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高龄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

高龄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股骨颈脆弱,髋关节周围肌群退变,反应迟钝,不能有效抵消髋部有害外力而发生骨折[1],而老年人大多伴有慢性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变等,特别是骨折创伤后更易引起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以及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紊乱,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失调等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呼吸感染、胃汤功能紊乱以及手术应及反应使原有慢性疾病加重,导致患肢功能恢复延迟,并发病增多以及疾病加重等危险,因此,作好高龄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非常重要。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总结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我科收治60岁以上髋部骨折病例85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46例,最大年龄89岁,平均年龄68岁,病例中股骨颈骨折5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7例,脑骨干骨折7例,病例中合并有高血压者79例,脑梗塞者13例,高血糖者23例,冠心病17例,受伤原因,走路滑倒49例,床上跌下26例,撞倒11例。
1.2手术方法股骨头置换术48例,全髋置换术9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5例,胫骨节节牵37例,皮牵引6例。
1.3结果手术病例均未发生术后感染,手术切口I级愈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自理恢复,无一例因合并症而延期愈合。
2 护理2.1心理护理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以及突发骨折创伤而导致长期卧,造成活动受限,生活自理缺陷,需依赖他人照顾,病人产生悲观、抑郁、失落、孤独情绪或心理,有的病人拒绝治疗,出现遵医行为欠缺。
护理人员需与病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做好入院指导,耐心询问病情,认真做好入院护理评估,及时发现潜在或合并重要脏器,器官功能或器质改变,为医疗提供准确信息,护士要有意识地告诫家人安排好陪护,注意调剂病人饮食起居,护士要备加关心,尊重病人,尤其对健忘、耳聋、眼花、痴呆病人,更要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作好床边护理,尽量创造安静、安全、舒适环境,鼓励病人以乐观积极态度对待病情,重视引导社会支持系统对病人的影响,鼓励病人家属多关怀、多照顾,护士准确实施治疗方案及护理技术,尽量缩短病程,减轻痛苦,帮助病人恢复自理能力,提高战胜疾病信心。
老人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老人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老人髋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特别容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围手术期护理在老人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围手术期护理的目标是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围手术期护理中,需要注意的措施包括定期更换体位、预防压疮、避免感染等。
合理的饮食要求和床位护理也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内容。
在康复训练阶段,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行走能力。
围手术期护理的意义在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和身体变化。
最终目的在于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重要性、目标、措施、饮食要求、床位护理、康复训练、意义、注意事项、目的1. 引言1.1 什么是老人髋部骨折老人髋部骨折是指老年人因各种原因造成股骨头或股骨颈等部位骨折。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肌力减弱以及平衡能力下降等原因,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
髋部骨折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严重影响,常常导致疼痛、功能障碍甚至致残。
老人髋部骨折通常发生在65岁以上的年龄段,其中以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
骨折后,老年人往往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并在手术后进行围手术期护理,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促进康复。
老人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严重危害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对老人髋部骨折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和细致周到的护理工作,可以有效减轻老年人的痛苦,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1.2 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老人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易受外力作用导致骨折。
围手术期护理是老人髋部骨折患者在手术后及术中所接受的一系列护理措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医护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疾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浅谈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术前心里护理,加强基础病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及早期康复训练等围手术期护理。
结果:15例股骨颈骨折病人,1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分别采取动力髋螺丝钉(DHS)固定术、髓内钉固定术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均无并发症发生,治愈出院。
结论:做好正确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疗效及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髋部骨折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者大多在摔倒或稍扭转即可造成髋部骨折。
骨折后卧床时间长,为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卧床后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大多数患者选择手术治疗。
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护理对促进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尽快恢复健康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1.临床资料与方法我科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2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57~82岁。
平均年龄68.5岁。
股骨颈骨折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3例。
行动力髋螺丝钉(DHS)固定术14例,髓内钉固定8例,外固定架固定3例,主要是针对老年病人合并糖尿病、脑梗、高血压等病人不能耐受椎管内麻醉在局麻下行手术固定,既达到固定同时减少手术创伤。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例。
