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完整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完整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完整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强调病史采集的重要性。

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或患者家属的病史,包括起病年龄、病程、发作形式、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觉知状态、既往治疗手段等。

此外,还需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因素。

医生还应当询问患者或家属对患者发作的观察情况,可从视频、照片、录音等方式收集证据来判断发作类型。

体格检查是对癫痫患者进行初步评估的重要环节。

医生应重点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包括视力、耳聋、口腔颚、面瘫、肌力、肌张力、深感觉、浅感觉等方面的情况。

此外,对于患者的智力、行为、情感等也需进行评估。

辅助检查是癫痫的诊断和定位的重要手段。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推荐在辅助检查中首选脑电图(EEG)。

脑电图能够记录脑电活动,并对不同类型的发作提供诊断依据。

此外,还可通过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脑电磁图(MEG)、PET扫描、脑血管造影等检查方法来明确病因及定位。

在癫痫的治疗过程中,药物控制是首选的治疗手段。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提供了针对不同类型癫痫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药物选择和用药方案。

对于初发癫痫的患者,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并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时间。

对于难治性癫痫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神经调控治疗、全面性抗癫痫治疗等治疗方式。

除药物治疗外,对于患有癫痫的患者,还需注意生活方式的干预。

合理的生活环境、作息规律、饮食营养等因素对癫痫发作的防控具有重要影响。

对于儿童癫痫患者,家庭和学校应给予合理的关注和帮助,提供专业的教育和支持。

总之,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是为了提高癫痫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而编制的指南。

通过合理采集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及诊断,以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控制癫痫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癫痫的防控宣传,提高社会对癫痫患者的关注和帮助。

中国癫痫诊疗指南

中国癫痫诊疗指南
持续改进
根据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定期对癫痫诊疗指南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指南的时 效性和先进性。同时,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成果,不断提 升我国癫痫诊疗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其他治疗方法(如:生酮饮食、神经调控等)
生酮饮食
一种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的饮食方式,可用于治 疗某些类型的癫痫。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神经调控治疗
包括迷走神经刺激、脑深部电刺激等,通过调节神经活动达到治疗 癫痫的目的。适用于部分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
心理治疗
癫痫患者往往伴有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需提供心理支持和 辅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病因多样
癫痫的病因包括遗传、结构、代谢、免疫、感染、外伤等 。
分类方法
根据癫痫发作的起源、传播方式、临床表现等,可分为局 灶性发作、全面性发作和不能分类的发作。
• 局灶性发作
起源于大脑某一局部的异常放电,可表现为运动性、感觉 性、自主神经性等症状。
• 全面性发作
异常放电起源于双侧大脑半球,表现为意识丧失、全身抽 搐等症状。
癫痫的典型发作症状包括抽搐、意识障碍、感觉异常等,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 者的发作症状,包括发作的时间、频率、持续时间等。
病史采集
医生需要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史、用药史等,了解是否存在癫痫的危险 因素和诱发因素。
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是诊断癫痫的重要检查手 段,能够记录脑部电活动,帮助 医生发现异常放电,确定癫痫灶 的位置和范围。
发作记录
患者或家属应学会记录癫痫发 作的情况,包括发作时间、症 状等,以便就医时提供详细信
息。
癫痫患者的心理支持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完整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完整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完整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的编制是为了规范癫痫的临床诊疗过程,提高癫痫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的内容和应用。

一、指南概述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是由国内权威癫痫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共同编写而成。

指南内容包括癫痫定义、临床分类、诊断标准、辅助检查、治疗原则等方面的内容。

指南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融合临床实践经验,力求为医生提供准确、规范的诊疗方法。

二、癫痫定义与临床分类癫痫是一种病理性脑电放电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的异常脑活动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根据发作性症状特点以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可以将癫痫分为全身性癫痫发作和局限性癫痫发作两大类。

三、诊断标准与辅助检查癫痫的诊断主要依据发作史和脑电图检查结果。

在临床操作中,应充分收集患者发作史的详细资料,包括发作的类型、频率、时长、触发因素等。

辅助检查方面,脑电图是一项重要的检查手段,可以通过观察脑电波形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癫痫放电。

四、治疗原则癫痫的治疗应以控制癫痫发作为目标,避免或减少癫痫发作的频率和强度。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法,可以通过抑制异常神经活动来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效果。

对于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五、指南应用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是临床医生进行癫痫诊疗的重要参考依据。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和指南内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可以通过阅读指南了解癫痫的基本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结语: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的发布对于规范癫痫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生和患者应密切结合临床实际,科学合理地应用指南,共同努力提高癫痫的治疗效果,提升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的内容和应用。

