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词汇的文化差异论文:中英词汇的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在词汇内涵中的体现

花卉词汇:如 玫瑰在西方代 表爱情,在中 国也有类似寓 意,但还有其 他如牡丹代表 富贵,梅花代
表坚强等
树木词汇:如 松树在西方多 代表永恒,常 用于圣诞树; 而在中国,松 树则常代表坚
强不屈
草本植物词汇: 如“芦苇”在 西方没有特别 的象征意义, 而在中国则代
表坚韧不拔
果树词汇:如 苹果在西方代 表诱惑和禁果, 而在中国则常 代表吉祥和丰
寓意。
添加标题
数字在中西文化中 的使用场合也有所 不同,如在中国文 化中,“4”常常被 用于车牌号、电话 号码等,而在西方 文化中则较少见。
添加标题
数字在中西文化中 的引申意义也有所 不同,如“3”在西 方文化中可以引申 为“圣父、圣子和 圣灵”三位一体, 而在中国文化中则 没有这样的引申意
义。
颜色词汇的内涵差异
词汇的语义和语用
语义差异:指不同文化背景下词汇的基本意义或字面意义有所不同。
语用差异:指词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使用方式和表达习惯有所不同,可能涉及到语境、 文化习俗和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因素。
词汇内涵的差异:指词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有时 甚至存在截然相反的意义。
跨文化交际中词汇内涵差异的处理: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充分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 词汇的内涵差异,避免误解和冲突,同时也要注意在交际中正确使用词汇,以实现有效沟通。
在词汇内涵中 的体现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中西文化差异概述 02 词汇内涵的差异 03 中西文化差异在词汇内涵中的体现 04 中西文化差异对语言交流的影响 05 中西文化融合与词汇内涵的发展
01
中西文化差异概述
文化背景与语言的关系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语言背后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习惯。
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体现在词汇、语法、语音、修辞手段等方面。
下面就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进行探讨。
一、词汇1. 词汇量和构词法中文和英文在词汇量和构词法上存在较大差异。
中文是一个汉字文字,词汇量较大,而英语则是一个词汇量较小的语言。
中文的构词法主要通过字、词、词组的组合来表达意思,而英语则通过词根、前缀、后缀的变换来构词,例如happy(高兴的)→ unhappy(不高兴的)。
2. 文化价值的体现中英文词汇之间的差异体现了两种文化的不同价值观。
中文中的“家”和“爱”在词汇量和含义上都要比英文中的“family”和“love”更加丰富,反映了中文文化中对家庭和爱的重视。
二、语法1. 主谓宾的位置中英语语法结构有所区别。
中文是一种主谓宾的语言,句子的成分排列为主语+谓语+宾语,而英语是主谓宾的语言,句子的结构为主语+宾语+谓语。
“我爱你”在中文中的表达为“我(主语)爱(谓语)你(宾语)”,而在英文中的表达为“I(主语)love(谓语)you(宾语)”。
2. 时态和语态的表示方式中英语言在时态和语态的表示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中时态的变化主要通过语序和词语的搭配来表示,而英文中时态的变化主要通过动词的变化和助动词的运用来表示。
语态方面,中文中的主动和被动的区分主要通过词语的表达来表示,而英文中主动和被动的区分则通过动词的形式来表示。
三、语音1. 声调的区别中文是一个声调语言,不同的声调可以改变一个词的意思。
而英语是一个非声调语言,重音的变化只会改变一个词的读音,而不会改变它的意思。
中文中的“ma”可以根据不同的声调分别表示“妈”、“麻”、“马”、“吗”等不同的意思,而英语中的“ma”只有一个读音,不会改变它的意思。
2. 元音和辅音的差异中英语言在元音和辅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文的元音比较丰富,有多种单元音和复元音,而英文的元音比较简单,只有一些常见的单元音和复元音。
中英红色词语的文化异同及翻译

- 215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中英红色词语的文化异同及翻译兰州交通大学/史丽琴【摘要】颜色词的出现是语言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主观感知。
红色是基本颜色,因为人类文化的一般特性,红色的象征意义在中西方中有很多相似之处。
面对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不断提高,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交往与融合也随之不断加强,两者之间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产生了更多的文化差异性。
本文作者将对“红”在中西方文化中两种语言的各个方面的差别进行挖掘。
【关键词】红色 文化内涵 象征意义一、引言在世界上有无数的色彩并各有其特点。
每一种不同的颜色还被人赋予了超出其本意的丰富内涵,被生动地反映在语言中。
在翻译、语义、文化等各个方面了解色彩的内涵是语言的基本研究之一。
虽然在不同语言中,色彩词汇的数量是不同的,但他们有很多相同之处。
因为民族文化习俗,地理位置,历史,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思想方式,语言所蕴涵的意义、承载的信息也不一样,所以色彩词的文化内涵也有所不同。
红色在中西方文化中蕴含着不同内涵,并且充分反映了两种不同文化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所以从文化角度看红色词语的不同释义是很有必要的。
二、中英文红色词语的不同点1.词语表达形式的异同——红与red 不对等。
(1)英语中的red 译为汉语时的表达差异。
Red eye 指的是低质量的威士忌酒,喝少量这样的酒会使人眼睛变红,所以我们叫它红眼,但它和“红眼睛”没有任何关系;red chicken ,指的是海洛因;在球类比赛中,例如足球,篮球等,只要球员犯规,裁判就会出示“红牌”;英语中red tape 字面意思是“红带子”,这个词源于17世纪前英国政府用红带子来捆扎公文,现引申为官样文章、官僚作风或繁琐手续。
此外还有一些词语如:paint the town red 欢庆,seeing red 生气,be caught red- handed 在犯罪现场当场被抓,red alert 紧急警报。
中英植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比较[权威资料]
