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上的提问与反馈
掌握提问技巧 提高教学效率——高效课堂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
提 问 的方 式
提 问是 一 种 驾驭 课 堂 的 技 巧 . 更 的 精 彩
是一 种 可 圈 可 点 的教 学 艺术 。 生 思 学 考 、学生 创 新 等 都会 在 提 问 中生 成 ,
2 .连 环 提 问
连 环 提 问 是 就 思 维 活 动 的 几 个 呢 ? 直截 了 当的 提 问使 课 堂讨 论 聚 焦
1 .单 个提 问
呢 ? 用 一 连 串 的 问题 促 进学 生 更 深 合 数 的辨 识 利
入地 学 习 、 作 、 考 。 问题 的引 领 合 思 在
2 .间 接 提 问
单 个 提 问 是 就 思 维 活 动 的 一 个 中 学 生 不 断 分 析 、 纳 . 而 将 所 学 归 从
种 方 法 ,它能 有 效 引 导 学生 的思 维 . 你 能拼 出几个 不 同 的长 方形 ? 确 的 而 且 逐 步领 悟 了科 学 的学 习 方 法 . 精 为 调 控 课 堂 的 进 程 .调 节 学 生 的参 与 提 问 锁 定 了话 题 的 范 围和 议 论 的 方 其 以 后 的学 习 打 下 了 良好 的基 础 指 并 度 . 能 营 造 良好 的 课堂 氛 同 它不 向 . 向所 要 学 习 的数 学 知 识 . 为 更
际教 学 中教 师往 往 不 够 重 视 . 问极 提 中 . 列 式 分析 中凸 显 出 3的 因数 只 在 旨在 训 练 思维 的敏 捷度 。 例如 . 教学 “ 数 与合数 ” . 在 质 时
具 随意 性 , 乏 应 有 的度 与 质 。 此 。 有 1 它本 身 . 学 生 后 续 的 总结 归 缺 在 和 为
笔 者 就 小 学 数 学 课 堂 提 问 的技 巧 谈 纳 提 供 了厚 实 的 积 累 . 有 趣 味性 的 教 师 设 计 了如 下 的 活 动 : 学 号 是 质 具 请
浅谈高效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向 教 育 目标 . 此 . 们 应 正 确 理 解 “ 设 ” “ 成 ” 不 同 因 我 预 与 生 的 作 用 , 当 处 理 好 两 者 的 关 系 。 善 于 抓 住 学 生 课 堂 中 出 现 恰 并 的 问 题 , 导 学 生 结 合 生 活 与 经 验 参 与 学 习 活 动 , 深 对 数 引 加
数 乘 法 实 际 问题 ” 课 时 。 就 很 注 意 发 问 的技 巧 . 做 过 几 一 我 在
道 复 习题 解 释课 题 之 后 , 就 问 学 生 : 今 天 我 们 要 学 习 的 是 我 “ 稍 复 杂 的 分 数 乘 法 实 际 问 题 . 一 猜 复杂 在 哪 呢 ? 它 真 的很 猜 复 杂 吗 ? ” 样 一个 看 似 简单 却 又难 以一 下 子 回答 的 问题 , 这 很 自然 迫 使 学 生认 真地 进 入 听 课 的状 态 . 此 基 础 上 我 接 着 顺 在 势 利 导 ,学 生 听 得 投 入 并 时 刻 关 注 着 新 内 容 与 旧 知 识 的 区 别 , 不 经 意 中 掌 握 了本 课 的重 点 . 在 可见 , 于 艺 术 技 巧 的提 富 问 , 让学 生 学 得 主 动 、 极 , 进 了学 生 的 思 维 . 会 积 促
转 型为“ 以人 为 本 ” 人 文 精 神 和 能 力 的 培 养 上 . 堂 数 学 课 的 一 的优 劣 成 败 与 教 师 能 否 巧 设 妙 问 激 活 学 生 思 维 . 导 学 生 一 诱
教师 这 样 提 问 : 长 方 形 的 长 怎样 表 示 ? 怎样 表 示 ? 学 生 回 “ 宽 ” 答 : 长 用 波 浪 线 表 示 , 用 虚 线 表 示 .显 然 这 一 提 问 目标 不 “ 宽 ” 明确 ,没 有 给 学 生 提 供 思 维 的方 向. 果 这样 提 问 : 长 方 形 如 “ 的长 与 圆 的 哪 一 部分 一样 长 ?宽 呢 ?” 如果 圆 的半 径 是 r 那 “ . 么 长 方 形 的长 与 宽 怎 么 表 示 ?” 样 的提 问 就 能 给 学 生 的思 这 考 以 明 确 的 方 向 , 而 引 发 积极 有 效 的思 考 . 从 2 准 确 把 握 课 堂 时 机 提 问是 有 效 提 问 的 关 键 . 恰 当 的 . 在
精设课堂提问 打造高效课堂

又一 次 听 课 “ 数 、 数 的互 化 ” 算 理 算 法 都讲 完后 , 分 小 . 老 师问 : 同学 们 , 天 我 们 学 习 了分 数 化 小 数 和 小 数 化 分 数 , 今 现
在 我们 来 仔 细 看 看 , 论 一 下 , 什 么 想 法 ? 到底 想 让 学 生 讨 有
一
、
面 向全 体 的 问
进 行 素 质 教 育 , 高 全 民族 的 素 质 , 课 堂 教 学 而 言 , 提 就 就 要 面 向全 体 学 生 . 难 发 现 , 师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 问 的 不 教 提 机会往往是优等生居多. 其原 因 , 究 因为 优 等 生 回答 教 师 提 出的问题的正确率较高 , 教师 又用不着花 多少力气 点拨. 而 从 表 面 现 象看 来 , 堂 教 学 效 果 较 好 , 是 , 堂 教 学 要 求 课 但 课 是 使 全 班 的教 学 质 量 都 得 到 提 高 , 能 抓 住 少 数 而 丢 掉 多 不
在 有几 个 面 ? 这 时 , 生 异 口同 声 地 回 答 说 只 有 一 个 面. ” 学 这
◎ 宋 一 群 ( 山县 教 育局 教 研 室 34 0 ) 常 2 20
善 于研 究和 掌握 提 问 艺术 , 能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兴趣 , 迪 学 才 启
生 思维 , 学 生集 中注 意 力 上 课 , 到 预 期 的 效 果. 堂 提 使 收 课 问须 做 到 科 学 严 密、 目的 明确 、 合 实 际 、 迪 思维 、 时 有 切 启 适
数学的动力.
一
次 听 课 , 的 内容 是 “ 、 的初 步 认 识 ” 执 教 老 师 课 时 分 .
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有效性提问的探究

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有效性提问的探究【摘要】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有效性提问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本文首先介绍了有效性提问的概念,然后阐述了提问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及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接着探讨了提问方式和技巧以及提问策略的选择。
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考,促进知识消化和吸收。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提问的实践方式,以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性提问、有效性、重要性、影响、方式、技巧、策略、作用、未来研究、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着诸多问题。
