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探究性实验专题训1.doc

高三化学探究性实验专题训1.doc
高三化学探究性实验专题训1.doc

高三化学探究性实验专题训练(二)

1.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

1.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

(A)浮于水面,熔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

2.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B)产生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

3.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C)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的气体可以

在空气中燃烧

4.镁带与2mol.L-1的盐酸反应(D)剧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5.铝条与 2 mol.L-1的盐酸反应(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既而沉淀消失

6.向AlCl3溶液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F)生成淡黄色沉淀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实验用品:仪器:①②③④试管夹⑤镊子⑥小刀⑦玻璃片⑧砂纸等;

药品:钠、镁带、铝条、 2 mol.L-1的盐酸、新制的氯水、饱和的H2S溶液

AlCl3溶液、NaOH溶液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方案相对应的实验现象)

①②③④⑤⑥(用A-F表示)

写出③的离子方程式

(4)实验结论:

(5)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钠与水反应实验装置,并验证钠的物理性质,

钠与水反应产物。

Ⅰ.当进行适当操作时还需要的仪器有。

Ⅱ.如何进行操作?。

Ⅲ.实验现象是。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铜、锌与浓盐酸反应,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如下:

(一)实验用品:纯锌片、铜片、37%的浓盐酸、蒸馏水、氯化铜溶液

(二)实验记录:

交流卡片

主题:Zn、Cu与浓盐酸间的实验

A.将锌放入浓盐酸间的实验

B.将锌与铜片贴在一起,一同放入浓盐酸中,反应快速放出气体

C.当实验B中锌片完全溶解后,将溶液加热,又产生大量气体,得到无色溶液

D.将实验C反应后的溶液隔绝空气,加入适量水,出现白色沉淀

(三)背景资料

资料卡片

主题:生成一价铜的反应

①必修一,P116:4CuO === 2Cu2O + O2↑

②《无机化学》下册,p705:2Cu2+ + 4I- == 2CuI(白色)↓+ I2

③《无机化学》下册,p706:氯化亚铜(CuCl)在不同浓度的KCl溶液中可形成[CuCl4]3+

等无色离子。

(四)请你参与以下探究

(1)实验A反应速度明显比B小,原因是

(2)根据“铜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氢之后,与稀盐酸不反应,而在实验C中加热时又产生气体”的事实,作出如下推断:

①有同学认为“实验C中加热时产生的气体是溶解在溶液中的H2”,你认为是否有道理,

理由是

②某同学作了如下猜想:是否成立?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猜想验证方法预测现象及结论

认为铜片

中可能

含有锌

等杂质

(3)某同学对实验D中的白色沉淀进行分析:“不可能是CuCl2,因为CuCl2能溶于水且溶液显蓝色;也不可能是ZnCl2,因为稀释后溶液更稀,不会析出ZnCl2晶体。若利用资料卡片资料①②大胆猜想,白色沉淀可能是CuCl。请你帮他设计验证方案(若有多处方案,只设计两个)。

猜想预设验证方法猜想的现象与结论白色沉淀

是氯化亚铜

(4)指导老师肯定了实验D中的白色沉淀是CuCl;并指出生成沉淀的原因,实际上是[CuCl4]3-等离子与CuCl(s)、Cl-三者之间所形成的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结果。请写出这一平衡关系式(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Cu与浓H2SO4的反应,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方案(装置中的固定仪器和酒精灯均未画出)

实验选用细铜丝、98.3%H2SO4、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CC14、NaOH溶液等药品,铜丝被卷成螺旋状,一端没入浓H2SO4中,另一端露置在液面上方。

以下是该学习小组部分交流记录及后续探究实验的记录。

材料一:小组交流滴录

学生1:加热前,无现象发生;加热后,液面下铜丝变黑,产生气泡,有细小黑色颗粒状物

质从铜丝表面进入浓硫酸中,黑色物质是什么?值得探究!

学生2:我也观察到黑色颗粒状物质,后来逐渐转变为灰白色固体,我想该灰白色固体极有

可能是未溶于浓硫酸CuSO4。

学生3:你们是否注意到液面以上的铜丝也发黑,而且试管上部内壁有少量淡黄色S固体凝聚,会不会液面以上的铜丝成硫发生了反应,我查资料发现:2Cu+S=Cu2S(黑色)。

材料二:探究实验剪辑

实验1:将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变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铜丝重新变得光亮,

溶液呈蓝绿色;将光亮的铜丝置入加热的硫蒸气中变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无变化。

实验2:截取浓硫酸液面上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无变化;将浓硫酸液面下方变黑的

铜丝,插入稀硫酸、黑色明显变浅,溶液呈蓝绿色。

实验3:将溶液中的黑色颗粒状物质,经过滤、稀硫酸洗、蒸馏水洗、干燥后放入氧气流中

加热,然后冷却,用电子天平称重发现质量减少10%左右。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上方的长导管的作用是;D、E两支试管中CC14的作用是。

(2)加热过程中,观察到A试管中出现大量白色烟雾,起初部分烟雾在试管上部内

壁析出淡黄色固体物质,在持续加热浓硫酸(沸腾)时,淡黄色固体物质又慢慢地消失。

写出淡黄色固体消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对A试管中的浓H2SO4和铜丝进行加热,很快发现C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但始终未见D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或沉淀。学生1猜想是由于SO2溶解度较大,生成了Ca(HSO3)2的缘故。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学生1的猜想