![中英植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比较[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f2d0ba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49.png)
中英植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比较【摘要】植物词汇在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巨大差别,针对植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笔者初步探索了相对应的四种翻译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进行英语植物词的运用。
【关键词】植物词汇;汉英:语言一、英汉植物词汇的比较: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包括指示意义和文化内涵意义。
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造成了植物词的文化内涵意义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千差万别,社会文化赋予了词语的各种联想义、象征义、隐喻义和一些特殊意义。
我们将分情况讨论英汉植物词的指示意义和文化内涵意义:1、相同的指示意义和文化内涵:英汉两国人民在自然环境和认知结构上有着相似性,因此中英人民从植物的基本属性去认识植物,自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
如Oak(橡树),在汉语中,橡树用来形容坚强、勇敢不屈的男性,我国诗人舒婷在《致橡树》中将自己的爱人比喻成橡树。
在英语中也是如此:Great oaks from littleacorns grow.(合抱之树,生于毫末。
);Little stroke fell great oaks.(轻击倾大树)。
Laureltree(桂树):中英两种语言中,人们都把桂树和“胜利、荣誉”联想在一起,如:gain one’s laurels比赛夺冠;rest on one’s laurels安于成就,不思进取。
西方国家把olive branch看作“和平与友好”的象征。
如英语习语:holdout the olive branch即“建议讲和”。
橄榄枝也是以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最高奖赏,这个几乎世界人民都知道,它象征“和平、友好”,所以“和平鸽”嘴里总是噙着橄榄枝。
2、相同的指示意义,文化内涵不同:词的含义随着文化环境的发展而改变,由于使用语言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同一植物词语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里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内涵。
拿红豆(redbean)来说,同一种物品,相同的指示意义但是其在两种语言的内涵意义却大相径庭。
从词汇中看中西文化的异同

从词汇中看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摘要】语言代表着一种文化。
中西方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的不同。
词汇是英语的主要构成元素,从词汇之中就可以反映出了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本文简单的从日常生活用语、成语和惯用语以及事物的命名规则来谈中西文化的差异。
[abstract] language represents a kind of culture. Chinese and western there were some similar ities, but also has the very big differences.Vocabulary is the English major element, from vocabula ry it can reflec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This article simply from daily talk, idioms and thing naming rules to 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 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记录着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兴旺,它实现着民族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语言学家EdwardSapir曾说:“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
这些做法和信念的总体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
”因此,掌握一门语言实际上就是掌握语言所承载的文化。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的要素,在语言的构成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导致了语言上中方的差异。
下面简单的从日常生活用语、成语和惯用语以及事物的命名规则来谈中西文化的差异。
一、从生活日常用语来看,中西方的不同之处较为明显古人把上厕所大小便称为“如厕”、“出恭”或“更衣”,今人一般都是说“上厕所”(“去洗手间”这个说话是源自于西方)。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

另外 ,一 些颜色词 为中西两种文 化所共有 ,然而 它们 的内涵却 截然不 同。英 语 中的 y e l l o w与汉语 中的 “ 黄色 ” 就是 一个 很 好 的例 子 。在 汉 语 中 , “ 黄色 ” 常表示 “ 淫秽 、下流” ,有 “ 黄色 电影 ” “ 黄 色书刊 ” 等说 法 ,但 在英语 中 ,y e l l o w则 没有此 义 ,相 反 ,它 往往 象征 正义 、坚定 、智 慧 ,y e l l o w b o o k ,y e l l o w p a — p e r 是极 其严肃 的政府报告 ,而不是 “ 黄色书籍 ” 。 3 . 性 质 上有所 不 同。 地 理 环境 不 同也 决定 了 中英两 种语 言 中一些 词 汇性质 上有 所差 异 。英 语 中 的 e a s t w i n d与汉 语 中 的 “ 东 风 ”在 字 面意 义是 一 致 的 ,但性 质 上 迥然 不 同 。 中 国位 于东半 球 ,在亚 洲东部 ,东 临太平洋 ,以大 陆 性气 候 为 主 ,所 以 ,汉语 中的 “ 东 风 ”是 和 煦 温 暖 的 ,代表着 春天和美好 事物 。而英 国在西半球 ,是 一 个岛 国 ,西临大西洋 ,属海洋性气候 ,所 以 ,英语 中 的e a s t w i n d是 指萧 瑟 的秋 风 ,是从 欧 洲大 陆北 部 吹 来 的寒冷 的风 ,和我国 的西风 ,甚至北风相 似 。英 国 人在 e a s t w i n d前所 用的形容词 ,都是极其 凛烈 的。
一 踩 躲 啦 一