通过遵循指南,医生可以规范癫痫的诊疗过程,提高治疗效果。

患者和家属也可以通过指南了解癫痫的基本知识,更好地应对患病带来的困扰。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完整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完整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癫痫非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患者和家属对癫痫非药物治疗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患者和家属应该正确认识癫痫的非药物治疗,认识到其重要性,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选择合适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适合于有心理问题的 患者,生酮饮食适合于难治性癫痫患者等。
注意个体差异
适用于部分性发作和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
丙戊酸钠
广谱抗癫痫药,适用于各种类型癫 痫发作。
苯妥英钠
适用于强直-阵挛发作和部分性发作 。
左乙拉西坦
新型抗癫痫药,对部分性发作和继 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疗效较好。
癫痫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共济失 调等。
对育龄期妇女和儿童患者,应充分考虑抗癫 痫药物的致畸作用和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
心理压力,减少发作诱因,减少发作次数,减轻发作程度。
02
癫痫的康复治疗
包括运动疗法、物理疗法、职业疗法等,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运动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发作次数。
03
癫痫的生酮饮食治疗
生酮饮食是一种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的饮食方案,可
以模拟身体处于饥饿状态,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减少癫痫发作次数。
2023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完 整版
目 录
• 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的定义和分类 • 癫痫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癫痫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 癫痫的药物治疗 • 癫痫的非药物治疗 • 癫痫的预后和长期管理 • 癫痫的社会心理治疗
01
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的定义和分类
癫痫的定义
1
癫痫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
神经调控治疗的方法
包括脑深部电刺激、迷走神经刺激、反复经颅磁刺激等 。
神经调控治疗的效果
对于难治性癫痫有效率在50%-60%,对于癫痫合并精神 行为障碍有效率在70%-80%。
04
癫痫患者的康复与生活质量
癫痫患者的心理康复
心理康复的重要性
癫痫患者的心理康复是全面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融入的途径
包括提供支持与帮助、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癫痫的认识 和了解、提供就业机会和教育资源等。
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
包括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坚持科学合理的治疗和管理、保持乐观 的心态和社会参与等。
THANKS
感谢观看
癫痫的病因诊断
遗传因素
部分癫痫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对孪生兄弟姐妹的研究发现,单卵双胎发生癫痫的几率为 4.5%,而双卵双胎的癫痫发病率为1%。
脑部疾病
如脑炎、脑膜炎、脑部肿瘤等颅内疾病,以及头部外伤等,这些疾病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脑 部正常生理功能,引发癫痫。
中毒
包括酒精、药物、金属等中毒,以及某些疾病和营养代谢异常等,这些情况会干扰脑部正 常功能,导致癫痫。
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了解患者的 身体状况。
脑电图检查
影像学检查
脑电图是癫痫诊断和分类的客观手段,包括 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监测等。
如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 解脑部结构是否存在异常。
03
癫痫的治疗方法与策略
药物治疗
01
抗癫痫药物
包括传统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和新型抗癫痫药物
(如左乙拉西坦、托吡酯等)。
02
抗癫痫药物使用原则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至有效控制发作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的最小剂

癫痫-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

癫痫-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
互不药对性 作良小较好 用反;少; ;应 ;
的 判 断 ;
合理的多药治疗
• 两次单药治疗后仍不能很好控制 多药治疗 • 对药物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特点以及与其他药
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所了解
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 避免有相同的不良反应、复杂的相互作用和肝酶诱导的 药物合用
• 如果联合治疗仍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选择疗效和 不良反应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传统抗癫痫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生物 一级 利用度 动力学 (%)
卡马西平 75-85 是
氯硝西泮 >80

蛋白 结合率 (%) 65-85
85
半衰期(h)
血浆达峰 活性 浓度时间 代谢
(h) 产物
对肝酶的 作用
25-34 (初用药) 4-8 有 诱导、自身
8-20(几周后)
诱导
20-60
1-4 有
苯巴比妥 80-90 是 45-50
8岁 以上同成人
5~10mg/(kg.d) 逐渐增加
600~1200mg/d 1800mg/d 50~100mg/L 2~3
15mg/(kg.d)
20~30mg/(kg.d) 15~30mg/kg/天
2~3
300mg/d
300mg/d
900~1800mg/d 2400~3600
3
mg/d
儿童 老人
12岁 以下剂量未 定 , 12岁~18岁 剂量同成年人
2
常用抗癫痫药物使用方法及有效血药浓度
起始剂量
增加剂量
维持剂量
最大剂量
左 乙拉西坦 (尚无4岁 以下 儿童的 使用资料)
成人
1000mg/d
500~1000mg/2w

