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翻译的影响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当我们在翻译英汉习语时,往往会遇到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文化差异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价值观、习俗、传统和社会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在习语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使得我们在翻译时必须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
从词汇角度来看,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尤为明显。
例如,英语中的“in the same boat”和汉语中的“同舟共济”都表达了共同的意境,但在文化背景上却大相径庭。
英语中的“in the same boat”源自欧洲的航海文化,而汉语中的“同舟共济”则源自中国的传统水文化。
同样,英语中的“black sheep”和汉语中的“害群之马”虽然都表示“不合群的人”,但在文化意象上却存在差异。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深入理解习语的文化内涵,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从语法和表达方式方面来看,英汉习语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
英语常常采用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手法,而汉语则更注重对仗、平衡和和谐。
例如,英语中的“talking through one's hat”和汉语中的“纸上谈兵”都表示“空谈”,但英语中的比喻让人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
英语中的习语往往言简意赅,而汉语中的习语则更为凝练、含蓄。
例如,“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和“家丑不可外扬”都表达了相似的意境,但英语中的习语更显得简洁有力。
针对这些文化差异,我们在翻译英汉习语时需要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
对于一些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习语,我们可以采用直接音译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保留原文的文化意象,同时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例如,英语中的“情人节”(Valentine’s Day)就直接音译为“瓦伦丁节”,既保留了其文化源头,又让中国读者更容易接受。
对于一些在意象和语法表达上存在明显差异的习语,我们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
这种方法更注重译文的生动性和准确性,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涵。
例如,“to break the ice”可意译为“打破僵局”,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原意。
谈英汉文化语境差异对英汉习语翻译的影响

文化语境 的差异是指人们在不 同的生态 和 自然环境下 习惯养成 的语言 、 知识 、 信仰 、 人生观、 价值观 、 思维方式 、 道
德 、 俗 习惯 等 方 面 的不 同 。文 化 语 境 的 差 异 会 导 致 人 们 风 对 同一 事 物 或 统 一 理性 概 念 的 不 同 理 解 和 解 释 , 时 甚 至 有
第3 O卷 第 3期
20 10年 3 月
成 宁 学 院
学
报
Vo . 0, . 1 3 No 3 M a . 01 r2 0
v r , J u n lo t t ,Unie  ̄ o r a fXi i n ̄
文章编号 :0 6— 3 2 2 1 ) 3— 0 0— 2 10 5 4 (0 0 O 0 8 0
反映了宗教对语言 的影响。英语 中有些习语 主要与基督教
有关 , :nter h cuc ,btntewogpw ( 对 了 如 i h gt hrh u i h rn e 进 i
仅是双语交际 , 更是一种跨文 化交流。翻译 的实质 是译者
用译语传达原作的文化信息 , 翻译 的主 旨是文化移植 和文
,
谈英汉文化语境差异对英汉习语翻译 的影响
高 国庆
( 南科技大 学 外 国语学 院, 河 河南 洛阳 4 10 ) 703
摘 要: 文化语境是翻译 中的重要 因素。英汉习语互译时要考虑英汉文化语境的差异 影响 , 翻译过 程中采用适 在
当方法 , 出原语习语的 内在 涵义并兼顾其 民族特 色的传达, 译 以达到 忠实、 通顺的翻译 效果 。
语篇 内的信息 内容 ( 杨蒙 ,06 。 20 )
二 、 化 语境 的 差异 及 其在 习语 中 的表 现 文
汉英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汉英互译中的文化差异摘要:语言是人类思想感情的表达交流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随着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的扩大,不同语言之间互译的增多,不同文化的差异、交流及相互影响也必然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文化差异的存在,对两种文化信息间的转换即翻译的过程必将产生很大的影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这里特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理解文化差异对翻译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地理差异与翻译在此先举一例以作说明,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古代牛耕是主要的耕作方式,因此汉语中有很多词和牛有关,而英国古时主要以马为耕作工具。
牛和马在两国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很清楚地在各自的语言表达上体现出来。
