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概况与发展策略-董总

合集下载

马来西亚华语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马来西亚华语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教育·上旬刊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多种语言和多元文化的国家。

在全国的30多个种族中,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是人口最多的三个种族。

其中,马来人约占67%,华人约占24%,印度人约占7%。

马来人的母语为马来语,华人的母语为华语(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汉语标准语被称为华语),印度人的母语为淡米尔语。

而从国家的层面上来说,马来语为国语,是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

由于其曾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原因,所以在马来西亚英语是各种族之间的通用语言,而华语是当地华人沟通的共同语,淡米尔语则主要用于印度裔人群之间的交流。

自19世纪初至今,马来西亚华语教育历尽坎坷,但在各界华人的共同努力下,从未中断。

除中国以外,马来西亚是唯一拥有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系列完整的华语教育体系的国家,这是马来西亚华人的骄傲。

但马来西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极力推行“一种语文、一种源流”的单元化教育目标,通过各种途径加强马来语作为国语和唯一官方语言的地位。

因此,马来西亚的华语教育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一、马来西亚华语教育现状1.小学阶段。

在马来西亚的教育体系中,小学由公立和私立两部分组成,以公立为主,另外还有为数不多的普通私立小学、国际学校和宗教学校。

公立小学分为国民小学和国民型小学。

国民小学完全由政府拨款,以马来语为教学媒介语。

国民型小学又分为国民型华语小学(简称华小)和国民型淡米尔小学(简称淡小),其中华小目前约有1290所。

华小以华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但马来语为必修科目,学时不能低于政府所要求的时间。

以现在华小一年级的周课时为例,华语周课时为360分钟(12节、每节课30分钟),马来语为300分钟(10节)。

另外,英语为必修的第二语言,课时约为华语的一半。

因此,华小的学生必须同时学习三种语文,课业负担相较于国小的学生要重很多。

为了应付繁重的课业,华小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的时间大大减少,课外阅读时间寥寥无几,从而导致了华小学生的华语写作水平不断下降,对华语的掌握也不够深入。

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 特点及发展趋势

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 特点及发展趋势

二、海外华文教育的特点
海外华文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主要目标:海外华文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中文语言和中华文化 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 跨文化交流。
2、授课模式:海外华文教育的授课模式通常采用班级授课和个别辅导相结 合的方式,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此外,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二、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
目前,海外华文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 华文学校或开设了华文课程,为华人子女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机会。同时,随着互 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海外华文教育也得到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然而,海外华文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由于文化差异和教育体系的 不同,海外华文教育需要适应当地的教育环境和需求。其次,由于资金和资源的 限制,一些华文学校和课程可能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和保障。最后,由于语言和 文化障碍,一些华人子女可能无法顺利融入当地社会和教育体系。
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 特点及发展 趋势
目录
01 一、海外华文教育的 现状
03
三、海外华文教育的 发展趋势
02
二、海外华文教育的 特点
04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海外华文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本次演示将从海外华 文教育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
三、海外华文教育的未来趋势
1、多元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文化的交融,海外华文教育将更加注 重多元化发展。除了教授华语和中华文化外,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 力和全球视野。
2、数字化发展: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海外华文教育将更加注重 数字化发展。通过在线课程的学习方式。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简况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简况

这些所谓的华文学校当时都是以私塾的形式出现。

育,地方上的侨领就在会馆、宗祠或神庙建立私塾,以方言教授《三字经》家姓》、《千字文》和《四书》之类的经典古籍,同时也教导书法和珠算等。

私塾1.2 英殖民政府的管制在1920年以前,英国殖民政府对华文教育採取“自由放任”的政策,对华文教育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

当时,马来亚华文教育的学制、教学和课程目标都直接受到中国教育制度的影响,包括教科书和教师大部分也都来自中国。

有感於华文学校深受中国思潮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反殖和民主意识,因此英殖民政府于1920年实施《学校注册法令》,开始了对华文教育的管制。

