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行驶工况与性能匹配
面向多工况性能匹配的汽车悬架衬套多因素联合优化

面向多工况性能匹配的汽车悬架衬套多因素联合优化陈宝;张瑞;付江华;陈哲明;许言明;汪鸿志【摘要】汽车多体动力学分析时,麦弗逊悬架通常采用刚体建模,无法表现出传力过程中控制臂受力变形较大的特点,因此仿真结果与实际运动情况偏差较大.基于Adams/Car系统建立麦弗逊悬架刚柔耦合模型,利用试验和有限元仿真结合的方法得到悬架橡胶衬套本构模型以及刚度数据,提高了模型精度.通过悬架运动学特性分析中的同向轮跳试验仿真,分析车轮定位参数的变化、抗制动点头率及顺从转向特性参数等悬架有关的性能指标,将所得评价指标结果与有关标准规范值及有关权威文献的结论进行对比,发现车轮前束角和主销后倾角变化超出合理范围,抗制动点头率和顺从转向值变化处于合理范围,但仍有优化空间.鉴于设计后期整车基本参数已经确定及悬架橡胶衬套刚度和安装角度对悬架性能影响较大的特点,联合Adams/Car和Isight进行灵敏度分析;以车轮定位参数、抗制动点头率、顺从转向值为优化目标,以灵敏度较高的悬架橡胶衬套参数为优化变量,选择第2代非支配排序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NSGA-Ⅱ)为优化算法,进行多因素联合优化;优化后车轮定位参数变化范围、顺从转向值减小,抗制动点头率提高.结果表明,下控制臂前后衬套刚度和安装角度对悬架性能影响明显,经过优化,悬架性能得到改善.【期刊名称】《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33)005【总页数】10页(P17-26)【关键词】麦弗逊悬架;刚柔耦合;本构模型;灵敏度分析;NSGA-Ⅱ【作者】陈宝;张瑞;付江华;陈哲明;许言明;汪鸿志【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重庆401320;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重庆401320;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重庆401320;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重庆401320;河北华密橡胶有限责任公司,河北邢台054001;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40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1悬架是车轮与车架之间的主要传力装置,起到缓解路面冲击和振动作用,其性能优劣直接决定整车的操稳性和平顺性。
第八章发动机与整车性能匹配

q100 100B f va
B Pe be / 1000
Pe pmeiVs n / 30
q100
Pe be iVs ik i0 pmebe 0.00884 10 f va f r
4)传动效率及传动损失
Pe PT 100% Pe
Pe : E/G输出功率;P T : 传动系统内部功率损失
r
=0.5~0.6,道路附着系数,N:驱动轮垂直反力。
③ 根据最低稳定车速确定第一档速比: 越野车 松软路面上轮胎对地面的附着力最低车速amin
0.377n min r iI v a min i0 i
4)变速器各档传动比的确定 变速器最高档和最低档确定后,中间各档位初步 可按几何级数公比法确定: 几何公比,挡位数k
第八章 发动机与整车性能匹配
§8-1 汽车动力传动装置及主要参数的确定 §8-2 汽车行驶基本原理及特性 §8-3 发动机与传动装置性能匹配 §8-4 整车性能的改进途径
整车匹配的必要性:
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性E/G性能
E/G性能好≠汽车性能就好;
汽车性能:POWER TRAIN 匹配的结果。
1
确定主减速比时,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① 满足汽车动力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② 相啮合齿轮的齿数间没有公约数,保证主、从 动齿轮各齿之间都能正常啮合,起到自动磨合作 用; ③大小齿轮的齿数之和>40。保证重合系数和轮齿 的抗弯强度。 对轿车,一般小齿轮齿数Z1≥9;货车Z1≥6
5)差速器:汽车转弯时,左右轮转弯半径不同 旋转速度不同。差动装置就是适应这种左右车轮的 转速差同时向车轮传递动力。
1:主动叉所在平面与主从
对应于整车行驶循环的发动机简化工况点确定方法的研究

12 整车行 驶 阻力 向发动机 的平均有效压 力的转化 .