例如汉语中说“吹牛”,翻译成英语就成了“talk horse”;汉语中的“牛饮”到了英语中就变成了“drink like a horse”。
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了生产方式的不同选择。
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翻译的差异在此可见一斑。
二、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东方人和西方人思想方式有基本不同,我国人民注重综合,注重归纳,注重暗示。
而西方人注重分析、细微、曲折。
在哲学上,汉民族主张“天人合一”、“物我交融”、“和谐”、“悟性”,对事物不讲究分析,重视个人分析,重视个人感受和心领神会;而西方哲学则主张“人物分立”,重形式论证和逻辑推理。
例如:January 8, 1976 saw the death of Zhou Enlai, premier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P. R. C, member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 P. C, member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 P. C, member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 P. 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于1976年1月8日不幸逝世。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语言不仅是传达信息的工具,而且牵涉着一个文化的背景、文化思维、文化价值及本土社会文化等。
大量的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的差异让学习者很难理解,也使得这些习语的互译极具挑战性。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1.历史背景英汉习语的诞生都依托于母语的历史发展背景,历史背景的差异导致了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有着千差万别的差异。
例如,在英语习语“oncein a blue moon”中,“blue moon”一说源自古老的英国历史,意思是满月二次出现;而中文习语“千载难逢”却指的是罕见而难能可贵的事情。
2.思维方式从文化角度看,汉语习语是理性的,具有哲学的内涵,特别强调人的内在本质;而英语习语,其说话方式经常依赖于比较和外界信息,为向外扩展和传播而构建的短句更具有意义及实用价值。
例如“one apple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暗示了一件好事可以把大不了的问题远远避开,而“人无完人”却暗示优秀是不存在的。
3.文化价值英汉习语在文化价值上也有差异,汉语习语崇尚朴实无华,重视能够磨练心智的思考和行为;而英语习语则崇尚高尚的文明,强调坚持原则,如“no pain no gain(不努力没有收获)”。
二、英汉习语的互译由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仅通过翻译不能完全表达原有的内涵和意义,这就导致英汉习语的互译很容易出现问题。
1.词义辨析单纯以词义辨析为准,很容易翻译错误。
例如,英语中的“apple”既指苹果又指英国的“苹果公司”,而中文中的“苹果”则只指吃的水果,并不能翻译成“Apple”。
2.文化差异由于文化差异,原有的文化背景意义很容易丢失,也影响了英汉习语的可操作性。
例如,英语中的“red tape”指的是政府官僚作风,表现在中文中就变成了“繁文缛节”;另外,英语习语“pig in a poke”源自旧时西洋猪拳,中文则变成“买老虎铁笼”,并多带着贬义。
浅析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

浅析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摘要: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更是沉积了浓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因此英汉习语翻译常会遇到许多困难。
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四个方面阐述中英两国文化差异对各自习语形成的影响,并详细说明英汉习语互译中处理这种文化差异的几种常用译法。
关键词:语言;文化;文化差异;习语翻译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生存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对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华夏民族生活在广袤肥沃的东亚大陆上,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土地在人们的生活中就显得至关重要。
因此,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农业和土地有关的成语。
如“斩草除根”“风调雨顺”“山穷水尽”“挥金如土”等。
英国则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水。
历史上航海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英语中也就有了许多与水、鱼以及航海有关的习语。
如aseaasater,drinlieafish,toisstheboat、allatsea。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属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
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Iparetheetoasuer’sday?Thouareorelovelyandoreteperate。