《学校注册法令》规定凡满10名学生的学校便须注册,课程、行政与卫生等须符合当局的要求。

这项教育法令引起华社普遍反对,但英殖民政府仍然强行实施。

当时,多位反对《学校注册法令》的华教先贤,包括了庄希泉、陈寿民、余佩皋、宋木林和钟乐臣等人被英殖民政府递解出境。

资料显示,在这项法令下,最少有315所华校在1925年至1928年间被关闭。

1.3 炮火摧残二战期间,马来亚沦陷,被日本占领了3年8个月。

由于华人社会鲜明的抗日反侵略立场,造成日军屠杀华人,包括了许多华校师生也惨遭杀害。

绝大多数华校被迫停课,而且许多校舍被占用和遭破坏,华文教育的发展一度停顿下来。

1.4 战后重建表(1)1946年至1957年马来亚华校数目和学生人数年份年份学校数目学校数目 学生人数学生人数 19461,105 172,101 19471,338 193,340 19481,364 189,230 19491,338 202,769 19501,319 216,465 19511,171 206,343 19521,203 239,356 19531,214 250,881 19541,236 252,312 19551,276 277,454 19561,325 320,168 1957 1,347 391,667资料来源:陈绿漪,“大马半岛华文教育的发展”,收录于《教总33年特刊》1955年,马来亚联合邦举行史上首次普选,选举结果联盟(巫统、马华公会、国大党)取得压倒性胜利。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现状及前景分析-最新教育文档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现状及前景分析-最新教育文档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现状及前景分析-最新教育文档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现状及前景分析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经历了从私塾教育到新式华文学校,从1920年“学校注册法令”到日治时代,从二战后至马来亚独立到1957年至今的教育政策,马来亚华人教育走过了漫长的艰难历程,种种教育政策都直接或间接反映出对华文教育的压制,所以这同时也是华人逐步取得民族教育权利的历程。

一、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政策及其影响上世纪80年代后期,政府提出要全面修改教育法令,1995年12月至1996年1月,国会下议院通过《1995年教育法令》、《1995年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法令》及《1995年高等教育理事会法令》。

其中以《1995年教育法令》对华文教育的影响最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华文教育将被逐步消灭《1995年教育法令》的第17(1)条规定:“马来语必须成为国家教育制度内所有教育机构的主要教学媒介,除了在第28条下设立的国民型学校或由教育部长豁免不受本条文约束的任何其他教育机构。

(“教育机构”指的是政府或私人教育机构,如幼稚园、学校、远程教育中心等)。

教育部长的豁免权是由《1995年教育法令》的第143条所赋予的。

但是,该条文同时规定教育部长可以随时取消这项豁免,那时。

华小和独中就必须以马来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其功能和《1961年教育法令》的第21(2)条是一样的。

2、华小董事会面临危机。

根据此法令,华小董事会至少面对以下数项非常不利的条文。

如:a、教长有权委任额外董事,以改组原有董事会的组织结构[第56条]。

b、教长可委任他认为适当的人选,来取代“认为”没履行职责的董事。

在董事“没履行职责”的理由下,教长可暂停甚至开除任何董事或所有董事[第58条]。

c、如果教长“认为”(不一定是事实)董事会违反这法令(或有关条例),教长就可解散董事会[第59条]。

d、中止或取消拨款。

如果教长(或官员)认为某董事不遵守法令和条规,他可中止或取消政府所提供的拨款。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
东 南亚 纵横 A OU D 5 U H A TA I R N 0 E S SA
2 1 . 0 29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
刘世 勇 武彦斌※
摘要 : 马来 西亚华 文教 育在董教 总的得 力领 导、 大华人 的 鼎力 支持 下 , 得 了显著 的成 绩 , 广 取 马来 西亚 华 文教 育在 东南亚乃 至全世界 首屈 一指 , 但仍 面临着许 多问题 与挑 战 。 文在介 绍 马来 西亚 华文教 育发展 现 状 本 和发 展 目标的基 础上 , 分析 了华 文教 育 面临的现 实困境 与发 展机 遇 , 讨 华文教 育 的发 展 策略 。 探
L uS io g& W uYa b n i h y n n i
Ab t a t Ma a saC i e ee u a i nh sa q i d g e t c i v me t nt eUCS AM & UCS AM f c i e sr c : ly i h n s d c t a c u r r a h e e n o e a i h C T S f t e e v
语, 一般都 是 因为他希 望学 习和 了解 中华 文化 ; 三是
精神 价值 , 这 一个华 人 、 族 、 裔 , 须懂 得华语 和华 文 , 华 华 必 那才 算真 正意义 的华人① 。马来西亚华人 为争取 自己母 语 教育 的权 利 , 行 了长期不懈 的努力 , 马来西 亚华 进 在 校董 事联 合会 总会 ( 简称 “ 董总 ” 和 马来 西 亚华 校教 )
关键 词 :马 来西亚 华文教 育 现状 困境 机遇 对策
[ 中图分类 号 ]G 4 .3 793 8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编 号 ]10 —4 9 2 1 )9 03 — 6 0 32 7 【02 0— 0 80