踩 寸躲 廿 ∞ l 0
英汉词汇的文化 内涵差异
何 素
摘 要 :词 汇是语 言的 重要 组成 部 分 ,语 言的 民族 特性 自然会 由词 汇反 映 出来 ,这 就使 得 不 同
(英语毕业论文)浅析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之词汇差异

《美国丽人》中的伦理主题研究《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当代启示从《红字》看十七世纪新英格兰清教主义风尚语用模糊及语用功能论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论性别歧视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英语系经贸英语)浅析特许经营模式下受许人获得的优势--以全聚德为例谈目的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从《爱玛》中的言语反讽看乔拉的反讽理论从生态学角度解读《白鲸》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本我、自我、超我--斯佳丽人物性格分析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商标名称汉译试论《武林外传》与《老友记》中的中美文化差异试论英汉日常礼貌表达的异同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分析西方末世论在美国电影中的体现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中西方聚会文化差异比较研究从奥巴马演讲的不同译文看语域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三对人物关系及其象征意义《暮色》两中译本中文化缺省重构的对比研究A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网络语言风格的性别差异《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目的论视角下公益广告的翻译从文体学角度浅析国际商务合同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谈英汉文学作品中数字的模糊性及其翻译从生态视野解读狼图腾(日语系毕业论文)义务教育的发展—就择校问题进行的探讨论《看不见的人》的主人公的心理成长历程英汉白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新闻新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电影《死亡诗社》中的教育意义《无名的裘德》主人公人物形象浅析狄金森、席慕蓉爱情诗中隐喻现象对比研究耐克公司Ps营销策略对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启示中外教师教学体态语的意义差异研究论英语专业八级口语测试的内容效度中学英语教学活动的主要设计原则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论旅游英语的语言学特征试析《宠儿》中的象征手法从自然主义视角分析《嘉莉妹妹》语言艺术与目的性操纵的杂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简析《黛西米勒》女主人公的悲剧《新成长的烦恼》影视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英汉翻译策略《推销员之死》中美国梦破灭的主要原因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Policy of Export Tax Rebates用功能对等理论分析《经济学人》中的习语翻译论《兔子, 跑吧》中哈利的逃避主义英汉味觉词“酸甜苦辣”的比较分析从电影《喜宴》看中美婚姻观差异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成长与困惑——浅析托尼•莫瑞森《最蓝的眼睛》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扮演的角色从英汉习语视角看中英文化差异《身着狮皮》中的话语、移民与身份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原则和技巧从校园官方网站角度对比研究中美校园文化比较约翰·邓恩与艾米丽·迪金森诗歌中奇思妙喻的艺术效果浅析《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简爱》的女性主义解读《缅湖重游》之语义分析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Gothic Novel从中西思维差异角度看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日常生活中隐喻的认知研究简析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女性主义视野下林黛玉与简爱的比较研究《榆树下的欲望》之农场意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文化差异对中西方商务谈判的影响The Developments of Marriage View over Three Periods in the West 对《儿子与情人》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的研究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论人性与兽性英语体育新闻标题的特点及翻译对策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使用初探Major Barriers i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of College Students跨国企业广告语在中国本土化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差异换位思考在商务信函中坏消息的运用及建议附带学习和有意识学习对英语词汇习得效果的比较研究论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电影《功夫熊猫》中美文化融合现象分析浅析《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的女性意识文学翻译中的对等从空间语言的角度分析中美隐私观念的差异试析《雾都孤儿》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广告英语的翻译论《爱玛》中的反讽The Analysis of the Narrative Style in Toni Morrison’s Beloved《珍珠》中的生态思想Women in the Roaring Twenti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Great Gatsby and The Sun Also