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教材 以读带写 以写促读
读中学写,以写促读

读中学写,以写促读作者:王朝华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22年第04期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部分,更是授课的难点。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带着前瞻性思维将读写结合融入日常授课中,让学生在读中学写、以写促读,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快速提升。
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进行研究,力求构建出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巧用感官刺激,强化语文能力在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入新阶段,教师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借助多媒体教学、生活教学和探究教学的结合,在读中引导学生写,在写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读与写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巧用感官刺激,使学生带着持续的热情参与各类阅读活动,并萌生表达的欲望。
此时,教师再借助写作训练让学生将心中的想法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有意识地将文本中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应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学生在读中学写,在写作中形成自身风格,在全新的思路中获得灵感,认识到自身写作能力的不足,希望在更多的阅读中满足求知欲望,实现以写促读,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例如,在学习《荷花》一课时,教师从小学生的角度考虑,不再选用开门见山的授课方式,而是从生活元素入手,让学生回想夏季的荷塘,再思考古人最爱描写的月色,鼓励学生猜想“荷花在文人的笔下会是什么样子”,使之萌生阅读的欲望并在速读中对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有所掌握,从而理清文章的整体脉络。
此时,教师通过多媒体等设备播放荷花的图文或视频,使学生的听、视觉感官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将文中的描写与实物进行结合。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精读过程中,寻找与荷花美相关的词句,用横线画出来,简述作者是如何描写荷花之美的。
有学生会从字词入手,从“挨挨挤挤”“冒”“翩翩起舞”这些词中感受到了美;有学生则从“有的……有的……”“像……”“一……就……”等句式中发现荷花的美;还有学生觉得作者的想象和写作角度给人一种新颖之感。
浅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作者:苏策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09期摘要: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读写指导脱节的教学现状,笔者尝试进行“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即借课堂教学的课文之“读”加以延伸,以“读”后之得之感,引发“写”的动机,让学生有得“写”;在写作课中,通过题目的设计,让学生为“写”而“读”,“写”的过程又是对“读”的深化和拓展;在课外阅读中,又以“写”体现阅读的成果,强化学生阅读的兴趣;再组织各种语文活动,实现“读”与“写”的互相转化。
关键词: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课堂教学一、问题的提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依旧没有能摆脱“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被动局面。
究其原因,笔者以为,制约语文教学效益的瓶颈依然在“读”和“写”,说得具体一点,一是对读的认识发生了偏差,二是对写的认识不够,三是读写各自为政、互不对接。
当前语文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的现象比比皆是。
学生的写作水平不能得以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课的低效(这里主要从写作方面说)。
阅读课占用了绝对多的课时,写作课只占课时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明显居于其次,写作教学实际上处于语文课的边缘。
因为对读写的认识不够到位,实际教学中读非为写,写非所读,读写各自为政,互不对接,各行其是,加剧了语文学习无序无范的状态。
因此,我们应该摆正读和写的关系。
“读写”作为语文能力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转化,要想使学生获取较为完整的语文能力,就必须眼、口、脑、手、耳并用,多方协调,创造性地学习:即创造性地吸纳信息、创造性地掌握载体、创造性地传达信息,并使学生通过阅读,在主体感悟、理解、吸收、内化书面语言的基础上,强化感性认识,提升理性思维,积淀写作素材,更好地写作,从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为了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融合,笔者尝试进行“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促进读写的有机衔接,让语文教学向“多快好省”迈出坚实的一步。
以读辅写以写促读——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及策略

以读辅写以写促读——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及策略发布时间:2022-12-01T18:31:14.56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11月3期作者:裴育卉[导读]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非常重要和特殊的时期,高三年级面临着最后的高考,由于我国一直实施应试教育,高考是每一个学生必经的道路,几乎可以说所有的学生的学习都是为了最后高考做准备的,而这样的应试教育理念,持续影响了我国好几代人民,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认为学生在高中时期的学习对于最后高考来说至关重要。
