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

合集下载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恰到好处地使用习语,可以为文章增添色彩。

由于习语在语言中的重要地位,习语的翻译早已引起了翻译界的重视。

恰如其分的习语翻译对跨文化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习语的理解错误很多是由文化因素引起的。

文化影响到习语的方方面面,不深入了解文化背景,就根本无法准确理解习语。

从文化角度对比研究中英习语,有助于掌握习语的意义和运用。

一、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1.地域文化差异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其差异表现在不同民族对同一现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言语形式来表达。

例如,中英地域文化的差异在方位及其相应物上,就体现得比较突出。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南面为王,北面为朝”,南尊北卑的传统,人们常把南的方位置前,如“从南到北,南来北往”等等,而英美人理解汉语中的“从南到北”则用“from north to south”来表达。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象征“春天”、“温暖”,它吹绿大地,使万物复苏,故有“东风报春”之说,所以中国人偏爱东风。

明朝的兰茂有诗“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

”唐朝韩翃的《寒食》中有:“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的消息的是西风。

西风对于英国人来说是暖风,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天的讴歌。

另一位英国诗人Alfred Tennyson有诗云:Sweet and low,sweet and low,Wind of the western sea,Low,low,breathe and blow, Wind of the western sea!(轻轻地、柔和地,轻轻地、柔和地西边吹来海风;轻轻地、轻轻地吹拂,西边吹来海风!)在翻译时,为了让中国读者更好理解,也有把“西风”译成“东风”的,例如在方重译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总引》中的诗句“When also Zephyrus with his sweet breath Exhales an air...”里,“Zephyrus”一词是西风的意思,而译文则是“当东风吹香……”。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英汉互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属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存在显著差异,翻译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并分析如何在翻译中妥善处理这些差异。

一、语言习惯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句子构造和表达习惯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英语注重形式逻辑,句子结构严谨,常使用长句和复合句;而汉语则更注重意合,句子简短明了,多使用并列结构和流水句。

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调整句子结构,以适应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化为独立句或者前置修饰语,以确保译文的流畅和自然。

二、词汇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往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些在英语中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在汉语中可能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表达。

反之亦然。

在翻译时,需要深入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选择恰当的译文,避免误解和歧义。

例如,“dragon”在英语中通常代表着邪恶和凶猛,而在汉语中则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征。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认知,以避免产生误解。

三、习语与俚语翻译习语和俚语是语言中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它们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习语和俚语,这些表达在直译时往往难以传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对习语和俚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找出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对应表达或者采用意译的方式传达原文的语义和情感色彩。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律美感,以使译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

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更注重逻辑分析和形式推理,而汉语国家的人们则更注重整体思维和直观感悟。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表现为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思维习惯,适当调整表达方式,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0引言习语是人们在日积月累的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表达思想的方式,是一种文化沉淀,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广义上习语包括成语(idioms)、短语(set phrases)、谚语(proverbs)、格言(sayings)、俗语(colloquialisms)、警句(epigrams)、名言录(quotations)、典故(allusions)、俚语(slangs)、歇后语(two-part sayings)等。

下面就探讨一下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根源及一些习语翻译的方法。

1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根源1.1生活的自然环境的差异中国位于亚洲大陆,自古汉族人们的生活繁衍主要离不开土地。

土地对人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汉语中有许多与土地、农业有关的习语。

比如:“土生土长”、“卷土重来”、“揠苗助长”、“瓜熟蒂落”。

英国是一岛国,历史上航海捕鱼是英国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英语中有很大一部分习语源于航海事业或与水有关系。

比如:a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to go with the stream(随波逐流),Still waters run deep(大智若愚)等等。

英语中有不少用鱼来比喻人的习语:a poor fish 可怜的家伙,a cold fish 冷淡的人,a shy fish 害羞的家伙等。

比喻花钱大手大脚,汉语是挥金如土,而英语则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常用“骄阳似火”,“赤日炎炎似火烧”来描述。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夏季气候凉爽宜人,英国人形容夏天是温柔、可爱、美好。