在各期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
患者均在术后3~4周出院。
2.围手术期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再加上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容易产生沮丧、自卑、绝望心里;以及对手术治疗的顾虑多产生焦虑、恐惧等紧张情绪,担心手术疼痛及预后情况。
为了预防和减轻手术导致的心理压力,术前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沟通交流,使其对自己的病情有所认识【1】。
耐心宣教疾病相关知识,介绍同种病例康复期的患者来现身说法,以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和信心。
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骨折的发病率也随之提高,髋部骨折是老年常见的三种骨折之一。
2004—2010年我科收住80岁以上的髋部骨折患者49例,经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及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49例,男19例,女30例;年龄80~89岁25例,90岁以上3例。
49例患者中股骨颈骨折3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
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7例,动力髋螺钉28例,全髋置换术4例。
2 围手术期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高龄患者多数伴有其他器官的疾病,长期的患者,加上骨折后生活不能护理,生活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很想通过手术恢复换肢的功能,但对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不了解,很容易产生悲观、孤独、恐惧的心理,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问题,护理人员要以热情的态度关心和安慰患者,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心理特征,性格爱好,并鼓励患者家属多探视,介绍同病室与患者认识,帮助患者建立病友关系,主动与患者交谈,消除患者入院后的孤独感,护士要注意与患者情感上的沟通,在与患者交往中,应注意使用得体的语言,回答问题要慢,对患者所讲的事情要耐心去听,神情专注,表现出护理人员的一片诚心,让患者很自然地在心理上感到温暖,并介绍手术成功者来“现身说法”。
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并且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使患者解除思想顾虑,配合手术的治疗和护理。
2.1.2 评估各脏器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高龄患者心、脑、肺、肝、肾等器官出现功能衰退,多数患者并发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受伤或手术容易引起其他组织连锁性病变,致使以上疾病的病情加重,增加手术的失败率,因此,术前对各脏器的功能评估显得十分重要。
2.1.3 积极治疗并发疾病针对并发疾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护理上要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严格监测神志,生命体征,血糖的变化,并认真做好记录。
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抢救。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学习资料

生命体征监测
监测心电图
在手术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观察心 率、心律等指标是否正常。
监测血压
定时测量患者的血压,评估患者的循环系统状况 ,确保血压稳定。
监测呼吸
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奏,确保呼吸顺 畅,防止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
并发症预防
预防感染
0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手术部位的感染风险。
2023
PART 04
术中护理
REPORTING
手术配合
1 2
确保手术器械和用品准备齐全
在手术开始前,确保所有需要的手术器械和用品 都已准备妥当,包括手术刀、缝合线、止血材料 等。
协助医生进行手术
根据医生的要求,传递手术器械、敷料等物品, 并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3
监测麻醉效果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麻醉反应,确保 麻醉效果良好,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
2023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 期护理学习资料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REPORTING
2023
目录
• 老年髋部骨折概述 • 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 • 术前护理 • 术中护理 • 术后护理 • 出院指导与随访
2023
PART 01
老年髋部骨折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髋部骨折是指发生在髋关节周围 的骨折,常见于股骨近端。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髋部骨折患者通常表现为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患者可能无法站立或行走,患肢缩短、外旋畸形等。
诊断
髋部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X线 、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骨折部位和程度。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 about whom you will find yourself into your own name the first"to whom you will find yourself into your own name the
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 about whom you will find yourself into your own
全面评估老年患者的身体 状况,包括心肺功能、营 养状况、认知能力等,以 便制定合适的手术计划。
心理护理
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 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减 轻焦虑和恐惧,提高手术 耐受力。
术前准备
协助医生完成术前检查, 做好皮肤准备、备血等准 备工作,确保手术顺利进 行。
术后恢复
疼痛管理
关注老年患者的疼痛情况,采取 适当的疼痛控制措施,如药物治 疗、物理治疗等,提高患者的舒
经验总结与建议
经验总结
通过对成功和失败案例的分析,可以发 现围手术期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中 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功的护理经验 包括:术前评估、心理护理、疼痛管理 、预防并发症、康复训练等。而失败的 护理经验则提示我们需要加强患者的术 后监测和并发症的预防。
VS
建议
针对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我们建 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术前评估和准备,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加强术后监测和 并发症的预防;注重心理护理和疼痛管理 ;加强康复训练和出院指导。同时,我们 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护理质量 ,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 务。
01
metric will see yourself into your own name your own name your own name.
