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与语文教学概况
马来西亚华语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马来西亚华语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牟瑛,陈明辉来源:《新教育·综合版》 2018年第12期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多种语言和多元文化的国家。
在全国的30 多个种族中,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是人口最多的三个种族。
其中,马来人约占67%,华人约占24%,印度人约占7%。
马来人的母语为马来语,华人的母语为华语( 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汉语标准语被称为华语) ,印度人的母语为淡米尔语。
而从国家的层面上来说,马来语为国语,是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
由于其曾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原因,所以在马来西亚英语是各种族之间的通用语言,而华语是当地华人沟通的共同语,淡米尔语则主要用于印度裔人群之间的交流。
自19世纪初至今,马来西亚华语教育历尽坎坷,但在各界华人的共同努力下,从未中断。
除中国以外,马来西亚是唯一拥有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系列完整的华语教育体系的国家,这是马来西亚华人的骄傲。
但马来西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极力推行“一种语文、一种源流”的单元化教育目标,通过各种途径加强马来语作为国语和唯一官方语言的地位。
因此,马来西亚的华语教育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一、马来西亚华语教育现状1.小学阶段。
在马来西亚的教育体系中,小学由公立和私立两部分组成,以公立为主,另外还有为数不多的普通私立小学、国际学校和宗教学校。
公立小学分为国民小学和国民型小学。
国民小学完全由政府拨款,以马来语为教学媒介语。
国民型小学又分为国民型华语小学(简称华小)和国民型淡米尔小学(简称淡小),其中华小目前约有1290所。
华小以华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但马来语为必修科目,学时不能低于政府所要求的时间。
以现在华小一年级的周课时为例,华语周课时为360分钟(12节、每节课30分钟),马来语为300分钟(10节)。
另外,英语为必修的第二语言,课时约为华语的一半。
因此,华小的学生必须同时学习三种语文,课业负担相较于国小的学生要重很多。
为了应付繁重的课业,华小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的时间大大减少,课外阅读时间寥寥无几,从而导致了华小学生的华语写作水平不断下降,对华语的掌握也不够深入。
马来西亚高校汉语作为二语教学法

•引言•马来西亚高校汉语教学现状•汉语作为二语教学法在马来西亚高校的实践•针对马来西亚高校特点的汉语作为二语教学法的优化•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目录全球化的背景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
马来西亚作为东南亚国家,汉语教育逐渐受到重视,研究马来西亚高校汉语教学法对于推进汉语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马来西亚高校汉语教学法的现状和问题,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背景和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获取丰富的数据和信息,为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通过对比分析法,对比中马高校汉语教学法差异及优劣,为推进汉语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提供参考。
通过对马来西亚高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研究目的和方法历史发展马来西亚高校汉语课程设置丰富多样,包括基础语言课程、文化课程、商务汉语课程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马来西亚高校汉语教学概况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材内容不适宜师资力量不足030201马来西亚高校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更新教材内容针对教材内容不适宜的问题,建议更新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水平编写教材,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分班教学针对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建议采取分班教学的方式,将学生按照汉语水平分为不同的班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增加教师数量,以满足教学需求。
针对问题的对策建议学生对汉语的认知学生对汉语的态度马来西亚高校学生对汉语的认知和态度汉语作为二语教学法在马来西亚高校的应用情况传统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混合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语言背景和水平进行教学针对不同背景和语言水平的学生,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例如针对华裔学生和非华裔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语言基础进行教学调整。
个性化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进行个性化教学,例如为喜欢音乐的学生设计音乐相关的课程内容,或者为喜欢运动的学生设计体育相关的课程内容。
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

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华人是马来西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对于维护和传承华人文化以及促进民族团结起着积极的作用。
因此,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15世纪,随着中国航海家郑和的船队来到马六甲,华人开始聚集在这片土地上,并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社区和文化传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华文教育逐渐发展起来,成为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一部分。
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华文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研究者和教育者致力于研究华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一些研究聚焦于如何提高华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通过培训和认证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此外,研究者们还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对华文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他们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对于学习效果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华文的兴趣,例如通过游戏、音乐、戏剧等方式来教授华文,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的乐趣。
