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省力密植栽培技术
南方早熟梨省力数字化高效栽培技术

2024年第6期现代园艺果树省力栽培也叫低成本栽培,主要采取宽行密植、机械化等栽培方式,省时、省力的同时,达到高产、优质、节本、增效的目的。
1建园数字化1.1园址选择与土壤改良数字化一般推行大穴定植,穴规格100cm×100cm×80 cm,尽可能选择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低、土质疏松的砂壤土地带作为园地。
若土质较好,可施入总量1/3的优质有机肥、1kg过磷酸钙,与表土拌匀后回填即可[1]。
若立地条件较差,可按“3+3+1+1”模式改良土壤,即在坑底垫一层15cm厚的农作物秸秆,再将1/3的优质有机肥、1/3的优质客土、1kg过磷酸钙、1kg生物菌肥混匀后回填土壤[1]。
1.2苗木选择通常用杜梨作砧木,选择苗高1.5m、地径1.2cm 以上、有4个以上充实饱满芽、根系完整、无病虫害和无损伤的2年生优质嫁接苗栽植建园。
主栽品种为翠冠梨,授粉品种为清香梨或翠玉梨,配置比例4~5∶1。
也可先选用地径1.5cm以上、有3~4个分枝的砧木建园,再采取多分枝高接技术进行嫁接[2-3]。
1.3推行宽行小株距模式株行距规格2.0~2.5m×5m,栽植密度54~66株/667m2,便于机械化作业,实现果园现代化发展,力求大面积实现机械化省工省力化栽培。
2整形修剪数字化2.1修剪数字化采取“1+2+1”修剪模式,即1次冬剪、2次夏剪、1次秋剪;采取“1+1+1+1”修剪模式,即1个刻芽、1个撑枝、1个疏枝、1次摘心。
2.2整形修剪轻简化2.2.1纺锤形树形。
采用“1+12+90”模式,即1根长3m 的主干或领导干、12个大型结果枝组、主枝角度均为90°。
梨树高3.0m,中心干着生12~14个大型结果枝组,结果枝组为单轴枝组,间距20cm,上下重叠的结果枝组间距40~60cm,枝组基角90°。
幼树通过刻芽、拉枝等形成枝组,促进花芽形成。
2.2.2小冠疏层形。
推行“1+2+5”模式,即1个主干、2层结构、5个主枝。
苏州市吴江区翠冠梨省力化密植栽培技术

苏州市吴江区是江苏省最早引进翠冠梨栽培的地区,但长期以来栽培模式和管理水平落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省力化密植栽培是解决目前梨园后续经营问题的重要途径,树形采用高纺锤形,以撑枝替代拉枝,提高工效;再从“刻撑抹”演化成“刻扭抹”,解决了撑枝后新梢当年不能形成花芽的问题。
通过“刻扭抹”技术,达到了从定植到投产3年产量15t/hm 2的水平,同时解决了传统开心形的整形修剪技术复杂与花果管理、果园喷药操作困难等问题,实现了省工省力和降低劳动成本的目的;宽行密植,解决了生产上果园果树的郁闭问题,利于机械化作业。
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以供种植户参考。
1选好园地,宽行密植翠冠梨建园宜选择土地肥沃深厚的水稻田,阳光充足。
栽培密度2850~3330株/hm 2,推广株行距1.0m ×3.0~3.5m 的宽行、密植栽培,以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同时便于机械化作业,从而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减少果园用工量。
与传统梨4m ×4m 株行距比较,推广应用1.0m ×3.0~3.5m 宽行、密植栽培,可将梨结果期、丰产期提早1~2年,优质果率提高到90%。
2深挖树坑,施足基肥挖宽、深各1m 的栽植沟,挖沟时表土放在栽植沟上侧,心土放在栽植沟下侧。
施入腐熟的有机肥15t/hm 2,将肥料与表土混合均匀,由上而下回填到沟中即可。
心土与猪粪5kg/穴、复合肥0.5kg/穴、磷肥1kg/穴拌匀填入坑内,使之呈“馒头形”,高出地表5~6cm [1]。
3栽好树苗,讲究质量春季定植,定植时尽可能选择株高80~100cm 的强壮大苗。
定植时使苗木的根系向四周伸展,然后填表土,轻提苗木,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浇定根水,再填心土并高出地面5~6cm 。
在树下做1m 2的树盘,再在树盘上覆盖黑色地膜。
在高度为45cm 处定干[2]。
4栽后管理翠冠梨省力化密植栽培“1年栽树、2年成花、3年丰产”,采用高纺锤形树形,可简化树形结构,实现简易化、省力化栽培。
苏州市吴江区翠冠梨省力化密植栽培技术

苏州市吴江区翠冠梨省力化密植栽培技术翠冠梨是中国传统的名优特养品种,而吴江区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常适合梨树生长。
针对吴江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发展翠冠梨省力化密植栽培技术对提高梨树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翠冠梨栽培特点翠冠梨外观椭圆形、皮薄、黄绿色,果肉白色,质地细腻丰腴、口感脆嫩、汁多味甜,具有浓郁的香气,风味独特。
