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立体几何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高三精选立体几何大题30题(含详细解答)

高三精选立体几何大题30题(含详细解答)

A BC第1题图ABCD第1题图立体几何大题1.如下图,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硬纸片ABC中,∠ACB=90°,AC=4cm,CD是斜边上的高沿CD 把△ABC折成直二面角.(1)如果你手中只有一把能度量长度的直尺,应该如何确定A,B的位置,使二面角A-CD-B是直二面角?证明你的结论.(2)试在平面ABC上确定一个P,使DP与平面ABC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证明你的结论.(3)如果在折成的三棱锥内有一个小球,求出小球半径的最大值.2.如图,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边长为3,侧棱长为4,连结A1B过A作AF⊥A1B垂足为F,且AF的延长线交B1B于E。

(Ⅰ)求证:D1B⊥平面AEC;(Ⅱ)求三棱锥B—AEC的体积;(Ⅲ)求二面角B—AE—C的大小的正弦值.3.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边长为1,点M在BC上,△AMC1是以M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I)求证:点M为BC的中点;(Ⅱ)求点B到平面AMC1的距离;(Ⅲ)求二面角M—AC1—B 的正切值. 4.如图,已知多面体ABCDE中,AB⊥平面ACD,DE⊥平面ACD,三角形ACD是正三角形,且AD=DE=2,AB=1,F是CD的中点.(Ⅰ)求证:AF∥平面BCE;(Ⅱ)求多面体ABCDE的体积;(Ⅲ)求二面角C-BE-D 的正切值.5.已知:ABCD是矩形,设PA=a,PA⊥平面ABCD.M、N分别是AB、PC的中点.(Ⅰ)求证:MN⊥AB;(Ⅱ)若PD=AB,且平面MND⊥平面PCD,求二面角P—CD—A的大小;(Ⅲ)在(Ⅱ)的条件下,求三棱锥D—AMN的体积.6.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M、N分别为棱DD1、AB、BC的中点。

(I)求二面角B1—MN—B的正切值;(II)证明:PB⊥平面MNB1;(III)画出一个正方体表面展开图,使其满足“有4个正方形面相连成一个长方形”的条件,并求出展开图中P、B两点间的距离。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几何体的所有面都是三角形?A. 正方体B. 圆柱体C. 正六面体D. 球体答案:C2. 一个有8个面的多面体,其中6个面是正方形,另外2个面是等边三角形,它的名字是?A. 正八面体B. 正十二面体C. 正二十面体D. 正二十四面体答案:C3. 空间中任意一点到四个角落连线的垂直距离相等的四棱锥称为?A. 正四棱锥B. 圆锥台C. 四棱锥D. 无法确定答案:C4. 任意多面体的面数与顶点数、棱数的关系是?A. 面数 + 顶点数 = 棱数 + 2B. 面数 + 棱数 = 顶点数 + 2C. 顶点数 + 棱数 = 面数 + 2D. 顶点数 + 面数 = 棱数 + 2答案:A5. 求下列多面体的棱数:(1)正六面体(2)正八面体(3)正十二面体答案:(1)正六面体的棱数为 12(2)正八面体的棱数为 24(3)正十二面体的棱数为 30二、填空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一棱锥没有底面时,它的底面是一个______。

答案:点2. 铅垂线是指从一个多面体的一个顶点到与它相对的棱上所作的垂线,它与该棱垂足的连线相交于该多面体的______上。

答案:中点3. 对正八面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条对角线与_____两两垂直。

答案:六,相邻面三、计算题1. 一个棱锥的底面是一个边长为6cm的正三角形,其高为8cm。

求棱锥体积。

解答:底面积 S = (1/2) ×底边长 ×高 = (1/2) × 6 × 8 = 24 cm²棱锥体积 V = (1/3) × S ×高 = (1/3) × 24 × 8 = 64 cm³所以,棱锥的体积为64 cm³。

2. 一个正四棱锥的底面是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其高为12cm。

求四棱锥的体积。

解答:底面积 S = 边长² = 10² = 100 cm²四棱锥体积 V = (1/3) × S ×高 = (1/3) × 100 × 12 = 400 cm³所以,四棱锥的体积为400 cm³。

(word完整版)高三数学立体几何经典例题

(word完整版)高三数学立体几何经典例题

厦门一中立体几何专题一、选择题(10 X 5' =50 ')1•如图,设0是正三棱锥 P-ABC 底面三角形 ABC 的中心, 过0的动平面与P-ABC 的三条侧棱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分别记 为 Q 、R 、S ,则-11 1( )PQ PR PSA. 有最大值而无最小值B. 有最小值而无最大值C. 既有最大值又有最小值,且最大值与最小值不等D. 是一个与平面QRS 位置无关的常量2•在正n 棱锥中,相邻两侧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0,D.nn2n的面积的取值范围是()若B €a ,C €3 ,则厶ABC 的周长的最小值是( )B.2 .75.如图,正四面体 A-BCD 中,E 在棱AB 上,F 在棱CD 上,使得詈 Cy =入(0<入<+m ),记f (入)=a x+ 3入,其中a 入表示EF 与AC 所成的角,3入表示EF 与BD 所成的角,贝U( )A. f (入)在(0,+ g )单调增加B. f (入)在(0,+ g )单调减少C. f (入)在(0,1)单调增加,在(1,+ g )单调减少D. f (入)在(0,+ g )为常数合是 ()A. 一条直线B. —个平面C.两条平行直线D.两个平面7.正四棱锥底面积为 Q ,侧面积为S ,则它的体积为 ()A. 1 Q (S2Q 2)B. 1 Q (S2Q 2)6 •3 'C. 1 -Q(S2Q 2)23•正三棱锥P-ABC 的底面边长为 2a,点E 、F 、G 、H 分别是 PA 、PB 、BC 、AC 的中点,则四边形 EFGHA.(0,+ g )B.C.D. ^a 2, 24.已知二面角a -a-3为60°,点A 在此二面角内,且点A 到平面a 、3的距离分别是AE=4, AF=2,6.直线a //平面3,直线a 到平面3的距离为 1,则到直线a 的距离与平面3的距离都等于7的点的集第5题图D.f QS第1题图8. 已知球O的半径为R, A、B是球面上任意两点,则弦长|AB|的取值范围为()B.(0,2R]C. ( 0,2R )D. : R,2R ]9•已知平面aQ 平面B =l,m 是平面a 内的一条直线,则在平面B 内A. .—定存在直线与直线 m 平行,也一定存在直线与直线B. —定存在直线与直线 m 平行,但不一定存在直线与直线C. 不一定存在直线与直线 m 平行,但一定存在直线与直 线m 垂直D. 不一定存在直线与直线 m 平行,也不一定存在直线与 直线m 垂直10. 如图为一个简单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沿图中虚线折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边长为a 的等边三角形内任一点到三边距离之和为定值,这个定值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广到空间,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内任一点到各面距离之和为 ______________12. 在厶ABC 中,AB=9, AC=15,/ BAC=120°,其所在平面外一点 P 到A 、B 、C 三个顶点的距离都是14,贝U P 点到直线 BC 的距离为 _____________ . 13. 已知将给定的两个全等的正三棱锥的底面粘在一起, 恰得到一个所有二面角都相等的六面体, 并且该六面体的最短棱的长为 2,则最远的两顶点间的距离是 _______________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120个等球密布在正四面体 A-BCD 内,问此正四面体的底部放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球. 三、解答题(4X 10' +14' =54')15. 定直线11丄平面a ,垂足为M ,动直线12在平面a 内过定点 N ,但不过定点 M.MN=a 为定值,在11、12上分别有动线段 AB=b,CD = c.b 、c 为定值.问在什么情况下四面体 ABCD 的体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AC 的中点,求:(1) PM 与FQ 所成的角; (2) P 点到平面 EFB 的距离; (3 )异面直线PM 与FQ 的距离.16.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 ABCD 、EADM 和MDCF 都是边长为 a 的正方形,点 P 、Q 分别是ED 和A. : 0,2 R ] m 垂直A.6B.7C.8D.9、填空题 (4X 4 ' =16')叠即可还原),则这个多面体的顶点数为 (第16题图连结人丘‘将厶DAE 沿AE 折起到△ D 1AE 的位置,使得/(1)试用基向量 AB , AE , AD 1表示向量OD 117.如图,在梯形 ABCD 中,AB // CD ,/ ADC = 90° ,3AD=DC=3,AB=2,E 是 CD 上一点,满足 DE = 1 ,D 1AB = 60° ,设AC 与BE 的交点为O.(2) 求异面直线OD i与AE所成的角.(3) 判断平面D i AE与平面ABCE是否垂直,并说明理由第17题图18. 如图,在斜棱柱ABC —A i B i C i中,底面为正三角形,侧棱长等于底面边长,且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60°顶点B i在底面ABC上的射影O恰好是AB的中点.(i)求证:B i C± C i A;(2 )求二面角C i-AB-C的大小.第i8题图i9.如图所示,在三棱锥P-ABC中,PA=PB=PC , BC=2a,AC=a,AB=、3 a,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为 | a.(i )求二面角P-AC-B的大小;(2)求点B到平面FAC的距离.第i9题图立体几何练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D 设正三棱锥P-ABC 中,各棱之间的夹角为a,棱与底面夹角为B ,h 为点S 到平面PQR 的距离,1 11则 V S -PQR = 3S ^PQR • h= — ( — PQ • PR • sin a ) • PS • sin B ,另一方面,记 O 到各平面的距离为 d,则有33 211 1 dV S -PQR =V O -PQR +V O -PRS +V O -PQS =S ^PQR °d+ S ^PRS ,d+S^PQS -d=3333a + d • - -PQ -PS-sin a •故有 PQ -PR -PS-sin B =d(PQ -PR+PR -PS+PQ -PS),即旦—-PQ -PR -sin a +— •丄 PS ・PR ・sin2321 1 _ sinPR PS d3 2 PQ 常量.2.B 设正n 棱锥的高为h,相邻两侧面所成二面角为B .当h f 0时,正n 棱锥的极限为正n 边形,这时 相邻两侧面所成二面角为平面角,即二面角Qfn.当h fg 时,正n 棱锥的极限为正n 棱柱,这时相邻两侧面所成二面角为正n 边形的内角,nEFGH 为矩形,当 P f 底面△ ABC 的中心O 时,矩形EFGH f 矩形E i F i GH.3a=_Aa 23 34. C 如图,I a 丄AE,a 丄AF,「. a 丄平面 AEF.设a 交平面 AEF 于点G ,则/ EGF 是二面角a -a-3的平面角,/ EGF=60° ,/ EAF=120。