体制外生存: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

体制外生存: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

华文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早期华文教育
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随着华人社群 的发展而逐渐兴起。
华文教育的发展
20世纪初,华文学校开始在马来西亚各地建立,为华人子女提供 华文教育。
华文教育在困境中发展
在英属殖民地时期,华文教育受到打压,但通过华人社团的努力得 以继续发展。
华文独立中学的建立与演变
案例二:新山华小
• 新山华小,位于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是一所具有70多年历史的华文独立学校。该校以弘扬中华文化、培养 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为宗旨,为当地华人社区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支持。
• 国际教育:新山华小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课程和活动。学校与国际学校合作,开展交 换生项目和国际夏令营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模式。
教师培训不足
由于资金和资源有限,华文独立中学的教师往往缺乏足够的培训机会,这使得他 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学生生源的问题
生源数量下降
由于社会环境和经济状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到公立学校或其他私立学校,导致华文独立中学 的生源数量下降。
生源质量不高
由于华文独立中学的学生主要来自较为贫困的家庭,他们在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相对较低,这给学校的教学 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全面培养:马六甲中华中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和综合素质培养,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学 校拥有先进的科学实验室、图书馆和运动设施,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06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在教育体制外生存的原因
历史原因:华文独立中学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华人学生提供教育机会,特别 是在政府教育体系不能满足华人教育需求的情况下。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
威迫利诱下,大部分华文中学改制了,只有少数坚持 母语教育立场,坚决不改制,宁可自食其力而成为独立 华文中学。
改制后的前华文中学,早期称“国民型中学”,过 后一律改称国民中学,教学媒介语是国语。当年承诺 的1/3华文授课时间只剩下华文一科以华语授课,目 前,华文科已不得不在正课以外上课。
站稳母语教育立场、坚持独立自主的华文独立中学 目前共有60间。独中走过坎坷的道路,一度沦为收留 落第生的学校。胡万铎、沈亭等人在1973年发起独中 复兴运动,发出一人一元捐献独中的号召,获得华社 热烈响应;在董教总积极配合下成立《独中工作委员 会》领导独中的发展工作,独中从此走上康庄大道, 越办越好。
♠由于当局主力推动以马来西亚语文为教学媒介的国民小学 (简称国小),对华小的硬体和软体建设投资极少。华小校舍 危楼处处,华小师生被迫沿用上世纪五十年代留下的简陋校舍, 曾经发生华小老师误踏被白蚁蛀蚀的地板落足跌死的悲剧。那 一厢,建筑堂皇的国小校舍,犹如五星级酒店,建好了校舍等 候学生报到,与华小学生争抢有限学校名额形成强烈反差。
由于历史和种族的因素,马政府对华文教育仍采取限制政策,华 文教育在马来西亚始终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课题。 在“新经济政策”下,马政府在教育领域实行固打(比例)制,大 学在录取新生时不以分数为录取标准,而是按种族比例分配。2002 年政府虽将固打制改为绩效制(成绩),但未能改变教育歧视政策, 许多品学兼优的华裔子女被国立高等学府拒之门外,难以获得政府 奖学金到国外深造。
♠以第十大马计划的教育拨款来说,华小生人数占总数21%,可是 拨给华小的款额只有区区3.6%,完全不成比例。
♠纳入国家教育体系的华小,课程是统一的,内容与其他源流小学 没有两样,只有教学媒介语的不同。课本马来西亚化了,本土观 念至上,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还能存多少,令人忧心忡忡。 ♠最严重的问题是华小师资五十年得不到妥善解 决。教育部事实上在三年前就已掌握各校的新 生人数,准备足够的师资是教育部的职责,当 局却是数十年如一日让华小师资荒愈演愈烈, 华小每年都得重演聘请临时教师的窘境,一间 拥有二十位教师的学校,竟然聘请了多达五、 六位临时教师;令人难以忍受的是,教育部仍 不时拖欠这些临时教师的薪酬,最后还得劳动 华社调集各方力量怒吼争取方才获得发放。