翠冠梨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广阔。
二、翠冠梨省力化密植栽培技术的优势1.增加产量:通过密植,可以合理利用土地空间,提高栽培密度,增加单亩产量。
2.提高品质:密植条件下,梨树之间的光照、气温、湿度等环境相对稳定,有利于梨果的形成和发育,提高果实品质。
3.便于管理:密植可以减少乃至消除杂草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方便农民管理和施肥。
三、翠冠梨省力化密植栽培技术的实施步骤1.土壤准备:选择排水性好、肥沃、土壤层深厚的地块,进行翻耕、松土,加入有机肥料进行有机堆肥。
2.密度选择:一般每亩种植2000-2500棵梨苗,株行距为0.8米,株间距为0.3-0.5米。
3.整形修剪:合理修剪梨树的冠部,保持树冠的通风透光性,有利于果实的发育。
4.施肥管理: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合理施肥,保证梨树的生长发育,增加产量。
5.病虫害防治:密植条件下,病虫害易于传播,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保证树体的健康生长。
6.果实采摘:密植条件下,果实空间较小,要及时采摘果实,以免造成果实的挤压和损伤。
四、翠冠梨省力化密植栽培技术的注意事项1.栽培密度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病虫害情况等因素。
2.定期进行树体整形修剪,避免梨树枝桠交错、拥挤,保持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条件。
3.严格控制果园的病虫害,定期喷洒农药,并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频率。
4.定期松土、施肥,保持土壤肥沃度,有利于梨树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翠冠梨省力化密植栽培技术对于提高梨树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利用土地空间,增加栽培密度,提高果实品质,便于管理和施肥,可以有效地提高梨树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苏州市吴江区翠冠梨省力化密植栽培技术

苏州市吴江区翠冠梨省力化密植栽培技术翠冠梨是一种适宜在苏州市吴江区种植的梨树品种。
它不仅在产量上表现优秀,还具有一系列的品质特点,如果实大、产量高、丰产性好、甜度高、水分丰富等。
翠冠梨的栽培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也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合在吴江区种植翠冠梨的密植栽培技术。
一、土壤准备1.选择肥沃的土壤作为种植基地,土壤应当疏松、排水良好。
2.在土壤上进行基本耕作,包括犁地、耙地等,以确保土壤的通透性和肥力。
二、栽培技术1.确定种植距离:翠冠梨采用密植栽培技术,种植距离控制在0.8米×0.8米左右。
2.选择优良苗木: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的优质苗木进行栽植。
3.科学施肥:在栽培过程中,根据土壤条件和植株生长需要,合理施肥。
一般来说,每年需施足量的基肥和追肥。
4.保持土壤湿润:翠冠梨喜欢湿润的环境,因此要保持土壤湿润。
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合理浇水,避免积水。
5.修剪管理:修剪主要用于促进植株的分枝和疏花疏果。
一般来说,果树的修剪时间为冬季或春季开花之前,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和产量要求进行适当修剪。
6.病虫害防治:注意果树的病虫害防治,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三、注意事项1.翠冠梨在苏州市吴江区的种植过程中,需要重视果树的调节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2.在密植栽培中,对于病虫害的防治特别重要。
切勿使用过量的农药,以免对环境和果实的品质产生影响。
3.密植栽培对光照要求较高,因此要保证果树足够的阳光照射。
4.注意果实的采摘时间,不要延迟采摘,以防果实过熟过软。
以上就是苏州市吴江区翠冠梨密植栽培技术的相关介绍。
通过合理的种植技术和管理,可以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为果农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苏州市吴江区翠冠梨省力化密植栽培技术