(4)根据上述研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液面下方铜丝表面的黑色物质成分

是。(写化学式)

(5)学生2将反应后的反应液稀释后进行检验,发现溶液呈酸性,对此,学生2提出的猜想的: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水解溶液呈酸性。

你的猜想是:。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以验证你的猜想:

探究性实验专题训练(二)参考答案

1.(1)探究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2)试管;

酒精灯;胶头滴管(3)① B ② F ③ A ④ D ⑤ C ⑥ E

2Na+2H 2O=2Na ++2OH -+H 2↑

(4)金属性:Na > Mg > Al 非金属性:Cl > S

(5)Ⅰ.小试管和酒精灯Ⅱ.将大头针向上提,使钠块落入水中,将小试管扣在玻璃导管上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至酒精灯上方,点燃。Ⅲ. 钠浮在水面上熔

成闪亮的小球,迅速游动,逐渐消失,水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2.(1)铜锌及浓盐酸一起组成了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

2分)(2)①没道理,因为

H 2本身难溶于水(1分)②(2分)

将铜片加入稀硫酸中,并微热若无气体放出,则不含锌等活泼金属

杂质;若有气体则有锌等杂质

(3)(4分)

白色沉淀

是氯化

亚铜向白色沉淀中加入稀

HNO 3等强氧化剂溶液变蓝色,说明是一价铜向氯化亚铜悬浊液中加入氯化钾溶液如白色沉淀消失且得无色溶液,则原溶液为氯化亚铜,

否则不是

(4)[CuCl 4]3-(aq )CuCl (s )+ 3Cl -(aq )(2分)

3.(1)冷凝、回流(1+1分)。防止倒吸(2分)。

(2)S+2H 2SO 4(浓)3SO 2↑+2H 2O (2分,无加热符号、气体符号扣

1分)(3)取样后,向其中加入氯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或者加热、加盐酸检验SO 2气体等方法,开放题,正确即可)(2分)

(4)CuO 、CuS 、Cu 2S (或CuO 、CuS 可CuO 、Cu 2S )(2分)(5)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硫酸过量使溶液呈酸性(

2分)。取稀释后的溶液适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铁粉,若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证明硫酸过量(开放题,正确

即可)

赠送以下资料

考试知识点技巧大全

一、考试中途应饮葡萄糖水

大脑是记忆的场所,脑中有数亿个神经细胞在不停地进行着繁重的活动,大脑细胞活动需要大量能量。科学研究证实,虽然大脑的重量只占人体重量的2%-3%,但大脑消耗的能量却占食物所产生的总能量的20%,它的能量来源靠葡萄糖氧化过程产生。

据医学文献记载,一个健康的青少年学生3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在12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快,记忆力强;9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80毫克/100毫升,大脑功能尚正常;连续12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6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迟钝,思维能力较差。

我们中考、高考每一科考试时间都在2小时或2小时以上且用脑强度大,这样可引起低血糖并造成大脑疲劳,从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发挥,

对考试成绩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建议考生,在用脑60分钟时,开始补饮25%浓度的葡萄糖水100毫升左右,为一个高效果的考试加油。

二、考场记忆“短路”怎么办呢?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有效的应试技巧比再做题突击更为有效。

1.草稿纸也要逐题顺序写草稿要整洁,草稿纸使用要便于检查。不要

在一大张纸上乱写乱画,东写一些,西写一些。打草稿也要像解题一样,一题一题顺着序号往下写。最好在草稿纸题号前注上符号,以确

定检查侧重点。为了便于做完试卷后的复查,草稿纸一般可以折成

4-8块的小方格,标注题号以便核查,保留清晰的分析和计算过程。

2.答题要按先易后难顺序不要考虑考试难度与结果,可以先用5分钟熟悉试卷,合理安排考试进度,先易后难,先熟后生,排除干扰。

考试中很可能遇到一些没有见过或复习过的难题,不要蒙了。一般中考试卷的题型难度分布基本上是从易到难排列的,或者交替排列。

3.遇到容易试题不能浮躁遇到容易题,审题要细致。圈点关键字词,

边审题边画草图,明确解题思路。有些考生一旦遇到容易的题目,便

觉得心应手、兴奋异常,往往情绪激动,甚至得意忘形。要避免急于

求成、粗枝大叶,防止受熟题答案与解题过程的定式思维影响,避免

漏题,错题,丢掉不该丢的分。

4. 答题不要犹豫不决选择题做出选择时要慎重,要关注题干中的否

定用词,对比筛选四个选项的差异和联系,特别注意保留计算型选择题的解答过程。当试题出现几种疑惑不决的答案时,考生一定要有主见,有自信心,即使不能确定答案,也不能长时间犹豫,浪费时间,

最终也应把认为正确程度最高的答案写到试卷上,不要在答案处留白或开天窗。

5.试卷检查要细心有序应答要准确。一般答题时,语言表达要尽量简

明扼要,填涂答题纸绝不能错位。答完试题,如果时间允许,一般都

要进行试卷答题的复查。复查要谨慎,可以利用逆向思维,反向推理

论证,联系生活实际,评估结果的合理性,选择特殊取值,多次归纳

总结。

另外,对不同题型可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选择题可采用例证法,举

出一两例来能分别证明其他选项不对便可安心。对填空题,则一要检查审题;二要检查思路是否完整;三要检查数据代入是否正确;四要检查计算过程;五要看答案是否合题意;六要检查步骤是否齐全,符号是否规范。还要复查一些客观题的答案有无遗漏,答案错位填涂,并复

