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饲料便和消化道的健康
改善肉鸡肠道健康的营养州调控措施

23饲 料 霉 菌毒 素 .
富的肠道有益微生物对于家禽健康有利。 正常情况 下 , 酸 菌等 有 益 菌 在肠 道 中 占据 优 势 地位 , 通 乳 并 过竞争抑制保护肠道上皮 细胞免受外界病原菌的 伤害 , 协助肠道提高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幼 龄动物肠道( 如雏鸡 ) 所含有 的细菌种类少于成年 动物肠道 内的细菌种类 , 且发育不全 , 使它们 的肠 道菌群较成年动物更易于发生紊乱。此外 , 饲料原
文介绍了肉鸡的消化生理特点 、 影响肉鸡肠道健康 的因素及 饲料 中采 取 的营养 调控措 施 , 为饲 料 生产
者 和养 殖者提 供参 考 。
1肉鸡 的 消化生 理特点
肉鸡的消化道始于嘴 , 终止于泄殖腔 , 组成部
分 包括 : 口腔 、 管 、 食 嗉囊 、 胃 、 胃 、 腺 肌 小肠 、 肠 和 盲
且还 会 对 肉鸡 消化 生 理 造成 影 响 。热应 激 使 机 体
使 用 与 肉鸡 肠 炎有很 大 的关 联 。Wa es d 等 l nt t d e (0 0报 道 , 1 中使 用较 高 比例 的小 麦 、 麦 、 20 ) 当 3粮 大 次粉等原料时 , 日粮 中非淀粉多糖含量过高 , 增加 了肠道 内容物粘性 ,使食糜在肠 道停 留的时间延 长 , 利 于产 气荚 膜梭 菌在 肠道 中定 殖 。 有
肠 道 菌群 平衡 是保 证 肠道 健康 的重 要 因素 , 丰
段 的裂殖 体在 肠 上皮 细胞 中大量 增 殖 时 , 坏 了肠 破
黏膜的完整性 ,引起肠管发炎和上皮细胞的崩解 , 发生消化机 能障碍 , 营养物质不能吸收。由于肠黏 膜 的完 整 性 被 破坏 ,细 菌 容 易 侵 入 而 引发 继 发 感
甘露寡糖对肉鸡生产性能和消化功能的影响

甘露寡糖对肉鸡生产性能和消化功能的影响高林【摘要】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mannan oligosaccharides o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broiler and index of immune organ, it took the method of contrast test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mannan oligosaccharides on the indexes of slaughter weight, feed conversion, mortality rate and colibacillus. The result shows that adding mannan oligosaccharides in based diet can increase slaughter weight of broiler, and decrease feed conversion and mortality rate, meanwhile, it can positively promote the growth of digestive organ, the optimal addition quantity is 1%mannan oligosaccharides adding.%为研究甘露寡糖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探讨甘露寡糖对出栏均重、料肉比、死淘率、大肠杆菌等指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基础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可以增加肉鸡的出栏均重,降低肉料比及死淘率,并且对消化器官的发育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以1%的甘露寡糖添加量效果最好。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装备》【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甘露寡糖;雏鸡;生产性能;消化功能【作者】高林【作者单位】沈阳爱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沈阳 11016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31.5近年来,肉鸡生产中长期使用抗生素所导致的动物生产性能下降以及药物残留等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开发抗生素替代品成为研究热点。
改善肉鸡肠道健康的措施

