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与中日贸易摩擦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越来越频繁。

在贸易往来的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一些摩擦和矛盾。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和日美贸易摩擦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这两起贸易摩擦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国际贸易中的问题。

让我们来看一下中美贸易摩擦。

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贸易往来十分频繁。

由于两国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差异,以及各自利益的诉求,中美贸易摩擦一直存在。

最近一次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对中国部分商品加征关税,引发了一场全面的贸易争端。

美国认为中国存在知识产权侵权、市场准入不公平等问题,而中国则认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是对规则的破坏和霸凌行径。

与中美贸易摩擦相比,日美贸易摩擦显得更加历史悠久。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日本的成功也引发了美国的不满和担忧。

美国认为日本实行了一系列贸易壁垒政策,不公平地限制了美国商品在日本市场的准入,导致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激增。

为了应对日本的挑战,美国对日本加征关税,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贸易摩擦。

在中美贸易摩擦和日美贸易摩擦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

两起贸易摩擦都是由贸易逆差问题引发的。

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一直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表示不满,认为这是导致美国制造业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在日美贸易摩擦中,美国也是对日本的贸易顺差问题不满,认为这是导致美国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两起贸易摩擦都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

美国认为中国侵犯了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而日本也曾被指责侵犯美国的专利和商业秘密。

两起贸易摩擦都是由政治、经济和国际格局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

基于这些相似之处,我们可以看到中美贸易摩擦和日美贸易摩擦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

尽管中美贸易摩擦和日美贸易摩擦存在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明显的不同之处。

两起贸易摩擦的时间、地点、参与方和原因均不尽相同。

中美贸易摩擦发生在21世纪初,主要是由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衰落所引发,而日美贸易摩擦则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主要是由日本的经济崛起和美国的失业问题所引发。

美日、美中贸易摩擦的比较研究

美日、美中贸易摩擦的比较研究

美日、美中贸易摩擦的比较研究【摘要】美日贸易摩擦和美中贸易摩擦是当前国际贸易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分别对美日和美中贸易摩擦进行概况介绍,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美日贸易摩擦主要涉及汽车、农产品等领域,而美中贸易摩擦涉及知识产权、技术转让等问题。

接着,文章将比较美日和美中贸易摩擦的不同之处,探讨双方在贸易摩擦中的各自立场和应对策略。

结合对比分析,提出针对美日和美中贸易摩擦的应对建议,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美日和美中贸易摩擦的异同点,并为双方未来的贸易关系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美日贸易摩擦、美中贸易摩擦、原因分析、影响、比较研究、结论、对比、不同之处、应对建议、未来发展。

1. 引言1.1 美日贸易摩擦概况美日贸易摩擦是指美国和日本之间在经贸领域存在的矛盾和争端。

自上世纪以来,美日贸易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双方在贸易政策、关税调整、市场准入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分歧和矛盾。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一直希望在贸易上取得更大的优势,而日本则一直在保护本国市场和企业免受外部竞争的影响。

双方在汽车、电子产品、农产品等领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摩擦,时有爆发贸易争端和贸易战的风险。

美国一直指责日本采取贸易壁垒和不公平竞争手段,限制了美国产品在日本市场的销售,同时日本也抱怨美国的保护主义措施威胁了日本企业的利益。

双方在贸易逆差、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问题上争执不断,双方都试图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矛盾,但进展缓慢,贸易争端频发。

美日贸易摩擦对两国的经济和贸易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影响了两国之间的政治和外交关系。

如何解决美日贸易摩擦,促进两国经贸合作与发展,是当前十分紧迫的问题。

1.2 美中贸易摩擦概况美中贸易摩擦是指美国和中国之间在贸易领域发生的矛盾和冲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美中之间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密,但随之而来的是贸易逆差等问题的凸显。

美中之间的贸易摩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美中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整个国际社会对贸易摩擦问题的关注度不断上升。

在此背景下,日美贸易摩擦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针对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究两者的异同点以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贸易摩擦的定义与特点贸易摩擦是指国家之间由于关税、贸易限制等导致的贸易纠纷。

贸易摩擦比较显著的特征是贸易保护主义,即寻求通过制定或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等手段来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

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提出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主要有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限制中美技术交流等。

