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优秀导学案

《6.4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优秀导学案
《6.4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优秀导学案

《6.4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学习重难点

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复习本章知识,并进行整理归纳: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可以用文字、表格、图

形、等各种形式表示出来。

2、密度知识的三个基本应用

应用(1)利用公式求密度,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种类、真假。

练习:有一枚第十一届亚运会纪念币,它的质量为17.8克,体积为 2 厘米3,试求制成这枚纪念币的金属密度,可能是何种金属?

思考:本题为什么要加“可能”二字?

应用(2)利用公式求质量。

练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石是体积为42.6米3的一整块花岗岩,花岗岩的密度是2.6×103千克/米3,碑心石的质量是多少?

练习感悟:

应用(3)利用公式求体积。

练习:用天平测得一捆粗细均匀的细铜丝的质量是267克,已知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这捆细铜丝的体积是多少?

思考:如果知道细铜丝的横截面积,我们能算出细铜丝的长度吗?

【二】应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各小组汇报自己探究的有关:“密度知识应用”的课题:

课题1、450g的水体积是多少cm3 ?凝固成冰以后体积是多少cm3 ?

通过上面的计算想一想:

北方的冬天自来水管为什么会冻裂?请举出生活中你知道的与此类似的现象:

课题2、盐水选种:把种子倒入盐水中,饱满的种子会下沉,干瘪的种子会浮在水面上。这样就能选到饱满的种子。用盐水选种需用密度是ρ盐水=1.1×103kg/m3的盐水,现配制了500ml盐水,称得它的质量为0.6kg ,这样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合要求,应加盐还是加水?

课题3、(1)从“人在水中欲浮欲沉”可知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填“相近”或“相差很大”)。

(2)野战部队行军时携带的压缩饼干与平常的饼干相比,主要的好处是: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它的密度,体积(选填:“大”“小”)便于携带。

(3)影视中拍摄房屋倒塌砸伤人的特技镜头时,常选用泡沫塑料做道具。这是因为泡沫塑料的密度比实物,体积相同时泡沫塑料做的道具的质量比实物的质量。(选填:“大”“小”)课题4、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思考:用于制冷的空调安装在什么位置效果比较好?

课题5、判断物体是否空心:

一个铝球,它的体积是540厘米3,质量是540克,此球是否是实心的?(已知ρ铝= 2.7克/厘米3) 方法一:比较密度法

方法二:比较体积法

方法三:比较质量法

拓展:如果是空心,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

三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算空心部分的体积?

【三】感悟释疑

谈一谈你在本课中的收获及疑惑,班中交流。

【四】课堂小结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及答案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学习目标】 ①了解老舍的生平、著作,识记并理解文中重要字词。 ②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③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资料助读】友情提示: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摘录到课文里。 1、关于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2、主题解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紧紧围绕“温情”这一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天,呈献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济.南()镶.()水藻.()贮.蓄() 澄.清()着.落()看.护()发髻.() 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响晴:设若: 秀气:贮蓄: 澄清:空灵: 3、快速阅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意感受文章要点,并给文章划分段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朗读课文,驰骋你丰富的想象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美。想想,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总体印象如何?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来吗? ★课堂导学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 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第九章 反比例函数复习学案