专题12 立体几何小题压轴练(原卷版)

专题12 立体几何小题压轴练(原卷版)

【一专三练】 专题12 立体几何小题压轴练-新高考数学复习分层训练(新高考通用)一、单选题1.(2023·山东济宁·统考一模)已知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D 为线段11A B 的中点,E为线段1CC 的中点,1A E 过1AC E △的内切圆圆心,且1AD DC ⊥,CA =,2AB =,则三棱锥D ABC -的外接球表面积为( )A .27π8B .274πC .27π2D .27π 2.(2023春·湖北武汉·高三华中师大一附中校考期中)在正四棱台1111ABCD A B C D -中,112AB A B =,1AA =M 为棱11B C 的中点,当正四棱台的体积最大时,平面MBD 截该正四棱台的截面面积是( ).AB C .D .3.(2023·湖北武汉·华中师大一附中校联考模拟预测)在三棱锥D ABC -中,ABC V 是以AC 为底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DAC △是等边三角形,AC =,又BD 与平面ADCD ABC -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A .8πB .12πC .14πD .16π4.(2023秋·湖南湘潭·高三校联考期末)点,M N 分别是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棱1,BC CC 的中点,动点P 在正方形11BCC B (包括边界)内运动.若1//PA 面AMN ,则1PA 的长度范围是( )A .⎡⎣B .C .⎤⎥⎦D .[]2,35.(2023春·湖南·高三统考阶段练习)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点P 在三棱锥1C BCD -的表面上运动,且1A P =P 轨迹的长度是( )A BC D 6.(2023·广东梅州·统考一模)《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书中记载有几何体“刍甍”.现有一个刍甍如图所示,底面ABCD 为正方形,EF P 平面ABCD ,四边形ABFE ,CDEF 为两个全等的等腰梯形,122EF AB ==,且AE =则此刍甍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 .60πB .64πC .68πD .72π7.(2023·广东·校联考模拟预测)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五个顶点都在球面O 上,底面ABCD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平面PAD ⊥平面ABCD ,且PA PD ==,则球面O 的表面积为( )A .39πB .40πC .41πD .42π8.(2023·广东深圳·深圳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在矩形ABCD 中,已知24AB AD ==,E 是AB 的中点,将ADE V 沿直线DE 翻折成1A DE △,连接1A C ,当二面角1A DE C --的平面角的大小为60︒时,则三棱锥1A CDE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 .56π3B .18πC .19πD .53π3二、多选题9.(2023·浙江温州·统考二模)蜜蜂是自然界的建筑大师,在18世纪初,法国数学家马拉尔迪指出,蜂巢是由许许多多类似正六棱柱形状的蜂房(如图)构成,其中每个蜂房的底部都是由三个全等的菱形构成,每个菱形钝角的余弦值是13-,则( )A .AB P 平面11EDD E B .AB EF⊥C .蜂房底部的三个菱形所在的平面两两垂直D .该几何体的体积与以六边形111111A B C DEF 为底面,以1BB 为高的正六棱柱的体积相等10.(2023春·江苏扬州·高三统考开学考试)在四面体ABCD 的四个面中,有公共棱AC的两个面全等,1AD =,CD =,90CDA ∠=︒,二面角B AC D --大小为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四面体ABCD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3πB .四面体ABCDC .若AD AB =,AD AB ⊥,则120θ=°D .若AD BC =,120θ=°,则BD =11.(2023春·江苏南京·高三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已知正四棱台1111ABCD A B C D -的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4,6E 是11A B 的中点,则( )A .正四棱台1111ABCD ABCD -B .平面1BC D ⊥平面11AA C CC .AE ∥平面1BCD D .正四棱台1111ABCD A B C D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104π12.(2023秋·辽宁葫芦岛·高三统考期末)在正方体1AC 中,M 为AB 中点,N 为BC 中点,P 为线段1CC 上一动点(不含C )过M ,N ,P 的正方体的截面记为α,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当P 为1CC 中点时,截面α为六边形B .当112CP CC <时,截面α为五边形C .当截面α为四边形时,它一定是等腰梯形D .设1DD 中点为Q ,三棱锥Q PMN -的体积为定值13.(2023春·江苏苏州·高三统考开学考试)六面体1111ABCD A B C D -中,底面ABCD 、1111D C B A 分别是边长为4和2的正方形,侧面11CDD C 、侧面11BCC B 均是直角梯形,且13CC =,1CC CD ⊥.若该六面体为台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六面体1111ABCD ABCD -的体积为28B .异面直线1DD 与1BB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913C .二面角1B AB D --D .设P 为上底面上一点,且AP CP ⊥,则P 的轨迹为一个圆14.(2023·山东·沂水县第一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已知圆锥顶点为S ,高为1,底面圆O 的直径AB长为C 为底面圆周上不同于,A B 的任意一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圆锥SO的侧面积为B .SAC V 面积的最大值为32C .圆锥SO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9πD .若AC BC =,E 为线段AC 上的动点,则SE BE +15.(2023·湖北·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在正四面体ABCD 中,棱AB 的中点为M,棱CD 的中点为N ,过MN 的平面交棱BC 于P ,交棱AD 于Q ,记多面体CAMPNQ 的体积为1V ,多面体BDMPNQ 的体积为2V ,则( )A .直线MQ 与PN 平行B .AQ BP AD BC =C .点C 与点D 到平面MPNQ 的距离相等D .12V V =16.(2023春·湖北武汉·高三华中师大一附中校考期中)已知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角为60 ,平面α与平面β的夹角为80 ,直线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20 ,点P 为平面α、β外一定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过点P 且与直线a 、b 所成角都是60 的直线有4条B .过点P 且与平面α、β所成角都是30 的直线有4条C .过点P 且与平面α、β所成角都是40 的直线有3条D .过点P 与平面α成60 角,且与直线a 成60 的直线有3条17.(2023春·湖南·某同学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了一个封闭的包装盒.包装盒如图所示,是由等高的半个圆柱和14个圆柱拼接而成,其中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点G 是弧CD 上的动点,且,,,C E D G 四点共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若点G 为弧CD 的中点,则平面BFD ⊥平面BCGB .存在点G ,使得BG DF∥C .存在点G ,使得直线CF 与平面BCG 所成的角为60D .当点G 到平面BDF 的距离最大时,三棱锥G BDF -外接球的半径R =18.(2023春·江苏南通·高三海安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如图的六面体中,CA =CB =CD =1,AB =BD =AD =AE =BE =DE )A .CD ⊥平面ABCB .AC 与BE 所成角的大小为π3C .CE D .该六面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为3π19.(2023·湖南岳阳·统考二模)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期间,某学校组织了“喜庆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书画作品比赛.如图①,本次比赛的冠军奖杯由一个铜球和一个托盘组成,若球的体积为4π3;如图②,托盘由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铜片沿各边中点的连线垂直向上折叠而成,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直线AD 与平面BEF 所成的角为π6B .经过三个顶点,,A BC 的球的截面圆的面积为π4C .异面直线AD 与CF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58D .球离球托底面DEF 120.(2023·广东·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如图,矩形ABCD 中,4AB =,2BC =,E 为边AB 的中点,沿DE 将ADE V 折起,点A 折至1A 处(1A ∉平面ABCD ),若M 为线段1A C 的中点,平面1A DE 与平面DEBC 所成锐二面角α,直线1A E 与平面DEBC 所成角为β,则在ADE V 折起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存在某个位置,使得1BM A D⊥B .1A EC △面积的最大值为C .sin αβ=D .三棱锥1A EDC -体积最大时,三棱锥1A EDC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16π21.(2023·广东深圳·统考一模)如图,已知正三棱台111ABC A B C -的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2和3,侧棱长为1,点P 在侧面11BCC B 内运动(包含边界),且AP 与平面11BCC B,则( )A .CP 1B .存在点P ,使得⊥AP BCC .存在点P ,存在点11Q B C ∈,使得1AP A Q∥D .所有满足条件的动线段AP 22.(2023·江苏南通·二模)如图,正三棱锥A -PBC 和正三棱锥D -PBC 的侧棱长均为BC = 2.若将正三棱锥A -PBC 绕BC 旋转,使得点A ,P 分别旋转至点A P '',处,且A ',B ,C ,D 四点共面,点A ',D 分别位于BC 两侧,则( )A .A D CP '⊥B .//PP '平面A 'BDCC .多面体PP A BDC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6πD .点A ,P 旋转运动的轨迹长相等23.(2023·广东江门·统考一模)勒洛Franz Reuleaux (1829~1905),德国机械工程专家,机构运动学的创始人.他所著的《理论运动学》对机械元件的运动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成为机械工程方面的名著.勒洛四面体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四面体”,它能在两个平行平面间自由转动,并且始终保持与两平面都接触,因此它能像球一样来回滚动.勒洛四面体是以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为球心,以正四面体的棱长为半径的四个球的相交部分围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设正四面体ABCD 的棱长为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勒洛四面体能够容纳的最大球的半径为2B .勒洛四面体被平面ABC 截得的截面面积是(2πC .勒洛四面体表面上交线AC 的长度为2π3D 224.(2023秋·浙江·高三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中学校联考期末)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中心为O ,以O 为球心的球与四面体11AB CD 的四个面相交所围成的曲线的总O 的半径为( )A B C D 三、填空题25.(2023·浙江金华·浙江金华第一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已知矩形ABCD 在平面α的同一侧,顶点A 在平面上,4AB =,BC =且AB ,BC 与平面α所成的角的大小分别为30°,45°,则矩形ABCD 与平面α所成角的正切值为______.26.(2023春·江苏南通·高三校考开学考试)在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侧棱12AA =,M 为侧棱1BB 的中点,N 在侧面矩形11ADD A 内(异于点1D ),则三棱锥1N MCD -体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27.(2023秋·江苏南京·高三南京市第一中学校考期末)在三棱锥-P ABC 中,AC BC PC ==,且30APC BPC ACB ∠=∠=∠=︒,则直线PC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28.(2023·山东聊城·统考一模)已知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的体积为16,E 是棱BC 的中点,P 是侧棱1AA 上的动点,直线1C P 交平面11EB D 于点P ',则动点P '的轨迹长度的最小值为______.29.(2023春·湖北武汉·高三华中师大一附中校考阶段练习)蹴鞠(如图所示),又名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有用脚蹴、踢、蹋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于今日的足球.2006年5月20日,蹴鞠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已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知某鞠(球)的表面上有四个点A ,B ,C ,P ,且球心О在PC 上,4AC BC ==,AC BC ⊥,tan tan PAB PBA ∠=∠=__________.30.(2023春·湖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在正四棱锥S ABCD -中,M 为SC 的中点,过AM 作截面将该四棱锥分成上、下两部分,记上、下两部分的体积分别为12,V V ,则21V V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