苏州市吴江区翠冠梨省力化密植栽培技术1. 引言1.1 背景介绍苏州市吴江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西部,是苏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也是著名的水乡文化古镇之一。
吴江区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核心位置,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翠冠梨是吴江区的特产之一,具有果实大、皮薄、肉质细腻、甜脆可口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量大。
传统的梨栽培技术存在着劳动强度大、地块利用率低等问题,为了提高翠冠梨的产量和品质,引入省力化密植栽培技术势在必行。
省力化密植栽培技术是一种通过合理的品种选择和栽培方式,使得植株之间的距离更近,从而实现高效生产、省力管理的栽培模式。
对于吴江区的翠冠梨种植来说,采用省力化密植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劳动强度,同时能够更好地利用地块空间,增加经济效益。
推广省力化密植栽培技术对于吴江区翠冠梨的种植业具有重要意义。
1.2 翠冠梨的特点翠冠梨,又称香梨,是一种具有独特香甜味的水果,外表呈现出翠绿的颜色,果实呈椭圆形,果皮光滑,果肉细腻多汁。
翠冠梨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翠冠梨具有鲜美的口感。
其果肉饱满,口感细腻,汁水多且甜美,让人回味无穷。
翠冠梨富含营养。
梨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矿物质等,对人体健康有很好的益处。
翠冠梨具有药用价值。
梨子性凉味甘,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解毒消肿的功效,常被用于治疗咳嗽、喉咙疼痛等疾病。
翠冠梨是一种口感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的水果,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和青睐。
在苏州市吴江区,翠冠梨种植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果实的产量和品质,还为果农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
省力化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将进一步提升翠冠梨的产量和品质,助力果农增收致富。
【字数:234】1.3 省力化密植栽培技术的重要性省力化密植栽培技术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对提高产量、减少劳动力成本、优化土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省力化密植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量,通过密植可以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种植更多的作物,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苏州市吴江区翠冠梨省力化密植栽培技术

苏州市吴江区翠冠梨省力化密植栽培技术苏州市吴江区翠冠梨是一种独特的梨树品种,以其果实味美、品质上乘而闻名。
为了提高翠冠梨的产量和品质,吴江区农业部门引入了省力化密植栽培技术。
该技术通过合理的株行、行距和支撑方法,提高了梨树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了单株植物的生长空间,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苏州市吴江区翠冠梨省力化密植栽培技术。
一、株行与行距的设计株行与行距的设计是翠冠梨省力化密植栽培技术的关键。
一般来说,翠冠梨的株行可以控制在0.6-0.8米左右,行距可以控制在1-1.2米左右。
具体的株行与行距标准,可以根据地块条件和树冠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整。
株行的偏窄可以增加树冠之间的竞争,促进分枝和花芽分化;行距的适度可以增加树冠的空间利用率,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二、支撑方法的选择支撑方法的选择对翠冠梨的生长和发育、果实的质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吴江区采用了Y型支撑和横行拱架两种支撑方法。