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 象限; ,y 随着x 。 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 象限;在 ,y 随着的增大而 。 第九章 反比例函数复习学案 【知识点 1】反比例函数 1、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_________( )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______,_______是_______的函数,k 是________ 2、 反比例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式为0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练习】 1、下列函数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有( )个 (1)x a y =(2)xy = -1 (3)11 +=x y (4)13y x = A 、1 B 、2 C 、 3 D 、4 2、函数5 2)2(--=a x a y 是反比例函数,则a 的值是( ) A 、-1 B 、-2 C 、2 D 、2或-2 【知识点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注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称图形。 【基础练习】 1、若x k y 1 += 的图像经过(-1,3),则k =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一个反比例函数,使它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函数2 5 (1)m y m x -=+是反比例函数,且图像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则 m 的值是______ 4、正比例函数5y 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图象相交于点A (1,a ),则k =________. 【知识点 3】反比例函数性质的应用 【基础练习】 1、若点(1x ,1y )、(2x ,2y )和(3x ,3y )分别在反比例函数2 y x =- 的图象上,且1230x x x <<<,则下列判断中准确的是( ) A .123y y y << B .312y y y << C .231y y y << D .321y y y << 2、反比例函数x y 6 = 图象上有三个点)(11y x ,,)(22y x ,,)(33y x ,,其中3210x x x <<<,则1y ,2y ,3y 的大小关系是 ( ) A .321y y y << B .312y y y << C .213y y y << D .123y y y << 3、一次函数1y kx b =+ 和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 观察下列图象,写出当k ax b x +>时, x 的取 值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 4】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 【基础练习】 1.已知点P 是反比例函数 图象上的一点,PD ⊥x 轴于D .则△POD 的面积为__________. 2y x =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11中国石拱桥 学习目标: 1?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理解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方式。 3?激发学生赞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力量的感情。 —、基础达标(自主完成,二人互检) 课前完成: 1 ?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字形、了解诗人普希金、弗罗斯特。 2.二人小组组长检查组员背诵字词、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 _____ (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_________ 学家, _____ 家,著有《》等。 2?给加点字注音。 洨河匀称鷟惟妙惟肖铺砌 3.解释词语并造句。 巧妙绝伦 造句: 惟妙惟肖 造句: 4.说明文文体知识检查: A.你能说出六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吗? B.说明顺序有哪三种? C.说明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学生自读思考、勾画批注。学生自读完成后,汇报展示,教师评价点拨。 1.中国石拱桥的总的特点是什么?试以赵州桥为例,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2.中国石拱桥很多,文章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重点说明的例子? 3.本文在向我们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找出文中相关句子并指出它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4.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赵州桥的? 5.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可参照课本研讨与练习二。 三、巩固练习 ⑴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⑵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⑶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⑷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 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⑸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⑹(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⑺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⑼(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⑩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11)(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12)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 “初月出云,长虹饮涧”。(13)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揭示这段文字中心的句子是 3?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4?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试从文中找出一例加以说明 5.选文第一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6?文中引用张鷟之语是为了说明什么? 【当堂检测】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十六 济南的冬天 第2学时》导学案

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导学案 学习内容十六济南的冬天第2学时 学习目标1、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2、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3、了解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所寄予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2、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 1.从课文中选出你最喜爱的语句读一读,并简要说说喜爱的理由。 2.课文写济南的冬天为什么要讲到北平、伦敦的冬天和热带地方呢? 3. 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二、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 默读全文,在课文中发现寻找、品味用得好的词或句子,用大大的圆 圈在课本中标出,并说说为什么用得好。(方法指导:用圈点批注法阅读; 学生要用心体会和仔细揣摩) 提示: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 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3、“小山整把济南围了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4、“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

里。” 5、“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6、“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二)组内讨论 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 (三)组际交流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四)拓展练习 我们感受到了老舍先生笔下冬天的济南,她温暖如春、秀丽如画,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发自肺腑的热爱。我们现在正处冬季,请你用你的心,你的语言描绘一下咱们这地方的冬天。 三、达标检测: 比较阅读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乙〕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

《中国石拱桥》优秀教学设计word版本

《中国石拱桥》基于标准的教学方案设计 教材来源: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内容来源: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主题:《中国石拱桥》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牛路瑶/郑州市第七十七中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 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3)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 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 《中国石拱桥》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从文体上看, 是说明文单元;从题材上看,是有关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的文章。教学本单元, 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的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本文先从“久、美、坚”三个方面说明中 国石拱桥的一般特点。然后列举赵州桥、卢沟桥两个例子来解释石拱桥的共同 特点,并着重说明两座桥各自的特点,以此表现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语 言以说明为主,又穿插记叙,严谨周密又不失生动形象。 3.学情分析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说明文,对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要求知之甚少,所以应首先明确什么是说明文。所以学习这篇文章前,进行一节说明文导入课,回忆前面学过的记叙文和抒情意味比较浓的课文,在比较中发现说明文的不同之处,如没有贯首尾的故事,不以浓郁的感情打动人,不注意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等。然后在学完课文后,和学生共同总结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把握石拱桥整体特征。