高中空间立体几何经典例题精选全文完整版

高中空间立体几何经典例题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立体几何一、选择题1.(20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广东省数学(理)卷(纯WORD 版))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αβ⊥,m α⊂,n β⊂,则m n ⊥B .若//αβ,m α⊂,n β⊂,则//m nC .若m n ⊥,m α⊂,n β⊂,则αβ⊥D .若m α⊥,//m n ,//n β,则αβ⊥【答案】D2 2.(20XX 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若两个球的表面积之比为1:4,则这两个球的体积之比为( )A .1:2B .1:4C .1:8D .1:16【答案】C 【答案】A3 3.(20XX 年高考新课标1(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168π+B .88π+C .1616π+D .816π+【答案】A4 4.(20XX 年高考湖南卷(理))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俯视图是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则该正方体的正视图的面积不可能...等于 ( )A .1B .2C .2-12D .2+12【答案】C5.(20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数学(理)试题(含答案))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棱与底面垂直,体积为94,底面是边长为3.若P 为底面111A B C 的中心,则PA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大小为( )A.512πB .3πC.4πD.6π【答案】B6.(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重庆数学(理)试题(含答案))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题()5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5603B.5803C.200D.240【答案】C7.(20XX年高考江西卷(理))如图,正方体的底面与正四面体的底面在同一平面α上,且AB CD,正方体的六个面所在的平面与直线CE,EF相交的平面个数分别记为,m n,那么m n+=()A.8 B.9 C.10 D.11【答案】A二、填空题8.(20XX年高考北京卷(理))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BC的中点,点P在线段D1E上,点P到直线CC1的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1D1BPD1CCEBA1A【答案】2559.(20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江苏卷(数学)(已校对纯WORD 版含附加题))如图,在三棱柱ABC C B A -111中,F E D ,,分别是1AA AC AB ,,的中点,设三棱锥ADE F -的体积为1V ,三棱柱ABC C B A -111的体积为2V ,则=21:V V ____________.【答案】1:2410.(20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辽宁数学(理)试题(WORD 版))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_.【答案】1616π-11.(20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数学(理)试题(纯WORD 版))已知某一多面体内接于球构成一个简单组合体,如果该组合体的正视图.测试图.俯视图均如图所示,且图中的四边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则该球的表面积是_______________【答案】12π12.(20XX 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试卷(含答案))在如图所示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异面直线1A B 与1B C 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AB C1A D EF1B 1C【答案】3π三、解答题13.(20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辽宁数学(理)试题(WORD 版))如图,AB是圆的直径,PA 垂直圆所在的平面,C 是圆上的点. (I)求证:PAC PBC ⊥平面平面;(II)2.AB AC PA C PB A ===--若,1,1,求证:二面角的余弦值D 1 C 1 B 1A 1D C AB14.(20XX 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试卷(含答案))如图,在正三棱锥111ABC A B C -中,16AA =,异面直线1BC 与1AA 所成角的大小为6π,求该三棱柱的体积.【答案】[解]因为1CC 1AA .所以1BC C ∠为异面直线1BC 与1AA .所成的角,即1BC C ∠=6π. 在Rt 1BC C ∆中,113tan 6233BC CC BC C =⋅∠==从而2333ABC S BC ∆==因此该三棱柱的体积为1336183ABC V S AA ∆=⋅==15.(20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江苏卷(数学)(已校对纯WORD 版含附加题))B 1 A 1C 1ACB如图,在三棱锥ABC S -中,平面⊥SAB 平面SBC ,BC AB ⊥,AB AS =,过A 作SB AF ⊥,垂足为F ,点G E ,分别是棱SC SA ,的中点.求证:(1)平面//EFG 平面ABC ; (2)SA BC ⊥.【答案】证明:(1)∵AB AS =,SB AF ⊥∴F 分别是SB 的中点 ∵E.F 分别是SA.SB 的中点 ∴EF ∥AB又∵EF ⊄平面ABC, AB ⊆平面ABC ∴EF ∥平面ABC 同理:FG ∥平面ABC又∵EF FG=F, EF.FG ⊆平面ABC ∴平面//EFG 平面ABC (2)∵平面⊥SAB 平面SBC 平面SAB 平面SBC =BC AF ⊆平面SAB AF ⊥SB∴AF ⊥平面SBC 又∵BC ⊆平面SBC ∴AF ⊥BC又∵BC AB ⊥, AB AF=A, AB.AF ⊆平面SAB ∴BC ⊥平面SAB 又∵SA ⊆平面SAB ∴BC ⊥SA16.(20XX 年高考上海卷(理))如图,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B=2,AD=1,A 1A=1,证明直线BC 1平行于平面DA 1C,并求直线BC 1到平面D 1AC 的距离.C 11A【答案】因为ABCD-A 1B 1C 1D 1为长方体,故1111//,AB C D AB C D =,故ABC 1D 1为平行四边形,故11//BC AD ,显然B 不在平面D 1AC 上,于是直线BC 1平行于平面DA 1C; 直线BC 1到平面D 1AC 的距离即为点B 到平面D 1AC 的距离设为h考虑三棱锥ABCD 1的体积,以ABC 为底面,可得111(12)1323V =⨯⨯⨯⨯=而1AD C ∆中,11AC DC AD ==故132AD C S ∆= AB CSGFE所以,13123233V h h =⨯⨯=⇒=,即直线BC 1到平面D 1AC 的距离为23.17.(20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广东省数学(理)卷(纯WORD 版))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90A ∠=︒,6BC =,,D E 分别是,AC AB 上的点,CD BE =O 为BC 的中点.将ADE ∆沿DE 折起,得到如图2所示的四棱锥A BCDE '-,其中A O '(Ⅰ) 证明:A O '⊥平面BCDE ; (Ⅱ) 求二面角A CD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答案】(Ⅰ) 在图1中,易得3,OC AC AD ===连结,OD OE,在OCD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OD=由翻折不变性可知A D '=,所以222A O OD A D ''+=,所以A O OD '⊥,理可证A O OE '⊥, 又OD OE O =,所以A O '⊥平面BCDE . (Ⅱ) 传统法:过O 作OH CD ⊥交CD 的延长线于H ,连结A H ', 因为A O '⊥平面BCDE ,所以A H CD '⊥, 所以A HO '∠为二面角A CD B '--的平面角. 结合图1可知,H 为AC 中点,故2OH =,从而2A H '== 所以cos OH A HO A H '∠=='所以二面角ACD B '--向量法:以O 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CO BDEA CDOBE'A图1图2C DO BE'AH则(A ',()0,3,0C -,()1,2,0D -所以(CA '=,(1,DA '=- 设(),,n x y z =为平面A CD '的法向量,则00n CA n DA ⎧'⋅=⎪⎨'⋅=⎪⎩,即3020y x y ⎧+=⎪⎨-++=⎪⎩,解得y x z =-⎧⎪⎨=⎪⎩,令1x =,得(1,1,n =- 由(Ⅰ)知,(OA '=为平面CDB 的一个法向量,所以3cos ,3n OA n OA n OA'⋅'===',即二面角A CD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5.18.(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天津数学(理)试题(含答案))如图, 四棱柱ABCD-A1B1C1D1中, 侧棱A1A⊥底面ABCD, AB//DC, AB⊥AD, AD = CD = 1, AA1 = AB = 2, E为棱AA1的中点.(Ⅰ) 证明B1C1⊥CE;(Ⅱ) 求二面角B1-CE-C1的正弦值.(Ⅲ) 设点M在线段C1E上, 且直线AM与平面ADD1A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 求线段AM的长.6【答案】19.(20XX年高考陕西卷(理))如图, 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 O为底面中心, A1O⊥平面ABCD,12AB AA==(Ⅰ) 证明: A1C⊥平面BB1D1D;(Ⅱ) 求平面OCB1与平面BB1D1D的夹角θ的大小.1A【答案】解:(Ⅰ) BDOAABCDBDABCDOA⊥∴⊂⊥11,,面且面;又因为,在正方形AB CD 中,BDCAACACAACABDAACOABDAC⊥⊂⊥=⋂⊥11111,,故面且面所以;且.在正方形AB CD中,AO = 1 . .111=∆OAOAART中,在OECAOCEAEDB1111111⊥为正方形,所以,则四边形的中点为设.,所以由以上三点得且,面面又OOBDDDBBODDBBBD=⋂⊂⊂111111E.E,DDBBCA111面⊥.(证毕)(Ⅱ) 建立直角坐标系统,使用向量解题.以O为原点,以OC为X轴正方向,以OB为Y轴正方向.则)1,0,1()1,1,1(),10(),1(,0,1,0111-=⇒CABACB,,,,)(.由(Ⅰ)知, 平面BB1D1D的一个法向量.0,0,1),1,1,1(),1,0,1(111)(==-==OCOBCAn设平面OCB1的法向量为,则0,0,2122=⋅=⋅OCnOBnn).1-,1,0(法向量2=n为解得其中一个21221||||||,cos|cos212111=⋅=⋅=><=nnnnnnθ.所以,平面OCB1与平面BB1D1D的夹角θ为3π1A。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专项练习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专项练习

立体几何简答题练习1、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BEF所在平面相交于AB,在AE、BD上各有一点P、Q,且AP=DQ。

求证:PQ∥平面BCE.(用两种方法证明)2、如图所示,P是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E、F分别在PA、BD上,且PE:EA=BF:FD,求证:EF∥平面PBC.3、如图,E,F,G,H分别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BC,CC1,C1D1,AA1的中点。

求证:(1)EG∥平面BB1D1 D;(2)平面BDF∥平面B1D1 H.4、如图所示,已知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M 、N 分别为AB 、PC 的中点,平面PAD ∩平面PBC =l. (1)求证:l ∥BC ;(2)MN 与平面PAD 是否平行?试证明你的结论。

5、如图,在四棱锥S-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SA ⊥底面ABCD ,SA=SB ,点M 是SD 的中点,AN ⊥SC ,且交SC 于点N 。

(1)求证:SB ∥平面ACM ;(2)求证:平面SAC ⊥平面AMN ; (3)求二面角D-AC-M 的余弦值。

6、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侧面PAD ⊥底面ABCD,且PA=PD=22AD,E 、F 分别为PC 、BD 的中点. 求证:(1) 求证:EF ∥平面PAD; (2) 求证:平面PAB ⊥平面PDC;(3) 在线段AB 上是否存在点G,使得二面角C-PD-G 的余弦值为31?说明理由.7、如图,在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是等腰梯形,∠DAB=60°,AB=2CD=2,M是线段AB的中点。

(1)求证:C1M∥平面A1ADD1;(2)若CD1垂直于平面ABCD且CD1=3,求平面C1D1M和平面ABCD所成的角(锐角)的余弦值。

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E是PC的中点.(1)证明:PA∥平面EDB;(2)证明:BC⊥DE.9、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与底面垂直,∠ABC=90°,AB=BC=BB1=2,M,N分别是AB,A1C的中点.(Ⅰ)求证:MN||平面BCC1B1;(Ⅰ)求证:平面AMN⊥平面A1B1C.10、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PC,AB=PB,E,F分别是PA,AC的中点.求证:(1)EF∥平面PBC;(2)平面BEF⊥平面PAB.11、如图所示,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点M,N分别是AB,PC的中点,且PA=AD(1)求证:MN∥平面PAD(2)求证:平面PMC⊥平面PCD.12、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C⊥AC,D,E分别是AB,AC的中点.(1)求证:B1C1∥平面A1DE;(2)求证:平面A1DE⊥平面ACC1A1.8、如图所示,P是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的一点,四边形ABCD是∠DAB=60°且边长为a的菱形.△PAD为正三角形,其所在平面垂直于底面ABCD.若G为AD 边的中点,求证:平面PBG⊥平面PAD;9、如图所示,在四棱柱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a菱形,且∠DAB=60°,侧面PAD为正三角形,其所在平面垂直于底面ABCD。