1. Y型支撑:这种支撑方法适用于株高在2.2米以上的翠冠梨树。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树身主干上部形成一个Y字形,支撑树枝和果实,使其保持竖直。
这种支撑方法可以提高树冠的通风透光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加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三、树形的修剪与管理树形的修剪与管理是翠冠梨省力化密植栽培技术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修剪和管理,可以控制树冠的分枝和生长,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1. 冬季修剪:冬季修剪是在休眠期间对树冠进行整形和疏枝。
具体操作方法是,去除树冠内部交叉、重叠和过于密集的枝条,保留主干和主要分枝,使其均匀分布。
这样可以增加树冠的通风透光性,促进果实的发育。
除了修剪,还要进行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等管理工作,保证翠冠梨的生长和发育。
苏州市吴江区翠冠梨省力化密植栽培技术是通过合理的株行和行距设计,结合合适的支撑方法和树形修剪与管理,提高翠冠梨的产量和品质。
这种技术对于推动当地梨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高密植梨树的栽培技术

高密植梨树的栽培技术高密植梨树是一种栽培技术,通过调整植株间距、修剪方式、施肥管理等手段,使梨树在相对较小的空间内获得更高的产量,提高果园的经济效益。
高密植梨树的栽培技术需要综合考虑树种选择、树体形态管理、土壤肥力管理等多种因素,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一下高密植梨树的栽培技术。
一、树种选择对于高密植梨树来说,选择适合密植的树种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对于高密植梨树,应选择生长势旺盛、耐寒性强、抗病虫害能力高的树种。
常见的适合高密植梨树的树种有香梨、鸭梨、雪花梨等,这些梨树树势旺盛,生长快,适合进行高密度种植。
二、树体形态管理树体形态管理是高密植梨树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梨树生长过程中,及时进行树冠整形和疏枝短截是非常重要的。
及时整形树冠,可以使得阳光更好地照射到整个树冠,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疏枝短截可以控制梨树的生长势,调整梨树的冠层结构,促进果实的生长和发育。
通过树体形态管理,可以使得梨树的营养均衡,促进高产丰产。
三、土壤肥力管理土壤肥力管理是高密植梨树的另一个关键技术。
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梨树的营养需求更为密集,因此土壤肥力的管理尤为重要。
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肥,及时补充土壤中的养分。
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施肥量和施肥时间,避免施肥过量或者施肥不当导致果实发育不良或者土壤肥力过剩。
还可以采用有机肥、复合肥等方式进行施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梨树的生长和发育。
四、病虫害防治在高密植梨树的栽培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由于高密度种植条件下梨树树冠较为密集,容易引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保证梨树的健康生长和高产丰产。
五、果园管理高密植梨树的果园管理也非常重要。
在果园管理过程中,要及时松土、铺草、灌溉等,保持果园的整洁和通风透光,促进果实的生长和发育。
还应定期进行果园清理,及时清除果园中的杂草、病枝秽叶等,减少病虫害滋生,保证果园的良好环境。
梨树密植技术及管理

,
:
摘要 : 章详 细讲 解 了梨树 密植 应 注 意的 问题 、 文 土肥 水 管理 情 况 、 果 管理及 负载 量 的确 定 等技 术 措 花
施 , 梨树 丰 产稳 产奠 定 基础 。 为 关键 词 : 梨树 ; 密植技 术 : 管理 中 图分类 号 :6 1 ¥6 . 2 文献标 识码 : B
施 肥 方 法 : 树 期 改 土 和 深施 后 , 幼 到结 果 期
林 带 与果 树保 持 1 ~ 5m 的距 离 。 0 1
应 采用 行 内撒施 , 渐 扩展 到 全 园撒施 。粪肥 要 逐
2 整形 修剪