核你心存疑虑的项目。若没有充分的理由,一般不要改变你依据第一感觉做出的选择。

6、万一记忆短路可慢呼吸考试中,有些考生因为怯场,导致无法

集中精神,甚至大脑忽然一片空白,发生记忆堵塞。此时不要紧张,

不妨尝试如下方式:

首先是稳定心态,保持镇静,并注意调节自己的呼吸率。先慢吸气,

当对自己说放松时缓慢呼气,再考虑你正在努力回忆的问题,如果你仍不能回想起来,就暂时搁下这道题,开始选做其他会的试题,过

段时间再回过头来做这道题。

第二,积极联想。你不妨回忆老师在讲课时的情景或自己的复习笔记,并努力回忆与发生记忆堵塞问题有关的论据和概念,把回忆起的内容迅速记下来,然后,看能否从中挑出一些有用的材料或线索。

第三,进行一分钟自我暗示。即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能激励自己,

使自己能心情平静和增强信心的话,在心中默念3至5遍。比如:我已平静下来,我能够考好、我有信心,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等等。

第四,分析内容,查找相关要点。借助试卷上其它试题,也许会给考

生提供某些线索。因此不要轻易放弃,查看试题中的相关要点,看看

是否能给考生提供线索或启发。

高三化学实验探究题集

高三化学实验探究题集 1.(2009广州一模)已知某酸性土壤浸取液中除Fe3+外,还含有一定量Mg2+和Al3+。请设计合理实验检验该浸取液中的Mg2+、Al3+。 限选 ..实验用品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滴管、玻璃片、pH试纸;浸取液、20%KSCN、0.1 mol·L-1NaOH、6 mol·L-1NaOH、0.1 mol·L-1HCl、蒸馏水。 必要时可参考: Mg(OH)2、Fe(OH)3开始沉淀时的pH分别为9.6和2.7,沉淀完全时的pH分别为11.1和3.7 根据你设计的方案,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测定溶液pH的具体操作可不写)Array 2.(2011广州一模)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水处理问题时,将一定量NaClO溶液与FeSO4溶液相混合,得到含有大量悬浮物的混合液。请完成对反应物剩余情况的探究。 (1) 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FeSO4有剩余;假设2:NaClO有剩余; 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样品初步处理: 取少量混合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硫酸得到澄清溶液。此澄清溶液中肯定含有的合属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后续实验方案验证假设。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3 mol.L-1 H2SO4, 0.01 mol ? L-1 KMnO4, 20% KSCN、3% H2O2,淀粉-KI溶液、紫 色石蕊溶液。

3.(2011广州二模)已知FeSO 4在不同条件下分解得到的产物不同,可能是FeO 和SO 3,也可能是Fe 2O 3、SO 3和SO 2。某研究小组探究在酒精喷灯加热条件下FeSO 4分解的气体产物。已知SO 3的熔点是16.8℃,沸点是44.8℃。 (1)装置Ⅱ的试管中不装任何试剂,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浸泡在50℃的水浴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Ⅲ和装置Ⅳ的作用是探究本实验气体产物成分。请完成实验设计,填写检验试剂、预期现象与结论。 限选试剂:3 mol·L - 1 H 2SO 4、6 mol·L - 1 NaOH 、0.5 mol·L - 1 BaCl 2、0.5 mol·L - 1 Ba(NO 3)2、 0.01 mol·L -1 酸性KMnO 4溶液、0.01 mol·L -1 溴水。 (3)装置Ⅴ的作用是防止尾气污染环境,烧杯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 Ⅰ Ⅱ Ⅲ Ⅳ Ⅴ FeSO