高三立体几何经典题目

高三立体几何经典题目

选择题若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其体对角线长为:A. aB. √2aC. √3a(正确答案)D. 2a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部B.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且该点一定在三角形内部(正确答案)C.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D. 三角形的三条垂直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设一个棱柱有10个顶点,且所有侧棱长的和为30,则每条侧棱长为:A. 3B. 4C. 5D. 6(正确答案)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高为3,则其母线长为:A. √5B. √13(正确答案)C. 5D. 13下列关于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球的半径是唯一的B. 球的直径是球面上任意两点间距离的最大值(正确答案)C. 球的表面积与半径成正比D. 球的体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4、5,则其体对角线长为:A. 5B. 5√2(正确答案)C. 5√3D. 12下列关于平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且这条直线唯一确定一个平面B. 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C. 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D. 两条相交直线可能确定两个不同的平面(正确答案)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则其侧面积为:A. 2πr²B. πrhC. 2πrh(正确答案)D. πr²h下列关于空间几何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一定是半圆B. 棱柱的底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C. 棱锥的底面一定是三角形D. 球面是空间中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正确答案)。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1.一块石材表示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将该石材切削、打磨、加工成球,则能得到的最大球的半径等于()A.1B.2C.3D.4【答案】B【解析】几何体为一个三棱柱,底面为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分别为6,8;三棱柱高为12.得到的最大球为直角三角形的内切球,其半径为,选B.【考点】三视图2.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正视图是等腰梯形,俯视图中的曲线是两个同心的半圆组成的半圆环,侧视图是直角梯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A.B.C.D.【答案】A【解析】由三视图知:,,∴.【考点】三视图.3.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若从该几何体的实心外接球中挖去该几何体,则剩余几何体的表面积是(注:包括外表面积和内表面积)()A.133B.100C.66D.166【答案】D【解析】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为底面半径为3,搞为8的圆柱.其外接球时半径为5的球.则剩余几何体的表面积是球的表面积与该圆柱表面积的和,即.故选D.【考点】多面体及与其外接球的关系及几何体表面积计算问题.4.(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五面体,其中内接于圆,是圆的直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且平面.(1)证明:;(2)若,,且二面角所成角的正切值是,试求该几何体的体积.【答案】(1)见解析;(2)8.【解析】(1)将问题转化为证明平面,再转化为证明(由直径可证)与(由平面可证);(2)考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求两个法向量的夹角来确定二面角所成角的正切值,并确定的长,进而可求得几何体的体积.试题解析:(1)证明:是圆的直径,,又平面,又平面,且,平面又平面,(2)设,以所在直线分别为轴,轴,轴,如图所示则,,,由(Ⅰ)可得,平面,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是设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由条件得,,即不妨令,则,,.又二面角所成角的正切值是,,得该几何体的体积是【考点】1、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垂直的判定与性质;2、二面角;3、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方法点睛】用空间向量处理某些立体几何问题时,除要有应用空间向量的意识外,关键是根据空间图形的特点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若坐标系选取不当,计算量就会增大.总之树立用数解形的观念,即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而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通常考虑以特殊点为坐标原点(如中点、正方体的顶点),特殊直线(如有两两垂直的直线)为坐标轴来建立.5.如图,在多面体中,为菱形,,平面,平面,为的中点,若平面.(1)求证:平面;(2)若,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见解析;(2).【解析】(1)证明线面垂直,只要证明这条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即可,取中点,连接,可证,先证,即可证明,即可证明结论成立;(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与平面的法向量,由空间向量公式直接计算即可.试题解析:(1)取AB的中点M,连结GM,MC,G为BF的中点,所以GM //FA,又EC面ABCD, FA面ABCD,∵CE//AF,∴CE//GM,∵面CEGM面ABCD=CM,EG// 面ABCD,∴EG//CM,∵在正三角形ABC中,CM AB,又AF CM∴EG AB, EG AF,∴EG面ABF.(2)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设AB=2,则B()E(0,1,1) F(0,-1,2)=(0,-2,1),=(,-1,-1),=(,1, 1),设平面BEF的法向量=()则令,则,∴=()同理,可求平面DEF的法向量 =(-)设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为,则=.【考点】1.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2.空间向量的应用.【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空间向量的应用,属中档题.解答空间几何体中的平行、垂直关系时,一般要根据已知条件把空间中的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平行、垂直关系进行转化,转化时要正确运用有关的定理,找出足够的条件进行推理;求二面角,则通过求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间接求解.此时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以及正确求出各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所在.6.三棱锥及其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如下图所示,,则棱的长为.【答案】.【解析】由已知三视图可知,平面,且底面为等腰三角形.在中,,边上的高为,所以.在中,由可得,故应填.【考点】1、三视图.【易错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空间几何体的面积、体积的计算,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中档题.其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错误:其一是不能准确利用已知条件的三视图得出原几何体的空间形状,即不能准确找出该几何体中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导致出现错误;其二是计算不仔细,导致结果出现错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处理三视图与原几何体之间的关系.7.在三棱锥中,平面为侧棱上的一点,它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如图所示,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平面且三棱锥的体积为B.平面且三棱锥的体积为C.平面且三棱锥的体积为D.平面且三棱锥的体积为【答案】C【解析】∵平面,∴,又,∴平面,∴,又由三视图可得在中,为的中点,∴平面.又平面.故.故选:C.【考点】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2.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3.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8.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的侧视图是一个正三角形,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A.B.C.D.【答案】C【解析】题设三视图是下图中几何体的三视图,由三视图中的尺寸,知其体积为,故选C.【考点】三视图与几何体的体积.9.如图,在三棱柱ABC A1B1C1中,D,E分别为A1C1,BB1的中点,B1C⊥AB,侧面BCC1B1为菱形.求证:(Ⅰ)DE∥平面ABC1;(Ⅱ)B1C⊥DE.【答案】(Ⅰ)证明见解析;(Ⅱ)证明见解析.【解析】(Ⅰ)取AA1的中点F,连DF,FE,根据中点易证线线平行,从而平面DEF∥平面ABC1,又因为DE平面DEF,所以B1C⊥DE;(Ⅱ)在菱形中B1C⊥BC1,又B1C⊥AB,易证B1C⊥平面ABC1,再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得:B1C⊥平面DEF,从而证明B1C⊥DE.试题解析:(Ⅰ)如图,取AA1的中点F,连DF,FE.又因为D,E分别为A1C1,BB1的中点,所以DF∥AC1,EF∥AB.因为DF平面ABC1,AC1平面ABC1,故DF∥平面ABC1.同理,EF∥平面ABC1.因为DF,EF为平面DEF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平面DEF∥平面ABC1.因为DE平面DEF,所以DE∥平面ABC1.(Ⅱ)因为三棱柱ABC A1B1C1的侧面BCC1B1为菱形,故B1C⊥BC1.……9分又B1C⊥AB,且AB,BC1为平面ABC1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B1C⊥平面ABC1.而平面DEF∥平面ABC1,所以B1C⊥平面DEF,因为DE平面DEF,所以B1C⊥DE.【考点】1、线面平行;2、面面平行;3、线面垂直;4、三角形中位线.【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线面平行、线线平行、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属于中档题.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得线线平行的常用证明方法,构造中位线和平行四边形是最常用方法.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明线线垂直,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是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和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10.已知,是两个不同的平面,,是两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正确的是()A.