Rises野性的回归--试析《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生存斗争《欲望号街车》女主人公悲剧性命运的女性主义解读小学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研究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夜与日》看女性同性爱主题的写作模式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及其能力的培养从中西方政治文化差异看中美关系《天使与魔鬼》中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分析从“老人与海”译本比较研究看理解在翻译中的重要性浅析《墓园挽歌》中意象的变化试析狄更斯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的性格发展The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imal Idioms论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呼啸山庄》和它的四个版本电影的比较研究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对策研究A Study on the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Memory Efficiency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爱情讽刺对《呼啸山庄》里所反映的人性的解读弗朗西斯培根论说文风格传译策略研究美国梦和中国梦的内涵对比研究《秀拉》中女主人公秀拉的女权主义解读英语中的性别歧视埃德加·爱伦·坡和蒲松龄恐怖小说的比较On the Differences of Rules for Eye Contact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论肢体语言在中国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论《荆棘鸟》中的女性意识英汉职业委婉语中“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哥特元素英语阅读有效教学活动设计研究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从《一间自己的房间》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场独立和场依存对不同主题阅读材料的影响研究英语广告双关语的语用功能浅析哈代的悲观主义哲学对徐志摩诗歌创作之影响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中国英语在中国文化输出中的作用看《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人力资源管理浅谈《红字》中女权主义意识探析关联理论视角下《生活大爆炸》中言语幽默的汉译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叙事艺术中美价值观的比较--以《老友记》为例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英婚姻习俗的对比研究严歌苓小说《少女小渔》里中国移民的文化身份构建《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情节论《简爱》中伯莎梅森的疯癫《飞屋环游记》的人物设置特色分析合作原则在电影《暮光之城》人物心理分析中的应用德国功能目的论指导下广告口号的汉译从目的论角度比较研究《彼得潘》两个中文译本Research on the Expression of the Speaker’s Intention in English and Ch inese Conversation 朗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从主位述位的角度阐述英语口语的连贯性《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初探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中美文化碰撞背后的价值观差异研究简奥斯汀的婚姻观---根据分析她的著作《傲慢与偏见》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妇女地位问题英语政治新闻中委婉语的形式及语用功能研究论《纯真年代》的女性意识英汉谚语的文化对比及翻译The Elementary Stage Translation Teaching Design for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s从许渊冲“三美论”评析《声声慢》三个译本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口语教学The Gothic Elements in Edgar Allan Poe’s Works《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批判《哈姆雷特》中不言而喻的隐喻魅力(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从《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自然主义观论修辞格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从《穿靴子的猫》看美国动画电影中的英雄主义国际商务英语合同翻译策略研究论关联理论在商业广告翻译中的运用《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渥斯谁更“恶”?从违反合作原则看电影语言的会话含义——以《最后的武士》为例论惠特曼的战争诗歌分析《嘉莉妹妹》中赫斯渥的人物形象高级英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研究《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荆棘鸟》中的三位女性形象——追寻荆棘的女人Oscar Wilde’s Aestheticism