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

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 【内容提要】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告诉我们:“理解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品。”学习不但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去体验知识、原理的产生过程。本文从“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验”、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过程和方法等三方面入手介绍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的经验和思考。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需要思考,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掌握方法,提升水平却更重要,实验教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但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从设计形式上看多是协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的验证实验。这种实验的内容、原理、方法和步骤教材中均有明确的规定,实验的启发性和探索性受到限制使学生在实验中处于被动地位,易导致实验重结果、轻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训练,而且难于发挥实验的多重教育功能。为改变上述现状,我们选择了探索性实验为教学的突破口,并对此实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一、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安排了很多演示实验,这些实验往往只起到验证结论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往往达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把一些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对当前化学学习中的重、难知识实行专项研究,可促使学生对当前学习到的知识予以巩固,达到对重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以便对难点知识的有效突破。例如:在用乙醇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到170℃制取乙烯时,发现得到的乙烯往往有刺激性气味,而课本明明告诉学生纯净的乙烯是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那就说明我们制取的乙烯不纯,有杂质,那么这杂质气体又是什么呢?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怎样能够把杂质除去而得到较纯净的乙烯气体呢?针对这些问题,我只作了启发性的点拨,至于整个探究过程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实验, 自己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在探索中既激活了原有知识,又获得了新的知识和方法。 所以“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是有区别的,那如何设计探究性实验,使用什么模式呢? 二、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一)对探索性实验教学的理解 探索性实验来自“探索性学习”,是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由施瓦布(Schwab)倡导提出来。我们对探索性实验的定义是:由教师给出实验课题,提供实验器材,提出实验要求,让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制订实验步骤,独立地通过实验的观测和分析去探索研究,从而发现“新”的化学现象,并通过解释实验现象,总结出他们原来并不知道的规律性理解的实验。 (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整体模式 提出问题(教师或学生)——→提出假说(教师或学生)——→收集资料设计实验(学生)——→论证假设实行实验(学生)——→作出判断得出结论(学生) 3.由整体模式而分的具体模式 1、引导探究模式 模式实例-氯气的化学性质 (1)样品展示、初步感知 [教师活动]展示氯气样品,初步感知氯气的物理性质 (2)系列实验、引导探究 [教师演示]实验一、氯气通入石蕊试液中-现象:先变红后褪色。 [学生分析]先变红:说明生成了氢离子。 [设疑]是谁使变红的石蕊褪色了? [教师演示]实验二、干燥的氯气中放入干燥的含石蕊的纸片-现象:不褪色。 实验三、干燥的氯气通过用水润湿的含石蕊的红色纸片-现象:先变红后褪色。 实验四、在氯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性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能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还能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程度,有效检测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了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代表了教材改革和中考改革的方向,在近几年中考中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此类题在中考中频频出现,且分值相对较高,现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和亮点。从历年的考试中看,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题型主要有应用型探究、构建型探究和综合型探究等,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类似物质的干扰下定性探究物质的组成、利用对比实验法探索化学反应中的异常现象及其发生原因等。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解题能力,本人通过对近几年南京市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研究,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改编、设计的一些实验探究题,谈谈这类试题的设计新视角。 一、创新类探究试题 创新类探究试题涉及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以探究为形式或情景,可考察考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考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解答探究创新类试题一般步骤是:首先要能根据题干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联想到相对应的化学知识。第二,作出猜想或假设时,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依据,要从化学的视角作出科学的猜想或假设。第三,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要围绕寻找特征反应作为论证(肯定或否定)的依据,同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第四,对探究问题作出解释与结论时,要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或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的信息,以事实为依据,应用化学原理进行分析推理,不能随意编造,牵强附会。最后,从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实验方案是否完善、探究过程是否合理以及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探究方案或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探究

高考化学专题:实验探究

高考化学专题:实验探究 1.)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装置: 品红溶液NaOH溶液品红溶液 A B C D E ⑴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备Cl2,指出该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 ⑵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加 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 D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上述两发生装置按下图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SO2 NaOH溶液 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 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指出在气体进入品红溶液之前,先将SO2和Cl2通过浓硫酸中的目的: 。 ②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 。(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 ③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 。 2.((A).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 油脂的漂白与杀菌。以下是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

已知:①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2?3H2O。 ②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安全。 ③160 g/L NaOH溶液是指160 gNaOH固体溶于水所得溶液的体积为1L。 (1)160 g/L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若要计算该溶液的质量分数,还需要的一个条件是(用文字说明)。(2)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可能是(选填序号)。 a.将SO2氧化成SO3,增强酸性; b.稀释ClO2以防止爆炸; c.将NaClO3氧化成ClO2 (3)吸收塔内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吸收塔的温度不能超过20℃,其目的是。(4)在碱性溶液中NaClO2比较稳定,所以吸收塔中应维持NaOH稍过量,判断NaOH是否过量的简单实验方法是。(5)吸收塔中为防止NaClO2被还原成NaCl,所用还原剂的还原性应适中。除H2O2外,还可以选择的还原剂是(选填序号)。 a.Na2O2b.Na2S c.FeCl2 (6)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2O粗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选填序号)。 a.蒸馏b.蒸发c.灼烧d.过滤e.冷却结晶 要得到更纯的NaClO2?3H2O晶体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填操作名称)。 3..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被大量应用于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中,它的制备原理和路线如下: 2Na2CO3 + 3H2O2→2 Na2CO3·3H2O2 + Q (Q>0)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910687014.html,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 作者:万明良 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1年第01期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在知识观、教学观、教学方法等方面带来很大的冲击,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实验是化学探究和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教师观念、教学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究,以充分发挥实验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化学试验;教学;探究性 一、新课程改革中实验的探究性 传统教育中的实验,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实验为辅,还多为验证性实验,对探究性实验运用不多。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在教学活动中必然置学生于消极、被动处境,难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验活动,难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终导致学生成为知识的接收“容器”。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 二、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思路 教育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重视实际应用。教育应与学生经验相联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些都是改革后的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特点。充分利用与结合教材进行探究性思维设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 1.尝试改变课本上探究实验的程序化 新教材增加了很多探究性实验,但在一些实验的设计上,倾向于把探究的过程步骤罗列清楚,然后在过程中间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所以在探究性思维上相对比较程序化,还没有完全放开。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使探究性思维更加深化,我尝试将一些实验加以改进,增加其难度,使探究效果更加明显了。例如,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课题教学中,我设计先告知学生一些知识信息。并让学生收集了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然后将课题改为“据说人呼吸时吸收了氧气,排出了二氧化碳,请利用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设计实验对这一说法进行验证”。 2.适当提高课本中实验的操作要求 适当提高教材中实验的一些要求,也可以创造探究性思维的环境。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演示实验时,学生发现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在讨论完几个方面