采 用纺 锤形
21 中央干 的修 剪ຫໍສະໝຸດ . 有 粗有 细 , 样可 使树 体长 期得 到养分 。 这
1 . 品种选 择 2
12 1 早 熟 品 种 ..
以利栽后 根 系生长 。
172 定 植 前 苗 木 处 理 ..
早 酥梨 、 伏茄梨 、 茄梨等 。 红
122 中 熟 品 种 ..
1 .. 选 苗 . 21 7
要 求用 一 级苗 木 ,苗 木粗 1c 以上 ,苗 高 m
12m 以 上 。 .
只追施 1 ~ 5k 2 1 g尿 素 即可 , 4a生后 再施 农 家 到
5 m 长剪截 。 四五年 冬基本 成 形 , 0c 第 中央 干 的延
长枝 可不再 短截 。 主枝 选够 时 , 小 就可 落头 开心 。
( .- ) 35 4 m。 l - 挖 好定 植坑 5
收稿 日期 :01- 8 1 2 10—6
定 植 后 树 盘 覆膜 , 提 温 保墒 , 提 高 幼 树 可 对 栽 植成 活有 良好 的效果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
业栏目编辑:卞瑞鹤投稿邮箱:hexiesannong@ 王东升吴中营郭献平宋瑜慧吕珍珍
本文对梨树省力密植模式的品种选择、砧木选择、授粉树配置,以及栽植株行距与行向、苗木选择、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等栽培全过程中采取省力技术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品种与砧木选择
品种选择原则:顶端优势明显,直立性强,树势较弱,刻芽成枝率高,新梢开张角度大,果台副梢较长,连续结果能力强等。
乔化密植适宜品种主要有红香酥、黄冠、玉露香、圆黄、华山、晚秀、翠冠、雪青、新梨7号、早酥、酥梨、鸭梨、苏翠1号与长势弱的西洋梨等主栽品种。
矮化苗适宜品种有长势旺的中梨1号和红茄等西洋梨。
砧木选择:砧木以杜梨为宜,也可选用豆梨与秋子梨,用矮化砧木最好。
授粉树配置
授粉品种应选择与主栽品种花期一致、花粉量大、亲和力高、商品价值高的品种,配置比例1∶1~1∶4。
栽植株行距与行向:实行宽行密株,株行距为0.8m~1.2m×3.5m~4.0m,平原南北行向栽植,缓坡地(坡度小于25°)南北行向或沿坡地栽植,坡度大的丘陵与山地沿等高线栽植。
苗木选择及定植:选择根系完整、粗壮的苗木进行栽植。
雨量大的地区(豫南)或低洼地应起20cm~30cm 的高畦栽植。
栽植前要先挖宽与深均为80cm~100cm 的沟并施有机肥改良土壤。
冬季土壤封冻前或春季土壤解冻后,挖长、宽、深均为30cm的小坑栽植。
定植后管理:栽后灌足水,并覆膜保墒,及时检查成活率并补苗。
土肥水管理
行间生草:梨园行间提倡种植鼠毛草、毛叶苕子、早熟禾、紫花苜蓿、三叶草与黑麦等绿肥作物,定期刈割(留茬10cm~12cm),采用翻压、覆盖等方法将其转变为梨园有机肥。
如种植黑麦,要避开梨树的追肥区域,于秋季施基肥后播种,亩用种量6kg,第二年梨套袋前翻耕;之后,夏季自然生草,高度超过30cm时应刈割或碾压平,在秋施基肥时一同翻入地下;然后种黑麦,翻耕,夏季自然生草,如此反复进行。
果园覆盖:在树下覆盖厚约15cm~20cm的草、地布或可降解黑地膜,幼树期宽50cm~60cm,成龄树宽100cm~120cm。
施基肥:10月~11月施入最佳,幼树可结合深翻改土进行,亩施1000kg~1500kg经过发酵的有机肥,在树行两边撒施后用旋耕耙或深耕机旋耕拌匀。
土壤追肥:第一年,在新梢长到20cm时开始追肥,每隔25天~30天追施一次,连施3~4次,每次每株25g~50g,前期以尿素与磷酸二铵等氮肥为主,后期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为主。
开沟施入,也可穴施。
第二年,原则上不追肥,控制新梢长度在20cm~50cm。
进入第三年结果期后,第一次在萌芽前,第二次在果实膨大期,第三次在果实生长后期。
原则上,按每生产100kg果分期施有机无机复合肥(N:P2O5∶K2O=0.43∶0.23∶0.48)6kg~8kg。
选用溶解性好的肥料采用肥水一体化追肥,如滴灌或施肥枪施肥,平原地区可用微喷带上面覆盖地膜进行。
也可采用机械条状播施,深10cm~15cm,施肥后灌水。
叶面喷肥:花期喷施1次0.1%~0.3%硼砂溶液;开花以后结合喷药进行,喷施2次0.1%~0.3%硼砂溶液;4~7月,树势弱的喷0.2%~0.3%尿素溶液2~3次;果实膨大期与成熟前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花果管理
液体授粉。
在3月底至4月初,喷2次。
花开30%左右时授第一次,花开50%左右时授第二次。
配方:100kg水、13kg蔗糖、10g硼酸、50g硝酸钙、20g黄原胶、40g精花粉(即13%蔗糖+0.01%硼
57
农村·农业·农民2019.1B
农村·农业·农民2019.1B
酸+0.05%硝酸钙+0.02%黄原胶+0.4g/L 精花粉)。
纯花粉萌发率要求60%~80%。
配置流程如下。