根据整车道路行驶每一时刻的车速离散求解得
纯电动客车动力传动系参数匹配及整车性能研究

纯电动客车动力传动系参数匹配及整车性能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纯电动客车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然而,纯电动客车的动力传动系统参数匹配问题一直是影响其整车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研究纯电动客车的动力传动系统参数匹配问题,以及其对整车性能的影响,为纯电动客车的研发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分析纯电动客车动力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探讨其主要组成部分(如电池、电机、变速器等)的性能特点和相互关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研究纯电动客车的动力传动系统参数匹配问题,包括电机参数、电池参数、传动比等的匹配与优化。
本文还将探讨这些参数匹配对纯电动客车整车性能(如动力性、经济性、续驶里程等)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参数优化来提升整车性能。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纯电动客车的动力传动系统参数匹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推动纯电动客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绿色交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纯电动客车动力传动系统概述纯电动客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力传动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对于提升整车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纯电动客车的动力传动系统主要由电池组、电机、控制器以及传动机构等核心部件构成。
这些部件的协同工作,使得纯电动客车能够实现高效、环保的行驶。
电池组是纯电动客车的“心脏”,它为整车提供所需的电能。
电池组的性能直接影响到车辆的续航里程、加速性能以及能量利用率等关键指标。
因此,在动力传动系统参数匹配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电池组的能量密度、充放电速率以及循环寿命等特性。
电机作为动力输出装置,负责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行驶。
电机的选择需要考虑其功率、扭矩以及效率等因素,以确保纯电动客车在不同工况下都能够提供足够的动力。
同时,电机的控制策略也是动力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车辆的驾驶性能和能量消耗。
控制器是纯电动客车的“大脑”,它负责协调电池组、电机以及传动机构等部件的工作。
电动汽车电驱动理论与设计 第2版-电动汽车电驱动理论与设计-03-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参数匹配

1
1
i
电 机 驱 动 系 统 效 率 ×100%
0.8 0.6 0.4 0.2 0 100 2500
电 机 驱 动 系 统 效 率 ×100%
0.8 0.6 0.4 0.2 0 150 100 车 速 V/(Km/h) 1000 50 0 0 500 时 间 t/s 1500
50 车 速 V/(Km/h) 0 500 0
M HEV [(1 HFW ) ice bat HFW em ] T
为蓄电池效 为发动机效率利用指数; HF 式中: 为混合动力系统的动力混合程度; 率; 为电机驱动系统效率利用指数; 为传动系效率。
高效区利用率 基于工况的运行效能 效率利用指数 系统匹配指数
电驱动系统评估方法
电机驱动系统综合性能评价指标
1. 高效区利用率 定义为电机驱动系统效率位于某区间的工作点数量与全部工作点数量的比值,记为 i 高效区利用率定义为效率大于80%的工作点数量与全都工作点数量的比值。 N i i N 以表3-2所示的国内某混合动力汽车参数为例,结合具体行驶工况进行仿真。图3-13 为两种典型行驶工况,图3-14为电机驱动系统工作点分布范围。
由电动机的最大输出转矩和最大爬坡度对于的行驶阻力确定传动系的速比下 限为
电动车辆电驱动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和标准
汽车行驶工况
按照用途来分,行驶工况可分为标准工况和非标准工况。标准工况是由一个国家或 地区通过法规形式确立的用于认证和检测等用途的行驶工况。非标准工况则属于一 些研究机构和汽车厂商用于特定研究用途的非法规类行驶工况。 按表现形式分,行驶工况可分为瞬态和模态工况。瞬态工况的速度——时间曲线与 车辆实际运行过程非常相似,更符合车辆实际行驶特征;模态工况的车速——时间 曲线主要由一些折线段组成,分别代表匀速、匀加速和匀减速等运行工况.