而在日美贸易摩擦中,美国则对日本的汽车出口进行限制,并要求日本市场对美国农产品开放,以此实现贸易平衡。

二、贸易摩擦的影响贸易摩擦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一方面,贸易摩擦会导致消费者价格上涨、供应链中断等问题,另一方面,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也会影响企业投资和决策,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很多制造业企业因为关税的影响而减少生产,失去市场竞争力,从而导致企业裁员、减少投资等现象。

而日美贸易摩擦也给日本汽车和电器等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使得这些行业的出口受到限制。

贸易摩擦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价值观差异。

不同国家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不同,会导致价值观方面的分歧,从而导致贸易摩擦。

2. 外部经济环境变化。

如国际金融危机等经济变化状况,会引发各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加剧贸易摩擦。

3. 技术竞争。

因为技术优势,某些国家会对其他国家的产品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从而引发贸易纠纷。

4. 政治原因。

由于政治因素的干扰,某些国家对其他国家的贸易采取保护主义措施。

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特朗普政府推行的“美国优先”政策是导致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日美贸易摩擦是因为美国政府认为日本汽车行业借助汇率优势出口到美国的问题。

四、贸易摩擦的解决途径解决贸易摩擦需要各国政府通过对话、谈判等方式进行解决。

中美与美日贸易摩擦的异同及启示

中美与美日贸易摩擦的异同及启示



引 言
随着 中 国经 济 的持 续 高 速 增 长 , 中美 贸 易额 由 17 97年 的
2 亿 美元 , 升到 了 2 1 年 的 4 6 . 7 上 01 4 7亿美 元 , 比增长 1. 同 5 %, 9 创 历 史新 高 。 对 华 出 口突 破 10 美 元 关 口 , 到 12 美 0 0亿 达 2 2亿 美 元 . 比上 升 1.%。① 美 已 互 为第 二大 贸易 伙 伴 。 同 9 6 中 后金 融危 机 时 代 , 际 经 济 环境 变幻 莫 测 , 际 市场 竞 争 国 国 越 来 越激 烈 。 由此 引 发 的 中美 贸 易摩 擦逐 年增 多 。 国对 美 国 中
得 起 有美 国竞争 优 势 的 产 品或 服务 , 即正 版 的知识 产 权密 集 的 行 业 , 电影 、 乐 、 件 和 医药 。 如 音 软 中美 之 间 的 直接 竞 争 只局 限 于美 国少数 几个 劳动 密 集 型行 业 , 比如纺 织 品行业 、 具业 。 玩 ( ) 日经 济产 业政 策 存 在 差 异 二 中
贸 易救 济 行 动 。无 独 有 偶 , 上 世 纪 5 ~ 0年 代 , 从 09 随着 日本 经 济 的迅 速增 长 , 日本 对 美 的 贸易 和 经常 收 支方 面 由逆 差转 为 顺 差 , 且 日益增 大 , 日之 间 也 同 样存 在着 旷 日持久 的贸 易 摩 而 美 擦 问题 。乍 看 中 日两 国对 美 的 贸 易 问 题 , 着 惊 人 的 一致 性 。 有 美 日摩 擦 在 上世 纪 8 0年代 中期 达 到 顶 峰 , 中美 贸易 摩 擦 则始于上世纪 9 0年代 末 期 。 同其 他 国家 相 比 , 国和 日本 两 中 国各 自在 相 应 的 时期 对 美 国 的 双 边 贸 易顺 差都 达 到 了 巨大 的 规 模 。其 中 日本 在 19 93年对 美 国的 贸 易 顺 差 达 到 了 1 1 3 0亿 美 元 。中国在 2 1 0 0年对美 国的 贸易顺 差是 1 1. 82 6亿美 元 . 占中 美 贸 易 总额 4 %。其 次 。 7 中国 和 日本 政府 长 期 鼓励 实 行 出 口导 向的 贸易 政 策 , 国货 币对 美 元 的汇 率 长期 以来处 于 高 位 。 本 本 文 认 真 研 究 美 日 、 美 贸 易 摩 擦 的 异 同 . 鉴 日本 经 验 . 此 中 借 在 基 础 上 。 出适 合 我 国 国情 的解 决 中美 贸 易 摩 擦 的 应对 之策 。 提

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和日美贸易摩擦都是当前国际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

两者之间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本文将对中美贸易摩擦和日美贸易摩擦进行比较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和日美贸易摩擦都源于贸易失衡问题。

中美贸易摩擦主要体现在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过大,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包括加征关税等。

日美贸易摩擦主要是由于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过大,对日本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也包括加征关税等。