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关键词】髋部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损伤之一,有人统计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3.6%。
由于老年人股骨颈骨质疏松,髋部肌群退变,局部血运差。
而且老人伤前常合并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老慢支等疾病,加之创伤后长期卧床及被动体位,机体代偿能力和组织修复能力均较青壮年降低,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并发症,是临床护理的重点,因此为防止并发症须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
临床资料2001年10月~2003年8月我科共收治27例髋部骨折的病人,27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其中男11例,女16例,年龄61~97岁,平均年龄75.5岁;骨折部位:股骨胫骨折19例,粗隆间骨折8例;手术方式:切开复位内固定17例,髋关节置换8例,2例未治自动出院,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3天出现脑梗塞转入神经内科治疗,其余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康复出院。
2 围手术期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对于创伤老年病人十分重要,护士要充分了解其心理变化。
患者往往因突然外伤导致躯体活动障碍,害怕自己从此不能站立,生活不能自理,担心拖累子女,特别是对经济困难的家庭,更是不想给子女增加经济负担,由此自暴自弃,拒绝各种治疗。
本组病例中就有2例病人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还有的病人表现为异常敏感,极力捕捉医护人员的表情及语言中的细微变化,看到别人低声细语,就和自己联系起来,怀疑自己的病情和愈后。
针对这些情况,责任护士应以热情、耐心的态度关心、尊重老年患者,多与病人交谈,特别是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现代假体技术的优劣和特点及以往的手术成功率,讲解麻醉效果,与家属及儿女一起给予鼓励和支持,以解除老人的心头之忧,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方案的实施。
经过细致的心理护理,在其后的几例病人均以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
2.1.2 术前健康状况评估老年髋部骨折病人之所以造成骨折,除局部因素以外,多伴有心脑血管疾病,骨折只是外在表现,所以术前要对病人健康状况准确评估,监测血压、血糖及心肺肾功能,在选择手术的最佳时机的同时,控制并发症[1]。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老年髋部骨折多由外伤引起,手术为其主要的治疗手段。
总结46例进行手术固定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
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术前指导,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和饮食准备;术后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的观察、肢体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等来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
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标签:髋部;骨折;手术;护理;老年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7-0105-01外伤引起的髋部骨折是老年患者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
高龄患者的各项器官都有明显的消退,活动不便,多有骨质疏松的表现,在外伤或摔倒之后易出现骨折和骨折后的并发症[1]。
为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2009年8月-2011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对46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了综合性的护理,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选取46例患者,男26例,女20例,年龄62~90岁,平均76.9岁;股骨颈骨折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3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8例,切开加压空心钉内固定19例。
患者术前术后未出现感染、深静脉血栓栓塞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
排除骨肿瘤患者、各种癌症骨转移、慢性疾病的严重合并症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2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3护理3.1术前护理3.1.1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容易对手术产生绝望、焦虑、紧张等心理状态。
