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苯二甲酸酐

合集下载

邻苯二甲酸酐MSDS

邻苯二甲酸酐MSDS
邻苯二甲酸酐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中文名称:
苯酐
中文别名:
邻苯二甲酸酐
英文名称:
o-phthalic anhydride
英文别名:
无资料
CAS号:
85-44-9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8类腐蚀性物质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本品对眼、鼻、喉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吸入本品粉尘或蒸气,引起咳嗽、喷嚏和鼻衄。对有哮喘史者,可诱发哮喘。可致皮肤灼伤。慢性影响:长期反复接触可引起皮疹和慢性眼刺激。反复接触对皮肤有致敏作用。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
环境危害:
无资料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三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潮湿空气。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
无资料
第十部分: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属低毒类LD50:4020mg/kg(大鼠经口)
第十一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81631
UN编号:
2214
IMDG规则页码:
8210
包装标志:
20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邻苯二甲酸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邻苯二甲酸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51.7
爆炸上限(v%)
10.4
引燃温度(℃)
570
爆炸下限(v%)
1.7
危险特性
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建规火险分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并存放。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最小引燃能量mJ
——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接触限值
中国MAC:100mg/m3
苏联MAC:50mg/m3
美国TWA:OSHA 100ppm,434mg/m3;ACGIH 100ppm,434mg/m3
美国STEL:ACGIH 150ppm,651mg/m3
分子式;C8H10
分子量:106.17
IMDG规则页码
3292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
熔点℃
-25.5
相对密度(空气=1)
3.66
沸点℃
144.4
临界温度℃
357.2
相对密度(水=1)
0.88
临界压力MPa
3.70
饱和蒸汽压KPa
1.33(32℃)
燃烧热Kj/mol
4563.3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稳定性
稳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邻苯二甲酸酐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邻苯二甲酸酐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邻苯二甲酸酐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对人员健康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邻苯二甲酸酐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有机溶剂,其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

对邻苯二甲酸酐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浓度进行准确、快速的测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邻苯二甲酸酐是一种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长期接触会对人体的肝脏、肾脏以及呼吸系统造成损害,甚至引起癌症。

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邻苯二甲酸酐的浓度,对职工的健康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

气相色谱法因其快速、准确、可靠等特点,在工作场所空气中邻苯二甲酸酐的测定中得到广泛应用。

气相色谱法是利用气相色谱仪对气体或液体混合物进行成分分离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的原理是将待测混合物通过样品进样器输入色谱柱,样品在柱内与稳定载气混合后,通过柱内涂层的分离介质对各种成分进行分离,再通过检测器检测各种成分的峰信号,并定量分析。

对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邻苯二甲酸酐的浓度测定,气相色谱法可以通过溶剂解吸的方法将空气中的邻苯二甲酸酐集中到溶剂中,然后再进行色谱分析,得到准确的浓度数据。

第一步,气相色谱仪的调试和准备。

在进行实际测量之前,需要对气相色谱仪进行严格的调试和准备工作。

确保色谱柱和检测器的运行状态良好,保证色谱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二步,溶剂解吸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的邻苯二甲酸酐。

选取合适的溶剂进行溶剂解吸采集,通常采用二甲苯、苯乙烯等有机溶剂。

将空气中的邻苯二甲酸酐颗粒吸附到溶剂中,形成溶剂解吸液。

第三步,溶剂解吸液的预处理。

将溶剂解吸液经过适当的预处理,如过滤、浓缩等步骤,以提高后续色谱分析的准确性。

第四步,溶剂解吸液的色谱分析。

将经过预处理的溶剂解吸液通过色谱进样器进入气相色谱分析系统,进行色谱分析。

第五步,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对色谱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工作场所空气中邻苯二甲酸酐的浓度数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工作场所空气中邻苯二甲酸酐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邻苯二甲酸酐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邻苯二甲酸酐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邻苯二甲酸酐(Phthalic Anhydride, PA)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在化工、制药和塑料等行业中被广泛使用。

PA具有一定的毒性,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对工作场所空气中PA的浓度进行准确、快速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科学家们研发了一种高效、可靠的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邻苯二甲酸酐的方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该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其在工作场所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一、方法原理邻苯二甲酸酐气相色谱法是通过气相色谱仪对工作场所空气中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分析,确定其中PA的浓度。