1.2风俗习惯的差异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岁月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意识的反映和表现,许多习语就出自民俗。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

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美车哲学教授H.P.Grice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两种。

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

这就是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理论的基础。

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

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

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

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了英汉习语文化意义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语言不仅是传达信息的工具,而且牵涉着一个文化的背景、文化思维、文化价值及本土社会文化等。

大量的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的差异让学习者很难理解,也使得这些习语的互译极具挑战性。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1.历史背景英汉习语的诞生都依托于母语的历史发展背景,历史背景的差异导致了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有着千差万别的差异。

例如,在英语习语“oncein a blue moon”中,“blue moon”一说源自古老的英国历史,意思是满月二次出现;而中文习语“千载难逢”却指的是罕见而难能可贵的事情。

2.思维方式从文化角度看,汉语习语是理性的,具有哲学的内涵,特别强调人的内在本质;而英语习语,其说话方式经常依赖于比较和外界信息,为向外扩展和传播而构建的短句更具有意义及实用价值。

例如“one apple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暗示了一件好事可以把大不了的问题远远避开,而“人无完人”却暗示优秀是不存在的。

3.文化价值英汉习语在文化价值上也有差异,汉语习语崇尚朴实无华,重视能够磨练心智的思考和行为;而英语习语则崇尚高尚的文明,强调坚持原则,如“no pain no gain(不努力没有收获)”。

二、英汉习语的互译由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仅通过翻译不能完全表达原有的内涵和意义,这就导致英汉习语的互译很容易出现问题。

1.词义辨析单纯以词义辨析为准,很容易翻译错误。

例如,英语中的“apple”既指苹果又指英国的“苹果公司”,而中文中的“苹果”则只指吃的水果,并不能翻译成“Apple”。

2.文化差异由于文化差异,原有的文化背景意义很容易丢失,也影响了英汉习语的可操作性。

例如,英语中的“red tape”指的是政府官僚作风,表现在中文中就变成了“繁文缛节”;另外,英语习语“pig in a poke”源自旧时西洋猪拳,中文则变成“买老虎铁笼”,并多带着贬义。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语言交流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习语是一种充满文化色彩的语言形式,它不仅仅是语言交流的一种方式,更是反映文化差异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进行英汉翻译时,习语翻译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本文将对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文化差异文化是一种社会共同体中的共同思考方式。

在不同的文化中,习语具有不同的含义和使用方式。

因此,了解文化差异是进行习语翻译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1. 天气习语2. 社交习语英语中的社交习语非常多,如“How do you do?”(你好吗?),“Nice to meet you”(见到你很高兴)等。

这些习语是英语中非常常见的礼仪用语,但在中国,这些习语的使用频率比较少,中国人普遍更多地使用谦虚、客气的表达方式,如“麻烦您了”、“不好意思”等。

3. 食品习语英语中也有很多与食品有关的习语,如“the icing on the cake”(锦上添花)、“to have a sweet tooth”(爱吃甜的)等。

这些习语反映出英国人对食品非常重视,而且很多情况下会使用食品作为比喻。

而在中国,食品的比喻习语也不少,如“一餐打发”、“一碗水端平”等,但与英语不同的是,这些习语中的食品往往是具体的中式菜肴,比如面条、米饭等。

二、翻译探讨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保持习语意义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1. 动态等效原则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应遵循动态等效原则,即尽量使目标语习语翻译后的结果与源语习语意义相同或相似。

因为习语具有文化差异性,所以在进行习语翻译时,要结合文化差异,考虑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习惯,确定习语的翻译技巧和策略。

2. 语境翻译原则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要注意语境的含义和使用。

习语通常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形成的,所以在进行翻译时要尽量使翻译后的结果与源语习语在语境上相似。