故应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介绍成功案例等方法进行宣教,让患者对各项知识有所了解,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同时医护人员应多与老年患者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疏导、安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1.2术前准备与指导术前常规检查可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且应对老年患者的合并症进行会诊。
常规备血、备皮,术前1 h静脉滴注抗生素;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扩胸运动及有效咳嗽、咳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前护理
• (5)术前备皮:外科择期手术前1~3d进行剃 毛备皮是我国历年来的护理常规之一,但近年 国外许多研究报道术前常规剃毛对降低手术切 口感染率没有任何临床意义。左爱英等在术前 术野剃毛与术后切口感染关系的Meta分析中指 出:术前术野剃毛不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推荐彻底清洁后只剪去影响手术操作的毛发, 不必进行常规的术野剃毛。
术后护理
• (3)患肢的体位护理及专科观察:行人工 关节置换术,患肢的体位护理对预防术后脱 位起关键作用,指导病人避免内收﹑外旋﹑ 内旋及髋关节屈曲大于90度,尤其是内收外 旋或内收内旋的合并动作。保持患肢外展 15~45度中立位,必要时给予皮牵引制动。 观察病人的患肢的皮温﹑足背搏情况﹑足部 背伸蹠曲活动功能﹑足趾活动功能。患肢有 无肿胀﹑疼痛﹑麻木等不适。
术后护理
• (1)生命体征监测:老年人各器官功能下 降,且合并各种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加上 手术的创伤,病情变化快,因此术后生命体 征监测是护理的重点。术后予常规心电监测, 每30~60分钟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呼 吸和血氧饱和度变化,给予低流量吸氧,保 持血氧饱和度95%或以上。
术后护理
• (2)伤口及引流管观察护理:术后放 置了伤口引流管,术后保持伤口引流通 畅对预防伤口感染至关重要。密切观察 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情况,保持敷料 干洁,观察引流的量﹑颜色﹑性状并做 好记录。指导避免管道扭曲﹑受压及脱 出。
术前护理
• (3)营养支持。老年人血红蛋白和白蛋 白一般下降10%,护士应评估病人的营 养状况,使机体处于术前最佳储备状态 ,评估病人每日出入量,每餐进食情况 及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给予适当的 饮食指导,必要时请营养师会诊和按医 嘱给予输红细胞或白蛋白。
术前护理
• (4)术前禁食禁饮:临床术前禁食仍沿用至 1946年的标准,术前12小时禁食,6小时禁饮, 长时间禁食可以引起口渴、饥饿、烦躁、头痛、 脱水、血容量减少、低血糖等不良后果。手术 是一种创伤,这种创伤协同上述不良后果导致 肌体消耗进一步增加,造成热量、蛋白质、维 生素摄入不足,影响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消 弱了防御感染的能力。
术前护理
• (6)术前宣教及功能锻炼指导:通过对病人 术前通过宣教,让每个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 细节、过程和有关注意事项,加强与患者的沟 通,可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指导病人患肢 踝泵及股四头肌锻炼方法。医护患间充分的沟 通,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变被动为主动, 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从而减少并发症,缩短住 院时间,不但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还可减 少相关治疗费用。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骨科
术前护理
• (1)心理护理:对于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 护,尊重患者,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老年患者 反应能力下降,往往对治疗和护理缺乏正确的理解 和配合,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安 慰,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用鼓励性语言对患 者的每一个动作都给予指导和肯定,使其树立信心, 自觉地进行练习。老年患者思想负担较重,担心拖 累家庭,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应注 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尊重并理解患者的感受, 开导鼓励患者,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配合, 使患者处于接受、配合治疗的最佳状态。
术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
• (2)重视术前呼吸功能锻炼,积极治疗支气 管及肺部原有疾病。呼吸功能训练方法有:① 指导病人取舒适体位。②亦可指导病人使用 FG-1型功能锻炼器进行吸气肌训练。③指导患 者深吸气屏住呼吸用力咳嗽的有效咳痰方法: 患者先缓慢吸气,咳嗽时将腹肌收缩,腹壁内 收,需反复演示,咳嗽训练一般控制在5分钟 以内。指导病人避免着凉,积极治疗支气管及 肺部原有疾病,入院常规进行血气分析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