具体方法包括气相色谱仪的操作原理和PA的检测原理。

1.气相色谱仪的操作原理气相色谱仪主要由进样口、柱温区、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样品首先通过进样口进入柱温区,然后在柱温区内与填充了固定相的毛细管柱发生吸附分离作用,不同成分的样品在柱温区内停留时间不同,最后由检测器检测到不同成分的信号,并通过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

2.PA的检测原理PA在气相色谱仪中主要是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并且利用检测器对其进行检测。

PA的检测是利用PA分子与色谱柱填料相互作用,根据不同分子之间的亲和性、化学性质和大小等因素进行不同程度的吸附和解吸,从而实现对PA的定量测定。

二、操作步骤1.样品采集:在工作场所中使用吸附剂进行采样,将空气中的PA吸附到吸附剂上。

2.样品处理:将吸附剂中的PA进行溶解和提取,得到检测所需的样品。

3.气相色谱分析:将处理后的样品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确定其中PA的浓度。

4.数据处理:对气相色谱仪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最终的PA浓度。

三、应用与意义1.保障劳动者健康:通过对工作场所空气中PA浓度的准确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PA的浓度,减少劳动者接触PA的风险,保障劳动者的健康。

2.监测环境质量:对工作场所空气中PA浓度进行持续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环境内PA 污染源,为环境治理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basf法生产邻苯二甲酸酐工艺流程

basf法生产邻苯二甲酸酐工艺流程

basf法生产邻苯二甲酸酐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原标题:按照BASF法生产邻苯二甲酸酐工艺流程邻苯二甲酸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的有机化合物,通过BASF 法生产邻苯二甲酸酐的工艺流程如下:一、原料准备阶段邻苯二甲酸酐的生产需要使用苯和空气作为原料,因此在生产前需要进行原料的准备工作。

邻苯二甲酸酐 危险、有害识别表

邻苯二甲酸酐 危险、有害识别表
临界温度/℃: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1.53
沸点/℃:295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相对密度(空气=1):5.10
最小引燃能量/mJ:无资料
饱和蒸汽压/Kpa:0.13(96.5℃)
燃烧热/(kJ·mol-1):无资料



炸危Βιβλιοθήκη 险性燃烧性:可燃
闪点/℃:152
聚合危害:不聚合
引燃温度/℃:570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邻苯二甲酸酐危险、有害识别表
爆炸极限/%:1.7-10.4
稳定性:稳定
禁忌物: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毒性:
急性毒性:LD504020mg/kg(大鼠经口)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酸碱塑料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邻苯二甲酸酐(苯酐)

邻苯二甲酸酐(苯酐)

邻苯二甲酸酐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回目录化学品中文名称:邻苯二甲酸酐化学品英文名称:o-phthalic anhydride 中文名称2:苯酐技术说明书编码:948CAS No.:85-44-9分子式:C8H4O3分子量:148.1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回目录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邻苯二甲酸酐≥99.7%85-44-9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回目录健康危害:本品对眼、鼻、喉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吸入本品粉尘或蒸气,引起咳嗽、喷嚏和鼻衄。

对有哮喘史者,可诱发哮喘。

可致皮肤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反复接触可引起皮疹和慢性眼刺激。

反复接触对皮肤有致敏作用。

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回目录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回目录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回目录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邻苯二甲酸酐(1)

