播领域
内容分析法最早产生于新闻传播领域,所 以在新闻传播领域应用也比较广泛;运用内容分 析法我们可以更好发挥新闻传播的优势及社会使 命,有效反映社会热点问题、探索时代发展趋势, 并可以比较研究各国传播、交流内容及方式的差 异,从而探讨民族、文化及人类学等方面的问题。
2016/6/5
11
信息分析方法与应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内容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5)构建类目。 构建类目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 是依据理论或过去的研究成果来构建类目,二是 由研究人员根据个人的经验、习惯建立类目。 (6)建立量化系统 。内容分析中的定量分析, 一 般只使用定类、定距和定比变量。 (7)编码及信度分析 。编码是将分析单元分配到 类目系统中去的过程 ;信度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研究者按照相同的分析维度,对同一材料的评 判结果取得一致性的程度,它是保证内容分析结 果的可靠性、客观性的重要指标。 (8)分析数据。 (9)解释结论。
2016/6/5 5 信息分析方法与应用
内容分析法概述
(3)客观性,是指分析必须基于明确指定的规则 执行,从而确保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文献中得 出同样的结果; (4)分析结果的客观性; (5)结构化研究; (6)非接触研究;
(7)定量与定性结合;
(8)揭示文献的隐性内容。
2016/6/5
6
信息分析方法与应用
①不同内容群的比较 : 即针对一个主题,比较 来自不同的信息源的内容,从而得出结论。
2016/6/5
14
信息分析方法与应用
内容分析的方法
②趋势比较:强调同一事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从表征事件的有关信息的时序变化中把握事件的 发展规律。
内容分析法名词解释

内容分析法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
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
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的文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做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
而且,它对组成文献的因素与结构的分析更为细致和程序化。
二.内容分析法的一般步骤1、抽样。
如抽取若干期报纸以分析该报社论的政治倾向。
2、界定观察的类别。
类别应根据研究目的确定,而且应是详尽、互斥和独立的,如政治倾向可分为保守、中间、激进3类。
3、界定记录单位。
记录单位主要有以下几种:单词或单个符号;主题;人物;句子或段落;项目。
4、界定语境单位。
语境单位指记录单位的语境或上下文,语境单位包括记录单位而又比记录单位大。
5、界定点算体系,即决定如何使资料以数量表示,如统计各类别出现的频数、语义强度或空间数额。
三.内容分析法的分类1.分析对象在分析对象上,内容分析不仅包括文本中的显性内容信息,也包括隐性内容信息。
显性内容是可见的、表面内容,是与内容分析法相关的、文本信息中所包含的有形的词。
相反,隐性内容则区别于显性内容,是指与内容分析法相关的、话语或图像背后所隐含的意义。
隐性内容一般是间接通过外在信息中表现出来的这些事件现象或过程的特征、性质。
2.分析类别在分析类别上,内容分析大致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
(1)定量分析是用比较规范的方法读取相关的文本资料的内容,把文本资料上的文字、非量化的有交流价值的信息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建立有意义的类目分解交流内容,并以此来分析信息的某些特征。
(2)定性分析主要由研究者通过阅读、收听或观看,然后依靠主观的感受理解、体会和分析,来解读、判断和挖掘信息中所蕴涵的本质内容。
最初的内容分析主要是针对文字形式的报刊,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文献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

案例
一位研究者想要了解美国的各类新闻周刊如何刻画女性与少数民族的形 象。在这抽样里,分析单位是文章。
总体被确定为从1976年到1995年间刊登在《时代杂志》、《新闻周刊》、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的所有文章,经统计总共有140400篇(= 3种周 刊×20年× 52期/年× 45篇/期)。
隐性编码(latent coding), 也称为语意分析(semantic analysis), 指研究者寻找文本中潜藏的、隐含的意义。
例如:研究者在阅读完一段文章之后,决定该文是否带有色情或浪漫的表现 /种族主义歧隐性编码视。
隐性编码的信度低于显性编码,因为它依赖编码者对于语言和社会意义 的理解。隐性编码的效度好于显性编码,因为它不仅关注特定的字词,而且 关注其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例子
纽曼研究的问题是:美国新闻周刊将非洲裔美国女人或西班牙裔女人刻 画成重要的领导者角色的情况。 研究的问题是:
美国新闻周刊将非洲裔美国女人或西班牙裔女人刻画成重要的领导者角 色的情况。(纽曼)
六、数据分析