改善肉鸡肠道健康的措施随着微生态学的迅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区系,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维护肠道健康,是肉仔鸡达到良好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改善肉仔鸡肠道健康的有效措施,为生产实践提供一定的思路。
1.肉鸡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因及危害菌群失调是指肠道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异常变化,偏离正常的生理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状态。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感染是肉鸡重要的细菌性疾病。
肉鸡嗉囊和盲肠是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主要定植场所,正常情况下,消化道有益菌群通过竞争排斥作用而减少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在肠道中的数量。
当肉鸡遇到以下情况,如鸡舍通风不良、饮水器漏水、垫料潮湿、饲料被污染、遭遇应激或抗菌治疗时,会导致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又反过来通过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降低机体免疫力,削弱肠道的屏障功能,进一步加重病情,给肉鸡养殖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改善肉鸡肠道健康的调控措施在肉鸡养殖中,有目的地调控消化道微生物区系,对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改善饲料利用率和减少病原菌在肠道内的定植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可采取的方法有改变日粮组成和饲养管理方式,在饲料中应用抗生素或抗生素的替代品,如微生态制剂、酶制剂、酸化剂、天然植物及其活性成分、矿物质等。
2.1改变日粮组成、饲喂方法和饲养管理方式特定的日粮组成会影响肉鸡胃肠道微生物群落,而且不同日粮组成可调节微生物区系的组成。
赵志永等(2007)研究表明,在AA肉鸡基础日粮中,添加浓度为20g/kg的苦豆籽粕可以增殖盲肠中的双歧杆菌数,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有助于动物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研究表明,采用择食饲喂方法能够促进肉鸡消化道的发育。
择食饲喂即同时给肉鸡提供两种或以上养分含量和组成不同的日粮,让其自由选择。
Mastika和Cumming(1985)观察到,择食饲喂整粒谷实和平衡料,比饲喂全价料的家禽肌胃大而腺胃小。
让肉鸡坚持吃较硬的饲料,肌胃很快作出适应性的变化。
肉鸡粪便中含有饲料的原因及预防办法

肉鸡粪便中含有饲料的原因及预防办法肉鸡粪便中含有饲料是肉鸡消化系统出现问题引发的,会致使生长速度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给肉鸡养殖带来庞大的经济损失。
引发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饲料因素、饲养管理因素及疾病因素。
在肉鸡养殖生产进程中要按照引发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办法加以预防。
肉鸡粪便中含有饲料是肉鸡养殖生产中常出现的问题,也称为“过料”,其主要原因是肉鸡的消化系统出现了问题。
引发肉鸡消化系统问题的原因有许多,其中包括饲料因素、饲养管理因素和疾病因素。
当肉鸡排泄含有饲料的粪便时,常表现出一系列不良的反映,会致使肉鸡的生长缓慢、饲料的转化率低、毛色差、均匀度不一,造成饲料的浪费,生产成绩也因此受损严重,会造成庞大的经济损失。
1、肉鸡粪便中含饲料的原因饲料因素。
肉鸡为能而食,若是日粮中的能量不足,会增加肉鸡的采食量,使其他营养物质的摄人量过量,致使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引发消化不良,消化不了的那部份饲料,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肉鸡的营养要求较高,当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太低时,会使饲料中的营养不均衡,而粗饲料太高,则会致使肉鸡的采食量增加,胃肠功能紊乱而引发消化不良;饲料中的脂肪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腐败,肉鸡采食后,产生的活性氧分子会损害机体的免疫力,使肉鸡生长受阻,还会引发色素沉着不良和肌胃糜烂,从而使消化功能受损,饲料不能被很好的消化吸收而随粪便排出;有的饲料中含有抗营养因子,如单宁、胰蛋白酶抑制剂等会影响蛋白质等其他营养成份的消化吸收,有的还会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代谢,阻碍肉鸡对能量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利用,从而排泄带饲料的粪便;肉鸡摄入过量的盐分,会刺激其饮水量增加,引发腹泻,排泄带饲料粪便,另外,饲料中的盐分太高还会致使肠腔液体渗出,出现渗透性下痢。