若,,则B.若,,,则C.若,,,则D.若,,,则【答案】C.【解析】A:或者,异面,故A错误;B: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可知B错误;C:正确;D:或,故D错误,故选C.【考点】空间中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11.已知三条不重合的直线和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则B.若,,且,则C.若,,则D.若,,且,则【答案】D【解析】A.若,,则,错,有可能;B.若,,且,则,错,有可能;C.若,,则,错,有可能,或异面;D.若,,且,则,正确【考点】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2.如图,三角形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底面,,点是的中点,点在上,且.(1)证明:平面平面;(2)求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由底面,可得,又,可证的平面,问题得证;(2)在第一问证明的基础上,应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容易作出平面的垂线,即得斜线的射影,找出角,解直角三角形可得线面角的正弦.试题解析:(1)证明∵底面,底面,∴,又,,∴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2)解:过点作,连结.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为直线和平面所成角.∵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又∵,∴,,∴.即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考点】空间垂直关系的应用和证明,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方法点晴】证明面面垂直只能证明线面垂直,而要证明线面垂直就得证明线线垂直,结合题中已知的垂直条件,分析容易找到哪个平面的垂线,逐步完成证明,组织步骤时一定要思路条理;对于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遵循作—证(指)—求—答的解题步骤,应当结合条件和前面证明的结论找到平面的垂线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中在第一问证明的基础上有了平面的垂面,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过直线上一点作交线的垂线即为平面的垂线,连接垂足和斜足即得射影,找到线面角后解直角三角形得解.1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外接球表面积为()A.B.C.D.【答案】A【解析】几何体为一个三棱锥S-ABC,其中D为AC中点,且SD垂直平面ABC,BD垂直AC,则球心在SD上,设球半径为R,则外接球表面积为,选A.【考点】三视图【方法点睛】1.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由多面体的三视图想象出空间几何体的形状并画出其直观图.2.三视图中“正侧一样高、正俯一样长、俯侧一样宽”,因此,可以根据三视图的形状及相关数据推断出原几何图形中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及相关数据.14.已知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在半径为的球面上,球心到平面的距离为,点是线段的中点,过点作球的截面,则截面面积的最小值是_________.【答案】【解析】因为过作球的截面,当截面与垂直时,截面圆的半径最小,所以当截面与垂直时,截面圆的面积有最小值.设正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为,在中,,所以.在中,,所以,所以截面面积为【考点】1、多面体的外接球;2、球的截面圆性质.【方法点睛】“切”“接”问题的处理规律:①“切”的处理:解决与球的内切问题主要是指球内切多面体与旋转体,解答时首先要找准切点,通过作截面来解决;②“接”的处理:把一个多面体的几个顶点放在球面上即为球的外接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外接的特点,即球心到多面体的顶点的距离等于球的半径.15.(2015•金家庄区校级模拟)如图正方形BCDE的边长为a,已知AB=BC,将△ABE沿BE边折起,折起后A点在平面BCDE上的射影为D点,则翻折后的几何体中有如下描述:①AB与DE所成角的正切值是;②AB∥CE;③VB﹣ACE的体积是a2;④平面ABC⊥平面ADC;⑤直线EA与平面ADB所成角为30°.其中正确的有.(填写你认为正确的序号)【答案】①③④⑤【解析】①由于BC∥DE,则∠ABC(或其补角)为AB与DE所成角;②AB和CE是异面直线;③根据三棱锥的体积公式即可求VB ﹣ACE的体积;④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⑤根据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解:由题意,AB=BC,AE=a,AD⊥平面BCDE,AD=a,AC= a①由于BC∥DE,∴∠ABC(或其补角)为AB与DE所成角∵AB=a,BC=a,AC=a,∴BC⊥AC,∴tan∠ABC=,故①正确;②由图象可知AB与CE是异面直线,故②错误.③VB﹣ACE的体积是S△BCE×AD=×a3=,故③正确;(4)∵AD⊥平面BCDE,BC⊂平面BCDE,∴AD⊥BC,∵BC⊥CD,AD∩CD=D,∴BC⊥平面ADC,∵BC⊂平面ABC,∴平面ABC⊥平面ADC,故④正确;⑤连接CE交BD于F,则EF⊥BD,∵平面ABD⊥平面BDE,∴EF⊥平面ABD,连接F,则∠EAF为直线AE与平面ABD所成角,在△AFE中,EF=,AE=a,∴sin∠EAF==,则∠EAF=30°,故⑤正确,故正确的是①③④⑤故答案为:①③④⑤【考点】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6.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__.【答案】.【解析】该几何体是一个四棱锥,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高为,所以.【考点】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17.设三棱柱的侧棱垂直于底面,,且三棱柱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是.【答案】【解析】由题意可得:把三棱柱补成底面以2为边长的正方形,以为高的长方体,长方体的体对角线就是球的直径,所以,所以该球的表面积是;故填.【考点】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18.某几何体的正视图与侧视图都是等腰梯形,则该几何体可以是下列几何体中的()①三棱台,②四棱台,③五棱台,④圆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由题意得,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等腰梯形,则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规则可知,该几何体可能为四棱台或圆台,故选D.【考点】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的应用,着重考查了推理和运算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属于中档试题,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视图的规则“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的原则,还原出原几何体的形状,本题的解答中,只是给出了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等腰梯形,从而可得这个几何体可能是四棱台或圆台.19.在直三棱柱中,,,且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等于,设.(1) 求的值;(2) 求三棱锥的体积.【答案】(1); (2)【解析】(1)由BC ∥B 1C 1可得∠A 1BC 就是异面直线A 1B 与B 1C 1所成的角,从而∠A 1BC =60°,再由AA 1⊥平面ABC ,AB=AC ,则A 1B=A 1C ,△A 1BC 为等边三角形, 由已知可得,即可求得 (2)连接B 1C ,则三棱锥B 1–A 1BC 的体积等于三棱锥C –A 1B 1B 的体积,△的面积, 又可得平面,利用三棱锥的体积公式可求得.试题解析:(1)∵BC ∥B 1C 1,∴∠A 1BC 就是异面直线A 1B 与B 1C 1所成的角,即∠A 1BC =60°,又AA 1⊥平面ABC ,AB=AC ,则A 1B=A 1C ,∴△A 1BC 为等边三角形, 由,, ∴; (2)连接B 1C ,则三棱锥B 1–A 1BC 的体积等于三棱锥C –A 1B 1B 的体积, 即:, △的面积,又平面,所以,所以.【考点】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及三棱锥的体积的求法.20. 如图,在四棱锥中,已知棱,,两两垂直,长度分别为1,2,2.若(),且向量与夹角的余弦值为.(1)求的值;(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2).【解析】(1)以为坐标原点,、、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的坐标,根据空间向量夹角余弦公式列出关于的方程可求;(2)设岀平面的法向量为,根据,进而得到,从而求出,向量的坐标可以求出,从而可根据向量夹角余弦的公式求出,从而得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试题解析:(1)依题意,以为坐标原点,、、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因为,所以,从而,则由,解得(舍去)或. (2)易得,,设平面的法向量, 则,,即,且,所以,不妨取,则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又易得,故,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考点: 1、空间两向量夹角余弦公式;2、利用向量求直线和平面说成角的正弦.21.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分别是棱的中点.(1)求证:平面;(2)求证:平面平面.【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解析】(1)证明线面平行,一般利用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即从线线平行出发给予证明,而线线平行的寻找与证明,往往需结合平面几何条件,如本题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得(2)证明面面垂直,一般利用面面垂直判定定理,即从线面垂直出发给予证明,而线面垂直的证明,需多次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先由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得,再由平面得,即,从而得平面试题解析:(1)设,连结,因为,为的中点,所以,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为的中点,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方法一)因为平面,平面所以,由(1)同理可得,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所以因为,所以平行四边形为菱形,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方法二)连结,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因为,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因为为的中点,所以,由(1),所以又因为为的中点,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考点】线面平行判定定理,面面垂直判定定理22.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A【解析】因为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有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下面为底面半径为高为的圆柱体的一半、上面是底面半径为高为的圆锥体的一半,所以体积为,故选A.【考点】1、几何体的三视图;2、圆柱及圆锥的体积公式.