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不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理解能力不足,学习效果不佳。
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对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师生之间的互动相对较少,教师在提问时往往只是完成教学计划的任务,而忽视了问题的设计和提问方式。
研究如何设计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提问,对于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的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有效性提问的探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掌握有效的提问技巧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本文将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探讨提问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1.2 研究意义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性提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
通过精心设计和提出有效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有效的提问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他们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高效课堂提问的技巧

高效课堂提问的技巧作者:陈乙宏来源:《师道·教研》2016年第02期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目标性和艺术性,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前提下,把握好提问的尺度和时机,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
一、“悬念式”引入,激疑引思,兴奋愉悦每一节课的开始,学生正处于下课的活跃状态,心还没安静下来,这个时候的精神集中力和注意力最差,若教师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你就开始讲授新的知识,效果肯定不好。
甚至学生根本不知道教师在讲什么?“悬念式”的提问方式,在这个情境下能起到“导火线”的作用,教师运用得好,这种“悬念”问题将会迅速地“引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渴望,非要弄个“水落石出”。
【例子1】《第五单元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悬念式”问题导入师:某份报纸上曾经打出了一个这样的广告:“水变含碳元素的高价的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
”同学们,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会加盟呢?请谈一谈你的想法?生:当然加盟啦,肯定赚钱!生:不是吧?水变汽油,骗人的吧?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怀疑的心态,学习本节的知识,然后就知道这是一个真实的还是虚假的广告了。
二、“谜语式”提问,恍然大悟,兴趣怏然“谜语式”的提问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很容易地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算是正在开小差的学生,也会一下子就被吸引住。
教师如果能巧妙地把有关化学的谜语运用到化学的课堂提问中,会使枯燥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变得趣味无穷,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子2】用下面的“谜语式”提问,讲授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的性质量及相互转化。
请同学们猜猜下面这首诗中隐藏的物质及它们的变化,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干锤百击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何所惧,要留清白在人间。
……化学课堂上使用“谜语式”的提问时,一定要让学生们先猜一会,无论学生们的答案是错还是对,教师都先不要给予点评和解释,而是在他们最想知道答案时,先卖一下“关子”,因势利导地转入相关化学知识的学习,等学习完后再问学生:“现在你们能猜出它是什么了吗?”。
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有效性提问的探究

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有效性提问的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表明,有效性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中,有效性提问尤为重要。
通过有效性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研究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有效性提问的实施方法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对于提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农村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性提问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有效性提问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
有效性提问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个性化教育。
有效性提问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性提问的意义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