• 记数是内容分析的一个主要的特征。 • 记录过程的结果是数字。 • 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分析: 1. 某个事件发生的频率 2. 某个事件的百分比
案例
五、编码
编码是内容分析法的核心环节,即根据特定的概念框架,对信息——无 论是口头的、文字的、画面的或是其他形式的——做分类记录。
编码的两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编码单位和制定编码单。
1、确定编码单位 即选择具体的观察和点算单位 词是最简单的编码单位,主题是最常用的编码单位,内容特性也可以作为编
码单位。 2、制定编码单 是对文献资料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工具,类似于结构式观察所使用的记录单。
内容分析法概述

(一)定义
内容分析法,是对明显的传播内容作客观而有系 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特征 (1)明显性 (2)客观性 (3)系统性 (4)量化
内容分析法,实际上是以预先设计的类目表格为 依据,以系统、客观和量化的方式,对文献内容 加以归类统计,并根据类别项目的统计数字,作 出叙述性说明的一种研究方法。
K=(KAB+KAC+KBC)/n
=(0.90+0.80+0.70)/3
=0.80
评判信度R=
3 ×K
=0.92
1+(3-1) ×K
则以主判员的评判结果作为内容分析的结果。
5、统计描述,得出结论
根据信度分析的结果,若R>0.90,则以主判员的 评判结果为代表,对量化统计结果进行描述,得 出概括性的结论。
量化处理
YAx1
YAx2
本 模
比较找出稳
定突出因素
式
结论
例1:研究课题:分析总结某位优秀教师如何 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的经验。
自变量X=不同的教学对象 X1=某一教学班,X2=另一教学班 因变量Y=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 内容分析的步骤: 1、确定资料来源A 2、抽取样本Ax1和Ax2:课堂教学实况录像 3、确定分析类目 4、评判记录
样本
At3
结论
例2:研究课题:某大学电教中心多年来编制 一批讲授型电视教材,供大学基础教学用。通 过内容分析,分析总结该校编制讲授型电视教 材的设计思想与制作技巧的发展特点。
自变量T=不同年份
t1=2001年,t2=2003年,t3=2005年
因变量Y=讲授型电视教材的编制技巧
内容分析的步骤:
内容分析法定义及特点

内容分析法定义及特点
1.客观性:内容分析方法注重对内容的客观分析,试图通过规范化的
分类系统和严谨的数据收集方法来消除主观偏见。
内容分析的结果通常是
易于度量和比较的量化数据,这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可靠。
2.系统性:内容分析法是一个有组织和系统的研究方法。
它要求研究
者事先制定明确的研究目标、分析框架和分类系统,并根据这些准则对内
容进行分类和计数。
这种系统的研究方法可以保证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和可
比性。
3.规范性:内容分析方法通常要求研究者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和标准。
比如,在对文本进行内容分析时,研究者需要制定明确的研究问题、分类
准则和编码规则,以确保分类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4.可重复性:内容分析方法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研究流程和规范的研
究工具来保证研究的可重复性。
这意味着其他研究者可以再次使用相同的
方法对同一内容进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5.高效性:内容分析方法可以对大量的内容进行快速、高效的分析。
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研究者可以快速处理大量的文本、图像或
音频数据,并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和模式。
6.多样性:内容分析方法可以对各种形式的内容进行分析,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
这使得内容分析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研究,并实现跨媒体的比较和分析。
综上所述,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客观、系统和规范的研究方法,它通过
对大量内容进行收集、分类和解释,帮助研究者揭示内容中的模式和关联。
内容分析法的特点包括客观性、系统性、规范性、可重复性、高效性和多样性,这些特点使其成为社会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角色 ① 主要英雄人物 ②主要反面人物 ③ 一般人物 ④小角色 6—年龄 ①儿童 ② 少年 ③ 青年 ④中年 ⑤ 老年 ⑥ 年龄变化 ⑦不详
显性编码,因为它不仅关注特定的字词,而且关注其 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编码可测量的特性
编码系统用来识别文件内容的四项特性:
(1)次数: 指某件事物是否发生以及所发生的
频率。例如:在一个星期中,有多少老年人物
出现在电视节目中?他们占所有出现角色的百
分比是多少?