多元文化背景下马来西亚华文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多元文化背景下马来西亚华文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多元文化背景下马来西亚华文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作者:樊静静来源:《西部学刊》2024年第09期摘要: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具备从小学、初中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但因时代更迭变化以及独特的多元文化背景,致其面临语言障礙、文化融合、教育资源不均衡等方面的挑战,从而影响稳步发展。

因此,在保留优良传统的同时,要促进各族群文化的融合,推动华文教育多元化发展。

首先,政府需制定多语言教育政策,推广个性化语言学习计划,华校要采用更具灵活性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其次,引入跨学科文化融合实践,使学习者全面理解和体验多元文化;最后,建立监测机制,定期评估教育资源公平分配情况。

通过一系列措施,着力构建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的华文教育体系,使华文教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多元文化;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文化融合;文化认同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09-0108-04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Malaysiain a Multicultural ContextFan Jingjing(Xi’an Siyuan University,Xi’an 710038)Abstract: Chinese education in malaysia has a complete education system from primary school, junior high school to university, but due to the changing times and unique multicultural context, it faces challenges in terms of language barriers,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imbalanc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which affects its steady development. Therefore, while preserving fine tradi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various ethnic cultures and promote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Firstly,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develop multilingual education policies and promote personalized language learning plans. Chinese schools should adopt more flexible teaching strategies to meet the needs of learners at different levels; secondly,introducing interdisciplinary cultural integration practices to enable learners to fully understand and experience multiculturalism; finally, establish a monitoring mechanism and regularly evaluate the fair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rough a series of measures, we will focus on building amore inclusive and equitable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 enabling Chinese education to achieve mor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a multicultural context.Keywords: multiculture; Malaysia; Chinese education; cultural integration; cultural identity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面临着独特而复杂的挑战与机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奋斗目标 基 本上是 争取华文教育平 等权利 地位及公平合理对待,捍卫华文学校本质,建设与发展华校。
我们向政府争取实现的华文教育目标,涵盖小学、中学至高等教 育阶段,如下:
(1)华文小学奋斗目标 1. 制度化拨款拨地增建华小,废除不合理建校规定。 2. 制度化公平拨款华小, 要求政府承担全国华文小学的一切行政 和发展开销。 3. 制度化解决华小师资短缺问题, 以及明确规定华小高职行政人 员和教师必须具有华文资格。 4. 捍卫华文小学董事会管理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主权。 必须尊重董事会的地位和管理学校的权力与责任,包括管 理学校的财产和金钱,捍卫学校中华文化的传统特征;必 须根据此原则管理华小,不能否定及边缘化董事会。
全国 60 所华文独立中学,以及新纪元学院、南方学院和韩江学 院,是华社民办高等学府,由董事会负责聘请教职员,长期都向 华社筹募软硬体建设经费。
华文独中完全自力更生,没获得中央政府的拨款资助。但是,近 年来,有部分州政府拨款或拨地给州内独中,让一些独中以地养 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华社的经济负担。