历史典故从一定角度上说,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沉淀,汉语中大量的习语都是以本民族的历史、经济、文化、传统、习惯等为基础而形成的,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深远的社会历史渊源,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语言交流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习语是一种充满文化色彩的语言形式,它不仅仅是语言交流的一种方式,更是反映文化差异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进行英汉翻译时,习语翻译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本文将对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文化差异文化是一种社会共同体中的共同思考方式。
在不同的文化中,习语具有不同的含义和使用方式。
因此,了解文化差异是进行习语翻译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1. 天气习语2. 社交习语英语中的社交习语非常多,如“How do you do?”(你好吗?),“Nice to meet you”(见到你很高兴)等。
这些习语是英语中非常常见的礼仪用语,但在中国,这些习语的使用频率比较少,中国人普遍更多地使用谦虚、客气的表达方式,如“麻烦您了”、“不好意思”等。
3. 食品习语英语中也有很多与食品有关的习语,如“the icing on the cake”(锦上添花)、“to have a sweet tooth”(爱吃甜的)等。
这些习语反映出英国人对食品非常重视,而且很多情况下会使用食品作为比喻。
而在中国,食品的比喻习语也不少,如“一餐打发”、“一碗水端平”等,但与英语不同的是,这些习语中的食品往往是具体的中式菜肴,比如面条、米饭等。
二、翻译探讨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保持习语意义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1. 动态等效原则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应遵循动态等效原则,即尽量使目标语习语翻译后的结果与源语习语意义相同或相似。
因为习语具有文化差异性,所以在进行习语翻译时,要结合文化差异,考虑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习惯,确定习语的翻译技巧和策略。
2. 语境翻译原则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要注意语境的含义和使用。
习语通常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形成的,所以在进行翻译时要尽量使翻译后的结果与源语习语在语境上相似。
3. 保留原汁原味的原则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要尽量保留习语的原味,即保持原习语的形式和含义。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

反语:在英语翻译中,中西方对于反语的理解和运用也存在差异。例如,英语 中常用反语来表达讽刺或调侃,而在汉语中则更注重反语的语言艺术和幽默感。
语篇风格
中方英语翻译中,语篇风格 较为严谨、规范,注重逻辑 性和条理性。
这种差异源于中西方文化的 不同,以及语言习惯和表达
方式的差异。
文化意象的传递与解释
中西方英语翻译中文化意象处理方式的差异 文化意象传递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文化意象解释的语境与背景 文化意象的转化与再创造
文化意象的转换与重构
直译:保留原文的文化意象,不 进行改动或解释
省略:省略原文中的文化意象, 避免造成歧义或误解
语言习惯
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源于文化背景的差异 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语言习惯的不同 中西方语言习惯的不同表现在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上 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有助于提高英语翻译的准确性
词汇选择
英语词汇的直接翻译可能不准确
英语翻译中需要考虑到语境和语 气的差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词汇含义不 同
词汇运用习惯
英语中常用抽象名词表达具体事 物
英语中常用动词短语表达复杂概 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表达客观事 实
英语中常用连词短语表达逻辑关 系
句子结构
谓语差异:中文多用无主句, 英文必须出现主语
主语差异:中文多用人称主 语,英文多用物称主语
语序差异:中文多采用时间 顺序,英文多采用逻辑顺序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 217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乔蔚薇【摘要】文化的多样性使各民族语言差异十分复杂。
在国际交往日趋频繁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一种现实需要。
我们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语言基本功,也要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
从价值标准、宗教信仰、历史与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地域文化几个方面的探讨可见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 文化差异 语言一、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1.什么是翻译。
自从人们的翻译活动开始以来,已经有许许多多的人给翻译下过定义。
关于翻译,我们不能简单地定义为“一种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随着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翻译家们对翻译不断产生新的认识,不同的翻译家以及不同时期的翻译家对翻译概念的解释也有所不同,这些解释各有千秋,有的比较全面,有的则比较片面。
如何给翻译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这的确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它受到人们对翻译实践过程的认识的约束。
目前从不同角度对翻译的定义有许多种。