除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外,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还关注如何将华文教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在当今信息时代,科技的应用对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平台等,以提高华文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另外,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还关注如何处理多语言环境下的教学问题。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语言的国家,马来语、华语、英语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并存。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各种语言的教学需求,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研究者们探讨了如何在多语言环境下进行有效的教学,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总体而言,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是一个广阔而重要的领域。
它不仅关注华文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还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技应用以及多语言环境下的教学问题。
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 特点及发展趋势

二、海外华文教育的特点
海外华文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主要目标:海外华文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中文语言和中华文化 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 跨文化交流。
2、授课模式:海外华文教育的授课模式通常采用班级授课和个别辅导相结 合的方式,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此外,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二、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
目前,海外华文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 华文学校或开设了华文课程,为华人子女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机会。同时,随着互 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海外华文教育也得到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然而,海外华文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由于文化差异和教育体系的 不同,海外华文教育需要适应当地的教育环境和需求。其次,由于资金和资源的 限制,一些华文学校和课程可能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和保障。最后,由于语言和 文化障碍,一些华人子女可能无法顺利融入当地社会和教育体系。
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 特点及发展 趋势
目录
01 一、海外华文教育的 现状
03
三、海外华文教育的 发展趋势
02
二、海外华文教育的 特点
04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海外华文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本次演示将从海外华 文教育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
三、海外华文教育的未来趋势
1、多元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文化的交融,海外华文教育将更加注 重多元化发展。除了教授华语和中华文化外,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 力和全球视野。
2、数字化发展: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海外华文教育将更加注重 数字化发展。通过在线课程的学习方式。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现状研究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现状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际汉语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在这个海外汉语教育的大潮中,马来西亚华语教学以其独特的华文母语环境优势和健全的华文教育体制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以外最大的汉语为母语的教育地区。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从小学阶段到大学教育都有着完整的教学体系。
其中,以华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学集中体现在小学阶段。
根据在马来西亚吉胆华联小学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同属于母语教育的华小华文教育与中国大陆的小学语文教育有着诸多不同,而汉语拼音教学的差异尤为显著。
本文以吉胆华联小学的汉语拼音教学的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以及对比分析法对华小的拼音教学情况展开调查和研究,了解到马来西亚华小拼音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
进而从华小华文教育的不同层面分析了华小拼音教学现状的原因,并尝试从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三个方面针对马来西亚华小拼音教学的现状提出建议,以期提高华小拼音教学的水平,推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为海外汉语拼音教学提供借鉴。
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华小的拼音教学受到了马来西亚华小的华语政策、华小课程、华文教材、教学实施等多个方面的影响,课程改革带来的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的变革,导致了华小拼音教学不受重视,拼音教学效果不好的现状。