最新初中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6.1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6.1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记住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求比例系数,能够列出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函数关系.过程与方法 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进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反比例函数是刻画世界数量关系的一种有效模型,函数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问题提出: 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 (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当R越来越大时,I怎样变化?当R越来越小呢? (3)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自主探究】

京沪高铁(全程约为1318km ),全程所用的时间t(h)随速度v(km/h)的变化而变化 (1)完成下表: 随着速度在逐渐增加,所用的时间发生怎样的变化? . (2)你能用含有v 的代数式表示t 吗? (3)速度v 是时间t 的函数吗?为什么?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0(≠=k k x k y 为常数,的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课堂探究】 做一做 1、个矩形的面积为202cm ,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cm 和ycm 。那么变量y 是变量x 的函数吗?为什么?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 2.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数数量n 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 (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 的函数吗?为什么? 3.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 与y 的一些值: (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

九年级数学上册 反比例函数全章学案(无答案)配套练习讲解(无答案) 北师大版

反比例函数概念 1、写出函数关系式,找出共同点, (1)长方形的面积为122 cm ,设一边为xcm,邻边为ycm ,则x 与y 的函数关系式为:y= . (2)京沪线铁路全长为1463,乘坐某次列车所用的时间t 与该次列车平均速度v 的函数关系为: . (3)已知工程队承包一项工程,写出工程效率v 与完成时间之间t 的函数关系式为: . 上述三个函数是一次函数吗? 2、记住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 x (k ≠0)的形式,那么我们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引导学习——概念的巩固与应用 3、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其k 值为多少? ①5y x = ②33y x =- ③ 25y x -= ④y =⑤1 32y =? ⑥1 2y -=- ⑦1 2y x -= ⑧14xy = ⑨ y=5-x ⑩ 33 y x -= 4、例题 例1 已知( ) 22 1 2m m y m m x +-=+ (1) 当m 为何值时,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 (2) 当m 为何值时,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解: 例2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x=3时,y=4求:当x=1时,y 的值. 四、检测: 反比例函数练习题第一课时[A 组]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

(1)y=-3x ; (2)y=2x+1; (3) y=-x 2 ;(4)y=3(x-1)2+1; 2、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x 为自变量)?说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 (1) x y 1 - = ;(2)xy=12 ;(3) xy=-13 (4)y=3x 3、列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它们是分别什么函数.说出比例系数 ①火车从安庆驶往约200千米的合肥,若火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求火车距离安庆的距离S(千米)与行驶的时间t(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某中学现有存煤20吨,如果平均每天烧煤x 吨,共烧了y 天,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4、.已知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cm ,宽是5cm ,高是xcm . 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式; 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当x =3cm 时,求y 的值 5、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并且x =3时y =7, 求:(1)y 和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 1 3x = 时,求 y 的值 (3)y =3时,x 的值。 7、写出一个经过点(-3,6)的反比例函数 你还能写出另外一个也经过点(-3,6)的双曲线吗? 8、当m 为何值时,函数224 -= m x y 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 9、已知y 成反比例,且当4b =时,1y =-。 求当10b =时,y 的值。 10、若()2 31 1m m y m x ++=+是反比例函数,求m 的值. 11、已知函数k y x = (k ≠0)过点()1,3-,求函数解析式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doc