中国癫痫诊疗指南

中国癫痫诊疗指南

2015癫痫发作的分类一、概述目前,世界范围内普遍应用的仍是ILAE在1981年推出的癫痫发作分类(附录2)。

2010年ILAE分类工作报告对癫痫发作的概念和分类进行了部分修订。

二、癫痫发作的分类(一)1981年ILAE癫痫发作分类:以临床表现和EEG改变(发作间期及发作期)作为分类依据,将癫痫发作分为:1.部分性癫痫发作:最初的临床发作表现和EEG改变提示“一侧大脑半球内的一组神经元首先受累”。

按照有无意识障碍,将部分性发作进一步分为简单部分发作、复杂部分发作和继发全面性发作。

2.全面性癫痫发作:最初的临床发作表现及EEG改变提示“双侧大脑半球同时受累”。

3.不能分类的发作(二)2010年ILAE分类工作报告:保留了对发作的“两分法”(局灶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

建议把部分性发作称为局灶性发作。

建议取消对局灶性发作的进一步分类(简单和复杂部分性发作),但提出可根据需要对局灶性发作进行具体描述(参见描述发作症状的术语,附录3)。

2010年分类报告对癫痫发作的概念进行了部分修订。

1.局灶性癫痫发作:发作恒定的起源于一侧大脑半球内的、呈局限性或更广泛分布的致痫网络,并有着放电的优势传导途径,可以继发累及对侧半球。

局灶性发作可以起源于皮质下结构。

某些患者可以有多个致痫网络和多种发作类型,但每种发作类型的起始部位是恒定的。

2.全面性癫痫发作:发作起源于双侧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结构所构成的致痫网络中的某一点,并快速波及整个网络。

每次发作起源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均不固定。

全面性发作时整个皮质未必均被累及,发作可不对称。

1981年及2010年ILAE关于癫痫发作分类的对比见表2-2。

表2-2 1981年及2010年ILAE癫痫发作的分类对比1981年分类2010年分类全面性发作全面性发作∙强直-阵挛(大发作)∙失神∙肌阵挛∙阵挛∙强直∙失张力∙强直-阵挛∙失神-典型失神-不典型失神-伴特殊表现的失神肌阵挛失神眼睑肌阵挛∙肌阵挛-肌阵挛-肌阵挛失张力-肌阵挛强直∙阵挛∙强直∙失张力部分性发作局灶性发作根据需要,对局灶性发作进行具体描述∙简单部分性发作(无意识障碍)∙复杂部分发作(有意识障碍)∙继发全面性发作不能分类的发作发作类型不明∙癫痫性痉挛三、常见癫痫发作类型及诊断要点(一)全面性发作(generalized seizures):1. 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s, GTCS)是一种表现最明显的发作形式,故既往也称为大发作(grand mal)。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ppt 2023-10-25contents •癫痫概述•癫痫的诊断•癫痫的治疗•癫痫的护理•癫痫的预防•总结与展望目录01癫痫概述1癫痫的定义23由脑部神经元的过度放电引起的一种慢性发作性神经系统疾病。

癫痫反复发作、短暂性、刻板性、发作后无后遗症。

发作特征全球患病率约为1%,我国约有1000万患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疾病负担包括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性继发全面性发作。

部分性发作全面性发作病因分类包括失神发作、肌强直发作、阵挛发作、失张力发作等。

原发性癫痫、继发性癫痫。

03癫痫的分类0201约为1/1000,男女比例约为1.1~1.7:1。

发病率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以儿童期和青年期为主。

发病年龄不同地区发病率存在差异,与经济水平、文化程度等有关。

地区差异癫痫的流行病学02癫痫的诊断1病史采集23详细询问患者及其家族的既往病史,包括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脑部疾病以及癫痫发作的有关信息。

询问癫痫发作时的症状、持续时间、频率、诱发因素以及是否伴随有其他症状等信息。

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是否正在使用抗癫痫药物以及用药剂量等。

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

检查患者的精神状态,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

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包括身高、体重、营养状况以及是否有其他躯体疾病等。

体格检查进行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以及电解质等方面的检查。

进行尿液检查,以评估患者的泌尿系统功能。

根据需要进行脑脊液检查,以了解脑部是否存在异常。

实验室检查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评估脑部结构是否正常。

进行脑电图检查,以了解脑电活动的异常情况。

影像学检查03癫痫的治疗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癫痫治疗的主要手段,适用于大部分癫痫患者。