o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中美篮球背后的青年文化Euphemism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功能对等视角下的汉语数字成语英译策略研究动物词在中英文化中的喻义及其翻译英汉习语渊源对比及其常用分析方法《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成长悲剧的成因分析以及对当今青少年的启迪哥特电影的黑暗之美-市场与文化的交接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浅析爱德华·摩根·福斯特《霍华德庄园》中的语言特色英汉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解析论高中生英语阅读技能的培养《哈利波特》中斯内普的人物分析从福斯特《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看英国转型期中产阶级价值观浅析英汉基本颜色词之文化内涵--以“白”与“黑”为例从文化负载词褒贬意义看中西文化差异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隐喻研究析《远大前程》主人公性格之路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女性语言的特点从世纪后服饰发展比较中西文化差异荒岛主义在《蝇王》中的映射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哲学体现从《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分析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手法目的论与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英汉日常礼貌用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是指中文和英文在语言结构、词汇使用、语言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音音素和语音规则的差异中文和英文在语音音素上存在一定差异。
中文中,音节的音质较为简单,音节中的声母和韵母构成了音节的基本重要部分。
而英文中,辅音相对较多,辅音和元音的组合形式也较为复杂。
英文的元音数量较多,元音的发音也比中文更加多变。
二、词汇差异中英语言的词汇有很大的差异。
中文的词汇较为丰富,很多个词汇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意思,一个字可以表示一个意义,也可以结合其他字形成词组,具有很高的词汇灵活性。
而英文的词汇相对较为简单,虽然英语也有同音或近音的词汇,但在一般情况下,同一个词只有一个特定的意义。
三、句法和语法差异中文和英文在句法和语法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属于屈折语言,名词和形容词没有单/复数、性别、格的变化,这使得中文的句子结构相对简单。
而英文则属于有形态变化的屈折语言,名词和形容词的单/复数、性别、格等变化较多,使得英文的句子结构相对复杂。
四、文化差异中英语言的文化背景也造成了一定的差异。
中文表达更偏重于内涵,强调文化内涵的分享和传递,注重语言的修辞手法,而英文表达更注重事实表述,偏向于简洁和直接。
因为中英两个文化的差异,导致中英语言的使用中也会出现一些行为规范的差异,例如语气的使用、尊称的使用等。
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在语音音素、词汇、句法和语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一差异主要源于两个语言的历史文化差异以及语言的不同特点。
了解和体会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两种语言,促进中英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词汇的文化差异论文:中英词汇的文化差异
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讲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先教单词、短语,再讲授课文、做练习。
对于单词的讲授无不遵循音、形、意三个原则,其中“意”也仅仅停留在单词本身的字面意义上。
教师过分强调讲授语言规则,缺少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传授。
大部分学生对语言差异问题缺乏了解,以至于词汇使用不当。
1. 字面意义和涵义
如peasant一词,不只是中国人认为的“农民”之义,在英语国家的人眼里是“乡下人、庄稼人、乡巴佬、教养不好的人、粗鲁的人”,含贬义。
再如politician和statesman 这两个词。
politician是“政治家”吗?不是,它指的是为谋取个人私利而搞政治、耍手腕的人,还有“精明圆滑的人”之义,指一个人做事和说话时信心十足,非常老练。
而汉语的“政治家”应译为statesman,表示善于管理国家的明智之士、有威望的高级政府官员。
2. 日常交谈中的文化歧义
在问候语中,中国人经常使用“你吃了吗?”而美国人则用“hello”或“hi”。
如果不理解其涵义,美国人会觉得这个问候语是说:“如果你还没吃,我打算邀请你到我家吃饭。
”汉语中的“上哪去啊?”和“到哪儿去啊?”直译成英语就是:“where are you going?”“where have you
been?”大部分英语国家的人听了都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
3. 称谓措辞的区别
英语国家的人常把男士称mr,女士称为miss(未婚)或mrs(已婚)。
如果在不明对方是否已婚的情况下,可用ms,这是英国女权运动的产物。
需要注意的是,miss可单独用以称呼女性,mr或ms通常与姓名或姓连用,而不能单独与名连用,mrs只能与夫姓或自己的姓加夫姓连用。
sir和madam一般既不与姓也不与名连用, 而是单独使用。
在中国,经常会出现李同志、黄主任、郭校长、王经理、林老师等称呼, 在英美国家除了某些特定工作头衔,如法官、医生、博士、教授、教士等外,一般是直呼其名倒觉得亲切、自然。
4. 其它社交礼节上的不同
以please为例,在某些场所就不适宜使用。
例如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不说please,一般说:after you。
而初学英语的人常用you go first,这是不对的。
在餐桌上请人吃饭、喝酒、或者请人抽烟时,一般用help yourself (to something),也不用please。
5. 英汉语言中的性别差异
汉语一般只用“公母”或“雌雄”来区分性别,比如“公牛”“雄鸡”“母鸡”等等。
在英语中则往往各自有单独的称呼,小动物也另有名称。
当然,并非所有动物都要用自然现
象名称来区分雌雄,也可以用male或female或she再加上原名,比如female deer母鹿,she-wolf母狼等。
6. 感情色彩的文化差异
以颜色为例,不同颜色在不同语言中表达的方式并不一样。
在中国代表一种意义,在西方又表示另一种意义,甚至恰恰相反。
中国文化中的红色,象征着喜庆、成功、好运,如有红双喜、红榜、走红等词语。
但是,在英语文化中white 才是它们的象征,如a white day, 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等,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表示亏损、负债。
7. 肯定词与否定词
学生在学习答复否定疑问句、反义疑问句时,常常因为按照母语模式回答而出错。
例如,回答“don’t you like it?”或“you don’t like it, do you?”他们常常会答复:“yes, i don’t like it.”表示同意对方的观点,而用“no,i like it.”表示不同意对方的观点。
这样的答复就会给英美国家的人一种模棱两可的感觉,因为他们在回答同一问题时,表示同意就用“yes, i do.”不同意就用“no,i d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