xido ( )河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章。 2、 把握全文的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 3、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学习重点】 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讲析赵州桥的特点,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掌握儿种主要的 说明方法。 【学习难点】 学会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掌握多种说明方法。 【学法指导】 了解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学会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条分屡析地进行学习。着重分析 课文,把握客观事物的特点。 【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主持设计的钱 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 代化的大桥一一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本文最早发表于1962年3月4日《人民日报》,文 笔通俗易懂,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 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2、 说明文的阅读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读者 以科学的知识、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 说明文的种类:说明文按照说明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本单 元我们学习的主要是事物说明文。 阅读说明文,可以从理清说明顺序入手。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 辑顺序……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1)打比方。就是用比喻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使之形象化, 具体化。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用“虹”“弓”作比,突出了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 特征,富有形象性。(2)举例子。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列举了赵州桥和卢沟 桥两个例子。赵州桥是独拱石桥的代表,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代表,且两座桥都世界闻名, 例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令人信服。(3)分类别。分类说明,条理清楚,使读者对事 物的特点有了完整而清晰的印象。(4)引用。如引用《水经注》里的“旅人桥”,说明我国 石拱桥历史悠久。这些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5)列数字。有概数、确数 之分,给人以准确鲜明的印象。(6)摹状貌。用描摹的手法,描绘事物特点,使之更形象、 生动、逼真。(7)作比较。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 座桥从没出过事.....:'以卢沟桥与两岸河堤相比较,充分说明了卢沟桥十分坚固。(8)下定 义(9)作诠释。(10)列图表。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残 sun ( ) 推 chong ( ) 匀称( ) 弧( )形 拱(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 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难点】 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自主预习案】 1、文章里面有你不熟悉的字词吧,通过努力,你能掌握吗?赶快动笔吧,亲爱的孩子! 水zǎo() chéng()清宽chǎng()水藻() 狭窄()宽敞()贮蓄()澄清() 济南()镶上()髻()看护妇() 2、解释下列词语。 响晴:。 温晴:。 安适:。 空灵:。 3.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字,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等和话剧《》《》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4.认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5.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同学老师交流【课内探究案】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提起冬天,我们脑子里浮现的恰是北风怒号、白雪皑皑、万木萧条的画面。但济南的冬天却是与众不同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更是别有情趣,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那么济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美感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听读课文,感受济南美景 听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二)美读课文,欣赏冬天美景 浏览课文,想想作者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呢?这些景物又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以“济南冬天美,美在……”的句式为开头说一段话吗? 比如:济南冬天美,美在温晴的天气,没有呼呼的风声,没有浓重惨淡的灰雾,没有毒辣辣的烈日,是响晴的宝地。 (学生自主探究)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三)悟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中国石拱桥 优秀复习资料 (自用)

中国石拱桥 一、常见的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①从整体到局部②从一般到特殊③从原因到结果④从现象到本质…… 二、本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8):介绍石拱桥的特点及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说明顺序:由一般到特殊) 第二部分(9节):介绍中国石拱桥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说明顺序:由主到次)三个原因:首先——其次——再次 第三部分(10节):简要介绍中国石拱桥的发展。(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三、说明方法 (一)常用的说明方法 (1)举例子:列举有代表性的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 作用:可是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2)列数字:用具体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作用:具体而有说服力,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3)作比较:把两种或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作用:通过对比突显事物特征,使抽象变得具体,深刻变得通俗 (4)打比方:往往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说明事物。 作用:可以更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5)列图表 作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对象。 (6)引用法:引用有关的名言、典故、诗句、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 作用:,是文章富有文学性和可读性。 (7)下定义: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说明。 作用: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往往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 举例:例如《统筹方法》一文中,作者运用了下定义的明方法,给统筹方法下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语言简明、扼要、准确。(8)作诠释:是说明文章中对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作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用于解释被说明对象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举例:《中国石拱桥》——“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比较“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下定义要求完整,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如“铀的原子序数为92的元素,是自然界中能够找到的最重元素”是下定义,“铀,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则是作诠释。