对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有效性提问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有效性提问的实际应用,通过分析有效性提问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揭示其在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和能力方面的作用。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探究有效性提问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情况,了解教师对于提问方式和内容的选择,以及学生对于提问的反应。
浅议在高效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郭海强 袁格丽

浅议在高效课堂中的有效提问郭海强袁格丽发表时间:2015-08-19T13:43:12.88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3期供稿作者:郭海强袁格丽[导读] 礼泉二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礼泉二中郭海强袁格丽在全面贯彻实施新课改的今天,课堂教学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场,然而一堂师生入境、有声有色的好课,总离不开精彩的师生问答。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一种教学艺术的体现。
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检验学生学习思维、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 问题提得恰当,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想象,开阔学生的思维。
如果问题提得不当,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那么怎样优化教师的课堂提问,启迪学生思维,在教学中我有几点粗浅的体会。
1.设问兴趣点,创设情境是妙招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高中数学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则课堂必然会显得枯燥乏味。
那么如何调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关键之一就是,在设问的方法和问题的引入上要下功夫。
譬如,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就是一个妙招。
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维,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例如,在学习“由函数的图像求解析式”时,学生在掌握了“代入法”之后,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作函数的简图时,我们采用了“五点法”,那么由函数的图像求解析式时我们是否也可以采用“五点法”?五个点的位置有什么特征?这些点可以分几类,是不是图像与x轴的交点,所处的区间单调性怎么样?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有效性提问的探究

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有效性提问的探究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尤其是高效课堂中有效性提问的探究更是备受关注。
提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效的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本文将就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有效性提问的探究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提问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提问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提问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通过观察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提问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通过提问,老师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保证教学质量。
二、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提问存在的问题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也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老师提问方式单一,缺乏变化。
他们往往采用单一的提问方式,例如直接提问或者封闭式提问,导致学生对提问失去兴趣,无法主动思考。
部分老师提问目的不明确。
他们提问的目的往往只是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忽略了提问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作用。
部分学生对提问缺乏积极性。
由于长期以来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方式,部分学生对提问缺乏兴趣,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导致被动学习。
1. 多样化提问方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提问,包括直接提问、间接提问、开放式提问、情境式提问等。
通过提问方式的多样化,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2. 设计有针对性的提问老师在进行提问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提问。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老师还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课堂上的提问与反馈
【摘要】“提问”是教师上课时最常用的方法。
有深度、有思考、有分层的提问才算有效提问,要达到这样的高度,就必须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预先设制教学方案,精心预设,精心“拟问”,同时,以科学的反馈标准,关注学生的反馈情况,并以此来检验提问的质量,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提问反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144-01