整车行驶工况与性能匹配

电动汽车基本技术的应用谢卫星樊嘉炜2009年4月8日第一章整车的行驶工况与性能的匹配当电动汽车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相比时,它们行驶时的车轮与地面之间相互接触所产生的力学过程有着无本质上的区别,而且这两类汽车在传统的汽车转向装置系统、悬架装置系统及制动装置系统﹙传统汽车有着五大装置系统,动力装置系统、电器控制装置系统﹚也有着基本相同之处。
但它们的差别主要是采用了不同的动力源和电子接口控制装置系统。
这里我们不讨论电子接口控制装置系统技术的应用,指对电动汽车的动力源加以讨论和应用。
我们知到传统的汽车动力是有内燃机所产生的热能而转换成机械能,从而推动汽车的行驶,而现代的电动汽车则是全部或部分由蓄电池、燃料电池等作为电能而转换成机械能驱动汽车的行驶。
因此,电动汽车在制动性能、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及通过性与内燃机汽车应当是基本一致的。
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的电动汽车在动力性﹙动力有现﹚、续驶里程﹙行驶里程有现﹚、成本和可靠性﹙有由电子接口控制装置系统技术在振动下可靠性就差,提高可靠性成本就要有所增加。
当前的电动汽车单价都在百万以上﹚等方面还与内燃机汽车有这一定的差距。
为了设计制造出性能优越、价格便宜的电动汽车,首先需要对电动汽车的实际使用工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燃后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提出各个部件的参数要求,使各个动力源可在较优的工作范围内工作,并且优化和提高电动汽车的各种性能,而降低成本。
例如,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上,根据对应行驶工况下的均衡功率和功率范围,使可以大致确定出燃料电池和蓄电池组的容量,通过控制策略的伏化,可使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变化的范围较少,从而有利提高燃料电池的总体效率、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
《中国汽车行驶工况 第2部分:重型商用车辆》编制说明

区
路
高速
9000kg<
0
半挂牵引车
GCW≤27000kg
40%
60%
GCW >27000kg
0
10%
90%
自卸汽车
GVW >3500kg
0
100%
0
货车
3500kg<GVW≤5500kg 40%
40%
20%
(不含自卸汽车)
5500kg<
10%
60%
30%
1
GVW≤12500kg
12500kg<
10%
根据速度区间的权重和工况曲线的总时长确定各速度区间的时长;根据各速度区 间的时长和对应速度区间运动片段及怠速片段的平均时长和时长分布确定各速度区 间需要选择的运动片段数目和候选片段时长;利用卡方检验确定最优的片段组合作为 中国工况曲线。 7)工况验证
通过试验验证对所构建工况的可操作性进行验证,并基于现有的测试规程分析不 同工况曲线对油耗和排放的影响,确定最终的中国工况曲线。
2.2.2 数据采集
项目组在 41 个代表性城市,建立了超过 1200 辆车的重型商用车采集车队,覆盖 城市客车、客车(不含城市客车)、货车、半挂牵引车、自卸汽车等,累计收集了约 2100 万公里的车辆运动特征、动力特征和环境特征数据。采集城市覆盖京津冀地区、 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长三角、珠三角、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利用自主行驶的方法采集各种类型重型商用车的车辆运行数据(采样频率为 1Hz); 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采集过程中不规划数据采集道路,让车辆自由行驶。通过超 过一年的自主行驶,针对多类型的重型商用车分别建立了独立的工况数据库。
将车辆运行数据切分为怠速片段和运动片段以满足工况构建的需求;制定了包含
整车匹配计算(改)

06
整车匹配计算案例研究
案例一:某电动汽车的底盘系统匹配
底盘系统匹配
底盘系统是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在底盘系 统匹配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车辆性能要求、行驶工况、动力电池特性等。
计算方法