因此,本文从国家、教师、学生、家庭等角度深入探讨华小拼音教学现状形成的原因:国家华文课程纲要的变革削弱了汉语拼音教学的比重、教师不再重视拼音教学、教师自身拼音水平的局限、拼音教学方式的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三语学习的压力、家长的华语学习态度和家庭方言使用环境等。
针对以上华小拼音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基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现状,本人尝试从学校、教师两个方面提出一些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建议。
分别从拼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面阐述拼音教学中可改进的因素,包括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汉语拼音教学,增加课程设置的时间;教师要改良教学方法,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促进教学;学校和教师积极提供多种教学资源;教育主体的各个层面互相配合,来提高华小学生的拼音水平,促进华语的学习。
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

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2023-10-27CATALOGUE目录•引言•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现状•马来西亚华文教学方法研究•马来西亚华文教材研究•马来西亚华文教学未来展望01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华文作为一门全球性的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马来西亚作为全球华语圈的一个重要成员,其华文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受到了广泛关注。
全球化的推动华文教育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更是对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弘扬。
通过对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推广华文教育,加强中马文化交流。
华文教育的价值本研究旨在探讨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全面了解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的实际情况。
研究方法02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现状马来西亚的教育政策对华文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政策支持对华文教育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马来西亚教育部逐渐认识到华文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支持华文教育的政策。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政策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环境包括各类学校、教育机构以及社会文化组织等。
这些组织和机构为华文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设施和教育资源,为学生学习华文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环境华文教育政策与环境早期华文教育发展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清朝时期,当时许多华人移民将华文教育带入马来西亚,开始了早期的华文教育。
然而,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的发展过程中曾经遭遇过许多困难和阻碍。
现代华文教育发展随着中马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华人社区的不断发展,马来西亚政府开始重新审视华文教育的重要性。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马来西亚教育部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华文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华文教育发展历程华文教育现状分析华文教育普及程度虽然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支持,但目前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普及程度仍然较低。
近三十年来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研究综述

2020年第3期(总第110期)海外华文教育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No.32020General Serial No.310近三十年来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研究综述乐晋霞(云南师范大学,中国云南652502;洛阳师范学院,中国洛阳471933)摘要:由于独特的地缘关系和人口构成,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海外华文教育发展中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本土华文教材有着成熟的系统与鲜明的特点。
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的研究具有阶段性,研究群体的构成具有多元、国际化的特点。
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的研究重点,体现在对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与标准的研究,对不同阶段、不同地域的各类型教材的对比研究,对教材中语言项目的编排研究等。
同时,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的研究缺少对幼儿阶段的华文教材的关注,对华校华文教材历史变革的关注度不高,缺少对华校华文教材的人文性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国内;综述中图分类号:H19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201-9250(2022)23-0007-19DOI编码:12.14095/ki.3ce.2220.23.324由于本国独特的政治环境以及庞大的华人群体,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既有对华裔子弟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又有对非华裔群体作为第二言的教学。
与海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相对成熟,在系统性、科学性等方面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激发了海内外广大学者对其关注与研究。
本文拟对在中国国内公开发表、出版的关于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研究的相关论文与著作进行梳理,对已经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尚待深入的领域进行分析,以期帮助我们了解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的发展水平,同时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面貌。