【方法点睛】本题利用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重点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属于难题.三视图问题是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最常见题型,也是高考热点.观察三视图并将其“翻译”成直观图是解题的关键,不但要注意三视图的三要素“高平齐,长对正,宽相等”,还要特别注意实线与虚线以及相同图形的不同位置对几何体直观图的影响.23.已知如图所示的三棱锥的四个顶点均在球的球面上,和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则球的体积为()A.B.C.D.【答案】C【解析】因为,,,所以的中点为的外心,连接,则,又和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所以平面,上的每一点到距离相等,因此正三角形的中心即是外接球球心,其半径也是外接球半径,所以球半径,求体积为,故选C.【考点】1、外接球的性质及勾股定理;2、面面垂直及球的体积公式.【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外接球的性质及勾股定理、面面垂直及三棱锥外接球体积的求法,属于难题.要求外接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关键是求出求的半径,求外接球半径的常见方法有:①若三条棱两垂直则用(为三棱的长);②若面(),则(为外接圆半径);③可以转化为长方体的外接球;④特殊几何体可以直接找出球心和半径.本题是根据方法④直接找出球心并求出半径进而得到求体积的.24.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分别是的中点(1)求证:;(2)设与交于点,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要证明线面垂直,一般先证明线线垂直,本题中,由于是中点,因此有,而与垂直,从而与平面垂直,结论得证;(2)要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考虑三棱锥,的面积易求(为面积的一半),另外由(1)的结论,此三棱锥以为底时,是高,体积易求,从而所求距离易得.试题解析:(1)证明:连接,由于分别是的中点,所以,又,平面,故,又为正方形,故故,故(2)连接交于点,连接,则交线为,又,故,由于分别是的中点,故为的中点,又,故为三棱锥的高又故,又设点到平面的距离为,,所以【考点】线面垂直的判断,点到平面的距离.2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C【解析】由题意得,由几何体的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上下底面为梯形的直棱柱,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故选C.【考点】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几何体的体积.【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的应用,着重考查了推理和运算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属于中档试题,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视图的规则“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的原则,还原出原几何体的形状,本题的解答中,该几何体是上下底面为梯形的直棱柱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26.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A.B.C.D.【答案】C【解析】由题意得,根据给定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原几何体为正方体的一部分,如图所示的红线部分,是一个棱长为的正四面体,所以此几何体的表面积为,故选C.【考点】几何体的三视图与表面积.27.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______cm2,体积是______cm3.【答案】80,40【解析】由三视图知该组合体是一个长方体上面放置了一个小正方体,,.【考点】三视图.【方法点睛】解决由三视图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问题,一般是先根据三视图确定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再准确利用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计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28.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平面,,,,,,.(Ⅰ)求证:平面;(Ⅱ)求直线PB与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Ⅲ)在棱PA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BM∥平面PCD?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Ⅰ)见解析;(Ⅱ);(Ⅲ)存在,.【解析】(Ⅰ)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AB⊥平面,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再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平面;(Ⅱ)取的中点,连结,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利用向量法可求出直线PB与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Ⅲ)假设存在,根据A,P,M三点共线,设,根据BM∥平面PCD,即(为平面PCD的法向量),求出的值,从而求出的值.试题解析:(Ⅰ)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所以.又因为,所以平面.(Ⅱ)取的中点,连结.因为,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为平面,所以.因为,所以.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得,.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即令,则.所以.又,所以.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Ⅲ)设是棱上一点,则存在使得.因此点.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当且仅当,即,解得.所以在棱上存在点使得平面,此时.【考点】空间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线面角的计算;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名师】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应用:当两个平面垂直时,常作的辅助线是在其中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进而可以证明线线垂直(必要时可以通过平面几何的知识证明垂直关系),构造(寻找)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得到点到面的距离等.29.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菱形,,平面,,点分别为和中点.(1)求证:直线平面;(2)求三棱锥的表面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要证线面平行,一般先证线线平行,考虑到,是中点,因此取的中点,可证得且,从而得平行四边形,因此有,最终得线面平行;(2)要求三棱锥的表面积,必须求得它的各个面的面积,由平面,得,三角形和的面积可求,由题设又可证,这样就有,另两个面的面积又可求得.试题解析:(1)证明:作FM∥CD交PC于M.∵点F为PD中点,∴. ∴,∴AEMF为平行四边形,∴AF∥EM,∵,∴直线AF平面PEC.(2)连结可知,,由此;;;;因此三棱锥的表面积.【考点】线面平行的判断,多面体的表面积.30.在棱长为3的正方体中,在线段上,且,为线段上的动点,则三棱锥的体积为()A.1B.C.D.与点的位置有关【答案】B【解析】由于是定值,点到平面的距离是,因此点平面的距离是.所以三棱锥的体积,应选B.【考点】三棱锥体积的运算.31.如图,在多面体中,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四边形是矩形,且平面平面,,和分别是和的中点.(1)求证:平面;(2)求.【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运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求证;(2)借助题设条件及转化化归的思想求解即可. 试题解析:(1)证明:设,连接,在中,因为,,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因为四边形是正方形,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且平面,所以平面,则到平面的距离为的一半,又因为,所以,所以.【考点】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棱锥公式的运用.32.如图,在三棱柱中,,,,在底面的射影为的中点,是的中点.(1)证明:平面;(2)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设为的中点,连接,依题意有,,故平面.根据分析有,故平面;(2)以的中点为原点,分别以射线为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得余弦值为.试题解析:(1)设为的中点,连接.由题意得:平面,所以.因为,所以,,故平面.由分别为的中点,得且,从而且,所以为平行四边形,故,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2)方法一:作,且,连结.由,,得,由,,得与全等.由,得,因此为二面角的平面角.由,,,得,,由余弦定理得.方法二:以的中点为原点,分别以射线为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由题意知各点坐标如下:,因此,,,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由,即,可取.由,即,可取,于是.由题意可知,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钝角,故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考点】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3.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A【解析】由三视图可知,从左往右为半个圆锥,一个圆柱,一个半圆,故体积为.【考点】三视图.34.如图,在四棱柱中,底面,为线段上的任意一点(不包括两点),平面与平面交于.(1)证明:;(2)证明:平面.【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1)要证线线垂直,一般可证线面垂直,观察题中垂直条件,平面,则有,题中又有,从而有平面,因此结论得证;(2)要证线面平行,就是要证线线平行,直线是平面与平面的交线,因此要得平行,就要有线面平行,而这由可得平面,从而,结论得证.试题解析:(1)证明: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又,所以平面,而平面,所以.(2)在四棱柱中,,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又平面,平面与平面交于,所以,因为,所以,而平面,平面,所以平面.【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线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名师】证明线面(面面)平行(垂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寻找证题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专题训练【考点】1.三视图;2求体积;3证线面垂直(垂直关系);4求二面角的平面角;5求线面 角;6求异面直线所成角;7.求三角形面积;8判断平行、垂直、相交、重合位置关系。