1饲养管理因素。
肉鸡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在35日龄前,肉仔鸡的内脏器官就已大体生长完全,这就致使了肉鸡对外界的刺激表现的极为敏感,稍有不适就会致使肉鸡发生应激反映,从而致使肉鸡出现消化系统问题,所以,肉鸡对生长环境要求较为严格。
肉鸡肠道健康失衡的原因与调控

肉鸡肠道健康失衡的原因与调控保持肉鸡肠道健康,维护其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不但能使肉鸡获得良好的生产性能,而且能有效抵御疾病的侵袭。
肉鸡肠道的健康状况,可以通过粪便检查来评估。
肠道健康的肉鸡,代谢过程中排出的粪便呈圆形、棕色,上部带有典型的“白色小帽”状尿酸盐沉积,放在手上可以滚动,并保持原样;每天排便12-16次;排出的盲肠内容物为不连续的深棕色糊状物,通常每天排泄1-2次。
如果临床上见到下痢、腹泻,粪便稀薄甚至如水状,出现料粪等情况,有时出现泡沫样盲肠粪便、橙色粪便和大滩盲肠粪便,即可定性为肠道健康失衡。
1引起肠道健康失衡的主要原因肠道健康失衡是一个比较宽泛、笼统的概念,它可以由许多因素和病原引起,各有各的特征。
1.1饲料与管理因素使用了劣质饲料,除了营养不均衡和吸收率差外,其中的粗纤维含量可能也会超标。
也有的因为添加了劣质原料,破坏了肠道内环境,损伤肠粘膜乃至发病。
肉鸡饮用了污浊的水源,会破坏鸡的肠道内环境,进而发生细菌或功能性腹泻。
在肉鸡生长的不同时期,需要更换不同的饲料。
而在更换饲料时过急过快,造成饲料应激,就会引起鸡的肠粘膜损伤,出现应激性腹泻。
环境卫生差,消毒没做好,垫料潮湿,都很容易诱发肠道疾病。
1.2疾病因素(1)肠道菌群失调。
肉鸡肠道菌群失调,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泡沫盲肠粪便、橙色粪便和大滩盲肠粪便;鸡只可能存在“勾料”(将颗粒饲料甩出料盘),“料粪”(粪便中出现未被消化的饲料);饮水量增加。
发生菌群失调时,肉鸡生产性能或不受影响,或使采食量减少,进而影响生长;脚病较常见。
使用抗生素药物后,有时稀便可恢复正常,但以后的整个生长期内仍然易感,不能形成永久免疫力,病因不除,仍会复发。
(2)病毒性因素。
病毒性肠炎,多与轮状病毒和呼肠孤病毒有关。
(3)球虫病。
在肉鸡的整个养殖过程中,球虫病一直是最普遍的影响肠道健康和生长效率的重要疾病之一,而感染球虫后所引发的肠道病原菌感染,也是引发肠道疾病的重要原因。
怎样认识霉菌毒素和肠道疾病

怎样认识霉菌毒素和肠道疾病一、越来越难控制的消化道疾病回看近几年家禽疾病的动态,不难总结出从全国范围而言,近几年禽病尤其是肉鸡病的主要发病规律主要集中在两大系统为表现症状的综合症候群,一是以气囊炎、肺炎为代表的呼吸道疾病症候群另一个则是以腺肌胃炎与肠毒综合症为代表的肠道疾病症候群。
今天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肠道疾病症候群的发病规律及发病原因。
自2002起,以山东为代表的肉鸡市场出现了一种以肠炎、排西红柿样粪便、并且粪便中在大量未消化饲料(老百姓俗称为过料)为主要症状的肠道疾病,后有人命名为肠毒综合症。
2006之后,首先东北地区肉鸡养殖密集区先后出现了以腺胃肿胀、松驰、腺胃乳头消失、腺胃粘膜不同程度出血为主症的的疾病,俗称为腺胃炎并逐渐发展到全国市场。
两年后以肌胃角质层坏死、溃烂为主要表症的的肌胃炎又席卷全国肉鸡市场,后逐步演变为今天人们越来越多见的腺肌胃炎。
尽管关于腺胃炎等鸡肠道类疾病的发病原因与机理,人们都这样那样的说法但是一些共性的问题还是摆在了我们面前:越来越多的腺胃炎与肌胃靡烂症同时发病。
并且鸡群同时表现过料症状。
尤其是过料,由于肠粘膜的脱落严重,用药稍显好转,停药即复发。
因此分析腺胃炎和肌胃炎与肠毒综合症不是一个个单独的疾病,而有一定的关联性。
即共同的致病因子导致胃肠道病变。
而且至今分离不出共同的病原,因此很难确定为某种传染病。
从口腔溃疡、嗉囊溃疡到、腺肌胃炎到肠炎过料一系列症状,我们不由深叹鸡的消化道几乎没有完整无损的粘膜了,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破坏了这个天然的粘膜屏障呢?消化道粘膜屏障的破坏造成鸡胃肠道功能的紊乱肠道正常菌群失调,PH失衡因此形成恶性循环。
造成了饲料的巨大浪费。
使鸡群生长发育受阻,料肉比升高。
重者死亡率也居高不下。
并且发病范围之大,时间之长久,难以统计,是什么病因有如此强大的破坏力呢?二、对霉菌毒素的认知1、关于霉菌毒素霉菌毒素是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对动物、人类和作物具有较大毒性的次级代谢物。
不同日龄肉鸡肠毒综合征的发病特点

合理
的药物搭
配
.