采用多体动力学、有限元分析等计算方法,对底盘系统的各个子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 ,以确定最佳的匹配参数和设计方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果评估与优化
总结词
评估性能和改进方案
详细描述
根据性能仿真的结果,评估整车的性能指标 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果不满足,则需要对 参数进行优化调整,重复性能仿真的过程, 直到满足设计要求为止。最终输出的结果可
以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和参考。
04
整车匹配计算工具与技 术
CAD建模技术
总结词
CAD建模技术是整车匹配计算中的基础工具,用于创 建车辆零部件和整车的三维模型。
车身系统匹配
车身系统匹配是指根据车辆的外观设计、结构强度、空气动力学等要求,选择合 适的车身材料、结构、工艺等,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匹配关系。
车身系统匹配需要考虑车辆的美观性、耐久性、经济性等多个方面,以确保车辆 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优异表现。
03
整车匹配计算流程
需求分析
总结词
明确计算目标
详细描述
在整车匹配计算中,首先需要明确计算的目标和要求,包括需要优化的性能指标、约束条件以及计算精度等,为 后续的参数设计和性能仿真提供指导。
底盘系统匹配需要考虑车辆的操控稳 定性、舒适性、安全性等多个方面, 以确保车辆在各种行驶条件下的优异 表现。
电气系统匹配
电气系统匹配是指根据车辆的用电需 求,选择合适的电池、电机、控制器 等关键部件,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匹配 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动汽车基本技术的应用谢卫星樊嘉炜2009年4月8日第一章整车的行驶工况与性能的匹配当电动汽车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相比时,它们行驶时的车轮与地面之间相互接触所产生的力学过程有着无本质上的区别,而且这两类汽车在传统的汽车转向装置系统、悬架装置系统及制动装置系统﹙传统汽车有着五大装置系统,动力装置系统、电器控制装置系统﹚也有着基本相同之处。
但它们的差别主要是采用了不同的动力源和电子接口控制装置系统。
这里我们不讨论电子接口控制装置系统技术的应用,指对电动汽车的动力源加以讨论和应用。
我们知到传统的汽车动力是有内燃机所产生的热能而转换成机械能,从而推动汽车的行驶,而现代的电动汽车则是全部或部分由蓄电池、燃料电池等作为电能而转换成机械能驱动汽车的行驶。
因此,电动汽车在制动性能、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及通过性与内燃机汽车应当是基本一致的。
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的电动汽车在动力性﹙动力有现﹚、续驶里程﹙行驶里程有现﹚、成本和可靠性﹙有由电子接口控制装置系统技术在振动下可靠性就差,提高可靠性成本就要有所增加。
当前的电动汽车单价都在百万以上﹚等方面还与内燃机汽车有这一定的差距。
为了设计制造出性能优越、价格便宜的电动汽车,首先需要对电动汽车的实际使用工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燃后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提出各个部件的参数要求,使各个动力源可在较优的工作范围内工作,并且优化和提高电动汽车的各种性能,而降低成本。
例如,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上,根据对应行驶工况下的均衡功率和功率范围,使可以大致确定出燃料电池和蓄电池组的容量,通过控制策略的伏化,可使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变化的范围较少,从而有利提高燃料电池的总体效率、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
另外,行驶工况对于电动汽车的性能参数,如对续驶里程有着决定性意义,如果没有具体的行驶工况,电动汽车在实际的行驶中的续驶里程就很难评价。
因此,行驶工况对设计各种电动汽车有这十分重要的意义。