高三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高三化学实验 一、研究《考试说明》 1、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4项要求) ⑴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⑵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2、考试范围与要求 化学实验基础 (1)实验要求 ①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②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③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④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⑤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 ⑥能根据要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 ⑦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ⅰ.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ⅱ.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ⅲ.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ⅳ.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⑧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总结:1-6考查基础实验;7-8考查综合实验。 (2)实验内容(22) 化学1(9): 1、萃取与分液 2、离子的检验(Cl- Ag+ SO42- CO32- NH4+ Fe3+ )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4、钠的性质 5、氢氧化铝的两性 6、铁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8、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9、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 化学2(7): 10、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1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2、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1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4、乙醇的主要性质 15、乙酸乙酯的制取和乙酸乙酯(或油脂)的水解 16、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

2020高三化学复习探究性实验专题检测卷

2020高三化学复习探究性实验专题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2020石家庄质检)以下实行性质比较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A.比较Cu、Fe2+的还原性:Cu加入FeCl3溶液中 B.比较氯、溴的非金属性: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中 C.比较镁、铝的金属性:镁、铝(除氧化膜)分别放入4 molL-1的NaOH溶液中 D.比较高锰酸钾、氯气的氧化性:高锰酸钾中加入浓盐酸 2.某同学探究废酸性干电池内黑色固体物质的组成并回收利用,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准确的是( ) A.①、②、③、④中玻璃棒均起到搅拌作用 B.取少许②所得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推知黑色固体中含有氯化钠 C.取少许②所得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试管口处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未变蓝色,可推知黑色固体中不含铵盐 D.取少许④所得滤渣于试管中,现象如图⑤所示,可推知黑色固体中含有MnO2 3.用含少量镁粉的铝粉制取纯净的氢氧化铝,下述操作步骤中最恰当的组合是 ( ) ①加盐酸溶解;②加烧碱溶液溶解;③过滤;④通入过量CO2生成Al(OH)3沉淀;⑤加入盐酸生成Al(OH)3沉淀;⑥加入过量烧碱溶液。 A.①⑥⑤③ B.②③⑤③ C.②③④③ D.①③⑤③

4.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CO的化学性质时,准备做CO还原CuO的实验。下面是同学们设计的四套实验装置图。从安全和能源充分利用的角度来看,你认为最理想的实验装置是( ) 5.(2020莆田一模)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相对应实验,准确的是( )A.甲用于证明非金属性强弱:Cl>C>Si B.乙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 C.丙用于模拟生铁的电化学腐蚀 D.丁用于测定某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6.下列气体制备装置错误的是( ) 7.如图表示从固体混合物中分离X的两种方案,请根据方案1和方案2指出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能够选用方案1分离碳酸氢钠中含有的氯化铵 B.方案1中残留物应该具有的性质是受热易挥发 C.方案2中加入的试剂一定能够与除X外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方案2中加入NaOH溶液能够分离出SiO2和Fe2O3混合物中的Fe2O3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58分) 8.(20分)(2020泉州质检)已知A、B、D、E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短周期元素,D为气体单质,A的焰色反应的颜色为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E为黑色粉末,在如图所示转化中E均起催化作用(某些产物已略去)。请回答: (1)A的名称为________,B的结构式为________。 (2)为研究X单质的性质,特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实行实验。装置Ⅲ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其中a为干燥的品红试纸,b为湿润的品红试纸。 ①加入药品前,检查Ⅰ中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用止水夹夹住C 处,然后向分液漏斗中加水,打开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探究性实验题模板

初中化学几类探究题分析 一、C、Fe、Cu、FeO、Fe 2O 3 、CuO等物质性质的探究题 1、对碳的探究,一般考察木炭的颜色,与氧气的反应及它的还原性。 2、对铁的探究,一般考察它与酸的置换反应、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及亚铁盐溶液的颜色。 3、对铜的探究考察铜的颜色、及与氧气反应后得到的氧化铜的颜色且铜与盐酸、稀硫酸不发生置换反应。 4、对FeO、Fe 2O 3 、CuO等物质的探究主要考察本身的颜色以及与盐酸、稀 硫酸反应而溶解后溶液的颜色。 一般以填写实验报告册的形式给出,根据猜想填写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及由现象得出的结论。 常见的现象: 1、对碳而言与盐酸、稀硫酸不反应常说黑色固体不溶解,它的氧化产物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对铁而言它比较活泼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常说黑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FeO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CuO 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Fe 2O 3 与酸反应红色固体溶解,溶液变 为黄色。 所以针对不同的猜测,叙述的现象各不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即把握好物质的性质的差异,描述正确的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举例如下: 第一题:现在许多食品都采用密封包装,但包装袋中的空气、水蒸气仍会使食品氧化、受潮变质,因此一些食品包装袋中需放入一些脱氧剂,以使食品保质期更长一些。甲、乙、丙同学为了探究“脱氧剂”的成分,从某食品厂的月饼包装袋中取出“脱氧剂”一袋,打开封口,将其倒在滤纸上,仔细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还有少量的红色粉末。 提出问题:该脱氧剂中的黑色粉末、红色粉末各是什么?