如抗
球
虫
药
抗
、
生
素
、
抗
病毒药 、肠 道修 复剂 、 免疫 增 效剂等 。
瑞普生物 药业 有限 公 司
徐 兆 强 韩 明 宝 尤 永君 07 1000
一 一 暨第十届泰山禽业科技职业培训学校往屠生免费竞鬟鬻糕
主办单位: 泰山禽业科技职业培{}lI学校 ( 中国禽业界的黄埔军校)
’ 鬻善蔓i 鼍
越全面 ,发
病率越高 , 症状显示越严重 。 这是 由于能
量 、
蛋 白质 和 部分 维 生 素 不 仅增 加 了 肉鸡
的营养需求 . 同时也 给病毒 、 细 菌 、 寄生 虫
的生 长提供 了便利条件 ,从 而使症状加 重 。
222
.
.
各 类 毒 素 的 影 响 :外 来 的 毒 素 可
能存在于饮水 、饲 料及其原料成 分 中 。便 于 黄 曲霉 菌 和 其他 曲霉 菌 的繁殖 , 同时 产 生 单 宁 和 自体霉 素 。 如 大 肠 杆 菌 产 生 的 内 毒 素 ,魏 氏梭菌 、破伤风 产生 的外毒素 ,这 些 毒 素 可 以 使肠 上 皮 细胞 受 到破 坏 , 在 腐 败 菌及 有害菌 的协 同作用 下 , 发 生 繁殖 分 解 以 及 虫体 的死 亡 . 崩 解后 释放 出大量 的有 害物 质 。 这些 有 害物质被机 体吸 收后 发生 自体 中毒 , 从 而 在 临 床 上 出 现 兴 奋 后 昏迷 衰竭 死 亡 的情 况 。
粪便居多 ,且 有大量过料现
象 。有 的为 白色稀粪 中夹 杂
着 胡 萝 卜样 粪 便 地 面 平 养 .
鸡 出现 此类症 状 的居 多 。
犊牛腹泻病因及防治方法

462022.11是通过对发酵过程中培养基内基质的比例和浓度进行筛选,发酵所使用的基质中需要良好满足发酵所使用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保障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等物质的供给。
试验中发现可以通过将发酵基质中碳源的来源分别以淀粉、葡萄糖、玉米粉、蔗糖等进行对比试验,检测微生物在这些碳源培养基中发酵的效果,以确定最佳的碳源选择,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微生物发酵中所能利用的最佳氮源进行筛选。
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的选择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筛选,全部筛选完毕后可以通过使用单因素试验的方式选择最适合微生物发酵的发酵基质。
发酵条件的优化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条件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发酵的pH,发酵处理的时间,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以及微生物的接种量等来进行调节和筛选。
饲料在进行发酵处理的过程中,首先可以通过考察饲料发酵的种类以及所使用发酵菌种的生长特性后,对发酵基质的水分含量进行对比研究,选择合理的料水比。
进行最适料水比筛选试验的时间需要尽可能的将梯度降低,已选择最佳的发酵料水比浓度。
实际发酵处理中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pH梯度对最适的发酵pH进行筛选。
饲料发酵过程中最佳发酵时间的选择可以通过每6小时对发酵物质进行1次检测工作,以考察发酵的效果来确定最佳的发酵时间。
同样最适发酵温度的选择也可以通过不同温度梯度的试验,通过考察发酵的效果来评估最合适的发酵温度。
2 发酵饲料在肉鸡养殖中的应用效果2.1 发酵饲料对肉鸡肠道内环境的影响畜禽养殖中肠道内环境的变化情况对畜禽的生产性能和机体健康状况有关键的影响,肠道内环境的指标主要包括微生物菌群的变化以及肠道粘膜形态结构的变化。
试验研究发现在肉鸡饲料中添加使用发酵的全价饲料后,肉鸡的饲料消化利用率显著提高,同时肉鸡消化道健康获得明显改善,肉鸡的小肠绒毛高度获得显著提高,同时肠道中菌群的丰度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改善了肠道内环境。