尤其是高中语文作文方面的学习,语文作文的学习是含金量极高的学习部分,作文的写作对于高中生来说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除了要学习写作的技能之外,也需要为写作补充一些阅读素材,而作文的分值又占据了试卷很大的一部分,对于高中学生是一大难点。
基于此,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教学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平衡策略。
裴育卉东辽县职业高级中学 136200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非常重要和特殊的时期,高三年级面临着最后的高考,由于我国一直实施应试教育,高考是每一个学生必经的道路,几乎可以说所有的学生的学习都是为了最后高考做准备的,而这样的应试教育理念,持续影响了我国好几代人民,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认为学生在高中时期的学习对于最后高考来说至关重要。
尤其是高中语文作文方面的学习,语文作文的学习是含金量极高的学习部分,作文的写作对于高中生来说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除了要学习写作的技能之外,也需要为写作补充一些阅读素材,而作文的分值又占据了试卷很大的一部分,对于高中学生是一大难点。
基于此,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教学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平衡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11-093-01引言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之间既互相影响,又互相帮助,只有阅读没有写作,阅读是不成立的,只有写作没有阅读,写作也无法进行下去,所以,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将阅读和写作密切连接,这也很好的体现了读与写之间的关系。
以读辅写以写促读——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及策略

以读辅写以写促读——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及策略发布时间:2022-09-25T06:41:36.134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10期作者:白美群[导读] 阅读和写作是作者和读者利用已有知识产生想法的过程。
白美群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信都中学 542813摘要:阅读和写作是作者和读者利用已有知识产生想法的过程。
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阅读和写作的合作被发现可以提高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以及作为有效的社交参与能力。
这篇文章介绍了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及策略,且已经出现的一种方式:以读辅写以写促读,让学生使用写作结合阅读的方法。
实践的结果是,学生们不仅被鼓励产生想法,而且他们的思考质量也得到了反馈。
关键词:以读辅写以写促读阅读与写作关系提升策略一、引言语文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过于枯燥,严重偏离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成长需要。
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阅读和写作教学将完全分化脱离。
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积极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以读辅写以写促读,实现高质量的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高中语文教学阅读与写作现状在目前的教学中,多数高中语文教师都忽略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本质联系,导致在具体教学中策略运用出现各种问题。
[1]高中语文教学讲究深入而浅出,吸收教材的内容从而迸发出学生自己的感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运用学习多样性将语文教学应用到各门各科的教学中,从而发挥出语文学科教学的利益的最大化,辐射至所有学科学习中。
而现代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却陷入了单一学科、单一领域的框架,学生文字思想故步自封,阅读方式走马观花,写作情节内容老套。
因此,教师无法启迪学生阅读和写作思想,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停滞不前。
三、阅读与写作关系1、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简单来说就是广泛阅读,对书反复精读、细读、通读,在写作中会用到作文。
以写促读,让阅读向更深处漫溯——例谈以写促读的基本路径

以写促读,让阅读向更深处漫溯——例谈以写促读的基本路径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写作策略,能促使学生更深刻、透彻、全面地理解阅读材料。
以写促读,是让阅读向更深处漫溯的有效路径。
仿写、改写、续写、评写等,都是以写促读的重要形式,能引领学生逐步走向深度阅读,且在读写融合中提升阅读力、思考力与写作力。
关键词:以写促读深度阅读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无外乎围绕“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三个维度展开阅读。
然而,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停留在浅层阅读的状态,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缺少理性的思考与深刻的情感体验;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引领学生走向深度阅读是不二法门。