两者都是基于贸易失衡问题而产生的贸易争端。

中美贸易摩擦和日美贸易摩擦在争端的规模和影响力上存在明显差异。

中美贸易摩擦是当前国际经济关系中最重要的争端之一,两国经济规模庞大,贸易往来密切,争端的规模和影响力都非常大。

日美贸易摩擦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曾经是国际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但近年来双方贸易逆差有所减少,贸易争端的规模和影响力相对较小。

中美贸易摩擦和日美贸易摩擦在解决方式上存在差异。

中美贸易摩擦双方通常通过贸易谈判和协商解决争端。

双方会进行高层对话和经贸谈判,寻求解决贸易争端的合作方式。

而在日美贸易摩擦中,双方往往通过多边机制来解决争端,例如通过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争端解决机制。

双方通过争端解决机制来裁决贸易争端,确保贸易的公平与自由。

中美贸易摩擦和日美贸易摩擦在问题的根源和结构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美贸易摩擦主要源于双边贸易不平衡和产业竞争问题,尤其是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问题。

而日美贸易摩擦则更多涉及到农产品和汽车等特定领域的贸易争端,例如日本的农产品壁垒和美国的汽车关税等。

中美贸易摩擦和日美贸易摩擦都是基于贸易失衡问题而产生的争端。

尽管两者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在争端规模、影响力、解决方式和问题根源上存在明显差异。

不论是中美贸易摩擦还是日美贸易摩擦,解决贸易争端的关键在于通过对话、协商和多边机制来推动贸易的公平与自由,实现双方共赢的目标。

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1. 引言1.1 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简介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是当前国际贸易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中美贸易摩擦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之间在贸易领域出现的争端与矛盾,涉及贸易逆差、关税调整、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方面。

双方在经济实力、政治体制、市场开放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贸易摩擦的频发与升级。

而日美贸易摩擦则是日本与美国之间在贸易政策和贸易实践上出现的冲突与分歧。

日本作为亚洲经济体中的重要一员,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双方在汽车、农业产品、知识产权等领域存在较大的贸易摩擦,这不仅影响了两国间的经济合作,也影响了全球贸易格局的稳定与发展。

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虽然有各自的特点和背景,但都体现了国际贸易中相互利益和竞争的复杂关系。

了解和分析这两种贸易摩擦对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国际贸易中的挑战与机遇。

2. 正文2.1 贸易摩擦的根源比较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主要包括:贸易逆差、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汇率等多个方面。

中美之间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长期来看,美国认为中国以不公平手段获取了巨额贸易顺差,而中国则认为美国对华出口存在着壁垒,两国的贸易政策存在显著不平衡。

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一个主要原因。

美国指责中国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要求中国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

市场准入问题也是一大争议点,美国认为中国在多个领域对外国企业设置了种种限制,导致不公平竞争。

汇率问题也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认为中国操纵汇率以获取贸易优势。

日美贸易摩擦的根源主要集中在农业、汽车、金融等领域。

日本对很多农产品采取高关税保护政策,导致美国农产品难以进入日本市场。

美国汽车对日本市场的准入也存在障碍,美国汽车制造商对此抱怨颇多。

金融领域,美国指责日本对外资金融机构设置的限制过多,不利于市场开放。

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更多是在于贸易逆差、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和汇率等方面;而日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则更集中在农业、汽车和金融领域。

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是国际贸易中最为重要的两个问题之一。

虽然两种贸易摩擦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以下将通过比较分析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的不同方面,来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在起因上存在差异。

中美贸易摩擦主要起因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和知识产权问题,而日美贸易摩擦起因则主要是日本的贸易顺差和对美国市场的保护主义措施。

中美贸易摩擦涉及到更广泛的领域,如技术转让、市场准入等问题,而日美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汽车和电子产品两个行业上。

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在贸易规模和影响范围上存在差异。

中美贸易规模远大于日美贸易规模,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中美贸易摩擦对全球经济有着深远影响,而日美贸易摩擦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

中美贸易摩擦和日美贸易摩擦反应出的保护主义倾向也有所不同。

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如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等,以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

而日美贸易摩擦中,美国主要采取非关税壁垒手段,如技术转让和市场准入限制等。

这反映出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摩擦更多是出于保护主义的政策考虑,而对日本的贸易摩擦则更多是出于对日本保护主义政策的不满。