研究发现通过使用发酵饲料饲喂肉鸡可以有效降低肉鸡肠道中大肠埃希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增加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改善了肉鸡肠道的微生物区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鸡肠道健康与饲料便控制谢建华1 ,伍庆斌2(广西参皇养殖集团有限公司,广西玉林市 537000)摘 要:保持肠道功能的完整性,是提高肉鸡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
家禽具有特殊的消化生理特点,对肠道功能失调的反应较为敏感,日粮、疾病、环境和饲养管理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肠道健康。
近年来,饲料便问题给我国肉鸡生产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成因复杂,如何控制饲料便的发生成了养鸡行业共同面临的难题。
本文就肉鸡肠道健康与饲料便产生的关联进行了阐述,并从改善肉鸡肠道健康的角度提出了控制饲料便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肉鸡生产;肠道健康;饲料便;综合措施与哺乳动物相比,家禽的消化生理特点比较特殊。
首先胃肠道大小相对于体重的比例较小,但胃液分泌能力及消化道酸度更强,食糜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也相对更长。
其次,家禽小肠绒毛数目很多,上皮细胞更新率很快(一般48-96小时更新一次),对于炎症的反应很快(一般少于12小时,而哺乳动物需要3-4天),因此家禽对消化吸收功能失调的反应比哺乳动物更为敏感。
肉鸡拥有健康的肠道不仅可以提高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率,而且能够抵抗肠道致病菌的侵袭,减少因疾病死亡和并发症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鸡群发挥良好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我国两广地区每到高温高湿季节,黄羽肉鸡饲养过程中都会出现较严重的饲料便现象,给养鸡行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所谓饲料便(或称过料症)是指因肠道消化或吸收问题而出现在粪便中的营养流失现象。
肉鸡正常的粪便呈圆形、棕色,上部含有典型的白色尿酸盐,而饲料便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饲料或玉米颗粒,或带有桔色或绿色粘液,粪便松软、难以成型。
饲料便会导致肉鸡生长不良,出栏体重相对轻100-250克,料肉比提高0.1-0.3,群体均匀度差,有20-30%的鸡无法达到标准出栏重。
调查发现,有多种因素会导致肉鸡饲料便的产生[1],但根本的原因还是肠道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1 影响肉鸡肠道完整性的因素肠道是家禽机体组织与内腔环境之间的一道选择性屏障,日粮、病原体、环境和管理等许多因素会影响肉鸡肠道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并由此降低饲料营养的利用和肉鸡生长性能的发挥。
1.1 病毒、细菌、寄生虫和饲料毒素1.1.1 病毒许多肠道疾病与病毒感染有关,包括轮状病毒、冠状病毒、肠病毒、呼肠孤病毒、腺病毒等。
肠道病毒感染可以发生在肉鸡生长的任何阶段,但以幼禽为主[2],感染后会影响鸡群生长、饲料报酬和出栏均匀度[3]。
呼肠孤病毒(REO)感染在我国各地鸡场已经相当普遍,其病毒存在于鸡体的许多组织。
小鸡感染呼肠孤病毒通常会导致死亡、病毒性关节炎、肠道疾病等,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主要包括饲料转化率下降、慢性饲料便、出栏均匀度差,肉鸡销售困难[4]。
临床上呼肠孤病毒通常与大肠杆菌、法氏囊病171毒和艾美耳球虫等同时存在,给家禽生产带来很大危害[5]。
呼肠孤病毒可能是肉鸡矮小综合症(RSS)的主要病原体[6],矮小综合症是一种病因复杂的传染性疾病,根据其临床症状又被命名为吸收不良综合症、鸡苍白综合症、直升飞机病等,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流行[7]。
发生矮小综合症的所有病鸡都有生长障碍、羽毛生长差等共同症状,同时伴有死亡率上升、腹泻、胰腺萎缩、腺胃炎、佝偻病及其它骨质变化,以及胸腺和法氏囊萎缩等不完全一致的症状。