3. 保留原汁原味的原则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要尽量保留习语的原味,即保持原习语的形式和含义。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 2 ) A b i d e b y t h e l a w a n d b e h a v e o n e s e l f . 民族 一个 国家 的民 很难在英语 中找到对等 的习语 。 1 . 3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 , 凝聚着无数语 言使用者 数代 的智 宗 教是一种 文化现象 ,英汉 习语 中与宗 f 3 ) T o s t r i k e w h i l e t h e i r o n i s h o t . 趁热打铁。 慧和心血 , 它承载着无数难 以言表 的超乎语 教有关 的习语反 映 了宗教 对语言 的影响 。英 以上 例句都采用 了直译 法 ,既保 留 了原 言之外 的信息与哲 理。英语 和汉语是两 种高 语 中有些 习语 主要与基督教有关 ,如 :i n t h e 习语 的形 象 ,又准确 地传达 了原意 ,把 英语 度发展 的语言 ,因而都拥有 大量 的习语 ,由 r i g h t c h u r c h ,b u t i n t h e w r o n g p e w f 进 对 了 教 习语迁移 到汉语 中来 ,既可 丰富本族 语言 , 于地域 、历史 、宗 教、习俗等 方面 的差 异 ,
如果说语 言是一个 民族文化 的瑰 宝的话 , 那
么习语便 是这个瑰 宝中最耀 眼的一颗 明珠。
情 、国情 , 地理风貌 ,历史背景 ,文学作 品,
“ 夸父 追 日”、 “ 嫦 娥奔月 ”等 出 自神话传 f 1 ) L o v e m o n e y a s o n e l o v e o n e ’s l i f e .爱 说 。这充分体现 了中华 民族独特 的古代 文化 , 财如命
差异 。
教 国家 ,其 中尤以佛教 的影 响最 大 ,因此汉
语 中的 习语 主要来 自于佛教 ,与佛 、庙 、和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习语 的 翻 译 比较 复 杂 。 文根 据 英 汉 习语 翻 译 方 法 , 本 结合 文化 差 异 方 面 . 讨 如 何 处 理 习语 翻 译 这 一 问题 探 关 键 词 :英 汉 习语 文 化 差 异 翻 译 习语 、 文化 与翻 译 习语 ( i ) 从语 言 中提 炼 出来 的 短 语 或 短 句 . 语 言 io 是 d ms 是 发 展 的结 晶 。 世 界 上 凡 是历 史 比 较悠 久 的语 言都 包 含 大 量 的 习语 。英 语 作 为世 界 上 使用 最广 泛 、 达 手 段 最 丰 富 、 化 传 表 文 统 最 灿 烂 的 语 言 ,其 习 语更 显 得 纷 繁 浩瀚 。从 文化 的 角 度来 看, 英语 习语 渗 透 着 浓 郁 的西 方 文 化 气 息 , 如 一 幅 色彩 斑斓 犹 的 画卷 , 展示 出英 语 民族 语 言 文 化 的底 蕴 。 语 习语 包 括 比喻 英 性 词 组 ( t h r a p rs ) 俚 语 ( a g 、 语 (ol u l me p oi l ha e 、 a c s n) 俗 l cl q i — o a
s e l t h a tmo e khep a el s men/ keafa tcl s n eef r. t tma r n i a tmi ut fot
量 的 习语 习语 是 经过 长 时 间使 用 而提 炼 出 来 的独 特 的 固定 短 语 或 短 句 , 人 民智 慧 的 结 晶 。 习语 一 般 结 构 严 谨 , 式 简 是 形
练 , 有 形 象鲜 明 , 达 生动 等 特 点 , 语 言 中 重要 的 修 辞 手 具 表 是 段 。 正 是 由于 这 些特 点 , 之 不 同语 言 之 间存 在 的 文 化 差 异 . 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2017 届)论文(设计)题目作者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论文字数论文完成时间大学教务处制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一、论文说明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英语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扣8059+90749。