两种贸易摩擦的解决方式也存在差异。

中美贸易摩擦经历了多轮谈判,最终双方达成了一些协议,但仍存在一些争议点。

而日美贸易摩擦经历了几十年的博弈和谈判,双方通过多轮对话达成了一系列的贸易协议,解决了当时的贸易争端。

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在起因、贸易规模和影响力、保护主义倾向以及解决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国际贸易中的各种问题。

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国际贸易关系也变得日益复杂。

在当今世界舞台上,中美贸易摩擦和日美贸易摩擦都备受关注。

中美贸易摩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之间因贸易问题而产生的争议和矛盾。

日美贸易摩擦则指日本与美国之间因贸易问题而产生的争议。

本文将对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以期深入了解这两种贸易摩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经济体量和贸易规模比较我们可以从经济体量和贸易规模方面来比较中美贸易摩擦和日美贸易摩擦。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也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数据,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中美之间的贸易规模巨大,也因此贸易摩擦引起的影响也很大。

相比之下,日本与美国之间的贸易规模相对较小。

日本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远小于中国,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也不及中国和美国。

日美贸易摩擦引发的影响相对较小。

虽然日本是世界上贸易大国之一,但与中国和美国相比,日本与美国之间的贸易规模相对较小。

二、贸易结构和争端焦点比较中美贸易摩擦和日美贸易摩擦的贸易结构和争端焦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尤其是在钢铁、铝及电子行业,这些行业是中美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日美贸易摩擦中,争端焦点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产品、农产品和服务业领域。

日本是世界上著名的汽车和电子产品出口国,在这些领域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是日美贸易摩擦的重要问题。

三、贸易政策和应对策略比较中美贸易摩擦和日美贸易摩擦的贸易政策和应对策略也有所不同。

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主要表现在关税、贸易保护主义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包括降低关税、扩大进口、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等。

而日本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主要表现在对日本出口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上。

日本通过多边贸易谈判,推动贸易自由化,降低关税壁垒,扩大出口市场,也着力加强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贸易摩擦与中日贸易摩擦比较研究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市场化的不断完善,中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同时,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势头强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在信息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中国也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国际经济之中。

中国对外贸易得以迅速发展的同时,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也不可避免的增加。

本文从中美贸易摩擦和中日贸易摩擦作比较分析的角度加以论证。

首先论述本文选题的意义和相关文献理论基础,分析本文的创新点和可行性。

其次分析了中美和中日贸易摩擦的发展状况和特点,最后通过对中美贸易摩擦与中日贸易摩擦在原因,结构和对策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得出中美中日贸易摩擦的差异。

并针对中美和中日贸易摩擦的特点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中美,日美,贸易摩擦,比较分析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carrying out, the market-oriented economy developed quickly and the degree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was deepening, the economy of China is developed rapidly. At the same time, the trade with other counties has also developed by leaps and bounds. During the time of information tim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is deepening developded, China has a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In the process, with the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ed rapidly,trade fric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 is also inevitably increased. This article dicussed the problem from the view of the comparative of Sino-US trade friction and Japan-US trade friction. The first part mainly discussed the meaning of selecting this topic and the theory foundation of this paper. Besides, this part also analysis the innovation points of this article.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article started to discuss thedevelopment status and features of Sino-US trade friction. Compare the Sino-US trade friction and Japan-US trade friction in three angles, and every angle is divided into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o compare deeply. In comparison, we can find that Chinese products' innovation ability is insufficient, the experience to deal with trade frictions is not enough, and the related department of goverment cannot effectively coordinate. With the comparison, we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to deal with the questions.Key Words: Sino-US, Japan-US, Trade Frictoin, Comparative Analysis目录目录 01 引言 (1)2 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 (1)2.1 摩擦对象从低附加值产业转向高附加值产业方向发展 (1)2.2 知识产权摩擦所占份额较大 (2)2.3贸易摩擦手段以反倾销、反补贴为主 (2)2.4 中美贸易摩擦政治性较强 (3)3 中日贸易摩擦的特点 (4)3.1由贸易救济措施引起的中日贸易摩擦较少 (4)3.2 中日贸易摩擦形式主要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主 (4)3.3 中日贸易摩擦多集中于农产品和纺织品 (4)3.4 中日贸易摩擦与欧美相比数量较少 (5)3.5 中国较多采用特别关税和反倾销手段应对中日贸易摩擦 (5)4 中美、中日贸易摩擦的比较 (5)4.1中美、中日的贸易摩擦具有相同之处 (5)4.2 中美、中日贸易摩擦具有差异之处 (8)5中国应采取的对策 (10)5.1 加强产业内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10)5.2 了解国际市场贸易规则,实现“产-官-学”的良好协调 (11)5.3 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一体化 (11)5.4 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建立全球产业链条 (12)5.5 长期稳定的对话策略,加强双边、多边协调 (12)结论 (13)参考文献: (13)1 引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额大幅增长,尤其是2002年之后,我国对外贸易逐渐走向正轨。