抗癫痫药物种类繁多,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剂量逐步递增的原则,以达到最佳疗效。

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切除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 儿童
起始剂量
增加剂量
维持剂量
最大剂量
100~200mg/d
<5岁 5mg/(kg.d) 6~12岁 100mg/d
逐渐增加
5~7天增加1次 每2周增加1次
400~1200mg/d
10~20mg/(kg.d) 400~800mg
1600mg/d
400mg 1000mg
1.5mg/d
0.5~1mg/3d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卫生部
中华医学会 中国抗癫痫协会
抗癫痫治疗的原则
癫痫的治疗可参照下列程序进行
病因治疗
单次发作的治疗
发作期治疗
药物治疗
癫痫的治疗
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
普通癫痫的治疗
发作间期的治疗
难治性癫痫的治疗
手术治疗
癫痫的药物治疗
现状和总体评估
• 治疗方法以药物为主 • 新诊断患者药物治疗发作控制率 50~80% • 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维持剂量
逐渐增加
750mg/d
最大剂量 有效浓度 服药次数
(次/日)
1500mg/d
3
儿童
丙戊酸钠 成人 儿童
加巴喷丁
375~700mg/d 或
3
1次服5mg/(kg.d);
10~25mg/(kg.d)
8岁以上同成人
5~10mg/(kg.d) 15mg/(kg.d)
非氨脂
电压依赖 增加脑内或 选择性增强 直接促进 性的钠通 突触的 GABAA介 氯离子的 道阻滞剂 GABA水平 导的作用 内流
++
+
+
钙通道阻滞剂 + (L型)
其它 +
加巴喷丁


++(N型,P/Q型) ?
拉莫三嗪 ++
+
++(N,P/Q,R, + T型)
左乙拉西坦

+
奥卡西平 ++

替加宾
++
药物治疗 • 有明确促发因素的发作,并不需要立刻开始AEDs治疗。
开始药物治疗的指征
• AEDs应该在癫痫的诊断明确之后开始使用
• 在出现第二次无诱因发作之后应该开始AEDs治疗
• 一些特殊情况可以在首次发作后考虑开始AEDs治疗
• 发药作物间治歇疗期太长(1年以•• 上并有甚非预至真示更正再长的次)首发,次作可发风以作险暂的时因推素迟 • 有明确促发因素的发作•,并典不型需的要临立床刻表开现始及A脑E电Ds图治特疗征。
4~8mg/d
10岁以下或体重<30kg, 0.03~0.05mg/kg 0.1~0.2mg/(kg.d)
0.01~0.03mg/(kg.d)
/3d
20mg/d
有效浓度
服药次 数
(次/日)
4~12mg/L
2~3
2 3~4
3 20 -90ug/L 2~3
200mg/d 5mg/(kg.d)
逐渐增加 逐渐增加
传统 AEDs
(Phenobarbitone-PB) (Phenytoin-PHT) (Carbamazepine-CBZ) (Sodium valproate-VPA) (Primidone-PRM) (Ethosuximide-ESM) (Clonazepam-CZP)
• 非氨脂 • 加巴喷丁 • 拉莫三嗪 • 左乙拉西坦 • 奥卡西平 • 替加宾 • 托吡酯 • 氨己烯酸 • 唑尼沙胺
1-4 2-3 2-3 0.6-1.3 4.5-8
有 抑制