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

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1 On the Chinese Loanwords from English2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草根营销以及策略3 从关联理论看电视剧《神探夏洛克》中的英式幽默的翻译4 从生态批评论梭罗《瓦尔登湖》中对工业化的思考5 自我效能感理论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6 动物习语中文化意象的比较与翻译7 当爱遇见不爱——浅析《马可百万》中的三对情爱关系8 从《盲人》中的“血性意识”看劳伦斯的文明观9 The Application of Symbolism in The Great Gatsby10 浅议英语语言中的委婉及其应用11 英语形容词的翻译12 浅析《红字》中女性主义的具体体现13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14 多媒体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利与弊15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英语广告语的修辞16 一个典型的拜伦式英雄——论《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17 《洛丽塔》的精神生态解读18 拒绝话语跨空间映射的认知解读—以商务洽商为例19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English Proverbs and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20 论象征在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21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委婉表达22 试析《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美国梦23 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24 Current Statu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Monitoring System in China25 通过小说《紫色》分析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26 基于认知的颜色词隐喻研究27 英汉广告语篇中语法衔接手段对比研究28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美国婚俗研究29 浅谈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重要性及其相关策略30 对《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31 浅谈《旧约》中女性的形象和地位32 A Lonely but Strong-willed Soul A Character Analysis of Ellen Weatherall in 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all33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34 The Exploration of Tragic Fate of Tess35 从毛笔和钢笔看中西文化差异36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English & Chine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37 目的论指导下的英文影视名称的翻译3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39 背景知识在翻译中的重要性40 解读《飘》中斯佳丽的形象41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42 英汉幽默语的对比研究及其翻译43 全身反应法在少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英之辅EF语言培训为例44 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意识45 从文化的角度审视中西习语的来源46 浅析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之词汇差异47 论《宠儿》中象征主义的运用48 中英网络词汇语用特征对比49 《苔丝》与《呼啸山庄》中复仇主题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50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51 英汉颜色词“红”的对比研究52 文本狂欢与女性主义理想:《马戏团之夜》之狂欢化理论解读53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54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彼得潘情结5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Jane Eyre and Vanity Fai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ess in Victorian Age56 《瓦尔登湖》生态批评视角分析57 浅析澳洲英语词汇文化的特色58 浅析《黛西米勒》中男女主人公矛盾情感背后的文化冲突59 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60 《飘》两中译本的比较研究61 自然会话中会话结构的分析62 英汉“悲伤”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63 从尊卑与平权的词汇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64 简奥斯汀《曼斯菲尔德庄园》中女性角色的地位分析65 论《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悲剧之源66 《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和婚姻67 论《儿子与情人》中“花”的象征意义68 试析《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畸形的爱情观69 论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和婚姻观70 浅析《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71 浅析《乞力马扎罗的雪》的现代主义特征72 浅析《双城记》中的牺牲精神73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74 从语境视角分析电影字幕英译中翻译75 从功能对等角度翻译委婉语76 从价值观系统角度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77 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78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Basic Color Ter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79 英语商业广告中幽默的语用分析80 从“啃老”现象看后啃老族的生活态度81 语法翻译法视角下的中学生英语家教辅导8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83 是谁在歌唱?——从后殖民角度解析《野草在歌唱》84 Shaw and the Discussion Play85 商务英语的语用特点及翻译86 Beowulf: A Christianity Guided Pagan Epic87 中美文化中吉祥与不吉利数字的文化心理88 试析《啊,拓荒者》中的生态伦理观89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女性主义分析90 Discussing the history of basketball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Americ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91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92 《道连葛雷的画像》叙事艺术的分析93 论《野性的呼唤》的多重主题9495 从《紫色》中的意象看黑人女性身份的自我重塑96 中西文化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97 A Probe into Assisting Func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Machine Translation of Journalistic Texts98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惠特曼的《草叶集》9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00 