猜想:甲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也可能还有少量的活性炭粉,红色 粉末是氧化铁。 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活性炭粉,红色粉末可能是铜。(1)、你认为同学的猜想正确。 (2)、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并填写以下实验报告: 第二题:某校进行化学实验考察时,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小包黑色粉末,这种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木炭粉或者是这两者的混合物,让他们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某同学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问题〕假设1:黑色粉末是木炭粉; 假设 2:;假设 3:;(2)〔设计实验方案〕:他对实验进行了一下设想和分析: 取少量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并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请你完成下表。 (3)〔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黑色粉末为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结题报告 保德县神华希望中学李培清 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实验和跟踪调查,我们发现,加强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确实有如下影响: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问卷调查》的第1、3、6、7、9题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老师的引导后,由于化学实验独特而奇妙的实验现象吸引了学生,学生已经对化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这种兴趣已经对他们的学习化学产生了积极地影响。他们学习化学并不只是为了被动的应付中考,而是发自内心的在快乐地学习,在享受学习。 如:1)你觉得化学和其他学科相比,有什么特点?()A.艰难,要背记得东西又特别多,学得很辛苦。 B.很有趣,尤其是一些奇妙的化学实验现象特别吸引我。 C.都差不多,反正都是中考科目。 调查显示常规班同学选B占26%,实验班同学选B则高达57%。 2、有利于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过去同学们更多的是有了问题依赖老师来解决,很被动,从《调查问卷》的第2、4、5、9题来看,实验班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如:5)平时练习中遇到实验题,如果对某些现象不太确定,你会选择() A。有条件的话亲自做实验验证。 B。问老师或者同学。 C。查资料或者看答案。 调查显示常规班同学A占7%,实验班同学选A高达 41%。 3、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如:9)你参加化学探究活活后,感到收获有哪些()A.能够亲自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B.在自己的动手过程中,我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改进一些装置,如果能的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我就会很高兴,提高了我学习化学的兴趣。 C.化学实验都是很危险的,我走到化学实验室就害怕,不怎么敢动手,通常都是看别人做,没什么意思。 调查显示常规班同学选C占61%,实验班同学选A占46%,B占34%。

高三化学实验专题基础实验练习题

高三化学实验专题基础实验练习题 1.下图是一套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用于发生、干燥、收集和吸收有毒气体,下列各组物质能利用这套装置进行实验的是〔〕 A.MnO2和浓盐酸 B.Na2SO3〔s〕和浓H2SO4 C.Cu片和稀HNO3 D.浓氨水和生石灰 2.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解装置甲中,d为阳极、c为阴极 B.装置乙可用于收集NH3等密度比较小的气体,不可以收集CO2等密度较大的气体C.装置丙中X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等易溶于水的气体D.装置丁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乙酸乙酯 3.下列实验中,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过滤法除去Fe 〔OH〕3胶体中的FeCl3 B.只需在淀粉KI溶液中滴加少量市售食盐配制的溶液,就可鉴别真假碘盐 C.用广泛试纸测得氯水的pH值为2.1 D.液溴应盛放在用水密封且用玻璃塞塞紧的棕色试剂瓶中 4.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中和滴定实验中应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B.蒸馏操作时应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液面下 C.NaOH溶液应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D.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是将绿矾晶体溶于稀硫酸中,再加入一定量的铁粉 5.下列实验问题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①用pH试纸测溶液pH时,将试纸用水润湿再蘸取待测液 ②实验中,点燃CO前应首先检验CO的纯度 ③实验结束后,可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 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加入碎瓷片,以免暴沸伤人 ⑤测定硫酸铜结晶水含量时,将晶体加热至白色,然后冷却、称重即可计算 ⑥配制稀硫酸时,先在烧杯中加一定体积的水,再边搅拌边加入浓硫酸 A.①②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6. 下列对实验现象或结论的预测正确的是〔〕 A.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入CO,至过量,又变澄清 B.向NaOH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再加入少量Ba〔OH〕2溶液,CO32-浓度增大 C.向NaAlO2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D.向银氨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开始有沉淀出现,后来沉淀又溶解 7.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2018-2019北京高三一模化学各区实验合集

1。(东)某小组同学探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与沉淀转化方向之间的关系。 已知: 试剂 A 试剂 B 试剂 C 加入盐酸后的现象 实验Ⅰ说明BaCO 3全部转化为BaSO 4,依据的现象是加入盐酸后, 。 ② 实验Ⅱ中加入稀盐酸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 实验Ⅱ说明沉淀发生了部分转化,结合BaSO 4的沉淀溶解平衡解释原因: 。 (2) ⅰⅱⅲⅳ注:其他条件不变时,参与原电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与其浓度有关。 ① 实验Ⅲ证明了AgCl 转化为AgI ,甲溶液可以是 (填序号)。 a. AgNO 3溶液 b. NaCl 溶液 c. KI 溶液 ② 实验Ⅳ的步骤ⅰ中,B 中石墨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 ③ 结合信息,解释实验Ⅳ中b <a 的原因: 。 ④ 实验Ⅳ的现象能说明AgI 转化为AgCl ,理由是 。 (3)综合实验Ⅰ~Ⅳ,可得出结论: 。