1.1.2 产气荚膜梭菌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坏死性肠炎在世界各地肉鸡饲养场广泛存在。
肉鸡只要出现严重的肠道疾病,就会发生坏死性肠炎[8]。
家禽感染C型产气荚膜梭菌可导致急性或亚临床症状,急性症状会造成鸡群死亡,而大多数情况下的亚临床症状是营养消化吸收率下降、肉鸡体重减轻、饲料料肉比增加[9]。
产气荚膜梭菌作为家禽的肠道常驻菌,只有在其他致病因子存在时才诱发临床性坏死性肠炎。
通常情况下,球虫病导致的肉鸡肠道粘膜损伤是坏死性肠炎爆发的最重要激发因子,因为临床发现球虫病通常在坏死性肠炎发生之前,或两者同时爆发[10]。
研究表明,饲料中某些原料的使用与肉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生存在很强的关联。
例如,当日粮使用较高比例的鱼粉、小麦、大麦等原料时,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会大大增加。
鱼粉的过多使用可能导致肉鸡肠道中C型产气荚膜梭菌的过度繁殖,日粮中非淀粉多糖含量过高会增加肠道内容物粘性,使食糜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延长,从而有利于产气荚膜梭菌在小肠的定植[11]。
1.1.3 球虫病球虫病是造成养鸡业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
亚临床症状的球虫病是肉鸡坏死性肠炎的重要诱发因子,因为肠道粘膜损伤使得C型产气荚膜梭菌很容易在肠道繁殖并定植于受损部位[12]。
无论是临床性还是亚临床性球虫病都会损伤肠道内膜,并使营养素经粪便流失。
同时,某些肠道固有菌如粪链球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也会促使盲肠球虫病的发生,盲肠球虫病的发生会加重肉鸡盲肠肝炎的危害。
研究还发现,某些免疫抑制病如马立克氏病会干扰机体对球虫病产生免疫,传染性法氏囊病也会加剧球虫病的爆发。
1.1.4 寄生虫研究发现,家禽在发现明显的肠道问题之前肯定发生过寄生虫感染,轻度的蛔虫感染就足以刺激肠道的过度蠕动,从而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发挥。
1.1.5 饲料毒素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和生物胺毒素会导致肠道疾病。
单端孢霉烯(T-2毒素)等霉菌毒素会腐蚀肠粘膜,损害绒毛细胞,并迅速感染离散的隠窝上皮细胞。
临床上T-2毒素的急性中毒症状是肠道出血、坏死、肠道上皮细胞炎症,腺胃和肌胃粘膜也会出现坏死。
当霉菌毒素中毒和球虫感染同时存在时,肉鸡生产性能将受到很大影响[13]。
生物胺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都有少量的存在,高浓度时就会形成毒性。
高温可促进细菌对日粮游离氨基酸、蛋白质和动物副产品的降解,从而使生物胺毒力水平迅速上升。
饲料生物胺可导致家禽接触部位的直接损伤,如腺胃肿大、肌胃糜烂、小肠上皮细胞脱落,进而导致增重缓慢、饲料转换率低下、免疫应答削弱、腹泻以及体表着色不良等症状。
研究还发现,饲料生物胺的存在与肉鸡吸收不良综合症的发生有关联,其特征包括饲料报酬降低和腺胃肿大[14]。
组胺和尸胺均可以引起肉鸡腺胃炎,而日粮中组胺和尸胺的同时存在时其危害更大。
1.2 应激换料、转群、过度拥挤、疫苗接种及环境急变等应激因素会改变家禽的肠道环境。
有研究表明,172肉鸡热应激过后48小时,肠内膜表面会出现明显的形态改变,包括绒毛高度的缩短和表面积的减少。
1.3 肠道微生物菌群微生物菌群平衡是保持肠道完整性的关键因素。
丰富的肠道微生物对于家禽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它们可以改变肠道形态、营养、肠道细菌的致病性、免疫应答等。
微生物菌群组成的改变会导致动物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效率的损失,而这往往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
由于不同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基质不同,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日粮消化液组成就决定了肠道微生物菌落的组成。