㈠汽车行驶工况的概述常见的内燃机汽车的动力来源是于化石燃料的化学能(热能﹚,经过内燃机转化成机械能,其效率较低﹙燃料的32%)并会产生有害的排放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NO和氧化硫﹚,危害这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1973年美国加州率先通过汽车排放法规,促进汽车工业开发更高的燃烧效率和更低排放的发动机﹙机械喷射K型、电喷射L型、电子喷射E型﹚。
该法规必须要有一种能够应用于各类不同的发动机之间性能差异的测试程序,这种测试程序的方法被称为行驶工况﹙DrivingCycIe,DC,简称工况﹚。
为了能够在试验台架上再现实际车辆的行驶状况,针对不同的情形﹙如城市、山区、道路、各种车型等﹚并开发了各种车辆的行驶工况,是美国开创推动了世界各国的车辆行驶工况的研究和开发,如今,由于评价目标和研究对象的不同、形成了种类繁多、用途各不相同的工况。
这些工况满足了从轻型车到重型车、从汽油机到紫油机等各种系列车辆的性能测试。
其用途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确定污染物的排放量和燃油消耗量;②对新新车型进行验证和校准;③评古各种技术指标和测定交通控制方面的风险等。
行驶工况是汽车实际道路的行驶状况的反映,伴随着工况深入的研究和不断的完善,行驶工况具有这典型的实际道路驾驶状况,能够反映出车辆真实的这行工况,可用于车辆的研究、让证和检查/维护﹙Inspeetion/Maintenance,简称I/M﹚。
1.调查行驶工况的内容按照工况调查所包含的内容来分,有可分为行驶完全工况和行驶非完全工况。
①完全工况——主要调查内容包括车速、油耗、加速度、制动力、制动次数、挡位、换挡次数、进气管真空度、发动机转速、发动机输出功率等,以及汽车行驶过程中的交通状况,如试验路段上的行驶坡度、立交桥的长度和坡度、交通信号灯的数量和变换时间及间隔距离、交通流量、主要机动车类型及所占的比刻等,还包含着当时的风向、风力、气温、气压等气象参数。
②非完全工况——调查内容要比完全工况少得多,主要调查耗油量和排放物的多少。
2.行驶工况的用途按照行驶工况的用途来分,可以分为标准工况和非标准工况两类。
①标准工况——是由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法规形式确立的用于认证和检测及维修的用途行驶工况﹙交通部、行业管理、运管处等政府所制定的法规﹚。
②非标准工况——属于一些科研机构和汽车制造商用于特定研究用途的非法规类的行驶工况﹙自制定的规章﹚。
3.行驶工况的表现形式按照行驶工况的表现形式来分,可以分为瞬态﹙Transient﹚和模态﹙ModaI﹚工况两类。
①瞬态行驶工况——指的是在瞬态行驶工况的速度及时间曲线与车辆的实际运行过程是非常相似的,必须符合车辆的实际运行特征。
②模态行驶工况——指的是在横态行驶工况的速度及时间曲线主要由一些线段组成,分另代表匀速度、匀加速度、和匀减速度等运行工况。
模态行驶工况的优点是试验操作较为简单,但不太符合车辆的实际运行特征。
㈡国外汽车行业的行驶工况情况世界范围内的很多国家都以制定了各自的标准、指令和法规等形式,提出了不同车型在应对各种条件下行驶工况的标准。
而当今世界对车辆的排放与测试行驶工况主要分成三类:②美国行驶工况标准﹙USDC﹚;③欧洲行驶工况标准﹙EDC﹚,筒称欧门;④日本行驶工况标准﹙JDC﹚。
1.美国行驶工况标准﹙USDC﹚美国行驶工况标准种类繁多,用途各异,一般包包括认证用﹙FDC系﹝如生产所需的各种证书﹞﹚;研究用﹙WVU系﹝如科研所需的技术资枓、资金等﹞﹚;短工况﹙I/M系﹚三大体系。
还有美联邦的测试程序﹙FTP75﹚、洛杉矶﹙LA92﹚和负苻模似工况﹙IM240﹚等行驶工况。
①适用于乘用车和轻型载货车辆的行驶工况标准——20世纪60年代由于人们无序的使用汽车,而产生大量的废气及热量﹙城市的污染源80﹪来于汽车的排放物﹚,导致了大气被非常严重的污染,至使美国加州洛杉矶地区的空气出现光化学烟雾﹙在气温达到24~32℃时,而湿度又较低的条件下,使其中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吸收太阳光的能量,这些物质的分子气变得很不稳定,它们形成了新的物质,一种剧毒的光化学烟雾﹚。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经过调查和研究,发现有一条具有代表性的汽车上下班路线上解折出车辆的速度及时间曲线,在1972年被美国环保局﹙筒称EPA﹚将它用作认证车辆排放的测试程序﹙筒称FTP72,又称为UDDS﹚。
用这个测试程序来控制车辆的排放标准。
FTP72规定在冷车状态下从0~505s的过度工况和稳态﹙怠速﹚状态下从506~1370s的过度工况的构成。