2。(西)文献表明:相同条件下,草酸根(C2O42-)的还原性强于Fe2+。为检验这一结论,完成如下实验。 资料:i.草酸(H2C2O4)为二元弱酸。 ii.三水三草酸合铁酸钾为翠绿色晶体,光照易分解。其水溶液中存在: iii. FeC2O4-2H2O为黄色固体,微溶于水,可溶于强酸。 【实验1】通过Fe3+和C2O42-在溶液中的反应比较Fe2+和C2O42-的还原性强弱。 (l) C2O4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2)取实验1中少量晶体洗净,配成溶液,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继续加入硫酸,溶液变红,说明晶体中含有+3价的铁元素。加硫酸后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3)经检验,翠绿色晶体为设计实验,确认实验1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操作和现象是。实验l中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因是。 (4)取实验1中的翠绿色溶液光照一段时间,产生黄色浑浊且有气泡产生。补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2]通过比较H2O2与Fe2+、C2O42-反应的难易,判断二者还原性的强弱。 (5)证明Fe2+被氧化的实验现象是。 (6)以上现象能否说明C2042-没有被氧化。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7)用FeC13溶液、K2C2O4溶液和其他试剂,设计实验方案比较Fe2+和C2O42-的还原性强弱。画出装置图并描述预期现象:。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整理)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一、气体的制取、干燥及装置连接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图3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 (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2、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填“A”或“B”,下同。)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H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O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填选项)。A.a→b→c→d B.b→a→c→d C.c→d→a→b D.d→c→b→a 4、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是,装置C的作用是。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反应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①加热氧化铜②检验氢气纯度③停止加热④通入氢气⑤停止通入氢气。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高三化学实验专题

实验专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学习Na 2O2 与CO2的反应时,就提出SO2与Na2O2反应的问题。 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SO2与Na2O2的反应。 (1)甲同学认为Na2O2和SO2的反应与Na2O2和CO2的反应 类同,设计了下图实验装置,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导 管口,预期现象与结果相反,如果甲同学的观点是正确 的,请你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完毕后,综合大家的观点,认为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成分有多种可能: 可能Ⅰ:全部为Na2SO3;可能Ⅱ:为Na2SO3和Na2O2的混合物;可能Ⅲ:________ 可能Ⅳ:为Na2SO3和Na2SO4的混合物;可能Ⅴ:为Na2O2和Na2SO4的混合物; 可能Ⅵ:为Na2O2、Na2SO3和Na2SO4的混合物。 (3)乙同学认为,无论哪种观点正确,甲同学设计的装置都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同学对可能Ⅳ持怀疑的态度。现有下列实验用品:几支试管、带胶塞的导管(单孔)、滴管、 药匙、品红溶液、蒸馏水、Ba(NO3)2溶液、BaCl2溶液、稀硫酸、稀盐酸、稀硝酸、请你帮 实验步 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骤编号 ①待硬质玻璃管冷却到室温后,用药匙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 管中。 ②向①的试管中加入_____ ,塞紧带导管的胶塞,并将导管 通入________。 ③ ④ 2、Fe2O3和Cu2O都是红色粉末,常用作颜料,某校一化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来探究—红色粉 末的成分,该粉末可能是Fe2O3或Cu2O或两者的混合物。探究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Cu2O溶于稀硫酸生成Cu和CuSO4,在空气中加热生成CuO。 提出假设 假设1:红色粉末是Fe2O3; 假设2:红色粉末是Cu2O; 假设3:红色粉末是Fe2O3和Cu2O混合物。 设计探究实验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再滴加KSCN试剂。 (1)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滴加KSCN试剂后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氧化铁。你认为这种说法 合理吗?________。简述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若固体粉末完全溶解无固体存在,滴加KSCN试剂时溶液不变红,则证明原固体粉末是 ________,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探究经实验分析,确定红色粉末为Fe2O3和Cu2O的混合物。

2020高三化学实验探究试题训练(五)

2020高三化学实验探究试题训练(五) 1.Ⅰ实验室中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赶忙产生大量的白雾:把盛有浓氨水的 试剂瓶打开,在瓶口却看不到白雾。对此.甲、乙、丙三位同学分不提出了如下假设:甲:NH3与水蒸气的结台能力不如HCl强,瓶口邻近形成的氨水小液滴少,达不到肉眼可见的程度。 乙:浓氨水的挥发性不如浓盐酸强.瓶口邻近空气中的NH3少.形成的氨水小液滴少.产生的白雾达不到能被肉眼观看的程度。 丙:NH3的相对分子质量比HCl小,NH3的扩散速率比HCl快,由于挥发出的NH3快速地向四周扩散,形成的氨水小液滴不易集中.因此看不到白雾。 为了验证假设的正确性,三位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以下实验: 如以下图所示-取—根长50cm直径约2cm的玻璃管,水平放置,在其两端分不同时塞入蘸有浓盐酸与浓氨水的棉球,赶忙用橡皮塞塞紧两端。数分钟后,玻璃管中在距离浓盐酸一端约18cm处开始产生白烟。 (1)在进行上述实验之前,甲同学就发觉自己假设中的错误,确定甲假设中错误的理由是:。 (2)上述实验中白烟产生在离浓盐酸一端约18cm处的事实.讲明。因此,关于浓氨水试剂瓶口看不到白雾的缘故的假设是正确的。 Ⅱ氯化铵除了用作为肥料以外.也用在金属的焊接上,以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薄层。最近,我国又有学者将氯化铵用于制备无水氯化镁,其流程为: 氯化铵的这两项用途也与上述实验中所观看到的现象紧密相关。试同答以下咨询题: (3)氯化铵的电子式为:。 (4)在加热条什卜氯化铵能除去金属表面氧化物的缘故: (5)在制备无水氯化镁的过程中假如不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铵可能造成的结果: 2.〔Ⅰ〕常温下苯酚微溶于水,溶解度为8.2g/100g水,其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8mol/L。为了探究苯酚和乙醇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的爽朗性,甲、乙两位同学分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甲:向两只试管中,分不注入0.8mol/L的乙醇和苯酚溶液3mL,各放入一小块金属钠,观看反应产生H2的速率。 乙:在两只试管中,分不放入1 g乙醇和苯酚晶体,各注入3mL蒸馏水,振荡,得到乙醇溶液和苯酚浊液,再向两试管中逐滴加入5molL的NaOH溶液,观看其中的变化。〔1〕苯酚溶液与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于甲、乙两个实验方案,他们能否达到实验目的?理由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在分析甲、乙两同学实验方案的基础上,丙同学进行了以下对比实验: 在两只试管中,分不放入2 g无水乙醇和苯酚晶体,用约60℃的水浴加热,待苯酚熔成液态后,再向两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金属钠。在乙醇中,钠块能与乙醇反应产动气体,约3min后钠块消逝,溶液保持澄清;在苯酚中,钠块表面有少量气泡,约2min后显现少量白