一、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界定(一)本土教材、本土化教材与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本土指当地的,土生土长的。
本土化是在引进外来的基础上与当地的社会、民情、风俗、宗教、文化等相结合,使之适应本土的过程。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简况

这些所谓的华文学校当时都是以私塾的形式出现。
育,地方上的侨领就在会馆、宗祠或神庙建立私塾,以方言教授《三字经》家姓》、《千字文》和《四书》之类的经典古籍,同时也教导书法和珠算等。
私塾1.2 英殖民政府的管制在1920年以前,英国殖民政府对华文教育採取“自由放任”的政策,对华文教育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
当时,马来亚华文教育的学制、教学和课程目标都直接受到中国教育制度的影响,包括教科书和教师大部分也都来自中国。
有感於华文学校深受中国思潮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反殖和民主意识,因此英殖民政府于1920年实施《学校注册法令》,开始了对华文教育的管制。
《学校注册法令》规定凡满10名学生的学校便须注册,课程、行政与卫生等须符合当局的要求。
这项教育法令引起华社普遍反对,但英殖民政府仍然强行实施。
当时,多位反对《学校注册法令》的华教先贤,包括了庄希泉、陈寿民、余佩皋、宋木林和钟乐臣等人被英殖民政府递解出境。
资料显示,在这项法令下,最少有315所华校在1925年至1928年间被关闭。
1.3 炮火摧残二战期间,马来亚沦陷,被日本占领了3年8个月。
由于华人社会鲜明的抗日反侵略立场,造成日军屠杀华人,包括了许多华校师生也惨遭杀害。
绝大多数华校被迫停课,而且许多校舍被占用和遭破坏,华文教育的发展一度停顿下来。
1.4 战后重建表(1)1946年至1957年马来亚华校数目和学生人数年份年份学校数目学校数目 学生人数学生人数 19461,105 172,101 19471,338 193,340 19481,364 189,230 19491,338 202,769 19501,319 216,465 19511,171 206,343 19521,203 239,356 19531,214 250,881 19541,236 252,312 19551,276 277,454 19561,325 320,168 1957 1,347 391,667资料来源:陈绿漪,“大马半岛华文教育的发展”,收录于《教总33年特刊》1955年,马来亚联合邦举行史上首次普选,选举结果联盟(巫统、马华公会、国大党)取得压倒性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必读教材 。马来西亚 的《 华语 》 20 在 02
年 跟进 , 倡“ 提 阅读 与欣 赏儿 童诗歌 , 掌 握 其 中心思想 , 领会其 意境 ; 作 童诗 , 创 做到语言单纯简 明 、 形象 生动 、 想象丰富 和有创意 ” 。于是 , 华语课程正 式引进儿
艺 团体 也联 办“ 国童诗 、 言 、 全 寓 通话 创 作 比赛 ”给予配合。 , 21年 , 0 1 教育 部再 次教改 , 为 “ 名 小 学标准 课程 ” K S ) ( S R ,华语 课 除了仍 以 “ 、 、 、 为教学 目标外 , 听 说 读 写” 还加入 了 “ 趣味语文 ” 背诵 儿童古诗 、语 文游戏 、 ( 分 享阅读乐趣和各种说话 表演 ) 语 文 和“
文。
技能 上。 由于这三个字母 的首 字母都是
文学作品 , 并选用 了10 5 首儿 童古诗词作
由于从一年级 开始 ,华校生 就必须 学 习马来亚 ( 国语 )华语 和英语 , 、 同时又
“ , M” 便称之 为“ M ” 3 制 。这次教改 , 不但
期望 小 学 生 能 在快 乐 的学 习环 境 中学 习, 而且还要让小学 生在6 年免费教 育制 度 中掌握 读 、 、 的基 本技 能 , 写 算 以便直 接升人 中学 , 接受另6 的免费教育 。 年
小学生 的学 习压力 ,教育部决 定废 除考
试 (e eisa ) 改 用 评 估 ( ei i ) P pr an , k P n aa , l n 并将原有的各种科 目整合在 “ ( mb 读”Me a
c )“ ” M n l ) “ ” M n i ) 个 a 、写 ( e u s和 算 ( e g a 三 i r
级) 所学科 目共有 1个学科 。这还不包括 5 须付学费的电脑课程( 如图所示 ) 。
值 得 一 提 的是 ,0 1 中 国 “ 文 ” 20年 语 课 改 ,小 学 读 本 的 课 文 收 入 大 量 的 儿 童
学 习 三 种语 文的 困扰
目前 ,马来西亚 的华 校小学 生面 对 的最大困扰和压力应 是 同时学 习三种语
( 1 )大量采用 了中 国儿 童文学作家 第 册
都差 强人意 , 其是马来 文 , 多小学 生 尤 许 升人国 民中学后 ,都无法衔 接 以马来 语 为教学媒介语 的各科 课程 , 据统计 报告 ,
都 读 pn 但 华语 就成 了“ ” 至 于 “ e, 盆 , 破
桶 ” pt g 马来 语 可 是 “ 割 ” :o n , o 切 …… 诸 如
( 马来语 ) 和英语 , 所谓 “ 三语并 重” 。
为 补 足 科 目方 面 的 不 足 ,9 7 教 17 年
此类 不胜枚举 。 在语法 和语 句 的结构方 面 ,马来 语
gn 不 要 )e k 采 )u g ( 儿 )a g 虚 a( pt ( b na 花 i yn (
第 二 阶段 ( 四至 六 年 级 )
马来 文 ( 国语 ) 英 文 华 文
字 )at ( 丽 ) … cni 美 k …
因此 , 六年级检 定评估测 验( P R) US ,
和华语是有很 大差 别的。比如“ 火车 ” 马 ,
来 文 是 k rt( )p( ) “ 的 妈 妈 ” ee 车 a i火 ; 我 a ,
马来 文是iu ( b 妈妈 ) y 我 ) “ s a( ;华文小 a
学 ” 马 来 文 是 sklh 学 校 ) n a 低 , eoa ( r dh( e
就念 成 “ 半途 ” 。马来 语 和英 文 的“ 笔 ” 钢 ,
童文 学 , 不仅课 文 中有儿歌 、 童诗 , 课堂
上也教导学生写儿童诗 。同时 , 教育部为
提 升 学 生 学 习 诗 歌 的 兴趣 和 水 平 ,还举 办 了 全 国 儿 童 诗 朗诵 比赛方 面决定采用简 体字 以取代
育部开 始将 “M¥ 3 改为“ 综合课 程” K (B S , R)并侧重思 维教 学 。可是 到了2世 纪 0
末 , 学 校 园 却 现 了 “ 书 包 ” 象 。到 小 大 现 了 2 0 年 , 一 阶段 ( 至 三 年 级 ) 学 09 第 一 所
马 来 西 亚 的 华 文课 堂 。
科 目共 有 1科 ; 2 到了第二 阶段 ( 四至六年
第 一 阶段 ( 至三年级 ) 一
马来文( 国语 ) 英 文 华 文
级 )i ( Cn 华文 )“ a ;一把 大雨伞 ” 马来 文则 , 是sk k( e ai一把 )au g 雨 伞 )ea( ) py n ( b sr 大 ; “ 美丽 的花儿不要采 ”马来文则写成jn , a
华 语 小 学 生 的马 来 文 和 英 文 两 科 的 成 绩
数学( 华文本 ) 数学( 英文本 )
科学 ( 文本 ) 华 科学 ( 文本 ) 英
数学( 华文本 ) 数学( 英文本 )
科 学 ( 文本 ) 华 科学 ( 文本 ) 英
基础知识 ” 两个项 目。新编的《 华语》 读本
繁体字 ,同时以汉语拼音 代替原用 的注
音 符 号 ,课 程 纲 要 则 参 考 自 中 国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所 编 定 的 课 程 纲 要 , 限定 华 小 学 生 6 内须 掌 握 277 汉 字 。 了学 习华 年 5 个 除 语 ,华 文小 学 的 学 生 还 被 强 制 学 习 国语
得学 习同样采用A C B 等罗马 字母拼 成 的
汉语 拼音 、 英语 国际音标 和马来亚拼音 , 在学习上难免会引起 混淆 。实 际上 , 这三
种语言的发音相 同的少 , 差异 的多 , 其 但
中也有些是相似 的。 例如 , 华语 的 “ 儿 ” a 马 来文 就 爱 : 是“ , 水” 而英文则 是“ 空气” 读音也 全然 , 不 同。 又如 , 马来文的“ 帮助” bnu 华语 :a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