“预设”,本指语句中所包含的使其有真值或有意义的估计,站在教育学的角度来解释,即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预先设制教学方案。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教学有可能并需要进行有目的的预先设计。
“生成”,是课堂对话情景中师生对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即时性的获得与发展,是教学的本质内涵,是课堂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僵化走向灵动,由重复走向创造的超越。
关于这个话题,近年来各类媒体已经讨论得沸沸扬扬了,我们不妨从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上来看看其中的异曲同工之处。
以下从三个层面,来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1 准备要充分,枝节有预案
机遇总是厚爱有准备的头脑,好的教学效益来自于由精心设计而导致的自然生成。
好的提问往往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们应该对课堂上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从多方面进行估测,并设计出多角
度、多层次的策略库,以备在课堂中能迅速调用,教学中才能从容应对,收放自如,使课堂出现“神来之笔”,使教学环节的断裂之处生成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璀璨花朵。
我们切不可寄希望与课堂中一刹那的灵光闪现,而忽视课前的充分准备;切不可因为“期盼意外”,而放弃对文本的深入钻研和对教学方案的精当预设。
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把课堂生成寄托于“留白”,寄情于“意外”,更不可因此放弃对语文教学目标的追求。
新课程讲究课堂的开放和灵动,但不是放任自流。
教师预设提问时就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在课前组织学生展开相应的先期活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铺垫。
课堂上,更不该错误地把学生那些并无生成价值的疑问、想法,当作“意外”获得的知识的“生长点”,因而过分地放纵了学生的不当需求,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了。
表面看,课堂热闹了,学生的需求满足了。
但是,这样的,没有精心设计的问题就会形成“放羊式”的“反馈”,产生了“脚踏西瓜皮滑到哪算哪”的局面,致使学生毫无节制地盲动,导致语文教学活动出现了断裂甚至杂乱无章。
这种所谓的“人文性”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意外,还是不要追求、不要期盼的好。
2 范围有约束,不可离文本
“文本”是包含教育资源的,可供学生、教师与之对话的阅读材料的总和,是与学生、教师相并列的不可或缺的语文教育要素之一、不管是凭借统一“教材”,还是发掘校本课程,语文教学总离不开承载知识的“文本”。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
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有准备地、从积极的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施加影响,即以精心安排的一个或一系列事件来支持或促进学生的内部学习,使其价值取向成正态方向发展,而不可剥离“文本”去进行所谓的“探索”、“拓展”。
提问的内容如果没有范围的约束,学生的思维就会“无边无际,一发而不可收拾”。
3 处理要灵活,防止成束缚
教学的提问与反馈是一个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
“学习,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学习,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考虑教学的提问的目标性之外,还要关注在教学中生发出来的反馈效果。
面对“意外”反馈的内容,应善于从教学目标出发,迅速判断这一材料的教学价值,采用科学的反馈策略,应该在尊重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并积极评价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指导、引领的作用,促进学生的有效思考。
一切教学活动都毫无例外地具备下列特征
老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学习本质上是由学习者内部需要引起的,是学习者的自觉行为。
教学,应是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领和激励下,积极主动地去对话文本,吸纳新知,寻求发展的心理过程。
因此,实施教学预案不应生搬硬套,机械执行,而应以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主动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和情感的有机生成为依据作及时的有机的调整。
然而,长期以来,教师们已习惯于把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看作一件天经地义的事。
时间充裕,就让学生充分发挥,“尽情”展示,时间紧了,学生的自主权,甚至发言的权利就被老师“收回”了。
如一个特定的教学内容预设两节课完成,就一定得完成。
为了保证这一点,一是“拖堂”,二是干预
强行制止学生思维,或者直接提供结论。
然而,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们把话说完,或者换一个方式,同桌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既节省了时间,也尊重了学生的表达需求,还促进了生生交往和优势互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何乐而不为呢?为什么这么急于把学生生拉硬扯进预设好的下一个教学环节呢?为什么要压抑学生智慧与激情的火花呢?长此以往,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就如同一条被风干的丝瓜,结构有序、思路分明,而毫无鲜活力了吗?
总综上所述,有效提问是教学的内在要求,没有反馈,课堂教学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没有设问,课堂教学就是杂乱无章的盲动。
好的预设提问应以生成为目标追求,应为生成留下广阔的空间。
“提问”应该是有机的,但不是随意的;“反馈”应该是开放的,但不是放任的;“反馈”更应该是对“文本”的超越,但不是丢弃“文本”去任意拓展;提问与反馈的和谐统一、同构共融,我们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我们的语文课堂才是有血有肉的,才是丰满鲜活的,才具有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