1975车又在FTP72规定的基础上增加了600s热车辆浸车和热状态过度工况﹙即重复冷过度工况﹚,持续时间2475s,构成了包含车辆运行四个阶段的FTP75工况,同时可用于车辆热启动排放的检查标准。
如图1—1所示为美国的FTP75行驶工况。
图1—1实际在1943年9月8月洛杉矶市就出现了世界历史上从末有过的“毒雾”事件,部分居民喉咙肿痛,胸闷气短,此后年复一年不断发生此事件,特别严重的是1955年9月的两天之内就有400多名65岁以上的老之死亡,几千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蔬菜变质,1/4的森林干枯而死亡。
由于现代交通网络的发展,实现了许多新干线和高速公路,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运行的时间占总出行时间的比例越来越多,这使发动机的三种主要污染物﹙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CxHy和氮氧化合物NOx﹚的排放特征随之也发生了改变,于是美国环保局﹙EPA﹚也发布了经过修订的“认证车辆排放测试程序﹙FTP)”版本。
在此期间开发了许多更加真实的交通状况的发动机工况,如考虑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所变化的道路情况US06、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所开空调满负荷运行的SC03等,作为FTP的补充的发动机工况,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正的FTP发动机工况的法规,并应用于2001年后所生产的车型排放测试。
HWFET的行驶工况是用于乘用车在高速公路上燃油经济性测试的运行工况,如图1—2所示。
另外,考虑到道路的坡度对车辆燃油的削耗影响,还开发了可变坡度的HWFET-MTN工况。
美国乘用车型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工况图1—2所示除了述发动机运行工况外,还有以下几种典型的研究型工况。
⑴ LA92——具有很高的最高速度和平均速度、有这较少的怠速运行时间和在单位里程中的停车次数以及更高的最大加速度。
﹙这项测试指标就是发动机在一定指标下的最大的负荷运行工况﹚。
⑵ARB02——加州大气资源委员会﹙C ARB﹚根据对车辆的长期跟踪所研究开发出的发动机运行工况,目的是测试车辆处在FTP72边缘之外区域外发动机运行情况,它包括了冷启动和行程结束的部分﹙拈冷启动过程和冷启动结束的过程部分﹚⑶ HL07——是美国环保局协同汽车制造商开发的发动机运行工况,目的是测试车辆在超出一定速度范围情况下的一系列加速度的能力,在这些加速度的情形下车辆必须全开油门。
(它主测试车辆在各个速度层级中的发动机运行工况,以便开发和修正美国现有的发动机运行工况)。
⑷REP05——针对未被FTP工况所覆盖的车辆运行工况范围,如开发了一些驾驶过程中的发动机运行工况﹙人和人的驾驶方法是不一样的,所以也会给车辆的运行带来各种运行工况﹚。
⑸REM01﹙Remainder﹚——用于启动状况研究的工况等。
它们都以速度和加速度为目标,注重研究更加细致的瞬态变化过程。
②重型车辆的行驶工况——近年在研究重型车辆的行驶工况时有侧重于向瞬态工况方向靠拢的趋势。
其中BAC被堆荐为测试重型车辆燃油经济性的操作规程﹙SAEJ1376﹚。
CBD14是商业中心区域的车辆测试运行工况,它也是BAC复合测试运行工况的一部分。
运用14个相同的运行工况模拟公交车停车及运行的驾驶模式。
CBD14近似于CBDBUS运行工况,但是时间步长可变﹙运行时间和道路的长度是可以有所变化的﹚。
比较著名的还有市内测功机测试工况﹙UDDSHDV﹚,它主要模拟重型汽油机在市内区域进行运行工况的操作,运行长度为1060s,怠速为33%,而中均速度为30.4Km/h,并用于燃油蒸发排放测试。
纽约城市运行工况﹙NYCC﹚则更是代表了市内区域道路的大型车辆的运行工况。
它们作为FTP标准工况被广泛应用。
如图1—3所示分别给出了市内测功机测试工况和纽约城市运行工况两种行驶工况标准。
图1—3所示为了评价公交车的排放效果,通过覆盖几条不同的、公认为比较繁忙的公交线路,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WVU﹚对纽约城市曼哈顿地区的公交车进行了混合动力和常规动力的操作和状态进行了调查,并开发了一组含10个短行程的运行工况,短行程之间怠速时段19s;为了满足能量的消耗测试指标,将短行程的测试数目增加到20个,作为常规的在用运输车辆﹙货车和城市客车﹚的运行工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