邻苯二甲酸酐(1)
邻苯二甲酸酐的制备研究 酸 酐 ,俗 称 :苯 酐、酞 酸 酐 、1,3以苯丙呋喃二酮,简称:PA
• 1.2性质: 该品为白色粉末或鳞片状结晶固体, 比重1.527(4℃) ,熔点为130.8℃,沸点 284.5℃,易升华,稍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可 水解为邻苯二甲酸,易溶于乙醇,苯和吡啶, 微溶于乙醚。
避免产物的深度氧化, 避免产物的深度氧化, 反应器用微波炉 使用频率为2.45GHz原料气采用空 加热 ,使用频率为2.45GHz原料气采用空 气(3cm3/s) 携带50℃邻二 甲苯蒸汽进 携带50℃ 入催化床,混合气组成为邻二甲苯/ 入催化床,混合气组成为邻二甲苯/空气 =1/1.99 . V2O5/ SiO2和V2O5/C催化剂 SiO2和V2O5/C催化剂 分别在620W和450W微波幅射下预热 分别在620W和450W微波幅射下预热 5min 和2min ,床层温度分别达290℃和 ,床层温度分别达 床层温度分别达290℃ 340℃ 340℃,此时连续通入原料气 ,微波功率 调至135W进行反应 进行反应, 调至135W进行反应,反应产物用上海分 析仪器厂1102型色谱仪进行分析 析仪器厂1102型色谱仪进行分析 ,采用 SE 一30填充柱(柱长3m ,柱温 210℃ ), 30填充柱 柱长3m ,柱温 210℃ 填充柱( 氢火焰鉴定器
• 1.3对人体的危害 本品具有中等毒性,可引起哮喘。长期吸 入可引起生殖、神经、肝肾系统的损害, 同时对皮肤、粘膜特别是眼角膜也有刺激 性。
1.4、用途 1.4、用途 • 用来生产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如邻苯 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异辛酯 、环己酯和混合酯等。 • 用于生产醇酸树脂和氨基树脂涂料 • 用于不饱和聚酯的生产,在染料工业中用 以合成蒽醌 • 在颜料生产中合成酞青兰 BS、 酞菁蓝 BX , 酞菁蓝 B等颜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1)邻苯甲酰基苯甲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是由邻苯二甲酸酐与苯或甲苯或氯苯反应得到的, 进而在硫酸中130℃~140℃脱水闭环即得到蒽醌。
O C O C O O
1. AlCl3 2.H2O/H2SO4
O COOH
H2SO4
C O
(2)2,6-二甲基-4-叔丁基苯乙酮是香料酮麝香的中间体
CH3 (CH3CO)2O (H3C)3C CH3
11