准备:水烧开后(保持沸腾)逐渐加入黄原胶并快速搅拌溶解;待冷却后加入蔗糖及其他药品,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果园现场:在500ml 左右的塑料瓶中加入2/3上述准备好的溶液,再将花粉塑料瓶用力晃匀,然后倒入大型容器中搅拌至花粉均匀地分散在授粉液中,随配随用。
用法用量:将授粉液加入电动(或机械)喷雾器(静电喷雾器最好)中,喷雾器压力应小于0.5MPa ,进行喷雾授粉,速度要快。
一般每亩每次用10kg~20kg 花粉溶液,喷施2次,间隔2天~3天,保证授粉效果。
也可用蜜蜂或壁蜂授粉。
疏花疏果。
一般在花序分离前把多余的花序去掉,10cm~15cm 留一个花序。
在谢花后1周进行,每花序只留1个果,一般留花序中的第2~4位果;留果型正、高桩、果个大、果面光滑的果。
果实间距为小型果10cm~15cm ,中型果20cm 左右,大型果30cm 左右。
第三年亩产量1000kg~2000kg ,第四年亩产量2500kg~4000kg ,以后亩产量逐年增加至5000kg ~6000kg 。
根据果型大小依据计划产量确定留果数量。
选择抗风雨、透气性良好的优质梨专用纸袋或塑膜袋。
一般在谢花后15天~30天开始套袋。
绿皮梨品种应尽早套袋,褐皮梨品种可晚些,但一般花后50天完成。
易产生果锈的品种,应在谢花后15天~20天及时套袋。
套袋前喷药,重点喷果面。
套袋方法为将果袋撑起,果实悬在果袋中央,袋口扎紧。
一般先套树冠上部果,后套树冠下部果。
可使用套袋机提高效率。
整形与修剪
省工密植树形是细长圆柱形。
主干高60cm 左右,株高3m ,树冠圆柱形,中心干强壮直立,上面均匀分布18~22个单轴延伸的中大结果枝组,主枝长度1m 以内,主枝基角70°~90°。
第一年,对成苗要进行重截,高度为30cm~40cm 。
半成品苗在接芽上方0.5cm~1.0cm 处将上部剪去。
对定干苗,萌芽后留两个新梢,选强旺的新梢重点培养直立生长,另一个新梢长到10cm 时摘心控制生长,当强旺新梢长到80cm 以上后,将另一个新梢剪除。
对于半成品苗,留嫁接的品种芽新梢直立向上,并用竹竿等绑
扶。
当年高度达2.5m 左右。
对根系特别发达、嫁接口以上5cm 处粗度在1cm 以上、高度在2m 左右的粗壮苗木可在1.8m 处轻短截,然后按下述第二年春天的管理方法进行刻芽,并套宽度为6cm 左右的塑料筒保湿;发芽后,筒内温度超过30℃时放风,待全部发芽后,可于下午4点后或阴天将塑料筒去掉。
第一年冬季,对高度在1.5m 以下的弱树距地面30cm~40cm 留饱满芽重新定干,生长季管理同第一年。
第二年春天在芽上方0.5cm~0.8cm 处用刀(壁纸刀)围绕枝条在皮层刻半圈,深至木质部进行刻芽,时间为幼树芽萌动前后一周内;刻芽范围为距地面50cm 以上至距顶端30cm 以下的所有芽。
生长季当新梢长到20cm~30cm 时,喷施500~1000mg/L 的PP 333控制新梢生长;疏除强旺新梢,疏枝中央干延长头的竞争枝。
对停长新梢又萌芽生长的,应及时将生长的新梢留6cm~8cm
“戴活帽”将前面剪去,控制继续延长生长,防止新梢抬高角度直立生长。
冬季修剪时,可疏除个别强旺枝与直立的枝,特别是顶部的竞争枝,不短截,少疏枝。
第三年春天萌芽前对顶端主干延长头按照第二年春标准刻芽;根据树体大小适当结果,以果压冠;过大的结果枝组增加留果量。
对不结果或结果少的树控制肥水,结合喷施生长抑制剂;控制背上旺梢。
冬季,疏除顶端竞争枝、背上枝、粗度超过主干1/3的小枝组与过密的小枝组;高度在3m 以上的树,可选枝头下部较弱的一年生直立枝作为顶端带头枝,替换原头,并将上面强带头旺枝疏去。
第四年及以后丰产期,生长季注意控制背上枝,控制较粗的结果枝组,保持枝组下大上小均衡生长;冬季疏除顶端竞争枝、背上枝、粗度超过主干1/3的小枝组与过密的小枝组,保持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关系,稳定结果枝组与中央干的从属关系,延长结果年限;第四年及以后均以弱枝作为主干顶端带头枝。
辅助措施。
栽植当年6月份后,沿行向每10m~12m 栽一根规格为10cm×10cm 的水泥桩或直径为10cm 的杉木杆(栽前用沥青涂抹基部),地面以上高度为2.5m ,并在离地面1m 和1.8m 的地方沿行向拉两道12号热镀锌铁丝,绑扶苗木。
基金项目: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28-38);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82102110059);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发展专项资金(20188106);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主创新专项基金(2018ZC28)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N
ong ye ji shu 农业技术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