1973 年,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和马来西亚华 校教师会总会(教总) ,联合成立了“董教总全国发展华文独立 中学工作委员会” ,为华文独立中学编纂统一课本,举办统一考 试和教师培训,处理学生升学辅导和奖贷学金等工作,使得华文 独立中学取得丰硕的办学成果,学生有广阔升学管道和出路。华 文独中统一考试文凭,获得国外许多大学和国内私立高等学府, 接受为 入学凭证 ,但是马来西亚政府至今仍不 承认独中 统考文 凭。
4
(2)华文独立中学奋斗目标 1. 全面承认华文独立中学统一考试文凭,作为申请就读国立大 学、师范学院和师范大学,以及在政府机构服务的录取资格, 无须政府考试文凭的附带条。 2. 增建与复办华文独立中学。 3. 制度化及无条件每年拨款给华文独立中学。 4. 制度化每年颁发奖学金给华文独立中学统考优秀生。 5. 争取州政府拨款拨地给华文独立中学。 (3)改制国民中学(前华文中学)奋斗目标 要求政府兑现承诺,公平对待和负责发展改制中学,解决这些学 校面对的问题,包括: 1. 董事会主权 2. 公平的行政和发展拨款 由政府承担改制中学的全部行政和发展开销,包括水电费 等行政开销纳入政府的“中央付款制度” 。 拨款拨地供搬迁和增建改制中学, 扩建校舍、 兴建电脑室、 购置桌椅板凳和配备等用途。 3. 解决师资问题 提供足够和合格的中学华文师资,给改制国民中学和其他 国中的华文班和中国文学班。 4. 改善华文科的教学与学习环境 确保所有改制中学,每周至少有 6 节华文课编排在正课, 提供足够的合格华文师资。 安排更多国中在正课内开办华文班,提供足够的合格华文 师资。 提供设备,协助华文教师改进教学;鼓励设立华文学会,
华文小学和改制中学的师资、课程和考试等,是由政府教育部负 责,教职员是政府公务员。这类学校没获得公平合理对待,长期
2
面对的学校、拨款和教师不足等问题至今没解决。例如,华文小 学学生占各源流小学人数的 21%,但是在国家 5 年发展计划中, 只获得 2.4%至 3.6%的小学发展拨款,造成华小长年累月地向华 社募款建校。
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 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 董总)主席叶新田博士 在第 6 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上的致词稿: 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上的致词稿: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 概况与发展策略
首先,我谨代表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感谢大会的盛情 邀请, 让我有这宝贵机会, 向大会报告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概况、 当前的奋斗方向和目标,以及达致目标的策略。
一、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概况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多元语文和多元宗教信仰 的国家。早在 1957 年独立建国前,这个国家已拥有采用不同主 要教学媒介语的各类源流学校,例如英文学校、马来文学校、华 文学校和淡米尔文学校。
华文教育在本土扎根与发展至今已超过 190 年。 华人社会创办华 文学校,是为了传扬中华文化,培育子女,对国家和社会作出贡 献。现有华文小学绝大部分是在国家独立前,由华人社会出钱出 力创办的。华文学校采用华文为主要教学、考试和行政媒介语, 除了马来文和英文科外,华文科和其他科目皆以华文进行。
3
近 20 年,有越来越多非华族家长,把孩子送往华小接受教育。 根据教育部统计,1999 年华文小学有 6 万 5 千名非华族学生, 占学生总人数的 10.7%。近年,教育部表示华小非华族学生超过 7 万人。 (请参阅附录 2)
二、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当前奋斗方向与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当前奋斗方向与目标 方向与目标
华文教育体系 长期以来,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团结一致,坚决反对不利于华文教 育生存与发展的法令、政策和措施。华人社会通过群众力量,自 力更生的奋斗精神,努力建设一个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华文教 育体系(请参阅附录 2) 。 在 2010 年,马来西亚华裔人口逾 639 万,占公民人口的 24.6%。 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体系内,有 1354 所华校,学生总数逾 67 万 4 千人,即 1291 所华文小学有 60 万 5 千名学生,60 所华文独立 中学有 6 万 4 千名学生,以及 3 所民办学院有 5 千名学生。 (请 参阅附录 1 表 1 和表 2) 另外由于惨痛的历史原因, 有 78 所华文中学于 1960 年代遭改制 为英文中学( “国民型中学” ) ,并在 1980 年代改制为马来文中学 ( “国民中学” ) 。这类遭改制的前华文中学称为“改制中学” ,目 前有逾 12 万名学生, 绝大部分是华裔学生。 (请参阅附录 1 表 3)
华校问题根源 长期以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面对的主要问题包括: 1. 教育部当局不断想方设法,企图变质华小,把华文小学媒 介语从华语改为马来语;
1
2. 边缘化华校董事会,剥夺董事会管理学校的权力; 3. 华文小学师资短缺、学校缺乏、拨款不足问题至今没解决。
这些问题的根源是执政者为了贯彻“一个国家、一种民族、一种 文化、一种语文、一种源流学校”的单一民族国家概念,进而推 行单元主义教育政策, 企图把华文学校和淡米尔文学校等改为马 来文学校( “国民学校” ) ,及边缘化华文学校和淡米尔文学校等。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实施 6 年小学义务教育,以华语作为主要教 学、考试和行政用语。华文小学根据政府教育部课程纲要进行教 学和考试。教育部为华文小学编纂课本,举办公共考试,培训教 师。目前,有超过 90%华族子弟在华文小学接受基础母语教育。 2011 年,全国有 1291 所华小,598488 名学生和 37068 名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