(2)方向:指内容中信息在一个连续体中的方 向正面的或负面的形象,支持或反对的态度。
教师教案、学生作业等
2、日期抽样 • 指选某段时间的资料,某年某月 3、单元抽样 • 确定抽取资料中的某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
在实际的操作中,经常会根据实际需要将这 三种抽样方法结合使用,以提高样本的代表 抽样性和可信度。
但必须注意总体的完整性和特殊性。完整性 是指要包含所有关的材料。特殊性是指要 选择与研究目标有关的抽样特定资料。
演讲、官方文件、影片或录像带、乐谱、照片、衣物
或艺术作品。(纽曼:391)
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是对被记载下来的人类传
播媒介的研究。其内容可以包括书籍、杂志、网页、诗
歌、报纸、歌曲、绘画、讲演、信件、电子邮件、网络 上的布告、法律条文和宪章以及其他任何类似的成分或 集合。” 内容分析被定义为“客观地、系统地、定量的描述明示
研究者可以使用电脑程序来搜寻以及进行统计。
显性编码具有较高的信度,因为要编码的成语或
单字不是有就是没有。但是,因为显性编码不考虑这
些单字或成语在文中的含义,所以,此类编码的效度 受到限制。
• 例:“我读过一本红色封面(red cover)的书,它实
际上是障眼法(red herring)。不幸地, 这个出版 者却陷入财政赤字中(drown in red ink),因为当 书走红(redhot)时,编辑没有处理好繁文缛节( redtape)。该书提到一个有关红色(red)消防车的
述,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和经历、身
高、容貌、性格、收入等。另外25个变量是征婚者对配偶提 出的要求。
从我国的征婚广告来看,择偶标准中最受重视的因素依
此为:1)年龄,2)身高,3)教育程度,4)性格,5)
职业,6)婚姻状况与经历,7)容貌,8)健康。 跨文化的比较分析表明,中国人看重而其他国家不太看 重的择偶标准有年龄、身高和婚姻状况三项。其他国家 看重而中国人不看重的择偶标准有:宗教、民族、感情
案例
五、编码
编码是内容分析法的核心环节,即根据特定 的概念框架,对信息——无论是口头的、文字的 、画面的或是其他形式的——做分类记录。 编码的两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编码单位和制
定编码单。
1、确定编码单位 • 即选择具体的观察和点算单位 • 词是最简单的编码单位,主题是最常用的编
码单位,内容特性也可以作为编码单位。
2、制定编码单
• 是对文献资料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工具,类似
于结构式观察所使用的记录单。
例:社会学课本中对女性描述的编码类别
身体特征 头发的颜色 眼睛的颜色 身高 体重 感情特征 温和 冷淡的 安全稳定 焦虑,不安全 社会特征 种族 宗教 职业 收入
年龄
发型 其他
仇恨
热情 其他
住房
年龄 其他
例:人物编码单
的信息内容的一种研究技术”
1.
内容分析是一种使研究者能够以一种间接的方式(通
过对信息的分析)来观察人类行为的研究技术。
2. • • 内容分析是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是对所显示的 传播内容做出客观、系统、量化的描述的研究技术。 它是一种研究技术 它的直接研究对象是传播内容或符号性材料
•
其特点是客观、系统、量化
一、确定目标
(1)获得关于某个问题的描述性信息:如对不同国家儿童 教养的内容分析可为研究者提供思考某个社会中不同方 法的描述性信息。 (2)检验其他研究结果:对大学教授的教学所做的访谈结 果可通过对这些教授教学计划的内容分析而得到证实。
(3)获得有用的信息来处理教育问题:对学生作文进行内
容分析可帮助老师找出语法和格式错误。 (4)检验假设。
第一,有助于处理数量庞大的文本(可利用抽样或多个 编码者)。 第二,有助于研究那些处在其他时空的现象。 第三,有助于揭露随意观察文本时难以发现的信息。例
如,学前图画书的作者或许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他以
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来刻画小男孩与小女孩。
第四,内容分析法特别适用于传播媒介的研究,回答传
播媒介研究的经典问题:“谁、说了什么、对谁说
• ( 相关的电脑分析程序如TEXTPACK,ATLAS/ti,
NUDIST/NVivo和MAXQDA可参考专门的介绍)。
七、信度分析
内容分析的信度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研
究者,按照相同的类目对同一材料进行评价
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一致性越高,内容
分析的可信度也就越高,一致性越低,可信
度也越低。
编码员的交互信度
第一节 什么是内容分析法? 第二节 如何实施内容分析法?
第三节 内容分析的优缺点?