NH2
吡啶
NHCOC8H17 C8H17COCl Cl Cl Cl HCl
Cl
OC2H5 NH2
COCl
H2O
OC2H5 , Na2CO3 NH
O C HCl
80~90℃
OC2H5
OC2H5
12
5、酰基的水解
• 酰胺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生成相应的羧酸和胺。 • 因此,将氨基化物酰化成为酰胺是保护氨基的 最好方法。 • 通常用乙酸或乙酐
OH COONa
19
作业
• 1、 芳环上已有的取代基对酰化有何影响?
• 2、 比较N-酰化的羧酸法和酸酐法的异同点。
20
H2SO4
N
COCH3 CH3COOH
活性弱
10
4、用酰氯的氮酰化
• 用酰氯对胺类进行N-酰化反应的通式如下:
R NH2 R'COCl R NHCOR HCl
酰氯是比相应的酸酐更活泼的酰化剂,容易与脂肪胺 或芳香胺发生N-酰化反应,这类反应是不可逆的。
常用的酰氯有长碳链脂肪酸的酰氯、芳羧酰氯、芳 磺酰氯、光气和三聚氰酰氯等
18
AlCl3
CH3 COCH3 CH3COOH (H3C)3C CH3
4、 C-酰化制芳酸(C-羧化)
• 用碳酸酐(即二氧化碳)对芳环进行C-酰化,可 以期望在芳环上引入羧基。 • 但是二氧化碳很不活泼,此法只适用于活泼的 酚类羧化制羟基芳酸。
ONa CO2
100~140℃ 0.5~0.6MPa 气固相羧化
1、概述 2、N-酰化技术
学习情境9-2
酰化技术
主要介绍N-酰化的基 本原理、N-酰化的方 法、应用实例 3、C-酰化技术 主要介绍C-酰化的基 本原理、C-酰化的方 法、应用实例
1
9.1
概述
• 定义: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碳、氮、氧、硫 等原子上引入脂肪族或芳香族酰基的反应称为 酰化反应。 • 酰基:从含氧的无机酸、有机羧酸或磺酸等分 子中除去羟基后所剩的基团。 • N-酰化反应:将酰基引入氮原子上合成酰胺类 化合物。 • C-酰化反应:将酰基引入碳原子上合成芳酮或 芳醛。
4
• 酰氯、酸酐和羧酸的活泼性次序如下:
δ1 C Cl O δ1
酰氯
R
R
δ2 C O O
δ2
酸酐
C O
R
R
δ3 C OH O δ3
羧酸
δ
1
δ
2
δ
3
(当R相同时)
5
9.2
N-酰化
• 定义:胺类化合物与酰化剂反应,在氨 基的氮原子上引入酰基的反应为N-酰化 反应。 • 用途:N-酰化是制备酰胺的重要方法。 • 被酰化物: • 脂肪胺 可以是伯胺,也可以是仲胺。 • 芳胺
HF H2SO4 (P2O5)2 H3PO4
• 路易斯酸的催化活性比质子酸强。路易斯酸中 以无水三氯化铝最常用。
16
(3)溶剂
• 常用的有硝基苯、二硫化碳、二氯乙烷、四氯 乙烷、四氯化碳、石油醚及氯代烃等。 • 3、C-酰化制芳酮 • 用酸酐或酰氯作酰化剂使酰基取代芳环上的 氢,可制得芳酮。举例如下:
• 芳环上有供电基(-CH3、-OH、-OR、-NR2、
-NHCOR)时反应容易进行。主要为对位产物,
当对位被占据时,才进入邻位。
• 芳环上有吸电基(-Cl、-NO2、-SO3、-COR) 时,使C-酰化反应难进行。 • 因此,在芳环引入一个酰基后,芳环被钝化, 不易发生多酰化、脱酰基和分子重排等副反应
RNHCOR' H2O RNH2 R'COOH
13
9.3
C-酰化
• 1、C-酰化反应历程 • 这类反应属于Friedel-Crafts反应,它是一个 亲电取代反应。 • 最酰化剂是酰卤或酸酐。 • 常用的催化剂是无水三氯化铝。如:
O R C Cl
AlCl3 HCl
C R
O
14
• 2、影响C-酰化反应的因素 • (1)被酰化物结构
6
1、反应历程-亲电取代反应
Oδ R C Z
酰化剂
δ
H N R/ H
伯胺
O R C Z
H N R/ H
O HZ R C
H N R/
过渡络合物
酰胺
胺类被酰化的相对反应活性是:
伯胺>仲胺,无位阻胺>有位阻胺,脂肪胺>芳胺
7
2、用羧酸的N-酰化
O R C OH H2N R
/
O
成盐
O
H2O 加热
H N R/
2
• 酰化反应可用下列通式表示:
O R C Z G H R O C G HZ
O
式中
R C Z
为酰化剂;
Z 可以是X,OCOR,OH,ORˊ,NHRˊ等;
G-H为被酰化物;
G代表RˊO,R″NH,ArNH,Ar等。
3
常用的酰化剂 • 酸类,Z=OH,如甲酸、乙酸、草酸、2-羟基 -3-萘甲酸等。 • 酸酐,如乙酸酐、丙酸酐、邻苯二甲酸酐、顺 丁烯二酸酐等。 • 酰氯, Z = Cl ,如乙酰氯、苯甲酰氯、对甲苯 磺酰氯等。 • 除此之外,还有弱酸的酯类、乙烯酮以及双乙 烯酮等。
R C OH3NR /
R
C
• 羧酸反应活性弱,一般只有在引入甲酰基、乙 酰基、羧甲酰基时才使用甲酸、乙酸和草酸作 酰化剂, • 为了使酰化反应尽可能完全并使用过量不太多 的羧酸,必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 。
8
3、用酸酐的氮酰化 • 用酸酐对胺类进行酰化反应的通式是:
R(CO)2O RNH2
/
RNHCOR
/
RCOOH
反应时没有水生成,因此是不可逆的。
酸酐的酰化活性较羧酸为强,除了能用于酰化脂肪 族或芳香族伯胺外,还能用于较难酰化的胺类,如 仲胺、以及芳环上含有吸电子基团的芳胺类。
9
最常用的酸酐是乙酐,如:
NHCOCH3 CH3COOH COOH
NH2 (CH3CO)2O COOH
回流
活性强
NHCH3 (CH3CO)2O NO2 NO2 CH3
15
(2)催化剂
• 催化剂的作用是增强酰基上碳原子的正电荷, 从而增强进攻质点的亲核能力。路易斯酸的催 化活性大小次序为:
AlBr3 ZnCl2 AlCl3 SnCl2 FeCl3 TiCl4 ZrCl3 SbCl5 BF3 HgCl2 VCl3 CuCl2 TiCl3 BiCl3
• 质子酸的催化活性顺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