反比例函数全章导学案

26.1 反比例函数
学习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会确定反比例函数式中的比例系数 k ;
2.能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 析式 重点、难点: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学习过程
一.【预学提纲】初步感知、激发兴趣
1. 形如
的函数叫正比例函数,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2.举出几组在小学中学过的成反比例的两个变量?
3.阅读课本的思考和交流,体会实际问题中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观察其函数解析式的共同
特点,形如
的函数叫反比例函数;其中, k 叫
,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
4.你觉得确定反比例函数中的比例系数 k 要注意什么?
5.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除了像定义中可以表示成 y k ,还可以将其变形表示成________ x
二.【预学练习】初步运用、生成问题 1. 底边为 5cm 的三角形的面积 y(cm2)随底边上的高 x(cm)的变化而变化,则其中两个变
量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
2. 已知 y 和 x 成反比例,且当 x 1时, y 2 ,则该函数的表达式为( )
A. y 2x
B. y 1 x 2
C. y 2 x
D. y 1 x 2

3. 当 a=
时,函数
y
1 xa
是反比例函数?
三.【新知探究】师生互动、揭示通法
问题 1. 下列关系式中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吗?如果是,比例系数是多少?
(1) y 4 x
(2) y 1 4x
(3) y x 1
(4) xy 2011
(5) y 2 x 1
(6) y 2 1 x
问题 2. 若函数 y (m 2)xm2 3 是反比例函数,求出 m 的值并写出该函数解析式.
问题 3.写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并确定它们是否是反比例函数?
⑴矩形的周长 18 ㎝是随着较短的边 x (㎝)与较长的边 y (㎝)的变化而变化; ⑵实数 x 与 y 互为倒数, y 随着 x 的变化而变化;
四.【解疑助学】生生互动、突出重点
k 3
问题 4.当 k _______ 时,函数 y (2k 1)x 2 是反比例函数. 问题 5.按每分钟 xL 的速度向容积为 150 L 的水池中注水,注满水池需 y min .写出 y 与 x 的关系式,并判断此关系是不是反比例关系?如果是,请指出比例系数 k 的值.
五.【变式拓展】能力提升、突破难点
问题
6.已知
y
y1
y2
,其中
y1 与
x
成正比例,y 2

x
成反比例,并且当
x
2 时,y
9 2

当 x 1时, y 3 ,求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第26章反比例函数全章导学案(共7份)

赣州一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数学导学案 26.1 反比例函数 【学习目标】 1.会识别相关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确定简单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类比、归纳,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体会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学习难点】反比例函数的建模,能列出实际问题中反比例关系式.. 【学习过程】 一、课前导学:预习课本第1页至第3页,完成下列问题: 1.我们形如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 时,又叫做正比例函数. 2.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问题1:(1)京沪线铁路全长1 463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问题th 的变化而变化,其关系可用函数式表示为: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 000m 2 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m 随宽xm?的变化而变化,可用 函数式表示为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 1.68×104km 2 ,人均占有的土地面 积Skm 2 /人,随全市总人口n 人的变化而变化,其关系可用函数式表示为 . 问题2上述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答: . 4.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一般的,形如 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 y 是函数学.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的一切实数. 5.下列哪个等式中的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6.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求当x=4时,y 的值. 7.若y 与x 成正比例,z 与y 成反比例,则x 与z 之间成______________关系. 8.已知y 与(2x+1)成反比例,且x=1时,y=2,那么当x=0时,y 的值是 二、 合作、交流、展示: 1.比例函数的意义: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y= x k 反比例函数的变形形式:(1)xy=k (2)1 -=kx y 2.例题1.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 x y = (2)x y 2-= (3)xy =21 (4)25+=x y (5)x y 23- = (6)31 +=x y (7)y =x -4 例题2.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 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例题3(拓展提升).已知函数y =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1时,y =4;当x =2时,y =5 (1)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当x =-2时,求函数y 的值 归纳总结: 注意y 1与x 和y 2与x 的函数关系中的比例系数 ,故不能都设为k , 要用 的字母表示。 三、巩固与应用: 1已知函数y=(m+2)x |m |- 3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值是 .. 2.已知y=y 1-y 2,y 1与x 成反比例,y 2与x -2成正比例,并且当x=3时,y=5; 当x=1时,y=-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下列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属于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有( ) ①当路程s 一定时,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v 与行驶时间t 之间的关系; ②当电压U 一定时,电路中的电阻R 与通过的电流强度I 之间的函数关系; ③当矩形面积S 一定时,矩形的两边a 与b 之间的函数关系; ④当受力F 一定时,物体所受到的压强p 与受力面积S 之间的函数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一张一百元的新版人民币把它换成50元的人民币,可得几张?换成10元的人民币可得几张?依次换成5元,2元,1元的人民币,各可得几张?换得的张数y 与面值x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填表: 换成的面值x(元) 50 20 10 5 2 1 换成的张数y(张) (1)用含有x 的代数式表示y. (2)换成的面值x 会怎样变化呢?变量y 是x 的什么函数?为什么? 四、小结: 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2.列出实际问题中反比例关系式 五、作业:必做:课本第3页; 选做:《作业精编》相应练习 赣州一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数学导学案 ()()()(). 5 18;57;76;3652x y x y xy x y ==-=+-=()()()(). 24;23;4.02;51====xy x y x y x y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新精品教学案