除了因全球金融危机而使我国在2009 年对外贸易受到波及以外,总体来说,我国对外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也进入了经贸摩擦的高峰期。

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在 2010 年遭遇贸易摩擦纠纷64起,涉案金额超过70亿美元[1]。

2009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8%,出口额占世界比重的9.6%,而遭受的反倾销调查占世界发生量的40%左右,反补贴调查则高达 75%。

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实施的337调查中涉华案件为19起,占调查案件总数的三分之一,达历史最高水平。

2011 年我国出口产品遭遇贸易救济调查67 起,2012年1-11月共遭遇 53 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 242 亿美元[2]。

这一势头甚至还在继续发展。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对世界市场参与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争端越来越严重。

中国和美国日本作为世界上的前三个经济体,进出口贸易总额巨大,与美国和日本的贸易摩擦也成了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重要问题。

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中美和中日贸易摩擦的特点,对中美和中日贸易摩擦进行异同点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 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2.1 摩擦对象从低附加值产业转向高附加值产业方向发展为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升级换代,我国出口产品也逐渐从低附加值产业向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业方向转变,与美国发生贸易摩擦的产品也随之不断改变。

表2.1 中国对美出口产品占总出口额比例表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国别贸易报告》从表中可知,尽管传统的纺织、鞋类、家具等产业依旧占据我国对美出口的大部分份额,但近些年,钢铁、光伏、机电产品已逐渐成为我国的对美输出的重要项目,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也开始从纺织品向木制产品、钢铁、机电等资源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方向转移。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劳动密集型产品也成为了我国对外出口的优势产品。

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在 2004年中国遭受的15起美国特发起的特别保障措施调查中,有14起涉及纺织品。

虽然,服装、鞋帽、玩具等轻工业产品仍占据着我国出口产品的大部分份额,但是由于近些年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我国对外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些都会与美国的优势产业发生竞争,因此,在相关领域发生贸易摩擦的风险也在加大。

2.2 知识产权摩擦所占份额较大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知识产权在世界各国的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在与日俱增。

对于知识产权的垄断也成为发达国家获取巨额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

美国作为经济大国和科技大国,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尤为突出,加之近些年中国对美出口的商品不断转型,中美两国近年就知识产权问题也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2.3贸易摩擦手段以反倾销、反补贴为主由于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优势明显,随着中国产品大规模出口美国市场,中国产品的优势在于价格,因此针对中国的低价产品采取了措施,主要是“反倾销”“反补贴”政策并征收高额关税。

据相关数据现实,中国目前已经成为美国反倾销的主要对象。

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统计数据,2003-2012 年的 10 年里,美国总共发去 177 起反倾销调查,其中,涉及中国产品的调查达到 70 起。

同期,美国对华发起反补贴调查共计 33 起,占据美国发起反补贴调查总数的 57.9%[3],在 2007 年和 2010 年美国发起的反补贴调查中,中国产品甚至占据了全部份额。

由此可见,反补贴调查已经成为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摩擦的主要手段。

“双反”调查在 2009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更是达到了高峰,之后,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在逐渐的缓和。

近年,“双反”已经成为美国保护本国经济利益,缓和金融危机影响的主要手段。

以无锡尚德为首的光伏产业在美国的遭遇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4]。

2.4 中美贸易摩擦政治性较强中美两国的文化传统和政治体制都存在着较大差异。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在全球的既得利益,面对着在 21 世纪迅速崛起的中国,在经济上的过多干预和贸易上渐趋增多的摩擦,都体现着政治上的相互制衡。

美国是典型的两党制国家,其选举制度本身就是平衡各方利益的过程。

在选举的过程中,参加选举的各种政治力量要为其所代表的不同的利益集团进行保护,不断平衡国内的各种经济力量,美国常凭借其在国际上不可撼动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通过政治手段来维护国内各利益团体的既得利益。

这种鲜明的政治保护色彩在美国对中国的纺织品、彩电和家具的制裁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