读者与文本展开多层次的对话,体味文本所蕴含的内在深意和艺术形式,这就是深度阅读。
坚持深度阅读,能训练和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宁静的心态、稳健的品格。
那么,如何引领学生从浅层阅读走向深度阅读呢?周华章老师在《初中以写促读策略的常见缺憾及其对策例谈》提到,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写作策略,能促使学生更深刻、透彻、全面地理解阅读材料。
以写促读,是让阅读向更深处漫溯的有效路径。
接下来,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浅谈以写促读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仿写,让读写有机融合八(下)第一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仿写,教材中提到,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
学习仿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可以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其次,要注意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最后,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
执教《灯笼》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写作任务:仿照“提起,就想起,就想起,就想起。
真的,结的缘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这一句式,写一写你记忆中的老物件。
为了帮助学生完成这一写作任务,我做了如此方法指导:回顾对你意义重大的记忆中的老物件,如童年时的滑板车、好友赠送的钢笔等;围绕选定的老物件,展开联想,仿照句式写一段话。
初中英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初中英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写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英语写作中去。
这就明确告诉我们: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
英语教学要注重英语词汇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为学生的表达运用服务。
实践证明,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是有效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一种方法。
一、打好基础,让阅读成兴趣(一)铺好单词认读关。
1.直拼法:运用直拼法记忆单词、认读生词,对开展阅读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如教师教完:tea 这个单词后,明白ea/i:/ 发音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可以推理出:meat\beat\team等一系列具有相同特征的单词了。
2.复合词的分解联想法:教学单词时,对于一些复合词我们可以教会学生采用分解联想记忆单词的方法,如:classmate??同班同学:class(班级),mate(伙伴) ;同班同学? 班级(class) 里的伙伴(mate) 是同班同学。
其实如postman,grapefruit 等这类词,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分开得拼读单词,运用分解、联想的方法认读理解单词。
3.音标辅助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可以把音标教学作为一部分内容来上,这样便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音标进行识记单词。
在我班上我发动学生每人备好一本pocket dictionary,平时学生在阅读中碰到难词时,可以让学生在字典中进行查阅,借助音标认读单词。
其实也为以后的英语教学作好铺垫。
(二)把好单词积累关。
扩大词汇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所在。
英语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如果没有词汇,任何形式的交流都无从谈起。
所以要学好英语,掌握、积累单词是首先。
一般来说,小学英语教材中教学词汇按类出现,如:运动类、颜色类、天气类等等,每一类安排6-8 个单词。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教师在确保书本内容的基础上,我都在教室黑板上专门腾出一栏是“Word Bank”,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同类单词,可以更好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学到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发布时间:2021-08-04T09:25:31.9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作者:韩海波[导读]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实践中韩海波徐闻县实验小学广东省徐闻县 524100摘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实践中,通过开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帮助学生将语文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有效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夯实学生的语文写作基础,从而全面实现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高质、高效性。