17.中国石拱桥 国学名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学习目标 1.了解说明对象、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把握说明文语言平实、准确、周密的特点。 2.通过合作探究,能够学会运用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3.了解中国石拱桥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 学习重点 1. 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学习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说明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2.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 括能力。 自主突破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推崇.()和谐.()惟妙惟肖.()桥dūn() xiáo()河 饮jiàn()ɡǒnɡ()桥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桥梁专家_______,这是一篇_______,向读者介绍有关石拱桥的知识。 ②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_______,结构_______,强度_______。 ④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_______。(巧妙绝伦匠心独运) ⑤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在游记里,十分_______(崇拜推崇)这座桥。 ⑥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_______(证明表明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 比优越。 3.下列词义的范围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A.拱桥——石拱桥——桥——中国石拱桥 B.桥——石拱桥——拱桥——中国石拱桥 C.中国石拱桥——桥——拱桥——石拱桥 D.桥——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 答案:1.chónɡ xié xiào 墩洨涧拱 2.①茅以升说明文②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③省巧高④巧妙绝伦⑤推崇⑥表明 3.D 合作探究 4.本文题目是《中国石拱桥》,文章是否开篇就点题了呢?从第几段写中国石拱桥的?它 和前边的段落之间有什么关系?

12济南的冬天 导学案及答案

1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 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难点】 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自主预习案】 1、文章里面有你不熟悉的字词吧,通过努力,你能掌握吗?赶快动笔吧,亲爱的孩子!水zǎo()chéng()清宽chǎng ()水藻() 狭窄()宽敞()贮蓄()澄清()济南()镶上()髻()看护妇() 2、解释下列词语 响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选出下面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吗?()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4、《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提起冬天,我们脑子里浮现的恰是北风怒号、白雪皑皑、万木萧条的画面。但济南的冬天却是与众不同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更是别有情趣,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那么济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美感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板书课题) ※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效果。 二、学案引导,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一)听读课文,感受济南美景 请大家借着美妙的音乐,循着课文的范读录音,驰骋你丰富的想象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美。想想,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总体印象如何?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来吗?温晴、慈善 (二)美读课文,欣赏冬天美景 1.浏览课文,想想作者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呢?这些景物又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以“济南冬天美,美在……”的句式为开头说一段话吗? 比如:济南冬天美,美在温晴的天气,没有呼呼的风声,没有浓重惨淡的灰雾,没有毒辣辣的烈日,是响晴的宝地。 (学生自主探究) 济南冬天美,美在阳光朗照下的小山温情可爱,像个小摇篮;美在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美迷人,像位害羞的少女,美在城外的远山素淡雅致,像幅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美,美在耀眼的雪光、娇艳的雪色、娇美的雪态,翠松白雪相映生色,蓝天白雪相映生辉,白雪黄草,相映成趣。它娇美、秀气,情态可掬。