试析《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观101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Advertisement102 《虹》中的女性婚姻观浅析103 从主角与配角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老人与海》中的生存主题104 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105 《人性的污点》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与社会原因的分析106 Transcendentalism in Thoreau's Walden107 英汉关于“愤怒”隐喻的分析108 《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悲剧分析109 浅析《睡谷传奇》中的浪漫主义110 A Probe into Three Phases for Effective Business Negotiations111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分析112 浅析译者主体性在张培基散文翻译中的体现—以《落花生》的英译为例113 合作原则与关联理论比较114 英语导游词翻译的原则与技巧115 论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影响——以《快乐王子》中译本为例116 Angelic devil: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Catherinein Wuthering Heights117 浅析广告英语中的杜撰词及其翻译118 从《认真的重要性》中的布雷克耐尔夫人看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女性特点119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性格分析120 从儒学与基督教的角度探析中西文化差异121 《小城畸人》里的象征主义手法分析122 从目的论角度看公司网页误译123 继承与颠覆—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模式124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在广告中的应用125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New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126 Comparaison entre l’Histoire d’A Q et l’Etranger127 中西亲子关系对比性研究128 商务英语写作得体原则129 女性意识的苏醒--对《愤怒的葡萄》中的约德妈妈形象的分析130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131 《嘉莉妹妹》中嘉莉的欲望分析132 浅析《等待戈多》“反戏剧”的艺术特色133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134 从女性个人主义角度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女性人物性格特征135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36 Oscar Wilde’s Aestheticism on The Pictu re of Dorian Gray137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分析多丽丝莱辛《第十九号房》的女主人公的心理特征138 如何设计中学英语课堂中的提问139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140 从翻译美学探究散文英译141 地理环境影响下的中英谚语差异142 从跨文化角度对品牌名称的研究——以化妆品品牌为例143 英语习语学习策略的探究144 析《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性格特征145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n Chinese Catchwords146 从生态批评角度看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147 官方语言中的中国英语分析--从目标人群接受性角度谈起148 《西游记》和《哈利波特》的对比149 从《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自然主义观150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151 背诵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152 The Comparison of Diet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153 跨文化沟通:管理跨国员工队伍的战略途径154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155 论《隐形人》中的象征主义156 Awakening of the Black Women’s Self-consciousness—A Study of Four Major Female Images in Beloved157 论英汉植物词语的文化附加义158 浅析《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根源159 从动态对等角度论英语俚语的翻译160 目的论视角下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161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162 Cultural Approaches to the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Brand Names163 关联理论视角下幽默的英汉翻译164 浅析英语原版影视欣赏和英语学习165 从《阿甘正传》看个人主义对美国文化的影响166 中法餐桌文化对比167 对比分析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168 论小说《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主义169 《威尼斯商人》中的种族及宗教冲突170 中西婚姻文化差异171 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叙事技巧分析172 Grammatical Analysis of Academic Writing173 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及对策174 谁能给苔丝提供一段真正的婚姻?—浅析《德伯家的苔丝》的婚姻观17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olite Languages176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身份的矛盾性177 “适者生存”——浅析飘的主题178 《紫色》的妇女主义浅析179 浅谈中学生中国式英语产生及对策180 隐喻视角下的方位词研究--以方位词in和up为例181 从改写理论的角度看情景喜剧的字幕翻译--以《生活大爆炸》为例182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性解读183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论人性与兽性184 从跨文化的视角看中国旅游景点介绍的翻译185 论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186 英汉工具类名转动词实时构建的整合分析--基于网络论坛语料187 Exploration of Dickens’ Humanitarianism in Great Expectations188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中医药药品说明书的英译189 浅析《格列佛游记》中的乌托邦主题190 On the Female Character During the War Through A Farewell to Arms 191 从荣格心理学角度探析《恋爱中的女人》之主题192 《永别了,武器》中的“有”和“虚无”193 解析哈代《远离尘嚣》中的悲剧因素194 从三美原则看中国古诗词中酒意象的英译195 苔丝的悲剧成因浅析196 威廉布莱克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研究197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词汇方面的迁移198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英语广告中隐喻的翻译199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社交称谓200 论广告英语的修辞特征及其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