但比较公认的解释是: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载体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
意义的交流必须通过语言来实现,而每种语言都是一个独特文化的部分和载体。
2.什么是文化。
根据《现汉》,“文化”有三个定义:(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同样的工具、用具。
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3.翻译与文化的关系。
翻译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各民族文化的共性使语言也具有了某些共性的成分,这使翻译活动成为可能“但由于各民族文化又存在着差别,在语言方面表现为词语理解与运用,思维方式,表达习惯的差异,这些就是各民族在语言文化上的个性,它给不同民族间的交流设置了障碍,正如汉语和英语,由于民族、历史、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的不同,我国汉族文化与英美文化之间就存在很大差异,而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典 故 。 正 确 理解 英 汉 习 语 的形 象 意 义 和 隐含 意义 ( 即褒 贬 义)对 我 们学 习汉 英 翻译 有 着 重要 的意 义 。 翻译 本 亦 难 , 。 习语 的 翻译更 是 难 上 加难 。 但是 。 言 的可 译 性是 一个 不 争 的 事 实, 语 它 为 习语 的翻 译 提供 了理 论 基石 。 此。 要 弄 清英 汉 习语 背 因 只 后 所 隐 藏 的 文 化差 异 . 运用 恰 当 的翻 译 方 法 是 可 以 成 功 的 并
第2 3卷 第 4期
V 1 3No4 o . . . 2
延 安 职业 技 术 学 院学 报
J uma f hal ct n l& T c nc l n tue o r lo "lVo a o a Ya i e h ia s tt I i
20 0 9年 8月
Au . 0 g09 2
人, 否定 、 倒 某 人 的 发 难 者 ) he apeo i o 引 起 纷 争 打 ;t p l fd8 耐( c
的根 源. 、 ( 社 会 习6-  ̄ 异 四)  ̄ 0
措) otah afh t si ( 门 弄 斧) T ef gi h el ;t ec s o wm 班 i ; h r nte w l o ko sn ti fte get en ( 底 之 蛙一 孤 陋 寡 闻) nw o n o ra a . 井 h g h c o ; h r aepe t ffh i h sa 天 T e r lnyo s n t e., 涯 何 处 无 芳  ̄ ) hr e i e ; ee T
p rs) 谚 语 Omvr) 典 故 (ls n、 言 (ai ) 俗 语 ha 、 e  ̄ e 、 b aui ) 格 l o m )m 、 【 ( ,l 俚语( a曲等等 。习语有着深厚 的历史 文化渊源 , 阻】 、 i I sI ll 可
能反 映 了本 民族 的风 俗 习惯 .也 可 能包 含 了有 趣 的历 史 或 文
dsoe。( 事 在 人 , 事 在 天 。) i ss 谋 p 成 ( 历 史典 故 的差 异 三)
中国 有 五 千 年 文 字 记 载 的 悠久 历史 . 自中 国 历史 典 故 出 的汉 语 习语 俯 首 皆是 , “ 庄 舞剑 。 如 项 意在 沛公 ” 自历史 上 的 出 鸿 门 宴:鞠躬 尽 瘁 , 而 后 已 ” 自辅 佐 刘 备 三 分 天 下 的 诸 葛 “ 死 出 亮 。 如 ,卧 薪 尝胆 ”“ 再 “ 、 负荆 请 罪 ”“ 、 四面 楚 歌 ” “ 、 朝秦 暮 楚 ” 、 “ 遂 自荐 ” “ 中无 大将 , 化 作先 锋 ” , 胜 枚 举 。 语 典 毛 、蜀 寥 等 不 英
【 摘
要】 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翻译起 着不 可低估的作用, 异是翻译顺
利进 行 的 关键 。
【 关键词】 文化差异: 习语; 翻译; 影响 【 中图分类号】H 1 3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7 — 1 82 0 )4 0 5 - 2 64 6 9 (0 90 - 0 60
故 习语 多 来 自( 经 > 希腊 罗 马 神话 , : e oes w t l 圣 和 如 Met n ’ a r o eo
、
文化 差 异 产 生 的原 因 及 其表 现
・
f 地理 生 存 环境 的差 异 一1
中 国是 内陆 性 文 明, 汉族 人 民在 亚 洲 大 陆 繁 衍 生 息 . 们 人
引 言
体 投 地 ” 两 手 、 膝 和 头 一 起 着 地 , 佛 教最 恭 敬 的 礼 敬 方 指 两 是 式 , 示 佩 服 到 了极 点 。在 西 方 许 多 国家 , 别 是 在 英 美 , 们 表 特 人
习语 (im 是人 们 世 代 沿 用 、 选 、 炼 而 成 的 语 言 和 io ) d 筛 锤 文 化 的 精 华 。形 式 是 一些 固 定 短 语 或 短 句 ,包 括 成 语 (st e
实 现 最切 近 的 自然对 等 。
一
上 帝 帮助 穷 人 ,因为 富人 元 需 帮助 ) o i ste ml。b t ;G d gv l i e l k u n ttep l ( 帝 赐 牛 奶 ,桶 要 自 己买 ) I p pss o o h a。 上 l ; l r oe,C d Ma o
信奉基督教,《 圣经》 在人们的心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圣 <
经 》 中 的故 事 妇 孺 皆知 , 语 中与 上帝 相 关 的习 语 有 很 多 , 英 例
如 : 0 e h o r o e r h c r h l e s l s( G d h l te p o,f t i a e t m e e 愿 p rh c l ph v
i f o d f hn n t e s e e a e o to 强 中 自 s 1 g o s i i 1 sa a v rc m u fi f 8 i g l e t
( 败 涂 地) a dr ’ b x ̄ 拉盒 子 ) 。po sLzrs 一 , Pn oa S o( a 等 ora aau f 象拉撒 路一样穷) h io so e n( ;tewdw’ fr g寡妇 的小钱一微小却 i 可贵 的 奉 献) trw £efs s n( ; ho l r t e扔第 一块 石头 。 指 批判 某 1it o 喻
的生 活 离 不开 土地 。 方 则 是 海 洋 性 文 明 , 国是 一 个 岛 国, 西 英 渔
业 和 航 海 业 比 较发 达 。 语 中有 很 多 与 海 洋 、 或 鱼 有 关 的 习 英 水 语, 如:a si n tesa萍水 相逢 之人 ) l a 朗 ( 知所 hp i h e( ;a ts l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