【复习建议】本题为低中档,一般分为两小问,可得满分。

第(1)问,一般考查平行与垂直的证明 及相关问题,需要同学掌握好平行与垂直的证明的有关定理,并注意证明过程的书写规范, 如能建系。

也可用向量法;第(2)问一般研究空间角,如用综合法请注意证明过程。

如用空间向量需注意:异面直线所成角(一定不大于900)、线面所成角(此类题最容易错,记 住所求向量的夹角的余弦为线面所成角的正弦)、二面角(注意观察是钝角还是锐角,一般 情况下是锐角)。

向量法建系要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建,并用文字说明,注意检查所写 的点或向量坐标有无错,注意用向量数量积公式求夹角余弦时的运算,注意是否作答。

特别 的说明:广东近年的立体几何题图形都比较新颖特别,但其实都很简单,无需紧张。

用向量 还是综合法,视题目(更适合哪种方法)和个人情况而定。

最后适当注意:求解线面所成角 要转换(比如线面所成角的正弦与向量夹角的余弦关系)和翻折问题。

下面的例题仅供参考。

【题例】 1.如图3所示,在四面体P—ABC 中,已知PA=BC=6,PC=AB=10,AC =8,342=PB .F是线段PB 上一点,341715=CF ,点E在线段AB 上且EF⊥PB. (I)证明:PB⊥平面C EF; (Ⅱ)求二面角B—CE-F 的正切。

选题目的,练好计算(包括三角形各边,二面角求解)练好规范;判定是否适用向量。

2.翻折问题.体积问题.函数导数)如图6所示,等腰△ABC的底边66=AB ,高CD=3,点E 是线段BD 上异于点B,D 的动点,点F在BC 边上,且E F⊥AB,现沿EF 将△BEF 折起到△PEF 的位置,使P E⊥AE,记BE=x,V (x)表示四棱锥P 一ACEF的体积.(1)求V(x)的表达式;(2)当x 为何值时,V (x)取得最大值?(3)当V(x)取得最大值时,求异面直线AC 与PF 所成角的余弦值 3、(组合图形问题)如图所示:边长为2的正方形A BFC 和高为2的直角梯形ADE 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且2=DE ,ED∥AF,且∠D AF=900(1)求BD 和面BEF 所成的角的正弦;(2)线段EF 上是否存在点P使过P、A 、C三点的 平面和直线D B垂直,若存在,求EP 与PF 的比值;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总结:解决存在性问题方法:1.先假设存在,再去推理,下结论: 2.运用推理证明计算得出结论,或先利用条件特例得出结论,然后再根据条件给出证明或计算。

4.(视图,无棱二面角问题)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与四个侧面的形状和大小如图所示.(1)写出四棱锥P一ABCD 中四对线面垂直关系(不要求证明);(2)在四棱锥P--ABCD 中,若E 为PA 的中点,求证:BE∥平面 PCD;(3)在四棱锥P 一ABCD 中,设面P AB 与面PCD 所在的角为θ(00<θ≤900),求co sθ的值.5.(无棱二面角问题)如图,四棱锥S一ABC D的底面是边长为l 的正方形.SD 垂直于底面AB CD ,.3=SB(1)求证:B C⊥SC(2)求面ASD与面BS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3)设棱SA 的中点为M ,求异面直线DM 与SB 所成角的大小.6.如图①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为AB、BC的中点,将ABEF剪去,将△AED、△DCF分别沿DE、DF折起,使A、C两点重合于点P得一三棱锥如图②示.(1)求证:PD⊥EF:(2)求三棱锥P—DEF的体积;(3)求DE与平面PDF所成角的正弦值.7、如图,在四棱锥P一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BAD=600,Q为AD的中点。