本文基于小学语文课程特点,针对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引言: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是将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在读写结合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积极的探索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有效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强化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促使学生可以在丰富多样的学习实践中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发展自身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高效性发展和进步。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身心发展特点,根据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有效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具质量,从而有效构建一个高效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课堂。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课程中《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以及《三衢道中》古诗三首的教学为例,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首先组织学生针对这三首故事进行阅读,同时语文教师为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配上唯美动听的音乐,充分营造课堂的阅读氛围,促使学生可以在音乐与诗句的朗读中仿佛置身于情景之中,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融入到诗词情境之中。
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指导策略

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指导策略摘要:兴趣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但是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相对而言还是较为枯燥乏味的。
教学质量要是想得到提高,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读和写的能力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读与写的能力培养绝不能摆脱一个完整的体系,二者要相互结合,共同发展,做到让学生读之有益、学之有味,让老师可以有一个针对阅读和写作相互融合、相对统一的教学观念,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促进整个读与写的水平的整体提高,激发学生学习阅读的兴趣。
让学生找到一个好的阅读方法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多方面的提升。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能力;读与写引言:读与写这两个阅读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的相互分离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教学方式。
但就目前的小学教学来看,很多老师都出现了此类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单一的将重点放在阅读上,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是一种存在很大弊端的方式。
读与写没有得到有机结合,这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肯定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导致学生的阅读水平无法得到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也将遇到很大的沟壑。
所以老师在上课教学是应当主动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在课堂内容的设置上要做到探讨和分析阅读资料的同时加强写作能力的训练,使读和写的比重得到相对的平衡,二者互为表里,相对统一。
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阅读的成果才会最佳,所以老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可以掌握读与写的融会贯通,就显得极为重要了,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习写作的同时,加强对阅读的文章的理解,还可以为学生在阅读阶段提供非常坚实的基本保障。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指导策略(一)在写作的感知度上需要加强,平时的佳文美句的积累需要强化我们发现学生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作文,我们在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调研中就发现了这一问题,并且发现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日常学习中并没有刻意的去针对阅读素材和美文中出现的优美的句子和词汇进行一个有效的综合积累,只是为了阅读而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紧扣教材 以读带写 以写促读
在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让每一个学生有兴趣、有信心投
入到写作中来,从而在日积月累中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呢?我认
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积累写作材料,以求共同进步
所谓材料,就是作者从生活中搜集、摄取为写文章服务的一系列
事实或论据。材料来源于生活。积累材料的途径很多,平时我要求
学生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多专心研读精美的文章,多细心搜集
可贵的资料,使自己的材料库日益充实,写文章时就可以信手拈来,