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课题:反比例函数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学习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建模; 知识链接:1、形如)0(≠=k kx y 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2、形如 )0k b (≠+=是常数,且、k b kx y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0时称为正比例函数 一、引入新知 1、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 = (k 为常数,k ≠0)的 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本形式还能表示为 2、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填序号) (1)3x y = (2)x y 2 -= (3)xy =21 (4)25+= x y (5)x y 23- = (6)31 +=x y (7)y =x -4 3、苹果每千克x 元,花10元钱可买y 千克的苹果,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4、矩形的面积为4,一条边的长为x ,另一条边的长为y ,则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为 5、函数2 1 +- =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6、 (1二、探究、合作、交流:(根据掌握的知识,认真填写下列内容) 1、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2时,y =3,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当x =-3时,y = 2、已知y-2与x 成反比例,当x=3时,y=1,则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3、当n 何值时,y =(n 2+2n )2 1 n n x +-是反比例函数?。 4、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2时,y=6,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5、已知y 与x-1成反比例函数,当x=2时y=1,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是( ) A 、11-= x y B 、1-=x k y C 、11+=x y D 、11 -=x y

最新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方案 贵州省松桃县太平中学龙成根 学情分析 《中国石拱桥》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说明文,结合我班学生基础差的实际情况,准备从以下方面入手,让学生更好的认识中国桥梁建筑。这是一篇很好的说明文体范例,文章首先总的介绍石拱桥的总体特点:“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紧接着选取赵州桥和卢沟桥具体介绍具有同样的的特征,来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说明顺序非常清晰,说明方法简洁明了,常用而不繁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3.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2.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 重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 学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方法1.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 合

2.自主、合作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石拱桥图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桥是大地上最真实、最亲切的形象,它总是 那样的平凡又像是没人关心似的,从溪流的这一 边跨搭到那一边,经受千人踩踏,暴洪冲刷,坚贞的挺立是它不变的形象。以上是文人骚客笔下的桥。而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又该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石拱桥》。 欣赏《中国石拱桥》画面资料,初步感知石拱桥的历史 二、辨析文体,引导学生把握说明 文的文体特征。 教师简介说明文的文体特征:说明文是 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 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 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 明文的两种类型。即:事物说明文;事理说 明文。 积累文体特征,学以致用。 三、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 。 1.多媒体显示赵州桥、卢沟桥图片, 声屏显示配乐朗读。 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3、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 多媒体显示: 积累文中字词 四、精读课文,探究局部

精:《中国石拱桥》优秀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优秀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基于标准的教学方案设计 教材来源: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年版 内容来源: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主题:《中国石拱桥》 课时:1 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牛路瑶/ 郑州市第七十七中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 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3)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 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 教材分析 《中国石拱桥》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从文体上看,是说明文单元;从题材上看,是有关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的文章。教学本单元,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的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本文先从“久、美、坚”三个方面说明中 国石拱桥的一般特点。然后列举赵州桥、卢沟桥两个例子来解释石拱桥的共同 特点,并着重说明两座桥各自的特点,以此表现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语言以说明为主,又穿插记叙,严谨周密又不失生动形象。 3. 学情分析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说明文,对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要求知之甚少, 所以应首先明确什么是说明文。所以学习这篇文章前,进行一节说明文导入课, 回忆前面学过的记叙文和抒情意味比较浓的课文,在比较中发现说明文的不同 之处,如没有贯首尾的故事,不以浓郁的感情打动人,不注意细致入微的描写 刻画等。然后在学完课文后,和学生共同总结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学习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