第一节 什么是内容分析法
一、定义
内容(content):是指文字、意义、图片、符号、构 思、主题或任何用来交流的信息。 文本(text):是指任何书面的、可读的或者口头的作 为交流媒介的东西:书籍、报纸、杂志文章、广告、
出现的场合,多数是从事服务性质的工作,或扮演被救护与被
帮助的角色。 研究者从中得出的结论是:在男女儿童还没有进入小学之前, 这些读物便开始向他们传输“男女有别、女不如男”的观念。
实例二:报刊人物分析 劳文纱尔曾对1901年至1941年这40年间《星期六邮政晚报》
等美国有代表性的大众周刊杂志所刊登的故事中的主人公进行
(爱情)。
五、内容分析的作用 1、趋势分析 • 对同一对象不同时期的内容资料进行量化分析比较, 以发现某种思想观念的发展过程、规律和趋势。如品
德教育的趋势
2、比较分析 • 对同一中心问题但是对象和来源不同的内容资料进行 量化比较分析,以对不同国家、地区、学校、团体、 个人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方法、教学效果
二、找到相关内容资料
• 哪些文本可以反映研究问题?
• 可以获取那些文本?
• 可获取的这些文本与研究问题之间的关联度如
何?
• 可获取的这些文本自身有何局限?
三、确定分析单元
• 到底要分析什么?
• 可以词、句子、段落或绘画作品
四、做抽样计划
• 可用各种抽样技术来选取进行内容分析的样本。 1、来源抽样 • 对资料来源的取样,即选取什么样的报刊、电视节目、
分析。
结果表明:在1901年至1914年间,政治家占了近一半。在
1922年之后,文艺界、体育界人士超过半数,而政治家、实业 家、学者等大幅度减少。
由此,研究者表示:“过去的英雄是生产的偶像,而当今的英
雄则是消费的偶像”。
实例三:中国人的婚恋观 1991年,李银河研究 “目前”中国人的择偶标准有哪些特 点?哪些因素对人们的择偶行为有重大影响? 用随机数字表从一本全国范围的征婚名册(共1000人,男 女各500人)中随机抽取300人的样本,男女各150人,研究 其在报刊杂志上刊登的征婚广告。 研究确定了50个变量,其中25个是征婚者对自身条件的描
分类
内容分析可以分为定量内容分析和质性内容分析。
20世纪中期以前,定量内容分析占内容分析的绝对 主导地位,主要是客观地统计各种不同概念或行为 出现的频次。
近年来,人们日益重视质性内容分析,即不只是重 视分析频次,而且重视诠释数据的潜在意义。
适合内容分析的议题
内容分析法对四类研究问题特别有用:
1. 某个事件发生的频率 2. 某个事件的百分比
• 可借助于计算机同时完成编码和数据分析的步骤
• 通常的程序是建立计算机文件来复制文献正文(手工录
入或扫描录入),然后阅读计算机文件并按照编码系统 对相关内容进行编码。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计算出各个 编码码号出现的频数,或者将所有适用于某一特定编码 的正文信息列在一起。
等进行比较。
3、意向/特征分析 对某一对象在不同问题上,或在不同场合 上所显示出来的内容资料进行分析,以发现 其意向或特征。如某优秀教师的各种教案, 发现其特点。
第二节 如何实施内容分析法?
一、确定研究目标
二、找到相关的内容资料 三、确定分析单元 四、做抽样计划 五、编码 六、数据分析 七、信度分析 八、诠释结果
案例
一位研究者想要了解美国的各类新闻周刊如
何刻画女性与少数民族的形象。在这抽样里,分
析单位是文章。
总体被确定为从1976年到1995年间刊登在 《时代杂志》、《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 界报道》中的所有文章,经统计总共有140400 篇(= 3种周刊×20年× 52期/年× 45篇/期)。
案例
• 编码员的交互信度(intercoder reliability)是指不 同编码员对相同内容所进行的编码的一致性程度。 • 当内容分析涉及数量较多的资料时,研究者往往需要
多个编码者的帮助。这时需要对他们进行训练,教他
们如何使用编码系统,如何填写记录纸,如何处理不 很清楚的状况。 • 当编码过程历经很长时间才完成,研究者需要检验编 码者编码的稳定性信度,让每位编码员对以前完成的
研究者决定将样本限制在1400篇文章。因此抽 样的比率为1%。所选用的抽样方法是分层抽样,按 杂志和年份进行分层,每种杂志每年大约抽出23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