左右逢源。
对于写人、写事的文章,学生感觉难度不大。但对写景的片断,
却倍感头疼,由于他们平时缺少仔细地观察或者是“只可意会,不
可言传”,笔杆子太笨,所以无从下笔。这时,教师可通过课堂小
活动来帮助其积累生活素材,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作文的难度,学生
惧怕的“拦路虎”已被打倒,写景的文章就不会是那么高不可攀了,
他们也能写出一两句精彩的句子来。
如在学完《春》中的“春雨图”后,我便顺势在课堂上开展了“大
搜集”活动,请学生从自己的材料库中找出描写雨的词语。我的话
音刚落,学生便叽叽喳喳地讨论开了。“密密麻麻”“纷纷扬扬”“朦
朦胧胧”“纵横交错”“丝丝缕缕”……一个个精美的词语从学生的
口中迸了出来,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于是,我把一些词语出示给大
家,请他们仿写一段“秋雨图”。在写法上稍作指导后,一个后进
生写出了一个很优美生动的句子:“千丝万缕的银线在天地间密密
麻麻地交织着,随风摇曳。”我一念出口,同学们也都拍手叫好,
这位同学终于亮出了闪光点,他获得了一份成功的喜悦,自然又多
了一份自信。
二、营造“说话”环境,引导口语交际
针对以往作文课中重灌输、轻诱导,重“文”轻“语”的不足,
我打破传统单一的模式,另辟蹊径,构建“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并在教学中穿插口语训练,即口述作文。生活是认识的土壤,是语
言的源泉。学生的写作能力差,但这并不等于他们说话能力差,因
此,只要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说话环境,精心组织说话的
每一个环节,学生就会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教师则可旁敲侧击,
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如在学习沈复的《闲情记趣》时,学生兴致很浓。当学到第三件
趣事——见癞虾蟆吞食二虫,即鞭之数十,驱之别院时,学生们被
这一天真的举动逗乐了,似乎都已回到了那金色的童年。于是,我
顺水推舟举行了一个“课堂开心一刻”的活动,请大家说说自己的
童年趣事。稍作酝酿后,一位女生大胆地站了起来,津津有味地讲
起了自己的故事:“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看见妈妈给刚栽的菜
浇水,我就对妈妈说:‘妈妈,这样多累呀,要是下一场很大的雨
就好了。妈妈,小苗喝了水会长高吗?’……过了几天真的下大雨
了,我灵机一动,妈妈说小苗淋雨会长高,我也去试试,省得别人
老说我是小孩子。于是,我跑到屋外去淋雨,……结果呢,医生狠
狠地在我屁股上扎了两针,疼得我哇哇大叫。”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热烈的掌声中,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发了言。大家在开怀大笑中
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己说话的能力,一
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然后,教师则可趁热打铁,指导学生把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故
事理清顺序,变成文字,写成作文。这样,借助说话这块跳板,学
生抛开前进的绊脚石,较轻松地越过了平时望而生畏的作文难关。
又如,一后进生做了切除阑尾炎的手术,待他康复后,我和他敞
开心怀谈心。我问他做手术疼不疼?我没有看过病人动手术,你能
不能把当时的情况对我说说?因为这事是他亲身经历的,所以他就
毫无顾忌、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医生们就开始做手术了真
令人佩服,他们竟不慌不忙,做起来也有条有理。……当时,我只
觉得凉飕飕的,就像在凉快的房间里吹空调一样。渐渐地,我浑身
打颤,可手心却全是汗。一颗心‘怦怦’直跳,像是一下子跳到了
喉咙口,就要从口里吐出来似的……”听完他这番刻骨铭心的话后,
我立即鼓励他将这次亲身体验写成文字。
后来,我稍作修改后在班上念了一遍,果然不同凡响,同学们的
目光中又多了一份赞赏与佩服。
三、说真话,诉真情,以“情”感染读者
说真话,诉真情,核心是真。真话能吸引人,真心能打动人,真
情能感染人。无论多华丽的文辞在真情面前也会黯然失色。
今年期末时,一女生悄悄地把一叠明信片塞进了我的备课本。里
面还有一封感人至深的信:“……暑假就要到了,这对我以前来说
是梦寐以求的。可现在,我却讨厌放假,我在心里咒骂这漫长的暑
假。因为,老师,我怕离开你。你不是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吗?
我怕离开你后做梦都会想你。有时,我发现自己就像那个半夜起床
找老师的魏巍,而你就像敬爱的蔡老师。老师,我有千言万语想对
你说,现在我要抛开顾忌和尴尬,真诚地对你说声‘i love
you!’……你的教育吸引了我,你的微笑让我欢愉,你的善良让我
钦佩……
——想念你的一个差生”
我掩卷长思,这字里行间所洋溢的真情确实让我感动、欣慰、惭
愧。我内疚,对于这颗弱不禁风的文学小苗,我缺少发现,缺少培
育呀!同时我也深切地感到,自然而然发自内心的真情具有多大的
震撼力!
四、批改中寻亮点,辅导时切要害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有不少的闪光点,这是毋庸置
疑的事实。因此,教师要独具慧眼,挖掘其闪光点,一个优美精练
的句子,一个生动恰当的词语,甚至一个用得新颖别致的标点,你
都得一一肯定。如一个学生在写店老板对穷人的百般刁难时,写了
“可怜?可怜!”两句话,确实是发人深省啊!
可在个别辅导时,教师不能一味表扬。要使他的作文水平有明显
提高,教师还必须抓住问题,切中要害,帮他分析,促其改正。如
在学习鲁迅先生的《故乡》时,我请同学们仿照对闰土或杨二嫂的
外貌描写一个人物片断。其中一个同学的片断中有这么一句话:“朴
素的妈妈笑了,笑得那样灿烂,就像一朵娇艳的玫瑰花。”面批时,
我首先肯定了她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然后委婉地告诉她写比喻句
时,本体和喻体一定要有相似点。文中妈妈的性格质朴、善良,而
玫瑰花却显得富贵、娇艳,用它来形容妈妈的“笑”显得不太合适。
在切中要害后,我启发性地问她,在你所熟悉的花中,哪些花有着
像妈妈那样的品质呢?她思考片刻后,找到了合适的“喻体”——
“山茶花”“菊花”。于是,经过修改后,一个极富表现力的句子诞
生了:“妈妈笑了,笑得那样灿烂,就像一朵淳朴的山茶花。”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树立铲除“绊脚石”的意
识,增强打倒“拦路虎”的信心和勇气。不求一鸣惊人,但求稳步
上升。作为教师就要紧紧抓住教材这个“例子”,以读带写,以写
促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单位 湖南省岳阳县鹿角中学)