(1)若PA=PD,求证:平面PQB⊥平面PAD;(2)点M在线段PC上,PM=tPC,试确定t的值,使PA∥平面MQB(3)在(2)的条件下,若平面PAD⊥平面ABCD,且PA=PD=AD=2求二面角M—BQ-C的大小。

8.(本小题满分l4分)如图,△ABC是以∠ABC为直角的三角形,SA⊥平面ABC,SA=BC=2。

AB=4.M、N、D分别是SC、AB、BC的中点。

(1)求证:MN⊥AB;(2)求二面角S-ND—A的余弦值:(3)求点A到平面SND的距离。

参考答案l(I)证明:2221006436PC AC PA ==+=+∴△PAC 是以∠PAC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同理可证△PAB 是以∠PAB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PCB是以∠PC B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故PA⊥平面ABC,又3061021||||21=⨯⨯==∆BC AC S PBC 而PBC S CF PB ∆==⨯⨯=3017341534221||||21,故CF⊥PB,又已知EF⊥PB∴P B⊥平面CE F(II)由(I)知P B⊥CE,P A⊥平面ABC .∴AB 是P B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故AB⊥CE 在平面PAB 内,过F 作FF 1垂直AB 交AB 于F 1,则FF 1⊥平面ABC,EF l 是EF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EF⊥EC ,故∠FEB是二面角B —CE —F 的平面角.35610tan tan ===∠=∠AP AB BPA FEB 二面角B —CE 一F的正切为35 说明:本题不适宜用向量2(1)由折起的过程可知,PE⊥平面A BC ,2212654,69x S x S S BDC AEFABC =⋅==∆∆∆ )630)(1219(36)(2<<-=x x x x V (2))419(36)(2x x V -='所以)6,0(∈x 时,)(,0)(x V x V >'单调递增;636<<x 时,)(,0)(x V x V <'单调递减;因此6=x 时,V(x)取得最大值.612(3)过F 作MT∥AC 交AD 与M,则26,122,21======PM BE MB ABBEBD BE BC BF AB BM 4295436636=+====BC PF BF MF在△PFM 中,72427284cos =-=∠PFM ∴异面直线AC 与P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723解(1)因为A C、AD 、A B两两垂直,建立如图坐标系,则B(2,0,0),D(0,0,2) E(1,l,2),F(2,2,0)。

则)0,2,0(),2,1,1(),2,0,2(=-=-=BF BE DB 设平面B EF 的法向量),,(z y x n =,则x -,0,02==++y z y 则可取),1,0,2(=n∴向量DB 和)1,0,2(=n 所成角的正弦为1010)2(21220222222=-++-+⋅ 即B D和面BE F所成的角的正弦1010 (2)假设线段EF 上存在点P 使过P、A 、C 三点的平面和直线DB 垂直,不妨设)0(>=m PF m EP则P 点坐标为)12,121,121(m m m m m +++++ 则向量)12,121,121(m m m m m AP +++++=向量⋅++-++=)12,11,121(m m m m CP所以,012)2(12101212=+-++++++m m m m m所以21=m故存在这样的点P,当点P为EF 中点时,BD ⊥面PAC4.解(1)如图,在四棱锥P 一ABC D中,PA ⊥平面AB CD,AD ⊥平面PAB ,BC ⊥平面PAB ,AB⊥平面PA D.(2)依题意AB 、AD 、A P两两垂直,分别以直线A B、AD 、A P为z y x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P(0,0,2),B(2,0,0),C(2,2,0),D(0,4,0).∵E是PA 中点,∴点E的坐标为(0,0,1),())2,4,0(),2,2,2(,1,0,2-=-=-=PD PC BE设),,(1z y x n =是平面PC D的法向量.由⎪⎩⎪⎨⎧⊥⊥PDn PC n 11.,即⎩⎨⎧=-=-+0240222z y z y x取y=1,得)2,1,1(1=n 为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n ,021101211BE BE n BE ∴⊥∴=⨯+⨯+⨯-=⋅ 平面PCD.又⊄BE 平面PC D,∴BE ∥平面PCD .(3)由(2),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为)2,1,1(1=n 又∵AD ⊥平面PAB,∴平面PAB 的一个法向量为6661|cos ),0,1,0(21212==⋅⋅=∴=n n n n n θ5、方法一.解:(1)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B(1,1,0),C(0,1,0),S(0,0,1) 于是)1,1,0(),0,0,1(-=-=SC BC .于是0=⋅SC BC 所以SC BC ⊥,于是BC⊥SC,(2)显然平面ASD 的法向量为)0,1,0(=n ,设平面SCB 的法向量为),1,,(2y x n = 则有SC n BC n ⊥⊥22,,即⎩⎨⎧=-=-010y x ,解得)1,1,0(2=n由于22,cos 21>=<n n 所以1n 与2n 的夹角为450,由图可以判断面AS D与面BSC 所成的角为锐角,因此与1n 与2n 的夹角相等,从而面ASD 与面BSC 所成的角为450.(3)M 点坐标为)21,0,21(于是)21,0,21(=DM ,而)1,1,1(-=SB ,并且0,cos >=<SB DM 于是DM⊥SB,即异面直线DM 与SB 所成角的为900 :方法二:几何法更快6.(1)证明:依题意知图①折前AD ⊥AE,C D⊥CF.∴PD⊥PE,PF⊥PD,……2分 P PF PE = ,∴P D⊥平面PE F ……… 3分 又⊂EF 平面PEF ∴PD⊥EF………4分 (2)解法l :依题意知图①中2121==∴==PF PE CF AE在△BE F中222==BE EF在△PEF中PF PE EF PF PE ⊥∴=+2228121212121=⋅⋅=⋅⋅=∴∆PF PE S PEF …………7分 2411813131=⨯⨯=⋅==∴∆--PD S V V PEF PEF D DEFP ………8分(2)解法2:依题意知图①中2121==∴⋅==PF PE CF AE在△BE F中222==BE EF ……………………5分 取EF 的中点M,连结PM ,则PM ⊥EF 4222=-=∴EM PE PM …………6分 8142222121=⨯⨯=⋅=∴∆PM EF S PEF ……………7分2411813131=⨯⨯=⋅==∴∆--PD S V V PEF PEF D DEF P …………8分(3)由(2)知PE ⊥PF, 又PE⊥PD ∴PE⊥平面P DF…………10分∴∠PDE 为DE 与平面P DF 所成的角, …………………………11分 在Rt △PD E中.21,2541122==+=+=PE PE PD DE ……………l2分 552521sin ===∠∴DE PE PDE …………14分 7.解:(1)连BD,四边形ABCD 菱形,∵AD⊥AB,∠BAD=600,△A BD 为正三角形,Q 为AD 中点,∴AD⊥BQ,∵PA=P D,Q 为A D的中点,AD⊥PQ,又BQ∩PQ=Q.∴AD⊥平面PQB , ⊂AD 平面PAD,∴平面PQB⊥平面PAD (2)当31=t 时,PA∥平面MQB , 下面证明,若PA∥平面MQB ,连AC 交BQ 于N, 由AQ∥BC,可得ANQ ∆∽BNC ∆,21==∴NC AN BC AQ 即31=NC AN ∵PA∥平面M QB ,⊂PA 平面P AC, 平面PAC∩平面MQB =MN ,∴PA∥MN31==AC AN PC PM 即:PC PM 31=,31=∴t(3)由PA=P D=AD =2,Q 为AD 的中点,则PQ⊥AD.又平面PAD⊥平面AB CD,所以PQ⊥平面ABCD ,以Q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QA 、Q B、QP 所在的直线为x,y ,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各点坐标为)3,0,0(),0,0,0(),0,3,0(),0,0,1(P Q B A)0,3,0(),3,3,2(),0,3,2(),0,23,0(=--=-QB PC C N 令()c b a M ,,,则)3,,(-=c b a PM ,由PC PM 31=,得点的坐标)332,33,32(--M ,),332,63,32(-=MN设平面M QB的法向量为)1,,(y x n =,可得⎪⎩⎪⎨⎧=⋅=⋅0MN n QB n ,MN PA // ,∴⎪⎩⎪⎨⎧=⋅=⋅00PA n QB n ,解得)1,0,3(=n 取平面ABCD 的法向量()21,cos 1,0,0=>=<=nm n m n m m 又因为二面角M —B Q—C 为锐二面角,所以其大小为6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