高考化学探究性实验题突破专题答案

高考化学探究性实验题专题答案 1、(1)CO 和CO 2 (2)利用焰色反应 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 用蒸馏水洗涤固体至洗涤液无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HCl 后,静置,液,滴加适量H 2O 2,充分振荡后滴加 2、(1)ade (2)Fe 3+ +Ag= Fe 2+ +Ag + (3)①将银镜在硝酸铜溶液中 (4)同意 4Fe 3+ +6H 2O+9Ag+3NO 3-=4Fe (OH )3+9Ag + +3NO 3、(1)除去铁表面的氧化膜 NO (2)4Fe+10H ++NO 3-=Fe 2++NH 4+ +3H 2O 硝酸根离子在酸性环境下氧化氮氧化物 (3) 溶液的温度 使用催化剂 (4)将两份相同的KNO 3溶液的pH 分别调至2.5和3.5,, 分别加入等量且足量Fe 粉,等反应完 成后,用离子色谱仪分别测定溶液中NO 3-浓度,如果前者NO 3-浓度低,说明酸性越强脱氮速率越快。 4、(1)2Na 2SO 3+O 2=2Na 2SO 4 (2) 假设2:Na 2SO 3完全变质; 假设3:Na 2SO 3部分变质 (3)

注:其它合理答案与步骤均给分 (3)制备并收集SO 2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右图) (4)品红褪色;SO 2+Br 2+2H 2O=4H ++2Br -+SO 42- (5)不是用浓硫酸;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样涂白纸不变黑,说明不是浓硫酸。 5、(1)由于Ba(OH)2·8H 2O 与收空气中的CO 2反,所取试剂大部分已变质为BaCO 3,未变质的Ba(OH)2·8H 2O 在配制溶液时能全部溶解。 (2) (3)①搅拌溶解 250ml 容量瓶中 ②0.1980 (4)不能。 6、(1)2H 2SO 4(浓)+ 4+2H 2O +2SO 2↑; (2)BaSO 4 还原 (3)2NO+O 2=2NO 2; (4)①通N 2一段时间,排除装置的空气 饱和的NaHSO 3溶液 ②甲:SO 42- +Ba 2+ =BaSO 4↓;乙:2Ba 2+ +2SO 2+O 2+2H 2O=2BaSO 4+4H + ;白雾的量要远多于装置中氧气的量 (5)SO 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 3沉淀 7、Ⅰ.(1)容量瓶 (2)2 5 6 2 8 5O 2 (3)酸式 滴入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 (4) (5)偏高 Ⅱ. 浓硫酸 Na 2SO 3 氢氧化钠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宁江区毛都站镇中学马池玉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普通初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针对此现状,我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研究》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松原市从2003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这次我共选择了其中的19个进行探究教学,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刚开始大多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或者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方案;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大家知道,学生会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我校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汲取过去几年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我校化学组确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旨在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同时也想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化学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现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化学探究性实验,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展开,即:提出问题(或创设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高三化学实验专题完整版

高三化学实验专题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实验专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学习Na 2O 2 与CO 2 的反应时,就提出SO 2 与 Na 2O 2 反应的问题。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SO 2 与Na 2 O 2 的反应。 (1)甲同学认为Na 2O 2 和SO 2 的反应与Na 2 O 2 和CO 2 的反应类同,设计了下图实验装置,并将 带火星的木条伸到导管口,预期现象与结果相反,如果甲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请你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完毕后,综合大家的观点,认为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成分有多种可能: 可能Ⅰ:全部为Na 2SO 3 ;可能Ⅱ:为Na 2 SO 3 和Na 2 O 2 的混合物;可能Ⅲ:________ 可能Ⅳ:为Na 2SO 3 和Na 2 SO 4 的混合物;可能Ⅴ:为Na 2 O 2 和Na 2 SO 4 的混合物; 可能Ⅵ:为Na 2O 2 、Na 2 SO 3 和Na 2 SO 4 的混合物。 (3)乙同学认为,无论哪种观点正确,甲同学设计的装置都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同学对可能Ⅳ持怀疑的态度。现有下列实验用品:几支试管、带胶塞的导管(单 孔)、滴管、药匙、品红溶液、蒸馏水、Ba(NO 3) 2 溶液、BaCl 2 溶液、稀硫酸、稀盐酸、稀 硝酸、请你帮助丙同学从中选出合适的用品对“可能Ⅳ”进行验证,完成下表(可以不填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