如玉米型日粮会增加肉鸡肠道肠球菌的数量,而大麦型日粮会促进肠道乳酸杆菌的繁殖[15]。
肠道的每个部位都有独特的微生物谱,随着肉鸡日龄增加,微生物菌群组成会越来越复杂[16]。
雏鸡早期是肠道微生物菌群形成的关键时期。
从1日龄到3日龄小鸡回肠和盲肠内容物中细菌浓度会增加10倍以上,以后逐步趋于稳定[17]。
肠道微生物一般分成潜在致病菌和有益菌,有害菌与局部或全身感染、肠腐烂和肠毒形成有关。
一些肠道微生物对机体有利,如合成维生素,通过非致病机制刺激免疫系统,抑制有害微生物群的繁殖[18],有益菌对于肠道菌群控制和肠壁发育具有积极作用。
1.4 日粮因素饲料是影响肉鸡肠道健康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营养不平衡、过度采食、饲料微生物污染等因素会影响肠道健康和功能的完整性。
1.4.1 肉鸡的早期营养与肠道健康刚出壳的小鸡肠道发育并不完全。
在出壳后的48小时内,卵黄为小肠的功能运转和发育提供营养。
在这个阶段,小鸡必须完成从利用卵黄脂肪能量到利用饲料碳水化合物供能的转变,否则肠道发育将受到影响。
肠道和相关器官的快速发育是伴随饲料的采食而进行的。
小鸡出壳后营养的供应时间和营养形式是影响肠道发育的关键。
尽早让出壳小鸡摄入饲料可促进肠道的发育和生长,有助于小肠对腹腔卵黄的吸收,促进卵黄中的抗体和营养素转移给雏鸡,而延迟开食会导致肉鸡肠道发育缓慢并抑制随后的生长性能。
优质的开食饲料对于养鸡获利至关重要。
肉鸡7日龄内的日粮营养可能影响到整个饲养期的生长,肉鸡早期生长很大比例是消化道的发育(生长速度是其他组织的2-5倍),如果这个阶段消化道的发育受阻,那么整个饲养期的生长速度将受到影响。
此外,由于刚出壳小鸡自身防御系统较弱,很容易遭受肠道感染,因此,这个时期应给以雏鸡更多关注。
1.4.2 早期开食与肠道免疫系统发育的关系小鸡出壳后的一段时期是免疫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
在生长早期,法氏囊和脾脏的发育对环境压力很敏感。
如果小鸡出壳后开食延迟,会导致法氏囊和脾脏的相对体重降低,而法氏囊对抗体的产生起主要作用。
由于饲料中含有许多抗原,饲料通过肠道的时间越早,增殖干细胞就会越早与环境抗原接触,这有利于机体形成更宽的抗体谱[19]。
尽管开食延迟对肉鸡肠道前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发育的影响是轻微和暂时的,但对前2周龄后肠道关联淋巴组织活力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1.4.3 日粮因素在改善肠道完整性中的作用优质的饲料原料由于含有的抗原较少,有助于维护肠道健康。
加工处理可以破坏饲料中的许多有害因子。
挤压膨化可有效减少饲料中的微生物污染和控制沙门氏菌。
颗粒饲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肉鸡对饲料粗纤维的利用,对维护肠道健康具有一定作用。
一些饲料添加剂能够直接促进肠道健康,也可以通过抑制肠道致病菌来改善肠道健康。
①抗球虫药:由于球虫对一些药物已产生抗药性,离子载体型球虫药与化学合成药的联合使用可173以有效控制肠道球虫病的发生。
②益生素:益生素可以改善肠道微生物平衡而对宿主动物肠道健康有利。
使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应激、疾病、有毒物质等因素会对肉鸡肠道微生物菌群产生干扰。
益生素能够阻止肠道有害菌的繁殖,维护宿主有益菌群。
研究表明,多菌种益生素对于减少C型产气荚膜梭菌在肠道的定植是有益处的[20]。
但是,当鸡群遭受严重疾病感染时,益生素不能替代抗生素使用。
当然,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同时,使用益生素有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数量。
但是,如果一开始患病鸡群肠道的正常菌群就被严重破坏,此时添加益生素并不能给肠道健康带来持久的益处。
③益生元:益生元是饲料中不能被动物消化的成分(实际上主要是可发酵糖类),可以促进盲肠中有益菌的繁殖而改善宿主健康。
大部分益生元是糖类,如低聚木糖寡糖(XOS)、果寡糖 (FOS)、甘露聚糖寡糖(MOS)和低聚半乳糖等。
④合生素:由于益生素主要在小肠中起作用,而益生元在动物肠道发挥作用的部位只是大肠,因而两者结合可以得到综合的效果,益生素与益生元的适当组合就成为合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