有 弱诱导
4-13 0.5-1.5


20-30
2-4
无 抑制
5-8
1-3


50-70
2-6


开始药物治疗的指征
• AEDs应该在癫痫的诊断明确之后开始使用 • 在出现第二次无诱因发作之后应该开始AEDs治疗 • 一些特殊情况可以在首次发作后考虑开始AEDs治疗 • 发作间歇期太长(1年以上甚至更长), 可以暂时推迟
成人
50mg/d
50mg/2w
100~200mg/d
2
儿童
0.6mg/(kg.d) 0.6mg/(kg.d) 5~15mg/(kg.d)
2
与丙戊酸类药物合用
成人
12.5mg/d
12.5mg/2w 100~200mg/d
2
儿童
0.15mg/(kg.d) 0.15mg/(kg.d) 1~5mg/(kg.d)
符合某些特殊的癫痫综合征,如: Lennox-Gastaut综合征、婴儿痉 挛等 • 患者本人及监护人认为再次发 作难以接受
抗癫痫药物的选择
• 根据发作类型和综合征的选药原则 • 部分AEDs可能使某些发作类型加重,应尽量避免使用 • 苯巴比妥:可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没有条件使用其他
更好的AEDs的惊厥性癫痫患者
现状和总体评估
• 治疗方法以药物为主
• 新诊断患者药物治疗发作控制率 50~80%
• 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 发作分类不正确 • 选择的药物对于发作是恰
当的,但对于治疗的个体 不合适 • 治疗剂量不恰当 • 有明显的副作用,却没有 进行相应的调整 • 治疗缺口达60-70%
• 苯巴比妥 • 苯妥英钠 • 卡马西平 • 丙戊酸钠 • 扑米酮 • 乙琥胺 • 氯硝西泮
• 合理安排服药次数:方便治疗,提高依从性,保证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表现
• AEDs治疗失败
- 检查患者的依从性 - 重新评估癫痫的诊断 - 选择另一种有效且副作用较小的,逐渐加量至发作
控制或最大可耐受剂量
常用抗癫痫药物使用方法及有效血药浓度
卡马西平 成人
儿童
氯硝西泮 成人 儿童
苯巴比妥 成人
儿童 苯妥英钠
伴枕部爆发活动的儿童 良性癫痫
一线药物
VPA、CBZ、 LTB、OXC
VPA、CBZ、 LTB、OXC
二线药物
LEV、 TPM LEV、 TPM
可以考虑 的药物
可能加重发 作的药物
婴儿期严重肌阵挛癫痫 慢波睡眠中持续棘慢波
获得性癫痫性失语 肌阵挛站立不能癫痫
VPA、TPM、 CPZ
VPA、类固醇、 LTG、CPZ
VPA、类固醇、 LTG
VPA、TPM、 CPZ
LEV
LEV、 TPM LEV、 TPM LEV、 LTG
CBZ、OXC CBZ、OXC CBZ、OXC CBZ、OXC
单药治疗的原则
• 强调单药治疗的原则
• 当首选的一种一线药物已达最大可耐 受剂量仍然不能控制发作,可换另一 种一线或二线药物治疗
• 如果两次单药治疗无效,再选第三种 单药治疗获益的可能性很小,预示属 于难治性癫痫的可能性较大,可以考 虑合理的多药治疗。
CBZ、OXC
根据发作类型的选药原则
• 部分性发作的单药治疗: CBZ、VPA、LTG、TPM、PB、LEV、ZNS、GBP、PHT
• 各种类型的全面性发作的单药治疗: VPA、LTG、TPM、LEV;CBZ、PB、PHT、OXC可用于 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的单药治疗。
• 发作分类不确定: VPA、LTG、TPM、LEV • 部分性癫痫的添加治疗:所有新型AEDs
常用抗癫痫药物使用方法及有效血药浓度
起始剂量
拉莫三嗪单药治疗
成人
50mg/d
增加剂量 25mg/w
维持剂量
最大剂量
有效 服药次数 浓度 (次/日)
100~200mg/d 500mg/d
2
儿童
0.3mg/(kg.d) 0.3mg/(kg.d) 2~10mg/(kg.d)
2
与肝酶诱导类的AEDs药物合用
• 如果联合治疗仍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应注意药物疗效及其 不良反应之间的利弊平衡
抗癫痫药物的调整
• 从较小的剂量开始,缓慢的增加剂量直至发作控制或至 最大可耐受剂量。多数患者不需要用至最大可耐受剂量
• 出现剂量相关的副作用,可暂时停止增加剂量或酌情减 少当前用量,待副作用消退后再继续增加量至目标剂量
新型AEDs
(Felbamate-FBM) (Gabapentin-GBP) (Lamotrigine-LTG) (Levetiracetam-LEV) (Oxcarbazepine-OXC) (Tiagabine-TGB) (Topiramate-TPM) (Vigabatrin-VGB) (Zonisamide-ZNS)
托吡酯
++
+
+
氨己烯酸
++
+ (N型)
++
+(N,P型)
+
+ (L型)
+
唑尼沙胺 ++

++(N,P,T型)
抗癫痫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理想的AEDs应具有以下特征:
- 生物利用度完全且稳定 - 半衰期较长,每日服药次数少 - 一级药代动力学特征,即剂量与血药浓度成比例变化 - 蛋白结合率低,并且呈饱和性 - 无肝酶诱导作用 - 无活性代谢产物
1-6 无 诱导
苯妥英钠 95 否
90
12-22
3-9 无 诱导
扑米酮 80~100 是 20-30
10-12
2-4 有 间接诱导
丙戊酸钠 70-100 否 90-95
8-15
1-4 有 抑制
新型抗癫痫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非氨脂 加巴喷丁 拉莫三嗪 左乙拉西坦 奥卡西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